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随笔(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父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父亲随笔1
20xx年春,我为多病的父母准备了两副棺木(差一堂底)。父亲请木匠看后就盖小,因此常念叨要换大的。我总认为棺材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看着身体渐衰的老父亲,觉得满足他的心愿,也许他心情好些后,还能多在世几年。今年春,与兄弟商量好后,花8680元买了两块大棺盖和一堂厚达五寸的棺底运回老家。
兄弟说父亲身体还是衰退得让人心焦,趁早请人把“老家”合了,免得到时候操心。为了合“老家”,瘦弱的父亲高兴,就去赶白岩场。临走时母亲千嘱咐、万嘱咐,并请同去的年轻人帮照顾父亲。虽然来回都是乘车,但还是出了问题。回到家后,五天五夜水米不进,本来就病弱的他更加雪上加霜。兄弟说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家看看。父亲不要打,理由时我工作太忙,耽搁不得。当我得知父亲水米未进已五天时,叫兄弟赶紧送他来医院输液养着。兄弟将我的想法告诉神志还清楚的父亲时,他总是摇头。说是怕到医院,人没医好,死在外面,死了进不了堂屋。没法,兄弟只好请村医输液。本来早该输液的,但父亲总是说挨住会好。据父亲讲,他赶场时在街上买了碗米粉吃,觉得香,就没管那粉条烫透了没有,端起一口气吃完,结果吃了后不消化。健胃消食片吃了四版都没效果。输一夜的药液后,第二天早上,父亲想吃东西,就叫兄弟用刀削两个苹果,并做成泥状热给他吃。父亲居然全都吃完了。兄弟赶紧给我打电话。我说只要能吃东西,那就会慢慢好起来。
请木匠来合“老家”的第一天,父亲就悄悄给木医师傅讲,四寸底的,用大墙子,五寸底的用小一点的墙子。因为两副墙子,风好相差一寸。这样安排,看上去给人有感觉两个一样大。并且说他百年归天后,要底子厚的那一合棺材,而底子薄,墙子高,内空大的,留给我母亲。
可父亲给木医师傅交待后,赶一个场回来就一病不起了。母亲担心棺材还没合好,父亲就可能离开人世。因此除了做茶饭外,总关心棺底校墨。棺底做好后,母亲问师傅,那要墨线好不好弹?师傅说不好弹。母亲听了师傅的回答就放下心来。据说这棺有一根墨线,如果在师傅操作的过程中,一弹就鲜明可见,那意味着主人急用,是天意使用使然。如果无论怎样细心都弹不好,说明棺材主人还能延年益寿。
果然,棺木做好后,父亲的饮食好了起来,并且,父亲还在师傅允许的情况下,躺在厚底棺材里试棺。他躺下一试,高兴地说:“呜哟,空大得很!”
2月24日,“老家”合好后,举行“撞榫”仪式。为了“撞榫”,我准备了两斤漆。师傅说这漆的成水最多五成。因为这漆用竹片舀来放进压槽是起堆的,真正的土漆,放下去会淌。还有,这漆粘在手上,用口水都可抢救去。直漆是抢救不去的,得用汽油洗。有个干兄弟用鼻子嗅了嗅,还是有酱味。我说不管怎样,只要有真漆在里头就行,用了再说。棺材“榫头”撞好后,两个棺材摆在堂屋中间,在盖子中部上放上红布扎成的大红花。按木匠师傅的摆布,母亲准备了盐茶五谷,刀头整饭,香蜡纸火后,师傅将推蚀、墨斗、角尺摆在双棺前的桌上,准备举行祭典仪式。即将举行仪式时,父母喊母亲和他先到堂屋去看看。到了堂屋前,父亲问母亲哪个要大点?母亲指着厚底的棺材说这个大!父亲笑着说:“我就算到你会这样讲!这个底子厚,显大,真正大的是底子薄的。底子薄的墙子要比厚的`这个高一寸,内空大。母亲说,两个都好,要哪个不是一样!父亲说,大的就是大的,肯定不一样,我就是要留那个空大的给你。母亲说:“反正我不像你这样过精,哪个都无所谓”。
木匠师傅抱着一只早已准备的公鸡,念念有词地祭鲁班后,一手抓紧鸡,一手掐破鸡冠,点这点那,血祭神灵。每点一次说一句恭贺的话。
仪式结束后,与兄弟关系好的七八个弟兄朋友你拿一串,我拿一串的,抱着炮竹到院坝前埂去放。一个接着一个地放,甚至同时放,放了足足半个小时的鞭炮。鞭炮噼噼啪啪的轰鸣之声响彻云霄。一位堂哥说,要是放在二十年前,放这炮的人要被骂着不成器的“瓿天炮”!现在有钱,放多了热闹!兄弟还买了三十响的烟花四个,不停地放,五彩缤纷的烟花将山村的夜空装点得灿烂非常。
父亲派兄弟请来与他血缘很近的大哥、幺弟之子,加上我们五姊妹(在村里的大妹一家六口、在安顺的二妹与妹夫,已不在人世的二妹的丈夫)和父亲的干儿杨福建一家等,简简单单三桌人围桌而坐。掌勺的两个妹夫很快喊上菜。两个妹子和兄弟一起上菜。
父亲一上桌就说他饿了。别人喝酒他吃饭,连吃了三碗饭。母亲说他这么多天来,是最吃得香的一天。“老家”合好了,他放心了,心情好了,饭吃得香了。我说不管那个年龄阶段,只能饮食上去得,哪怕是生病的,身体也会好起来!
我给父亲说,只要能吃,想吃哪样就讲。
我的父亲随笔2
也许是因为人到了中年,开始怀旧了;也许是因为自己也成为母亲很多年,发现自己越来越怀念亲情。那种温暖的记忆,时刻藏在心里,在记忆深处,时不时会涌上心头。而我的父亲,理所当然的是我回忆里最重要的篇章……
——题记
我的父亲,在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爷爷是个花花公子、败家子,所以由他的奶奶拉扯大。没有奶水喂养的父亲,被他的奶奶用稀饭面糊糊养大。解放后不久,父亲参加了工作。父亲那时在区政府工作,写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工作几年后,因为收入太低,孩子又慢慢多了起来,自己觉得回家务农可能更好一些。没有想到回来后,孩子又陆续地出生,母亲又不断生病,农村又卡得很死,只能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日子非常艰难。
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被发现患了胃病。一直到86年,难受到了极限,才到医院看的。那时候已经晚了,手术结果:胃癌。三分之二的胃都要被切除。我的可怜的父亲,用自己的全部的爱,去爱每个孩子,爱他的家人,他身体早就出问题了,是因为我家没有钱,才耽搁了病情。那时候想给父亲买个包子都没有钱。记得我去大姐家的路上,捡到大概是五毛钱吧,给父亲买了两个油条,他吃的时候,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如果他能活到现在,我多少总可以尽点孝心了啊!
从62年返乡到87年去世,父亲经历了多少辛酸,恐怕只有他知道。全家就一口窑洞,一个病老婆,五个孩子。每天都要有七张嘴要吃饭。而那时候的农村又不让出去干活,死活都要在村子里干活。很多年里,我们粮食严重短缺,靠借返销粮过日子,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记忆中的画面:家里的空面缸、母亲借面的“盛子”、父母紧锁的眉头……但是,他从来不抱怨孩子,都默默地克服着一切困难。
记得最深的是每年过年前后,刚进入腊月,父亲就逢集必去。每次去的时候,都是一个人,一分钱都没有。如果能借到几元钱,就会给家人孩子办点年货,兴高采烈地回来。这点,我从他进大门的瞬间表情就能感觉到;如果借不到钱,就会一声不吭、灰头丧气地回来。那时,我可怜的父亲该是多么的沮丧,不为自己的辛苦而失望,而都是为我们这些孩子们着想啊!
