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学生语文知识大全
有关中学生语文知识,小编为您整理了下面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中学生语文知识大全【1】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
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
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了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重聚中的话题材,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后人常用这几句比喻人面对暮年,仍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
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我们也可从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18.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亡赖”即“无赖”贬词褒用,表现小儿活泼可爱的情状,充满爱怜之情。
“卧”字使小儿剥莲蓬时的天真、顽皮跃然纸上。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大”状其景观,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孤”写出了炊烟的孤单、醒目。
“直”使景物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
“长”视野开阔,“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月亮本无情,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采用拟人手法,以物之情写人之情,极力渲染了诗人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2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这实则表达了诗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盲目崇古守旧。
2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外送别》)
“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2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
一反过去描写秋景萧瑟的感伤情调,以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2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直抒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8、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人生衰老叹息,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二句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不仅描摹景物精美,而且表现了华夏文化那种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唤起了读者的生活体验。
3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涌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有身家无寄的渺茫感,有逐于朝廷在失意感。
而后一句则是借景以寓深情,表面看,好象马不愿前行,实际正是人不愿前行的外化描写。
这两句将眼前景与心中情完美统一。
31、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别云间》)
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英雄失路之悲。
3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道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生活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唤起了人类普遍情感体验。
33、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以花喻人,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瘦”乃一词之眼,有创造性。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梨花喻雪花,“忽”字表现了诗人之喜。
此句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3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
“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机将至,背水一战、戒备森严的悲壮气氛。
第一句可引申为情况危急。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以“春蚕”、“蜡炬”为喻,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后亦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
3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
道出了作者对历史的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3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现了杜甫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
39、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后一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40、斜晖脉脉水悠悠。
(《梦江南》)
表面写水,实际上也暗喻望穿秋水的眼神,情景交融。
4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吹雨”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象征着风雨飘摇的宋王朝,“夜阑”指夜深,标志了“思”的时间长度。
表达了诗人日夜不忘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4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以落花为喻,表明作者为国为民仍要尽一份心力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融入议论。
后也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
4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悠然”、“见”是不经意的看见,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4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
“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表现了诗人自信、执着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4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表现了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4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眺》)
前句写出了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两句着墨极淡,却给人伟丽新奇之感。
4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用了一个比喻,好比用刀切断流水一样,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了,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
4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
用“来”与“去”对比,以“来”反衬“去”,表现诗人惜春的心理。
此二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很细腻,很生动。
5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5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语文知识大全【2】
一·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
一、红袖。
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二、红裙。
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
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三、红粉。
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
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四、粉黛。
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
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五、蛾眉。
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
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六、红颜。
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
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七、裙钗。
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
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八、巾帼。
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
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二· 我国古代文章体例
古代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
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名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
一般来说,根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如果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书的有关体例作简要说明。
1.编年体。
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
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
