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散文的随笔

时间:2023-03-12 08:01:59 随笔 我要投稿

散文的随笔14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的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文的随笔14篇

  散文的随笔 篇1

  八十六岁的姑母毕竟是糊涂了许多。因侄子结婚,母亲特意吩咐我开车去接姑母来家里,这是老张家的长孙。老人家见到我时,基本上已认不出我,而一旦我报出名字,她的双眼便些许明亮起来,神情也专注与喜悦起来。这许多年来,娘家的侄子们上门来,许是姑母最高兴与自豪的事情,这在农村本是一件最平常的事。女人一旦出嫁,即便不是泼出去的水,但成了人家家里的人,是既定的事实,有心思时能如何呢,存委屈时又能怎么办呢,娘家人是许多农村妇女一辈子的心理依靠与寄托。一生命运坎坷乖舛的姑母尤甚。

  到了家里,大家纷纷招呼着姑母先坐下休息,我明显地感到老人家的心不在焉,完全不管不顾众人的喧闹,好像周围的一切与她无关。她从沙发上站起来,佝偻矮小的身躯一下子就来到父亲的遗像前,伸手去抚摸,嘴里嗫嚅着:“兄弟呀,你在那边咋样啊?”,浑浊的双眼里便浸满泪水,声音哽咽起来。我能感觉到家里人以及亲戚们的不耐烦,包括她的儿子,我的老表,一边埋怨着她的糊涂絮叨,一边上前拉她回到沙发上。姑母长叹一口气便沉默下来,周围的世界又与她无关了。即便我知道大家并非真的嫌厌她 ,但内心还是有一些不快。其实我看到姑母去往父亲的遗像前时,差点流出泪来,我觉得实在没必要阻拦老人家。

  是的,今天是老张家大喜的日子。心同此理,大家都想有一个欢快的'气氛。而姑母已经糊涂到“不识时务”了,她已经无暇无力关心眼前的一切了,她来到她的娘家,唯一的关注点,沦肌浃髓于生命中的,就是她的弟弟,她绝大多数生命中最亲最近最依最靠,而最终却先她而去的弟弟。如今,她于混沌中唯一能记住的,她来到这个地方自然而然流露的,含血带泪的真情,苦难的生命最后的悲鸣,没有被尊重,叫我非常失望。

  姑母这辈子太苦了。十岁父母双亡,四十多岁丧夫守寡,七十岁时弟弟先己而去,八十岁时丧子,人生之大不幸仿佛按节奏般被安排进她孱弱的生命。如果说别人以黄连入药,而她的一辈子却基本以黄连入食了。已经咀嚼一辈子苦难的姑母大概已经不知道苦为何味了,此时此刻的泪,应该是唯一能唤醒她的知觉的痛点所在了,

  从记事起,父亲便经常带我们到姑母家,当时姑父已经去世。姑母家的七个子女,有的成家了,有的比我大不了几岁,领这样一大家子,对姑母来说,就如同独木支房,原本不可能的事,但真的就这样支下来了。姑母很普通,矮小廋弱的身躯走到人群中未必看得见,而生命的奇迹在于,她经历磨难后仍然举重若轻地活着,这不是生命的自觉,是一种本能的顽强。我们身边很多这样普通的人,他们未必是智慧的,但拥有本能的顽强,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每次见姑母,尤其父亲去世以后,话题总离不开年轻时逃荒要饭的苦与难,我尽可能去认真聆听,虽然很多内容听了多少遍,我也记不清了。而最后的落脚点从来不在她的悲惨,总是念叨她的父母的可怜、弟弟的不幸,相依为命还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姑母没有上过学,她所能表达对自己弟弟的感情,除了眼泪便是一遍遍给我们念叨曾经不堪回首的过往,本能的善良,本能的真情。

  前年春节去姑母家,老表们也在,我忘记了谈到什么事情,姑母对她的儿子们说:“我这辈子对得起你们,最起码我没把你们送人,更没把你们扔了。”,老表们哈哈笑了。我看了一眼姑母,她说这话时非常平静。静下心来,我意识到,那并不是一句普通的话,是她对抗磨难、捡拾亲情时本能的责任。

  本能的顽强,本能的善良,本能的亲情,本能的责任,支撑姑母走过了看似不可能的路。

  谁能说这种本能不是一种伟大!

  散文的随笔 篇2

  许久未见这样美好的东西,也,许久未发现,这世上竟有这样的温柔。我想,我愿意用一生一世,与她为伴。或许,她永远不会知道,有人在千里万里之下,等待她、期盼她、仰望她,爱慕她。

  她是那么柔软,让人忍不住靠近;她是那么脆弱,让人不禁心生怜惜;她又是那么善变,还没来得及细细感受,就被她的愤怒和狂野而瞬间征服。千般柔情,亦是无相无形。

  若是晴空万里,她便化作流烟,娉婷袅袅,兴致浓时便学这世间万物,或是喜爱,亦或是嘲讽。若是哀伤惆怅,她便独自掩泣,每一滴泪都使人神伤,或是诗意,亦或是凄凉。若是怒不可遏,她便让天地变色,伴着狂风呼啸,或是笼罩世界,亦或是支配一切恐惧。

  但,在我心中,她依然是美好的。我见过风和日丽,见过烟雨斜阳,见过青山绿水,见过大漠长河。而只在这一刻,我竟觉得,我已许久未见这样美好的东西。

  我还记得那天,漫天的霞光将她染得通红,一抹,一片,一群,那是世上最美的`画。却从未留意,每天她都在遥远的地方与我相望。

  当我失落跌跌撞撞,当我微醺踉踉跄跄,当我春风得意,当我欣喜若狂,当我畏惧荆棘坎坷,当我慨叹山高水长。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烈日骄阳,她,始终轻柔美好,在离我很远,离天很近的地方。

