高考改革方案不分科成趋势

来源:实时热点 时间:2017-04-08 编辑:工号:1013 阅读: 手机版
16省份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3+3”模式成趋势

  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上海市、浙江省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从当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目前,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3+3”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成趋势。

  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除上海和浙江外,分别是北京、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广西、宁夏、湖南、贵州和西藏。其中,改革招生批次和科目设置为重点,文理不分科成趋势。

  记者还了解到,其他省份大多将于近期或今年公布。天津市教委表示今年将出台方案;辽宁省教育厅厅长马辉也表示,方案将于今年适时发布。此外,据媒体报道,安徽省新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有望4月份正式公布。

  根据《意见》要求,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各省改革启动时间并不相同,但基本集中在未来三年。

  北京、海南、湖南、辽宁、吉林等省份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江苏、内蒙古、安徽的高考综合改革时间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此外,部分省份定于2019年,目前多为西部省份。

  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了北京高考改革的相关安排。线联平称,北京自2017年秋季起,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8年起,落实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2020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表示,目前上海和浙江正处于试点时期,2017年开始整体实施。因此,虽然现在很多省份已经公布方案,但还要根据上海和浙江最终的试点经验情况,再开始施行。

  王烽表示,目前根据教育部的总体要求和各省份方案,基本是2018年左右启动,2020年全面实施。因此虽然方案已经发布,但离全面实施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窗口期”,还有准备和调整的时间,各省的方案可能还会根据实际经验情况、参照学习经验之后再进行微调。

  释疑 1

  改革对考生有何影响?

  打破“一考定终身”,增加学生选择权

  据河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打破了以往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格局,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可以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也减轻了考生的心理负担。

  王烽认为,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给学生增加了选择权,以选择考试科目倒逼选择学习内容以及报考专业和学校。“选择性”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核心的价值需求之一,而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

  王烽建议,学生选择的根据是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志向,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及早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和生涯规划,生涯教育越早越好。应该从小学开始就设置生涯教育的内容,融合进学科课程和第二课堂,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要配合起来。到高中时,在选择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之前,就应该帮助学生作生涯规划,指导学生选择。

  释疑 2

  学校如何应对及施行?

  选课走班或成基本形式,发展特色高中

  王烽表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高中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涉及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

  比如,由于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课程组合,这样,原来的教学班就可能无法维持,选课走班应该会成为一个基本形式。

  同时,选课走班必然对教育资源提出数量和结构方面的新要求,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承担生涯指导任务。中西部甚至东部一些学校现在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或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包括学校间合作、发展特色高中等。这方面,试点地区的学校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办法。

  ■ 纵深

  各地方案有何差别?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改革方案的方向大体一致,内容包括高考实行“3+3”模式、不分文理科、英语等部分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减少高考加分项、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实行走班制等。

  “3+3”模式指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在总体方向一致的同时,各地也有细微差别。如江苏规定,考生在高中期间可同一必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但广西、贵州等省份明确规定外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

  河北将从2016年起本科三批和本科二批合并,并根据情况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河北省教育厅表示合并有利于消除社会对本三录取的高校毕业生的偏见,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有利于今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

  全国两会为教育发声

  公办校以公共资源与民办校竞争须“治理”

  陈亚聪

  “对于民促法修改,为什么民办教育界自己的声音都不一致?那是因为一些民办学校是社会资本借用公办学校的‘牌子’投资办学,这类公办校分校跟自己投资、打拼多年的民办校立场不同,意见自然不同。”

  2月19日下午,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会议室内,几位在民办教育领域摸爬滚打20来年的校长围坐一起,讨论着民办教育如今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出路。北京王府学校校长王广发的这句话就像一块石头被扔进湖中,彻底打破了平静,现场瞬间热闹起来,在这个话题上,几乎每个校长都有说不尽的话。

  提到公办学校以公共资源办民办分校的问题,一位从事民办教育工作多年的校长不禁叹了一口气,感慨道:“如今,民办学校第三场混战已经开始了。”在他看来,“战乱”源于两部分。一是公办学校自己办国际部,这本是件与国际接轨的好事,可是部分公办校因此增加收费,在无形中挤占了公办优质高中国内课程的办学空间,这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侵占。另一部分是社会资本利用公办校的品牌和管理的无形资源办民办分校,同样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侵占。雪上加霜的是,如今,房地产、制造业都不像过去那么赚钱,越来越多的资本都开始瞄上了教育这块蛋糕,纷纷投大笔钱,和公办校合作。

  “过去,为了与公办学校差异化发展,民办学校选择国际化教育。好不容易在转型的路上办得风生水起,公办学校又来占地盘,动不动就打着‘xxx重点中学国际部’,让我们怎么去竞争?这根本就是恶性竞争,教育法中也没有相关规定,公办校便打了个擦边球。”就像王广发所说,自己不怕不良的竞争,自认为也撑得过去,“但是这种行为本就是不合法的,不可以熟视无睹。”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王广发已经关注、呼吁多年。他认为,公立学校办国际班还存在教育体制、办学理念、教师全方位转型、教学与管理分离、课程引进与设置等问题,路还很漫长。而且,这种做法跨越两种体制,实际上是动用国家教育公共资源做起了社会力量办学的事情。一个公立学校设立的国际班以市场标准高额收费,在同一个校园中两种教育体制运行,而学生不能公平享有同等的选择教育的权力。而这种国际班又在国家教育体制内行走,违背了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因此,我们应当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依法有效进行控制办学的乱象。”

  除此之外,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董事长、校长张杰庭介绍,自己曾了解到有知名大学参与创办地方中学收取管理费,并以提前招生的名义吸引生源,很多报名的孩子在班级里成绩都是前列,甚至要求得是副班长以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认为,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写一个提案提交两会。“这种行为对民办教育打击太大了,一些大的教育集团可能还能撑得住,很多中小型的民办学校肯定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挤出去。最后,还得政府来接手解决,反而给国家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

  针对这个问题,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告诉记者,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反对,更多源于部分公办校利用资源垄断优势,限制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如果在从事国际教育的问题上,公民办对资源、市场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其实谁办都可以。“不过,有一点值得明确。公办教育应该提供均衡、普惠的教育,像国际教育等为特殊人群提供的教育,应该更多由民办学校等选择性教育机构提供。”

  有人曾提出疑惑,这与提倡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否矛盾。吴华表示,这其实是两个问题。前者是指公办校借用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本合作,谋取利益;后者指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再整合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对此公民办可以公平竞争。

本文已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