父亲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对母亲,对儿女,嘴不饶人,尤其是后来生病那几年。有时候,把人骂得心都在滴血,他还意识不到。可是,过后没多久,他又是道歉又是赔礼,可是,母亲和我们都心里的坎还没过去。尤其是二哥,脾气跟父亲一样暴躁。于是,他俩经常是对打对骂。父亲整治不了二哥,过后又自己服软,哄他吃饭喝水。
父亲为人正直。在村子里,父亲经常会为一些别人的事情跟人吵架,事情也许后来按照他的意思来了,可是自己也惹一肚子气。他经常笑话人家有些人没骨气没性格。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大家都吃不饱肚子,有些人会不由自主地去偷点生产队里的苜蓿啊、玉米啊啥的。这在父亲那里,是绝对不许的。一旦发现,他会拼命的,所以我们也从来不敢有这个想法。
父亲心地善良。他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来了乞丐,他会把自己的饭给他们。在拉着架子车去赶集时,碰见老弱病残的,一定会把他们拉上车子;碰到需要帮忙的`,一定会帮一把。村子里很多人遇到想不明白的事情,闹了矛盾,都会去找父亲说道,最后,总能圆满解决。
父亲很爱子女。我学自行车的时候,车子比较大,我比较笨,我在前面骑,他就在后面跑,惟恐我摔倒。直到他去世几年后,有一次我骑车子去二姐家,快过他的坟跟前时,我依然清楚地听到他叫我的小名,叫我下来,不要骑了,那时候我竟然一点害怕的感觉都没有。我想:村子里那个转弯处,是个事故多发点,他也许冥冥之中在保护他最小的最疼爱的女儿,怕她不安全。他被抽查去搞“四清”的时候,发了几个肉夹馍。自己都舍不得吃,包了送到我读书的学校。他后来在恢复政策后,一个月补贴三十元钱,大部分用在了我的学习上。我考上大学在9月6号报到的时候,他已经是极度虚弱。说好让大哥送我他不去县城,当车开出车站的一瞬间,我明显看到了有些失落的父亲,站在外面的人群里。我上学二十多天后,她已经进入到水米不进的程度,依然硬撑着,趴在炕上给我写信,告诉我家里一切都好,让我勿念,好好学习……深浓的爱女之情,洋溢在整个书信里。那是父亲您留给我的,留给这个世界唯一的一封信,我至今保存了快三十年。
记得有一次国庆节前夕,树上的喜鹊喳喳地叫。父亲跟母亲说:“快听,我娃要回来了。”母亲还糊涂地问:“你咋糊涂了?娃才走二十多天,咋可能回来啊?”父亲说:“我没糊涂,放国庆假了。”那天,我没赶上车,只好在第二天回去。幸亏我回去,否则我将后悔终生。父亲去世也就是那几天的事。我走前那个晚上,您痛得在墙上乱撞,母亲、二哥和我全力拉着。看到您痛苦的满脸的汗水,我们是肝肠寸断。母亲说您一时半会咽不下那口气,我只好先回学校了。走前,估计您已经估计到了自己的去世,您把自己心爱的手表送给我,说:“你要是考上大学怎么可以带个电子表呢,让人笑话!我要是好了,就另外再买一个;不好了,就算给你个念想。”您眼中那种对生命的无限留恋,让我现在想起来依然辛酸。是啊,那时候您才虚岁55,现在的观念还是个中年人,您怎么能不留恋人生呢?
在我考上学接到通知书那天,您跟个孩子似的,蜡黄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全家数您最高兴,似乎比我都开心。在送我走的时候,说好您身体不好,让大哥去送我,可是在车出站的那个瞬间,我猛然看到您熟悉的身影,在路边落寞地看着已经离开了的车。父亲您一生爱吃肉,开食堂的表叔一片好心,给您切了半碗肉,结果这碗肉,加速了您的死亡过程,可怜您从此再也没有进过食。在最后的20多天里,您不能吃不能喝,眼睁睁地躺在炕上,看着别人吃喝说话,看着亲人在隔壁窑洞里给他缝制老衣,看着木匠在院子里给您做棺材,世界上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辛酸呢?
在弥留之际,您依然叮嘱母亲多买点1毛5分钱的盐。您担心自己去世后母亲和我的生活,担心我无人供养念不完大学……那个国庆节假期,我回去的时候和您拉着手哭,我知道您的日子不多了。我可怜的父亲啊,印象中那么高大魁梧、那么男子汉味十足,此时却瘦得我都能抱起来,腿细得跟个孩子似的。等我再接到电报赶回家时,您已经被穿戴好躺在棺材里了:一身蓝色的中山装,戴个蓝帽子,静静躺在那里,而满院子却是为葬礼忙碌的亲戚朋友。此刻,我痛不欲生……
……
父亲您已经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您的音容笑貌,依然不能释怀。您最喜欢的那台旧收音机,我一直收藏着作为对您老的深深纪念。这台小收音机,曾给我们那个农家小院带来多少快乐啊!
如今,父亲您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您当初因为穷被人们看不起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您的儿女们也都过上了很幸福的日子。如果父亲您在地下有灵的话,也该欣慰了吧?
父亲,您在我的心目中是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人!您不同于普通的农民,您身上有着农民的淳朴善良,也有着城里人的豁达胸怀。安息吧,父亲!请您放心,您的正直善良,您的刚直不阿,您的乐于助人……都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从您的儿女一直到您的孙子孙女……
我的父亲随笔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我总是忍不住想起我的党员父亲。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总是很忙,除了工作,还要去植树、防洪、抢险、开会、学习等。每当因为忙而不能陪我的时候,父亲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是党员该做的事,是很神圣的,能参加是一种光荣!”那时我还小,对父亲的话充满不解。
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他什么时间入党,有多少年党龄我已记不清楚。只记得父亲总是下班很晚,母亲把饭菜热了又热。父亲负责厂里的维修工作,需要随叫随到,不管是设备还是机件,只要接到维修任务,他马上就奔赴一线,及时处理。
父亲对工作从不抱怨,他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工作烦琐,父亲却很爱钻研,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厂里的设备无论大小问题,只要到了父亲手里,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工友们都很敬佩他。父亲还收了几个徒弟,如今都成了车间主力,而父亲也因为他精湛的技艺,为单位缩减了成本,提升了效益,成为一名高级技师,是单位第一批获此殊荣的党员工人之一。父亲捧着优秀党员和模范工作者的荣誉证书,笑得特别开心。
我考上大学,父亲很高兴。报到时,从不多话的父亲只对我说了一句:“我姑娘,我放心。”话语简单,可我读到了父亲对我的信心,暗下决心一定不能给他丢脸。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竞选学生会干部,获得成功。后来,我又被选入本系本年级第一批预备党员,还记得入党宣誓的庄严与肃穆,还记得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电话那头传来他激动的声音。女儿能光荣入党,让父亲觉得很欣慰。
很快,我大学毕业,想着赶紧参加工作,减轻父亲的压力,噩运却降临了。由于长期操劳,身体透支,父亲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查出了肝癌。那一年父亲49岁,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父亲没有退缩,没有一蹶不振,我陪着父亲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医院,结论都是无法手术,建议保守治疗。原以为父亲会病退,他却说“退什么退,我还能干动”。于是医院、单位、家成为父亲新的`三点一线,这一坚持又是三年。在临终前两个月,父亲还坚守在工作一线。望着父亲日渐消瘦的病体,我知道,他在用生命诠释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无怨无悔一生。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父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每当有所懈怠时,父亲生前的一幕幕就会在眼前重现,使我警醒,催我奋进。如今我的党龄也有12年了,父亲为我留下的这笔精神财富始终督促着我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我的父亲随笔4
要是问起我的一生中,对我记忆最深刻,影响最远大的人和事。无疑就是我的父亲和父亲给予我和这个世界的爱。
父亲,出生在六十年代。他老实厚道、性情耿直、沉默寡言,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好人”。饥荒苦难早已把他熬得不成模样,沟壑纵横的面颊和手掌是他岁月的写照。奶奶生了十二个,因为饥荒和疾病,最后只剩下了五个,三个男孩,两个女孩。我的父亲是男孩中的老二,我的母亲曾与我说,以后嫁人千万别嫁给家中上有大下有小的老二,她说,老二最不中用还老吃亏,虽说,这已是属于她那个年代的封建思想了。不过,吃亏的确如此,我的爷爷过去是一位老红军,虽未谋面,但从父亲的描述中得知,他身强体壮,且有一米八。在这样好的基因下,我有两个高大个伯父。可是我的父亲却瘦骨嶙峋,面如黄豆,只和我一般高。在他十几二十来岁的时候,就已几乎挑起家里的重担。因为父亲是家中最能吃苦且没有怨言的。
在一个烈日当头的中午,父亲和小伯父去田里收稻谷,本是两人的的任务,而我那油奸巨滑、懒惰的.小伯父,不到半个小时借口说回去上个茅厕,结果就不见了人影。那些堆垒得像小山峰一样的稻谷,变成了父亲一个人的活。这天,上帝和父亲开了个玩笑。可能是累得身子软了,父亲一个手滑,身子身子失了重心,踉跄地往后翻,结果,那一担像巨石一般沉重的稻谷压得父亲爬不起来,只能躺在地上叫苦连天。父亲的肋骨被压弯了,往内凹陷,直不起腰,以至于他的背也有点坨。狠心的奶奶为了省钱,未给父亲医治,生生地让他干痛了好几个月。
这个玩笑导致父亲单身了二十几年。
在他四十五岁那年,遇见了我的母亲。同时苦命人的母亲带着哥哥姐姐来到了父亲身边。给了他一个家,在此,我真切地感谢母亲。
不喜抽烟打牌的父亲,吃苦受累了那么多年,积攒了两三万块钱。在母亲未嫁来之前,被小伯父借了去,一直未还。母亲多次向父亲提及此事,父亲总推搡着说:“人家现在还没这个能力嘛,等他有了钱自然会给你。”
有一回过年,听说小伯父带了还债的钱回来,但这钱还未进他家门口,就被拿去嫖了娼。后来,我家经济越发地拮据,甚至于连我的学费都是借来的。为了此事,母亲常对父亲发难,胆小怕事的父亲可能这辈子最不怕的就是母亲了,一年365天可以说有一半是在争吵中度过,受了气的父亲常摔碗掀桌。
