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随笔(通用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随笔1
今年九月迎来了小班可爱的宝宝们,经过暑期的家长工作,基本了解了班中幼儿的基本情况,有一部分小朋友已经上过托班和早教中心,有一定的集体生活经验,能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但是也有小部分幼儿非常依赖家人,特别是妈妈和奶奶。这些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的幼儿来说,存在分离焦虑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主要是因为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心理。有的一离开家,就开始一路挣扎哭闹;有的到园后亲人一离开,就开始哭闹;有的甚至一直在抽噎着直至午饭时间……对于新生家长来说也是那么的焦虑和烦恼。其实,孩子和家长的心情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反应。当自己的小皇帝,小公主,来到幼儿园,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和素不相识的老师和保育员,确实很难以接受,惶恐,不安,害怕随之而来,有的还会发脾气,哇哇大哭。
班中有一位幼儿分离焦虑非常严重,很多幼儿都是早晨来园的.时候会有比较严重的情绪,但是过了一会注意力分散后就会忘记而不哭。而这位宝宝是不停的哭闹,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每时每刻他想起妈妈就会哭,哭闹的情况较严重,安抚的效果不大。开学的前几天,他完全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各个活动都是在哭闹中度过的。在其他幼儿都已经适应的集体生活后,他还是会有哭闹情绪,而且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
在这个情况后,我对这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文哲是严重的情绪依赖,上幼儿园之前没有离开过家人,而且家长比较宠溺,所以他非常依赖妈妈。每天午睡的时候哭闹的最严重,每天都说“不要在幼儿园睡觉”,我通过谈话从他的话语中发现一些小细节。
师:你为什么不喜欢在幼儿园睡觉呢?
幼:我会头疼的。
师:知道你为什么会头疼吗?
幼:不知道,为什么呢?
师:因为你哭了,哭了才会头疼呢,不信你去问其他小朋友,他们不哭就不会头疼的。
在询问其他孩子通会疼吗之后,他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哭就不会头疼的”,文哲就默默的相信了,然后这一天的就很快安静的入睡了。
每个幼儿的情绪和心理都是不同的,很多时候都需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找到适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育的随笔2
家庭是孩子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在这里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再重要也不为过,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否则很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误了孩子,认识到这一点还不行,还必须有方法。
正确认识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教育中的一种,也是最具艺术技能的教育。这种教育取决与父母的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做父母的不能只是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教育、情商的培养等。孩子在成长,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跟上,家庭教育不能像学校那样标准化,家庭教育要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健康出发,给孩子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即使有很多父母懂很多知识,也要指导孩子正确的认识社会。下面是一些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请大家作为参考!
孩子从小到大,要遇到很多位老师,但是父母和家庭是不变的,这就奠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孩子帮父母做任何事情,只要能代替孩子完成的,就尽可能的帮助孩子完成,认为这就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其实这个一个极端错误的做法,孩子的学习不仅在书面上,孩子在生活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孩子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是孩子最为自豪礼物。我们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指明方向,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待孩子,我们要平起平做,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批评孩子,父母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讲解道理。
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问题
孩子的思维是可以开发的,我们生活中要多鼓励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认识事情的对错和好坏;我们直接灌输给孩子,反而起不到本质的作用。孩子自己认识的到问题,理解了的事情,往往给孩子带来终生的`价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看到孩子优秀的以免,父母首先要节制自己的坏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学到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孩子的优点,还要看到孩子的缺点;当看到孩子优点的时候要做出表扬,看到缺点的时候,要及时做出批评。做父母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教育方法要保持一致,不要意见相左。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只要经常发现和解决问题,一定会取得一个很好效果。
家庭教育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否则家庭教育就发挥不了它该有的作用,希望以上浅谈
对在家庭教育中苦苦挣扎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教育的随笔3
别让孩子闲着
“和幼儿园的孩子打交道,一眼看不到他们就会惹出乱子来”。这时幼儿老师经常谈及的发自内心感受的一句无奈的话,其实也不然。
十几年来,我总结出一条小小的能让孩子“安分守己”的小策略,那就是让每个孩子都随时随地“有事可做”。如:小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服务意识,都想当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他们学会了帮助老师扫扫地,擦桌子,帮别人搬椅子,中班的孩子也会自由作画,拼积木,表演故事,大班孩子会练体操,会帮小弟弟系鞋带。
只要孩子乐意做的事,他会做的很认真,因为他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帮助了别人,心里很自豪,他们由衷的有一种长大的感觉。
我觉得,只要正确引导孩子,适时启发,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她(她)有事可做了,还有时间调皮吗?
我相信孩子,他们会做的更好!
