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标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
导读:最新新课标高考物理题型?小编已把新课标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
《新课标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
近几年全国卷物理试题数据分析 全国 1 卷数据分析 2017年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理综1卷的省有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南、 湖北和江西等。
从抽样统计数据看,2015年全卷的难度与2014年基本持平。
2013—2017年全国1卷全卷的抽样统计数据 年份 样本量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 信度 2013 年 2465 143 0.48 48 0.907 1878 158 0.53 53 0.915 2014 年 5479 156 0.52 52 0.923 2015 年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和2015年理综1卷难度与2013年相比明显降低,平均得分提高 十几分。
2014年和2015年难度相当,平均分变化不大趋于稳定。
全国 2 卷数据分析 2015 年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理综 2 卷的省(自治区)有宁夏、云南、内蒙 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贵州、青海、西藏和广西。
从抽样统计数据看,2015 年试卷难度比去年有所提高。
2013—2015 年全国 2 卷理综得分抽样统计数据 年份 样本量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 信度 24823 143 0.48 48 0.903 2013 年 24805 145 0.48 51 0.911 2014 年 22748 132 0.44 47 0.888 2015 年
从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高考的平均分、难度和标准差变化不大,体现了高考稳定的特 点,2013年和2014年的均分和难度基本一致,2015年难度稍有增加,均分有所下降,但标准 差变化不大。
二、全国卷物理试题分析 1、选择题试题分析 ⑴2016 年全国 1 卷选择题重点关注考点 ⑵2016 年全国 2 卷选择题重点关注考点 ⑶选择题命题中频繁出现的考点及难易程度分析
⑷全国卷选择题客观特征 ⑸2016 选择题备考启示: 狠抓重点,关顾冷偏;静心审题,去伪存真;专项训练,提炼方法。
注重研究近几年全国卷选择题的命题特征和规律, 把握全国卷选择题的难度,在一轮全 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频考点,使选择题的备考做到有的放矢。
2、实验试题分析 ⑴全国 1 卷实验题 近三年全国 1 卷实验题涉及的实验考点和内容: 年份 第 22 题 分值 第 23 题 测量动摩擦因数、光
电装置、游标卡尺 7 分 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 读数 内部总电阻、电表读数 2014 年 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 6 分 安培表、变阻箱法测量电池的电
系 动势和内电阻 2015 年 测量玩具车过凹型桥最低点的速度,牛 6 分 改装、校对毫安表并判断故障 二定律应用,托盘秤的读数 2016 年全国 1 卷重点关注的实验 ①与打点计时器相关的实验和频闪光源;平行四边形法则。
②伏安特性曲线;半值法测表的内阻;多用电表。
全国 1 卷实验试题分析 全国 1 卷实验题中力学实验与电学试探交替出现,但一力一电的模式从未打破,且电 第 1 页 共 12 页 分值 8分 9分 9分 2013 年 学实验占分较高。
实验试题都是分多个层次进行设问,由易至难的梯度提出问题,分值分散,涉及面宽 泛。
能有效的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能力水平。
由近几年全国 1 卷的实验能看到如下几个特征: ①全国 1 卷实验题重视学生实验的嫁接组合 ②实验情景新 ③这些实验题的设计全部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或练习
⑵全国 2 卷实验题 2013 2014 2015 题号 分值 分值 分值 22 23 8 7 运用平抛运动测量弹簧被 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多用电表的使用 6 9 伏安法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其 长度(圈数)的关系
6 9 考查打点计时器和牛二定 律 半偏法测表的内阻和误差 分析 2016 年实验备考中关注: ①力的平行四边型法则验证;探究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伏安特性曲线。
全国 2 卷实验试题分析 ①考查的内容涉及面广: 近些年考查过的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探究动能 定理、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读数问题和多用电表的使用、替代法、半 偏法和伏安法测电阻、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电表的改装、创新实验。
②实验情景新: 考查并不是对基础实验的简单考查, 而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 拔高来考查学生的各种实验能力,也就是具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特点,
实验题的设计 全部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又比课本中的原实验有所加深、提升与变化。
