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三省六部制常识

时间:2022-07-20 14:24:26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省六部制常识

  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的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三省六部制常识吧!

  一、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唐朝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

  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行宰相之权,其议政场所为政事堂。

  二、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

  三省职责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中书省颁布的皇帝的诏令和政令,如果门下省发现不符合皇帝的意思或是不可行应驳回。

  尚书省只负责执行政令,无其他权利。

  这样严密的中央机构的设置使他们有监督和牵制。

  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三省将原来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分散了丞相的权利,加强了皇权。

  比较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六部的详细分工:

  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中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全国的户籍和土地赋税;礼部主管礼仪和科举;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三省六部的作用和影响:

  作用:

  1.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权利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影响: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代基本沿袭了这个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早期演变:

  三省六部制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唐朝才出现的,而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至隋朝时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尚书省形成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利。

  至隋唐时期职责完善和清晰。

  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的最高统治机构,到唐代演变成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三省六部制发展历史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

  宋公元1086年,反变法派执政,改为三省共同议事,奏请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实际上使三省合一,后习惯上常统称三省。

  南宋公元1129年,又实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时或省并,如公元1129年以礼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职方,驾部兼库部,比部兼司门,工部兼虞部,屯田兼农部等,还省并若干寺监入六部。

  公元1163年,又进一步省并六部下属诸司,如以司封兼司勋,礼部兼祠部,兵部兼驾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辽代南面官系统中,设三省六部(其中“中书省”初名“政事省”),设官同于宋制。金、元、明只设一省六部,一省,金为尚书省;元、明为中书省。明1380年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至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常识】相关文章:

关于科举制的常识10-20

湖南省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范本通用12-06

餐桌礼仪常识大全-礼仪常识01-01

儿童的餐桌礼仪常识-礼仪常识01-05

导师制总结11-22

中美餐桌礼仪常识-礼仪常识01-05

河长制述职报告01-11

河长制宣传简报02-10

餐桌的礼仪常识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