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时间:2022-06-17 10:58:31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精选16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精选16篇)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1

  1、数学与战争

  战争是用极端手段解决争端的极端方法,它也是一种政治。当今,数学中的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对战争胜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美国都成立了运筹小组,研究雷达提供的信息与战斗机的协调,研究搜索潜艇、兵力分配、投放深水炸弹等方面。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法抗西斯战场上,曾经屡建奇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筹学。目前,运筹学包括有博弈论、排队论、决策分析、图论、库存论、搜索论、数学规划论、可靠性数学理论等许多分支。控制论也是二战中研究预测飞机位置和过滤噪音、复原信息问题,即“预报问题”和“滤波问题”。控制论的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纳维。在现代战争中,战前要用蒙卡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双方军事实力、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因素进行模拟。选择出对自己有利的作战方案。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前,美国担心伊拉克点燃科威特的油井而引起全球污染,科学家们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及热传导方程建立了数学模型,经过计算得到的结论是不会引起全球污染。有人说,海湾战争就是数学战争。

  2、数学与物理学

  数学在物理学中的渗透和应用最为突出。牛顿把地面上的物体间的引力和天体间引力统一起来,麦克斯韦把光波和电波统一起来,都是借助数学的结果。爱因斯坦发明的广义相对论,正是用到了黎曼几何。

  3、数学与生物学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数学家用微分方程建立了生物模型。科学家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即DNA)的双螺旋结构在细胞中呈扭曲、拧、打结和套圈等形状,采用把DNA的扭结打开,再把它们复制出来的办法去了解DNA的结构,这正好是数学里代数拓学中的纽结理论研究的对象。1976年以来,数学家与生物学家合作,运用统计学和组合数学来了解DNA链中碱基的排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在研究生理现象、神经活动、遗传学、生物学都离不开数学和电子计算机。

  4、数学与医学

  数学在医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医院里出现了CT扫描仪,使医学诊断更准确。CT的发明者科马克在计算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吸收量的数学公式时,正是用到了积分几何中的拉东变换,这是发明CT扫描仪最关键的一步。随后,亨斯菲尔德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仪。科马克和亨斯菲尔德共同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我们看到,数学与各门科学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系列交叉科学。如数学物理、数学化学、生物数学、数理经济学、数学地质学、数理气象学、数理语言学、数理心理学、数学考古学等。

  5、数学与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是数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中叶,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常深远。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数学家冯诺依曼设计并制造出存储程序计算机—ENVAC。提出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数学家还有图灵,图灵从数学上证明了制造通用计算机的可能性。从冯诺依曼和图灵研制的第一代晶体管计算机起,已经发展到现在的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可以肯定的说,进一步研制新型计算机,如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光学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理论和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理论、实验、科学计算已经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计算机有如此非凡的功能,主要的是因为有非凡的软件。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如果说硬件是他的躯体,那么软件就是它的灵魂。软件的核心是计算方法,所以说计算机技术是就是数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定量化,只有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定量化。定量化是指人们从实际中提炼数学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用计算机求出模型的解或近似解,然后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最后编制成计算机软件,以便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高质量、高效率是高技术的主要特点,高技术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的控制来完成的。我们看一些例子: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天体力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天文学家们应用牛顿定律和高速计算机,已经预测了太阳系在未来2亿年内的运动情况。

  1997年,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世界为之震惊。“深蓝”计算机有这样高的水平,主要是由于应用巧妙的算法以及高速的计算。计算机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用机器代替人的智慧。定理机器证明取得了巨大成就。1960年美籍中国数学家王浩,在一台速度不高的计算机IBM704上证明了罗素——怀德黑海《数学原理》中一阶逻辑部分的全部350条定理。1977年,中国数学家吴文俊实现了初等几何主要定理的机器证明,并证明了初等微分几何中一些主要定理可以机械证明的结论。吴文俊的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国际上称为“吴方法”,使中国学者在数学机械化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数学与社会进步

  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影响;同时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社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精神的和物质的两个方面。数学对人类精神的影响,表现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教育方式、以及世界观、艺术观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科学计算,数学往往成为解放思想的重要工具。数学对人类物质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在产业革命上,它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人类历史上共有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蒸汽机、纺织机等;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发电机、电动机、电气通讯等;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生产自动化等。这三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都与数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总之,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非常密切,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数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就是要更好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2

  听障学生是社会弱势群体,而数学教育不仅是培养听障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要引导听障学生融入社会群体之中,进而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而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优于封闭的课堂教学,但是关于社会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加强学生融入社会的可能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听障学生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融合途径,以便为听障学生创建适宜的数学学习环境。

  一、听障学生的数学教学重点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辅助其他学科进行学习的重要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课程的开展与学生理解程度存在较大关联度。但是对于听障学生而言,数学教学本身的切入点与教学效果都很难达成。一方面,向听障学生解释数学理论,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向存在一定的阻碍。这样的沟通问题或者理解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进一步研究引导听障学生理解数学内容,也需要融合社会实践内容,进而为听障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学习环境,达到数学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采取社会实践的数学教学优势分析

  采取社会实践教学方式,辅助针对听障学生的数学教育,具备三点重要的教学优势,分别为提高教学体验度;给予学生心理支持;见证数学教学成效。首先,社会实践内容时基于数学知识重点的理解途径,将学生带入社会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听障学生的体验度。其次,听障学生本身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教会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敢于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将学生带入社会实践,也是给予听障学生心理支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最后,教学评价内容是以往所有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普通教育课堂中,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笔试完成,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然而针对听障学生单以笔试评价显然缺乏实际应用的对接效果。因此,在考评方式上采取社会实践内容,也是客观评价教学质量的补充条件。为此,需要将社会实践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见证针对听障学生开展的数学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水平与效果。

  三、听障学生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融合路径解析

  (一)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

  将社会实践内容融入针对听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课程中,首先需要开辟并建立数学学习的第二课堂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虽然是在社会实践中寻找契合点,但也并非盲目开辟。如果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并未得到心理支持和较高的体验度,社会实践教学的融入效果难以达到预期。为此,在引导听障学生融入社会环境进行学习之前,数学教师需要对学习地点进行考察,分析该地点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契合;是否有利于学生找出数学答案;是否具备较高的体验度与真实感。如果能够满足以上诸多需求,则代表该地点具备了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特征属性。在寻找到n处适宜社会实践教学的场地之后,如商场、医院、图书馆、公交车站、建筑场地等等,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对比并审核多数教学地点的可行性。包括时间、地点、数据信息、参考资料、调研数据等等是否便于学生采集或记录。假设该地点符合了数学教学课程设置的诸多元素,但是却存在人员流动过大、基本资料并不稳定、教学内容契合度低等现象,也应当排除此地点的选择,为听障学生提供其他社会实践教学地点。

