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告状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随笔:告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随笔:告状1
早上,我刚走进教室,姝彤就哭着冲到我面前委屈的说:“老师,王子轩把我的书包丢到垃圾桶了。” “又是这个小捣蛋鬼”,我心里在暗自埋怨王子轩,同时对好告状的姝彤也有些小小的不满。我远远地瞪了王子轩一眼,他也似乎感觉到了我的愤怒。我正想严厉地批评他时,突然心想:这次我也不管了,让他们俩自己去解决。于是我微笑着轻轻的对姝彤说: “彤彤,你看怎么办好了?”。姝彤先是有点不解的看着我,接着用小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脸,最后恍然大悟似的带着笑容跑了,自己到垃圾桶里捡起了书包。我走到姝彤面前微笑着对她说:“彤彤真棒,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老师希望你以后都能够这样,好不好?”。姝彤高兴的连连点头。这时,我又对王子轩说:“怎么能把小朋友的`书包丢到垃圾桶了?那多脏啊……”“我再也不丢了”,还没等我说完,王子轩就抢着认错,或许看到姝彤自己捡起了书包,他都不好意思了。这以后,姝彤告状的次数少了,能够自己解决时从来不到老师这儿打报告了。
姝彤是个特别爱打小报告的孩子,不管是关于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也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她都一律喊老师,以前我都是一一处理。在她的影响下,班里的小朋友都养成了爱打小报告的坏习惯,我也是非常的苦恼。这次,我灵机一动,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先进行冷处理,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然后再针对性的处理。同时,再有孩子的告状时,我根据事情的大小、好坏,适当的拒绝他们的告状,不去理睬他们。
在后来的教学管理中,我果然见到了不错的效果,孩子们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向我告状了,他们的告状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由于孩子们还小所以并不知道告状是好是坏,他们只会把自己看到的或自己听到的讲给大人听,而不会去理会结果是怎么样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就有责任让幼儿理解告状的行为,并帮助幼儿改掉这个缺点。
教育随笔:告状2
案例描述:
刚来幼儿园工作,我听到幼儿最多的话就是告状。有的孩子一给我告完就匆忙离开,而有的孩子则非要我给个答复才肯罢休。因为幼儿特别喜欢给我告状,所以班上的老师戏称我是警察老师。有时,我就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们都是大班的孩子了,如果还动不动就拿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向我告状,这样就会使他们养成不动脑筋解决问题,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但是,如果批评禁止或不去理会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安全问题,这又是必须让孩子及时告诉老师的。
案例一:在幼儿园大型玩具里有两个小秋千,总是让幼儿那么感兴趣,也总是他们争抢的对象。有一次,我刚宣布让幼儿自由玩耍时,航航小朋友就急匆匆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楠楠不给我玩。”龙龙听见了也跑过来说:“老师,楠楠也不给我玩。”我赶紧过去了解情况,发现女孩和男孩各占了一个秋千,想玩秋千的幼儿都在后面排队等候,只有航航和龙龙围着我,希望我给他们想办法。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批评航航和楠楠说:“其他人都能排队,为什么你们两个不行呢?别以为告状就有理了,这样的事谁要告状我就批评告状的人。”案例二:在下午放学站队时,幼儿总是喜欢抢着当排头。有一天,我刚走出教室,楠楠和龙龙已经站到了我的面前。楠楠说:“老师,是我先来的。”龙龙也说:“老师,是我先来的。”他们两个在我面前争持不下,都等着我的裁决。其实,我刚才也没顾上看到底谁来的早。我就把问题抛给其他孩子,有的说是龙龙来得早,有的说是楠楠来的早,吵声一片。我赶忙制止说:“不用吵了,这是小事情,让他们俩自己解决就行了。”没过一会儿,他们两个就通过石头剪刀布搞定了。
案例三:孩子每天都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段时间正是幼儿告状高发期。文文经常一副伤心至极的样子跑来给我说:“老师,龙龙打我这儿了。”“楠楠打我这了。”起初,我会对打人的孩子批评几句:“龙龙,不能欺负小朋友。”“楠楠,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然后,就会继续忙手头的工作。后来,文文又不断向我告更多的人,我忍无可忍,就把打人的孩子都叫过来问个清楚。我这才明白,每次发生矛盾,都是文文先挑动起来的,都是因他而起,我就当着全班幼儿面说:“你们看,文文这样很委屈的样子来告状,老师照样批评他,因为每次都是他先动手的。”
案例四: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有时冷不丁也会冒出个告别人状的孩子。那是一节数学活动,我正在引导幼儿探索雪花片的排列规律时,桐桐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婷婷带东西了。”我用眼瞟了一眼婷婷,发现婷婷已经把东西收回去了。桐桐见我没收婷婷的.东西,她不依不饶地说:“老师,婷婷把东西放到口袋儿里了。”我没好气地批评桐桐说:“这是上课时间,你先管好自己,其他小朋友老师会管的。”
案例分析:
通过对以上案例分析便会发现,其实老师并不用对孩子的告状太过在意。孩子喜欢表现,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很正常。然而,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成人去解决。所以当孩子告状时,首先你需要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告状。比如,为渲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孩子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老师告状。这实际上是孩子渲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有的孩子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且也不会区分什么场合。还有的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常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题。