  散文的随笔 篇3

  那日,因事务去了趟香港,得闲去会了位认识十几年的朋友。多年不见,她当然是花季已去,体态雍容,可即便是华发已出的中年人,还是依然的秀雅华贵。热情的寒暄过后,谈及儿女的教育,她早年也在国外留学,大家对比了各国的教育,还是一致认为英国比较好。理由当然有很多,比如:传统、学风、教育方式、安全等等。但最终我说:去英伦,主要是让孩子学会“端着”。我们来看看英国社会,但凡有点教育,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普通白领,亦或是的士司机,一个个衣着得体,彬彬有礼,"thank you" "excuse me"之声不绝于耳。你说他们是假绅士,真嬉皮。不过,那个社会的风尚就是要hold住自己这点颜面,让你感受他的绅士风度,从而你也必需以礼相待。正因为每个人都崇尚优雅而唾弃粗俗,虽经岁月沧桑,当年大英帝国的霸气虽然衰竭,但在世人眼中,英国人的贵气依然支撑着曾经的辉煌。

  我们常说,别老是端着,就是要你放下架子。公司老总吹胡子瞪眼骂员工就是“端着“,领导干部去民间视察就是不“端着”,只是为官者错把乌纱当架子,它多半是为自己戴上了枷锁,所谓的架子说,不过是我们理解上的误区。我们要端起的是一个人高尚的品格和人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气质,不与粗俗同流合污,而不是躯体的架子。那些摆架子的人是不自信的表现,因为内在的空虚只能用光环罩着,用庞大的架子吓唬人,这种人端起了身躯却放低了脑袋,背地里会干出些龌龊的勾当,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里所说端着的是一种教养,是你一生中汲取的文化素养的体现。一个人的教养,首先来自于家教,父母便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启蒙老师。常听骂语:有人生没人教。便是指责他的父母没有尽责。记得小时候,偶尔受邀请去做客,大人总会叮咛:出外做客,要端着的,别让人笑话。我知道,那是要我稳重,有礼貌,识大体,出外就要把好的教养端出来,克守饭桌上的规矩。不许敲碗;筷子不许指着人;夹菜时夹盘里靠自己这边的菜,不许在盘子里挑来挑去;不要凭自己的喜好频繁只夹一种菜,每一种菜都要夹来吃;特别是要端着碗吃饭,不能象动物一样趴在那儿吃,因为你端着碗吃饭体现出好的教养,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每每有长辈夸奖我,大人都会喜笑颜开,因为我为家人长了脸。有礼貌、尊长辈、爱妇孺,从小便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许,就这些简单的家教,一生中还真的受益匪浅,容易与人相处,容易得到朋友的喜爱,更容易得到伙伴的尊重。常说传统规矩有精华也有糟粕,而我觉得这些点点滴滴的传统家教,便是家长把人生最精华的文化种植在我的生命里,它会规范着我的行为,升华着我的气质。

  每个人所执着的,所在乎的都不一样,散发出的气质不同,品格自然也不同。但无论如何,高贵的气质,崇高的品格,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养,教养则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谓教养,简单来说,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生活的境况如何?都应努力做个更好一点的人。教养它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只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教养,才能涵养出崇高的品格,因为他明白了为人的道理。泰坦尼克号沉船时,并不是每个人都在求生,那些看起来更能改变世界的男人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女人和小孩;那些可以独自逃生的妇女选择把人生最后的时刻留给爱人;那些有教养的老夫妇选择长眠海底;那些工作人员选择在沉船上坚守到最后一刻……这便是人类修行的最高品格,因为每个人知道,端着绅士的风度比生命更为重要。当端着成了一种习惯,我便不会因为外界的粗俗而纵容自己合污,更学会了自觉的“慎独”。因为,我不愿丢失多年涵养的这一点点气质。渐渐地,我明白了,“端着”不单是教养,更是一种精神。我必需端着自我的气质,自我的品格,自我的修养,自我对美好生活的态度,把自我的姿态展示出给他人,表明我对生命的尊敬。我幸喜地发现,人生中即使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总有很多的与我秉性相投的朋友愿意帮衬,每每都能走出困境。相反,一个只为自己鄙俚浅陋的人,不但得不到帮助,市井小人还会让他迷失自我。所以,端着绅士的风度,不是西方价值观的蛊惑,中国20xx多年的春秋时代就强调了"礼",那时候西方很多国家还在茹毛饮血。

  端着就要有一种优雅的姿态。我们端起酒杯向对方敬酒,受祝福的人自然回敬宛然一笑;餐厅侍者端来菜肴,脸带微笑为我们带来了就餐的好心情。可见,端着的词义就是因为我的优雅,我的笑靥而感染了别人,使人舒心。如果写:扛起酒一饮而尽,那多半是去战斗。扛着麻袋则不需要优雅,扛得动就好。我们说:扛起生活的重担。更多的是责任,与姿态优雅与否无关。再有,扛只是苦和累,咬咬牙或许可以撑过去。而端着,是你对生活,对社会,已至对生命的态度,即使你面临的窘境再难,明知凭一己之力也无法支撑,但你还是能端着自己的精、气、神而不垮掉,相信未来的美好,微笑着前行。那种遇到丁点大的困难就叫嚣得路人皆知,自暴自弃,整天一副苦瓜脸怨天尤人之辈,这种生活态度,起码是没素质的表现,是一种对人生观的亵渎。对比那些把天大的`事藏于胸,不露声色,坦然笑看云卷云舒的人,有着天壤之别,当然,机会永远留给后者。褚时健,刘晓庆都是我佩服的时代强者,他们都是从普通人到人上人,再到阶下囚,可是令人感叹,佩服的是,命运的跌宕起伏,没能让他们一蹶不振,就此倒下,而是又一步一步向前,终究成为时代的强者。他们凭的是什么?不就是对生活的信念没有夸,精神没有垮,而支撑着这一切不就是他们端得起放得下。端起做人的信念,放下曾经的光环。

