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孝廉的知识大全
关于孝廉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孝廉的知识大全。
孝廉
孝廉: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
孝廉制度:
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两汉时期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等。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但发展到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形成并发展起来。
被推选为孝廉的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曰德行高妙,志洁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通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察举制:
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
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文帝开始的。
文帝前元二年(前178)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汉书·文帝纪》)。
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
一是对于察举人才的标准有了明确的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标准。
二是取士包括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是察举分岁举和诏举两类。
岁举为常科,每年推举。
科目有孝廉和秀才。
孝廉始为孝与廉两科,后来连称为一科。
察孝廉的对象是地方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和通晓儒家经书的儒生,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其出路是到中央任郎官。
有名额限制,东汉和帝时制凡满20万人的郡国每年举一人,不满20万人的两年举一人,不满10万人的三年举一人。
边境地区郡国人少,10万人以上则可以岁举一人。
孝廉的出路最多的是在皇帝身边当郎官,然后再由郎迁中央或地方官吏。
举孝廉是察举常科的主要科目,是入仕的正途。
举秀才的对象为现任官吏。
到东汉为避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茂才由州推举,所以人数比孝廉少得多。
茂才的出路大多充任地方县令,比孝廉任用为重,但名额少。
诏举,是由皇帝下诏察举人才,是临时性的特科。
其特点是:诏举常在灾异之后举行。
诏举人数不限,由诏令临时规定。
诏举科目很多,也不固定,能把有专门才能的人推举出来。
无论岁举孝廉、秀才还是诏举贤良文学,到中央以后均需经过考试。
考试办法有对策(命题考试)和射策(抽签考试)两种。
对策多用于考试举士,射策多用于考试博士弟子。
凡属诏令推举之士一般是由天子策试;郡国岁举之孝廉、秀才则由三公府考试。
儒生考经学,官吏考举奏,通过考试选出优等生,报皇帝录用。
考试实际是量才录用。
察举制在西汉到东汉初曾起过重要作用,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
以后随着政治日益腐坏,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
到东汉晚期,已成为豪强或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完全失去了网罗人才的作用。
【孝廉的知识】相关文章:
孝廉的内容 孝廉文化进校园倡议书优秀02-26
钢琴知识入门基础知识10-05
知识的标语12-28
花语的知识09-16
礼仪知识10-26
音乐知识07-27
礼仪知识10-26
面试知识10-05
面试知识11-12
知识产权知识合同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