因此,当孩子兴冲冲地跑到你面前又要告状时,你是不是立刻就感到头大呢?别着急,这样的时候你需要冷静一下,一步步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首先,认真倾听,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告状时,老师不能随便敷衍,这样会使孩子更感委屈。
其次,弄清事实,了解真相,帮助孩子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幼儿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或者有意遮盖自己的不是,可以发动目击证人,这也是让幼儿接受群众监督。
最后,对症处理,教孩子学会处理与同伴矛盾的方法。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不妨让孩子试着处理小朋友间的矛盾。当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孩子学会了自己处理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告状了,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教育随笔:告状3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告状行为非常普遍。根据观察,班级中一半以上的幼儿在一天当中会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一天会有数次告状行为产生。如此之多的告状行为常常令老师感到应接不暇。而在处理这些告状行为时也常感到效果不佳,事倍功半。
人们通常所说的告状指的是人与人直接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依靠他人的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
而在幼儿群体中,当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人的某种行为违反了之前制定的生活、活动规则时而向老师检举他人的一种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告状行为是幼儿在处理问题时存在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依赖性的表现。孩子“告状”其实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同时,因受到年龄发展层次的限制,幼儿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逐步产生的过程。他们对好与坏的认知和辨别表现的非常直接:“跟我玩游戏”就是好,“玩具不给我玩”就是坏。另外,孩子年龄小,想法简单,不会去忌讳什么,心里有什么思想马上就会用情感表现出来。通常幼儿的告状行为的产生并不是为了揭发或检举某人为目的,而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认可:
1、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及肯定:如“老师,某某不好好坐着”“某某又说话了”幼儿想通过告状来表现自己“我坐的很好,我没有说话”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能够给予自己肯定与表扬。
2、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和惩罚:如:幼儿在玩玩具时为了争抢玩具而对同伴动手,这时这名幼儿反倒跑来向老师告状说他人的如何如何。这种行为的目的是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3、为了检举他人的不良行为:如“某某有在打人了”“某某玩好玩具没有收拾”“老师,有小朋友把卫生间的门堵上了”。这时幼儿往往是希望通过教师对这种行为的处理而对自己的.是非判断做出表扬和肯定。
4、为了维护之前制定好的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如:“某某把脚放在桌子上了”“某某去拿玩具玩了”“老师某某插队”等等。
5、为了帮助同伴:如:幼儿看见同伴伴被人欺负,马上向老师告状“某某乱拿别人的玩具”等。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要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对于这些告状,每位教师所持态度也有所不同,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通常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而是的处理效果不佳:
有时,一些幼儿的依赖心理较强,不论遇到任何为题都会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帮助解决处理。告状次数多了,老师往往失去耐心,在处理这些问题是表现出态度粗暴,厌烦。或者有些老师对幼儿告状行为感到不耐烦而不能从幼儿角度出发,切身考虑幼儿的心理,对幼儿的任何告状行为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有时遇到一些在班级比较调皮、吵闹的幼儿告状时,往往不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简单的对调皮的幼儿进行批评指责。
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待不同原因产生的告状行为教师也应区别对待。当告状是完全正当的、应该的时候,老师当然应该主持正义,批评被告发的孩子,以树立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但多数情况下,幼儿告状并不是为了维持是非原则,而是出于得到老师的赞扬或其他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味维护告状者,而对被告孩子加以批评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额能力,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同时给予孩子以错误的引导。