  端着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做人的尊严。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强调有教养、有素质,有尊严,是我们传统教育的精神瑰宝。"不食嗟来之食"教育我们为人的气节;“慎独”是自律的一种素质体现;尊老爱幼则是传统礼教传承的精粹。我们沐浴在泱泱五千年历史的礼教文化中,却目睹很多国人端不住做人的素质,一身的粗俗卑贱,怎能不令人愤懑。我们洗刷掉近代史的屈辱,找回了国家独立,富强的尊严。然而,我们却端不起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何谈民族复兴。我有不胜枚举的例子述说国人的缺教养,满世界眼中,国人成了低素质的代言词。先烈们浴血奋斗甩掉“东亚病夫”,却换来被人指指点点的骂名,能不叫人心酸吗?劣根性固然与历史的创伤不无关系,特别是自明朝开始,流氓的政治毁了我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丢失了礼义廉耻的准则。幸而,我们伟大的人民有着自省的基因,不折的信念。一个富强的祖国,必将唤醒国人的良知:照顾妇女,体谅周到,谈吐文明,举止得体;平静时保持微笑,危难时保持冷静;有爱的能力,重视家庭的教育必将蔚然成风。端着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端着做人的精气神,端着为人的起码素质,教养,这便是我们这一代人任重道远的斗争。

  我因为工作关系,常在国外跑,西方最值得我尊敬的不是它的科技和国力,而是教养汇聚成的社会尊严氛围。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为国富而民不强而痛惜。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中国人是我最大的愿望,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即便没能改变,但至少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这便是我让女儿学会“端着”的缘由。

  散文的随笔 篇4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2017年快到了。12月4日的晚上,接到二妈外孙女小美的电话:“大姨,我家小妹14号这天出嫁,请你们全家一定前来做客。”曾经听说她家寨子距离二妈家只有三公里的路程,几个月前二妈家儿子小国打来电话告之,大妈因中风瘫痪卧床,希望我们抽空回去看一看。当时妈妈因肾病综合症复发在昆明住院,我们一时半会也脱不开身,现在妈妈身体已经好转,我与四弟商量,一事两将就吧。

  奶奶养得三儿一女,小姨出嫁了,爸爸在单位上工作,大爹在村里做了上门女婿,奶奶只能跟着二爹住。父亲在世的时候,每次回老家我们都在二爹家落脚。二爹、爸爸、奶奶、大爹相继去世好多年,我们一直延续着这个惯例。

  往事记忆犹新,2014年2月4日那天,因为想念,我们全家三代一共七个人没有预约的突然的回到老家,我给大妈二妈分别买了一件款式相同、花色各异的马夹,还给他们家带了糕点、水果和干米线,我们姐弟三人分别给大妈、二妈200块钱。当晚,母亲、四弟媳及她女儿和我四人挤睡在一张床上,既单薄又短小的棉被盖不过我这高个之人,双脚还露着半截在外面,只有用自己的大衣手袖套在脚上,那一夜天亮的时间尤其显得特别慢长。

  我专门为二妈家准备了一床又宽又长又厚的被子,就连垫单、被套都一并买齐。三弟也同样跟大妈家买了一套。12月13号这天,母亲跟我们姐弟一同回老家。

  爸爸的家乡坐落在丘北县腻脚乡大概七八公里处的一个山坡下,这里山势崎岖陡峭,狭窄的土路蜿蜒曲折,真可谓“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句话来形容,如果没有一定驾龄,没有一定技术的驾驶员是不敢行驶在这条道路上的.。只缘于我们姐弟的血脉是与这条路紧紧相连,所以无畏艰险我们都要回来。每次回老家都是在冬季,从来也没有机会看到过爸爸的家乡有一丝绿意,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瘦弱的黄土、石头和枯草,有句话说的好:“一花一世界、一步一菩提。”可爸爸的家乡的景象却可以用这句话来讲“一土一世界、一步一石林。”正如有人形容的一样,这里就是一个拉屎不生蛆,种玉米要用弹弓打的穷山沟。

  到了二妈家,一种凄凉的感觉袭上心头,经济条件还是没有多大改变,二爹手上建盖的这间老宅还是按兵不动,簸箕大的天井,简陋的厨房已经残墙断壁,歪歪斜斜的木门被风蚀得旧迹斑斑,惟一感到心慰的是家中添了两件电器,一台冰箱,一台双缸洗衣机。只是家里饮用的水都要过钱买,简直怀疑洗衣机的作用恐怕只是摆设罢了。我问堂弟小国:“你们的经济来源靠什么呢?”他说过去是靠外出打工,最近两年不出去了,因为二妈年纪76岁高龄了,身边要有人陪伴。还好从去年他们村种起了万寿菊,吃穿是不成问题,只是起房盖屋之事还是犹如梦中的花、水中的月,可望不可及。问二妈:“你们村属不属于扶贫的对像?”她说:“属于的。”政府动员过他们搬迁,可他们舍不得祖祖辈辈在过的地方,觉得在惯的山坡不嫌陡。因为经济比较落后,老家人的思想观念也非常的守旧,根本没有意识改变一下自家的生活卫生条件,各户人家都没有像样的厕所,街道上狗屎牛粪遍地开花,每迈开一步脚你都得小心翼翼,要不然就会有踩到“雷区”的危险。二妈的身体出了一点状况,可能是肺炎的原因,听说刚打过几天的吊针,病情还没完全康复,我们姐弟三人分别拿出200块钱递给二妈,并叮嘱她不好一定继续再巩固多打几天。二妈感动的说:“谢谢你们了,每次回来都给钱给东西。”我们回答道:“应该的。”

  白天没拜见大妈,因为堂弟老五到地里干活,没在家。做客吃晚饭的时候,我们见到大妈的儿子老五和老三,大家坐在一块聊了聊大妈的情况,老三说大妈生养了他们哥五个,但农村人家家都经济比较困难,活计又多,还好他刚打工回来,算是闲着,于是赶快把大妈送到县医院治疗,病情已经无力回天,只能买来轮椅,白天有时间推出来晒晒太阳。晚上九点我们去看大妈,三哥先进房间打个招呼,然后叫我们进去。三哥俯首贴耳对大妈大声的说:“三婶、丽芬、老三、老四他们来看你了。”大妈一边哭,一边回答:“认不得了,认不得了。”三哥再介绍一遍,大妈还是同样这句话:“认不得了,认不得了。”三哥又问:“妈、我是你儿子老三,你给认得?”大妈还是重复着这句话:“认不得了,认不得了。”唉!看来80岁高龄的大妈已经病入膏肓,记忆已经丧失。在阴暗的房间里,在灰暗的灯光下,看着大妈那瘦骨嶙峋的脸颊,一种酸楚涌上心头。我们把带来的被子及糕点交给老五,然后也尽一点棉薄之力分别给他200块钱,并叮嘱道:“好好照顾大妈。”

