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宋元宰相地位的变化
宋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相。整个宋朝宰相制度发生多次变化。同时还有枢密院的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理军事,这些人被称为宰执,通常被称为相公,所以在宋朝,只有在职或曾经担任过宰相的人才能被称为相公。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元宰相地位的变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元宰相地位变化
参知政事含义:
参知政事,官名。
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唐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职,给以“参知政事”等名义。
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简称“参政”。
参知政事始设立:
宋初并无参知政事一职。
宋太祖代周自立,以范质为昭文相、王溥为史馆相、魏仁浦为集贤相,三相并设,而不设副宰相。
上述三人皆后周旧臣,太祖对他们自然有防范心理。
同年又以心腹赵普为枢密副使,二年后迁枢密使,朝廷大政实际上操纵在太祖和赵普等人手中。
这时候,中央机构的运作还不是一种正常态,宰相们并没有总文武之大政,只是起处理一般政务的辅助作用。
中国唐代初年宰相加衔。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不轻易授人,常用其他官员另加官衔为宰相,参知政事就是加衔之一。
唐中叶以后不再使用。
宋初沿袭唐制,以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乾德二年(964)又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为副相。
开宝六年(973),参知政事始得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职权、礼遇接近于宰相。
宰相出缺时,代行宰相职务。
元丰改制废参知政事,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以代。
建炎三年(1129)又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直至宋亡。
南宋参知政事常兼同知(或签书)枢密院事等,或由知枢密院事等兼(权)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和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以及枢密使、副使、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等,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参知政事始处理事务:
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
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
一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
前者称为“通治省事”,后者称为“分治省事”,以前者方式居多。
参知政事官称沿革:
随着宰相名称和宰辅机构的反复改变,参知政事的官称也有数次变化。
神宗改制后,废参知政事,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代其任。
建炎三年(1129)复改门下、中书二侍郎为参知政事,省去尚书左、右丞。
以后沿袭不变。
与两宋宰相名称相比,参知政事的改称只有一次。
即从元丰五年(1082)至建炎三年(1129)之间的改称,共47年。
在两宋将近320年的历史中,是十分短暂的一瞬。
与参知政事一样,他们仍然被简称为“执政”。
宋朝知名宰相介绍
1、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 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
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寇准
寇准(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2、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宋朝宰相一览表 宋朝历代丞相列表
太祖朝
宰相六人:范 质、王 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
太宗朝
宰相九人: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卢多逊、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吕端
真宗朝
宰相十二人:吕蒙正、张齐贤、吕端、李沆、向敏中、毕士安、寇准、王旦、王钦若、丁谓、李迪、冯拯
仁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王钦若、丁谓、冯拯、王曾、李迪、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宋庠、庞籍、梁适、刘沆、富弼、韩琦、曾公亮
英宗朝
宰相二人:韩琦、曾公亮
神宗朝
宰相九人:富弼、韩琦、曾公亮、王安石、韩绛、吴充、王圭、蔡确
哲宗朝
宰相十一人:司马光、文彦博、王圭、蔡确、韩缜、吕公著、吕大防、范纯仁、刘挚、苏颂、章惇
徽宗朝
宰相十二人:章惇、韩忠彦、曾布、蔡京、赵挺之、何执中、张商英、刘正夫、余深、王黼、李邦彦、白时中
钦宗朝
宰相七人: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吴敏、徐处仁、唐恪、何?
高宗朝
宰相十五人:李纲、黄潜善、汪伯彦、朱胜非、吕颐浩、杜充、范宗尹、赵鼎、张浚、秦桧、万俟卨、沈该、汤思退、陈康伯、朱倬
孝宗朝
宰相十八人:张浚、汤思退、陈康伯、朱倬、史浩、洪适、叶颙、魏杞、蒋芾、陈俊卿、虞允文、曾怀、叶衡、赵雄、王淮、周必大、留正
光宗朝
宰相三人:周必大、留正、葛邲
宁宗朝
宰相九人:留正、赵汝愚、余端礼、京镗、谢深甫、陈自强、韩侂胄、钱象祖、史弥远
理宗朝
宰相十六人:史弥远、郑清之、乔行简、崔与之、李宗勉、史嵩之、范钟、杜范、游侣、赵葵、谢方叔、吴潜、董槐、程元凤、丁大全、贾似道
度宗朝
宰相五人:贾似道、程元凤、江万里、叶梦鼎、马廷鸾
恭帝朝
宰相七人:贾似道、王爚、章鉴、陈宜中、留梦炎、吴坚、文天祥
端宗朝
宰相三人:陈宜中、李庭芝、文天祥
幼帝朝
宰相二人:文天祥、陆秀夫
【宋元宰相地位的变化】相关文章:
变化02-18
祖国的变化02-18
家乡的变化02-17
变化的云作文02-25
变化作文02-18
家乡的变化的作文02-14
农村变化报告02-17
变化的故乡作文02-19
情绪的变化教案12-30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