③在考查实验原理和科学方法的同时, 更注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原理解决新问题的 迁移能力,也考查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④考查题目是“一力一电”,2016 年力学实验的比重有可能加大。
⑶2016 年高考实验题复习建议 实验题的命题趋势逐渐以组合题的方式呈现,题目命制的形式多为一力一电,扩大了 实验题的覆盖面,加强了对物理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设问及开放性设问。
⑴实验题是高考物理成绩高低的分水岭,是物理成绩“跨台阶”的必争之分! 抓住出题规律,狠抓热点;关注实验原理和方法;注重过程和操作规范;注意规范表 达。
⑵考纲必考实验共 11 个,前 6 个为力学实验,其中: 实验 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 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 5.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均为与打点计时器相联系的实验。
复习时,可让学生以打点计时器为核心进行实验规 律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
以纸带为依据的实验考查,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可以反映出运动学的所有物理量(初速 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 。
通过这条纸带可以解读各类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 动力学问题。
①如果把纸带数据分析与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考虑,可以探究力 F 的作用效果; ②如果把纸带数据分析与动能定理结合起来考虑,可以探究合外力做功;
③如果把打点计时器置于竖直方向使用,则可以通过纸带数据分析得到重力势能的变 化量或动能的变化量。
④ ?s ? a ? T 可以关联许多实验情景:频闪、光电门、平抛运动、“等时间间隔”的匀 2 第 2 页 共 12 页 变速问题、以及逐差法的应用。
⑶考纲必考实验的后 5 个为电学类实验,其中: 实验 7.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 8.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 9.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 10.练习使用多用表。
这四个实验前三个为测量性实验,后一个是测量仪器的使用。
以电阻的测量为主线把 它们串起来,为了适应能力为主的考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以设计者的姿态进行复习。
a.电学测量仪器的选择及电路的设计问题 ①仪器的选择(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的选择) ; ②测量电路和选择(安培表内、外接的选择) ; ③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电路的选择。
b.根据实验目的及设计实验的要求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实验 ①明确实验要求,给出多于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练习正确的选取方法; ②按要求设计出实验原理并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③说出实验步骤并连接实物图。
④依据实验原理进行误差分析 ⑤变化器材,重新设计。
3、近三年全国卷计算题命题分析 计算题命题形式已经固定,一力一电,总分 32 分。
2013 年—2015 年新课标 1 卷计算题涉及的知识点及内容 年份 第 24 题 分值 第 25 题 13 2013 年 运动学(两辆玩具小车牵连运动问 电磁感应(滑轨、动力学) 题) 2014 年 运动学 (公路上两车安全距离问题)
12 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 动(动力学) 2015 年 静力学 (安培力作用下导体棒平衡)
12 板块模型:两物体多阶段匀变速运 动组合问题(动力学)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3 年之前,全国卷的压轴大题已经连续 6 年考的都是带电粒子 在电磁场中运动, 从 2013 年到 2015 年这类题型在压轴大题中再没出现过, 但在三年的选择 题中都有考查。
物理课程改革给高考物理命题以及中学物理教学带来的影响是显注的。
试题分析时应注意几点: 第一、从知识结构及整体要求来看,课改前后高考物理考纲并无太大变化。
第二、概览近几年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高考物理计算题知识考查主要以“力与运动”、 “电磁学”为主。
第三、课改后高考物理计算题主要考查的三种“能力”的题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情境分析能力。
全国 1 卷计算题分析 ⑴全国 1 卷第 24 题主要考查必修模块(静力学或运动学)的知识内容 第 24 题物理情景的设计强调与现代生活、体育项目和社会实践紧密相关,保证适当 的难度与必要的区分度。
一般涉及 2 个物理过程,研究对象为 1 个或两个。
从近几年全国 1 卷命题来看,24 题应是学生必得分题目,命题以必修内容为主,难度 要求较低。
当然,看似难度较低,但知识点较多,对考生表达规范性、分析问题能力等有一 定的要求。
备考中的策略是严防死守,要求学生不要滞后做这道题。
⑵第 25 题主要考查选修模块的知识内容 从 2007 年一直到 2012 年, 全国 1 卷第 25 题一直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作为压 轴大题;
2013 年压轴题考查了电磁感应滑轨模型;2014 年压轴题考查了平抛运动+带电小 球在电场中的运动;2015 年考察了动力学中的板块模型。
