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童年的随笔

时间:2023-03-28 18:51:12 随笔 我要投稿

童年的随笔(精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的随笔(精选15篇)

童年的随笔1

  当你发现自己很难找到新朋友时,有没有想过回去找你的旧朋友?

  你可以去找你失散了多年的中学同学,甚至是小学同学,若你有办法找到幼儿园的同学,那也不错。

  我是有的。我不大喜欢找大学时的同学,因为害怕比较。毕业后大家的际遇都不一样,聚在一起,反而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比如,大学时常和

  我斗文斗武的一位男同学,现在干的活就是我最喜欢的广告业,在他面前,我总有一种受挫的感觉。

  有人说,他最好的那位中学时的同学结婚的时候,没有请他,觉得很失落,有种大家不再是铁哥们的.生疏感。也有人说,他已经很久没有参加中学同学的聚会了,因为其中一个曾经跟他很要好的旧同学每次见面时总是问他现在赚多少钱,而不再是一句再平淡不过的“你现在过得还好吗?”

  我也深有同感。于是,当我于某一天在街上偶然重遇一个小学同学时,差点高兴得跳了起来,最后我轻轻地拥抱了她。记得那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谈了许多许多,然后才依依惜别。我请她站在路边喝那廉价的珍珠奶茶而她却毫不介意地冲我哈哈大笑时,我终于发现,小学时的情谊,是最纯真的。

  小学时,大家都天真未凿,不会比较,也不会恶性竞争。那段日子,也是人生中很甜美的一段时光。小学毕业后,各散东西,大家过着不一样的人生,根本也没法比较。某天,有缘重聚,即使际遇相差很远,也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两个人走在一起,谈得最多的不是现在的你贫我富,而是童年时那值得回味的往事。开场白通常是“记得那时你……”

  多么温馨的一幕。

  兜兜转转,我得到了一些朋友,又失去了一些朋友,有些时候会感觉怅然若失。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小学同学,待我仍如当年。童年的友谊,就像一株不起眼的植物,当你为生活而疲于奔命的时候,它静静地生长,而当你终于可以坐下来跟它聊聊天、浇浇水的时候,它却不介意你的冷落,仍把最芬芳的花朵为你开放。

童年的随笔2

  小时候,队里土地搞包干到户了,家里分到了一些土地,这里几块地,那里几块地。父母就把远处一点的地种红薯。到红薯丰收时,父亲背上犁铧,牵着借来的耕牛,叫上我和小哥哥带好几个蛇皮袋子去地里采挖红薯。割去红薯藤的土地冒着新鲜的气息,父亲握着犁把,把白亮的犁铧插入泥土,随着耕牛的前进,犁铧把泥土里的红薯翻出,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红薯如老鼠一样从泥土里冒出,散落在翻起泥土沟的两旁。我和小哥哥一只手拿着蛇皮袋,一只手捡起红薯,比赛似的跟在父亲后面捡着。半个上午时间,父亲耕完了红薯地,几个蛇皮袋的红薯也装满了。我们载着红薯高兴而归。

  刚挖出的红薯还是湿湿的,我们打开袋子把红薯倒在院子里,没见过阳光的红薯,第一次见到阳光,怯生生的,还是高兴地享受着温暖,把身子里的湿气一点点晒干。几个阳光烘晒下的红薯,里面的浆干了,红薯也更甜了。母亲就拿着这些晒干浆的红薯放在粥里煮着当粮食吃。天气晴好,母亲又得空了时,就要开始做薯片里了,这是我们最期待的事情。

  母亲先在一条长凳头绑上一把锋利的镰刀,镰刀口子与凳头正好留出薄薄一片红薯片的距离。母亲把一些大红薯装进水桶,一个一个洗干净,放进竹篮里。待一篮子红薯装满了,母亲就提着红薯,拿来一个大脸盆,到凳头开始削红薯了。削红薯是最有趣的,也是我们最喜欢看的。我们围在母亲旁边,只见母亲拿起一个大红薯,往凳头镰刀口子一擦,薄薄的一片红薯就落在母亲事先准备放好的大脸盆里。母亲快速地一擦一擦红薯,那红薯片纷纷掉落,有时如落叶般快,却比落叶有分量些。到一个大红薯快擦到一点点时,母亲的手才慢下来,非常小心地擦完手里的最后一点红薯,又拿起一个大红薯快速擦着。我看着非常有趣,央求母亲让我来擦红薯,母亲却是不肯的,说是怕我会划到手,也擦得红薯不匀称。我只能看着,母亲擦出来的红薯片大小差不多,都是一样薄薄的一片,小心眼里觉得母亲真厉害,会发明这种办法来削红薯。

  削好的一大脸盆红薯片,母亲又拿清水洗去红薯片上的汁液,倒入竹篮里沥干水,这时一片片红薯片清爽多了。母亲到大灶上烧热一锅水,水在沸腾冒着水泡时,母亲把一篮子红薯片倒入锅里,红薯片快乐地在热水里沐浴着,母亲用筷子轻轻拨散锅里的红薯片,让它们散开了,又到灶下加了一把柴,赶紧跑到锅前看红薯片的变化,拿筷子夹起一片红薯片,还是硬硬的,母亲又到灶下加了一些柴,火很旺的烧着,母亲迅速跑到灶前仔细看着红薯片的变化,这时红薯片颜色变淡了一些,母亲又拿筷子夹起一片看看,有些软了,夹到嘴里尝了尝,说:“差不多了。”赶紧到灶下圧熄了火。又跑到灶前拿起漏勺,把锅里煮软了的红薯片非常小心又快速的捞起放在准备好的饭篮子里,下面放了一个脸盆来沥干水。被捞起放在饭篮子里的红薯片,一片片还是那样完整,淡淡的黄,有些透明样的,冒着热气。母亲小心地端着一饭篮子红薯片到外面去放凉一点,待红薯片不烫手时,母亲便赶紧把这些红薯片平铺在竹匾上,放在太阳下晒。经过几个日头的烘晒,红薯片干了,先前一竹匾满满的,只剩下一小竹匾了,母亲把这些晒干的红薯片用薄膜袋子装好,绑紧口,免得回潮。

  家里还有很多红薯根根里,大家吃又不愿吃时,母亲便把这些红薯根根里全部收集在一起,洗净,到大锅里煮熟。趁着红薯的热气,用厚布遮到手,把这些煮熟的红薯根根在脸盆里揉碎,散上一些芝麻,再反复揉碎。拿来一块大木板,上面铺上一块厚布或是稻草,把已经揉碎的红薯平铺在厚布或稻草上,端起铺好红薯的木板放在院子前面猪圈的屋顶上,让太阳晒干。待红薯晒得有麻麻干时,母亲把这些一板一板的红薯用剪刀剪成菱形的,上面还有点点芝麻,很好看。拿着一片这样的红薯片对母亲说:“我喜欢吃这样的红薯片。”母亲说:“这就是你们不爱吃的红薯根根啊,现在又看吃了啊。”剪好的菱形红薯片就可以放在竹匾里晒了,晒了几个日头,母亲又收好了。

  腊八一过,年也快到了。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母亲说:“菜地里也干不了活了,炒好过年的东西了。”我们很高兴,抱来柴禾和母亲一起炒薯片里、花生和豆子了。薯片里是最先炒的。姐姐烧火,母亲在灶前,先把一点油倒入锅里,待油热后,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粗砂放入锅里炒,粗砂炒得滚烫变黑时,母亲便把薯片里下锅炒,炒到几分钟后,薯片里由淡黄变成黄色,有的卷曲着,有的起着泡,这时母亲炒得更快了,一边炒一边看着薯片里的变化,一股红薯的香味从母亲不断翻炒里飘出,勾起了我们想吃的欲望。母亲用锅铲拿出一片薯片里,叫我尝尝熟了没有,我不顾有些烫手,拿着薯片里,吹吹气,就往嘴里送,咬得嘣嘣脆的,一股红薯的香甜在牙齿与舌头间回荡。连忙对母亲说:“熟了,好吃。”母亲不放心,自己拿起一片薯片里尝尝,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叫姐姐住火,把炒熟的薯片里装入饭篮子里,下面还有一些薯片里混合着粗砂,母亲就拿来筛子,把粗砂筛下去,薯片里在筛子上。炒熟的薯片里母亲又全放在一个木盆里,又开始炒下一锅了。我和小哥哥跑到灶前从木盆里刚想抓一大把薯片里吃时,哇,好烫手。母亲看见了,忙说:“别烧到手了,等下子吃。”我们还是抓起一两片薯片里跑到堂屋里吃起来,一片薯片里咬上一口,脆的很,马上破碎开来。一些薯片里碎屑进入口里,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下,薯片里的香甜传递在大脑神经里,又像更多的是传递在心里;一些薯片里碎屑随着嘴角落在地上,几只鸡很敏锐地发现了,抢着吃起来,吃完了地上掉落的碎屑,又仰着头看着我们吃,只要我们掉下一点点,都会赶紧低头抢着吃。我们吃完了又跑到灶前抓薯片里吃,和小哥哥比赛似的咬得嘣嘣响,快乐与美味围绕着我们。

