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8 13:07:55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通用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1现状分析

  目前,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教育较少,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学习的知识面窄,教学模式刻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和思想启发缺乏足够的重视等现状问题。可见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离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其加以重视。

  在农村应试教育痕迹明显,学生能力培养欠缺。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的唯一追求就是分数,而现在绩效考核仍然把学生考试分数作为比重很大的考核指标,于是部分教师便以牺牲学生的成长自由为代价,盲目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往往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培养,从而也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目标南辕北辙。

  同时,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全面发展受制约。华东师范大学的吴遵民曾明确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永远而且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乎人格的健全与人性的完善。而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却模式单一,以书本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以灌输学生课本知识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死记硬背书本内容,缺乏学习主动性。

  2差距归因

  (1)社会现实要求的压力,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贱。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为学知识而学知识”,尤其是在边远山区的农村数学教学,学生能够熟记字词句,但对新的知识缺乏变通认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不够,读图能力普遍不高。很多时候,学校盲目追求学生考试分数,以分数来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于是很多数学教师只好在教学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强化学生对基本公式的熟记,从而到达数学考试高分的目的。然而,学生对数学中应用意义不求甚解。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要想摆脱现在的生活现状,农村孩子就必须要通过考试,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通过读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而,现实的压力,使得农村教育从小学教育开始就普遍的以追求应试效果为目的。这样的话,单纯的追求应试分数,追求考试效果,其无疑就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一致。

  (2)硬件设施的不足,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数学本身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支撑学科,对小学生的智力开发是最强的学科之一,数学水平提不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整个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而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生活学习条件差,好的数学教师无法真正充实的农村教师队伍中去。此外,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明显落后,心理教育实验室以及先进的教学媒体等都对数学教学水平有极强的拓展,这些都严重的制约着农村地区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

  (3)师资力量的不足,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缺乏也是导致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开展困难的原因之一。农村的数学教学困难前行,农村地区小学办学条件艰苦,生活学习条件差,优质数学教师无法真正充实的农村教师队伍中去,而现有的教师们不满足于现状却又不得不屈服于现状。农村地区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连基本的教学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开展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因而,缺乏足够的优秀的师资力量的补充和助力,这种现状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发展。

  (4)学生学习基础的薄弱性,限制了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近年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为农村地区留下了大批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农村孩子由于缺乏父母在身边的教导和教育,使得孩子们本就薄弱的学习基础变得更加的不利。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学生能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获得全面的发展,而农村地区大量的留守儿童单单凭老师的教育和关心是无法保证孩子能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能力的全面塑造的。

  3优化策略

  要走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困境,确实使小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目标相接近,就必须要在教育公平政策理念下,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薄弱学校的设施建设,促进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改变教育评价模式,转变教育观念,引导社会对农村边远山区的教育关注。其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要转变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考试第一的教育思维。传统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信息闭塞的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往往只是以应试为目的,以考试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僵硬的“填鸭式”的灌输教学,而要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完成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塑造和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的必须要转变教育思路,创新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学生能力欠缺和身心健康受忽视的局面。

  其次,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教学设施。任何一种教学活动,其追求无可厚非都是为了服务于生产生活。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这一基础学科教学的使命越来越复杂化,对数学的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从目前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现状来看,其教育投入远远跟不上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教学设施,是改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一个关键。

  再次,要创新教育方式,灵活教学手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农村地区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小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因地制宜进行教学规划的制定,寻找适合农村地区实际的素质教育方式方法,灵活教学手段,运用农村地区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氛围,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田野教学和体验式的教学来帮助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1.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1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简单,生活情境的创设难度较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图片,播放音乐,让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了,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关注度也就提高了,自然而然会跟随教师进入数学知识的世界中。比如在讲解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苹果树上掉苹果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苹果,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会接触的事物,将利用苹果这样的生活化物品进行减法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掉苹果的视频,让学生自然跟随进行计算。比如树上有十个苹果,先掉下来一个,教师问学生还有几个。再掉下来两个,树上还有几个。每问一个问题,教师就在黑板上写出相对应的算式,让生活化的情境中出现数学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2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课堂活动