可以看出压轴大题是以选修 3-1、3-2 为主要命题内容,近年来趋向于必修、选修综合 第 3 页 共 12 页 分值 19 20 20 命题。
分析近三年的考题,在备考中能总结出一些得分的规律。
全国 2 卷计算题分析 第 24 题 分值 第 25 题 2013 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的圆周运动 14 物块与长木板模型结合 V-T 图象 2
014 2015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 V-t 图 电场、动能定理、速度合成与分解 13 直导线切割磁感线模型 12 板块模型牛顿运动定律 分值 18 19 20
⑴全国 2 卷第 24 题的命题强调考试内容的基础性,总是从基础知识入手,简单明确 的物理过程,要求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问题当中。
⑵25 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难度较 高。
观察近几年全国 2 卷 25 题的命题特色可以看到: ①重基础,依考纲。
考题围绕力、电等主干知识展开。
②题型稳定,重点突出。
重模型、考思想,强化基本方法。
将复杂的实际过程简化为一个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可以进行计算的两阶段模型,这是物 理学家研究实际问题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探究客观世界的能力。
③重应用,求创新。
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应用。
④考生在平时学习时应重视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遇到一个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首先在心理上不要有“畏惧”,要有“勇气”,特别是要有“兴趣”去研究它,不要轻易放弃,仍 要坚持“一定要自己去解决它”的顽强精神,最终慢慢地把问题解决。
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 分析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计算题主要考查三种能力 ①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 证,得出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②综合分析能力:能独立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期中的物理状 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 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 遇到的问题。
③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 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和表达。
4、全国卷选考试题分析 全国 1 卷与全国 2 卷选考部分的重点和难度要求基本相同。
选考 3-3 的考生复习重点是气体实验定律。
《2016 年全国卷考试说明》中,气体实验定律的能力要求由Ⅰ改变为Ⅱ,想必在 2016 年的命题中会有所体现。
选考 3-4 的考生复习重点是简谐横波、折射定律、全反射。
选考 3-5 的考生复习重点是动量与能量、原子和原子核物理。
(1)近三年选考题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 3-3 3-4 3-5 年份 分子力、气体实验定律 简谐横波、折射定律、 核反应方程、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 2013 (热力学定律与波义耳定律)
全反射(弹簧振子、折 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原 射定律、反射定律全反 子核的结合能、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射临界角) 定律) 热力学定律、物态变化、气体 简谐横波图像、折射定 天然放射现象、衰变、三种射线的性
实验定律(布朗运动、水的表 律、全反射(机械波图 质、 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密 2014 面张力、 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 像与机械振动图像问题 立根、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卢瑟福、
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干湿 的综合运用,光的全反 汤姆逊在物理学史上的贡献;考察了 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射及光的折射问题) 动量守恒实验、 计算相对误差绝对值)
晶体与非晶体、 气体实验定律 折射定律、全反射、简 光电效应实验、追碰模型、动量守恒 (分子动理论、玻意耳定律) 谐横波图像(光在玻璃 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和 中的传播和机械波的传 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
播)
(2)选考题的命题规律 ①选考题的命题不回避重点,重点知识重点考。
命题的物理情境和设问以常规设问为 主,均为学生熟悉的类型,这部分命题时并不追求创新。
②三个模块的命题题型和评分标准追求相对公平。
每个模块的小题为选择题或填空题,有着较稳定的模式。
模块 3-3 小题都为选择题; 模块 3-4 和模块 3-5 小题多为选择题。
③命题彰显新课程理念。
试题设计既要遵循考纲的要求,又能甄别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还体现出了课程改革 的思想。