  (二)引入社会实践数学命题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是规划听障数学教育的空间维度;而将社会实践内容融入数学教育中,还需要设定特殊的数学命题元素。数学命题元素特指在选择课外教学地点时所出现的一般资料,诸如人、物、景等等。数学教师可以将社会实践内容设置为应用题,相关资料作为命题元素,由学生经过统计分析得到最终答案。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体验度,也能够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树立听障学生的'学习信心,真正将学生融入社会群体的氛围之中,发挥出社会教育的主导优势。但是在设立数学命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并非所有命题都适合听障学生。单纯的计数、统计、分析等数学命题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但是假设需要进行访问、沟通、交流的数学命题则需要提前为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而调查问卷相当于辅助教学工具,降低听障学生与社会普通人群的交流障碍。同时在设置类似数学命题时,教师需要陪同学生前往第二课堂,辅助学生进行交流,保证教学内容不会受到社会外界因素的干扰或影响。因此,相关命题在设置空间、元素维度之后,必须合理选择时间维度,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由教师带领完成数学命题内容。进而保证数学命题在空间、时间、元素等诸多特定限制中的时效性,完善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听障学生在沟通、交流、理解等方面存在的障碍,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一味否定社会实践内容。而是应当开辟社会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通过设计数学命题,引导学生走入社会实践的学习氛围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方式。而数学教师需要明确社会实践教学的空间、时间、元素等重要特点,才能优化社会实践教学的数学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适应度更高的学习环境与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3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方式

  教材的改革应体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所以数学课本必须实现学与用有效结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善于发现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并能灵活机动地将生活实践问题引入数学教学,实现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

  1.依据教材,超越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不符合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这样的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恰当地应用生活现象再现生活画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强调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可以多运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例子替代枯燥重复的讲解与练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生动、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树立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观念,又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感悟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当讲到“时、分、秒”等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读表、调表、定时,而且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进行时间上的运算,具备相应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比如可以问学生:“1天只有24小时,1小时等于60分钟,1小时能做什么?1分钟又能做什么?有的同学感觉一天什么都没做就过去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时间观念。”如此一来,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变得活力四射,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2.来源生活,内外结合

  想要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有效融合,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大胆创新,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良性互动,比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搜集一些长方体,然后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学生积极汇报并制作长方体,从中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加以点拨便可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本质特征了,同时学生感受到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让学生把课内外知识紧紧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可以确保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有效融合。

  3.积极实践,创新评价

  长久以来,教师把考试看成是评价学生、管理学生的利器,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就必须借助教学评价上的创新实现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促进。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懂得钱数汇总与找零,必要时教师可以借助“班级币”这一虚拟货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币”进行物品的虚拟买卖,灵活开展合作性的实践活动,从而加大对学生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数学情感的养成,真正热爱数学。

  二、结语

  总之,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是突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性、现实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的必然选择。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要求数学教师提高对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结合数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对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进行精心设计,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更有效的培养。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4

  关键词:

  教学评价 社会学 教师行为 数学

  摘要:

  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应包括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效果等要素。这七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复杂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体系。在这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学校数学是最基本的要素,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与学校数学发生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因此,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观测的两大基本要素。

  听课评课是中小学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方法之一。在实践活动方面,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新课改以后,许多人都强调是否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数学交流等,如果一节课没有所谓的动手实践、合作学习之类,就认为不是好课或成功课,在评价的意见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同看法。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个时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出现“高原”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教师的数学教育观、研究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问题。本文试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从而给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带来新的活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

  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就是刻画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要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社会学分析,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清楚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我们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应包括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效果。

  (一)数学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是进行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以总体培养目标、学科教学目标为准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系统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在过去的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上,只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忽略或是虚设。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而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些什么;

  (2)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具体、明确、可观察和测量的,尽量避免用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如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等等。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

  (二)数学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此处,我们认为,数学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数学教材中规定的内容,也包括教师把生活中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事物纳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把数学教材及相关内容进行再创造成为容易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处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范围;

  (2)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性和准确性;

  (3)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4)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面向全体,也要做到因材施教,等等。教学手段方面,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教学原则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气氛和课堂上师生的关系,以及学校文化和(教室)课堂文化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下,除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之外,还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的质疑提供条件,要为学生再创造提供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教师行为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支持者、合作者和评价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学习活动等一系列的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行为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要素之一。

  (六)学生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是否参与提出问题,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和发展各种学习策略,以及解决有关问题,是否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习和进行交流,是否在活动中有情感的投人,是否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对学习有信心和兴趣,以及学生与教师交流行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行为等。学生行为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要素之一。

  (七)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包括是否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是否得以培养和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否恰当或形成,等等。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要素。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体系

  由上述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效果。我们认为,这7个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复杂的结构体系,我们称之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体系。这个结构体系可用图1表示。

  (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三个最主要的元素是教师、学生和学校数学。这里需要简单地说明学校数学这个元素,学校数学是与数学科学相对应的一个词,它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数学学科中选择一部分内容重新加工组织而成的,供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之用。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常学校数学是通过数学教科书表现出来,但数学教科书与学校数学不同,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地图与领土的关系一样。学校数学通过教师的处理成为数学教学内容。

  (2)教师、学生和学校数学这三个最主要的元素围绕着一个最基本的重要的要素,即数学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数学教学目标,取得预期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即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通过教学原则和方法与学校数学发生了联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校数学、学校数学和学生、教师和学校数学、学校数学和教师,且形成一个环形,这就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但是相互的,而且是渗透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渗透着学校数学,没有学校数学,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学生和学校数学之间如果没有教师也将难以建立相互关系。教师和学校数学之间的关系中,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数学教学就失去意义了。

  (3)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与学校数学发生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即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再者,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可观察、可观测的要素。从而,分析课堂教学情况,可通过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特征来分析。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在考虑数学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可重点考虑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其中学生行为是评价的重中之重。

  (4)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图刻画了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且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数学学习共同体所进行的是数学课堂教学,而数学课堂教学则是数学学习共同体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社会实践活动中,以教学环境为基础,围绕着数学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原则方法把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与学校数学发生联系,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图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有序性等特征。教师、学生、学校数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动态变化及结构系统的发展性体现了社会结构图的动态性;作为教学组织的数学课堂不是封闭的,它与社会、学校、家庭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通过信息交流发生的,因此具有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是学校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作为一子系统必然具有系统的有序性的特征。