因此,我的童年常含泪水。
多年后,小伯父开了店子买了房子,但是这钱仍是未还。母亲还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数落父亲,好几次父亲都说要跟母亲散伙。日子久了,每当母亲说到此事,父亲已耳朵麻木,面无波澜。我上高中时,小伯父终于还了钱。但这钱却已莫名奇妙地缩了水,用母亲的话来说:“十多年了这两万块钱在银行利滚利都不知翻了多少倍,结果竟剩了一万块钱。”
此后,只要别人开口,父亲仍会毫不犹豫地偷偷背着母亲借出去。据我所知,有些债仍未追回。父亲好言好语去求债换来的却是赖账,有些人为了躲债,电话不接,过年老家也不回。
近些年,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尽管瘦小,但吃苦耐劳的他干起活来丝毫不比别人差。因为他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要让他的宝贝女儿过上幸福的生活,别人有的她也不能少,一定要供她上大学。
积苦成疾的父亲在年轻时落下了胃病,常伴有严重的胃痛,甚至还胃出血。近年来,胃出血的频率越来越高,去年的那次,几乎晕厥。医生说父亲的血量已是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若下次仍这样大量出血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那时,母亲为了不影响我高三学习,电话里只是风轻云淡地对了说了几句。后来得知实情的我,夜不能寐。想起有一次暑假,干活的父亲突然全身无力,胃绞痛,我和母亲劝他去医院,可是倔强的他死活不去,愣是说休息会儿就不碍事了。看着他躺在一块硬木板上,受着病痛的摧残折磨,一直眯着眼睛耸着鼻子,面目狰狞地哀号着“哟哟哟哟”地安慰我说不碍事,不碍事。
亲爱的父亲啊!好在那时你眯着眼睛,全然不知泪水已浸红了我的眼眶,否则,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亲爱的父亲啊!不知不觉,我的成长速度已赶不上你老去的步伐。你那万年青的头发何时现了几根白发?你那常年半蹲着的老寒腿,何时已行走得如此缓慢?每次我们仨一起出去,,母亲走路箭似的往前冲,像在和时间赛跑。而你却在后面蹒跚着,身影越来越小。我总会回头望望你,一路走走停停地等着你,后来干脆和你并排走着。这时,你便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对我笑,混浊的眼睛笑出了光亮,亮得我的心一阵阵地痛。我不敢与你对视,怕我的泪腺崩不住,如决堤的洪水。
父亲是一本书,书中,我读到了纯朴与善良,勤劳与坚强。这些珍贵的精神品质,足够我用尽一生去品味,去学习。
一生平凡的父亲,母亲口中无用的父亲,用尽他毕生的力气与心血撑起这个家。于我而言他是多么的伟大,那驮着一座小山丘的伟岸的身躯,是我坚强的后盾。
父亲大人,原谅我十八年来第一次如此用心仔细地注视您,原谅我蹩脚的文字不足以诠释您对我平凡伟大的爱。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愿岁月善待您和母亲,少一些病痛;愿上天多留给我一些陪伴您的时光,能让你听见我未来的孩子唤您一声“外公”。
我的父亲随笔5
父爱如山,执着、坚定。父爱如海,浩瀚、博大。
拐弯处的回头,使我发现了父爱的执着、坚定。那一次,我和您闹别扭了,我连头都不回的摔门而出。您并没有追我,我气急了,加快步伐,可不知怎的,我总感觉有人在看我,回头的一瞬间——您站在拐弯处看着我,脚步放慢了,回过头,我的眼泪不停的往下流,大声喊:“爸爸,我错了,对不起!”我在心里默默自责:你怎样当女儿的?街上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并不在乎,跑到拐弯处失声痛哭。您用手摸着我的头:“别哭,听话!”
严厉的爱,让我感受到了父爱的浩瀚、博大。那一次,我做错了一道题,您对我又是批评又是责怪。我控制不住自我的`情绪,冲着您吼了一句:“不就一道题,用得着吗?”说着就跑出了书房,把自我锁到了厨房里。仔细听着外边的动静——是脚步声,您出去了,我想您是去散步了。心中更是委屈,那个题老师根本就没有讲嘛!过了一会儿,您来了,您站在厨房门前说:“对不起,是爸爸错了,你的数学本太旧了,我买了一本新的,出来吧,爸爸错怪你了。”
厨房里,我早已泣不成声,小声说道:“对不起,爸爸,是我错了,请原谅我!”我打开门,突然间,发现又细又长的皱纹爬上了您的眼角,原本乌黑的头发里出现了一根根白发……
您慈爱地说:“你看,这道题是这么做……”虽然话中略带严肃,但我并不在意,因为我明白这是爱。
当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时,我要对所有熟睡中的小花、小草和天上眨着眼睛的星星说:“爸爸,我爱您!”
我的父亲随笔6
前语:又有些日子不敲键盘了,貌似越来越懒!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突然要写父亲!我知道,这写出来也许丝毫没有深意可言,可能会像没有开水啃干粮!会像小学生的作文!等等。总之,起因是: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去陪母亲吃了一顿饭,聊了会儿小时候的事!回来的路上,许许多多童年的回忆就泉涌了上来,我想,趁现在还没有更年期,没有老年痴呆之类的就用文字记录下来吧,嘿嘿。。也许,等到老得走不动的时候,要女儿帮我翻出来看看!回忆回忆。。更多的也许,心底里是想为父亲曾经的一切深深的呐喊吧!
---- 父亲
父亲年轻的时候很帅,很有才气!尤其一手书法,画,十里八乡都是很闻名的。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创办了小镇的第一家湘绣厂,后来,辗转又至长沙,成为很有名气的建筑,室内装饰师!这在当时来说,是很了不得的事情!那个时候,买得起自行车都是很富有的人家了。父亲却经常坐着小车风光回来,在左邻右舍的围观问候下,红光满面的下车一一握手打招呼!那阵势不亚于现在的领导下乡视察吧!真是红透半边天春风得意!记忆最深刻的是六一儿童节后的端午节,我和弟弟的房间里,窗前桌子上,地上,堆满了像小山一样一篮一篮的糖包子,还有用油纸包着的,一包包的红红绿绿的各色糕点,当时,我们称呼那个叫“纸包子的”,端午节流行送那个!整个端午节,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跟弟弟穿着父亲在城里带回来的“教练服”【注:其实就是现在的校服】很威风的在来客当中格格格的笑着疯来疯去,很多人亲热又谄媚的笑着,摸着我和弟弟的头,夸着我们多么多么的可爱,多么多么的聪明!尽管到现在俺也就这样吧,当时也许真的是相信了,所以疯得更起劲了!奶奶当时还在,跟在后面不停的喊着,莫疯,莫疯咯,小心摔着啦。。我对童年的记忆,这段是最清晰的!那是一个富足,无忧的童年!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很少回家了,总是很忙很忙。再回来时,我跟弟弟对他都很陌生了都不亲热了!然后,每回来一次的夜晚,开始总是母亲轻轻的哭泣,接下来就是父亲威严的叱责声音,再后来,就是争吵。尽管声音很低。我总是听见了!闷在被子里惊恐的大气也不敢出,这么些年,我到底是明白了,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安静!父亲回来得更少了,可每次回来后的夜晚总是吵得更厉害了!!
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就背着行李回来了。那些闲赋在家的日子里,总是焉焉的坐在他的桌子前写字,摆着谱子要母亲伺候着,若有客来,就带着人看那些他带回来的照片,有上海,北京,杭州等等全国各地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发亮,讲话的声音很是高亢很精神了!后来,渐渐的,来的人越来越少了!父亲开始变得有些狂躁,会因为一点点的事情就责骂母亲,一骂就是个把小时!我跟弟弟很是害怕,总是乖乖的呆在房间里不敢出来!我想,父亲对我总还是好的,那些年他打过姐姐和弟弟,唯独没有打过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我某些地方比较像他吧!经过很艰难的一段时间,父亲总算稍稍平和了些,经常会去镇上的照相馆接一些风景画的活,偶尔也去乡下帮人画画写写什么的!可对母亲一直不好!我们三姐弟当时因为这个是恨他的!画画写字挣的钱总是不多,生活开始变得拮据!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父亲叫我去买油,傍边的大婶们在一旁悄悄的指指点点小声的议论着:那不是谁谁家的妹子吗,啧啧,瞧,就买二斤油呢。 燥的我脸红得像关公,拿着油撒开丫子使劲的跑回去!躲在我的小房间哭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在那样的年代,在外接受新鲜事物回乡的父亲简直就是异类!因为他所看到的学到的东西,是当时还不发达的小地方所不能理解的!所以很多人说他吹牛!耻笑他!包括后来我们家建房子,父亲让师傅把外墙的瓷砖砌成“中”字状的,都被很多人包括家里人的一致反对!觉得他有病,别人家都是“一”字状的!事实还给了父亲一个清白,直到现在,乡下很多的房子外墙的瓷砖都改成了“中”字状的!我感觉到了,父亲心里是有怨恨的,有怀才不遇,有自命清高,有对生活无力的呐喊,有天堂到地狱的愤怒。周围的这些落后,都在令他无所适从,变得反复喜怒无常!日子就这样重复着深深的'淹没在母亲的眼泪里,一日又一日......直到在这压抑,低沉的气氛中过完我的整个少年期!
弟高中的时候,舅舅从长沙来看母亲,与父亲大吵一架,大概是因为舅舅曾经也是父亲带入建筑行业吧!而现如今,舅舅发达了,怎能见得自己的姐姐如此落魄,,父亲死都不愿意低下高傲的头颅去舅舅门下工作!最后,过了一个夏天,母亲流着泪带着我跟着舅舅进了城!再过了三年,弟弟高中毕业了,母亲把弟接到长沙来念大学了!留下父亲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了当时供弟读书的生活费了,可能过得很不好吧,那年我们回家过年,我看见父亲坐在昏黄的灯光下面,灰白的脑袋低低的,架着眼镜在编织!看见我们回去,很是开心,嘴巴抖抖了半天就说了句:门前种了很多竹子,我编了很多动物灯笼过年前可以卖些钱的......我突然眼眶就湿湿的,心生生的有被谁撕开的感觉,很痛!多么的不懂事啊,那么高傲的父亲,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里被折腾得灰头土脸了!自跟母亲在外长至成年后,居然从来都没有回去看过他一次!再没有喊过一声“爸爸”!也许有很多的事情确实是他做错了!不是我当时能理解得到的!现在,我的孩子也已经长大,我想,我能明白他当时的心情了!也能原谅了!其实更多的想说声:SORRY 可是,我有跟父亲一样的倔强!只在偶尔回家时,会有点生疏,有点别扭的喊他爸爸了!每当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很激动很讨好的说:你想吃点什么菜啊?我去市场里买回来......
