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总结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2024-12-11 15:59:34 登绮 思想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精选12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精选12篇)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1

  思想品德学科“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课题自20xx年9月开始研究,已经进入总结阶段。有效教学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全体课题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在摸索中前进,在借鉴中提高,在不断的修正中逐步完善。虽然失败在所难免,但我们坚信成功就在前方。特别是教育局提出“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以后,各校都采取不同的措施,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学案式教学在全市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各学校都争先恐后的尝试这种模式的教学。为了打造有效课堂,珲春五中和六中全体课题组成员也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大胆的尝试了学案式教学,学案式教学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简单汇总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不断更新观念。

  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为,只有先进的思想,才能产生先进的行为,也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更新观念,才能保证课题研究内容的正确性、研究方向的先进性。针对研究课题,20xx年2月26日、20xx年3月10日、20xx年9月8日我们组织了三次全市思想品德学科教研组长和课题成员会议。我们征求了各基层学校的意见,精选了一批热情、有干劲、肯钻研的骨干教师和刚刚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年轻教师为课题组成员。首先,我们将课题组成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并及时联系唐主任明确课题规化管理的有关内容,通过培训,教师学到了科研知识,增强了科研能力,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充满信心。

  2、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

  (1)认真开展常规研究活动。

  研究不能只局限于一节两节的公开课,应该与平时的教学紧密结合,将研究落实到平时的课堂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研究课,并及时反思与总结。课题组老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大胆尝试了学案式教学。课堂上,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思想品德教学在学案教学实践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规范而有序为目标,用学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案的编写设计中,我们遵循与学生的自学探究的过程统一同步的要求,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通过他们自己进行做、想、说、听、的主动学习活动,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在自主参于学习中掌握知识,在自主参于学习中提高能力。努力建立未知与已知的联系,力求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2)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调查是科学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教学质量调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一方面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完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它也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为了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课题《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顺利进行,我们设计了《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情感相关调查统计表》,并对五中和六中初一、初二学生做了调查。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改革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不少教师还参加优质课比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市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应当总结经验,扬长弃短,改革创新,借承担省级科研课题《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东风,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我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3)认真上好研讨课。

  在平时常规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老师积极准备,上好高质量的课题研讨课。20xx年10月16日成功举办了“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课题研讨会。大会观摩了两节思想品德课,并对两节思想品德课进行了书面评课。

  两节课分别是珲春四中李世芳老师讲的《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和珲春五中田海莲老师讲的《世界文化之旅》。观摩课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对我们如何上好学案式教学给予了深深的启示,体现了教师转变角色,贴近学生实际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20xx年4月13日,在珲春三中和珲春六中举办了思想品德中考经验交流暨“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研讨会。全市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课题研究成员等38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朝族会场首先观摩了两节中考复习课,珲春六中梁姬兰老师出了试卷讲评课,蔡明子老师出了专题复习课。梁老师的试卷评讲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行讨论分析、自行探究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把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教师时时启发引导,讲评时把存在问题摆出来,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自主探究,自己解决。蔡老师充分体现了小组间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自行探究纠错、自行归纳总结,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梁老师和蔡老师都着重讲解题方法、思路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各类试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起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会议还邀请了市进修学校科研室隋燕老师做科研课题讲座。随老师讲座的题目是“科研课题常规管理”,随老师详细讲解了一个课题的研究应注意的积累材料,并举例说明了中教部承担的.省级课题,使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科研课题有了明确了目的和方向。

  (4)认真总结不断反思,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两年的课题实验中,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会学、善学,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以自主学习为主。我们在实验中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持久的动力,极大部分学生养成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在学习习惯方面,我们通过对评估办法发现。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发展来看,学生接受信息特别快,善于对信息进行筛选、吸收,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因此,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2、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实验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会教、善教,不少教师的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通过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微向科研型转变。课题组老师撰写的论文在获一等奖。

  3、初步形成一种课堂学习模式:出示学案,明确目标定向自学,自主探究xxx全员互动,合作交流xx精讲点拨,归纳总结xxxx典例分析,知识迁移xx当堂训练,巩固提高xx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二、值得反思的问题

  1、由于应试教育这一现实,教师不能放手进行研究,后顾之忧较重。

  2、教师的参与意识还不是很强,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缺少实实在在的研究意愿。

  3、实验基本停留在模仿他人的水平上,缺少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全组研究老师还要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讨,通过课题研究能解决以上问题,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能进一步深入。

  三、今后采取的措施

  1、克服畏难心理,树立科研信心。

  思想通则百事通。课题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实施,首先要看课题研究人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认同课题研究。这样,就为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学案导学”模式探索。

  学案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有效课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学案导学、促学、领学的作用,教师要精心编制学案,反复尝试各种“有效学案”编写模式,最终达到促进课堂高效的目的。

  课题组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研究所编写的学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改进建议。在安排下一模块的编写时,教师就要注意相关问题,并将自己的设想供组员讨论决定,以此编写新的学案。学案导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合力。