对那些依赖性强喜欢告状的孩子,还可以采取帮助他出主意的方式,让他自己独立处理,一旦处理成功,老师则应及时鼓励发展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在处理告状行为时,教师应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能力较弱且依赖心理强的孩子在产生豪装行为时,老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他,让他独立处理,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
同时可以让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这些能力弱的孩子共同讨论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更多的孩子进行良性引导。还有少数孩子所以喜欢告状,只是为了讨好老师,表现自己,老师则更不能支持助长,因为这样,会导致这种孩子养成处处监视他人行为、窥探他人秘密的极不健康的习惯,久而久之,会使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造成人格上的重大缺陷。因此,对于这种行为老师应及时制止,绝不纵容。以保证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形成。
从某一层面上说,幼儿告状是他们逐渐融入社会的一种积极的尝试。因此,教师应以积极的欢迎的态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幼儿的告状行为不要急于做出评价。应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在此基础上耐心指导,悉心引导。
找到问题的症结坐在,再对症下药。同时要相信幼儿有你能力处理好与同伴之间的矛盾。鼓励他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正确的与同伴相处的方式方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幼儿学会在与同伴交往时相互沟通交流,学会协商解决问题,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总之,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处理孩子告状行为时,不可以偏概全。要认真细致有耐心,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坐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告诉孩子,而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孩子具备了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时,一切矛盾都迎刃而解了。
教育随笔:告状4
有一天早上,我刚走进教室,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就哭着冲到我面前委屈的说:“老师,谁谁谁把我的书包丢到地上了。”“又是这个小捣蛋鬼”,我对这个总是犯错的小朋友头疼,同时对好告状的女孩子也有些小小的不满。我远远地看了犯错的小朋友一眼,他也似乎感觉到了我的生气。我正想教导他时,突然心想:这次我也不管了,让他们俩自己去解决。于是我微笑着轻轻的对女孩子说:“那么你看怎么办好了?”。她先是有点不解的.看着我,接着用小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脸,最后恍然大悟似的带着笑容跑了,自己到地上捡起了书包。我走到女孩子面前微笑着对她说:“你真棒,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老师希望你以后都能够这样,好不好?”。她高兴的连连点头。这时,我又对犯错的小朋友说:“你怎么能把小朋友的书包丢到地上呢?那多脏啊……”“我再也不丢了”,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抢着认错,或许看到那个女孩子自己捡起了书包,他都不好意思了。这以后,女孩子告状的次数也少了,能够自己解决时从来不到老师这儿打报告了。
这个女孩子是个特别爱打小报告的孩子,不管是关于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也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她都一律喊老师,以前我都是一一处理。在她的影响下,班里的小朋友都养成了爱打小报告的坏习惯,我也是非常的苦恼。这次,我灵机一动,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先进行冷处理,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然后再针对性的处理。同时,再有孩子的告状时,我根据事情的大小、好坏,适当的去解决。
在后来的教学管理中,我果然见到了不错的效果,孩子们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向我告状了,他们的告状也提升了一个“档次”。由于孩子们还小所以并不知道告状是好是坏,他们只会把自己看到的或自己听到的讲给大人听,而不会去理会结果是怎么样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就有责任让幼儿理解告状的行为,并帮助幼儿改掉这个缺点。
教育随笔:告状5
周周爱告状.吃饭时状告“××没吃馒头”,上课时状告“××说话了”,午睡时状告“××没睡觉”……我想,周周之所以爱告状.是因为他正处于“自我中心化”的年龄阶段,一般都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忽视同伴身上的优点,也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当他向老师告状时,他就会获得一种“对方不如自己”的暗示式自我表扬,特别是老师因此而批评对方的时候,他会获得某种满足感。
区域活动,周周选择了美工区,活动结束的时候,周周又跑过来告状了:“老师,诺诺收拾水彩笔的'速度太慢了,我都收完两盒了,她一盒还没整理完。”我说:“不急,我们再给他点时间。”我注意到,诺诺正将彩笔按同色系排列在一起,彩色笔摆放得非常整齐。
活动点评环节,我特意将诺诺整理的彩笔展示给小朋友看:“这是诺诺整理的彩笔,请大家来说一说,诺诺是怎么整理的?”