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三·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
《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
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由东汉班固撰写。
四·成语趣解
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
最怕寒冷的人--不寒而栗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
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
最高大的超人--顶天立地
最难治的疾病--肝肠寸断
最怪异的动物--虎头蛇尾
最漂亮的帽子--冠冕堂皇
最反常的天气--青天霹雳
最绝望的前程--山穷水尽
最神秘的行动--神出鬼没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
最昂贵的时间--一刻千金
最为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急速的流水--一泻千里
最狭窄的海洋--一衣带水
最丰厚的稿酬--一字千金
最坚固的工事--固若金汤
五·对联故事
1. 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抛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县官想找碴,故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县官出了上联,无人以对,“贼二爷”即应下联,顺手把西瓜皮朝县官身上甩去。
2. 水底月是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宋代寇准出上句,杨大年对下句)
3. 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明朝解缙七岁时,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亲脱下衣服挂在老树上说了上联, 解缙即答了下联。
4.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上联为张之洞,下联为梁启超)
5. 鞭打黄牛背 棍戳黑狗牙 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正巧被迎面而来的讨饭小孩听见, 接口应了下联。
6. 武侯祠的楹联
武侯祠遍及我国各地,其中最出名、至今保存最好的是南阳和成都的两祠。
两祠中的两幅楹联,令人回味。
其一(南阳武侯祠):
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
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巧妙地使用数字,对得工整,概括了诸葛亮出山后27年的戎马政治生涯,综合了世代传说的种种事迹。
其二(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对联道出诸葛亮治政治军的经验和他的高远境界。
他的用兵之道,以功心为上,功城为下;治蜀采用严刑峻法,使蜀中风化肃然。
7. 三味书屋
周树人幼年时,在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当然那时他还未用“鲁迅”这个笔名。
一天,老师出了个对子让学生们对,上联是“独角兽”。
学生们纷纷对下联:“两头蛇”、“八脚虫”、“九头鸟”、“六耳猴”……又有一学生对“四眼狗”,老师越听越气。
这时周树人对道:“比目鱼。
老师回嗔作喜,连说对得珠联壁合。
8. 巧用词牌
苏东坡有一次出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9. 朱元章的妙联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另对:江上红霞,江染红霞霞染江 珠落碧荷,珠滚碧荷荷滚珠
10.英雄气概
这是李自成作的联: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11.梅子酸牙有个叫伍文定的人与一个知府出游,见一家墙头露出一张少女的脸,知府出对子说:“墙内桃花,露出一枝难入手。
伍文定对道:“园中梅子,不消几个便酸牙。
-清·梁章钜《巧对录》
12.爱铜钱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
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句与他开玩笑说:“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
马承学应道:“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
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清·梁章钜《巧对录》
13.医生对有个医生,自夸很善于对句。
有一次,他到一个达官家里去,主人正用绸缎裁衣,便指着锻料出句说:“一匹天青缎。
医生对道:“六味地黄丸。
主人很高兴,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让他对。
医生立刻对道:“伤寒莫妙小柴胡。
正应对之间,忽然闻到微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人便出句说: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生对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清·梁章钜《巧对录》
14.无钱赎当头旧时送到典当铺去当的货物叫“当头”,如期用钱赎出来就叫“赎当头”。
又古有“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的对子。
有个人典当了东西,换了几个钱去赌博,进了赌场,手提着钱串说道:“万事不如钱在手。
旁边马上有人应道:“一年几见赎当头。
--清·梁章钜《巧对录》
15.双月与半风有个人同朋友一块回家来,正碰上妹妹在窗前捉虱子。
妹妹出对子说:“阿兄门外邀双月(朋)。
哥哥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风”之繁体为“风”,“半风”隐指“虱”字)。
--清·梁章钜《巧对录》
16.刻意求对有个人作了一首《百韵诗》献给他的上司,其中有一联写道:“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
上司看了,动了恻隐之心,说:“真没想到你家里的灾祸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人却回答说:“实无其事,我哥哥也没死,弟弟也没亡。
我只是为了追求诗句对偶贴切才这样写罢了。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戏谑他说:“你还不如写上‘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呢。
若这样写,还可以保全你兄弟的性命啊!”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7.不改父业 一个衙役突然成了暴发户,就千方百计地供养他的儿子读书,还专门为他请了教书先生,为的是将来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
无奈他的儿子已学会了做衙役的行当本色,终究难以改变。
一天,这个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来,教书先生就趁机出了上句让学生对下句:“大伯手中摇羽扇。
学生对出:“家君头上戴鹅毛。
先生无奈,只得又出六字对;“读书作文临帖。
学生忙对:“传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五字对:“读书宜朗诵。
学生对道:“喝道要高声。
先生又出四句对:“七篇古文。
学生又对:“四十大板。
先生越听越有气,就责骂:“打胡说。
学生以为又是让他应对,就连忙答:“往下站。
先生更生气了,骂道:“放屁。
学生马上对出:“退堂。
先生见学生实在无法引导,就只得无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学生很机灵,当即对出下句:“喝。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8.朱督学书联杜后门 清代有一姓朱的督学,浙江人。
一年,回浙江监考,为防同乡来走后门,便书一联,悬于堂上:“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19.蒲松龄落第自勉 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
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徐广文明代人徐广文,性情狂放,善调谑,机智聪敏。
他年轻时,曾与侍御唐万阳一起游历。
一天晚上,二人坐在灯下,广文打瞌睡,万阳将他叫醒,并出句子让他对。
上句说:“眼皮堕地,难观孔子之书。广文对句说:“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万阳听了大笑。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21.于谦对僧人 明大臣于谦年幼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角。
有一天他在学馆玩,僧人兰古春见到后,逗他说:“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立即对出下句:“狗口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听了感到很惊奇。
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以后不梳双髻了。
过了几天,兰古春又过学馆,看到于谦已梳成三角发髻,又逗他说:“三角如鼓架。
于谦又对道:“一秃似擂槌。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2.戴大宾妙对 戴大宾八岁时在学校里,老师指着厅上的椅子出对说:“虎皮褥盖学士椅。
大宾立即对道:“兔毫笔写状元坊。
老师很惊奇。
十三岁时,戴大宾在乡试中得中,有个做官的来访谒他父亲,见大宾在庭院游戏,还是个稚童,以为不过是个小学生,就出对子试他说:“月圆。
大宾即对道:“风扁。
那人问:“风怎么会扁?”大宾答道:“一有缝就钻进去,不扁怎能做到?”那人又出一个句子说:“凤鸣。
大宾应声答道:“牛舞。
那人问:“牛何尝能舞?”大宾解释道:“《尚书》上说:‘百兽率舞。
牛不在其中吗?”--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3.云生足下 有个叫丘琼山的人,小时候跟着老师在乡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读书。
他很聪明,远近闻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却最不喜欢读书。
有一天,老师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琼山还在学堂学习。
当时天下大雨,丘琼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个瓦缝,雨漏下来,滴在丘琼山的肩上。
于是,丘琼山就把那个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换过去。
老师回来后,官家公子看到丘琼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师告状。
老师说:“我出对子给你们对,谁对上了,就算谁有理。
接着说出上联:“点雨湿肩头。
丘琼山脱口答道:“片云生足下。
这个下联暗含自己将来会步上青云的意思,老师十分赞赏。
官家公子对不上,觉得既羞愧,又恼怒,便回家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
他父亲大怒,把丘琼山召来,又出个对联考他: “孰谓犬能欺得虎?” 意思是:“谁说狗能欺负虎?”把自己的儿子比作虎,把丘琼山比作狗。
丘琼山立即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意思是:“怎知鱼有朝一日不能变成龙?”相传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举中第,一下由平民变成高官。