  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限制于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生活情境的创设者。对于小学生来讲,角色扮演是一个魅力值很高的游戏。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与生活情境的创设相结合,让小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学生一边参与,一边学习,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有关于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仿真人民币,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之后,让学生扮演超市工作人员与顾客,为自己的商品标价出售,在买卖过程中学习加减法知识。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加减法知识难度大大降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科学利用生活情境,会化难为易,促进小学生踊跃参与学习活动。

  1.3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

  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往往好过让学生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长度测量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桌椅的`长度,测量门窗的长度,测量文具的长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动起来,做一些生活化的事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2.结语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会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让小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需求出发选择生活教学资源,利用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促进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主动开发者,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打好数学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应用游戏,推动自主探索教学活动的开展,围绕教学知识,合理设计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不断进行深入、自主地探索,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应用

  由于小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小学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是较高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丰富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引起学生的厌学或者恐惧情绪,数学作为一种抽象化色彩较重的学科,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经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游戏的应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中游戏应用的基本思路

  深入分析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选择并创建游戏,要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紧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建构一个有效、合理的游戏应用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块,通过游戏的创建引入教学内容,并且提升学生探索教学内容的兴趣,从游戏中巩固数学知识,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创新能力。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中游戏的应用原则

  1.主体性

  自主探索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游戏的应用中,必须围绕学生的特点、实际情况以及数学经验设计并开展游戏,将游戏作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支点,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

  2.三适原则

  运用游戏推动自主式探索式教学活动时,还要坚持适当、适度以及适时原则,教学过程中,游戏的开展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教学特点,有效的结合游戏和教学知识,适合用游戏方式的教学知识才能使用游戏的方法开展,而不是所有教学知识都一味使用游戏的方法。适时,就是要准确把握课堂中游戏引入的时间,可以在课前通过适当的游戏引入课堂知识的教学中。适度,则是指游戏的难度以及时间长短都要适度,因此在游戏的引入中,教师的能力和经验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的游戏模式

  1.教材中的数学游戏

  小学数学教材中都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游戏卡或者其他游戏学具,卡片中有很多的数学信息、算式、生活场景、图形等,这些学具既可以裁剪或者拼组一些平面图形,又可以找问题或者答问题,还可以学习算式。

  2.扑克游戏

  扑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组合方式多样化的游戏,扑克游戏是小学生学习整数四则运算、训练观察力的有效的玩具。扑克游戏不仅能做简单的运算,又能够组合为一定的图形,结合扑克中的图形以及玩法还能用于统计和概率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扑克游戏的随机性,创造快乐的课堂游戏。

  3.素材游戏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自主探索式教学需求出发,适时地设计合理的、兼具教学性和游戏性的游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思想。

  四、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中的游戏应用方式

  1.运用游戏引入新课程的学习

  教师在引入新课程学习的时候,一般是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再引入新内容的学习,这种逻辑衔接对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的不适应性,因此,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游戏,作为新课程学习的切入点,课前先设计一个小游戏,在游戏背景和内容中将旧知识和新知识串联到一起,从游戏中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中。例如,垂线和平行线的学习,就可以通过学具、扑克等设计几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从直观上建立平行线和垂线的印象,再进入课堂的学习中,这种自然的新课程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进入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游戏中的内容,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和交流不断地推进对游戏内容的认识,从游戏现象中逐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规律,完成数学知识的抽象化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思维较为感性化、形象化,因此在面对抽象化特点较为明显的数学知识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无法深刻的理解或者推理数学知识,也无法深刻的理解知识。但小学生也有敢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让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开发思维能力,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更为深刻。结合小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游戏的应用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深入学习的有效方法。如“混合运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逐步加大混合运算的难度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先设计一个10位数以内的混合运算游戏,让学生能够认识混合运算,接着让学生完成100位数以内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混合运算。接着再将小数或者分数引入混合运算中,逐步加大难度,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并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在游戏的不断深入中,能够逐步认识到四则运算的一些规律变化,能够逐步学习到整数、小学和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以及规律。要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会计算方法,还要逐步认识到运算规律。

  3.在游戏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游戏的应用,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深入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游戏中,合理地分工,并根据学生特点安排任务,学生经过一定的挑战和交流探讨后不仅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还能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梯形的面积”的学习,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梯形的面积和长方形及三角形面积在计算公式上的关系,然后再分组,让学生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在推导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运用数学学具,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逐步进入抽象化的理解。完成讨论后,各小组再分别展示自己的推导结果,教师通过及时的评价、纠正与鼓励,让学生认识到了不足之处,激发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将这种心理转换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完成数学的学习。