  探望大妈二妈归来,心里有太多的感慨,同是一样的人,只因平台不同,命运就如天壤之别。非常庆幸,也特别的感谢父母的养育恩情,因为他们的背井离乡改变了我们姐弟的命运,虽然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比起老家的堂哥堂弟来说,我们拥有一个干净、明亮、卫生的生活环境。真希望来年菊花黄的时候再回一次老家,更希望堂哥堂弟们的生活会因万寿菊的丰收而变得灿烂一些。

  散文的随笔 篇5

  我常常爱伏在窗台边想象:很久之前,这条街道上的车马被大风刮跑时挠着路边姑娘的雪白色衣裙不肯撒手,黑凤蝶煽着五彩大翅膀想要钻进美人蕉的怀抱,而在夜来临时,常青树咬着牙要从泥土里挣脱出来和月亮打个招呼。

  我沉沦在这个颠七倒八却又简单美妙的世界里不能自已,直到剔透玲珑的雨珠儿蹦进窗网里蹦到我的短睫毛上,直到瑟瑟而来的晚风把我枕在下巴处的`一册厚厚的红楼梦从清凉吹到荒凉。

  我清楚地看到楼下那座高高的资江大桥上,像石榴花一样精致却庞然的霓虹灯在闪动,它们和着车笛声脚步声,凌厉又慌张地赶着紧追而来的车尾灯光。

  城市的夜幕总在下落时悄无声息,容易让人想起了几年前,我和还不是很熟的朋友在对面的草坪上安静地坐到天黑,有人开口说我们就应该远离溪流稻花,毕竟这么多的城市,处处有繁华。听完后只是后脑和大腿都发麻,不知道是太紧张还是激动。

  而今,三年不变的灯火河流啊,没人敢故作坦然地说不厌倦它吧。于是,很多人放眼远眺时,很多人向往返璞归真,应该在洒进百千条柳絮的郊外池畔闭一闭眼的,毕竟,香巢已垒的季节里,梁间燕子打过小树梢的风景让人心动不已。

  准备好了吗?看看阳台上越摆越多的小盆栽里长出了清新奇谲的小情思,某个午后你要搬个木凳闻着木香翻一本最最钟爱的杂志,等到困乏了枕着微风和太阳睡一觉醒来看看周围一切都很美好。

  散文的随笔 篇6

  夏日炎炎,令人心烦意乱,高温作业,更是让人难以煎熬。每当心情烦躁的时候,我就想置身在山间水域,享受大自然的清凉,或坐在空调下,写点夏日里狂热的文章。然而,悠悠岁月,碌碌忙忙,很难挤出休闲的时光。平心而论,产业工人,如此敬业,企业应该腾达辉煌!?

  今日休息,难得有了自由的时光,可以放松心情,实现多日来的愿望。

  趁着早晨的阴凉,提一套钓具,去孔目江垂钓。江水清澈,水中冒出了串串鱼泡,是有鱼靠岸!我赶紧摔钩投料,企盼着收获的希望。

  风平浪静,江面如镜,蓝天映水,白云沉底,高楼倒立,绿树倒挂在江堤,还有公交、行人......一幅夏日的风景,沿孔目江延伸。

  时间在水底流逝,晨光化去,烈日腾空,露珠干枯,草木低头,浮标依然静立水中,一动不动。

  有人洗澡,搅乱了江边的风景,沙哑的蝉鸣,扰乱了我的心情,我只好收起钓具,尽早回家。

  坐在空调下,有一种凉快,虽不及山间水域赏心透气的凉爽,但也足以防暑纳凉。泡一杯绿茶,慢慢品尝,悠悠的茶香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家乡,夏日的早晨,幼小的脚丫踩着露珠的清凉,走进了山间溪旁,摘松果、掏鸟蛋、网小鱼、耙松毛,满山的植被,透着一股诱人的清香,就连每一把泥土,都蕴着天然的醇香,在林间听鸟鸣兽叫,在溪旁观小鱼戏水,每一处,都有享受不完的清凉。家乡的山水,酿造出新鲜的空气,天然的`氧吧,让人神清气爽。

  吹着空调,品着茗茶,忽然想起要写点文章,产业工人,靠双手维持生计,文人墨客,用笔墨书写人生。心烦则燥、心静则凉,今日正好,可以借此休闲的时光,静下心来,把昨天写进历史,把明天写成幻想,至于今天?那就随意夸张!有了激情,就有了灵感,思路像奔腾的长江,文字像火热的阳光,走笔在白纸上龙游,比试卷上的文字更加轻松、自如。正当笔尖生风,突然停电停风,小小书房,片刻成了蒸笼,流畅的思路,犹如小河干枯。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夏之绝句如此少?不是江郎才尽,是文人的汗水渗透了笔端!

  汗水浸湿了纸张,文字变成了花样,本想用心打造精品的文章,却因停电,令人失望!水是生命之源,电是现代生活的依赖,如今的生活离开了水电,就连地球都要停转。

  我的童年是在煤油灯下度过,那时的家乡还没有通电,在漆黑的夜晚,全家人围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大眼瞪小眼,没有一点现代的时髦。如今家家电气化,人人电子化,有了电,就有了无穷的乐趣、无尽的享受,你看,不管是在公交车上,还是过路的行人,一个个、一群群,都在弓着背、低着头,玩他的手机。中国正在走上坡路,国民自然要弓背弯腰,不过,经济发展了,精神却空虚了,这也不是件好事!

  气温越来越高,空气快要燃烧,我移步客厅,见二老摇着蒲扇,四眼盯着黑屏电视,忽然有了感想:以前没电照样过日子,如今没电难道就过不了日子?当我看到电磁炉、电饭煲时,又深有感触:确实如此,今天的中饭没法烧!