小朋友们一个个举手:“诺诺很细心,把彩笔整理得非常整齐!”“诺诺按照颜色规律排列彩笔,所以速度有点慢,但我喜欢诺诺整理的彩笔!”
“是呀,诺诺整理的时候非常认真,有条理,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诺诺整理的速度慢,而要向诺诺学习,把彩笔整理得整齐有规律!”我一边表扬诺诺,一边用眼神看向周周,周周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接着又说:“周周动作麻利,收彩笔速度很快。以后还要像诺诺一样把彩笔收拾得很整齐。”周周笑了。
我也笑了,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动物比赛的故事:沫蝉很小,却是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乌鸦样子很丑、叫声很难听,却是很聪明的动物;老鼠不被人类喜欢,却有上树、打洞及涉水等多种本领……每一种动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总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第二天,周周又选择了美工区,活动结束的时候,他模仿昨天诺诺的方法将美工区的彩笔一盒一盒整理好,并整齐地摆到了区域橱里:“老师,我向诺诺学习,把彩笔按颜色整理好了!”周周不再告状了!
其实,像周周这样的孩子很多,正是幼儿的这种“自我中心化”的思维特点,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多了一份计较,少了一份宽容。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引导幼儿在讨论中了解同伴身上的优点并学会欣赏同伴,让孩子们随时感受到被同伴欣赏以及欣赏同伴的喜悦和幸福。
教育随笔:告状6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下午的美术活动是画《螃蟹》,浩浩的画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在画画时喜欢讲讲话,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旁面的轩轩早就画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杰杰的手臂,杰杰马上质问轩轩:“你为什么撞我?”轩轩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浩浩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轩轩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首先,应当看到杰杰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案例二:中午,吃完饭的孩子们在阳台上看图书,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故事。这时候,佳佳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找相同》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不让我看。”杰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杰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杰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佳佳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佳佳和杰杰听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了。
分析:佳佳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在活动中通过引导杰杰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佳佳和杰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教育随笔:告状7
“老师,文文把汤洒到我衣服上了。”
“西西打我。”
“他不让我玩小汽车。”
幼儿园里每天像这样的告状不计其数,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小告状精”们呢?
爱告状是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他们为什么爱告状?告状的动机又有哪些?
还是来来听一听“小告状精”们自己的内心独白吧!