  4.通过游戏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课堂知识教学完成后,围绕这堂课的知识,教师可以当堂设计一个游戏测验,让学生自由地完成测验。如通过“题板作业”来巩固课堂知识,查看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吸收能力。给学生每人一块小黑板或者小画板,让学生用题板笔在画板上直接答题,完成当堂测验,这种测验方法不仅能够及时地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还能够更为自由地、不受拘谨地完成解答,解答方法也能够更为深入化、个性化、全面化,教师也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效果进行纠正、鼓励,还可以就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闪光点,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鼓励学生从这些好的解答中通过交流探索,完成学习的升华。

  五、总结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在打好数学基础的同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也是重要的目的。自主探索式教学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各种游戏,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游戏中也能够更好地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数学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开勇.基于游戏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xx,(03):12-13.

  [2]曾晓秦.基于游戏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J].雪莲,20xx,(35):129.

  [3]彭桦华.游戏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J].新课程,20xx,(06):80-8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和内化,即对接受的信息进行感知、识记、保持、应用。而在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教材等因素,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情知交融的教学。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有安全感的心理背景下的,因而教师要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友爱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由于情感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它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优美的图画、精心的图表、激情的文字等都能燃起学生炽热的情感之火,激发起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他们具有好奇的特点,善于在动作中思维。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动中思、动中学、动中获取知识,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心中的“一半”,学生情绪高昂,有写、有画、有折、有涂,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理解了分数的'具体含义。当教师对学生的方法加以肯定时,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得到教师的赞扬而感动高兴,从而激发出更加努力的激情。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是学习活动的内驱动力,通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心的主渠道,让每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从老师“亲切的言行中”读到信任、激励与期待,让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体系提出的:“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巩固后师继续问“你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了,那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呢?他们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呢?”这使形式4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兴趣盎然的动手去猜想、验证。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进行中,教师通过变换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经过情、知的多次交互作用,学生的情与理达到统一,教师进而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指导学生行为准则的同时,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成效,让学生从成功的行为中获得情感上的喜悦,以使“情”与“知”融为一体。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服务的,动手操作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从人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说,小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过,在大脑中易留下深刻的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作用,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动又好奇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借助操作启动思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

  一、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小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不强,所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的直观作用,让小学生摆一摆、分一分、比一比、数一数,以多样化的动手操作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完成如下操作:第一步,先让学生摆5个○,再在下面对好了摆3个△。教师提问:○和△比,结果怎样?△和○比,结果又怎样?启发学生回答出:○与△比,○比△多2个。△与○比,△比○少2个;第二步,如果想要○和△一样多,△应该再摆几个?动手摆一摆;第三步,如果想要○比△多4个,那么○应该是几个?动手摆一摆。这种手到、脑到、口到的操作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年级越低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课堂上恰当安排小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加深他们对所学如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先请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移移,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很高,有的拼成长方形,有的拼成正方形,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接下来再引导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单纯讲解获取的知识牢固得多。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潜能,对达到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有效的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对事物间的联系和变化产生浓厚兴趣,而且培养了在动态中认识事物的能力,发散性思维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摆一摆、找一找、比一比不同的角;教学圆的认识时,先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徒手画圆、工具画圆、找圆心、测量半径周长等。以上这些动手操作的方式,都可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思想。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精心准备学具

  在学具操作中,学具准备是提供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物质保障。因此,在课前先根据不同课型课的特点准备适宜的学具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或模型)、计量和测量工具等是很有意义的。这一过程宜在课外进行,小学数学课的课外学具制作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计数学具。例如:数学卡片、口算卡片、乘法口诀表、数位顺序表、计数器等。这种学具的制作适用于低段数学教学,它能够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②计量学具。例如:测绳、标杆、计量物体长度或面积的单位模块等。③几何学具。例如:活动角、各种平面图形、立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模型。这种学具的制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例如:为更好地认识圆柱特征,可以预先叫学生课外制作一个简单模型(一张长方形硬纸,在长边上贴一木棒),让学生通过快速转动小棒,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进而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