前些日子,姑父过世了。父亲颤颤巍巍的前去吊唁,看着他老态龙钟的样子,已找不见半点当年风流倜傥,意气风发的影子了!端着饭碗的手都微微的在发抖!瞧着心里有些酸酸的。虽然,现在日子总算是好过了,可这样的日子,又还能享受多少年呢?!父亲偶尔也会学着母亲的话,说我该多留钱不应该给他们买东买西的!我笑了,人生最怕就是子欲孝而亲不待!!不管父亲如何,总归还是我的父亲!曾经帅气,曾经风光,曾经落魄,曾经清高的父亲!!为了爱,在曾经的岁月里虚耗一生,埋没一生的父亲!!在来日里静数光阴,老家宅子里平淡守候的父亲......
我的父亲随笔7
晚上快回家了才发现忘了带钥匙锁门,只能给家里打电话,老爸接听,麻烦老爸打车给我送趟钥匙。节俭惯了的老爸是不舍得花那十几块钱的打的费的,便在这还有点寒意的夜晚骑了电动车给我送钥匙。锁好门,老爸说别坐车折腾了,我托你回去吧,扭不过老爸,于是带了老爸特意带来的帽子,做到了车子的后架上。
我是有多少年没有再坐在爸爸的身后了呀!在儿时的记忆里,爸爸的自行车便是那最好的交通工具,坐在爸爸身后,飞过了一个个春天,度过了一个个冬季。夏天用爸爸的背影遮阳,冬天以爸爸的身躯挡风。直到有一天坐在后架上被车轮别了脚,才被剥夺了做后架的权力,于是转到了爸爸28车的大梁上。可能很多孩子都做过那种带大梁的车的横梁,而我却有一个特别的座位,为了怕我搁得慌,爸爸特意在车间做了个小小的木头座位,装在大梁上,从此我便有了个只属于我的座位,这是如此的幸福与关爱呢?
记忆中爸爸的身躯总是宽宽、挺拔的,而几十年后,当我再一次坐在爸爸的身后,那身躯似乎变窄了,身子也弯了许多,我不禁把手轻轻的扶在了这儿时最有力的背上,那还是我的父亲,可是已渐渐垂暮,眼睛已不禁湿润了。这是怎样的一次回家的路呀,仿若回到了小时候,带着一份骄傲,因为有爸爸的专车,而今天这不是一份骄傲,是一份父亲对儿子永远永远的大爱。父母不是无力养老,作为单位的中层管理,他们退休的生活可以说衣食无忧,他们不是打不起车,甚至更不是买不起车,他们本可以有一个舒适的晚年生活,而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含辛茹苦的`培养,更为了儿子的理想、奋斗没有一句怨言,甚至在花甲之年还想着为儿子再多积攒一点,我还有什么可以表达的呢?
大爱无言,这份对儿子的宠爱无以复加,也没有一句可以表达这份爱的炙热与永恒,可怜天下父母心,而能如此的父母我相信已经少之又少,而作为他们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可以不努力呢,因为他们便是最大的责任。又一次坐在父亲的身后,天虽然有些寒冷,但这份爱却是如此的火热,没有任何车辆能与今晚辆在大街上奔驰的电动车相比,因为这是一份用爱驾驭的专车,它只属于我和我的老父亲。
我的父亲随笔8
接到儿子的电话,心就像狂风刮过的柳条万分纠结。父亲一向是个健康达观的人,怎会得下急性哮喘的病?那一夜,很不宁静,似乎风不断地刮,雨不停地下,天沉沉的黑。瞌睡似乎是我的敌人,我是一个妥协者,一个懦夫,一个逃兵,在夜里无法可逃,只有沦落。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父亲成了“弱者”,可能是从摘苹果的时候吧!
去年帮父亲摘苹果,因为我的心太重,为了早早完工回学校,非要一次抬三个筐的苹果(每个筐七八十斤)。我在中间,一头一个筐,父母在两头,我根本不知道年迈的父母承担了多少重量。一天几十个回合,就可以听到父母的喘息声,可是我忽略了,忽略了那一年父母已经六十八岁了……
要强的父亲,离不开他的土地。多少次劝他拔掉苹果树,毁掉葡萄园来城里安度晚年。他总是说:“城里没有乡里敞亮,没有地,不能牵着阿黄(我家的那条老母狗)去田间。再也不能看苹果花开,听野鸟群鸣。没有夏收的紧张,没有秋收的忙碌。没有说的上话的乡亲,没有烧得热烘烘的暖炕。我去干啥?”
每一次都以失败的劝说而结束,也许正如父亲所说,把自己留在田间,和土地连在一起。如此他就可以留在了农村,留在了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如今已经七十几岁了,还能看到他忙碌的劳作的身影,这才是父亲,我的瘦小的农民父亲。
好多时候都在自责,自责自己无用,不能让父母过上轻松的晚年,他们的日子总是那么繁忙和沉重,像一块大石头时时压在我的心口。
去年腊月,父亲的生日,我给他拍过几张照片,也就是在那时候,我才发现父亲已经没有以前那样的魁伟没有以前想象的所谓的强大,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一米六左右的小老头了……印象中的父亲是严厉的,强势的。小时候,他是村里的治保委员。一年到头老是开会,不听他的人很少。偶尔发现家里门背后靠着一杆枪,吓得我大气不敢出。因为那杆枪,我不敢正眼看父亲,他的一句话就是圣旨,他决定的事就是板上钉钉,谁也不能改变的,我只有服从的份。后来从母亲那里才知道那杆枪是父亲训练基干民兵和夜间巡逻时用的武器。我不敢看他的眼他的脸,对于父亲有的是敬畏,在他面前我永远是个小毛孩,是个犯了错的小丫头。
说到犯错误,的确是有的。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阵子刚刚用钢笔写字。当时钢笔少又很贵,常常有同学丢钢笔,我就是这样的。
我的那支笔是一支英雄牌的笔,玫红的笔筒,金色的笔帽,且下水流利,用起来很方便。许多同学都很羡慕,说父亲给我买的礼物很有意义。
是啊!父亲是个大老粗,识字少,文化层次低,他对自己很不满意,就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在我11岁生日的时候给我买了支钢笔。结果没用几天,因为在同学面前显摆,撞滚到地上,自己躲闪不及一脚踩了上去。
“八毛钱!我好几天的工分呢!”记得父亲当时非常的生气。为了不被挨揍,就撒谎说是书记家的儿子借去了。其实当时我也觉得心疼,当时的八毛钱,相当于现在的八十甚至八百,也会更多。
那个周末,父亲见我没用钢笔写作业就问我原委,以为书记家那个淘气的儿子欺负我,就拉着我的手找书记评理。书记的儿子有口难辩,书记就打了他一顿,但是那件事过了好长时间,但一直觉得心里堵得慌。那时候,父亲就是山,就是一把伞,后来父亲知道了真相,对我说:“即使我是一棵大树,也绝不庇护疯长的野草!绝不庇护说谎话的花朵!”
他,我的父亲。他的确是一棵大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即使在亲情面前,他也不折腰。在权贵面前,更能显出铮铮铁骨。
上学那阵子,弟妹都很小,我们家常常遭人欺负。不是地畔子被挪动,就是新在的苹果树苗被拔掉,庄稼被偷。可是父亲你仍是一棵大树,顶着恶风淫雨一路前行。
那时的父亲太正直,为一个被打的外地教师讨公道,为老人教训不孝的'儿女,为被盗的家庭找回丧失的财务而引火烧身……,在那一刻我怀疑过,埋怨过,父亲还是原来的样子。
最让家人丢面子的事是2008年汶川地震,父亲看到抗震需要物资,看到灾民生活艰苦,就卖掉了家里的那头母牛,把卖牛的钱捐了出去。好多人都暗暗地讥笑他,“这样才是真正的党员啊!那钱来得容易去得也很容易。”就是在那一年选举的时候,父亲对村长投了反对票,也就是在那一年,家里的葡萄园一夜之间被砍完了,未成熟的葡萄烂了一地。可是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更加坚信父亲的伟大。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高高地矗立着……
记得弟弟和小伙伴偷了人家的苹果,妹妹和小朋友摘了人家一把豌豆角,被父亲发现后都会罚站,然后给人家赔上损失。这个不为人知的父亲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留给孩子的一直是那张铁青的脸。人生的道路千千万,可是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我,得到的只有父亲勉励的一句话“路在脚下,自己的路自己走!谁也不会为你买单!”因了这句话,留在乡村任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酸甜苦辣过后,掐指一算,已过不惑。我这棵柔弱的苗,转眼间也变成了能支撑的树杆。
说实在的,在近十年间,我怕接电话,更怕接到家里的电话。我宁愿自己打电话过去,也不愿家里人打电话过来。家里来电话,就意味着年迈的父母有病痛。
父亲是不苟言语的,他和母亲也不愿意给我打电话,真有人打电话过来,那些平安的谎言也难以掩盖他们的病痛。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我就潜意识中明白父母遇到了难事,或者有一个人身体不适,那是求救的信号啊……
这一次见到父亲,看到我给他买的衣服如此的宽大,那高高的个子,不再挺拔。岁月把他变成了一匹老了的骆驼。那刚劲的丝丝白发,松动的牙床,缓慢的步伐,我明白死亡在一步步逼近,父亲还在苦苦地挣扎……
我那高大的父亲,何时变成了瘦小的老头?我拿什么能换回他的青春,他的光华?如果生命可以,我愿折寿,去换得他青春焕发,健康挺拔。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岁月一去不复返。在父亲节的今日,谨以此文字献给我那曾经高大的如今瘦弱的父亲,愿他能平安度过风烛残年。谨以此篇送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懂得父亲的威严和辛酸,继而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父亲。愿天下的父亲都能平安健康。
我的父亲随笔9
大山之子
父亲是大山之子。
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一言一行总关情,父亲,您悄然远去的背影里,我只能作点滴文字的记念。
父亲,是一个淳朴的山里人,地道的山里汉子。父亲,大山之子,躬耕于南山,心清神聚……父亲走了,走于公元20xx年1月31日(壬辰年十二月廿日)。呜呼,逝者千古!哀哉,痛彻心扉!