  待我再到灶房里去时,母亲已经在炒菱形的薯片角里了。这个炒的时间要长久一些,母亲炒一下子,又停一下子,让粗砂和薯片角里亲密接触,这样薯片角里受热均匀。在母亲炒炒停停里,听到锅里的薯片角里发出一声声啪的响声,薯片角里炒得起泡了,这时母亲连续不断地翻炒,锅里的薯片角里像跳舞一样翻来翻去,散发着一阵香味。薯片角里焦黄脆脆时,母亲又叫姐姐赶紧住火,把薯片角里从锅里盛起,把粗砂筛去。吃上一片这样的薯片角里,酥酥脆脆的还有一股嚼劲,又伴有芝麻的香味,比开始的要好吃一些的。我和小哥哥又比赛似的你一个我一个的'吃着,非常快乐。

  炒熟的薯片里不是很热的时候,母亲就叫我和小哥哥把薯片里装进坛罐里,留待过年的时候吃。我和小哥哥又边装边吃着,薯片里的香味和我们吃的香味混合在一起,直到吃饱了不想再吃时才罢了。

  也有这样的好年景,家里种了油菜,油菜籽换的油很多时,母亲会拿油来炸薯片里。油炸的薯片里金黄酥脆,是上等的好吃,特别是菱形的薯片角里就更是好吃,金黄里有黑芝麻点缀,一个个小泡显得很酥酥的。拿上一片轻轻一咬,酥脆声响起,牙齿与舌头搅拌里酥酥香香甜甜里,让你吃了一片又想吃一片。可是母亲不会让我们多吃这些的,说是要拿到正月里待客的。我们姐弟几个只能在炸薯片里时过过嘴瘾,然后在等到正月里客人来了,可以偷偷吃上几片的。

  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我们姐弟几个口袋里必会从母亲那里装满花生和薯片里,然后和伙伴们一起捡爆竹,玩游戏,或打扑克牌,拿花生和薯片里做奖罚,玩玩闹闹里天就亮了。正月初一了,新的一年来了,我们穿上新衣服,到一些长辈家里拜年了,长辈们很高兴,会拿些东西给我们吃,并装在我们口袋里,拿得最多的就是薯片里了。这下我们可以吃着比较出哪家做的薯片里好吃了,那些削得薄薄的是最好吃的,薯片角里也是很好吃的。但也有例外,记得有一家的薯片角里很硬,用牙齿咬都很难咬动,我们是不太喜欢吃的。家里堂屋桌子上,母亲装好了四个碟子,其中有一个装的是薯片里,堆得高高的,用母亲的话说是,金山银山,年年高。那堆得高高的薯片里一定是金山吧,我看到了就会这样想。家里来拜年的,母亲会叫吃装好的东西,相互说上一些拜年的话。如果是一些小伙伴来我家拜年了,母亲就会从房间的坛罐里拿出一些东西给小伙伴们吃,当然拿得最多的也是薯片里。几个小伙伴看见我家做的薯片角里很好看又好吃,吃了还向母亲讨要吃,母亲高兴地又从坛罐里拿出分给他们吃,他们才肯散去的。

  长大后家里再也没有做薯片里了,一次发现炒货铺里有薯片里卖,非常惊喜地买了一些来吃,却怎么也没有童年的薯片里那个味道。童年里的薯片里是非常普通的,却是非常美味的充实着我们贫乏的日子,给了我们快乐,给了我们美味的享受。

童年的随笔3

  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在这个充满了喜悦和欢笑的日子里,曾经承载了我们多少的希望和期盼。如今我和孩子们已经度过了四十个六一儿童节。每当此时,我便想起了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暖暖的感觉。

  时光飞逝,六一恍然如梦,儿时的快乐,却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我小的时候,家里弟兄姊妹很多,因为叔叔家没有子女,我便从四岁起和叔叔婶婶一起生活。说是在叔叔家过,其实就是两家跑,那里有好吃的,我就出现在那里。当然我也从没离开过爸爸妈妈的视线。那个时候村里实行农业学大寨活动,爸爸是支部书记,妈妈就要带头早出晚归,整大寨田,村西一百多亩水浇田,就是那时整出来的。那时候我和弟弟妹妹最怕妈妈晚上出工,因为我们几个都非常胆小。有一次,妈妈给我们锁了门,可是因为要找妈妈,我就从门上爬了出去,肚皮上都留下了伤疤,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爸爸的鞋底也没少在我的身上留下印记。每当暑假的时候,妈妈总是教育我们不要去村南的黄同水库洗澡,把我急得不得了。难得一个暑假,哪能不好好玩玩?

  可是妈妈板着脸,总是声色俱厉的嘱咐我们好好在家待着,吓得我不敢轻举妄动。不过等妈妈午睡以后,听着妈妈轻微的打鼾声,便是我开溜的好时机了。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关门闭户的,所以我悄没声息的就溜到了外面。一声招呼,小伙伴们就都出来了。除了洗澡,最高兴的就是粘知了了~人手一根长竹竿,上面沾满了湿面面筋,我们就高高地仰着头,在树枝上找起知了来了。阳光透过树叶照得眼睛都睁不开,汗水滴滴嗒嗒流淌,用手胡乱擦擦,象小花猫一样。啊,粘到一个,那个兴奋劲啊,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半天下来,每人都粘到好几个,有的就回家烤了吃。我却舍不得烤了吃,觉得这样对待辛苦得来的东西太可惜了,就回家放一个小鸟笼里,晚上知了知了的叫着特别热闹。也有的时候,二三个小伙伴一起,去水库边捉青蛙 。那个时候,家家都养着几只鸭啊鸡什么的,喜欢吃青蛙,据说吃了这种活食长得快,可以早生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鸡蛋也是家里的奢侈品了,于是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贪玩的小孩身上。我是个性子急的男孩子,我喜欢简单粗暴,直接用手拍。一手拿着个塑料袋,在水田里找。看到一只,慢慢蹲下用手一拍,哈哈,一只青蛙已在手中。溅起的泥水扑了一脸,也不在乎,那个时候小,只是恣意玩耍,半天下来满满的一塑料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最惬意的事就是去河边捕鱼,头顶着烈日,两只脚却踩在水里稀泥中,带着个小筛子,拿着一个脸盆,扛着铁掀,美其名曰捕鱼,其实是在河边水浅的地方,用铁掀围起一堵墙,用脸盆往筛子里舀水,等水舀干了,就拿起筛子到里面拾鱼,那时候因为没有污染,鱼很多,人站在水里都感觉鱼在碰腿。如此三番两次,也能捞到大半桶小鱼,运气好的时候,有大一点的鲫鱼,回家能炖汤喝,那个时候大人们就眉开眼笑着夸自己家孩子能干了。我从小好强,不管干什么总要争第一。因为捕的多,妈妈总是给左邻右舍的村民们分一些,尤其是五保户杨林氏,没少吃我抓的鱼 ,因为她的儿子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照顾英雄遗属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我们身上。当然,有了好吃的,她也不会忘记给我一点,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有了强烈的成就感,因为我的付出,让别人感到了幸福。

  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没钱卖凉鞋,大部分同学都是父母用木板做一个木底凉鞋。然而我却在假期中,硬是用虾框捞了一双三元五角钱的塑料凉鞋。事情是这样的,每当放学后,我就带着自己用旧蚊帐做的十几个虾框到黄同水库捞虾,虾框中放上骨头和青蛙 ,鱼虾闻到味道就过来吃,每隔十几分钟,我就用杆子挑起浮漂,每每有十几个大虾就成了我的囊中之物了。记得当时除了我们几个孩子,还有水家河村的退休工人马尚高老师傅。在南墅集上,他是拿着杆秤每斤一块五毛钱,而我们没有称,就用喝酒的杯子卖,一杯子两毛钱。大部分时间我们的`早卖完了,他的才开始卖,因为我们买的便宜,因为这事没少挨他的埋怨,说我们卖的便宜了。几个星期过去了,我竟然也卖了三元五角钱,妈妈说这钱我们不要,你去买双凉鞋去吧,我兴奋得不知多么高兴,买了一双当时最贵的凉鞋,那时候没有皮凉鞋。走在班里引来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有几个女同学甚至用手摸摸凉鞋,眼中充满了敬佩。