  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图蕴含若系统论的思想。

  三、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课堂教学评价观测的两大基本要素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是促进两个发展,即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要真正地落实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有效地沟通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深化内隐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设计思想和外显的教学艺术,从而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以教论教”的方法,打破过去以教师为主要对象的评价框框。根据上述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的分析可知,在评价中要始终贯穿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两条主线,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评价做到真正地评到点子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应有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围绕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大基本要素开展评价。

  关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多个维度加以分析。例如,关于教师行为,可把它分解为6个维度,即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态度、教学机智、师生互动和教学境界。关于学生行为,可把它分解为5个维度,即参与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等等。 关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观测,可采用量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以及量与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在量的研究中,使用检查表或规范标记来记录特定范围内一些事件出现的情况,然后分析发生这种事件的数量及频率。如:一节数学课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课堂中教师提问有多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和学生练习的时间各有多少?多少学生向教师提问?具体到每个学生来说,学生的回答、提问、看书、讨论、听课、做小动作、操作、准备工作等行为的次数和时间是多少?等等。

  在质的研究中,用一些图表或文字描述等信息来刻画课堂教学的特点,常用的方法是以座位表为基础的观察记录方法和以选择性的逐字记录方法。观察者将教室中发生的行为资料记录在一张纸上,并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将观察的焦点记录下来,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记录课堂中重要的行为。另外,也可以将焦点放在某些学生身上,同时观察全班学生的活动情况。例如,表1就是常用的表示教师和学生语言行为的类别和标记。

  一般地,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观测中,我们常常关注如下3个问题:课堂互动特点、课堂提问方法及反馈和数学问题的认知水平等等。关于课堂互动特点,可采用弗兰德尔斯互动分析系统(参见表2)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采用选择性逐字记录方法进行质的讨论。关于课堂提问方法及反馈可以用表1给出的方法进行分析。关于数学问题的认知水平的分类,可以采用,TIMSS录像研究的方法进行,闷即根据常规方法解一个问题的步骤数来定义数学过程的复杂性,这样,问题的复杂性可分为低、中和高三个水平。也可以采用其它的问题水平分类法,如:一个课堂问题可分为两种水平的四种类型,即低认知水平的“记忆性问题和简单应用问题”和高认知水平的“复杂应用问题和做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主要围绕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开展评价,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大基本要素中,学生行为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论教”的基本理念。

  我们必须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强调在充分考虑数学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这并不是不考虑其它要素,恰恰相反,我们应该综合七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样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成为每个人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提高老师教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运用导学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另外,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现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化的不断改革,教师要摒弃老旧式的教学理念,学习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摒弃老旧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依然占据主体,掌控课堂,让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们要认真了解现阶段数学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多运用问题导学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导入问题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选择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出能够分层次的问题,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要想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要把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分析思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跟之前提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然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3.做好课堂提问。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4.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通过问题导入法课堂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进行巩固训练,一般就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考核。因此,老师要布置一些跟教学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另外,经过分析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因人施教,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而是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放在重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起点比较低的教学,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经过上边的综合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并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改变老旧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更高,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利.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12-23.

  [2]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46-67.

  [3]王琪华.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思考[J].知识文库,2015,(23):78-89.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6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问题;应用方法

  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生产带来了更强大的动力,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正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要想使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有成效,就必须全面深入地探究我国的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高职数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高职数学教学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数学教学的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但是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又非常多,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得教学进度推进得很快,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讲解得不够透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深入、全面地掌握数学教学内容。

  1.2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一般来说,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水平都不是特别高,而且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也是参差不齐的,不同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收和理解程度都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给高职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1.3高职院校对于数学教学不重视。虽然数学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于对学生进行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而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却不够,这样就会让教师不重视数学教学,学生也不重视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十分不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4高职老师的数学专业素养不高。高职老师的数学专业素养不高是影响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高职数学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导致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模糊甚至出现错误,数学课程的备课和教学安排也非常不合理,使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对于数学课本知识的挖掘也不够深入,学生长期处于一个似懂非懂的状态,最终会使学生厌烦学习数学。

  2、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有利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就是使用粉笔和黑板来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简便高效,各种数学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更大的数学知识大门,拓展了学生们的眼界,使得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明显。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教师为数学教学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不断完善高职数学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通过相应的数学教学设备,教师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制作成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教学课件然后利用教学设备向学生们展示出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此外,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得数学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突出,讲解生动有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推进高职数学教学进度,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有效地掌握尽可能多的数学知识。

  2.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教学质量。以前有很多高职数学教师由于常年在偏远的地区教学,信息闭塞而使得教师对于数学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变化难以及时掌握,从而也无法及时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以更新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向学生传授最新的数学知识。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得高职教师及时了解到数学学科的发展状况和最新成果,以及时拓展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从而可以为学生传授更及时、更先进的数学知识,保证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发展与时代紧密相连,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3、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3.1应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高职数学教学。多媒体在现代学校教育中非常普遍,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饱满,也有利于让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图像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三角函数图像的形成视频,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设备逐一对三角函数的`图像形成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再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出不同的三角函数图像有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总结出三角函数图像的规律并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函数的图像,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印象。

  3.2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在网上搜索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快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段函数这部分内容之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并在网上了解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然后再让学生以个人所得税为题写出其计税的分段函数,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分段函数有更深刻的理解,还有可以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3.3设计配套的实践课程,营造学习环境。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数学更倾向于一个工具,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教师可以把数学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技巧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设计配套的实践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参与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例如,在讲解完微分方程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用Malthus人口模型来预测短期人口,而用Logistic模型来预测长期人口,还可以用Logistic模型来预测新产品的销售情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高职数学教学的目标。

  4、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职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虽然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很多弊端,极大地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4.1要正确对待信息技术与传统数学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只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数学教学而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因为很多数学知识非常抽象,信息技术虽然可以让一些数学知识更好理解,但是很多问题还需要老师进行透彻的讲解,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用粉笔和黑板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可以使得数学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4.2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意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极大地简化了数学教学,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程使用信息技术,而是要在合适的时机来使用,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例如在讲解一些重难点的知识的时候或者在引入一些数学案例或者实验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知识点,也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让高职数学教学更高效。

  5、总结

  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水平至关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和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灵活、高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功能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潘峰.探讨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167.

  [2]杜雅迪.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7):200-200.

  [3]杨晓波.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18):113.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7

  美国的心理学家洛埃花了三年的时间对美国的几百名杰出科学家进行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科学家的空间理解能力均属优异,数学能力较强,语言文学能力也很突出。科学家以其极强的创造能力在人类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这些人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思想受束搏;他们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什么事都要寻根问底;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能严格地控制自己,有很好的文明习惯,能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和尽到更多的职责;在情绪上时而清平如镜,时而多愁善感,有强烈的内向和自满情绪,喜欢挑毛病,好批评,但对个人争论却尽量避免;他们把科学的天地看成桃花源,能从中得到安慰和寄托,不喜欢参加过多的社会活动。

  魏书生老师也很喜欢这段话,他认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如果学生把探求科学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乐趣、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利益,还有什么能阻挡住他们学习的步伐呢?