父亲,您已驾鹤西去,仙踪已渺……父亲,您已归于千山,静守故园;父亲,您已安祺超然,默归自然。
父亲,乙酉年十月卄八亥时,生于岭南潮州府大南山麓雷岭镇茶园乡,名林辉,号先耀,生乞于公元1945.10.28―20xx.01.31。
【先】考云游千山【林】,
【耀】照天地万丈【辉】。
梳理着记忆,我深切地怀念!
父亲,一个地道的山里人,心地善良,淳朴厚道,心怀坦荡,任劳任怨,承载着大山无私的秉性:勤劳、节俭、老实,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是孺子牛精神。这是父亲——大山之子的一生概括写照。父亲用他生命的厚度,扛起了一家十几口人的重担,风吹雨打,日晒霜冻,风风雨雨,硬朗板直的肩膀,终于背负不了生活艰辛的磨砺,长年的劳累,背,稍微有点儿驼,沧桑的岁月,在古铜的脸上刻下了道道深沉的皱纹,但依然坚定地使命焕发犟性,撑起顶梁柱,挺直生命的脊梁!历经世事的双眼,混浊了父亲的心。断续的记忆片段,湿润的泪模糊了双眼:一言一语总关情啊。母爱,一言一行,似春雨润泽干涸的心田;父爱,一言一行,如阳光洒遍成长的道路。
心,喷薄似泉水,沉静似大海。
父亲,这是您悄然而去的背影,无声无息?正如冬日里飘逸而下的落叶,或是蓄势着春天待发的蓬勃与厚发?
心,急促如溪流,奔腾如江河。
父亲,这是子孙面对您无言远去时,愕然汹涌的情感啊!
点点滴滴,琐琐碎碎,模糊且明晰,久远又瞬间。
一杯清茗,一份思念;燃烧的炭炉,沸腾的泉水,氤氲的木炭气息,徘徊在心灵的缕缕袅娜,实是一份朴实的情愫啊!
一壸浊酒,一份思想;围炉的团聚,少了您品咂独酌于心的那份渺渺的小酒情结啊!
春风绿江南,春暖花又开,飞舞的阳光,落在繁茂的新枝嫩叶上,叶子将阳光滤成一片片斑驳。
我伸出五指,折一段光束,拦一缕阳光,将阳光捧在掌心,五指浅握,双手贴于胸前,祈福父亲,藏于心田!
秋的怀念
奔跑的生命,黑了肤色;古铜的锈色,凝重了思想。秋已来,诗依然,秋,在人间,我深切地怀念!
怀念安放在大山里的记忆。
潺潺的山溪,在沙砾中跳跃,旭日未升,山风惊醒了清梦,记忆在稻香的深处……
大山温润而恬谧,厚重而持远。
寂静如水的心,打开一扇窗,眺望夕阳霞晖,山风、松涛、流水、鸟语、鸡鸣和淡淡悠悠自然而然的怀念,温润了我的生命和魂灵!
大山啊,我的青春是在漂泊中!
大山啊,你是我诗情的憩园!
秋风起了……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诗,是我的生命。
我坐在风铃声中,母亲站在夕阳里,飒飒风中,青丝已缕缕斑白,瘦弱且孑然的背影,烙印在永恒的诗中!
三千客云外,把盏长短调;
花醉三千客,何人共风华?
风吹过,不留痕迹……诗的园林留下一片衰败与荒芜。那些苦难的日子里,扶锄荷犁,披星戴月,挥舞的牛鞭,响彻在童年青涩的时光,渺远了的父亲在田头间袅袅燃起的青烟,温暖着冬日冷嗖嗖的寒影。韬光养晦,父亲,朴实的品性,秉承了大山风格,父亲,您已然安息在千山万水中!
哦!母亲微微颤抖的背影在夕晖中……
哦!母亲絮絮叨叨的话语在翻阅故事……
哦!秋叶里骤然间想起,走在冬日的父亲!父亲渐行渐远的`记忆,在时光的流沙中掩埋成堆,永远散在冬天的浮光掠影里!远逝的日子,没有余温,只是轻轻的,悄悄的,淡出了我的生命。回望中,释然生命,深深地滴落一滴泪,在灵魂的心田!
敬仰生命,肃然起敬!父亲,你的昔日,我的昨天,我用我的诗歌祭奠,山里的汉子!
冬天的风呼啸着,暖洋洋的太阳懒散着,风吹走了你的一生!
父亲,在西风渐紧的秋里,我深切地怀念!
我的父亲随笔10
我的父亲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可在我看来,我的父亲对我的爱,并非完全如山那样严峻,有时却如水那样温柔。父亲是位有文化,品德高尚的人,虽然他不像别的家长那样富有,但他为我付出的绝对不比别的孩子差,甚至比他们还好。每当谈起我的父亲,我不禁流泪。他平时工作很繁忙,但无论如何,每天坚持问候我有关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只要我学习上有问题,他都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去辅导我。从上学到现在,每一次家长会他都从未缺席,他曾说过:无论再忙,孩子永远是我考虑的第一位。每个周末,我都去父亲工作的地方。有时,去到时,看到他在工作,不忍心打扰他,就在一旁看着,看着那渐渐变老的'父亲,两鬓又多了一丝白发,我又一次不禁落泪了。看着那身体一日比一日瘦小,我的心万分痛苦。想起了父亲当年是如何挨过来的。
而我对我父亲的爱,比对母亲的爱更为重要。自我懂事以来,父亲已是我生命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习上他是我的好老师,在生活上,他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我做错事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打、骂我,而是心平气和地教导我。无论我做错了什么,他都从自身发掘问题后,再去教育我。他十分注重我的一切,所以对我格外严格。但我不恨他,因为父亲是在关心我,怕我走歪路。我以我父亲为荣。他在生活中十分注重形象。所以他的衣着十分整齐。他曾说过:一个人的形象代表一个人的品质。十几个春秋已过去了,我对父亲的爱也加深了。我也很清楚,我这一生中,没有谁能取代他在我生命中的地位。父亲,您放心吧,我一定会不负您的重望。长大后依然清楚记得归家的路如何走。我的父亲爸爸剃一个小平头,高高的鼻梁,尖尖的嘴,中等个,挺着一个将军肚,活像一个久经杀场,肩负重任的将军。爸爸是个业余爱好广泛的人,他十分喜欢体育,不管是踢足球,还是打乒乓球都是一流的,他还十分喜欢搜集古老的铜币和外国的纸钞或硬币。他是一个典型的乒乓球迷,无论是报纸上还是电视上,有关乒乓球的,他都要看,而且是百看不厌,所以他现在什么必杀技都会,几次在家里我和他过了几招,我三下两下就被他给打败了,他一会儿扣球,一会儿杀球,一会儿擦边球,有时还打出一个漂亮的旋风球,我别说打,连看都看得眼花缭乱,措手不及呢,自然甘拜下风,爸爸每天下班都要打一会儿乒乓。有一天,他下班了没回家,我去找他,我猜他在体育馆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还真在体育场打乒乓球。我老远就看见了他的身影,他把外衣甩在一边,把衣襟拉得很高,头发上都是汗珠,一滴一滴迅速的落了下来。他正在和一位大哥哥打乒乓球呢!胜了,他的手摆出一个V的字样;输了,他便咬紧牙关。过了很长时间才看见我。他叫我旁边先站着。谁知这一站就站了半天,直到夕阳西下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不,今年奥运会开始了他还关心着许多奥运节目好想他就是一名参赛者似的。爸爸还是一名出色的修理工,家里什么东西坏了,他三下两下就把它给修好了,有时连修理工都束手无策的家电,爸爸看看说明书观察观察它的内部构造,东拆拆,西装装,没多久家电就安然无恙了,左邻右舍有东西坏了都找他。这不,有一天,他还在睡午觉,听见外面的汽车发动声音不对,便立即在窗口一看果然是邻居在为汽车烦恼呢!爸爸就带上老虎钳、镊子、等重要工具匆匆赶了下去。
邻居看到了他,便立即咧开了笑容叮叮当当吱呀吱呀爸爸开工了,他一会儿就修好了一个零件,一会儿拿出锤子对准多余的杂物有经验地敲两下,一会儿就落了下来,有的东西坏了,用起钉器给拔了出来,换一个新的,一会儿爬到车上看看油箱,一会儿打开后盖,看了看保险锁,才放心地说了一声好了。虽然他手上十分脏,像一个拉煤的,但他还是开心的笑了,因为他又做了一件好事。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爱好广泛的、乐于助人的好父亲,我怎么能不爱他呢?