教育的随笔4
不知不觉中,工作已经四年了,本以为最难忘的教师节是第一次过教师节,可直到去年,才发现,去年才是最高兴的一年,因为我的第一拨学生已经毕业了,他们那天都会来看我了,我一向在操场上等他们进来,看着他们进来看到我,一个个的冲过来和我拥抱,并送给了我一封封长信,以及一个个并不算精美,但必须是精心准备的礼物后,真是“得此生,能够无悔亦!”
但同时,一份愧疚也油然而生,班中47人,除一人出国外,回来了42人,剩下的4人全是中考考砸了的学生,或许是对我有些憎恶,或许是对我有些歉意,或许是还无法从中考的失败中摆脱出来,无法应对我和同学们的眼神,他们最终没有回来,新教师感言。其中,还有一位因中考考砸而未到的.女生发来信息表示歉意:
“王教师,您好。首先,祝您节日欢乐!记得您以往说过“中考之后有人就聚不齐了”,当时,我怎样也没有想到那个缺席的人会是我…对此我感到十分愧疚和抱歉。但您放心,三年后将会有一个全新的任xx出此刻您的面前。对于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一切都好,只是常常会想念您及其他教师、同学,但我想当我真正融入此刻的班级时就会好些了,范文《新教师感言》。再次祝您节日欢乐,请您原谅我无法让自我像其他同学一样,手捧鲜花地出此刻您的面前,但我会在那里为您及其他以往教过我的教师深深的祝福,愿您一切都好。您永远的学生——任xx”
那天,我其实很高兴,和学生们在一齐聊天,回忆着一齐走过的三年时光,之后,还一齐去了ktv,与学生们一齐唱了很多歌:《再见》、《红蜻蜓》、《朋友》。可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回来我想我会更加的高兴,因为我真的想你们了。明年教师节,不管中考你们考得怎样,不管未来你们能否考上清华北大,你们都回来吧,因为我想你们了。
任xx,如果你能看到教师的这篇札记,请你相信,教师是哭着写完它的,此刻每一天坐地铁上下班,坐到北苑时,都不敢让自我的脸面向东方,怕自我看到你们家,怕自我回忆起去你家家访时的样貌,更怕自我又想起你从前稚嫩的样貌。之后,忍不住给你打了电话,强忍住感情,和你说了很多,最终你答应以后必须会参加每次同学聚会,这才是教师最高兴的事。
没过几天,要换手机,手机号要一个一个重新输入时,我把你们所有的联系方式都输入了下来,也许,许多可能一辈子都再也用不上,但我还是会留着你们每个人的联系方式。因为,也许,我不是你们人生中最好的教师,也许,你们不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但请你们相信,我是最在乎你们的教师,而你们也是我最在乎的学生。
正是这样的一个真正意义的教师节,让我明白:也许,世界上再没有一个职业像教师一样,包含着这么无私、这么复杂的感情在里面。可是,也正是这次教师节,让我更加体会到教师的职责感。同时,也让我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一份事业,让我更加热爱这份工作,它也支持着我,必须把工作做得更好,因为,它除了关系着自我的未来,更关系着班中无数孩子们的未来。
教育的随笔5
开学了,我们又将迎来一批新的孩子。
开头两天,幼儿园门口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孩子和家长,隔着幼儿园教室的门窗,泪眼朦胧地相望着。对此,我们在付之一笑的同时,总是表示深深的理解:家长因不了解幼儿园而忧心忡忡,孩子因从未离开过家人而担惊受怕。
我清晰地记得许多年前,两岁的儿子上托儿所时,害怕的眼神里流露出的内心活动:妈妈离开了,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来:这个从未见过的人,会不会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欣慰的是,儿子的教师读懂了他的心声,于是,整整一天,教师竟然允许他的小手一直拉着她的裙摆,哪怕上洗手间的时候。才一天工夫,儿子就对这个叫陆老师的人产生了信任。第二天再去时,尽管无奈却已没有了恐惧。
第一天开学,教师的言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新生而言,教师给予他们的是自出生以来对“社会”的最初印象。
记得去年开学的第一天,我来到新生班帮着照管孩子。几个孩子缠着我,让我打电话找奶奶、妈妈,我假装着到处搜寻,然后告诉孩子:“老师没有电话。”
孩子们一致指向娃娃家的玩具电话说:“喏!打电话。”我只能拿起“电话”和奶奶、妈妈“通话”:“你们快点来接囡囡回家哦!”这里刚放下,那边又来一个孩子,要我“给外婆打电话”。
结果,整整一个上午,我不断地被孩子们要求着:“怎么还不来啊!你再打吧!”
午餐时,同事们开玩笑说:“特级教师做了一上午的‘打电话阿姨’,专业技术没法发挥啊!”
