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

来源:实时热点 时间:2017-03-20 编辑:慧敏 阅读: 手机版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旨在“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是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下面是小编给你带来的关于2017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中国高官透露出四大信号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18日起在北京钓鱼山国宾馆举行。

  针对中国经济与改革政策未来走向,与会中国高官透露出四大信号:

  ——更注重市场化办法

  2017年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所谓“深化”,除范围和任务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拓展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等多个方面外,还包括手段的深化,即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用改革的办法。

  他举例说,在钢铁、电解铝、玻璃等国企占比较大的产能过剩行业,如果完全按照市场化运营,就不会出现大量过剩产能。

  在此情况下,去产能不能仅盯着数字进行目标管理,更要研究应采取何种市场化手段来实现。

  “不能只记住目标,而忘记了改革。”

  ——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

  世界经济眼下虽曙光初露,但温和复苏态势要想延续,还有赖于各国采取理智和开放的态度应对逆全球化挑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能否坚持开放政策备受关注。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不管全球化是否在逆转,不管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思潮如何升温,“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中国将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根据2017年工作报告,中国今后将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外资准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发债,允许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金融监管要“长出利齿”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目前中国金融面临金融业偏离主业、公司治理失效、激进经营、资产负债错配等多个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监管部门对风险熟视无睹。

  他表示,监管要长出“虎牙利齿”,真正负起责任来,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

  “只有让他怕,才能让他打消投机的念头。”

  ——反腐将持续保持高压

  继全国期间斥反腐力度减弱为“无稽之谈”后,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再次放出狠话:反腐“永远不会成为发展的障碍”,如果不能治理腐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前途。

  针对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杨晓渡表示,政府官员“绝不允许成为贪官污吏”;中国企业拥有巨大的财富,这种财富只能用来发展经济、提供就业、缴纳税收、捐助公益,“绝不允许成为腐蚀官员和社会的工具”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能源巨头看《巴黎协定》前景

  3月18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经济峰会“《巴黎协定》:前进还是后退?”分组会迎来四位能源巨头: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杨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董事长乔保平、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玉卓,他们一致认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将是影响《巴黎协定》向前推进的重要因素,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善用能源。

  上述观点也得到两位参会专家的赞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邹骥都认为,虽然《巴黎协定》存在一定的变数,但依将向前推进,世界经济的增长需要应对气候变化,而能源行业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巴黎协定》的变数

  2016年11月2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规定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空间,确定2017年左右将全球温度增长控制在2度以下,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勾勒出全球环境和发展的新秩序,但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后,有人担心《巴黎协定》面临着不确定性因素。

  尼古拉斯·斯特恩称,特朗普总统有可能会改变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但美国还是会继续坚持《巴黎协定》,可能不会那么积极,但并不会完全放弃,而其他国家都会和中国一起继续坚持,也就是说除美国之外还有85%的碳排放会被继续减排,因此《巴黎协定》今后会向前进。

  嘉宾们对《巴黎协定》的预期相对乐观,范伯登认为,世界经济的增长需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排放的零排放是可能的,但需要在技术、政策等方面采取一些新的举措。

  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中等收入国家将是世界增长的主引擎,同时也将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主力军,将带来世界70%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大比例的发展动力,发达国家应该为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协助。

  政府率先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到65%,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尽早达到峰值。

  乔保平指出,为了推进节能减排,政府实施了世界上最严排放的火电标准,进一步要求新建煤电机组必须达到气电的标准,到2020年也要全部改造达标。

  张玉卓强调,《巴黎协定》已经启动,低碳转型全球趋势不可逆转。

  全球气候治理机制面临很多困境,合作共赢才是应该建立的机制。

  杨华认为,《巴黎协定》不仅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纪元,也将进一步推动世界能源格局的重塑。

  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为人类找到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减缓能源消耗对环境外部性影响的可行环境。

  而能源和环境关系如此密切,从本质上讲《巴黎协定》是一项能源协定。

  邹骥认同《巴黎协定》本质上是能源协定的观点,但他同时强调,破解气候变化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创新,结构调整,需要在观念、体制、政策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需要整个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地创新,形成新的动能。

  张玉卓指出,全球能源利应用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也是实现全球减排的最简单的途径。

  从全世界来看,化石能源还占比高达86%,今后一定要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率,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逐步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CCS技术潜力非常巨大。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做法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能源格局也在悄然生变。

  杨华指出,当前全球能源正在经历“六个化”的深刻变革,即能源供需的宽松化、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能源格局的多极化、能源治理的复杂化、能源安全的多元化和能源系统的智能化。

  在《巴黎协定》的推动下,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未来的能源结构将更加多元化,各种能源形式都会在其中发挥作用。

  所以《巴黎协定》的实施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并不是化石能源的末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效、清洁利用,化石能源仍将为人类发展贡献光和热。

  中国将以化石能源清洁化和清洁能源规模化为发展方向,稳步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减排目标。

  中国的能源禀赋和终端用能结构决定了化石能源仍将占据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油气在中长期内依然是主体能源之一。

  杨华表示,作为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天然气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邹骥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结构要过渡到2050年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天然气将发挥作用,大规模用天然气替代煤。

  乔保平说,国电集团作为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实施超低排放的改造。

  目前,国电集团总装机1.42亿千瓦,其中火电9926万千瓦,风电2283万千瓦,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达到了30.5%,60万千瓦以上清洁高效机组占比已经超过一半。

  张玉卓指出,今后三十五年内将在中国建立一个低碳能源系统。

  “中国的能源从结构上来看仍然是煤炭占60%左右,未来我国能源政策的导向是减量化,多元化,清洁化,创新化。

  在煤炭的高效利用方面,中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未来还要通过科技创新,创新煤炭的清洁利用方式,特别是突破低碳关键技术。

本文已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