这位做官的听了丘琼山的话,很吃惊,明白他将来怕是不同凡响,便说好话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
24.诉衷情母女巧联对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 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
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
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忽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
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
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
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 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
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 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
一会儿,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
苏小妹坐定之后, 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半窗红花为防风雨?”女儿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故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灵,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想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故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
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
苏小妹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
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再三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25.乾隆出对点探花一次殿试,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
但他是个独眼人。
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才识卓著, 就给他功名。
乾隆帝出的上联是: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浩应电报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此对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出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刘凤浩的捷才终于使乾隆帝心悦诚服,随即钦点他为探花,登上金榜。
六·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
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
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
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如: ……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天山景物记》)
二、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
如: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反对党八股》)
三、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
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
如: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显耀自己。
(《致橡树》)
四、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
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
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五、互喻: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
六、较喻: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
如: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七、饰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如: 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天山景物记》) 二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如: 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土地》)
七· 古诗词中美女的别称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韩《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红粉: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
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
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了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重聚中的话题材,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后人常用这几句比喻人面对暮年,仍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
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我们也可从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18.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亡赖”即“无赖”贬词褒用,表现小儿活泼可爱的情状,充满爱怜之情。
“卧”字使小儿剥莲蓬时的天真、顽皮跃然纸上。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大”状其景观,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孤”写出了炊烟的孤单、醒目。
“直”使景物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
“长”视野开阔,“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月亮本无情,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采用拟人手法,以物之情写人之情,极力渲染了诗人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2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这实则表达了诗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盲目崇古守旧。
2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外送别》)
“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2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
一反过去描写秋景萧瑟的感伤情调,以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2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直抒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8、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人生衰老叹息,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二句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不仅描摹景物精美,而且表现了华夏文化那种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唤起了读者的生活体验。
3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涌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有身家无寄的渺茫感,有逐于朝廷在失意感。
而后一句则是借景以寓深情,表面看,好象马不愿前行,实际正是人不愿前行的外化描写。
这两句将眼前景与心中情完美统一。
31、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别云间》)
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英雄失路之悲。
3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道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生活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唤起了人类普遍情感体验。
33、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以花喻人,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瘦”乃一词之眼,有创造性。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梨花喻雪花,“忽”字表现了诗人之喜。
此句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3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
“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机将至,背水一战、戒备森严的悲壮气氛。
第一句可引申为情况危急。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以“春蚕”、“蜡炬”为喻,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后亦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学生语文知识】相关文章:
中学生国学知识大全10-26
语文知识竞赛作文10-17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10-05
语文知识竞赛题10-05
中学生的基础知识预习方法09-30
语文学习记忆知识的方法10-09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07-21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11-16
语文知识竞赛活动方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