  的确,如果学生具备了较高的科学素养,还有什么能阻挡住他们学习的步伐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科学课的实践性与语、数学科关系的一些体会:

  一、科学课对语言文学能力的协同作用

  观察能力在科学课上非常重要,除了在科学探究各环节注重培养和锻炼之外,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还进行了专门的观察技能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了“有目的地观察”、“有顺序地观察”、“依靠眼、耳、鼻、皮肤、舌等多种感官观察”,必要时还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有了这样的科学技能训练,使学生处处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科学素养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主观愿望。我教的一个学生——徐宏新,在全校师生的眼里,他是个“问题生”,上课从来不听讲、不写字、不学习。可是他在看图书时,却发现了“几只恐龙的脚趾数是不同的”,上科学课时,也喜欢举手发言。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考得也非常好,这样的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当我公布考试结果时,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我找到徐宏新和他一起分析扣分的原因,结果发现是他不会写字,我就鼓励他:想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就要善于把自己研究的结果、自己的观点和研究过程发表出去,那么你就要会写字,你看语文课学习识字重不重要?所以一定要好好识字呀!后来,他的班主任说:徐宏新变了,开始写字了。我心里一阵窃喜。

  在学习科学史或收集科学资料时,学生还学会了快速浏览文章的技能,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科学概念定义的严谨性上,通过对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分析研究,更使学生提高了对关键字词的深刻理解。

  如“化石”的概念,问学生:把“几百万年”改成“几十年”可不可以?这个词表示了什么?在学习“微生物”概念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一个是“非常微小”、一个是“生命体”来理解,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微生物”的涵义。在学习四下教材关于力学知识的时候,更是精准了“拉”、“推”、“拖”的动词含义。 在交流环节中,更需要他们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论点明确,解析具有条理,关键点交代清楚,在别人有不明白时,能进一步解释自己的'作法和想法。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水到渠成,这些正是语文课的工具性的体现;同时学生在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也潜在地提高了语言文学能力。

  二、科学课对数学能力的协同作用

  在科学探究环节中,常常要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这就避免不了要常常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思维。比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太阳和影子》一课中,学生实地观测了太阳运行方向、高度、温度、影子方向、长度实验后,对实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对比、比较,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发现了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低、中午高度高,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等自己的结论。虽然他们不能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得出严谨的科学数据来论证自己的发现,可是这样的实际需求,大大提高了他们对数学课中学到的统计图表知识的拓展应用。

  在科学课上还有许多关于重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换、实践体验以及速度的实测,这些都让学生对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新的认识,从而有力地激发了他们对数学课的兴趣,也为数学理论找到了实践的舞台。

  曾有一位教育界的前辈主张说,我们的教育要生活化。也就是说教育应与生活密切联系,不能搞真空教育。目前小学开设的学科中,科学课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它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都激发了小学生最原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课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这样,就使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有了实践机会。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处处都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的语言文学能力和数学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当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欠缺时,也会自然而然地激发他们对这些知识自我需求的动机。这种内因的驱动效果要明显好于他们被动的学习。所以正如魏书生所说:如果学生把探求科学当成了最大的乐趣、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利益,还有什么能阻挡住他们学习的步伐呢?

  科学源于生活,也将改善我们的生活。目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改革正慢慢转变成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更提倡它的实践性,因此,可以很好地弥补语文、数学学科教学中理论应用和拓展偏弱的现状,并使语文的学科工具性得以发挥它的作用,使数学的逻辑性得以内化成学生的一种分析能力。随着课改的一天天完善,大家将会更清楚地看到科学课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8

  一、离散数学的特点

  离散数学主要是一门研究离散量的结构与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它不处理连续数学,在这点上和传统的微积分学科有着明显区别。离散数学是高中数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它具有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通过学习离散数学,就可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描述方法,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还可锻炼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就必须学好离散数学。按照数学思想,离散数学其实是比较注重研究问题可行性的数学学科,解决问题首先要证明问题是否可解,如果问题可解就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的步骤是规则的、有限的。从宏观上来讲,所有可研究的数学离散量都是离散数学的范畴,离散数学涉及很多,有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等内容,这些内容既单独存在,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这些知识可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直接讲授。数理逻辑是属于数学推理方法当中的一部分,集合运算可用逻辑语言直观地描述出来,集合运算可定义代数系统,图论是代数系统的一部分。

  二、离散数学与数学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运算技巧,而不注重数学思想,数学内容比较传统,没有现代数学的符号、术语的应用,只是不断地要求数学内容的完整系统,没有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意识,比较没有层次。离散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先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脱离了传统数学模式的呆板内容,可帮助改进连续数学中出现的较多问题。离散数学中衍生出实用的数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科研、工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如果运用得当,就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入离散数学的内容,可弥补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由于数学模型基本都是离散数学模型,这些年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当中,连续数学与离散数学各占一半,这就说明了离散数学在当今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学具体应从学号理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这三个环节开展,以往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没有注重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离散数学教学就可以实现这三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

  三、离散数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实现多媒体和板书的结合

  离散数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演绎推理过程是比较复杂的,离散数学课程中有着较多的知识点、概念、定理等,给学生记忆带来了困难,其中重、难点还需要学生理解和接受。只有将多媒体和板书结合在一起,才有利于开展数学教学。其中定义和例题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证明定理的过程就可用板书的方式逐渐讲解,一步步推演,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注重趣味性教学方法

  趣味性教学方法可通过举例子、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离散数学中定理、概念很多,通过举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提问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应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到图论部分时,可列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例如欧拉图、格尼斯堡七桥等,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精神。

  (三)注重应用性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离散数学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帮助学生解决应用性问题,让学生明白离散数学的具体作用。离散数学中与、或、非和数字逻辑中的与门、或门、非门有紧密联系,包括图论与数据结构当中的图和树等这些数学知识都有关联,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要将这些数学知识的前后关系告诉学生,注重离散数学的实用性。在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理解和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里举一个例子,当学生在看到一阶逻辑当中八个关于量词作用域里的扩张与收缩公式时,学生可能在看第一眼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些公式记背比较困难。教师通过一步步推解证明方法,向学生演绎推理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公式的前因后果,学生就能够顺利记忆这些公式。