才不呢!让孩子们通过“电话”感受亲人的存在,体验亲人的温暖,减少或消除陌生的恐惧,这不就是我——一个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技术吗?
由此我想对我的同行们说,当新生哭闹的时候,你应该容忍;当孩子尿床的`时候,你应该细心洗换;当新生行为“另类”的时候,你应该先顺从;当孩子受伤的时候,你应该呵护……读懂孩子,并给予适时的安抚和支持,这就是幼儿教师的专业技术。
解读孩子是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准确解读孩子更是幼儿教师的职业追求。
记得也是在新学期开学以后,一个新生(女孩)来园没几天后,就再也不愿上幼儿园了。了解以后得知原因是:女孩认为椅子“是我的”,总爱与同伴争抢椅子,教师见了便断定女孩是个自私的孩子。女孩的母亲着急地向我求助说:“孩子在家里并不自私,怎么会在幼儿园里这样呢?”
我仔细地观察女孩的行为,发现她很喜欢蓝老鼠。一问果然如此,女孩在家里坐的小椅子上就贴着蓝老鼠的贴画。到幼儿园后第一次坐的小椅子上,已剥落的油漆看上去正像一只蓝老鼠。于是,女孩坐着这张椅子就好像坐在家里的椅子上一样。可惜的是,教师却将这种情感的迁移和寄托误读为自私。难怪女孩不喜欢上幼儿园了!
面对新入园的孩子,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能以更大的热情和更深的诚意去了解孩子。
曾经在一次离园时,和一群三岁的新入园的孩子谈论“幼儿园里你最喜欢什么”这个话题,尽管孩子们还不太会讲述,可他们的情绪还是很积极,他们用只言片语不连贯地嚷着:玩具车……娃娃……电影……滑滑梯……糖……我也跟着嚷嚷:“明天还给你玩这些你喜欢的东西……明天还有更好玩的东西……”
一周后,我们交谈的话题演变成“我不喜欢幼儿园的……”尽管孩子不喜欢的未必是幼儿园不需要的,但是,孩子的感受可以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将“幼儿需要的”变成幼儿喜欢的。
从那天起,我在教室里挂出了“我不喜欢的……”和“我喜欢的……”这两本小本子,让小年龄的孩子用涂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我则将此视为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已不满足于仅仅表达“喜欢或不喜欢”了,他们开始尝试与教师对话,会试着提一些建议。于是,我在教室的墙上又增加了一本“老师,听我说”的小本子,让孩子用绘画和简单的文字记下自己的想法。我从小本子里及时了解了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因得到了我的真诚回应而获得进步和成长。
做了那么多年的幼儿教师,迎接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可我至今仍然以新奇和忐忑的心情面对新入园的孩子。开学了,迎来的将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呢?他们中又会有哪些事发生呢?
其实我知道,蕴藏心中的,是更多的、新的希望。
教育的随笔6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趣味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仅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一样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一样,发展水平不一样,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向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爸爸,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可鑫满眼含泪地松开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可鑫吃饭的速度较慢,她害怕教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向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动区游戏时,可鑫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可鑫,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教师和你一齐看好吗?”可鑫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齐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可鑫,你好棒呀!能自我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可鑫讲故事,可鑫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可鑫进餐的紧张心境,我们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可鑫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可鑫,你怎样啦?”“我吃不下”,“可鑫,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可鑫在我们的耐心帮忙下,最终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终一个吃完饭的`,可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忙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来到幼儿园,爸爸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教师,太多谢你们了,可鑫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日一早说,爸爸,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教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可鑫爸爸高兴的样貌,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经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忙幼儿成功地表现自我,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欢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教育的随笔7
今天中午午饭后,我带着小朋友们进行餐后活动,我们围起来讲故事,我邀请了几位小朋友出来讲故事,小朋友们都听得津津有味,黄文铮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螃蟹与鸭子)引起了小朋友们的一场争论。