  中饭没着落,两老家中坐,我得出门买点快餐,让大家肚子不饿。沿街旁绿树底下行走,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如今树荫丛中也滚烫,记得小时候,在“三伏加秋,嗮死泥鳅”的季节,我头顶正午的太阳,在滚烫的水田里捉泥鳅,也不觉得有如此炎热,如今的气候变了,要么就是城里的空气不好?我一边思索,一边搜索街边的餐馆。满街行人,汗流浃背,人人都像炼钢工人,只有穿短裙的少女还有点迷人。

  一路火热,却不见火热的生意,沿街商铺,冷冷静静,有几家餐馆,乌烟瘴气,厨师被呛在门口喘气,看来买快餐也无戏,我只好打道回沪,途中遇见英俊少年撑伞卖瓜,满脸稚气,价格便宜,不像商人刁蛮投机,于是买两个“麒麟”,孝敬二老解渴。

  刚进家门,忽听墙上挂钟“嘀”的一声,来电了!风扇转了,电视亮了,两老的眼睛也跟着亮了。我赶紧烧饭炒菜,深怕再受停电的干扰。

  饭后,我继续坐在空调下写文章,虽然思路有点卡壳,文字有点碰碰磕磕,但夏日的文章,决不能让它与汗水一起流失。

  散文的随笔 篇7

  清脆的铃声打破寒冬早晨的静,一辆掉了漆的永久牌自行车似乎是上了年纪,或是上了冻着了,依依呀呀地驶出白雾,链条锈得仿佛要断了,铁架仿佛马上就要散了。也不知道这一辆自行车是什么时候的,是如何承得住座椅上那个臃肿笨拙的妇人的。

  妇人跨下自行车,不太利索地踢下蹬子,动作不大,但总觉得那车子发出的金属碰撞声预示着下一秒它就要因完成使命而报废。妇人取下自行车把手上的塑料袋,只轻轻一碰袋子就在寒冬中发出清脆的声响。袋子里的四个苹果在冬日的萧索中红得晃眼。

  妇人在月台旁坐着,摘下起球的毛线手套。逐个取出苹果,将四个苹果摆在身旁,拿起一个在红肿的手中擦着,很轻,生怕手上的茧子将苹果那层薄皮磨破,苹果被擦得很亮很鲜艳,手也被冻得很红,很红,就快比上那苹果皮的颜色了。她就这样重复着,直到霜升华作水汽,直到雾逐渐褪去,直到那天的第一辆火车鸣着沉重的汽笛,軋过一节节枕木,咿咿呀呀驶进站台。

  妇人将苹果都装回袋子,向列车旁走去,她紧紧盯着列车的门,生怕漏掉下车的每一个人,她的眼中充满着期许。她从第一节车厢外面向后走,往里张望着,小心翼翼地护着手中的苹果,生怕被拥挤的人流撞着。不过好像没有找到她要找的人,她的目光渐渐暗下去,脸上满是失落。

  第一列车离站了,她便回到原来的位置坐着,继续擦着那四个苹果。第二列车进站,离站;第三列车进站,离站,第四列,第五列……直到每天经过小镇的七列火车都驶过后,她依然在等,没有人知道她在等谁,也没有人问她在等谁,她就那么孤独地等待着。似乎只有妇人记得她自己等的是谁。

  那时候妇人的孩子还小,妇人带着孩子到火车站,想要回孩子他外婆家。在候车的时候,孩子哭着闹着想要吃苹果。妇人便要孩子呆在原地等她,她去买苹果。妇人在小贩那儿挑了四个鲜艳的苹果回去时,孩子不见了。

  她以为只是孩子小,一时贪玩不会走远,她便叫唤着孩子的乳名,在人群中找。找了二十多分钟之后,她慌了,孩子去哪儿了,手中的苹果拿不住了。妇人一下瘫坐在地上,苹果从塑料袋的口子里滚出来。一个滚了几下后,被往来行人的脚踢来踢去,踩碎了;一个直直地滚到了水沟里,还有两个还留在袋子里,也被磕坏了。妇人顾不了那么多了,她哽咽地喊着孩子的名字,脸上满是痛苦的泪。路人围了过来,有人说,孩子该是被人贩子拐走了,有人说孩子大概只是贪玩忘记回来了,有人问孩子穿着什么衣服,替她去广播了……

  从孩子不见到天色已晚,妇人一直在火车站,抓住一个人便问,嗓子已经哑了,但似乎还是没有人见过孩子。火车站的人劝她回去看看孩子是不是回家了。没用,该做的一切都做了,该找到地方都找了,孩子还是没有找到,丈夫也离开了。

  乡里有人告诉她,孩子只要记得家在什么地方,长大了就会回来的。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带上四个新鲜鲜艳的苹果,很早去火车站,到天黑了才回去,因为孩子还没吃上她卖给他的.苹果,还没吃上他最爱吃的苹果。

  就这样,不知过了几个春秋冬夏,不知道火车站边荒地上的狗尾巴草摇曳了多久。她从不到三十的年轻女人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妇。时光苍老了容颜,却没带回日日思念的人。火车站也翻新了好几回,好多东西都变了,只有站点的名字没变,妇人手中的苹果没变,妇人的等待没变……

  也许就像《边城》的结尾那样,那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不再回来。

  散文的随笔 篇8

  趁时光正好,仍是少年。

  徜徉于午后。

  你看那倾泻直下的阳光,斜织着,密密麻麻,穿过一圈圈的年轮,似在诉说着前生今世。

  眼前忽然出现一个人的脸庞。一个白衣少年。我爱的少年,他有世界上最完美的侧脸,只因着,他是我的少年。

  距离诠释出了爱,你知道,彼此是分不开了,此生,彼岸,那时,时间定格。

  微闭双眼,有些恍惚。梦里的少年,挺拔的身躯,伟岸的臂膀,拥我入怀中。无言,静默,所有的心酸,全然消失。我抓住你衣襟,你轻轻唤我丫头,我傻笑,你抚摸我长发,惬意的时光,不要走掉,好不好。

  我在你怀中,抬头,任阳光洒在眸上,却不刺眼,我怕我一睁眼,幸福就走掉了。本就是梦吧。

  你说你要走了,要去远方,我问要多久,你浅笑,轻描淡写,我在浓墨重彩,渲染此刻的时光。

  我依偎着的身躯,安静的抽离,忽的就走远了,我伸出手,触摸到了空气的冰冷。

  蹲下,环住自己,所有的情绪,一瞬间爆发。有人在人前嘻嘻哈哈,于是所有的人都以为她神经大条,只有他懂她的悲伤,那是她的他。无需言语,眼神交汇,就是答案。

  有人说着自己内心有多强大,却也会在寂静的夜晚,独自悲伤,我们的`心里,都有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个孩子,会笑会闹,给颗糖就会开心的不得了。