  2.适时指导操作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学具操作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具操作中,切忌让学生简单模仿,那将限制学生的思维。但也并非完全自主,不要教师指导,在对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过程中,应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使操作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更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动手操作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

  3.灵活选择、采取方法

  人在认识事物时,整个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注意。反之,如果没有注意的参加,任何认识活动都不能进行,只有当客观事物引起我们注意时,才会留下明晰的印象。小学生的注意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如果想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操作活动的形式、方法必须灵活多样,富有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处于集中状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学具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忽视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只有辩证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加强指导,巧妙组织,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素质不高,导致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引导者也是教授者,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普遍呈现出素质不高的情况,因此,教师素质急待提高。

  2.盲目追求教学形式多样性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从而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但很多教师只是盲目地追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导致在教学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其中,主要的教学形式就是进行知识展览,把数学课堂当成展示道具的地方,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

  3.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在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的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浪费了学习时间,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都能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而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这个问题的出现对于课堂学习而言非常不利,教师为学生安排合作学习的课题,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完全等于浪费课堂学习时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也难以提高。

  二、解决小学数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进行教学,应该明确教学任务与责任,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教师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是教师思想素质与自身的业务能力。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教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虽然教师的考核已经在积极进行中,然而,对教师的工作成果是很难进行测量的。由于我国教育部目前已经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中,更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来从事自己的职业。另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通过加强学习,与其他教师的`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良好发展。

  3.改革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针对教师盲目追求教学形式多样性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探究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对上述几种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并且结合教学中存在着的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进而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不懂得怎样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造成合作学习效率的低下。尤其是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关系,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应该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由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课题会有一定难度,这就要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学生在进行搜集资料时,要学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行搜集资料。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要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学生必须对问题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虚心倾听,认真思考其他同学的想法与意见,补充自己认知上的不足,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进而促进自身的学习进步。通过以上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进展,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进而促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难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重视在课堂上的讨论,因为课堂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好地合作,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讨论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少自己表达意见,仍然在延续传统的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前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使得有些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进行更好的定位,使教学行为失去了一定的准则。有的教师尽管能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是在课上所进行问题大多数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比较简单,对学生的学习提高并不明显,长期下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使得学生学习会比较疲惫,这样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并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对数学恐惧和厌烦。如果学生总是处在比较疲劳的状态,整天都是忙于考试和作业,那么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厌烦数学这门课程,降低小学数学的学习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讨论注意事项

  (一)课堂讨论要明确目的和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讨论的重点并不是讨论的结果怎样,而是要能传授给学生多样化的讨论方法,使学生养成课堂讨论的习惯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讨论的目的和要求,对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什么时候进行讨论要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了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进行讨论时,应该选择难度系数适中,符合学生能力的题目。

  (二)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作引导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提出的问题应该以学生的思维想法为教学的中心。但是,当很多学生在学习认识上存在偏差时,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利用它来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也不能穷追猛打,不能嘲笑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解答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展开,在和学生讨论时候,能有出色的表现。