黄文铮小朋友的故事内容大概是说:螃蟹与鸭子比赛跑步,最后一起到达终点,裁判让他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定胜负,鸭子死也不干,他说:“剪刀、石头、布我一定不会赢。”听了这个故事我突发其想,我问了小朋友一个问题:“为什么鸭子死也不干呢?”孩子一下子就知道鸭子的手是蹼,但螃蟹的'的手就是钳,所以螃蟹必定会赢鸭子。就因为我的这个简单而随意的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小朋友的争论,吴京樵说:“如果鸭子跟马比赛的话,鸭子就不会输,因为马的手是马蹄。”黄文铮立刻说:“如果是鸭子和马比赛,马是赛跑能手,那就会跑赢鸭子,还哪用猜拳来决定胜负呢!”肖苏婧小朋友说:“那就和乌龟赛跑吧,那鸭子肯定会赢。”曹晓东小朋友说:“那鸭子像小兔子一样去了睡觉的话,那就肯定会输。”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越说越起劲。
幼儿园的课程就是这样,不用特定的时间也不用特定的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简单的提问,小朋友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就从这里得到了表现和提高。
教育的随笔8
一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在兴高采烈的玩着,我看到张文航小朋友热的满头大汗,要求他把外衣脱掉,这时,他竟说不热。听到他的话后,心想:难道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还没有学会解扣子,以前,每次脱衣服,都是让别的小朋友帮忙,为这事,我跟他的奶奶说过几次,但是收效不大,在放暑假前,又向他的家长提出了要求,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特别提出了要孩子学会穿脱衣服,看来,家长又没按我的要求做,这时,我又故意说了一遍,要他脱掉外衣,他试着解扣子,可“笨拙”的小手尽管再努力也没有将扣子解开。看到他今天的样子,我非常着急,抽时间又跟他妈妈进行了一次交流,通过谈话,我知道了,妈妈每天忙于上班,很少带孩子,孩子一直由奶奶带着,老人什么事情也不肯让孩子做,把孩子该做的都代替了,时间长了,孩子自己也不想做事情了,所以到现在还不会穿脱衣服。又向他妈妈讲了孩子在园各方面的表现,让她知道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这时他妈妈让我讲一些教育孩子方法。
首先,告诉她在家中要为孩子提供做事情的机会,要真正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不会做的.事情,家长要耐心的教他做法,而不能包办代替。其次,为了提高孩子做事的兴趣,可以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可对他说一句赞赏的话,也可以给他一个甜蜜的吻,还可以抱一抱他等,来激发他做事的积极性。再次,可采取成人和孩子比赛的方式,例如:穿脱衣服、整理被褥、扫地等活动,这样会逐渐养成孩子自己做事情的习惯。她妈妈听了这些后,表示愿意尝试这些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提高,现在不但自己能穿脱衣服,有时还抢着做值日了,可见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只要为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每个孩子都会很优秀的。
教育的随笔9
音乐增强了孩子间的友爱
刚进小班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一种娇花,他们把任性执拗的特点带进了集体。行为上表现得不和群,同伴之间不友好。对此,我便用那美妙的音符唤起了他们的兴趣。然后用鼓励的微笑,欢快的节奏将幼儿领进了一个欢乐和谐的整体。我根据幼儿喜欢的歌曲《好朋友》,改编歌词,并设计动作,然后教幼儿表演。如:歌曲《好朋友》第一段: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嘿嘿。第二段:你帮我来弹弹灰,我帮你来揉揉腿,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嘿嘿。
由于歌词内容表现的是孩子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因此,孩子们感到亲切,表演时他们共同努力,合作协调,表演的形象、生动。这种努力使孩子们的`任性、散漫逐渐消失,集体精神渐渐增长。音乐使孩子们的情感受到感染,同时团结友爱的主题又促进了幼儿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式。
教育的随笔10
一、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今天,在上活动课《动物园的新成员》的时候,有两个孩子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吵起来了。李靖宇说“狮子是从左开始数的第三个”,而国道远则认为是“从右开始数的第四个”。本来他们是隔开了一个桌子,为此两人开始“争吵”起来,而且站起来凑到一起。其它的小朋友就开始议论纷纷了,都忙活着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提议直接来问我。以前,孩子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马上找老师,而我一般也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今天,我想让他们自己来解决。于是我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首先让孩子先想想老师问的问题是什么?再让孩子按照问题逐步去找答案。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为了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而动脑筋了,同时我也能了解孩子们对这节课内容的掌握,一举两得啊。最后孩子们发现当起点不同的时候,结果是不同的。他们对自己得出的结论觉得非常满意,又来找我校对答案,我高兴的告诉他们的答案是对的,这时候孩子们所取得的成就感使他们开心极了。
如果当时我第一时间告诉他们答案,可能就看不到这么精彩的一场辩论与帮助了。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教师不同的引导方法对于孩子来说效果完全是不同的。我想我会在教研的路上不断地学习,让自己成为帮助孩子形成各种能力的高手。
二、叠被子
耿奥林是班里令人头疼的小朋友,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喜欢“碰碰”其他小朋友,惹得他们哭声、告状声一片。但是今天午睡起床时的那一幕,却让我发现了他的`闪光点。
现在,虽然渐渐进入冬季,孩子们穿的比较多,午睡时他们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也很迅速。一些孩子在起床音乐放了四个八拍就已经全部整理好,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了,还有一些孩子为了和其他人比赛谁快,粗粗的叠了一下被子,有的甚至将被子任意的往床上一扔,走了!