  我的他,是我的骑士。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就是一生一世的永久。

  经年,良辰,美景,佳人。

  百无聊赖,是因为缺席,才会空空如也。相遇是一种缘,邂逅是一种命中注定。

  总有一天,齐天大圣会踩着七彩云来寻紫霞仙子,也总有一天,我的骑士会身披铠甲,带我远离尘世的喧嚣。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散文的随笔 篇9

  又是清明,又是雨天,想起了您。仿佛所有关于亲情的文章,关于爷爷奶奶的记忆里都有村头等待的游子归来的场景,我以为如果有一天我想写关于您的文章,一定不会那样,一定会充满新意。

  可是,当我真的想写一段关于您的文字时,我的脑袋居然被您在家下面的胡豆田里等我回家的背影填满了,全是您等我的样子,全是!像学校湖边的柳树条一样,相互缠绕,很多,很杂。

  一直疯长着,一直,不停地。我没见您最后一面,因为那时候我要高考了,虽然其实还有一年,没人告诉我,所有人都不让我知道,我不埋怨任何亲人,我甚至不埋怨疯狂的高考制度,因为您希望我能够上个大学,就连快走的时候都记着这件事。

  我感谢高考,让我有机会走进大学的校门,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思绪去关注高考的制度是不是合理,我只知道如果不是高考,我现在不会在这里敲键盘,而是在工地上,或者田地里!而那是您不想看到的!爷爷,我有点想您了!我确实考上了大学,您知道吗?

  我都快要毕业了,马上工作了,是一名高中教师,我的梦想!黑瘦的假小子都长成了大姑娘了,可是我没有了您,您老来得子,所以作为孙女我记忆中的您就一直是七八十岁的'样子。

  您扛起犁头下地的样子,您抚摸牛的样子,您说起自己当兵扛枪时自豪的样子,您把糖切成两半给我和姐姐时慈祥的样子,您照相时拘谨的样子……写到这的时候,眼眶里充满了某种液体,我好像真的有点想您了!

  一直像个男孩一样给您带了很多麻烦,我感到很抱歉,但是我好像真的爱您!虽然我的专业让我知道没有天堂,但这时候我相信有,希望您在那边不要牵挂我们,我们都好!哎,老头,我居然真的有点想您,您听到了吗?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

  散文的随笔 篇10

  新年的味道淡了不少,不论从街道上的匆匆的行人,抑或是装潢屋舍的喜气的春联和灯笼来讲,新年的氛围并没有那么浓烈,兴许是外面繁华、纷扰的世界,偷走了属于人们对土地留有深沉热爱的诚挚的内心吧,使得曾经热闹、年味频频浮动的村庄黯然褪色,新年的味道也因村庄人口的流失,索性变得无味。

  年三十,我所居住的地方并没有以往同一时间时热闹,什么都在变,可什么也都没变。母亲依旧是那么爱叨念,父亲也老是爱陶醉于赋闲的乐趣当中,以致于父母之间的话题便多了些许,想必父母之间早已习惯,习惯拌嘴,这至少让他们的孤独之感削减了不少,毕竟父亲外出打工是长时,同母亲两地相隔也是长时。从家里到外地,然后又从外地回到家里,来来回回间,父母脸上多了些让他们苍白无力的岁月的痕迹,反复哀叹着“真的老了”且愈走愈远的现实,亦哀叹外面的车水马龙的世界是多么地喧嚣,而左邻右舍在过年时是多么地冷清。是啊,这一切都随着时间在变。但在我看来,有一些东西到没变,那便是他们的心事。

  除夕的晚上,窗外想起的鞭炮声一阵一阵地从远处袭来,好比是新年的声声鸣笛,激荡着无数人的温暖的心理。我也曾幻想过所放鞭炮之处的幸福,一大家子有说有笑,老有所依,小有所养,老小有乐,这便是福了。

  回望邻舍,并没太多热闹可寻,周围邻居很多都闭塞了家门,兴许已挤坐牌楼,但也有门户灿然的,不用多想,留下来的肯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我们是三口之家,当然也没有别处的热闹,对于我们而言,相聚就是满足,一年难得一次的团圆。我们对年的理解是平淡的、安静的,即是幸福的。三十的夜里,我们安静地守候着那道挂于墙上的荧屏,徜徉于祥和、喜气的氛围里,感受另一世界带来的快乐。可未曾想过,这样的气氛竟是如此的短暂。

  刘亮白鸽上演的小品《大城小爱》,将城市“蜘蛛人”的现实生活与真挚情感进行了融合,笑点中带着泪,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母亲看得投入,情感自然也流露得透彻。我本想带着嘲笑的口吻挑明母亲多愁善感的一面,可是我并没有,我怕母亲将我的事情作为一个话题进行无限延伸。可是,我终究没能幸免。当小品进入到飞天舞的高潮时,我震惊了,当听到母亲说“啥时候你也找个老婆这么浪漫一回”时,我尤为惊愕,甚至惊悚。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也盘算过我的“2年规划”,说到底“自有打算”。可在父母的反复敦促下,就好像被套上紧箍咒一般,我变得手足无措,甚至狼狈,也因为这个被父母反复地有意无意地提出来的话题,同她们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面对母亲试探性,抑或是作为笑点的问话,我只好沉默,就好像自己是一只小猫,任凭父母用竹枝条逗趣着,可我并没有感受到小猫的一丝乐趣。对于我来讲沉默是我唯一能够进行反击的利器。母亲见我没说话,她的追问也就罢了,可是父亲接着母亲的话题继续谈论,之后,母亲也再次来兴了,索性和着父亲的炮语一并顶上来,哎……当时,我难以描绘自己心里的阴影面,无奈的我,只好作为一个逃兵,来到卧室,静静地启动电脑,享受一个人的春晚。快到子时时,窗外陆续热闹起来,轰隆隆的礼炮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起伏着,彩色的烟花舞动在没有星星的夜空,绚烂了这个季节,外面的'世界被点缀得很有味道,可它们终究是易冷的。

  每年初一,吃汤圆、上坟祭祖几乎成了每家每户的必修课。这一天,我的大姑定会前来同公、婆叨絮一番,而大姑在20xx年里的经历便会浮现在公、婆的坟前,至少我认为这是虔诚的,这亦是五味杂陈的。我公、婆有一儿一女,大的是我的姑姑,小的便是我的父亲。每年初一,我大姑一家就会如期而至,屋子里被一家人的欢笑以及拉杂声充斥着,这是幸福的,春节里,还有什么事能比这更有意义?