“请来保护我”
情境1两个小朋友同时来找老师,一个哭着说:“沐沐打我了。”另一个马上辩解说:“我没打他,是他先踢了我一脚,我才推了他一下。”
当幼儿之间的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方或双方就会向成人告状,想寻求帮助。这是孩子为了求得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成人保护自己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它在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占很大的比例。
3岁左右的孩子,其实也有自己的小思想,和同龄人一起玩的时候不时会出现一些小摩擦。有些小孩当感觉自己受了委屈、处于劣势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老师可以问问事情的具体经过,适当安慰感到委屈的宝贝,告诉他们,有事要用语言表达,说出来而不是动手。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加关注胆小怯懦的小朋友,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请关注我”
情境2小佳最喜欢放学后和妈妈说说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今天小佳很自豪,因为衣服上贴了两个小贴画,她说:“雯雯睡午觉的时候总说话,我好好地躺着,所以老师奖励给我小贴画,雯雯没有。”
“求赏心理”是小朋友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尤其是当同伴出现违规行为时,大多数小朋友一旦发现就会迫不及待地向成人告状。这往往是小朋友为了让成人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表面看起来是在维护规则,其实是为了向成人邀功,获得表扬。
针对这类告状,大人们首先要给予肯定,所以妈妈可以表扬小佳做得对,然后对孩子进行提示:“你既然知道中午应该好好睡觉,那下次雯雯再不睡觉的时候你就提醒一下她好吗?这样他也能得到小贴画。你们是好朋友,大家都好,那才更高兴呢!”这也是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良好的克制力的一个好办法。
“我希望惩罚他”
情境3“老师,彬彬拉完大便没有冲水,也没有洗手。”“他把鼻涕抹到自己的衣服上了。”“老师,小海说他不喜欢你,说你胖,我喜欢你。”……
这样的场景一般出于孩子内心对公正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孩子想报复或者嫉妒,希望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老师只需要表示已经知道了就可以了。要预防小朋友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怀有嫉妒心理而乱告状,所以,这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
“这样做,行不行?”
情境4一个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老师,帅帅跑到桌子上蹦去了。”如果这时老师没有什么表示的话,告状的幼儿很可能马上学着被告状者的样子,爬到桌子上去蹦了。
这样的孩子很聪明,他为了试探大人的'态度而去告状,目的只是想试探一下大人对这个行为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幼儿不确定某些做法是否违反了规则,是否能得到成人的允许,于是就采用询问、提示等策略向成人告状求证。他们希望老师能对“被告”的行为做出解释,如果老师毫无反应,那么照着做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多。
遇到这样的告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好孩子,咱们去叫帅帅下来,他这样做容易摔下来,是很危险的!”这也是培养儿童的正确判断力和克制力,同时也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好的行为得到肯定,而我们不希望发生的行为得到控制。
教育随笔:告状8
在幼儿园里经常会遇到孩子们告状的现象,每当这时,老师们都会及时解决,可是有的时候孩子们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告状,真的让人很头疼。有的时候还会一个告完了,另一个看到了也会左看右瞧,发现问题也会紧跟着告起状来,然后是下一个再下一个,让我感到不胜其烦哦…..
这不这天我们贝贝班个子高高的孙鹏非又开始唧唧囔囔的告起状来了,他见我没立刻处理,竟然趴到桌子上大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堆的,我问清楚原因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邻桌的小朋友给他不小心弄碎了陀螺。孩子们对玩具热爱,心疼破碎的玩具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我认真看了看这个陀螺实在是质量很差,怪不得要破碎呢,所以就耐心给他解释,玩具质量很差,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且又是你非让别人玩的,怎能因为玩具坏了,就怨起了小朋友呢?大哭大闹更不能解决问题……这样之后,他才渐渐止住了哭声情绪平静下来。
其实,在幼儿园许多时候我们都会面对孩子们的告状,老师就像是一个大法官,每天都要处理许多的“纠纷”。但是当孩子们的告状声此起彼伏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思。比如在课堂上,师告诉小朋友“不要乱说话,手中不要有东西把玩”,声音刚停,就会有孩子立刻反映“老师,xxx说话了,老师xxx玩东西”,其实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是不是老师随口说的话引起的呢?是不是孩子们充当了你的眼睛在帮着你看着呢?所以许多有经验的老师,不会在课堂上直接这样要求小朋友,而是换一种方式私下提醒做小动作的小朋友,这样不至于打断孩子们的思路,也不至于让老师深陷孩子的告状声中,烦不胜烦。
有时,我更会用一种乐观的心态看待孩子们的告状,这说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语言发展了,观察能力也加强了,从反面看孩子们变得爱计较了,同伴之间爱比较了,告状能引起老师的关注….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对孩子的告状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老师,慧慧总是趴着,不和我玩”我们一看,哦,原来是发烧了。你看,这次还多亏了孩子们的“告状”呢!