在班级制定的规则中,使三遍音乐起床整理,而现在才刚放到第二遍音乐,午睡室里就只剩下连耿奥林在内的六个小朋友了,只见耿奥林完全不受其他小朋友的影响,他轻轻地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起毛巾毯的一角,由于被子堆成一团,而右手又拎着一只角,左手在寻找另一角的时候有些困难,他只能放弃已经拿着的那只角,两只手一起找到其他的角,再一只一只的将角轻轻地拎起来,在轻轻往外一甩,将被子放平对折。他又走到另外一边,轻轻地拎起两个角再对折。被子终于折好了,他很快得穿好鞋子,回到位置上开始和其他孩子说闹起来,这是三遍音乐也结束了。
在整个叠被子的过程中,他叠的专心致志、小心翼翼,可以感觉到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界任何影响,都没有发现我就在他身边看着他。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喜欢“碰”别人、自制力不强的是他,而现在小心翼翼叠被子,专心细致做事情的也是他,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只要我们关注细节,从细处看孩子,就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孩子。
三、帮助孩子成长
我班有个名叫王仁成的男孩,他的表现与众不同:从不与人交往,从不参加集体活动,也不说话。当别的小朋友在兴高采烈地游戏时,他总是站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里,用冷漠的目光扫视着大家……王仁成的表现引起了我的关注。
有一天区域活动时,瘦小的王仁成躲在美工区的角落里,拿着小画本在认真地画着什么。这引起了我的兴趣。王仁成在画什么呢?这也许是我可以亲近他走进他内心的一个机会。于是我坐到王仁成的身边,只见偌大的一张画纸上只有一个看起来画得有些凌乱的毛线球。我开始主动和他聊天:“王仁成,你画的是什么啊?能和我说说吗?”他转过身去,拒绝和我说话。“王仁成,是在给小猫绕毛线吗?你绕得真好!”本以为可以用鼓励的话让王仁成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没想到适得其反,他更不愿意理我了。坐在旁边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安静地画画。而接下来,王仁成一直在画好的线团上用黑色的彩笔一层一层地覆盖,大概在活动区快要结束的时候,王仁成才拿起画本告诉我他在画垃圾。这个答案让我有点糊涂,整整40分钟他都在画垃圾。王仁成画垃圾的事情也随着活动区的结束告一段落。
孩子心理是不是有问题?我带着这些疑问,与经常接送王仁成的妈妈进行了沟通。王仁成的爸爸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不在家,妈妈性格很内向,加上工作繁忙,很少与王仁成交往。这让王仁成缺失了安全感,使得王仁成性格孤僻。
我们建议家长平时在家中多与王仁成交谈,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说说话,不要让孩子的记忆里只有帮阿姨扫垃圾的情景,并希望家长与老师加强沟通,一起帮助王仁成改善性格。
在幼儿园,我经常找各种话题引发王仁成开口说话。有一天,我针对他依恋感强的特点和他谈起家里的事。王仁成终于开口了,告诉我家里有什么玩具,还告诉我他最喜欢扫地车。话虽不多,我却如获至宝。下午当他妈妈来接他时,我有意当着王仁成的面赞赏他认识的汽车很多,都成了小老师了。王仁成的妈妈也默契配合,立即表扬了王仁成。王仁成露出美滋滋的表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可见,儿童色彩心理很微妙,通过孩子运用的色彩及表达方式,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调整他们的情绪、状态,让他们更好地宣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当然,孩子对颜色的喜欢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表现去理解去分析,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四、游戏乐趣多
又到了游戏时间,我组织孩子们玩“盲人和拐杖”的游戏,要求孩子两两组合,一个孩子用布蒙着眼睛做“盲人”,另一个孩子做“拐杖”带领“盲人”走过“高山”“天桥”“小河”等,到达终点后再互换角色,但“拐杖”不能用语言提示“盲人”。
游戏就要开始了,这时,耿俊杰轻轻地走到我的身边:“老师,我想跟你一起做裁判,小朋友没有人愿意跟我玩的。”这时我才意识到班上有35个孩子,这意味着有一个人将没有搭档,而耿俊杰平时非常淘气,经常在同伴活动时进行捣乱,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于是,我对他说:“我跟你一组吧,我也没有搭档呢。”他开心地笑了。