  专题训练部分的学案,由课代表公布答案,统计并填写“问题反馈卡”显示重难点问题,然后交给任课教师备课,准备下节课或自习时间讲评,必要时加一节课完成。这样做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法指导”部分的学案,由教师讲述清楚,再由学生根据学案,自行理解,必要时教师点拨。习题训练部分的学案,我们按照限时限量的原则进行有效设计,学案上的习题均当堂训练,学生自我批改,教师当堂讲评。

  3、定期开展讲评课活动。

  按照课题组的安排,课题组成员每周至少听两节相关学科的课,对每一位参加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的教师所讲的课都要进行反思、总结,然后共同研究和策划,就授课教师教材处理策略、教学方法选用、相应的学案及教案设计等提出改进性意见。在评课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人人发言,做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度评价,以此来加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

  4、进行理论学习与论文交流

  根据安排,课题小组成员每人都要在一个学期内要发表一篇论文或一个案例。在写作的过程我们可以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取长补短,让这些论文或案例成为课题延伸的足迹,并供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理论为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鼓励小组成员必须利用课余、闲暇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搜集有效教学的信息,并将之融会贯通,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以此提高我们的执教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研活动时,每一位教师要必须认真听讲,全身心投入教研过程,做好教研记录和理论学习笔记。在每次教研活动后,课题小组成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找差距、在反思中找问题、在反思中找出路,教师的灵感往往存在于反思的过程当中。一个个好的做法在教师的反思中涌现并成功进入操作层面。

  我想起上学时政治书上的一句话,“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发生在生产关系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人们也常说“穷则四变”。我想要改革首先得从观念上有这种需要,如果只是试一试而已,肯定坚持不长久,也不会出成果。任何一次改革都是不容易的,要受到各种阻力,曲折前进,甚至可能出现暂时的倒退,但只要方向正确,理念正确,方法得当总会到达目的地的。不要在刚开始试行这种模式时,发现课堂上讲过的题目学生做错了就怀疑起这种模式的可行性来;不要因为学生不适应,讲解时浪费一点时间,耽误了教学进度就放弃尝试,穿起旧鞋走老路。

  到目前为止,我还在忠实地研究这种模式,虽然仍然有新的问题相继出现,虽然对杜郎口的质疑还没有消除,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我想本着一颗求真务实,为学生计,为教育计的心,一定能让珲春的教学模式带上自己的特色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我相信,通过"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

  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课题组负责人的精心组织,在取得前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课题组成员认真扎实,循序渐进地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阶段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保障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本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在计划中安排各时间段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内容,要求课题组成员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了解课题研究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必须准时参加每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动态。

  二、明确任务,提升研究质量

  课题负责人丁xx、黄xx围绕上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推进方式、时间安排和实践成果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又部署、分解了近阶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回顾课题实施以来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在此期间,课题组成员积极与兄弟学校教师进行探讨交流,共同为课题的开展出谋划策。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是我们顺利实施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课题组的老师经过多次参加理论学习,形成了资源意识,主动利用课堂外的教学资源,把课题研究和教学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收获和体会

  本阶段的研究和实践让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对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及有效分组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我校正是通过课题研究来培养教师,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做好课题研究工作,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面对下阶段的研究工作,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3

  在本次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中,我们聚焦于如何提升课堂互动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初期,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深入了解了当前思想品德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互动形式单一等。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并逐步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针对特定的思想品德案例或话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在小组内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出火花。例如在探讨 “诚信的价值” 这一主题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诚信在个人成长、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如模拟社区选举场景来讲解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学生们在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了抽象的'知识概念,并且在情境互动中提高了自身的道德判断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存在 “搭便车” 现象,个别学生过于依赖他人,参与度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计划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小组评价机制,激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总体而言,本阶段的研究在提升思想品德课堂互动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4

  本次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围绕着如何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展开。

  研究伊始,我们整理了大量的时事资料,涵盖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以时事热点为导入,例如在讲解 “和平与发展” 主题时,以中美贸易摩擦这一热点事件引入,引发学生对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格局的思考。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纷纷发表自己对贸易摩擦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的看法。

  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时事评论活动。让学生自主收集时事新闻,并撰写评论文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如在讨论香港修例风波事件时,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以及法治社会的'意义。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时事热点更新速度快,教师在筛选和整合资料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难以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此外,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的时事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在评论时存在片面性。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时事资源库,加强教师团队协作,共同筛选优质时事资源。同时,加强对学生时事分析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5

  在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进程中,我们致力于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研究前期,我们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兴趣爱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类型,如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设计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视觉型学生,我们增加了图片、视频、思维导图等教学资源。例如在讲解 “文化多样性” 时,展示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图片和视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听觉型学生则更多地提供有声读物作为课外辅助学习材料,如在学习 “法律常识” 时,让他们课后收听法律案例讲解音频。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们也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回答并获得成就感。同时,开展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如让动觉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现道德情境。