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告状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用正确、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们,更不能忽略孩子们的声音,不管多忙,都要停一停、看一看、问一问,及时解决孩子间的问题,真正做到在工作中以孩子为本,这样孩子们才会信任爱戴我们,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让我们努力吧,从现在开始!
教育随笔:告状9
我们在班级中,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应该就是孩子们来告状的声音;“政政抢我的积木了,是我先拿到的。”“小宇不肯和我一起玩,他不愿意和我分享。”“怡怡打我,她又来抢我的书了。”“扬扬手上有小贴纸,她的口袋里也有小贴纸。”“老师,他把牛奶洒在桌子上了”……
孩子们告状的事情丰富多彩,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他们都会有一些“不满意”和“不开心”或者为了邀功来和老师告状,对于每天这些重复再重复的'告状,老师的回应也不同,有的时候,会耐心的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抢玩具、攻击性行为以及不爱护游戏物品等等,有的时候会直接出面制止一些行为,如一些有危险性的行为,有时候也会叫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解决问题,增加孩子之间的交往,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时候也会比较简洁的用“哦,我知道了。”“好,过一会帮你解决。”“你下课了在跟我说”等等来回应幼儿,一会儿又会在忙碌中遗忘了孩子们的请求。
对于如何回应孩子们的告状,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老师对于孩子的告状都会有不停的回应,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有的时候不能及时解决,那就利用晨间活动,课间活动以及餐后等环节与个别幼儿进行谈话,让孩子觉得老师重视他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也让自己重视起自己的行为,帮助一些幼儿改善习惯等。
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和忙碌的,我们还是很想和孩子多多相处的,和孩子交往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从忙碌的其他事物中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幼儿,我们可以听见更多,解决更多。
教育随笔:告状10
案例一:依依的个性较强,喜欢被关注,有时候像个小大人,会做小老师指出各种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有一天,放学回家前组织系裤子,大家都排好队,一个一个到我地方来。依依突然说“小宝插队”,后面的孩子帮着依依一起说“小宝插队”,这时候小宝一脸茫然的表情。但是朱老师和我都没有看清事情的经过,第一、二次依依都坚持自己的看法,当我再次提出“小宝真的插队了吗”的疑问时,依依就不说话了。
分析:依依和其他孩子的行为都属于告状行为。其他帮着依依说“小宝插队”的行为则更可能是一种跟风型告状。孩子们天性爱玩,他们往往觉得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告状很好玩,这是一种无意的告状。依依的告状可能属于求赏型告状,刚开始依依很坚定自己的看法,当我和朱老师对她提出质疑时,说小宝可能是往外排了点,其实他是在依依的前面时,她就不说话了。依依有时候像一个小老师,喜欢指出其他孩子不正确的行为,“插队”就是一种不遵守规则的做法。而她告状的目的,第一是维护幼儿表面的秩序,第二是为了让老师关注她。
案例二:班里总有几个男孩子比较好动,小成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子,他有时会自言自语,有时会管不住自己的小手,抓抓其他孩子的小手,拍拍其他人的小脚。当他有管不住自己的'手时,被打到的小朋友会立马向我告状“周老师,小成打我”。这时候我会告诉小成不能打人,如果想要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应该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一次户外活动结束,一个小朋友跑来跟我告状,说小成刚刚弄乱了玩具,但这时候小成根本不在教室。
分析:我意识到,幼儿是有求罚型的告状行为的,有时候孩子会因为之前的一些过节而耿耿于怀,认为小成不乖,经常捣乱,希望老师多批评他。因此当出现玩具被弄乱、椅子被弄倒等情况时,他们会将责任归咎于小成身上。针对这种告状行为,老师不能对个别好动幼儿产生偏见,应该耐心地弄清事情经过,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
教育随笔:告状11