孩子们快乐地游戏着,很多小组的配合都很默契。最后轮到我们了,经过商量,我先做“拐杖”,在带领耿俊杰经过障碍物时,只见耿俊杰抬着一条腿,似乎在等待我的帮助,因为事先没有约定好,我不知道该怎样用动作来带领他,看他一次次地遭遇“危险”,情急之下,我小声地提示着他“向左”“向右”“跨”“前进”,好不容易完成了一轮游戏。接下来轮到我做“盲人”了,耿俊杰对我说:“老师,要向前跨时我就拍一下你的手,要向左转时我就拉拉你的左手,要向右转时我就拉拉你的右手。”游戏开始了,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感觉很无助,完全依赖“拐杖”的照顾。耿俊杰耐心地搀扶着我,轻轻地拍着我的手,有时我没能领会他的意思,他就蹲下身子来搬我的脚。走上“天桥”时.他转过身子倒退着走,慢慢地带我向前移动……终于我们顺利地到达了终点。孩子们给了我们热烈的掌声,而此时的耿俊杰也笑成了一朵花。
这次游戏过程让我感慨万千:没想到平时不受同伴欢迎的耿俊杰在游戏中的表现远比我出色,也许他平时的“淘气”“捣乱”只是源于没有表现的机会,周围的人对他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尊重。我想,为了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教师应该为孩子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教育的随笔11
青青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第一眼看到青青就异常喜欢她,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精致的小脸让人看起来是那么的舒服,那么的讨人喜欢。可是漂亮的青青却有个改不掉的习惯,那就是要手指甲,紧张的时候会咬,怕羞的时候也会咬,每一天如此,所以她的指甲总是“伤痕累累”的。并且青青总是很自卑,不管是什么时候她总是一副很畏惧的样貌,胆小不敢说话,总是自我一个人躲到角落里,似乎怕别人明白她的存在似的,上课的时候回覆问题也不敢说话,和小朋友玩也不会高声的笑出来,我不明白这么一个漂亮的孩子究竟是在想什么。
和青青相处了几天之后我发现,其实她基础就不是一个内向的孩子,相反的我觉得她照旧个异常生动的人,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她在幼儿园会是这样貌的`体现为了能让青青打开心扉,和小朋友们每一天愉快的没有记挂的玩耍,每次只要一有时机我总是会找话题和青青拉近距离,久而久之,青青开始理解了教师对她的亲近,慢慢的和教师的话越来越多,到厥后甚至和教师成为了好朋友,总是会把她开心的事情讲给教师听,好比她有什么好朋友,他们在一齐都做了些什么等等。明白青青喜欢听故事,所以每次有时间我还会邀请青青给各人讲故事,青青很喜欢被各人困绕赞赏的感受,慢慢的她喜欢上了这些,所以青青总是会带许多的故事书来讲给小同伴们听。
经过教师的努力,此刻的青青提高真的很是的大,每次紧张的时候咬手指甲的习惯也淘汰了许多,险些是没有了,并且此刻的青青每一天都开开心心的,见到教师会很开心的跑过来抱抱教师,甚至总是会抱着教师亲,一亲就“没玩没了”了,呵呵,看来青青是真的很喜煌V在的感受,妈妈也和教师说过许多次青青的大变化,总是会多谢教师对她的用心,我想说,孩子交到教师的手里,教师就要对孩子卖力,教师也期望每个孩子在生长的历程中每一天都是健康健康、快欢乐乐的!
教育的随笔12
一天分组活动,我正辅导不会跳绳的幼儿学跳绳,瑜瑜小朋友跑过来叫我:“王教师,于思远他们往‘滑梯’上吐唾沫,不让我们滑。”我抬头一看,果然见班上的几个“淘气包”正围着‘滑梯’看着什么。我心想:这几位“淘气大将”每一天都要搞点恶作剧,今日我得好好地“处理”一下了。我三步并两步走了过去,刚要大声斥责,忽然听到于思远嚷道:“哎,快看!唾沫往下滑了。”我急忙把要说的咽了进去,站在他们的背后听他们的对话。“真的,就是滑的太慢了。”凯凯头也不抬地说。这时迪迪小朋友说:“你明白唾沫为什么会滑下去吗”“这个问题提到不错,谁明白呀”听见我在说话,这几位“淘气包”立刻转过头来,不知所措的看着我,眼光中似乎在说,我们只是想看看唾沫是否也能滑下来。我笑了笑说:“你们很聪明,想一想,再看一看,你们发现什么了……”幼儿看我没有批评他们,情绪立刻活跃起来。
迪迪说:“我明白,因为这个‘滑梯’面是斜的,并且很光滑,唾液像水一样能够流动,所以就滑下来了。”我摸着他们的头笑了笑说:“你们说的很对,但你往那里吐唾液对不对呢”“不对!”“随地吐痰不对,往‘滑梯’上吐也不对。”“不讲卫生。”小朋友们大声地抢着回答。我肯定了幼儿的看法。“教师,以后我们不随便吐了。”几位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道。“咱们给擦干净了吧。”凯凯边提议边从口袋里拿出纸将“滑梯”上的唾液擦干净。此刻,“小滑梯”前又排起了队。
望着孩子们纯真而欢乐的.面孔,我真为我差点的冒失感到惭愧。看来教师千万不能用自我的想法来断定孩子的行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了解孩子想什么,做什么;要善于从恶作剧中发现孩子淘气中进取的一面,因势利导,才能到达我们的教育目的。
教育的随笔13
这天,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五角星的折法,孩子们课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折一折。可王洁莹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之后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的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老师再帮忙。”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肯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靠老师来帮忙…