我的父亲随笔11
我的父亲是武陵山区无数父亲中的一位,他勤劳、朴实、坚韧,又像这一座座突起的山峰一样伟岸挺拔、深沉厚重。
在童年的记忆中,家里很穷。我们一家四口挤在两间破旧的小木屋里,由于田地稀少,种的粮食也常常不够吃。然而,我的家里总是弥漫着温馨、快乐的空气。
饭桌上,偶尔有好的吃食,他和母亲总是微笑地看着我和弟弟吃,自己从来不会动一动筷子。有一次,母亲为我和弟弟煮了两个鸡蛋,我把我的那一个掰做两半,硬要塞给父亲一半,父亲无奈之下接住了,但马上又把它给了弟弟。看着弟弟狼吞虎咽地吃下,父亲脸上堆满了笑容。
为了养活我和弟弟,父亲和母亲披星戴月、辛勤劳作,但不管有多累,回到家里的父亲脸上永远都是带着笑的。他笑着洗手,笑着吃饭,笑着给我们讲故事。父亲会讲的故事不多,讲来讲去也就是“妖精变嘎婆”、“棕树成精”、“兄弟分家”之类的,有时他也跟我们猜谜语,如果突然停电了,他就跟我们玩“木垛垛人”。我至今还记得他跟我们讲的关于“兄弟分家”的故事,那个故事说的是兄弟俩父母双亡,哥哥欺弟弟年幼,分家时霸占了大部分家产,弟弟只得到一条狗。一天,哥哥看到狗在帮弟弟犁地,就要借去用,谁知,狗根本不愿意帮哥哥犁地,哥哥就打死了狗。弟弟伤心地把狗埋了,哪知,从狗的坟头上长出了一棵树,弟弟在坟前烧香,树竟然往下掉金子。这事又被哥哥知道了,他跑去坟头摇树,却摇下了一坨坨狗屎。哥哥一怒之下砍掉了树,树倒下时压死了哥哥。
我和弟弟还很小时,父亲挑着箩筐去地里收庄稼,去的时候箩筐空着,他就把我和弟弟放进箩筐里。每每想到那情景,我总能把父亲和挑着孩子追织女的牛郎联系在一起。有时,我和弟弟在家里等父亲回来,他一定忘不了带回几颗野果、几朵小花,运气好的话,父亲还能拾到鸟蛋,捉到雏鸟,雏鸟不好养活,往往是养了几天就放生了。
空闲时,父亲会教我和弟弟骑自行车、下象棋或军棋,他从不因为我是女孩而另眼相看,我先学会时,他还很高兴。
父亲从来不打我们,即便是很生气时也只是说几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初一那年考了全级第一,可在下学期只考了第九。父亲不知从哪儿学会了激将法,他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考到第一了,否则就输给我二十块钱。当时,我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从那以后更加努力了,在后来的一次考试中,果然又拿了第一名。我赢了,父亲却满怀欢喜地笑了。
上大学后,离家远了,我不能经常回去。每到传统节日或生日,我总会无误地接到父亲的电话,父亲的'话不多,要么就是:“明天立夏,记得买鸡蛋吃。”要么就是:“今天是中秋,一定要吃月饼啊。”如此诸类。大学里,我没有主动问父亲要过一次钱,也说不清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因为每隔一段时间,父亲就会问我还有钱么,我说还有,第二天,却发现卡上多了几百块。
现在,我和弟弟都长大了,能够工作挣钱了。父亲也并没有坐享清福,仍然在劳碌着。有时,我们给他和母亲买些好吃的、好穿的,非但得不到他的感激,还会招来一番数落。
唉!父亲,我的如武陵之山一样雄伟的父亲,就让我们这些从山上生长起来的小树,为你遮风挡雨,回报给你一片清凉吧!
我的父亲随笔12
我的父亲是名退休教师,今年69岁。我的母亲是名老代课教师,今年67岁,他们于1965年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在近五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相濡以沫,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坚定地牵手走过。如今,他们已经年近古稀,依然为儿女们操劳着。我的父亲、母亲一生最大的骄傲是当了一辈子老师,圆了许多农村娃的大学梦。
一、夫妻携手,倾情农村教育四十载
“人生在世几十年,化作春泥更护花”,相家庄村的乡亲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父亲、母亲。他们夫妻携手,一生倾情乡村教育,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书写着乡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说起他们的教育生涯,我的父亲显得有些激动:“当了几十年老师,虽然生活清贫,但是看到学生成才了就感觉很幸福。”在四十载的教学生涯中,他们培育出了三百余名大学生。当我的父亲、母亲走在相家庄的街头,很多人都会亲切地叫他们老师,这样的称呼,让他们感到很幸福。
1965年,我的父亲、母亲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几天后,村支书来到了我们家,请求他们到相家庄小学任教。那个年代的代课老师,工资很低,只有几元。但为了帮农村娃摘掉文盲的帽子,我的父亲、母亲欣然答应了老支书的请求。当时学校住宿的条件非常差,一间土坯平房就成了他们的新家。夏天,土坯房就像个锅炉,坐在里面,汗流不止;冬天刺骨的寒风直冲入屋,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当时,我的'父亲、母亲也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最终坚持了下来。从那时起,就在这间土坯房里,不论严寒酷暑,狂风暴雨,我的父亲、母亲总是把各项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
那时每个年级都是自由组班,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接受调皮的学生,而我的父亲却把别的老师不愿接收的问题学生都接纳到他的班上。作为班主任的他,努力为他们做工作,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一起上课,一起玩,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了一片。在他的感染下,这一群老师眼中的“问题生”,成绩渐渐好了起来,纪律也变好了。“学生就是一棵幼苗,如何生长要靠老师来指导,所以只要肯花点心思,调皮的学生也一样有出息。”我的父亲感叹道。就凭着这个信念,40年来我的父亲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当一天老师,做一天父母,让学生学会做人,学到知识,此生只为了乡村教育。
我的父亲一直担任相家庄小学的校长一职,虽然工资低、任务繁重,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挚爱事业的追求。白天,他站在三尺讲台;晚上,他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自学高中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乡村小学任教二十余年后,我的父亲参加了省教委组织的民办教师转正考试,成为一名公办教师。而我的母亲却没有这样幸运,她先后养育了我们五个子女,根本没有时间自学高中课程,几次参考都名落孙山,当了一辈子代课教师。直到20xx年,才享受了政府对代课老师的补助,现在每个月拿560元的养老补助金。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在母亲担任村代课老师期间,曾经有两个私立小学聘请她去任教,承诺每个月工资200多元,这可是她在村小学工资的四倍啊!可母亲丝毫没有被金钱诱惑,依然坚守在乡村教室的三尺讲台。当别人不解地问她:“张老师,您怎么这样傻!在乡村小学,代课老师是没有任何前途的,根本没有转正的机会。而在私立小学,您可以拿这样高的工资,生活条件也可以改善啊!”母亲微微一笑:“这所乡村小学的学生更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离不开挚爱的教育事业啊!”
1990年,相家庄村的村民李某开办了一个造纸厂,许多家长放下了农活,当起了工人。由于受“知识无用论”的冲击,五、六年级的学生也纷纷辍学,到造纸厂打工挣钱。我的父亲、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们挨家挨户地去走访,苦口婆心地去劝说。面对厂长的质疑,他们坦坦荡荡地回答:“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完全是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啊!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难道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呆在农村吗?”李厂长我的父亲、母亲的真情感动了,破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个也不能少!”他们信守了承诺,把一个个孩子从造纸厂带到学校。
20xx年,已经60岁的父亲到了退休年龄,我的母亲也58岁,这时,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一生挚爱的讲台。如今,他们已到古稀之年,原来的村小学早已经搬迁。但是,在闲暇之时,他们依然会携手“故地重游”,站在校门口张望。“一座房,两座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要问哪里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那熟悉的歌谣再次回响在他们的耳畔,他们不由得再次携手,相约“来世再做一对夫妻老师,坚守农村教育四十载!”
