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发簪的传统文化介绍

时间:2022-10-20 16:37:33 羡仪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发簪的传统文化介绍

  发簪,中国古代汉族女子的一种首饰。又称簪、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钗指妇女用的发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簪的传统文化介绍,供大家欣赏。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里,早就有了关于发簪的记录,发簪是指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下面我们就连看看发簪的传统文化介绍吧!

  《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

  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

  《宋书·行志》记载:“宋代元嘉六年民间妇女结发者……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

  宋代陆游《入蜀记》记载当时西南一带的女子头饰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发簪古代男女发式,以挽髻为主,发髻挽成之后,就要设法将其固定,最常用的绾髻之具是发簪。

  在上古时期,发簪被称作“笄”。

  在男子盛行带冠之时,发笄还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坠。

  古代妇女所插的发笄,在考古发掘中也常有出土。

  如1978年秋,从山西襄汾新石器时代的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在人骨的头顶,即插有一根骨笄。

  在中国古代,汉族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

  笄礼源于周代。

  古代发笄形式繁多,仅以质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荆、竹、木、玉、铜、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种。

  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

  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

  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

  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关于发簪名就有“金桃花顶簪”、“金梅花宝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宝石顶簪”、“金厢倒垂莲簪”、“金厢猫睛顶簪”、“金崐点翠梅花簪”等名称。

  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

  发钗古代妇女的头饰之中,还有一种名叫“发钗”的饰物。

  发钗和发簪都用于插发,但两者的结构有所不同:发簪通常做成一股,而发钗则做成双股;另外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区别。

  发钗的普及大约在西汉晚期,自此以后,它一直是中国妇女的主要头饰之一,直至今天,发钗在妇女的梳妆品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发夹,就是由发钗演变而来的。

  发钗除了在质料及长短上有所区别外,更主要的特点还在于钗首上的不同装饰。

  如在钗首雕凿蟠龙之形,即为“蟠龙钗”。

  晋崔豹《古今注》中就有“蟠龙钗,梁冀妇所制”的记载;在钗首装饰鸾鸟,也为历代妇女所崇尚。

  尤其在结婚首饰中,更为常见,因为鸾鸟在汉族民间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禽。

  饰有鸾鸟的发钗,被称为“鸾钗”。

  发钗的安插也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

  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如果在发钗上装缀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饰物,这就成了另一种首饰,名为“步摇”,因为插着这种首饰,走起路来,随着步履的颤动,钗上的珠玉会自然的摇曳。

  《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的发式的改变,发簪在汉族中已失去了许多固有的意义而逐渐衰亡。

  但在少数民族中仍然流行,许多少数民族妇女盛装时,仍保留着发簪满头的习尚。

  如苗族女子将长发挽髻于顶,发间插饰7、8根尖头银簪。

  黎族新娘头上,排列插饰10几根银发簪,显得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从今天各民族的发簪质料、形制、款式、工艺特点等,不难看出,中国少数民族的发簪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各民族发簪的风格,融入了浓郁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

  发簪还是如今一些地区少数民族男女青年首选的定情信物。

  广西东兰一带的壮族、瑶族有春节击铜鼓祈年的习俗,每年春节,未婚女子常用银簪连同自己的发辫一起敲击铜鼓,并将银簪作为定情物赠送给在场的意中人收留。

  这是男女之间最珍贵的礼物,婚后,丈夫要将银簪奉还妻子,插回妻子的头上,以祈愿生活幸福,白头偕老。

  价值

  清代 点翠头簪例如有一件明代御制犀角发簪,以其精湛工艺而引人注目,也是发簪精湛制作工艺的一个缩影。取犀角做发簪十分罕见,一株上好硕大的犀角用来做如此长度的发簪,限于材料最多只能做两支,十分费料。发簪采用了如意造型、素身,铭文“宫”及“十二”字样。 从一些拍卖资料中看到,一件明代陆子冈制白玉螭龙发簪,成交了47.04万元。这件玉簪为白玉蘑菇头式,长度较短,应为明代男子用簪。簪身减地浮雕龙纹,篆书铭文:“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文中子赞,陆子冈制。”此件玉簪雕工秀雅,龙纹线条连绵自如,篆文稳健,应接近陆子冈的手制作品。此发簪无论从型制、纹饰、工艺、文字、打磨、包浆等任何方面判断,都是明代玉雕中的典型器。另外一件明代玉雕大师王小溪制作的白玉螭龙发簪,成交价42.56万元。

  金嵌珍珠宝石松竹灵寿纹簪 清代除了白玉、犀角材质的发簪之外,贵金属材质的也非常罕见。一件辽代的银鎏金凤簪,就非常吸引投资者的眼球,特别是上面凤凰的精湛工艺,更是让人叫绝,成交价6.6万元,这在十多年前已经是非常高的价格了。还有一对明代宣德年间金发簪,成交价17.92万元,这种金簪的簪首为伞形旋转花卉,款为“随驾银作局宣德叁年拾贰月内造玖成金捌钱”,显示其为宣德三年银作局制,是典型明早期官造金器,传世极为罕见。

  作用

  中国古时汉族男女都会用簪来固定发冠,亦有把笔插在头上,方便随时记事,称为簪笔(簪笔原指一种将毛笔装在簪头的冠饰)。由于戴官帽时会用簪来固定,故簪常借用来指官宦身份,如簪绂、簪缨和簪笏,用来比喻荣显富贵。(缨绂是丝帽带,笏乃手版)。

  标志

  玉簪簪子这种传统饰物,颇具东方古典神韵,挽簪的女子带着夏季的清凉、摇曳的风情,宛如从宫廷壁画上走来,摇曳婀娜如夏荷,不由得让人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想起江南采莲女,“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像一幅水墨山水画,如旋转的乐拍,让人回味悠长……都市中几尽绝迹的一种美!!

【发簪的传统文化介绍】相关文章: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篇02-16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三篇04-07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精选46篇)06-21

关于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作文4篇04-30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作文(通用49篇)06-09

精选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3篇06-21

传统文化随笔11-08

传统文化征文11-03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