④每个选考模块的试题都基本不涉及到必考内容,各选考模块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彼此 独立,不发生横向联系,保证了模块的独立性。
三、高三复习备考的一些建议及反思 从评卷角度看中学教学中应该反思的问题: ①加强阅读训练,理综试卷阅读量较大,特别是在化学、生物稍稍难度稍大点时,不 要指望学生有充足时间做物理, 平时一定要限时训练, 一定要学生用好考前刚刚拿到试卷的 几分钟。
②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多动手,近几年实验题更加贴近教材,难度适中,实验 复习一定要回归教材,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③要加强规范性答题,少写综合式和连等式,尽可能拿过程分。
培养良好习惯,多画 物理图像,多写分析方法。
④选好选修教材,选修的计算题近年来难度相对 24、25 题容易。
⑤不放弃 25 题,近三年该题难度一直下降,特别是其中第一问很常规,要认真分析其 物理过程尽可能拿分。
备考建议: 1.研究考纲课本,扎扎实实打牢基础 2015 年试卷有相当一部分考题来源于课本信息:如 22 题实验题就是教材练习的变形, 选择题大部分和教材联系紧密,有的是原题,有的作了适当改编,充分体现出高考命题源于 课本,高于课本的高考要求。
只有以厚实的基础才能应对变换包装的常规题型。
2.注重过程状态研究,突出审题能力提高 一轮复习是知识的逐一复习梳理,二轮复习则是知识整合和知识应用提升的关键阶 段。
建议要在审题审什么、注意哪些变化、审解有没有归纳总结上下工夫: (1)突出以试题为载体,开门见题; (2)少铺垫、不暗示,多把思考留给学生; (3)精讲重点难点,精评联系变化,精练发散提升,精提方法技巧。
3.重视数理模型构建,强化数学能力培养 考纲明确提出加强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五、物理二轮复习探讨----提高学生得分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综合训练中注重总结归纳“具有带动作用”的类型和规律,全面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 确率。
例
1.如图所示,从同一水平线上的不同位置,沿水平方向抛出两小球
B,不计空气阻力。
要使两小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 A.先抛出 A 球 B.先抛出 B 球 C.同时抛出两球 D.两球质量相等
答案:C 例 2.如图所示是倾角为 45° 的斜坡,在斜坡底端 P 点正上方某一位置 Q 处以速度 v0 水平向左抛出一个小球 A,小球恰好能垂直落在斜坡上,运动时间为 t1.若在小球 A 抛出的
同时,小球 B 从同一点 Q 处开始自由下落,下落至 P 点的时间为 t2.则 A、B 两球运 ) 动的时间之比 t1∶t2 是(不计空气阻力)( A.1∶2 B.1∶ 2 C.1∶3 D.1∶ 3
例 3.类抛体运动的探讨(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巧用) 三、圆周运动的考核大都是综合题 复习带动类型:凹凸面、绳、杆、半球碗。
例 1.图是离心轨道演示仪结构示意图。
光滑弧形轨道下端与半径为 R 的光滑 圆轨道相接, 整个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
质量为 m 的小球从弧形轨道上的 A A 点由静止滑下,进入圆轨道后沿圆轨道运动,最后离开圆轨道。
小球运动到 圆轨道的最高点时, 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与它所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重力加 h 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
求: (1)小球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开始下滑的初始位置 A 点距水平面的竖直高度 h。
答案:(1)v= 2gR (2)h=3R 例 2.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有两个正对着的半圆形光滑轨道, 轨道的半径都是 R。
轨道端点所在的水平线相隔一定的距离 x。
一质量为 m 的小球能在其间 运动而不脱离轨道, 经过最低点 B 时的速度为 v。
小球在最低点 B 与最高点 A 对轨道的压 力之差为 ΔF (ΔF >0 )。
不计空气阻力。
则( ) A.m、x 一定时,R 越大,ΔF 一定越大 B.m、x 一定时,v 越大,ΔF 一定越大 C.m、R 一定时,x 越大,ΔF 一定越大 D.m、R 一定时,v 越大,ΔF 一定越大 第 9 页 共 12 页 R 【答案】
:C 例 3.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滑到 ABC 关于 B 点对称,且 A、B、C 三点在同一水平线 上。
若小滑块第一次由 A 滑到 C,所用的时间为 t1,第二次由 C 滑到 A, 所用时间为 t2, 小滑块两次的初速度大小相同且运动过程 始终沿着滑道滑行,小滑块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恒定,
则( ) A. B. C. D. 无 t1 ? t 2 t1 ? t 2 t1 ? t 2 法比较 t 1 、 t 2 的大小 【答案】 :A 四、万有引力复习应注重结合实际的应用题 考核四阶段:星球表面、发射过程、轨道运动(包括变轨)、双星运动。
复习带动类型: 中心质量及密度、圆轨道运动、椭圆轨道分析、引力做功和卫星的能量 例 1.天体运动中椭圆轨道问题 如图所示,A 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 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
C 为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 为 B、C 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 A、B、C 绕地心运动的周 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 A 和卫星 C 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 B.物体 A 和卫星