孩子专心、用心动脑、动手都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用心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使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从小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透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教育的随笔14
每个人都希望在集体中被接纳,并参与集体,对于儿童而言最痛苦的莫过于他感觉到不如别人。只要不隐含社会地位的低下,任何苦难、悲剧和不方便都是可忍受的。对任何人而言,没有归属都是莫大的苦难。自卑感抑制或限制了必要的社会兴趣之发展。
不幸的是,父母常没有给孩子“你们是够好了”的感觉,因为父母害怕这样做,会使孩子停止发展和进步。有两种方式去刺激成长,一是在垂直面,为自我成功而提升;另一是在水平面,通过贡献、扩展,而非压过他人。这两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达成目标,但垂直面成功的代价太高了,没有安全感。一个人可能得到它,也可能失去它。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正是如此,容易使儿童遭遇到一连串的沮丧经验,它剥夺了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而无法去应付可能面临的事情。
就如我们班新学期开学,来了几位新同学,其中不乏是从小班直接转上来的,还有的是刚转过来但年龄没达标而直接上中班的,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在我们的教学以及集体活动中总是达不到预期所要求的结果。例如从小班升上来的一个小女孩,在班级中从来不讲话,开学这么多天了每次喊她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早上老师在点名的时候,她总是坐在座位上,然后揪着自己的头发、头一直低着不敢看老师或同伴,然后才慢悠悠的答“到”。每次看到这个情形我不禁在想:是我平时讲话太凶还是长得太凶,以至于做什么都不敢看老师呢?这个女孩才来班级的时候我们老师已经了解到她基本的一些信息,她在小班的集体中还是不错的,自理能力都行,所以父母觉得可以直接上中班了,以致从没想过小孩自己的感受。她刚入园上了小班的一学期,那时候才适应了班级的环境及生活,但就应父母的“觉得可以上中班,自理都还不错”而上了中班下学期,试问一下,这样的转变对于一个三岁多点的'孩子来说能接受么?我们的家长有位孩子考虑过么?
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集体中生活只会越来越感到自卑心,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这样也会导致她们各方面的发展得不到提升。孩子的教育还是要让她们自己的循环渐进着发展,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那样只会害了她们,而不是自己所期望的。
对待这样的孩子老师应用自己更大的耐心来引导她们,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以及爱,让她们慢慢地走出自卑的心里,但前提是家长不要给予过高的期望值,而孩子不应给自己太大压力,这样有老师的帮助,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自己心理的,共同努力加油!
教育的随笔15
春天来了,可是幼儿园里的种植园空间较小。孩子们在一次观察周边变化时,发现了一片荒地。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尝试开荒,进行大面积种植。
开荒那天,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拔杂草,有的搬石头,有的松土,有的刨地。家兴和凡凡负责搬石头,小的都搬完了,还剩下两块大石头。家兴用尽力气,才微微搬起一点,他忙喊凡凡来帮忙。可是,他俩合作抬,也抬不起来,这可怎么办?家兴灵机一动,找来一根棍子,使劲放在大石头下面,可是石头太沉,没撬起来。他又从旁边找来一个石头,把木棍的一端插到大石头底下,再将木棍搭在刚才捡回来的那个小石头上,微微撬起来一点。
这时,我提示他:“想一想,把小石头放在哪儿,会撬得更高呀?”他想了想,把小石头放在离大石头近一点的地方,使劲一撬,哇!撬起来了。凡凡赶紧上前把石头往后翻,石头翻过去了。就这样,他俩把搬不动的大石头也移到了远处。
猜想验证,引发科学探究欲望
开荒回来后,家兴把用木棍撬大石头的好方法分享给了其他孩子。在班上玩自由游戏的时候,大家用这种方法把积木弹得很高,比谁弹得高的游戏开始风靡。
怎样弹得高呢?孩子们不停地讨论自己的发现。
有的说:“最下面的木块用圆的.好,来回动起来,越快就撬得越高。”
有的说:“下面的木块离娃娃近,就弹得高。”