  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因为叔叔是共产党员兼任大队长,所以就得到了公社党委的奖励,一辆大金鹿自行车 。因为我个子小,够不着自行车的脚蹬,所以就在后座上绑了一根长棍,把腿从大梁下面伸了进去,放了学第一件事就是到村西的大道上学自行车,因为学车我没少受伤,多次连人带车翻到沟里,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星期我竟然学会骑自行车了。当时我们村只有退休教师杨京山有辆自行车,大家都说他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出了轱轮不转转哪儿都转转。因此我的这辆自行车也或多或少的引来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议论和羡慕。

  夏天到了,一丝风都没有,奇怪的是小孩子好象都不怕热。我们三五个一群,可以在外走上半天。从村西到村东,从杨家走到石桥从来不觉得累。途经哪个同学家就进去玩一会儿,顺便水缸里舀点水喝。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水缸,都是井里挑了水贮存在缸里,天热的时候都直接舀了就喝。当然也没有因为喝了凉水拉肚子的。夏天最好听的声音,就是身背着一只大木箱的老头,边走边用木板敲打着吆喝“卖冰棍了,卖冰棍”。“冰棍儿,冰棍儿,五分钱两根儿”。听到这个叫喊声,如闻天籁。不管在哪里,撒腿就往家跑,软磨硬泡问妈妈讨要五分钱,赶紧去买冰棍吃。那个时候冰棍儿品种少,然而即便如此,冰棍儿却是夏天里最令人垂涎的美味了。往往一根冰棍可以吃上半小时,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的小孩就不能天天吃到。而我们家也是如此。虽然爸爸是支部书记,可是他两袖清风,从来不拿公家一分钱,但是如果我表现好的话每年夏天可以吃上三两根。于是几个小伙伴都围着我,我也就豪气地给他们一人咬一口,大家都嘻嘻哈哈特别开心。

  夏天的晚上,是最舒服的时候了。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到村西的小井里吊几桶井水,放在青石砖铺的天井里。浑身热乎乎的,这时跳到盆里,过一会就可以感觉得到凉快多了。然后把西瓜放在吊桶里悬挂在铁丝上,我们弟兄几个就望眼欲穿的等着爸爸发话。搬两张长凳,一南一北,再搬张木桌,又是桌子又是床。妈妈早早的就烧好了晚饭,这个时候就是我的事了,一样样地端出来,摆上碗筷,盛好饭,端几个小木凳,晚饭就开始了。等着晚饭吃饱,收拾干净木桌,妈妈把吊着的西瓜拿下来,切成两半,然后又切了两半,待到分了八半的时候,就我们兄妹每人一块,父母每人一块,剩下的一块就送到五保户杨林氏(我们叫她三大大)家。这时候,轻轻的咬了一口,又甜又凉,怎一个爽字了得。吃完西瓜,木桌便当成床。拿一个小枕头,躺在上面,看满天的星星,那时候感觉星星特别多特别近。妈妈就会指着星星说哪个是北斗,哪个是织女牛郎,奇怪的是我总是分不清,一直到现在给学生讲科学课的时候才知道究竟北斗是什么样子的,织女星牛郎星了在哪个位置。妈妈总是拿个大扇子,摇啊摇的,而我们总是在这一小股凉风下听着妈妈闲话着家常,说着传说,直到安然入睡。说实在话,我在《润物细无声》这本著作中,有不少传说就是在夏日乘凉听说的!夏天最开心的还是去水库边戏水,我小时候什么都敢玩,很早就学会了游泳,我可以在水里漂浮一个晚上。因为妈妈看得紧,不许去河边玩水。可能七岁的时候,我到村西的小井里打水,掉到井里,差点把小命给交代了,多亏了饲养员李成贵把我捞了上来。

  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甚至没有电视,更没有救命的空调。但是我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奔跑于田埂上,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嬉戏玩耍。知了蜻蜓蟋蟀伴随着我们成长,铁环、跳房子、跳皮筋、捉迷藏是我们的游戏。那时候物质贫乏,可我们却非常快乐,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回味无穷。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可是没有太多的欲望和贪念,纯朴简单,特别容易满足,所以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特别怀念我的童年,晚上睡不着觉,就把以上这些趣闻轶事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当然我的童年故事远不止这些,期待下一次和大家分享!

童年的随笔4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里的大部分孩子,都会想方设法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贴补家用。每次放学后,你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半大孩子,有男有女,他们背着和自己小身子不相称的大背筐或小挎蓝,拿着大人们割麦子用的长把镰刀,到村外的庄稼地里去给家里的大肥猪或者小羊、小兔子割草。因为这些能够换来钱的动物,不但是家里柴米油盐的保障,也是他们能够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的学费。

  记得那年我才十二岁,除了每天放学后和小伙伴们去割草外,我还有两个现在想起来都颇感自豪,还特有童趣的事情,那就是捡蝉蜕和捉土元。

  捡蝉蜕

  为了积攒更多的蝉蜕去换钱,每天傍晚我都会去捉蝉蛹。这蝉蛹在我们那地方叫“老蛄蛹”,捉“老蛄蛹”是有很多窍门的。

  下雨天,它会出来的很早,你要是去晚了,它可能就已经爬到树上很高的位置了,不但不容易发现,若然发现了,恐怕你也只能望“老蛄蛹”兴叹了。

  晴朗的天气,那就得去早一点,要赶在小伙伴们的前头,先在树下寻找洞里还没出来的“老蛄蛹”,寻找这洞里的“老蛄蛹”,那也是需要一定经验的。

  首先你要有辨别“老蛄蛹”洞和蚂蚁洞的本领。

  蚂蚁洞是直上直下的,不管你用手指头怎么抠,它都是那么大;而“老蛄蛹”洞则不然,它的洞口是呈齿状的,这是因为“老蛄蛹”有着螃蟹夹子一样的前腿,它要跟地面挖通,留下的足迹肯定不会是跟蚂蚁洞一样圆圆的。这“老蛄蛹”也是很狡猾的,它先挖出个小洞口并不急着爬出来,而是在洞里面静静的等天黑,趁你看不见的光景,它就迅速的爬出来,奔向那高高的大树。

  找到有“老蛄蛹”的洞口,你就要用手指轻轻去把洞口一点一点的抠大,然后,把手上最细的那根小拇指伸进去,等“老蛄蛹”的前腿抓牢了,慢慢把小拇指拿出来,它就是你的了;抓这洞里的“老蛄蛹”,是不能太过心急的,你越是着急抓到,它越是害怕,有时候你在上面挖的急,它在里面往下滑的快,最后弄得你不得不借用工具的力量才能挖出来。

  抓到的这些“老蛄蛹”,有的小伙伴拿回家就会让娘把它们洗干净了,放在盐罐里,等待第二天腌咸了,或放在锅里蒸,或用油来炸炸,吃起来咸咸的喷喷香。

  我从来不那样吃它们,拿回家,都撒放在屋里,然后把家里的所有笤帚拿出来放在它们跟前,让它一个个往上爬,只等待第二天早晨那胖嘟嘟的知了爬出来,我好得到它们的蝉蜕。

  早晨,我还会起得很早,去村里前前后后各种树上去捡“老蛄蛹”皮。

  有的“老蛄蛹”爬出来的太晚,那黄黄的嫩知了还没有完全出来,你用手一抓,它就会在裂开的蝉衣里拼命挣扎,似乎是对你的不期而遇表现出强烈的愤怒。有的则是刚刚从蝉蜕里爬出来,那卷曲的翅膀还没有完全舒展开,它们一个个像刚刚生出来的婴儿,静静的趴卧在母体的旁边,只等那薄薄的蝉羽坚挺了,它便会直冲蓝天。

  小树丛上的蝉蜕和大树上爬的不高的蝉蜕我尚能拿到,但那些爬在大树高处的我却很难能拿到手,只得用地里的土坷垃或者小砖头去瞄准了投。

  这投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那次,在一棵高高的枣树上,有三个蝉蜕爬在一个大树枝上,我看着眼馋,但就是无法拿到,于是,就在地里捡起了几块小砖头,瞄准了往上投。当投向第三个蝉蜕的.时候,好久不见蝉蜕掉下来,也听不到小砖头的落地声,我拿眼就往树枝上查看,不料,被密稠的枣树枝儿凑巧架住的小砖头,在一阵风的摇晃下,掉了下来,准确的砸在我的头上,瞬间流下了鲜血。

