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的诗句及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诗句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的诗句赏析 1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赏析
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
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了一种永恒对照无常的人生,进而表现人生的痛苦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中秋节的诗句赏析 2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赏析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
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
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中秋节的诗句赏析 3
念奴娇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凭高眺远,见长空,
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
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译文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
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的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的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
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的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注释
①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黄州作。
②桂魄: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
③玉宇琼楼: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
④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
⑤清凉国:唐陆龟蒙诗残句:“溪山自是清凉国。”
⑥烟树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
⑦举怀三句:李白《月下独酌》:“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⑧便欲三句:化用《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唐李白曾被称为“谪仙人”,谓如神仙谪降人世。苏轼也自比谪仙,故称归去。
⑨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擗,其笛应声粉碎”。李牟,或作李谟。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简析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中秋,苏轼在黄州时写的,当时作者仍在被贬滴之中。
万里无云的天空,作者登高望月。面对广阔的天空和皎洁的月亮,引起了无限的幻想,联想到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己的不平坎坷,向往那虚无缥缈清静自由的生活。
这正是作者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宽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这首词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大胆创造,富有浪漫主义想象,能唤起读者的联想,获得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
中秋节的诗句赏析 4
《秋月》原文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注释
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ɡ)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dènɡ)清。
隔断红尘三十里: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这句与上句在一起,是说溪流隔开人间真是遥远,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间的红叶,该是多么悠闲自在!
《秋月》的诗意/《秋月》的意思
清澈的小溪绕着碧绿的青山,在明净的夜空里,缓缓流淌,波动着皎洁的月光,涌动着融融的秋色。这秋色,仿佛隔绝于遥远的红尘之外,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间的红叶,该是多么的`悠闲自在,俨然被这幽幽的秋夜陶醉了!
《秋月》赏析
程颢(1023-1085),字伯淳,河南(令河南洛阳)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学者称明道先生。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进士。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将其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
在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怎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呢?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品味一下,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中秋节的诗句赏析】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诗句及赏析10-08
中秋节诗句苏轼09-08
中秋节苏轼的诗句08-08
中秋节诗句五年级诗句09-09
中秋节团圆的诗句大全09-13
中秋节古诗句大全08-16
关于中秋节期盼的诗句09-08
中秋节诗句(精选120句)09-23
中秋节待月诗句09-13
写中秋节团圆的诗句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