  三、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合作交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学生对教师都存在胆怯的心理。如果学生发言时出现了错误,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指责,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违纪,也要本着尊重学生尊严的目的,在课后和学生谈心,找出原因。另外,在课堂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这样会影响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恐惧,甚至出现厌学心理。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是取得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现在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教师事先设置的问题讨论出来,要求同桌之间进行讲解,如果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放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二)创设探究式问题,创新讨论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讨论中,应该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变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产生质疑。同时,探究式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学生常有问题就会常思考,常思考就会进行创新。这样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时,可以做到问题应该大小得当,多少适宜,难度适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还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和技巧,留给学生探究的机会。此外,指导式讨论、自助式讨论以及分组讨论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的主要形式。这些讨论形式能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思考,最终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该采取肯定和表扬的态度,使学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加自信心。尤其是当学生解决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要加大赞赏,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其关键就是要优化课堂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制定学生评价的标准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等各方面加以评价,以达到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一项活动,是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改善的前提。在小学数学中,一定要注重对课堂教学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进行问题探索。此外,教师还要采取适当措施,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讨论一定能够达到更好的状态,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教学论专家吴也显指出:“作为教学的中介系统对教学实践发展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正是这种中介系统的变化促使教和学的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教学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实物投影、电脑、网络等设备的普及,知识的传播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跨越,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形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可以使数学教学活动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能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的责任不是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通过更多的方法和途径把知识学到手。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既能使用动态的演示,又能使学生适时参与交流;同时,计算机变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可以不受人数、时间、距离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在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的机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展、资助探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今,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提供了针对性的素材,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实现个性化教学,已有了充分的条件。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其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关注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阶段,作为教师更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一种思维模式将学生框住,产生思维定势,而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要突破“重结果、轻过程"、重死记硬背、轻应用”的教学模式,通过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数学规律的形成与应用,让学生学习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增长才干,提高素质,鼓励他们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地进取,而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三、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教材中许多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应用所学知识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可以使我们有更多可以创设的情境。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学生对人民币早已在生活中接触,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时创设一个购物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让学生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知道人民币的面值和兑换,对于学生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但现实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准备大量现金,也不可能搬出大量商品,让学生体验购物的乐趣,在趣味中学习。通常,老师会印发给学生一些人民币模具,然后在大屏幕上出示些商品,让学生去买,动手动口。这中间也用到了多媒体,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我们完全可以给每个学生一台电脑,通过课件在电脑中设置一家商店,让每个学生在商店中自由购物,付款、找零。给学生更多的购物机会,同时也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要使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充分的信任,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学习,并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导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构建自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谐的氛围对于帮助学生主动发现新问题,不断提高学生主动实践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同时,教师自身还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水平,要使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的改革也被很多教学研究者和工作者所关注。要实现创建高效小学课堂的目标,简单的知识教授是远远不够的,其关键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形成高效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才是根本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创新才能发展。在我国创新性人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笔者的教育实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就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小学的数学课堂枯燥而且严肃。很多学生上数学课的时候,自然感到负担很重,从而提不起对于数学的兴趣。恶性循环下,小学对于数学课程的排斥让很多学生到了中学仍然厌恶数学。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小学数学的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在科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对小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教师转变教学思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在分数为上的应试教育下,很多数学教师仅仅为了学生分数而对学生进行大量机械性的做题训练,或者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知识用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学生可能在勤奋地训练当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比如关于乘法口诀表的教学,很多教师仅仅在讲解完简单的乘法概念以后,便开始让学生盲目背诵乘法口诀。虽然,学生最后都能够使用乘法,也能够明白乘法的真正内涵,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时机。在讲解时钟的小时、分、秒的时候,假如一味干瘪的阐释,学生根本无法提起对于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不能够只是针对数学考试而进行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深入浅出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转变意识以后,才能够在课堂的设计当中真正将创新融入,才能在教学实践当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二、重视课堂导入,重视创新思维训练

  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排斥,课堂呆板、无趣,知识量大是主要的原因。中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丰富,难度不小,教师尤其是应该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其中,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将学生真正带进课堂当中,教学才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课堂导入还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只有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多学习关于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互相交流,寻求一种科学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一个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往往不受传统观念束,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探求事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关键。逆向思维、多维发散等思维方法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当中需要重视创新思维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猜想,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方法。课堂当中或者课后,教师还应该重视创新思维训练的反馈,注重引申练习,基本了解教学效果。

  三、营造合作交流学习氛围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必须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不能够急功近利,对学生采取强行的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小学的数学教学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往往都是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逐渐消失,也有一些同学,能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的教授,做题的时候却不能够举一反三,无法找到正确的方法。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沉重的教学氛围。上文已经详细说明了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只有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才能够学会和掌握对于知识的运用。而要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于创新思维养成的自由空间。教师不能够一味为了教学进度,忽视对于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学生的反馈。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勇于探索和发现,在不断探求最为科学的方法过程中,学生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能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自由和平等。创新思维一定是在好的氛围下形成的,当学生们不再谈数学而“色变”的时候,他们便会更加享受思维训练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高效课堂的构建在于真正转变教学思维,只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才能够转变知识为能力,而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却在于不断在实践当中探索创新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才能真正改变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屡传楼.浅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J].学生之友:小学版,20xx(11):46.