  爹和娘没都有责怪我,只是娘找了张红纸再蘸点灶火里的草木灰,糊拉匀了,给我贴在伤口处,并用一截胶布粘上去,我就上学去了。

  后来我头上的伤口感染了,爹骑上自行车,驮着我到公社卫生院打了针才好。

  这些捡回家的蝉蜕,我学娘做针线活的样子,用一根长长的白色粗绵线穿在钢针眼里,然后在线的最末端,打一个大大的死结,再把一个个“老蛄蛹”皮用针尖扎透了,统一脸朝下,整齐的穿成一串,悬挂在极少有人进去的偏屋,生怕不小心给挤碎了。

  捉土元

  土元在我们那地方叫“簸萁虫”。别看它脏兮兮的挺丑,但它也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

  每天晚饭前是我捉“老蛄蛹”的时间,晚饭后便是我捉“簸萁虫”的时间了。

  那时候家里的确穷,连买个手电筒的钱都没有,我只能拿上家里的保险灯(俗称气死风灯)去捉。这灯虽然不会被风吹灭,若然有一股风吹过来,你正聚精会神地把灯靠近眼睛在寻觅,那一股灼热的煤油味道便会直冲你面门而来,呛的眼睛生疼。

  这“簸萁虫”也喜欢下雨天出来,潮湿的味道里有它喜爱吃得腐枝和烂叶。

  在新盖砖瓦房的任何角落你是找不到它的身影的。“簸萁虫”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农村里那些古老破败的土坯房。这土坯房大多已经没人居住,阴阴的,假如夜深了,让我一个人转去那里捉,我还真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这捉“簸萁虫”也是有窍门的。

  有时候“簸萁虫”为了觅食,会跑到离墙根很远的地方,当你发现了它,它也就发现了你,这时候它就会停止进食,静静的等你走近,你若是过于匆忙,它就会快速的向它的洞穴跑,你如果动作不够迅速的话,那肯定是抓不到的。但如果抓到了,这往往会是一个很有份量的家伙。

  这捉“簸萁虫”的过程也会经历风险的。

  有时候你兴奋的去抓一只“簸萁虫”,却突然看到一只高擎着大毒针的蝎子在向你的手边爬过来,或者有一条粗粗的菜花蛇盘在哪儿,怎么办,大多的时候我会跌跌撞撞的跑开,而且再来这个地方,我就会加倍小心或者干脆绕开。

  回到家,我就会用盐水把它们一个个泡起来,赶第二天中午放学后,就像穿“老蛄蛹”皮那样,把它们一个个用粗棉线穿成串,跟“老蛄蛹”挂在一起(这“簸萁虫”是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的,得挂在屋里慢慢晾干)。

  等“老蛄蛹”皮和“簸萁虫”积攒多了,我就把爹的大背筐,跨在脖子上,用娘的碎花包裹包住,到离家只有三里地的公社药材收购站去卖。

  记得那次,我一共卖了八元五角钱,花二分钱买了块橡皮,花两角钱买了两个作业本和两只铅笔,三角钱给自己、爹娘和妹妹买了水果糖,余下的那八元钱回家后我都交给了娘。

  岁月的长河不知道泯灭了多少美好的记忆,但小时候的苦难经历却像那永恒的日月星辰一样,很难从我的脑海里抹去。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是愈来愈暗淡,而是愈来愈清晰,清晰的让我时时想把这苦难的从前,讲给现在泡在蜜罐里孩子。

童年的随笔5

  黎明,行走在寂静的村庄里,走过小路,走进树林,穿过长长的河岸。那各种鸟儿缠结在一起的鸣叫,繁复、高亢,仿佛给人以最细微的震颤和愉悦。站在河坡的上端,朝雾茫茫,暖红色的太阳正在缓慢升起,没有霞光万丈的灿烂,在河水雾露的蒸腾中,一切都温润、宽广、柔和。逐渐地,河坡里出现了三三两两的白羊和黝黑、笨重的牛群。大人在堤上蹲着,小孩奔跑着,时而发出清脆的笑声。钓鱼的人几乎赤裸着身体,泥塑般一动不动。河流弯弯曲曲的,流水深沉而平缓。平原上,浓密的、高高低低的庄稼健康、清新,绿得有些苍茫。晴空下,往远处望,那绿色的原野覆着一层淡淡的雾。一切都充满令人欣悦的生命力,一种阔大的自然之美所产生的愉悦。

  有谁在林间的小道,在河岸的沙滩上,在铺满青草的河坡中,静静聆听这刚刚开始的一天,这将要逝去的一天,这逐渐失去灵性的清晨、中午和傍晚?人的声音走动,鸟儿远去,自然的灵魂随之远离了我们。这些曾欢快地迎接太阳升起、黎明将至的精灵们沉寂了,只有偶尔几声的应答,凄楚、孤独、惶恐,似乎只是为了证明彼此的存在才发出的声音。

  童年时代的夏天,整个村庄的人都是早早吃完晚饭,大人小孩,走路,或骑着自行车陆续从家里出发。黄昏的时候,河边已经人声鼎沸。人们在河里洗澡,在河边的树阴下谈天说地,谈情说爱,在细软洁白的沙滩上仰躺着,享受着星空与大地。

  从村庄后面长长的河坡走下去,是大片大片浓密的树林。林子里有养鹿场,有一个小湖洼,湖上有成双成对的野鸭。一下雨,整个河坡青翠、深绿。少年时代,这条河陪伴我度过了孤单而又悲伤的初恋。我逃学,一个人在河里游荡,采那树林里一片片紫色的紫汀花。下雨天,我不打伞,赤脚走在河坡的草地上,踩那小水洼里青青的草。洁净透彻的水、细细柔软的草,让人心疼。我躺在那秋天变为金黄的蚂蚁草上,宽厚,踏实。我在草地上翻滚,呼吸,静默。望着西天火红的云彩,我想象那是一匹马,带我奔向遥远的地方。

  那春天鹅黄色的柳树,那清澈见底的河水,那树林深处的可爱小鹿,那成双的野鸭,那细白平缓的沙滩,一切都充满着无以言说的微妙的美。我对美的感受、对自然的向往、对那蓝天白云的向往与渴望,是在这个河边形成的。

  然而,有一天,这一切突然消失了。似乎一夜之间,河坡里的密树消失了,我少年混沌的眼睛没有觉察到它们被不间断地砍伐,直到那绿色的河坡成为空旷的荒野。那林中的小鹿、湖洼、野鸭、芦苇荡,不知什么时候,都消失了。河水越来越少,有许多地方只剩下干涸的河底。河水黑亮亮的,像汽油,像常年擦拭却从来没洗过的抹布的颜色,在河岸宽阔、河水深静的地方。从远处看,这黑色的流动,倒是显得颇为庄重、沉稳。整个河道上散发着一种可怕的臭味儿,是夏天化工厂旁边流出的废水经过高温蒸发后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儿,是某种坏了的发酵物,甜丝丝的,又带着血腥的.味道。这些气味使所有走近的人禁不住头晕、窒息、呕吐。河面上漂浮着各种白色、黑色、杂色的泡沫。在那旋涡回流的地方,用打火机轻轻点燃泡沫,“呼”的一下,火就沿着岸边的泡沫蔓延开去,能延续百余米,非常壮观。它突然释放出来的味道,足以把人熏倒。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在中国的大地上,你能找出几条没有被污染过的河流?我们只有跋山涉水,到无人区,才能找到一片能够倒映蓝天的、清澈的河流。而一旦被人发现,那一片清澈的水,离它的“死亡”之日也不远了。

  我家乡的那条河,只是无数被污染的大江大河中的一条,它叫“湍水”。它绵延几百公里,贯穿了穰县大部分乡镇和村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记载“湍水”:

  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涧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盖溪涧之异名也。源旁悉生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长年,司空王畅、太傅袁隗、太尉胡广,并汲饮此水,以自绥养。是以君子留心,甘其臭尚矣。菊水东南流入于湍。湍水又迳其县东南,历冠军县西,北有楚堨,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泽润不穷。湍水又迳冠军县故城东,县,本穰县之卢阳乡、宛之临駣聚……湍水又迳穰县为六门陂。汉孝元之世,南阳太守邵信臣以建昭五年,断湍水,立穰西石碣。

  清代学者杨守敬在《水经注疏》中又提到:

  《续汉志》郦县《注》引《荆州记》,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余,七八十者犹以为夭。汉司空王畅、太傅袁隗为南阳太守,令县月送三十余石。饮食澡浴悉用之。太尉胡广久患风羸,恒汲饮此水,疾遂瘳。此菊茎短葩大,食之甘美,异于余菊。

  想象着几百年前的湍水,它流过我的家乡,在那河岸两旁,生长着如奇葩般的菊花,味美异常,河水因此甘甜,土壤因此肥沃,人亦因此而长寿,而健康,而君子。那该是怎样的桃源世界与桃源生活?