有的说:“下面太低了没有劲,就撬不高。”
那这么多种方法中,到底哪一种才能既省力又撬得高呢?大家决定开始比赛,一起验证。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同时用两种结构不同的杠杆一起进行比赛,结果非常明显,一个都飞了,一个还留在附近。
孩子们总结:支撑点离方块近就撬得高,支点离前面的东西远,就撬不高;支点靠近前面的东西,就省劲,还撬得高。我在活动小结时,夸奖兴趣浓厚的孩子们:“你们今天可比赛出了一个科学大发现。那就是一个支点和一根平平的长条,可以做成一个杠杆。支点和要撬动的东西之间的距离越小,既省劲还撬得高。这是你们自己发现的,为自己鼓鼓掌吧。”有的孩子很快迁移:“就是我们操场上的跷跷板。”
问题引领,深化科学探究行为
孩子们在比谁的杠杆撬得高的活动后,热情更高了,都纷纷自制跷跷板进行比赛。这时,家兴发现跷跷板不仅可以撬东西,还能玩平衡游戏。于是,我们又引发孩子们思考:什么情况下能平衡。
在探究中,冉冉把中间的支点搭得很高,小心翼翼地把积木同时放到左右两边,木条没有倒,她兴奋地拍着手。子文没有把支点放中间,短的一边搭了很多,长的那边一块都没有。子涵又帮子文找东西,她说咱们在长的这边放一点试一试,子文在长的那边放了一长条木块马上就倒了。他们两个又重新搭,长的那边放几个瓶盖,短的那边放很多,都没倒……
分享时,我引导: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1:下面的木块放中间,重的一边就下去,轻的一边就上去。
幼儿2:支点在中间,两边放一样的东西就不会到,就平衡了。
幼儿5: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短的那边积木多。
讨论中,我们一边说一边动手验证,最后一起形成结论:支点在中间,左右两边放同样多的东西就能平衡;支点不在中间,短边放重一点的,长边放轻一点的,也能保持平衡没有倒。
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这些问题让孩子们感到困惑时,教师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孩子们,因为这样就会使孩子们失去深入探究的机会,而应该从孩子们原有的经验出发,从整体上洞察孩子们的表现,适宜介入,引领孩子们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帮助孩子们迁移原有经验,把零散的经验系统化,适度提升新经验。
问题解决,培养创造力
孩子们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探究杠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不断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还自创了很多游戏。
发明一:肥皂发射器。孩子户外游戏回来,发现洗手的肥皂粘在了水池边上,拿不下来,有什么好办法呢?瑞博想到了用长条积木和一块圆积木组成杠杆。可是积木都太大了,他又找来两块小木板,一块长的还很薄,能够塞进肥皂下方,另一块短的,放在下面做支点,然后轻轻一撬,肥皂被很轻松地撬了起来。
后来,肥皂发射器的游戏被挪到了益智区中,大家把肥皂当子弹用,再后来因为保育员老师提出,不能浪费肥皂,孩子们想到了用小积木代替。
发明二:火击弹。孩子们发现支点高就撬得高,怎样让支点更高,积木转的幅度更大呢?他们想到可以把上面的长条架高,转的幅度变大了,撬得就高。于是,孩子们开始设计创造“火击弹”装置。在大建构活动时,孩子们用火击弹攻打灰太狼的城堡,男孩们尤其喜欢玩。
发明三:“平平秤”“扁担秤”“秤秤”。幼儿园外的荒地该种植了,孩子们从家里面带了很多种子。一天早晨,文文和浩浩都带来了玉米种子。浩浩和文文都说自己拿得多,争论起来。谁的多呢?孩子们帮他们想办法。欣悦说:“我还有好办法,就是拿一个木棍中间拴上绳,左边放一个东西,右边放一个东西比。”
孩子们都觉得这个办好很新奇,开始自制。
有的在中间拿光盘做底座,上面放木板,左右两边放纸盒,起名叫“平平秤”。
有的拿一根小木棍,左右两边吊上纸盒,木棍中间拴一根绳子,有点像挑水的扁担,起名“扁担秤”。
还有的拿一根木棍,一边吊上纸盒,一边吊一个石头,木棍上面拴了一个绳子,好像是个秤,孩子们起名“秤秤”。
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兴趣高涨地开始用自己做的工具探究起谁拿的玉米多。
种植活动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有关种植专业知识,而是以种植活动为媒介,让孩子们参与实践,在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持续兴趣,以宽容之心接纳他们的科学探究行为,支持、引导他们深入开展探究活动,积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育的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08-04
教育的随笔09-27
关于教育随笔04-05
大班的教育随笔04-06
中学教育随笔04-04
新教育随笔03-30
大班教育随笔12-30
教育教学随笔12-10
教学教育随笔12-02
小班教育随笔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