  [2]陈保睿.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20xx(06):7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一、讲明道理,加强算理理解

  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教师必须把数学道理讲解透彻,深化学生对数理知识的理解。然而,在小学计算题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单纯地认为,只要学生算出计算题的正确答案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理解计算题的算法和算术思维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吃力,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教师给学生讲清楚算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教师给出题目“27+30”,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这道题目是求和,但是应该怎样去计算,就是学生对算术思维的一种反应。这时,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理解:这里的27是一个两位数,而30也是一样,都是由个位和十位构成的,其中2和3是在十位上,7和0是在个位上,这样的计算必须遵守“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的原则,即“2+3=5,7+0=7”,“5”是写在十位上,“7”是写在个位上。在这样清晰明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观察和教师耐心的指导,理解计算的每一个步骤,从而掌握这种计算的思维模式。

  二、明确目标,培养审题习惯

  有效进行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发现,有时学生明明知道该如何去做计算题,但结果却错漏百出。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原来是学生在解题前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让他们经历从“会”到“熟练”到“心眼相通”三个境界,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审题习惯。首先,重视“看”。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清楚计算题中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让学生用笔抄写算术题目,进行比对,培养他们对算术负责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其次,强调“想”。单单看了题目,却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盲目地进行计算,这显然不是认真审题的表现。教师应让学生看清题目之后,再积极地思考题目中算式的特点和运算规律,联系其中蕴含的性质和定律,判断其中是否含有一些简便的计算方式;最后,强调“算”。学生在审题结束后,应形成一个计算思路、一个深思熟虑的计算过程。笔者相信,只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题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它既是一种动态的多维结构,更是一个有序的连续过程,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探明这个过程的本质和特点、要素与结构、实施程序与步骤,不仅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数学论文《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认识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摆脱封闭的“批量化生产”和“模式塑造”的教学形式,发挥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特点,做了一点尝试,即通过录像进行课堂小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小结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点睛型

  这是一种常用的小结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播放几个电视画面,提纲挈领地归纳所学知识。如教学“运用减法性质进行速算”时,教师可播放下面一段录像:出示几组速算实例,并根据画面做必要的点拨:“一要看准、用准运算符号;二要根据数学特点,选择哪种方法计算快;三要记桩多减要加、少减再减’”。这样小结教学内容对该堂课能起到点睛生辉之效,不仅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而且能使主要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

  二、悬念型

  这种小节是在教学本节课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录像设迷布阵,引出下节课要学的知识的一种方法。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联系紧密,系统性强,采用这种小结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下面一段录像:大小不同的圆的图形;生活中各种圆的实物;小朋友用尺子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出示一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加之必要的懈说词,给学生设下一个悬念。播后教师说:“下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这样的小结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巧妙地衔接了新旧知识,为深入系统地学习新知识做了适当的准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激励型

  这种小结是出示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激励学生研究新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是分几个阶段进行教学的,如第五册学习小数的初步知识;第七册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第九册学习小数的乘除法。在教完“小数的初步认识”后,播放下面一段录像:出示几组小数;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小数的实例;小数加、减、乘、除法运算的式子等画面,加上适当的解说词,然后教师说:“这些知识我们将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分别来学习。”这样的小结会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树起扬帆学海的壮志。

  四、呼应型

  这种小结需要都做到课前给学生设疑置惑,小结时释疑解惑。数学课不像语文、自然等学科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在创设有趣情境中,进行设疑置惑和释疑解惑。如教学“年、月、日”时,上课伊始,教师播放这样的录像: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马都来给小牛过生日,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小狗和小猫争论起来,小狗说:“每一年要过一个生日,”小猫说:“每四年要过一个生日,”他们争论不休。尔后教师说:“小猫和小狗谁说得对?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样便自然新颖地导入新课,讲究课继续括放录像:小马问小猫和小狗的生日日期,原来小猫的生日是闰年2月29日,所以每四年过一个生日。这样呼应,便实现了释疑解惑。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领悟所教课的重点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游戏型

  用录像进行游戏小结,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素质、知识基础等,寓教于乐,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特点紧密结合。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完“2”的认识时教师播放这样的录像:一群小鸭子的画面和小朋友模仿小鸭子的游戏。可小朋友们看完这段录像忽然象发现了什么齐说:“一群好小鸭,圆圆的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多么像‘2’字呀!”他们并在纸上画出“小鸭”和“2”字的交错、重叠画面。这样教学适合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的心理特点,选取生动的游戏活动画面,能够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六、故事型