童年的随笔6

  不知怎的,年龄越大越爱怀旧,怀旧情结似乎愈加浓厚。近年来老是让人回溯童年,许多童年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最使人难忘的是在老家山地曹家墺的四合院生活的那一段童年岁月。不知是哪朝留下的古朴庭院,四周是瓦房,中间一个天井。黑乎乎的房檐,一溜溜儿整齐好看的滴水瓦。到了夏天,瓦楞上竟长出几根根绿莹莹的草木,格外显得古朴沧桑。冬天下雪了,房檐滴水瓦下面吊着一排排长长的冰凌子,使冰天雪地的冬天更加洁净美丽。

  这个四合院子,由三户人家居住,都是我们曹家自己人叔伯兄弟一起住。听奶奶说,这是解放初期打土豪分田地那时候才分给我们这些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贫苦农民的。

  奶奶说,端午节前,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就出生在这四合院的一间小屋子里。哭声响亮而清脆,给曹家带来了喜悦和希望。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闻讯纷纷赶来道贺志喜。两岁时候,我就有了一个小妹妹。从此,童年的我主要就由奶奶照管,夜里跟着奶奶睡。

  四合院西边还有一个偌大的后院。后院有石磨,有石桌石凳,有桃树苹果树,还有一棵一出地面就开了几根杈、树冠很大的桂花树。每到夏秋季节夜晚,我们院子很多人,祖孙几代,常常聚集到后院树荫下纳凉。中秋节前后,三三两两爬上花香四溢的桂花树上,自由采摘桂花,将其晾干后泡茶喝。到了晚上,大家聚集在一起,嗅着一阵阵桂花的悠悠清香,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赏月。直到夜深人静,也不愿离开睡觉。

  又一个寂静夏夜,月儿悄悄爬上了树梢,露出了她那十分迷人的笑脸,毫不吝惜地将她的美丽播撒到人间。此时,庭院月色如水,树影秀丽如画,我们也不约而同地来到后院,不禁仰头望月,却意外发现月亮那里也有一棵婆娑大树。

  奶奶,您快来看呀,月亮上面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我惊奇地呼唤着奶奶,希望这个意外的发现能够得到奶奶的证实。

  奶奶移动一双小脚,一摇一晃地走过来,笑着说道:你怎么发现的?月亮上的确有一棵大树,那是棵桂花树。

  真的吗?月亮上也有桂花树?妹妹感到十分奇怪,迷惑不解的问。

  那还有假,孩子。确实有桂花树。奶奶肯定地说。

  你看你看,奶奶,我指着天空中的月亮说,不仅有桂花树,还有一个人正在树下砍树呢。

  奶奶表扬我说:你观察得很仔细,是有人在树下砍树,那是个男人,叫吴刚。

  吴刚?他是谁?妹妹好奇的问道。

  于是,奶奶就给我们讲述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即使神仙也有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而何况我们这些人间凡人呢?

  此后,我们就隔三差五地央求奶奶讲故事。她先后给我们讲了牛郎织女、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爱情故事,我们听得常常入迷,如痴如醉,被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深感动了。

  又一次月下纳凉,我用手指着月亮,和弟妹们一起议论嫦娥的美貌与孤独,被奶奶看见了。她连忙大声制止我说:孙子,不能指月亮,谁要是指月亮,月亮就来割谁的耳朵!

  割耳朵?月亮不是在天上吗?我疑惑不解地问道。

  奶奶吓唬我们说:谁指月亮,等睡着了以后,它就从窗户窟窿偷偷钻进来,悄悄割破谁的耳朵。

  我们真被奶奶的一番话唬住了。抬头看月亮,天上的一轮明月还真像是一把锋利的刀,而且似乎在对我们狡黠地眨巴着眼睛,暗暗地偷笑呢。我们越想心里越害怕起来。

  奶奶,我刚才不小心指了月亮,它要来割我的`耳朵,这可怎么办呢?我很着急地问。

  我也指了月亮,怎么办呐,奶奶?妹妹也很害怕。

  奶奶略带埋怨地说:谁叫你们指月亮的,让它割掉耳朵,活该!

  奶奶,你就告诉我们吧,该怎么办呀?我几乎是乞求道。

  不怕,不怕。只要你肯认错,跪在地上给月亮磕几个头,它就会原谅你,不会割你耳朵了。

  我们就信以为真,赶忙跪在地上磕头作揖,嘴里念念有词,乞求月亮原谅,不要割我们的耳朵。

  月亮啊,月亮,奶奶见我们跪下磕头,就仰头对着天上的月亮说,你就原谅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吧,大人不计小人过。

  晚上躺在床上,还一直在担心月亮能不能原谅,会不会趁我们睡着了来割耳朵。

  第二天清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赶忙用手摸一摸耳朵,爬起来到镜子面前一照,果然不曾割,心中一喜。心想:幸亏有奶奶提醒,否则就坏了。

  后来我上了小学,有天晚上无意间又指了月亮,却忘了向月亮磕头作揖。早晨起来才突然想起,一摸耳朵,一点儿也不痛,似乎没有事儿。但还是不放心地来到镜子前仔细看,两只耳朵完好无损,没有丝毫被割的痕迹。我不禁笑了起来。原来那是奶奶骗小孩子的话,是善意的谎言。

  童年的小小鸟早已飞走了,杳无踪迹。童年,童年,多么令人留恋想念啊!现在,回想起那些童年往事,仍然觉得挺有意思,那的确是我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我不禁怀念起小脚奶奶来,想她走路一摇一晃地样子,想她的音容笑貌,想她对我点点滴滴的爱。屈指算来,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奶奶啊,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不好?寂寞不?您是否知道我您的孙子十分想念您呢?

童年的随笔7

  我终于明白长时间以来,我那么卑微的讨好每个人的原因,因为我怕再被欺负,我怕噩梦重演,童年的记忆虽然被我刻意的忽略,但那个屈辱的阴影一直如影随形片刻不离。

  我相信有不少人也和我一样,我们不知道自己性格里的某些偏执源于哪里,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常能看到许多身体完整性格残缺的人,因为他们把碎片留在了自己的童年。

  我们见过一些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暴戾者,因为他们的童年就是在父母无休止的打斗中度过的`,所以他们也会认为辱骂和殴打是正常有效的沟通方式;

  我们也见过一些离谱的完美主义者,原来他们从小便不在父母身边,自认为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才能重新得到父母的关注与疼爱。

  还有那些不善言辞的沉默者,常常是亲属代养或寄人篱下,他们生怕别人不开心,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意愿和主张。

  还有极度缺失安全感的人、过于焦虑自卑的人、刻薄自私贪婪的人

  ……

  所有不完美的性格都带着深深的童年烙印。我们总是不自觉的将儿时的行为模式带入成年,并在长大成人后一意孤行的反复重演。

  可惜的是,我和邦妮都错过了解决问题最佳的时机。我们没有选择和亲人朋友倾诉,缓解压力寻求帮助,也没有及时换个环境转移情绪。我们继续在痛苦中踽踽独行,熬到大脑和机体忍不住出手,为我们抹去了所有难堪的记忆。

  如果此刻,这篇文章也让你想到了自己不幸的童年,请让我们都努力释然。有多少人的童年是完美无暇的呢?这里并不是让你把自己所有的缺点都归结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而是希望遇到问题,不要像我一样掩盖和逃避,更不要被回忆压倒,被过去拖累。正视伤痛,才能医治伤痛。

  无论此刻我们多么步履蹒跚,请一定向光明走去。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自己的脚下。人生并不仅仅取决于你遇到什么人,更重要的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童年的随笔8

  回味童年,有太多的快乐回忆,有太多太多的回忆忘不了。那时候可以和小伙伴一起下河摸鱼,那时候可以和小伙伴一起上山野炊,那时候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爬树抓知了,那时候可以在年轻

  的父母怀里嬉闹,撒娇。而现在我的那些儿时玩伴们有的和我一样在忙于为人生第一次考试做努力,有的甚至已经离开校园在外面打工挣钱,偶尔回来一次也只是相对一笑匆匆而过。

  回味童年,暑假中,约上几个小伙伴到小河沟中去摸鱼,有时在河里忙活了一个下午什么也没有捞到,穿着一身湿透了的衣服,回到家中看着母亲走过来。对我一顿“训斥”然后爱怜的将我抱在怀中,替我换下湿衣服,但是现在,望着两鬓早已斑白的父母,我又怎样忍心那样去闹,心中只是想着何时我才能为父母分担哪怕是一丝的忧愁也好,看着自己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我才知道,我长大了,我不再是小孩。