C 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C.卫星 B 在 P 点的加速度与卫星 C 在该点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D.卫星 B 在 P 点的线速度与卫星 C 在该点的线速度一定相同
例 2.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 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 发动机点火, 给卫星一附加速度, 3 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 3.1x10 /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 空时的速度为 1.55x103/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 夹角为 30° ,如图所示
,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 A. B. C. D. 西偏北方向,1.9x103m/s 东偏南方向,1.9x103m/s 西偏北方向,2.7x103m/s 东偏南方向,2.7x103m/s 2 v12 ? v2 ? 2v1v2 cos 30 0 ≈1.9× 103 m / s
【解析】如图所示,由余弦定理可知: ?v ? 答案:B 例 3.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 ) g0 、在赤道的大小为 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T。
则地球的半径为( A. 答案:B 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强化训练(功和能) 复习带动类型: 变力做功、功率与牛顿二定律、电场中的功和能、电磁感应问题中的功率、功率的图 像
一、功和功率与牛顿二定律 例 1.一辆质量为 m 的汽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 启动,经时间 t1 汽车的功率达到额定 第 10 页 共 12 页 4? 2 ( g 0 ? g )T 2 B. ( g 0 ? g )T 2 4? 2 C. g 0T 2 4? 2 D
. ( g 0 ? g )T 2 4? 2 功率,再经时间 t2 汽车速度达到最大 vm,以后汽车匀速运动。
若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 恒为 f,则不能求出的物理量( ) A.任一速度 v 对应的功率 B.速度刚达最大时发生的位移 C.任一速度 v 对应的加速度 D.任一速度 v 时发生的位移 答
案:D 例 2.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滑块从 h 高处的 a 点沿倾斜轨道 ab 滑入水平轨道 bc, 滑块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
滑块在 a、c 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 v,ab 与 bc 长度相 等。
不计空气阻力,忽略在连接处 b 点的能量损失。
则针对滑块从 a 到 c 的运动过程中, 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ab、bc 两阶段运动时间相等 B.ab、bc 两阶段加速度大小相等 2 C.经 b 点时的速度大于 gh ? v a h v v c b D.ab
、bc 两阶段损失的机械能相等 b 答案:D 例 3.水平面上一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水平力 F 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力 F 的 功率 p 保持恒定, 运动过程所受的阻力 f 大小不变, 物体速度最终达到稳定值为 vm,
1 作用过程物体的速度 v 的倒数 与加速度 a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仅在已知 v 功率 P 的情况下,根据图像所给信息( ) A.可求出 m、f 和 vm B.不能求出 m C.不能求出 f D.可求出加速运动的时间 答案:A 二、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问题
例 1.如图所示, AB 为 1/4 圆弧轨道,BC 为水平轨道, 圆弧的半径为 R, BC 的长度也是 R.一质量为 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μ,当它由 轨道顶端 A 从静止开始下落时,恰好运动到
C 处停止,那么物体在 AB 段克服 A 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μmgR/2 B. mgR/2 C. mgR D.(1 -μ) mgR 答案:D 例 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 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 B 杆 A 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
圆环从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处的速度最大,到达 C 处的速度为零,AC=h。
圆环在 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 v,恰好 能回到 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重力加速度为 g,则圆环( ) 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 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C.在 C 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C 1 2 mv 4 1 2 mv ? mgh 4 D.上滑经过 B 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 B 的速度 【解析】下滑过程中,加速度先向下减小后向上增大,A 错误; 下滑 A 到