  小学生部是故事迷,把知识融于故事中,配合欢乐的乐曲,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利用录像片唐憎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进行小结:一天,天气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过了一会儿,猪八戒汗流浃背地拿了个大西瓜回来。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四分之一吧。”猪八戒听后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他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多分一点给我,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五分之一。”悟空听了大笑说:“好好,就依你。”马上切了六分之一给八戒,大家高高兴兴地吃了西瓜。可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拍打着自己的脑袋说:“傻瓜,我怎么比应得还少了呢?”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受到了启发,从而对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当然,用录像进行课堂小结,方法不仅限于此,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与教材紧密结合,与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相应知识结构相结合,运用得当,加之教者恰当的点拨,就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自身的能力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各类企业对于人员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其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也开始逐渐被社会淘汰。新课改的推出,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同时更加深入的解析了教学内容的内在,更容易帮助学生们进行学习。就数学这个学科而言,数学是一项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数学这个学科最大的魅力就是来源于生活,存在于我们真实生活的世界。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学观念和模式滞后

  单纯的就小学数学来说,在我们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数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并且始终影响着我们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中,数学的教学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的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对于知识理解仅仅局限于死记硬背的状态,课堂上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禁锢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使得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久而久之,使得他们对于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使我们的教学任务更加难以开展。小学生正是成长的阶段,他们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正在成长的时候,学校的教学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他们的思想发展,局限了他们的思维扩散,遏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1世纪是一个多变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于新时代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还一直停留在原始的教学方式上,这不仅无法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多方位的发展。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同时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小学生的年龄导致了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过于简单,并且非常好动,对于新鲜事物的非常有好奇心,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大部分是教师讲述,学生记笔记的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调查显示,小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表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代所摒弃的产物。

  (三)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新课改的提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它的发展对象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对于小学生的指导作用不是很大,因此,小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还是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并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中,教学资源过于简单,教学设备很少,并且十分陈旧。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中,学生们学习的一大阻力。多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小学生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增加他们对于网络教学的学习。但是很显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很多学校都缺少必要的教学环境,严重的影响着小学生们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小学生们的数学生活化学习

  (一)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生活提出问题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对于数学的学习,我们就要紧密的联系它的特性,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实际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学结合实际生活是新课改一项重要的'教学举措,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于学习的动力。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不再作为一个课堂的主导者,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通过不断的引导,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们进行自主的学习,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思维拓展,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二)将生活紧密的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

  在新课改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我们要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注重课堂当中的气氛和学生们的活跃程度,积极的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保证课堂的新颖,要定时的进行情景练习,帮助学生们切实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是什么样子的,通过情景练习帮助学生们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是怎样与书本相结合在一起的,从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保证学生们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数学都对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对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把数学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不断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自身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同时为我国培养全面性发展的人才做出主要的贡献,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的一种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体系及其独具特色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课程观等给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很大的启示,并且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编写了生本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教材由“感受—认识—熟悉”三个部分组成。本文主要是对小学数学单元感受这部分的小研究的设计的一些思考。单元感受小研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对整个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框架性的大体了解,并激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这部分知识的储存。因此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重大。

  1.设计单元感受小研究应把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小研究设计目的明确,研究题目清晰,通俗易懂,不能出现概念性错误。吴文俊院士认为“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与形,这两个基本概念是整个数学的两大柱石。整个数学就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的提炼、演变与发展而发展的。”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源于客观现实世界,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在数与形方面的规律性,数学结论被证明是经受了人类长期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数学已经建立了严密的科学体系,数学学科可以分为若干分支学科,数学理论的建立在逻辑上具有严密性,数学结论具有清楚性、确定性。数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发展。这说明数学是一门科学。所以,在设计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的问题时必须科学、清楚、准确。问题的表述形式多样,可以文字叙述,可以图文结合,可以图画表示,但设计的问题不能使人产生歧义。

  (2)精练性原则

  精练是指研究的问题题量要适中,研究的问题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难点有帮助。感受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生活储存,为新知识的重难点攻破做铺垫。所以题量要精简,否则把单元里的各知识点全都进行感受,不仅主次不分,而且浪费时间。