  (四)优化教学内容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主要围绕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四部分内容展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离散数学理论穿插在整个数学教学当中,使学生都能注重离散数学,愿意主动学习离散数学。在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后,也便于学习其他相关的课程。综上所述,通过发挥离散数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有利于教师采用现代的数学思想教授数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善于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9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之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小学数学教学是我国教育行业备受关注的一个学段,所以我们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证明,网络技术教学是一种很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所以本文就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网络技术;小学数学教学;作用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这是我国广大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教师们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这种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的事业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小学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一直得不到提升。而随着这几年我国的科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广大的专家们开始将网络技术应用在了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并且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为小学的数学教学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营造数学氛围———做好教学铺垫

  小学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年幼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性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普遍的都对快乐的事情充满向往。而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理解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不能很好地理解小学数学的内容,从而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利用网络技术教学,则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开心愉悦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具只是简单的数学教材,而利用网络技术教学则具有了传统教学方式没法比拟的优势,它不仅能够使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些课件和专题站方便学生们的学习,而且学生们在这种网站上所做的题目正确与否,教师的计算机上都能很好的显示出来,能够帮助教师正确地掌握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状态。学生们有不懂的地方的时候,可以给教师留言询问,教师就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解答,这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丰富课堂内容———充实数学课堂

  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板块和内容因为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导致了大部分的内容都略显得陈旧,而且学生在学习这种教材的情况下不能获得新的知识,容易给学生会产生一种思考疲劳的感觉。正因为苏教版的数学教材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所以导致了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小学的数学教师应该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摆脱教材的束缚,使苏教版数学教材的局限性不能阻碍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在利用网络技术教学后,学生能够得到比平常所学的多得多的知识,而且网络技术教学还能够将现实中的生活材料引入到小学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在学习时不会再感到烦躁,因为大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所以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充实。而且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热情。

  三、落实分层教学———发挥课堂助力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教育行业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应用了这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而网络技术教学也是一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教师教学效率的方法。其实这两种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网络技术教学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分层教学的进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各种各样的条件的'限制,不能使分层教学全面地应用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而利用网络技术教学则可以弥补这一缺失,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网络技术教学,教师能够对小学的学生做到充分准确的了解,能够对小学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充分的认识,并且可以利用网络将学生进行分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中的内容进行分层,比如将这一知识点的习题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好的和差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数学水平自然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提高师生交互———强化学生水平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策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因为除了数学课程比较枯燥外,它的难度大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小学的学生智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常常会使他们沮丧。而网络技术教学则可以使师生之间实现交互式的教学,这样一来就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宽阔的互动交流空间,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很好的凸显,教师的指导地位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小学的数学教学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日臻普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网络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制造有趣的情景,促进分层教学以及增强师生互动等作用,这些作用使网络技术教学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在了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而且发挥的作用肯定会愈加凸显的。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10

  1、高等数学知识对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数学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广泛地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以及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数学发展与经济学发展息息相关,数学上的很多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经济分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于许多经济学的概念、理论都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如何使这门抽象的数学理论找到更广泛的应用市场,在具体的现代科学实践中得到更好地发展,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既是数学工作者也是科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正是由于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渗透了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分析中引入了数学公式和模型的形式,才促使现代经济理论从过去单纯的经济定性分析,逐渐朝着精密化、严谨化和量性结合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经济学成为一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科学。毋庸置疑,经济科学完善和成熟的标志,显然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融合。

  实践已经证明,用数学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所得出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是周密严谨的,值得信赖的。现代经济管理是经济学门类的一个综合性应用学科,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一体,重视在实践中探索并及时总结经验,力求保证数据分析预测的精准性与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的资源配置及社会的经济关系如何进行合理调节与组织的规律与方法。例如:通过对财务状况的研究,对未来形势进行预测;通过对国民经济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可以预见的经济问题;通过对财政与税收的研究,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税收、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非常明显,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对经济数据的准确分析与预测是至关重要的,而高等数学这一理论性学科正是由于自身的周密性、精准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是用来处理一些经济问题再合适不过的思维工具了。用数学模型作工具来分析研究经济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可以对经济的主要本质特征作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的数学刻划,能比较近似地反映出现实情况。在经济管理中应用数学模型不仅仅是为了分析和预测单一的'经济量,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把每个经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共同的作用搞清楚,它对总体经济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发展趋势的预测、完善经济信息分析的精度、对经济发展理论的验证和解决一些经济问题。数学经济建模可以促进经济学的发展,也可以提高现实的生产效率。因此,数学经济建模在经济决策更加科学化和定量化的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更是无处不在。

  2、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在近年来随着电脑的出现和网络的发展,数学早已迅速地渗入世界的各行各业,并且物化到各种先进设备中。有人很形象地称“电脑是机械的外表、数学的灵魂”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数学理论通过电脑应用于现代经济的管理与决策,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或方便。由于经济问题的多样化和数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描述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时候,普遍采用这样简单的流程为:经济理论→模型→数学型→估计模型、确定模型的未知量→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调整。其中,结构分析包括:研究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检验经济理论。经济预测包括:借助于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未来的发展和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形成科学的假设和判断。政策评价是指决策者从众多可以采用的决策中选择出一种最佳的决策策来执行。

  一般来讲,高等数学中的弹性函数、参数、生产技术系数、边际效益等数学概念通常会用到。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管理工作上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但是数学并不能直接处理经济领域的客观情况。利用数学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经济数据与形势的预测和分析。近年来随着数学经济建模的广泛应用,为众多的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并对许多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如节省开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尤其是对未来进行的预测和估计,大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学已经成为经济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辩证地看待在经济研究中数学的运用,只有合理地运用数学,科学地使数学与经济学完美结合,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11

  摘要:实践证明,经济学研究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借助数学理论的模型建立能够使经济学研究更加清晰,数学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工具,应得到合理的运用。据此,就数学经济模型的构建重要性和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经济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数学化;数学模型

  数学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工具,数学中的函数、极限等理论都对经济的研究具有积极影响。研究数学理论,并正确将其应用于经济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数学主要是研究数量、结构以及空间变化的学科,这门古老的学科已经在人类发展历史的多个领域显示了其积极作用。

  1、经济数学化的特征

  数学与经济学不同,在二者之间结合上,要找到合适的切合点,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来经济问题。研究者要立足于经济研究,从其中找到能够使用的数学理论,而不是将某些数学公式生硬的套用于经济研究。数学具有逻辑性强、思维缜密和精确简明等特点。而经济则具有多变性,同样经济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经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性和不可预测性。借助数学理论来研究经济是将其数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注意经济所处的时期甚至是地域,并且要承认数学的局限性以及经济的多种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数学就像一个有效的工具,经济研究的数学化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他与其他的存在形式一样,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性,能够说明客观道理,但不能盲目的使用,数学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笛卡尔理论说明数学本质在于他是一门通用的语言,具有多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因此应用广泛。也就是说,数学在应用于经济学中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过程