C,根据动能定理, mgh? W摩擦力 ? W弹力 ? 0 ①,上滑,C 到 A,根据动能定 理, - mgh ? W摩擦力 ? W弹力 ? 0 - 1 2 1 mv ②,两式联立解得 W摩擦力 ? mv 2 ,B 正确; 2 4 1 2 1 2 以上两式,
还可解得:W弹力 ? mgh ? mv ,即弹性势能 EPC ? mgh ? mv ,所以 C 4 4 下滑,A 到 B,有 mgh AB ? W摩擦力 AB - W弹力 AB ? 错误; 1 2 mv B下 - 0 , 2 第 11 页 共 12 页 上滑,B 到 A,
有 - mgh AB ? W摩擦力 AB ? W弹力 AB ? 0 - 1 2 mv ,比较得 vB上 ? vB下 ,D 2 B上 正确。
答案:BD 三、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结合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挖掘图象信息,重点分析图象的坐标、切线斜率、包围面积的物 理意义. 例.在平直公路上
,汽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 vm 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 到停止,v-t 图像如图所示。
设汽车的牵引力为 F,摩擦力为 f,全过程中牵引力做功 W1, 克服摩擦力做功 W2,则( ) A.F:f=1:3 B.F:f=4:1 C.W1:W2 =1:1 D.W1:W2=l:3 答案:
BC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灵活运用 例 1.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 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 ) A.一样大 B.水平抛的最大 C.斜向上抛的最大 D.斜向下抛的最大 【答案】A 例 2.如图所示,游乐列车由许多节车厢组成。
列车全长为 L,圆形轨道半径为 R,(R 远大于一节车厢的高度 h 和长度 l,但 L>2πR) .已知列车的车轮是卡在导轨上的光滑槽中只 能使列车沿着圆周运动
,在轨道的任何地方都不能脱轨。
试问:在没有任何动力的情况 下,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应具有多大初速度 v0,才能使列车通过 圆形轨道而运动到右边的水平轨道上? 例 3.如图,一半径为
R 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 两端登高。
质量为 m 的质点自轨道端点 P 由静止开始滑下,滑 到最低点 Q 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 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质点自 P 滑到 Q 的过程中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 1 mgR 4 B. 1 mgR 3 C. 1 mgR 2 D. ? 4 mgR 答案:C 例 4. 如图滑块 a、b 的质量均为 m,a 套在固定直杆上,
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 h,b 放 在地面上,a、b 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
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 可视为质点,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则( ) A. a 落地前,轻杆对 b 一直做正功 B. 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2gh C. 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 g D. a 落地前,当 a 的机械能最小时,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mg 答案:BD 五、电场中的功和能 例 1.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均匀绝缘棒 AB 长为 L、带有正电, 电量为 Q 且均匀分布。
在水平面上 O 点右侧有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 E,其方向为水平向 左,B、O 距离为 x0,若棒在水平向右的大小为 QE/4 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求: (1) 棒的 B 端进入电场 L/8 时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棒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动能。
【新课标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相关文章:
导数题型归纳总结07-22
说明文题型归纳总结10-06
高考导数题型总结10-06
初中物理归纳总结10-06
物理知识点归纳10-05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11-15
物理新课标学习总结11-22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全册的教案10-08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归纳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