  回味童年,在秋天的某个周末,约上几个小伙伴,到河边“野炊”,忙活了大半天,结果还是弄得像个泥猴似的,回到家中我看着父母为我准备的一大桌饭菜,坐下来一阵狼吞虎咽,然后抬头看着父母,我狡黠的'笑了,而现在却在放学后一心想着回到家中,好为两鬓斑白的父母尽可能的多做一些事情。我才知道,我长大了,我不再是小孩。

  回味童年,暑假中,吃过午饭看着午饭后午睡的父母偷偷跑出去月上几个小伙伴,到屋边的梨树上去抓知了,等我们窜上跳下的忙活了半天终于抓住几只,于是心满意足回到卧室,将那几个小家伙放在屋中,然而,却不知道,那些小家伙在觉得没有危险的时候又会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于是父母被吵醒了,我快活的望着他们忙上忙下的将那几个我的战利品给赶了出去,而现在,望着两鬓早以斑白的父母,在沙发上好不容易的午睡一会儿,我有哪敢忍心去吵醒他们,只会轻轻走上前去,替他们披上一件衣服,然后轻轻的退回房间。我才知道,我长大了,我不再是小孩。

  回味童年,有太多的往事在记忆中浮浮沉沉。

童年的随笔9

  在记忆的长河中,有许多的童年趣事,犹如繁星布满天空,闪耀在我的脑海里。

  最深刻的是那一年的暑假里,我和哥哥还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探险。原因只有一个练胆子。开始是我们大家聚集到一起来选地点。小伙伴燕文说去坟地,因为听大人们说那里晚上经常有鬼火出现;另一个小伙伴芳苏说去小溪边,因为那里的深水塘里有人们常说的水猴。而我说去一个庙里,因为听我爸爸说里面有好多可怕的菩萨像和棺材。最后,哥哥说了一个地方,令人一点都没有害怕之心的地方——荒路。

  大家纷纷点头同意,马上奔回家带上了各自的“干粮”——薯片、巧克力、饼干及水等。

  荒路,其实就在村庄的东南面。我们四个人浩浩荡荡的来到荒路口,那里还是有田,有几座房子的。我们回头,后面是人烟聚集的村庄。好!出发!我们四个人站成一排,信心十足的朝荒路深处走了进去。刚走进去,只见山水田原,白雾轻绕,像是人间仙境。我们四个满面笑容,这是一种享受。一路上,虫鸣声不断响起,我看了看表13:40分,哈哈有的是时间——走!“这里虽是荒路,但很有可能延伸到另一个村里去,正如诗中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哥哥神气十足地说着。可我觉得有点奇怪,这大片的田里一个农民也没有,农民就这么不关心自己的田地?不会的,应该是太忙了。我们并没有多想,边聊边吃,并没有注意到身后的房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慢慢地被路和草淹没。我们就这样走着。突然风来了,吹得树林里的树“哗哗”作响,天也暗了点,几片枯叶从我们身边划过,周围的一切让我们的心里产生了害怕……我们的眉头顿时拧了起来,笑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我和大家说起了笑话,让气氛不再沉寂。这时,我们看到了路边有一间小屋。窗玻璃上的`灰尘很多,还结着乱七八糟的蜘蛛网,屋顶的瓦也有掉落在边上的。一种可怕的念头一瞬间钻满了我的心房……我们顿时停下脚步,这风好像也在作怪!刮得树都在摇。顿时,我们信心大减,四个人慢慢靠拢。首先是哥哥打破沉寂,低声道:“还要前进吗?”我和其他二人都假装大胆地说:“前进!”我们同时发出的声音,让各自信心都稍微增加了一点。我们表面上不在乎这屋子,其实,心里已经喊了几万遍快跑了。就这样,我们怀着恐惧的心理,一直往前。一路上,我们叽叽歪歪的话没有了,只有沉默不语。可是我们又来到一个更可怕的地方,这地方更像妖魔的洞穴。其实那里是一个桃林,但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像一个个秃子。放眼望去,只有青山和绿地,还有山洞地角的黑暗。我们大家停下了脚步,见这条在荒草中弯弯曲曲延伸到前方的路,好像永远也走不完一样,顿时没了信心。可是,正当我们叹气时,只看见前方有一个白点在动,难道是……“逃呀”!我们四个发疯般地往回跑。谁也没能超前,也没有谁落后,只是尖叫着疯跑着。跑到小屋时,还多看了它一眼,然后头也不回的奔跑。

  等我们跑到荒路口,已经是15:19分了。我们大口地喘气,因为我们的好奇心,又深呼吸了一口气,把头一点一点的转向身后,什么都没有?我们松了一口气,像是放下千斤重的担子一样。

  现在回想起来这事儿,还觉得有点好笑,世界上怎么会有鬼呢?但是,正因为有了童真,有了那奇思和妙想,才会把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童年的随笔10

  前天晚上,我在梦里,足足哭了一个小时,而且还哭得差点喘不过气来,。我是真的伤透了心了,是因为我梦见了,十七八年前,我经常带着玩的一个小男孩。

  那是一个,让我像对待亲弟弟一样的男孩。他特别听话、特别可爱。那时他刚学走路,我就拿着篮球带着他到操场上玩。一有空我就抱着他到处玩。他圆圆的脸上,那天真的.笑容,到现在,还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面前。那时,他还亲切地叫我哥哥呢!那时,他怎样开心,我就怎样逗他玩。不让他摔一次跤,什么玩具都给他玩。不让他受一点委屈,一直带着他长到三岁多。之后,他就跟着妈妈,搬到县城里住了。

  后来,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只听他妈妈说,他已经长得很高了,今年都上高三了。从他三岁到现在,我们已经有十五年没有见过面了。

  直到昨天晚上的梦里,梦见了他,他高高的个子,都长成大人了。梦里的他,正要和一位姑娘举行婚礼,我走上去问他:"认识不认识我?"他一个劲的摇头,还满脸满脸的惊讶,我是既心疼、又委屈、又着急,在梦里就大哭起来。

  只恨当初,老天就那么狠心,十五年了,连一面,也没让我和孩子见上,从孩子三岁到现在,都已经十五年了。在这里,我也特别特别想谢谢孩子,他把自己最天真,最善良,最腼腆,最可爱的样子,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还有,他拿着那把,我给他的小刀,笑眯眯的样子,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童年的随笔11

  儿时读过一篇似乎叫《我和爸爸比童年》的文章后,觉得自己真的是幸福无比。然而今天,再与周遭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比较,心里又立马不平衡起来。

  就拿吃的来说,我们的童年是绝对没有什么哇哈哈长鼻王肯德基喜之郎的,最常见也最喜爱的也许是“番薯系列”了——生番薯是水果,煮熟充早点。那时粮食定量,人小肚子大,便常有薯块搀在米饭里,甜丝丝的,倒也挺乐胃。即使过年了,也总是番薯当家——哪家的孩子不是“嘎嘣”着番薯麻片欢度春节的?

  不过,吃着番薯上学,书包却是轻的。不像今天,晨曦中,一路上尽是蜗牛般背负“重大”书包的童男童女。我们家的书书剑剑,哪一个的书包不在10斤以上?

  如今的学校限制孩子骑自行车,原因是停车场地有限。我们那时是没有这种限制的,整个学校压根儿就没有一辆自行车,无论路有多远,广大师生一律“11路车”。当然,现在的.孩子,你不让骑车,没关系,我打的,六七元钱毛毛雨小意思。至于我们小时候,不要说“的”,公共汽车都稀罕。那时我们这个小地方就没这玩意儿,以至那年弟弟去绍兴祖母那儿,有一天,就硬是从早餐中省下钱来去过乘车瘾;因只有2分钱,到站后他只好步行回家——这事直到今天还常常被我们引为笑谈。

  据说现在的学校普遍藏书丰富,却并不敞开让学生借阅。我不知道当年我们学校藏书几何,只记得每天午后及课外活动,图书馆与阅览室全部敞开借阅。有一次我告诉书书,我们那时候自修课“规定”可以看小说之类,她觉得匪夷所思——今天的学生,即使只把小说带到学校里去,似乎也是大逆不道了。

  如今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可老师家长不许孩子看——事实上,也没时间看,作业太多。我们那时几乎是没有回家作业的,可也没有电视,天一黑大多只能早早上床做梦。只是,我祖母管得紧,限定每晚必须看书到八点半;好在我有闲书可读,祖母不识字,见我聚精会神着,她就高兴。