告状,顾名思义就是状告他人。对孩子来说,“告状”就是一个孩子向老师控诉自己被另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欺负了。对于中班孩子来说这种情况中间天天发生,这种时候也是孩子除教学活动外与老师交流的最多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比较多,可与老师的交流却比较少,所以,“告状”成为孩子与老师交流的桥梁,沟通的工具,也成为了一个提高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通道。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孩子们来向老师状告其他孩子,正好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孩子自己讲述他与同伴间的矛盾,正是给了孩子一个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告状”可以提高孩子语言,也是无意中发现的。有一个孩子叫郎嘉禾,在刚入班那会儿,只会说单字,你告诉她什么,她只说最后几个字,也许是她说话不清的原因,许多孩子认为她好欺负,经常趁老师不注意,就找她麻烦。他不高兴,就来向老师告状,可他说不明白,只会指着欺负他的`孩子说:她、她、她。我们只好猜测他在说的什么,再用语言询问他我们猜测的对不对,时间长了,我们不用猜测,也了解他的意思了,可我们依旧征询他“告状”的原因。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能断断续续说出他想说的事情了,虽说的不是很清楚,但较以前进步好大。我高兴的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每一位老师知道,老师们听了纷纷向嘉禾求证,他说的不好,却进步了好多,与我同班的另一个老师说:“告状也能发展语言。”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对嘉禾来说,“告状”确实发展了她的语言。
从那以后,不论那个孩子来“告状”,我都会认真聆听,好让他们将自己与同伴间发生的不愉快说出来,在他们讲的过程中,我也尽量不打断,等他们说完了,我再将他们说的不连贯的过程,串起来再跟他们说一遍。就在这样的重复中,孩子的语言表达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有了不小的提高。
教育随笔:告状12
一次晨间活动时,沈靖航正在安安静静的玩积木,浩浩突然哭丧着脸来告状:老师,沈靖航在欺负我。听了浩浩告的状,我没及时地处理,只是点点头,示意他接着玩,然后我悄悄地观察沈靖航和的浩浩举动。在我观察了沈靖航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沈靖航欺负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他在建构区搭了一把长枪后开心地显耀着,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因为浩浩好奇用积木敲了一下他的'枪,不小心将沈靖航的枪敲断了,于是就推了浩浩一把,结果手重了,浩浩差一点坐倒在地上。浩浩又一次跑向我告状说沈靖航打了他。
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沈靖航叫了过来,问他:你为什么打浩浩啊?沈靖航说:“我没打他,是他敲断了我的长枪。”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让他离你远一些啊?沈靖航点点头,我又告诉他:“那你想一想,如果不用手去提醒他,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告诉他呢?”沈靖航想了想,说:“请你坐远一点好吗?”我笑着点点头,摸着沈靖航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提醒浩浩,那浩浩就不会告你的状了,对吗?沈靖航点点头。
随后我又转向浩浩,问沈靖航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浩浩说:“我不应该打断他的长枪”。“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要打断他的长枪,那你知道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惹沈靖航生气呢?”“我应该自己搭一把长枪。”“如果这样做就对了!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就要多想一想,怎样做才不会让对方生气,好吗?”浩浩懂事地点点头。问题解决了,两个孩子相互道了歉,继续玩起来。
教育随笔:告状13
班里的媛媛小女孩性格外向,热别爱告状,面对媛媛的喋喋不休的告状声,每次我都对她说:“好的,老师知道了,你管你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小朋友不是故意的`……”
但有一件事,让我触动很大,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媛媛又来告状说:“老师,老师,咱们的秋千坏了,小朋友们还在玩!”“好,好,老师知道,告诉他们别玩了。”我虽然听了也答了,但是没在意,没真正的当回事。过了不长时间,一个孩子哭着跑过来对我说:“老师,秋千上的轮胎坐不住了,我的腿还划破了!”我一看,呀,出血了,赶紧把孩子送给大夫处理消毒等。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原来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们所说的话,尊重孩子们的观察力,尊重孩子们“爱管闲事”的好习惯。
因为有的时候,孩子们的话可是“一语千金”!