  厨房是“女人”的天地,姑姑和母亲的地位便不能撼动,父亲呢就帮忙洗菜、传菜,我就负责陪姑爷、表姐、表哥以及那位讨人欢的外侄女儿聊天。一向爱吃的表姐通常喜欢“行窃”厨房,我也经常从她嘴里听到“我去看看厨房有啥好吃的”。为此,她径直地走向厨房的方向。

  没过多久,厨房传来了一阵此起彼伏的欢笑声,笑语间,表姐大声抱怨着“哎呀,这些事情我晓得,不晓得你们急啥,我都不急,真是烦得很……”,紧接着,表姐从厨房的方向走出来,眉头紧凑,不停地嘟啷着“烦得很”。我只是略带笑意地看着她,终于发现苦恼的人不止我一个,额,也许有点儿幸灾乐祸吧。“幺儿,帮老娘抓点儿泡菜,我煮酸菜鱼”,我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我想到了厨房里事态厉害,便打溜了一下厨房,急忙逃开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因放置泡菜坛的地方与厨房紧一墙之隔,她们的谈话内容我都甚是清楚,为此,我的心里便万般局促。

  我将抓好的泡菜搁置在案台上,正准备离开,“急什么”,母亲对着我讲,“帮我把酸菜用水淘一遍。你就是这样,一说到你就想跑,看你跑,打一辈子单身怎么要台(怎么办的意思)。”“他还早,才26,我们家那个女儿都30了,焦得我慌”,大姑急忙接过话来,却话锋一转,“晓得她们是怎么想的,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把个人的终身大事当回事儿,真是一群快乐的单身汉儿……”我手忙脚乱地淘完酸菜,怀揣一颗忐忑的心逃离了厨房,回想起刚才的话来,那滋味比弥散在空气中的酸菜的味道可难受多了。

  初二的时候,我接过巡山的任务,巡山途中,我从外公的商店旁路过,看见外公独自一人坐在他经营惨淡的商店里,他只是平静地坐在柜台前,守着不能令他释怀且只属于他一人的这份凄凉,该处的气氛委实与这个节日里的元素格格不入,外公仿佛已经茫然于这凄凉的环境中了。这种“热闹只是别人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强烈错觉如山间的冷风一样侵袭着我,顿然使我五味杂陈。

  外婆去世快一年了,想到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一大家子总是热热闹闹地团聚在这里,大舅、二舅、幺舅们就忙于摘菜、洗菜,忙完之余,他们总不忘摸出扑克来玩耍一番;舅妈她们则始终忙于厨房内外,控制着厨房的锅碗瓢盆;而外公呢也总是喜欢把年前买好的鸡鸭鱼肉从冰箱里翻出来送到厨房。虽然大家各有各的忙,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是舒坦的、幸福的、有所归宿的。

  自打外婆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因打理她走后的一些事,麻烦过外公许多次,为此,舅妈们商量:每年初二的午后大家进来探望一下外公。这看起来很有“逻辑”的想法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这倒也罢了。如今看来,外公的心里装着心事,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期盼,毫无疑问,外公定然是喜欢这忙碌中的特有的乐趣。

  回到家里,仔细琢么着这几天发生的一些事情,再结合外公的心思,一切的不快竟云开雾散了。父母的心里总是藏着一些心事的:从呱呱坠地开始,父母就一直操心着;而当你逐渐地长大,需要更好的生活条件时,父母总是操劳着;当你达到该负责任的年龄时,父母便开始操谋;而当子女居家安定时,父母才开始为自己操忧,当然,我从外公那里得到了证实。父母爱唠叨,可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当你拨开这些繁琐的语言时,你会发现,你面对的是一颗无比诚挚的心。父母的心事,你会慢慢懂得,只是缺少时间的印证罢了。

  散文的随笔 篇11

  一个人徘徊在人民广场,不知道下一秒该去何方,就这样低着头,数着人们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一个,两个,三个……

  从小康城回家,路程在平时也只有十五分钟,今天我却足足走了五十多分钟。我穿过一个个巷道,我像极了‘雨巷诗人’眼中的丁香姑娘,我在这巷道里彷徨着,用近视却没戴眼镜的眼看着人们脸上有些模糊的表情,他们脸上透出疲惫,无奈,或喜或悲。看着看着我有些头晕目眩也感觉好累,就地蹲了下来,随之而来的是各个司机的吼声与此起彼伏的鸣笛声,站起来,我用余声轻叹,是他们都太忙了。

  我彷徨在快到家的街口,我脑海中还是一路上所有遇到的人的各位表情,我用余声轻轻叹了一口气,努力回想各种人的面容,发现已经有些记不清了,我想我也太累了吧,身体便没了知觉。

  我做了一个梦,我在梦中看到了自己,那个爱笑的女孩,即使没有整齐的'牙齿,也笑得那么开心。我看到了爸爸,我看到了他第一次用手把我举过头顶的笑颜,那么的耀眼,他没有我如今看到的冷峻与不在意,我看到了他跟别人的交谈,那么和气,没有如今的暴脾气;我看到了妈妈,她也那么开心,我听到了她对我说的话,“成绩不重要,快乐就好”;我看到了奶奶,她和妹妹在做游戏,她的脸上散去了忧郁;我还看到了许多人,陌生的,熟悉的,他们都那么快乐,幸福。