  现在的学校条件日益优越,可孩子的活动却少了;哪像我们那时候,每年都组织几次远足游玩;春秋两季,还有农忙假,大家下农村进山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劳动。现在倒好,孩子们一个个真的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有一位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女孩小荷,居然说自己从没见过真正的羊。而我读小学时,班里就养着四头绵羊。我们每天轮流赶着羊儿去堤岸草坡放牧。回想起来,那时节,一边放羊,一边唱着歌儿,仰卧草间遥望蓝天白云,好不惬意。

  如今的孩子聪明,如今的孩子漂亮,如今的孩子出手宽绰,如今的孩子开口便是标准优美的普通话,如今的孩子。比来比去,着实让我这个过来人汗颜。然而,我也发现,如今的孩子起码有一点与我们当年是相同的,那便是都盼望自己快快长大。无非我们当年都十分明确,长大了要做建设祖国的主人;但你要是问问如今的孩子,保不定他会说,长大了,就自由了,就不必再那么辛苦地为爸爸妈妈和老师读书了。

童年的随笔12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沙河。沙河在我们村子的上游,分成了两叉,把我们乡的十几个村子包围起来。过了我们乡,又汇合到一起。至今,我也不知道,这条河究竟流向了哪里。

  小时候,河上没有桥。虽然十几个村子都靠近河,却只有我们村子的几个生产队有船。因为在河的对岸有我们的土地。每到麦秋,收回的粮食都要靠几条船运回村子。再一个原因,就是在河的对岸是一个大镇子,农历的一、六是赶集的日子。那时购买日常用品,村民们都到集上采购。因此沙河围着的十几个村子的村民都要汇集到我们的村边坐船赶集。

  虽然河上有船,我却没有坐过。因为去河对面干活是哥哥姐姐的事;赶集买东西是母亲的事。到赶集的日子,由于坐船的人多,划船的伯伯是不让小孩子坐的,一是怕危险,二是的确坐不下太多的人。

  记得父亲去世的那年秋天,哥哥姐姐到河对岸收红薯。早晨过河的时候,河水还很平静,到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河水猛涨起来。天黑了,哥哥姐姐他们还没到家,母亲到河边去接,刚到岸边,就听人说哥哥他们乘坐的船被浪打翻了。母亲的喊声和其他人的喊声混杂在一起,划破了静谧的夜空。等候在家的我们害怕极了。值得庆幸的是,一船人没有一个被淹死。因为生活在水边人们都会在水里扑腾两下。哥哥姐姐被表哥接到对岸的亲戚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才坐其它生产队的船回到家。记得那天,母亲一晚没进家。一个被我们称做妗子的人抓着一辆双轮车的上桩被冲到十几里外。直到被一棵倒在河边的大柳树枝条缠住才停下来。

  回到家的哥哥姐姐讲着那晚的经历,我听的胆战心惊。从此以后,我对船是望而生畏。改革开放以后,村子里有了钱,政府给拨了款,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桥,人们的通行才方便起来。后来,河里很少有水,听说河上游修了水库,包产到户后,船板也分给了村民。

  害怕坐船,却被一本叫《船》的小说给吸引住了。书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琼瑶。上中学时学文科,因为喜欢,学习并不吃力。自习课上,放学写完作业以后,捧着向同学借来的言情小说爱不释手。三姐说我是中了琼瑶的毒才嫁给我老公的。《船》写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爱上了一位失去妻子,并带着一个两岁多孩子的男人。无论女孩的家人怎样反对,男人如何好意的拒绝,女孩却执着的坚持,帮着男人做家务,带孩子。在女孩子的坚持下,最终他们生活在一起。书中的男主人公成了我心中的偶像。我梦想有一天,也能找到一位这样的男人做老公。不管他的过去如何,只要我喜欢我爱他就足够了。在我离开校园后的几年里,我无言的寻找。一次次相亲的失败,订婚后的退婚,让母亲为我担忧。她并不知道我的想法,只是想着二十二三的大姑娘,该找婆家结婚了。

  在母亲正发愁的时候,我遇到了我梦中的白马王子。他是我们单位的安全科长介绍给我的。几个月前,他失去了妻子,他也有女儿,但不一样的是,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三岁多,小女儿还不会走路。他是当时公司最年轻的队长。听同事们说他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相当出色的。我们结婚那年,分别被河北省和定州市评为驻京企业先进工作者。我们第一次以相亲的角色见面,他憔悴的面容让我心痛,他真诚实在的话语让我感觉踏实。通过半年的接触,我打算嫁给他。因为我想尽快加入到他的家庭,他的生活,帮他分担。母亲和大哥也曾极力反对,他们不愿让我做两个孩子的后妈,舍不得让我加入到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最后还是在大姐的劝说下,母亲才勉强的答应了。结婚之前母亲告诫我,既然选择了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就要好好地面对,善待孩子,孝敬老人,好好过日子。

  老公至今也没有给过我任何承诺,但他用实际行动呵护着我。为我们这个家支撑起一片蓝天,让我和孩子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两个年幼的女儿成了我生命的一部份。她们欢笑,我高兴;她们生病,我心痛。结婚一年后,我为老公生下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我们和其他家庭一样享受着属于我们的天伦之乐。

  老公带着我和孩子们去公园坐游船,我不敢。他把我扶上船。告诉我不用怕。在他的保护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对船的恐惧渐渐远去。我们的日子好过了,去苏州河上坐画舫,游览江南美景。去海上坐轮船,领略美丽的海滨风光。生活和大海一样包容着我们,以宽阔的胸怀拥抱着我们。我喜欢大海,更怀念童年时家乡的小河。因为那里的小木船承载者我太多的童

童年的随笔13

  童年,人生的出发点,如梦一样美好的黄金时间。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也装满了欢乐……

  我的童年有许多趣事,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然而,有一件事一直烙在我的脑海中,说起来真令人哈哈大笑。

  在去年的寒假里,我和表弟们想了一个好玩的.注意——烧竹筒饭。说得容易,可对我们几个小不点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我们几个做事作风像不倒翁——永不被困难打倒。说做就做,我们拿着大刀冲向竹林……

  竹子实在是太硬了,砍了几刀才出现丁点痕迹,但我不相信竹比刀硬。我们轮流用尽了吃奶的力气,终于把竹子砍下来。虽然是在冬天,但经过如此折腾,表弟们个个热得汗流浃背。

  我们把竹筒里里外外都“洗澡”。接下来就是淘米了,先把白花花的米放进竹筒;原以为易如反掌,可接下来就糟了,这帮白花花的“家伙”像跳骚一样,弄得满地都是,狼狈不堪,真令人头疼;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捅出的“篓子”给补好了。

  在冬阳下,我们烧起一堆火,把装好米的竹筒小心翼翼地架在火上面,生怕里面的米漏出来。我们个个心里暖洋洋,因为心里想着很快能开吃。哎呀!有个竹筒滚下来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忙把它撑回来,米没漏出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们一个个急着要吃了,这时哪管它什么情况,直接在竹筒上用刀开了个大洞,个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此时我们条件反射地“呸——呸——呸”;米如同石头一样硬邦邦的,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失败告终。

  童年充满了欢乐、幼稚与童真。仔细回想,它像一串风铃,只要有风,就会“叮铃铃”地响……童年还像一串冰糖葫芦,又酸又甜……

童年的随笔14

  又是一年的六一,大街上飘来阵阵童声,一曲曲熟悉的旋律叫人感觉如此亲切。走在路上忍不住随着哼唱起来,突然间有点怀念童年的味道,些许的记忆气泡般一一浮现出来。

  童年里最早的记忆大约是四五岁时,跟一个表姐做伴看家。那时我有三个舅舅,都在外当兵,大舅小舅在东北,二舅在石家庄。尽管没见过他们,但常听大人们谈起,尤其是二舅,有一次回来探亲,后面跟着很多当兵的,据说都荷枪实弹呢。二舅很胖,家里那种老式圈椅几乎都撑不下他。那是我第一次吃香蕉,甜甜的,软软的,总觉得和地瓜的味道差不多。二舅很能耐,但他和前妻的两个孩子,一个叫小花,一个叫小河,却一直在家里,那座老宅就成了这位父亲留给他们的全部财富。小花表姐还没结婚,小河表哥好像脑瓜不太灵光,他们的母亲改嫁到了桓台。那年的冬天小花表姐是回来处理老宅子的,在这儿住不了多久。但是街坊邻居们都极为热情地待她,不用她自己生火,每天一日三餐都有人请。我则被她称作“小铃铛”,可不嘛,那时的我胖乎乎的,扑闪着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很少说话,总是牵着表姐的手,她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寸步不离。每到一家,她都先把我抱到炕沿上,摘下我的围巾,搓搓我红通通的小脸,嘴里不停地叫着:“小铃铛,我的小铃铛。”