教育随笔:告状14
进入中班下学期后,我班上的孩子到老师处“告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天总是告状声不断,听又来了
罗xx:“老师,徐xx上课拿着玩具。”
吴xx:“老师巍巍打我。”
丁xx:“老师,辰辰吃饭说话。”
小印:“老师,诗杰不和我做朋友啦。”……
每次,我都要去处理他们这些“鸡毛蒜皮”而被他们认为所谓的大事。
起初,我是不停地询问、调节。但是,随着班内孩子爱告状的情况日渐频繁时,我有时会没有耐心。有时就直接忽视了他们的告状。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倔强、任性、霸道、自私,他们对周围的事不能进行完全的、全面的判断。孩子一旦遇到问题、挫折,告状就会频繁出现。
针对这个现象我也和其他的老师交流过,自己也进行过反思。由孩子经常向老师告状可以看出,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告状的孩子。以正确、公平的方法来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从而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老师不能以一种不理不睬的态度,或是以一种训斥的态度说:“就你喜欢告状,你不弄他,他怎么会打你。”这样的话语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不再相信老师。老师针对孩子不同的告状情形,处理的方式也应该不同,有的及时表扬,有的可冷处理。此外,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分的严格,也应适当的`鼓励。老师多与幼儿沟通,与家长沟通。
我也花了点时间查找了资料针对告状这个现象出些新花招,如在教室设置一块告状墙,让幼儿把告状的内容画下来,然后老师在统一处理。也可发给每个孩子几张告状纸,每告一次用一张告状纸等用玩了就不能告状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经过实施肯定会有适合的对策。相信告状现象会逐渐减少的。
幼儿好比一张白纸,如何书写成章,不但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面对问题的发生,我们要多花点心思去寻找各种解决问题方法措施,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告状15
最近,其他班的老师都向我反映:你们班的张浩楠同学老是来办公室告状。例如:哪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了,谁又拿他的水瓶了,谁又不给他用彩笔了··起初我也发现他是班里最能告状的小朋友,并没在意,觉得小朋友这么小,告状很正常。这次,老师们又向我反映张浩楠。回到班里,我就叫过张浩楠跟他谈了一会。我说:“张浩楠,你怎么整天去告状呢,其他小朋友也没有跟你似的,动不动就去告状。”“他们老是欺负我,随便拿我东西。”张浩楠低着头说。“那你欺负其他小朋友了吗?随便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了吗?”我反问道。“是他们先拿我的,我就去拿他们的。”理直气壮的跟我说到。“那你应该跟小朋友说:老师教导我们不能随笔拿同学的东西,用的时候要跟同学说好,才可以拿去用呀!”“老师,我下次就跟他们说,不要随便拿同学的东西。”张浩楠小心翼翼的说到。最后我在班里说:“张浩楠是个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同时,也非常喜欢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一块玩耍。”“知道了,老师!”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
通过张浩楠小朋友这个事件,我认识到,老师要时刻观察同学们的异常举动,及时调解,这样不仅帮小朋友解决了问题,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及时调整小朋友们的不良心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随笔:告状】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反思幼儿告状行为09-23
幼儿教育随笔-爱告状孩子11-13
教育随笔08-04
教育的随笔09-27
生物教育随笔03-16
新教育随笔03-30
关于教育随笔04-05
大班的教育随笔04-06
数学教育随笔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