  一阵手机铃声响起,梦境突然被打破了,我还彷徨在这里,像极了丁香姑娘,在巷中哀怨,哀怨又迷茫,想极力寻找内心的安全感。

  散文的随笔 篇12

  夜很静,窗外飘着小雪粒,孩子们睡了,洗完衣服,手冻得发痒,给自己冲杯苦丁茶,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慢慢让自己安静下来,好多天了,一直焦躁不安,没时间打理自己的心情。 也许是冬天太冷,也许是自己太消极,多日来,坏情绪一直缠绕着我,喘不过气来。工作、孩子、家务让自己身心疲惫,可丝毫办法也没有。来了一场雪,让自己激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便。家里水管冻坏了,儿子棉靴跳湿了,睡到半夜儿子发烧,拿白酒给儿子搓了两次,把我也折腾感冒了。头很疼,躺在床上想,啥时候能让我睡个够,忽然想哭,强撑着找几片药吃,抱着儿子沉沉入梦。

  昨天礼拜五,女儿回来,天黑时和朋友开车去白杨接她,顺便拐到父母家,小侄女跑到跟前脆生生叫姑姑,我两手空空,很不好意思。在白杨接到女儿,女儿晕车,让朋友先带女儿回家。我在白杨又赴了好朋友儿子参军的宴席,看着好朋友家的孩子一点点长成帅小伙,不由感叹,时光匆匆,孩子长大,我们变老。

  回到家,两个孩子已经在奶奶家吃过饭,看着女儿拿回来的脏衣服,犯愁,没水咋洗。两个孩子却不管这些,在家里可劲疯闹。我太困了,就和儿子先睡,等女儿去睡时,儿子直叫唤,说啥都不让姐姐挨他。只好让儿子睡我左边,女儿睡我右边,挨着女儿的'一瞬间,我明白了儿子直叫唤的原因,女儿冰一样冷,我试着让女儿把脚放我身上,女儿懂事地说:“妈,不用,我怕冰着你。”

  今天礼拜六,早上六点钟,儿子准时醒来,在被窝里闹着要起床,我也睡不着了,但就是不想起床,等到被窝被儿子闹腾得没半点热气了。看表,八点,起床,做饭,炒菜,买馍。九点钟,我去学校参加普法考试,两个孩子在家玩。等我考试结束回家,大门紧锁,两孩子跑奶奶家了,等两孩子回来,一起做火锅吃。然后带两孩子去洗澡,澡堂里,儿子像一尾小鱼,在地上爬来爬去,光溜可爱,看着孩子那么开心,心里的郁闷一扫而光。

  洗澡后转了街上所有的商店,也没买到女儿满意的棉裤。回家,停电,老公请我们去吃了饺子。等来电了,我们又去邻居家提了水,把衣服给洗了。

  这样的夜晚,外面飘着小雪粒,屋内有熟睡的孩子,有轻音乐,有苦丁茶,有电热风,电热风前有洗净的冒着热气的女儿的棉衣。很静的夜,心里没着没落,忽然想起今天慌得没给父母打电话呢。给父母打了电话,心里才好受一点。这样的雪夜,其实好多事都想得开,我们都是凡间的尘埃,没有啥过不去的坎,遇到坏事往好处想,遇到好事往坏处想,才明白,生活就那样,对未来莫名恐惧,走过去了,就是一种很难忘的回忆。

  走出屋子,打开灯,雪粒仍在飘,银光闪闪,很漂亮。

  散文的随笔 篇13

  如今虚岁二十有八,身高171,体重60kg,体格较瘦,耐力尚可,爆发力极强。自幼聪颖伶俐,品学兼优,中学不学无术,散漫异常。以致青春蹉跎学业无成,阴差阳错大学学习了计算机,第一课在desktop上以名字命名文件夹提交作业,无从下手,以这样零基础开始了求学过程。当关了一扇门,也会开一面窗,大学中竟当班长,学生干部,收获爱情,饱览知识,毕业起初顺风顺水,从事文化软件事业,日子安静祥和。

  平地起波澜,5年的恋情终不成正果,工作急转直下,从此生活动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知何去何从,之后凭借兴趣转作电气工程,一年后自学两周重做软件!苦学一月小有所成今方得安定,从来都自夸有着聪明才智且一身是胆,我相信人定胜天,我相信一切会好,我相信此志不渝的爱情,总有一剑在手快意恩仇的想法。坎坷至此从不困惑,一年中虽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幸遇好友暂得安定,逐渐放下前缘近来常常感到孤单,孤芳自赏真的.好痛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愿志同道合有缘人早日相见为盼,止笔慨叹,留诗半阕!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型单望相互,

  只羡鸳鸯不羡仙。

  散文的随笔 篇14

  生命中的贵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人的一生中又有谁这么幸运,会遇见贵人,

  贵人是什么,贵人是知己中的知己,

  贵人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你一把的那个人,

  贵人是不求你任何报答的那个人,

  贵人不分男女老幼,

  贵人不分贫贱富贵,

  只要在你生命之中留下烙印的都是贵人,

  我生命中的'贵人就是春亮推拿先生,

  萍水相逢,传我推拿,让我的人生从此不同,

  也许今生今世再也碰不到像王春亮老师这样的贵人,

  贵人是什么,

  贵人是另一个自己,如此的志同道合,如此的心有灵犀,

  贵人是久旱的甘霖,雪中的炭火,

  贵人让人朝思梦想,贵人是人生第六感应的亲人,

  贵人让人真心报答,他却离的你很远高不可攀,

  贵人让你血管怒张,心潮澎湃,手脚火热,

  啊,王春亮先生,我的衣食父母,我的第二人生,我那慈祥的伯乐,

  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您,您的教导,您的苦口婆心无私传授,

  民间中医,推拿按摩,发扬光大,毫无保留,任劳任怨,

  网络让我们千里相连,网络让我有了千金难求的机缘,

  我的贵人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的贵人在灯火阑珊处,贵人,真人也,

  贵人,三生难求的福报。

【散文的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的随笔11-08

等的随笔散文04-02

随笔经典散文03-29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05-30

秋韵散文随笔散文05-29

有关散文随笔的经典散文05-31

煮茶散文随笔散文02-26

悟随笔散文03-17

经典散文随笔05-28

随笔优美散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