  她家离我村有几里路,那年的雪特别大,到处都白茫茫的,路上只能看到我们两个人。瘦弱的她有时会背我一会儿,更多的时候则是牵着我的手在雪地里跑,那样就觉得有点儿冷。呼出的白气凝结在发梢,变成美丽的冰晶,也许就是那个有点模糊,有点梦境一般的记忆,多少年来让我对雪情有独钟。后来听说小花表姐嫁了一个工程师,然而没有文化又黑又瘦的她很难和有才有貌风流倜傥的老公真正相濡以沫,尽管物质上应有尽有,但生活得并不幸福。大学毕业前夕,曾经去过她在市里的家,彼此感觉陌生了许多,虽然我已经高过她一头,但她却依然拿我当孩子一般,一口一个“小妮儿”地叫着。还打算给我改志愿,跳出教育口去审计局,当听说我已经有了对象,有意嫁往他乡,她的眼里闪过一丝难以觉察的感伤。轻轻哀叹一声:“我那苦命的大姑!”也许是为我这个没妈的孩子的未来担心吧。就在那一刻,看惯人世炎凉,情感变得冷漠的我,心里蓦然涌起一阵暖,眼圈都红了,真想像小时候一样,牵起她的手,听她叫我一声“小铃铛”。再后来,听说我结婚时,她托哥哥给我捎过一床太空被,但我没见到,从此再也没有联系过。小花表姐,你还好吗?谢谢你留给我的那段童年回忆。

  后来该上学了,三百多人的小村子,学校是复合式的,就两个教室。一、三、五年级一个屋,二、四年级一个屋。一、三年级的面向西,五年级的面向东。老师先给五年级布置下作业,然后转到西面黑板上给一年级讲课,三年级自己预习。十几分钟后,让一年级做作业,给三年级讲,再过十几分钟就去东面黑板给五年级的讲。当时每个年级不过十个八个的学生,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我这个别人眼里从不做声,不惹事的胖丫丫,门门都是一百分。一年级的期末,要给三好学生发奖状,其中我同一辈份的一个哥哥,正好在五年级,他的名字中有一个“清”,和我的乳名“青”同音,加上平时老师根本不叫学名,就叫每个人的'乳名。那天我只是听到了一个“qing”就跑上去领奖状,走到半路自己发觉了,又不好意思转身,随即领了奖状送到那个哥哥手里。记得当时我的脸就像红布一样,好在宣布一年级的时候,我也领到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蹦蹦跳跳地回家了。那可是我的第一张奖状,回来让奶奶贴在墙上,美滋滋的看不够。

  二年级的那个六一,老师要求都带红领巾。而村里连个小卖部都没有,只能到几里之外“大孙管区”的合作社门市部去买。大我两岁的小姐姐领着我们几个小不点儿出发了,那个年代,根本没什么像样的路,到处都是土,更要命的是要过一条没有桥的河,河里没多少水,他们几个都跳过去了,我却不敢。只好在河的这边和他们并行,一直到没水的地方才过去,想想那时的我真的胆小如鼠呢,傻傻笨笨的。买了红领巾,打结都不会,最后还是姐姐帮我。但那是我第一次戴红领巾,还是自己买的。

  转眼小学毕业,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公社里的一个竞赛,其实就是县一中重点初中的选拔赛。怎么去的忘记了,只记得回来是哥哥赶着牛车接我的,正好是六一前夕,为了奖励我,哥哥特意领我到公社的门市部,让我自己挑一个文具盒。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上学就是大人给缝的一个叫做书包的布袋,拥有一个铅笔盒基本就是不敢做的梦。我兴奋不已,最后挑了一个有朵朵浪花,几只帆船图案的,抱在怀里,舍不得放进书包,怕磕了碰了。这是我六一儿童节收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礼物,至今仍能想起那个文具盒的样子:一片海蓝蓝,浪花朵朵,帆船点点……

  童年的记忆,些许模糊,些许清晰,总是藏在记忆最深处。

童年的随笔15

  孩子们工作都很忙,退休后,我们把孙子带到了内地。心想内地教学质量总比山里好些。从那以后,孙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几岁的孩子,离开父母的心情,可以用撕心裂肺来形容,找父母的那种哭声。作爷爷奶奶的难免感到悲凉。

  牵着小孙子们的手,过街、散步,看着他们蹦蹦跳跳,脸上的愁容减退,我们就有了一种幸福感。最爱带孙子们玩的地方是喷水广场。热天,孙子们穿着背心、短裤跑进喷水区,让喷的水驱散酷热。他们有时跑进,有时跑出,那时,孙子们无限快乐,我们也感到凉快了。围着喷水区有一条环形小溪,浅浅的水里,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孙子们在水里捉蝌蚪,时时传来欢笑。

  记得公园里的跳跳床,孙子们是最爱玩的。他们不知疲倦地跳啊,跑啊,倒了又爬起来。还有滑梯,爬上去滑下来,他们无忧无虑,暂时把对父母的思念忘了。当回到家,就想起了他们的父母,总是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啊!”。“快了,快了!放了假就会来的”。

  上学了,孙子们就没有那么多的欢笑了。特别是鑫鑫,假期不小心,石头砸破了小腿骨。二年级的时侯,每天背他上三楼,下午又背下楼,用三轮车接送。他很坚强,在学校里,同学扶他去解手。这样艰难地度过了两月。同学们扶他可以上楼了。那时他最愉快的就是玩赛车,给他一点钱,他不买吃的,去买赛车配置,他的赛车总是跑在前面,每次还赢一些奖品回来。我想,那是他最快乐的童年吧。

  上了三年级,随着学习难度加深,几个孙子都一样,玩的时间渐渐减少了。脸上天真的笑容也越来越少了。

  这里我提到了内地某些老师的教学方法,给我们山里的学校是不同的。山里的老师,星期六照常上课,利用时间给差生补课,是分文不收的。也许,内地的一些老师,他们认为内地的家长个个识文化,课堂上的作业很少。讲完课,把家庭作业一布置,放学了。什么听写、默写、作文、背诵、全要家长督促完成。特别是“之乎者也”的国学,每天背一段,有时背得打瞌睡,做完作业,背完书已经八、九点了。学生苦,家长烦。当然第二天,老师只看家长的.签字。签了字的一个勾,或者直接叫学生组长打勾叉。有的家长要上班,有的家长不识文化,放学后,学生就在老师的家里做家庭作业。都是秘密的,因为文教局不准补课。补课的费用每月几百,千把不等。渐渐地全班学生,不到老师那儿补课的成绩就差,还常常给家长打电话,或者罚学生站。我还是教过书的,虽然没有他们文化高,小学部分还可勉强胜任,我们没那样多钱交补课的费用。自然学生成绩不佳。学生做完作业,我一改,发现当天的新课,特别数学是没懂的,给孙子补习完,我都感到累了。何况学生。

  其它班级的老师也许不是这样,我孙子遇到的老师,的确如此,我没有添油加醋,议论老师的必要。

  家长苦恼,孩子没有了欢笑,苦于应付着作业。

  孙子们在苦闷中,渐渐长大,个个都戴上了眼镜。看着那眼镜,心里不是滋味,恨铁不成钢,当爷爷奶奶的辛苦了,心累了。可他们的眼睛近视了。

  我有些后悔,到了高年级,双休日孙子们也沒好好耍过。为什么他们的童年中增加了那么多压力和烦恼,一句话,老师的作业太多。

  他们的童年在思念父母和老师的压力下,烦恼地度过。一天天渐渐长大了。

  孙子们一个个走进了高一级学校,双休日回来,再看不到童年幼稚的笑,那种笑,大人们心里是甜的。

  孙子们大了,假期萌萌到东北旅游,给我们带回人参和人参酒。带去的钱有限,知道报恩了。他们渴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体好,长寿。

  唉!为什么孙子们的童真消失得那么快?早知如此,当初童年时应该尽情让他们多玩一下。现在,想让他们再去跳一下跳跳床,已经不可能了。为什么孙子们过早地在脸上表现出了沉着与稳重。是否已经在思考未来?我们心里一直想着他们。我愿他们永远愉快。再回到天真烂漫的童年。

【童年的随笔】相关文章:

童年的随笔03-27

童年的趣事随笔03-22

童年的记忆随笔03-19

《童年》阅读随笔03-31

童年趣事随笔03-22

童年的随笔15篇03-27

童年的随笔(15篇)03-27

童年的随笔14篇03-29

高尔基《童年》读书随笔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