  2.1数学化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原则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基本原则就在于要尊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符号出现在经济研究中,要在对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后在进行应用。数学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经济的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了解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帮助经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在研究企业利润过程中,可以利用极限和导数理论,计算出生产数量与企业获得利润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根据经济市场发展,企业产品需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产品价格制定过程中,不仅可以基于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因素,还可以根据数学中的沃顿模型来进行更精确的计算,来获得更合理的价格制定。

  2.2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过程

  以沃顿方程为主的多个数学方程都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积极作用,可将其构建成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的经济问题。在沃顿数学模型构建中,物价与劳动力薪资的比例关系清晰明了的展现在决策者面前,工资紧随着物价,而物价与工资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数学模型提示政府要按照均衡理论,将没有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价与工资的形成做出适当的干涉。经济学之所以存在,就是源于他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而数学模型的介入则使经济学的研究更加精确,经过数学模型介入的经济学研究更能够对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当然,数学的应用并不是全过程的,数学应用要掌握好这个度。

  另外,在使用数学理论过程中,还要把握其前提条件。数学只是一种方法,经济学与数学之间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某些研究中,数学的胡乱应用使经济研究陷入了危机,这是由于没有在研究中注重质和量,因此掌握其前提条件十分重要。在把握质和量两个因素过程中,要了解质是量的基础,而量是一定质的量,一定的量变最终会达到质变。在数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中,在我们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时,首先要了解所研究的对象其边界值。也就是说,在数学模型建立之前要先提出假设,在不同的假设下,同一变量也能够产生不同的应变量值,边界问题是保证数学积极作用发挥的前提。只有规范问题的量,才能确保结果的质,这才是合理的应用数学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并保证结果的质。这样才能正确的发挥数学模型的作用,避免进入数学陷阱。

  3、总结

  我们应始终辩证的看待经济与数学的关系,既不忽视数学的作用,也不盲目的应用数学理论和数学模型。数学对静静的推动作用是值得肯定,但胡乱的应用导致的经济形势分析不准确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着手于实际。对以往的经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如何正确的选择数学模型才是研究的关键和首要问题。对于经济研究,我们不能将数学视为唯一理论,在研究方法的同时,也要采用最基本的经济观察,要对当下的经济形势,社会需求和物价原因进行分析,做到真正以经济研究为主题。总之,数学在经济研究中具有积极作用,但要正确应用数学理论,数学模型的应用要立足于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桑丽楠.试论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与经济数学模型的应用[J].商,2016,(19).

  [2]陈义政.中国经济学现代化视域下数学的推动作用[J].管理观察,2014,(23).

  [3]吴子钦.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一个语言经济学的分析[J].科教导刊,2016,(03).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1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技术逐渐出现,传统教学形式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学习知识的方法不再是简单的“啃书本”,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更多的课外内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更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具体事物,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加强学习,了解如何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结合教学实际作出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时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以自己的教学内容为主。教师往往结合教学大纲,参考教学解析提出自己的问题,只给学生短短几秒钟的时间进行思考,随后直接进行解题方法的讲解。整个过程中,学生很少能够自主地进行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自主性较差。传统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无法在课外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而现代化教学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动态展示数学知识点推理的过程,有效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解放教师的双手,教师不再需要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节省时间和精力,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我自己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时,我就结合现代教学软件,先在PPT上展现一列数字,如“8、12、67”,要求学生说说什么数乘什么数可以得到以上结果,学生回答结束后我再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现,简单明了地用该种形式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随后在进行“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的讲解时,展示了“24、6、42”等多个数的乘法形式,如“24=2×12”,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论,有的.说背乘法口诀表,也有的学生说个位和十位相加除以2没有余数就说明可是2的倍数。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用特殊颜色标出每个式子中的因数2,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要看2是不是这个数的因数,用这个数除以2就可以进行判断。现代化教学软件帮助教师加强了教学过程性,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师的教学讲解。为了最大程度地掌握有关知识点,教学时,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努力听讲,课后通过相关的教学训练来巩固知识。教学结束后,学生无法通过视频等形式回顾教师的讲课过程,这对学生的学习较为不利。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的流通性增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地观看名师教学视频,获得最新的学习资料,学校也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录制教学视频,构建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资讯,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教学时,考虑到该章节的学习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题目内容变化多,需要学生反复揣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在教学时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方便学生课后观看,同时寻找多个同类型题目上传至本班班级群,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题目进行研究解答,一段时间后再上传答案和具体的解析,学生自行校对答案,实在不能理解的再请教教师。现代化教学技术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资源有限,仅限于教材内容与参考解析,拓展内容较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但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则有效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并在实际教学时展示给学生。对于教材中难以讲解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通过名师教学视频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深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学习,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教学信息,查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和教学方式,取长补短,不断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以《观察图形》的教学为例,教材中已有的图片内容较少,而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加强教学训练,我通过互联网搜索的相关图片,筛选后做成PPT的形式,在教学时展示给学生看,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得学生有效掌握该章节的内容。现代化教学技术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产物,有效帮助教师丰富教学资源,突破教学局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需要的内容进行复习,对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教师需要合理利用、适当调整,使现代化教学技术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景锋新.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3).

  [2]代朝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13

  1、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达后,高中数学老师都开始将改革方案结合到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在进行教学改革中只注重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忽视了课后作业内容设计上的创新.依旧按照传统的数学作业模式布置给学生,只注重学生作业的量,缺少对质的保证,从作业内容设计上能够看出老师对于课后的知识巩固,依靠的仅是题海战术,认为只有以大量的练习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导致课堂上老师大量的灌输数学知识,学生课后盲目的做练习.这种现象不仅减了学生课后的学习生活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又由于作业量过大,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2、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的探索

  1)作业设计上讲究针对性

  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有针对性,不仅要针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的习题,而且还要针对学生数学水平层次不同进行作业设计.按照学生能力水平不同,针对当节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将课后作业划分为基础、重点和难点3个板块.科学、合理地设计出能够满足各个层次水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2)作业设计要遵循正确的分层方式

  正确的分层方式能够有效将数学作业的内容进行扩充,将作业形式进行完善,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带有层次性的作业,例如A、B、C3种形式,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培养和锻炼,这种作业形式较为灵活,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在学习中的高度参与性,也能有效杜绝作业抄袭的问题,教师在工作中的负担也能有效减轻.上述分层中,A层作业比较简单,大多为书本上的习题或例题,这些题目能够有效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同学在学习中更加高效;而B层作业较A层难,属于知识点中比较具有提高性的训练题目,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涉及但是并未亲自解答出的题目,这类题目比较适合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灵活运用的同学解答,这类学生能够从变形后的题目中受到启发,进一步加强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C层题目难度较高,虽然都是由基础知识组成的,但该类题目综合性更强,甚至联系到学过的重要知识点,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以及扩展性,那么学习中较轻松的学生就能通过此类题目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思维能力,并能挑战更加权威的题型.