二、言传身教,为儿女成长谆谆教导
我的父亲、母亲不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且对我们姐弟五个倾注了一生的爱。在我13岁那年,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我们一家八口分了十二母责任田。白天,他们去学校为学生上课,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批改学生的作业。最苦最累的是母亲,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还要为五个子女缝制衣服。记得一个寒冬的夜晚,北风呼啸,雪花飘飘。为了让我能穿上厚厚的棉衣,母亲在煤油灯下忙碌着。两个小时过去了,母亲的手都快冻僵了。躺在暖暖被窝中的我含泪劝道:“娘,别做了,明天还穿原来的那件棉衣吧!”母亲摇摇头,柔声说:“孩子,别担心,娘不冷。你快睡吧,马上就做好了。”说完,母亲低下头,继续为我缝制棉衣。看着母亲慈祥的笑脸,不由得轻声吟起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由于父母亲都是老师,工资低,生活十分困难。每到周日时,我都会和小伙伴们去地里拾些柴火。母亲总是叮嘱我:“平,记住,一定要从别人收割好的地里去拾,千万不能去偷。如果发现你偷了别人的柴火,一定不会轻饶你!”母亲的话影响了我一生,至今不敢沾任何人的一点儿便宜。
三、孝敬爹娘,用爱维系着家的和谐
我的父亲是家中的独子,奶奶舍不得让他吃苦。经常在父亲、母亲放学回家之前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父亲看到这一切十分感动,拉住我奶奶的手说:“娘,您年纪这么大了,该享享清福了,就别再这样操劳了。”
爷爷本来身体很硬朗,谁知在一年夏季不慎摔了一跤,躺在了病床上。父亲放学后就赶紧往家跑,细心照顾着我的爷爷。但一个月后,无情的病魔还是带走了慈爱的爷爷。父亲懊悔地跪倒在爷爷的灵床前失声痛哭:“都是儿不孝!都是儿不孝啊!”
奶奶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生活十分简朴。有时候,母亲为她买来了营养品,奶奶还埋怨妈妈浪费。母亲总是呵呵一笑:“娘,怎么能说浪费呢?您为我带大了五个孩子,理应孝顺您啊!”听了母亲的这句话,奶奶很欣慰地说声:“你真是我们家的好儿媳!我这一辈子连个闺女也没有,你就是我贴心的小棉袄喽!”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奶奶活了八十多岁。临终时,奶奶拉着母亲的手说:“你真是我的亲闺女!”
父亲、母亲的孝影响了我一生。在我嫁为人妻后,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婆婆就是娘。当你把婆婆当亲娘一样孝顺时,婆婆一定把你当亲闺女。孩子,你离娘家远,就好好孝顺自己的公婆吧!”
母亲的话我牢记心中,尽心尽力地伺候瘫痪在床的公婆,直到两年前公婆相继去世。我的孝心感动了许多人,在今年的重阳节,我被评为“广宗县孝亲敬老模范”,颁发了奖牌。手捧着鲜花,我感慨万千:只有用爱和奉献才能维系家的和谐,只有以孝传家才能传承文明!
我的父亲随笔13
俗语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完全取决于教育。这个教育不是书本上的,也不是行为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大家都说穷的是思想,穷的是胆识,最终穷的是钱。我们的父母有这样的优势,没有权利,没有金钱,但是孩子特别有出息。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并不是我们想早当家,是我们父辈这样教育我们。
农村人和城市人往往是我们所争论的话题,住在城市的总会感觉自己高高在上。也有人说这是环境的原因,其实这只是家长所传递的教育罢了。作为农村人的父亲,他给了我一些改变我的教育。相信现在自食其力的九零后,你的父母也给了你这样的教育。
“你以后过的好与坏,你自己来,别指望我们!”这句话说的有点过,但是确实是从我的父亲嘴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诉我一个道理,我要想前进,靠的只能是自己。毕业一年多,至少我很清楚没有人能真正义务上的帮助自己,包括我们的父母。
农村人没有什么,没有心机,父亲不会溺爱我,其实这并没什么不好。有的时候我经常说,我话说的不好听,但是句句有理。如果说当初我的父亲这样说“你只要把书读好就可以了,其他的我来!”那我可能会成为一个书呆子,更可能会在毕业之后除了书本什么都没有。
“做事先做人,诚信为本!”这句话或许有点引申的含义,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农村人往往以诚信做事,往往成就大事的并不是说一定把人做的好。但是如果你过的开开心心,这样才能把人做好。很多人为诚信打折扣,想想自己许下的承诺,兑现了多少?
农村人很少承诺太大的事,或许也承诺不了太大的事,好歹能力有限。只是承诺就得办到,这个道理,让我逐渐明白,只有把人做好,才能得到尊重。如果说当初我的父亲这样说“凡事不要吃亏,有便宜先占着!”那我可能什么都做不了,自己想着先捞好处,最后导致什么都是唯我独尊,那我只能被人笑话死了。
“家里别的`没有,回来还是有饭吃的,趁年轻出去闯闯吧!”这句话是我毕业之后我爸对我说的。有的时候穷人本身就什么都没有,就只有家里人。或许你的家里人是不支持你创业,但是至少到最后,家里的那口饭还为你留着。年轻就是最大的财富,我的父亲从没有说让我畏手畏脚,至少我现在还很年轻。
农村人是穷,是没有见过大世面。就比如我们会说,为什么我们没有一个有钱的老爸?其实我们的老爸也想他们有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如果说当初我的父亲是这么说的“活该你考了你那么点分,到时候饿死了别来找我!”那我可能只是为了一份工作,为了那个分数去找一份工作,学习也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
你的父亲是怎么教育的你,你的父亲是否来至农村,你的父亲是否真的会给你带来改变?其实这对你来说都很重要,要相信一切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我的父亲来至农村,却改变了我,你的呢?
我的父亲随笔14
戴一顶有点发白的帽子,身体有点清瘦。手里编织着毛衣,胳臂弯里还夹一根赶羊的鞭子,每天赶着他的羊群,去大山里放牧,风雨无阻,这就是我记忆里最清晰的父亲的模样。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原的中部,跟很多地方一样,没有什么独特的风景,只有山坡、沟豁、梯田、河道。记忆中的家乡贫穷、落后,因为六七十年代还是计划经济,那时候的农村,人们思想、观念,还是特别的闭塞。
父亲就是在那年月,度过了他生命中最辛劳的日子。我们兄妹六个那时的生活,全凭父母俩个的劳动所挣的工分过日子。记得父亲在队里是个饲养员,照管饲养队里那些牛羊,很是辛苦,母亲一直是队里的劳动模范,俩口子就任劳任怨养育着他的儿女们。
父亲是个特别乐观的人,整天赶着他的羊群在山坡河道里嘻嘻哈哈,好像生活的艰辛,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也时常会跟比他小的毛孩子们说笑、打闹。可能是他听力不好的原因,那些小孩会时常说些欺负他的话,不知道他是否听明白了没有?也没有看见他发过火。反正我们有时听见会特别生气的,有时也会说父亲没大没小的,让那些小辈胡说八道,就是不应该搭理那些人。可他还是我行我素,从来不理会我们的劝告,惹得我们姐妹都不高兴,因为那是相当没有面子的事。
父亲编织毛衣的水平很高,那时候在农村还是特别受欢迎的。邻居家的大爷、大娘们,时常会托他给自己家的孩子织毛衣、毛裤什么的,那是来者不拒,统统接纳,也没有什么报酬,就是一些人会在收到衣服以后,象征性地送一点冰糖茶叶之类的东西表示感谢。那个年月,家家都穷,就那点,都足以让父亲高兴一段时间。因此他就在放羊的时候利用空闲,给人织毛衣,到他快走完人生路时,还有两件毛衣没有给编织完。也成为了他的遗憾?
我记忆里的父亲好像不太爱干家里的活,家里都是母亲在操心,除了家里的大活。他会时常去奶奶的娘家,帮助那些表婶,表叔家人干活,这是我当时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就喜欢去给他们干活呢?现在想啊,可能是奶奶去世得早,不在了,喜欢舅爷爷和舅奶奶对他的那份爱,于是他想回报的原因吧,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只是猜测而已。
七十年代末,两个姐姐相继出嫁,哥哥也去省城上学,家里的经济是捉肘见襟的困难,只能靠地上那点微薄的收入勉强的度日。那时候地里种的麦子产量也不高,收成不好,家里吃饭经常断顿。有时候遇到天灾,就会连成本也收不回来,全凭国家救济点玉米。
土豆就成了各家各户的主食了。我们那山坡地上,就是适合播种土豆,那东西对土壤要求不高,产量特别好,再者就是地上种点杂粮,以次度过那些贫困的年月。
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父母亲就会把仅有的那点吃的,尽量的让我们多吃,他们则会少吃点。我们还小,也还不知道父母生养我们的困难,不会为他们着想,就是有空闲了,帮助干点农活,减轻点父母的劳动量。
有那么几次我跟伙伴,星期天去给猪拾猪草。看见队里果园里的苹果,那时候还没有成熟,因为经常吃不饱,就偷偷地钻进去,摘了一些果子,当时让看护果园的人发现了,她也看着孩子们可怜,就没有告诉父母,只是把我们几个教训了一顿,就放行了。后来,不知道父亲怎么就知道了,狠狠地收拾了我们一回,告诉我们:“人哪怕没有饭吃、饿着,也是绝对不能去偷。要想以后吃饱饭,就去好好的学习,好好干活,用自己的手和劳动去换取果实,要是以后再看见你们偷东西,会打断你们的手。”从此以后,我们记住了父亲的话,偷是世界上最可耻的事,这一辈子不再去犯。
没有文化的父母,靠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明白做人的道理。
一直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日子才慢慢的有点好起来,可是还是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靠自己家养的那点羊,已经没法改变生活的模样。那时候的人们,观念已经在开始转变,都纷纷去大城市打工,在外边包工程的表叔就叫父亲去他工地上,干小工的活。那时候,父亲已经是快奔50的人了,哥哥在外边工作,也还没有成家,对家里也补贴不上。弟妹还小,为了生活,还是去了省城打工,家里地上的活,就都是我跟妈妈干了。
那时我已经初中毕业,回家劳动了。到天冷了父亲回来时,给我们一人买了一双袜子,我们几个好开心,高兴劲没法言说。那时的外边挣钱,工资是到劳动结束以后,过好长时间才能拿到手的。父亲只是靠在工地上干活时捡水泥袋,那时是牛皮纸袋,然后去卖钱,积攒了一点,给我们一人又买点礼物带回来。那几个月好像也没有挣上多少钱,那时一天才是2块钱的工钱,到了第二年,父亲就早早又去了,只是五月份哥哥结婚时回家了一回,后来就又去了工地,我们都在家里盼着父亲给我们多挣点钱,让我们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记得那一年也没有挣着多少钱的,因为天时常下雨,出工的时间不多。
转眼已经是八六年了,小侄女也出生了,我就去给哥哥看孩子。父亲就又在农闲的时候去了工地,反正那样也挣不了什么钱的,就是补贴点家用,他自己也乐意去,就没有人阻拦他。农村,农民的日子就都是那么过的,辛苦是他们一辈子生活,为了儿女,为了家,更是作为父母的责任,也就无怨无悔。
记得一九八七年那一年秋季,父亲就从工地突然回家来了,当时我看见父亲回来很高兴,可是看脸色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脸是黄色的,还好像很疲乏。听了父亲地诉说,才知道是生病了才回的家。大夫说父亲害的是肝炎,因为那一年是肝炎传染最厉害的一年,当时就让农医给看,然后托人找关系去县城住院。
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又离开了父亲去带孩子了。就那样父亲的病情快速的恶化,去医院三天就确诊 了,肝萎缩,要命的病,我们全部听傻了。父亲才刚刚五十二岁,我们的日子还没有过好,还有三个孩子没有长大成家,我们都还没有来得及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呢。听妈妈说,父亲是从医院哭着回家的。就是,父亲的`责任还没有尽,不甘心就这么撂下孩子。可是老天它不管这些了,他要将父亲生生地带走。
当我们接到电报的时候,哥哥又去外边出差了。我跟嫂子俩个人,当时就买票领着侄女连夜往家赶。车上没有座位,是站着。那个年月,坐车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车速慢不说,还经常没有座位,九百公里路必须两天才能赶回去。到家一看,父亲已经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但当第一次看见小孙女时,还是很高兴,嘴里叨叨多想抱抱孩子,可父亲已经没有了力气。那个小家伙也对没有见过面的爷爷,显得特别的亲切。我领她好长时间,回家看见了没有见过面的爷爷,她就开始会叫爷爷了。那也许就是亲情,所谓的血缘吧!