  (3)浅入性原则

  浅入是指小研究的问题不能太深奥,应从简单核心的问题入手,为学习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作铺垫。同时,重视学生差异性,针对研究问题,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下笔,能写出深浅不同的研究结果。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是指学生研究学科知识的同时,允许学生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生活积淀、个人思考与个性感悟写进小研究里。可能学生感受到的,写下来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这没关系。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得到学科问题的最终正确答案。

  2.设计单元感受小研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找到“学生”与“小研究”之间的基准点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的,其开口是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让学生完成小研究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小研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在做小研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小研究”和“生活”之间的联结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社会生活是丰富的、复杂的,让学生研究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小研究充满生活气息。在完成单元感受小研究时,做和接触是第一位的,对知识点的内容允许不足,允许正确,允许错误,允许查看,允许交流,允许绕道而行,采取其他实验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时,不急于对学生的活动做是非的`判断,不刻意用规范的正确答案去作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教师应做的工作是保证课堂中学生活动要始终指向问题,而不是指向问题的正确结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革,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单元感受小研究注重学生的感悟。生本教育认为,感悟是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的联系和对事物实质的深刻认识、透彻理解,是学生形成思想、智慧的基础。由此,有利于学生的感悟和依靠学生的感悟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的显著特征。而为学生创造感悟条件,而非代替他们感悟则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有质量的感悟的一个条件。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才不会被压抑,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吴文俊.吴文俊文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郭思乐.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xx

  杨旸.关于生本教育几个基础性问题的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20xx

  俞求是.试论数学的科学性及其特点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xx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1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九年义务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以促进学生快速、持续和全面发展作为基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遵循知识学习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新时期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特点和要求,立足实际,将学校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对其应用和进行解释,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教育与学习进行重新审视和理解。同时,在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和思维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制定科学高效的策略和措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方式

  2.1 分类法和比较法

  分类法是加工整理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是对研究的对象和现象之间进行对比,确定其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比较是人们开展思维能力和发挥想象力的基础。分类法和比较法贯穿在小学的数学教学难之中。

  2.2 演绎法与归纳法

  这两种都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推理方法。对于推理法而言,其主要是由个别、特殊的数学知识向普通的规律逐渐类推和延展,实践中可以看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概念、性质以及定律等,均是通过推理归纳将其概括出来。

  2.3 抽象与概括法

  所谓抽象法,实际上就是将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来,将非实质性的东西舍弃;概括法,则是将同种、同类事物有效地归纳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4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就是将两个或者多个对象综合起来对其进行研究,从整体上对事物的本质加以认识和了解。分析法是指将研究对象分成多个部分进行研究,进而获取对象本质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3 培养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人们的思维意识具有多种多样性和广泛性,对事物的好奇欲望、想象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改观。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且与小学培养思维能力和数学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如果缺少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基于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性、针对性和有目的的对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予以培养,这是当前小学教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从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其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通过具体演示与操作,小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实践中,虽然其并不能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和任务,但是在讲解学习方法时,教师若能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则可在培养学生穿线思维能力方面见到很大的效果。

  4 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4.1 联系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若想有效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尤其要注意对每节课堂、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要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关注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数学课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和有趣。作为教师,应用旧知识来培养孩子们对新知识的认知,进而获取发展和成功,对事物的探究乐趣。

  4.2 立足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解题技巧和方法的教授,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小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对知识内容展开想象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探究解题技巧。在此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对小学生解题模式进行耐心的讲解,由于解题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数学本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不能只是依靠局限的解题方式或者逻辑思维应用在教学中,而是在保证正常思路的情况下,积极探析新的解题技巧。

  4.3 把握数学练习题设计之难度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原本是基础教学的内容,习题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来适当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其思维,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加强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乐意去学习数学,乐意去思考数学中的难题。

  4.4 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都是通过问题引发出来的,数学知识就是一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数学课堂就是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的一个过程。如果想把这门课程教好,则教师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借助问题进行探讨,如果想要学生牢固记住数学知识,并且想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则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提问内容,积极引导孩子们对问题思考,然后通过相关的比对、归纳、抽象概括,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积极性。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老师要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潜能,使他们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0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7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论文10-10

小学数学的教学探究论文10-10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9-09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论文09-29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论文10-11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04-01

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