  3)提高作业中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目前数学作业形式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上增加趣味性.数学作业设计中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数学题型的多样性、内容的新颖,同时富有挑战性等方面.并且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再局限于书面作业,改变其传统作业模式,通过一些口头作业、实践作业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减轻题海战术的负担.老师在对作业设计上,不再将自己放在主体地位,将作业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不足设计自己在学习中需要巩固提高的方面.这样的做法,不仅避免了传统作业布置上的公式化,还大大增加了作业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作业内容中注意结合实际

  高中老师对于作业定义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工具,而且在设计上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落实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知识作业个性化的要求.使作业不再是单纯消化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而是在生活中得到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根据我国公布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文件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上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课改的标准下,设计内容中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要打破传统作业设计上的单调、重复的特点.设计形式由单一转变多样化,加强数学作业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将知识、能力和兴趣三方面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14

  一、学习支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新课改以来,学生逐渐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教学侧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习支架应用于大学数学教学之中,通过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搭建成学习支架,可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学习支架构建之后学生就可以通过构建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独自解决问题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独立构建支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专属的学习支架,解决数学问题,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多次建立支架后,教师的指导作用逐渐减弱,启发引导作用逐渐增强。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数学中包含的知识点错综复杂,很多知识点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无论是考试题目还是生活中的一些应用,都可能会出现很多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的情况。如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碎片化的,那么遇到解答多个知识点结合的数学问题时就会十分困难。因此,建立完善的数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学习支架的搭建本身就是一个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将学习支架应用于大学数学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大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利用课件或板书为学生展示一些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再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进行总结和强化。然而,大学数学教学任务较重、课时安排较少,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往往会尽可能地提高知识密度,在一节课中讲解大量的知识点,以至于学生没有时间及时消化知识,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在做题的时候,学生还是会因为没有思路而感到十分困难,进而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在构建学习支架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了解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思路,从而在解相同的题型时得心应手。学生在不断的解题过程中会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自豪感,也更容易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导数知识时,因为涉及比较多的`知识点,并且还涉及学生在之前学习中没遇到过的高阶导数,因此这部分的知识点难度很大,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利用学习支架,将之前学过的导数知识和大学数学中的导数知识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建立学习支架的过程中比较新知识和已学过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帮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支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支架的搭建。学习支架最初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完成的,不同的内容可以搭建不同的学习支架。首先,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结构进行划分,从各个单元到各个章节再到每个章节的小知识点,利用学习支架将它们串联起来,这种方法适合应用在复习之中。[2]其次,可以按照相同的内容来划分,例如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因此,可以为函数构建一个学习支架,从含义、性质、图象到导数、极限值和微分积分,对和函数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形成一个和函数相关的知识架构。最后,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题型搭建知识架构,例如求极限值有很多种方法,如直接代入法、洛必达法则、分子有理化、等价无穷小替代方法等,可归纳每种方法在不同例题中的变形。在求极限值相关的解题方法和例题分析中建立学习支架,不仅能帮学生理清思路,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区分这些方法之间的差异和各自适用的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二)创设教学情境。学习支架的构建需要依托一定情境,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也是学习支架构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构建支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或者建立一些数学模型让学生投入到支架的构建当中去。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学习支架构建中的情境创设带来了新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或者利用网络上的微课进行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框架,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支架构建的过程。[3]

  (三)鼓励学生自己构建学习支架。在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几次学习支架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理解构建相关内容的数学支架。教师在构建学习支架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固化思维,相同的思路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因此,在了解构建学习支架的方法之后,学生应该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习支架的构建进行分析和探索,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更多作用是帮助和引导。如果学生在构建学习支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疑问,教师应该选择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分析构建学习支架,了解更多的解题和归纳思路,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学习支架构建的重要内容。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学生自己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习支架应用效果的评价。首先,在构建学习支架之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或班级集体的形式互相比较学习支架的构建情况,借鉴别人的先进之处,逐渐提高自身构建学习支架的水平。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在整个学习支架构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肯定和赞扬,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要帮助其及时找出原因。最后,教师要对整个学习支架构建过程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解题中应用学习支架的情况评价学习支架的教学效果。

  三、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习支架应注意事项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初,学习支架的构建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但这并不是让教师把某个学习支架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构建学习支架的方法。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够自己构建学习支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二)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在学习支架的构建中,教师要逐渐减少对学生的帮助,慢慢让学生独立构建学习支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对学习支架的认知程度和实际应用程度,否则抽离得太快,很可能会导致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支架搭建方法。而如果教师一直为学生提供过多的帮助,则有可能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散,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在构建学习支架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是大学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点众多,范围广泛,并且知识点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拥有很强的整体性。只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才能更好地解答题目,学习数学。将学习支架应用到大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更好地帮学生了解教师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云.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62-64.

  [2]谈步猛.学习支架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32):44.

  [3]张建桥.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支架的应用分析[J].南北桥,2014(3):163.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15

  1、案例教学在高职数学教改中的体现

  纯数学建模与高职数学教学直接融合有些困难,将其改成大大小小的案例教学,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1.1明确高职数学的培养目标曾经多数高职院校把基础课单纯的定位为为专业课服务,以至于专业课需要什么数学教师就要单独讲什么,割裂了这部分知识与前续知识的联系,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用记忆公式方法代替理解,甚至认为数学只要背过公式就好了。这在思想上使学生走进了误区,根本达不到高等数学的教育目的,应该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前提下进行数学教学改革。

  1.2训练学生从直观、案例中获取启发的习惯让学生养成一个从案例中去发现、去猜测、去寻求启发的习惯,适当避免数学的抽象和枯燥。如在讲导数的概念时,给出两个模型。模型Ⅰ: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模型Ⅱ: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由两者结果的共同点即函数在某点的变化率,由此引入导数的概念。在定积分应用部分,引入定积分的元素法时。模型Ⅰ:曲边梯形的面积,模型Ⅱ:变力沿直线做功,由此引导学生解决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问题,引出元素法的方法。