时间已经把那些悲伤的回忆拉得久远,心灵里已经对父亲的模样有点模糊,可是那份撕心裂肺、掏肝掏肠、生离死别的痛,这辈子忘不了。我会从此以后没有了父亲,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弟弟妹妹以后谁来抚养长大?天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我还没有给父亲给过一分钱,没有尽过一天孝,就这么残忍地把我们分开!
我们姐妹抱头痛哭,好像有流不完的眼泪,心,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被痛苦蔓延。妈妈还年轻,她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坚强 ,因为她就是孩子的主心骨。就在我们的悲声中,无数人的惋惜里父亲离开了,撂下一切,去了天堂,回到那个据说是没有病痛的折磨,没有辛苦劳作的天堂。不管我们千万次地呼唤,父亲就这么没有了踪迹,留下的是没有完结的思念……更让我觉得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看病、埋葬的费用,全都是自己挣的钱,我没有一点能力在父亲有生之年给予回馈,让人痛彻心扉。
上帝给了我们一生的缘分,却又活生生的把它割断,有时想想,人生怎么就这么多的苦闷无边?既然结下了一份难舍的情缘,为何还要用离去考验?
曾经看见莫言的一句名言:“人生是需要用苦难侵泡的,没有了伤痛的人生,就少了炫彩和厚重。只有在伤口中盛开的花朵,才是陪伴我们默默前行的风景,不要去在意那些委屈。该铭记的,就把他雕刻在心灵的石碑上。该淡忘的,就让它融入宣泄的泪水中……”看见这些勉励人的话,才觉得人生里苦难,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才会让心里多点安宁。
我的父亲,太普通了,普通得没有一点特点,以至于没有留下多少让我们为之自豪的才富……
拿我的愚见,人生是不用以成败论英雄的。平凡的人,自有他平凡的魅力。那就是:默默的、无谓的、那种付出,就像大地上春天一季的小草,虽然短暂,却也用绿色装点了原野,那就已经足够了。父亲您的品行,儿女会传承。
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化作山脉。”我仿佛觉得父亲也化作了山脉,是儿女心中的那座高山!父亲离开已经三十年了,想你、念你,也只能在梦里,唯一能给予你的,就是节日的那份香钱,和那化作青烟的一丝丝浓浓的思念之情。
父亲,安息吧!没有了您,孩子们也都努力的长大,日子在慢慢地变好。孙子们,学习都很上进,也考取了好的大学,让我们欣慰的是,妈妈的身体也算不错,我们还有机会给她老人家尽孝。遗憾的就是没法为父亲做点什么,只能把思念执笔涂鸦。
天堂的父亲,愿你安好;相约来世;不见不散!
我的父亲随笔15
父亲和母亲是一个村的,父亲大母亲八岁。母亲高高的个子,模样周正。父亲应该说也很英俊,但因为小时候的一场病,烧坏了一只眼睛,一只眼睛视力很弱,这并不影响父亲干活。父亲很能干,种地是把好手,手也很巧,头脑也灵活,所以我家的日子还算殷实。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父母的爱情故事,是听姥姥讲的。姥姥说母亲要嫁给父亲,姥爷说什么也不同意,说要打断母亲的腿。一向温和的母亲铁了心了,最后姥爷把母亲赶出家门。母亲出嫁那天是从三姥姥家出的门。结婚一年,姥爷不让母亲进家门,直到有了我。姥姥太想母亲了,就偷偷去看了母亲,然后带着母亲,抱着我去见姥爷。姥爷见到襁褓中的我,心软了,接受了母亲,也接受了父亲。
父亲很宠母亲,从不让母亲干重活。地里的活几乎都是父亲一个人干。因为父亲的宠,母亲单纯而清浅,高兴时会唱歌,还会在屋子里跳起秧歌舞,每每这时,父亲会眯着眼冲着母亲笑,一边笑一边对我们说,看你妈呀,这个疯啊。很长时间,我都觉得母亲不像个历尽沧桑的妇人,倒像个不经世事的少女。
母亲一下子成熟起来是在父亲的一场大病之时。
我生了儿子后,母亲来家里伺候我坐月子,父亲独自在家。父亲好着的一只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了,生性要强的父亲起初没和我们说,直到他完全看不见了才告知了弟弟。母亲离开月子里的我,陪着父亲去看病了,从市院到北京,母亲一路相随。在北京的手术很不成功,不久父亲的眼疾又复发了,父亲几乎要放弃了,我们不肯,母亲也不依,最后在市院动了第二次手术。手术还算成功,父亲的视力有所好转。我坐完了月子来医院看父亲,父亲正处于恢复阶段。我看着母亲小心翼翼地牵着父亲的手,神情凝重得让我陌生,那种感觉她和父亲不是夫妻,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无论父亲处于多么危困的境地,她都要挺身将他救出。
出院后,父亲的视力也只有零点几。那时父亲承包着一块好几十亩的水田地,七年的合同,刚刚种完了四年。父亲健康时,从不让母亲下地,地里的活是父亲和小工们干的,母亲只负责给小工们送水发钱。父亲说,多花一个小工的钱就把母亲解放出来了,用不着母亲干活。父亲因为视力模糊不能到地里干活了,因为水田地正常人穿着水靴都有可能摔跤,这回是母亲坚持不让父亲下地了。身体瘦弱,一向不怎么下地干活的母亲突然就泼辣起来了,她领着小工们插秧、拔草、打药、施肥,因为是东家,她得样样干在前面。一次,我回娘家,父亲说,母亲在地里给水稻上水,带饭了,中午不回来。我到地里寻母亲,远远地,我看到单薄的母亲扛着一把铁锹,站在水田里。水泵呼啦啦的`响着,泵口喷溅着四射的水花,水从水沟流到敞开口子的稻田里。过去,我见过父亲摇发动机带起水泵浇水的情景。一向大力的父亲摇起发动机都很吃力,我难以想象瘦弱的母亲费了多大的力气才把这发动机摇起,想着想着,就流起了眼泪。母亲远远望到我,扛着锹往回走,身体摇摇晃晃,她走着的是一条窄窄的、泥泞的沟边,上面曾经留下过父亲太多太多的足迹,如今,母亲的脚印叠加在这些足迹上,这些足迹便生动起来、温暖起来,然后隐没在岁月的长河里。
从小到大,我都觉得父亲像一棵大树,母亲、我、弟弟三人是栖居在树上的三只鸟,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驱热阻寒,我们在枝叶间安享着父亲为我们精心烹制的太平盛宴。忽然,大树枝叶萧条了,我以为我们会慌乱、会手足无措,没想到母亲“腾”的一下子就撑开了翅膀,护住了我们,也护住了她栖落的那棵树。
【我的父亲随笔】相关文章:
我的父亲随笔04-09
我的父亲随笔11-04
我的父亲形象随笔11-28
我和父亲的生活随笔09-02
给父亲的随笔07-07
与父亲的随笔07-17
给父亲的随笔05-09
我的父亲随笔精选15篇05-09
我的父亲随笔15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