  不过,在个性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大幅增加,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精准指导。而且部分学生的学习类型界限并不清晰,导致教学方案的针对性有所减弱。

  后续我们将借助教育技术手段,开发个性化学习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特点,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率和精准度。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6

  本次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重点关注如何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研究之初,我们联系了社区、敬老院、博物馆等多个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社区环境清洁等。在敬老院,学生们为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尊老敬老的重要性。在博物馆,学生们通过参观历史文物和展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了知行合一。例如在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后,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然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面临诸多困难。如活动时间与学校正常教学时间的协调问题,部分家长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度不够,担心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重大,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下一阶段,我们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与学校相关部门协商,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进一步完善活动组织与安全保障机制。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7

  在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中,我们着眼于如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初期,我们对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反思,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外,增加了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能力等;作业评价不仅关注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注重学生在作业中体现的'思维过程和创新点;社会实践评价则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例如在评价学生关于 “友谊的天空” 这一单元的学习成果时,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友谊的理解与分享、作业中关于友谊故事的创作以及在社区志愿者活动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等多方面因素。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操作相对复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数据。而且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难以做到绝对合理,可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开发专门的教学评价软件,提高评价数据处理的效率。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对评价体系进行论证和指导,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权重,确保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真正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8

  随着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的稳步推进,我们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研究伊始,我们深入剖析了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首先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入手。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每个模块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问题和拓展任务。例如在 “自尊自信” 模块,提出 “什么是自尊自信?如何在生活中培养自尊自信?” 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同时,我们建立了线上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微课视频、电子书籍、案例分析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平台上,我们还设置了学习讨论区,学生们可以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翻转课堂” 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则重点进行知识的深化拓展、问题的解决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比如在 “遵守社会规则” 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前学习了规则的概念、种类等知识,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规则现象,分析违反规则的`后果,并开展模拟遵守交通规则的实践活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线上学习时容易分心,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而且线上学习平台的技术维护也需要专业人员支持,有时会出现卡顿、资源无法加载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计划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与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合作,确保线上学习平台的稳定运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保障。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9

  在本次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研究初期,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和测试,发现学生在面对思想品德问题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答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辩论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 “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金钱是不是万能的” 等,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准备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收集大量资料,分析问题的不同方面,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辩论过程中,他们既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进行反驳和论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社会现象进行质疑。在学习 “民主政治” 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民主制度在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鼓励他们提出改进建议。在分析社会热点事件时,如 “校园欺凌事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不局限于主流观点。

  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辩论中过于注重输赢,而忽视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而且在引导学生质疑时,有时会出现学生观点过于偏激的情况,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引导和纠正。

  下一步,我们将在辩论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注重辩论的质量而不是结果。同时,在鼓励学生质疑时,加强价值观教育,确保学生在批判性思考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10

  在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的现阶段,我们聚焦于如何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研究开始时,我们对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与筛选,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例如在讲解 “中华民族精神” 时,播放了关于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的视频片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我们还利用多媒体制作互动式课件,如在 “人际交往” 教学中,设计了一些互动小游戏,让学生通过点击、拖拽等操作,选择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社会实践成果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然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资源,导致教学过程变成了多媒体展示秀,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而且有些多媒体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可能会误导学生。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对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力,强调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工具,不能取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建立多媒体资源审核机制,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高质量。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11

  本次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重点探索了如何构建家校合作的品德教育模式。

  研究初期,我们通过家长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家长虽然普遍意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方法上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家长学校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家长举办品德教育讲座,内容涵盖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等。同时,建立了家校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 群等,方便教师与家长及时交流学生的品德表现,分享教育经验。

  在家庭作业设计方面,增加了品德实践作业,并要求家长协助监督完成。例如,让学生在家庭中开展 “感恩父母” 活动,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记录过程和感受。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念。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部分家长工作繁忙,无暇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对学生品德实践作业的监督也不到位。而且家长之间的教育理念差异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家长的'时间安排,灵活调整家长学校活动的形式和时间。同时,组织家长之间的交流讨论活动,促进家长教育理念的融合与更新,共同为学生的品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12

  在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中,我们着眼于如何通过跨学科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研究之初,我们分析了思想品德学科与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尝试进行跨学科整合。例如在讲解 “可持续发展战略” 时,结合地理学科中关于资源分布与环境问题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现状以及面临的环境挑战;引入历史学科中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利用与环境变迁案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我们还与语文教师合作,开展主题作文比赛,如以 “道德的力量” 为主题,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入思考道德的内涵、表现形式及社会影响,既锻炼了语文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在政治学科相关知识学习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当地政府的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将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跨学科整合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科知识衔接不顺畅的情况。而且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的协调存在一定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组织教师开展跨学科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同时,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协作机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协作流程,确保跨学科整合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思想品德课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03-11

“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08-13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01-10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05-15

小学思想品德课总结06-25

思想品德课教学总结11-27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01-21

小课题研究总结01-14

个人课题研究总结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