  1.3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定理、性质、方法应用到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方法、思想、步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介绍分段函数时,加入实际的出租车案例和个人所得税案例等,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数学建模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从实际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其内在的规律,用数学的语言,即数字、公式、图表、符号等刻画和描述出来,然后经过数学与计算机的处理供人们进行分析、预报、决策和控制,这种把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假设归结为数学问题并求解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简称建模。

  2.1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扩展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数学建模所需要的知识,除了与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诸如差分方程、数学规划、计算方法、计算机语言、应用软件及其它学科知识等,它是多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度综合。所以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的知识扩展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2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建模涉及到的学生未知领域很多,对于题目所论述的问题以及相关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己补充,这就要求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图书馆、书店、网上收集大量相关的信息,查阅有关的文献,才能对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各领域的`信息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在网上都是种类繁多,在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在有限且短暂的时间里搜集、浏览、去伪存真,迅速捕捉真正有用信息。这就大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查阅文献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科研中所永远需要的,他们可以靠这两种能力不断地扩充和提高自己。

  2.3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数学课程所涉及的问题,一般有精确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CUMCM中的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也不拘于一种方法来解决。

  3、数学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把数学模型融入到基础的理论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绝对不能盲目的把二者进行结合,需要以下注意事项。

  3.1职业方向的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职业方向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性强,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熟练的实践能力与较强的创新能力,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生学习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为此,教学内容需采用加强基础、突出应用、内容宽泛、增加选择弹性方法,以达到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整体体现,绝不能一味的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融合。

  3.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学科知识系统性的关系高职数学课为专业方向所规定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提供必备工具,这是其作用之一。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工具”作用,把教学内容削减的支离破碎,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高职数学课程中必须处理好其实用性与学科知识自身系统性的关系,做到既适当地降低理论严谨性,又不放弃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既强调内容的应用性又不放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3.3学科知识的重点与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关系在教学重点选择上不能拘泥与普通高等教育中传统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既要考虑学科的自身系统性的需要,更要有机的把基础理论教学和数学模型结合起来,不能忽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4、结语

  只有正确认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才能完善基础理论教学与数学模型结合的教学理论,才能使数学课程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数学建模竞赛和高职数学教学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校内数学建模竞赛、国赛、数学建模选修课和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化高职数学课堂的立体化高职数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覃思义,徐全智,杜鸿飞,等.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基础课的探索性思考及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36-39.

  [2]文玉婵.数学建模竞赛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J].高教论坛,2006(4):32-34.

  [3]王顺芳.数学建模竞赛模式对教改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6):93-96.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 篇16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在高年级能够学好数学的前提,而乡村小学数学更是数学教育的困难点,而其中最为困难的就是资源难以获取。乡村社会经济不够发达,通常情况下,地理位置偏僻,数学教育较为困难。本文基于这样的情况下,结合互联网与乡村小学数学教育,分别阐述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必要性以及实际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互联网;乡村;措施

  一、引言

  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一直是教育的难点,乡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的差距更是巨大,一些偏远小区学校更是困难,而学生在这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学习,学习的效果的差异也是巨大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乡村的小孩是不公平,在新的环境下,国家也一直致力于乡村教学的发展,而互联网的介入,必将是乡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改革,将推动乡村小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互联网下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必要性

  (一)改变乡村教学的模式,促进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科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在乡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得不到更多的指导,在数学学习上相比城市学生将会更加困难。新的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将各乡村小学数学教学带来全新的变化,学生可以在这种的新的模式下得到更多的资源,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让学生知道更多的数学方面的知识。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激发出来,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他们可以从网上找到大量的资源,例如:文本资源,视频资源,甚至一些关于数学的有趣的故事,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学得更加优秀,另一方面,老师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的讲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有板书很多的数学知识点和问题,而在互联网的新型数学教育模式下,老师可以从网上找到资源,自己整合,根据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便又实用,除了教学以外,对于学生的答疑,老师也可以运用互联网,向专家咨询,对学生做出更好的答疑方式,同时,老师出题也将变得更为方便。在这种新的模式下,老师的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老师的教学经验在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不断提高,这是一种老师和学生都得到好处的双赢模式。

  (二)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在新的教育改革的要求下,互联网走进乡村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顺应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部甚至下达了相关的通知,要求乡村教学完成新的改革,引进新的教学设备,完善信息技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乡村小学引进互联网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这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是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其次,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乡村教学体系也要紧跟时代潮流,掌握信息资源,就是有了一把打开明天的金钥匙,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更加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尤其是数学方面的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多媒体,互联网的帮助下,将会更加的让学生明白,更深刻的学到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最后,实际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成绩的提高则是互联网引进乡村小学课堂的一个重要基础,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的显示,学生在新的“互联网+”下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潜力将会得到激发,课堂学习的效率将会得到提高,这种新的模式教学,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会得到运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较高,最终也自然而然的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让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然而目前互联网在乡村小学数学课堂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乡村小学由于资源缺乏,对于互联网的引进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师资力量和学生对互联网在乡村小学数学的教育也有一定的限制,有些老师能习惯于惯有模式的教学,对新事物的理解不够,不能合适地运用互联网,同样,有些学生对于互联网的接受也有一定难度,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下,不断改进,从而打造新的教学方式。

  三、互联网下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感官上的改变,学习热情的激发

  传统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就是“教材+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下面拿着课本听,老师在讲台上拿着粉笔下写,老师可以写到气喘吁吁,而学生却总是走神,感到了然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有了互联网,在授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找一些与这节课所学知识有关的动画和图片,这些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并且对知识的记忆也比较牢固,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种较为抽象的科目,学生可以在这种刺激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但能够记住知识,对于该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这样长期不断的教育下,达到老师的教学效果。

  (二)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由于其固有的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创新和改变,而有了互联网,乡村小学数学的教育将会更加的有活力,也更容易创新。首先,互联网可以将知识以更多的形式展开,无论是文字,视频,还是PPT等,学生可以从更多的不同形式去了解知识,更好的理解到知识的本质,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点运用互联网融入到学生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打开学生自己的思维,培养独立意识

  在互联网的帮助,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数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可以合适的发挥自己的客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从网上找到资料,自己从互联网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依靠他人。学生在这样不断的引导中,就会逐渐的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培养,对学生以后从网上获取其他知识和学生以后个人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地阐述了互联网在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必要性和一些具体措施等内容,在现代化的乡村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互联网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得到双赢的局面,同时对于学生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淑侠.浅析“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J].学周刊,2017,(06):91-92.

  [2]亓恒忠.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3,(32):142+157.

【数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思维训练作用08-23

数学教学论文11-03

数学小论文11-07

关于数学的论文12-19

数学教育论文02-21

小学数学论文07-15

数学建模论文模板07-22

(经典)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