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读书的随笔

时间:2023-05-27 10:42:43 随笔 我要投稿

读书的随笔合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的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的随笔合集15篇

读书的随笔1

  如果说读书的快乐的话,那绝不是读后有什么,而是读书中体会到的什么。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件事会使我欣喜若狂,心痒难搔。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如饥似渴读书的人喜爱的就是这种魅力。

  与每个古今大家对话当然是每个人的愿望,实现它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读他的书。每本书中都有他的故事,他的思想,他的见解。“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到精彩处,为其喝彩,读到伤感处,为其落泪;读到快乐处,为其大笑。在书的世界里,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没有牵挂,没有羁绊,没有束缚,灵魂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翱翔。

  读书的乐趣,还在于对知识的渴求。当我从书中获得某种知识时,同样会是满足的、快乐的。因为知识带给我力量,知识能丰富我的思想。读书时,我总想象自己是一条鱼,要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倘佯;读书时,我总想象自己是一只鹰,要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这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书的乐趣,在于走进书中。当我进入书中,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同悲哀、同命运时,我会感受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命运、不同的人生。我时而轻松、时而压抑,时而痛快淋漓、时而悲愤难耐,这是一种其妙的感受,我享受这种心路历程。

  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让我快乐。

读书的随笔2

  活泼好动的女儿突然坐在凳子上静悄悄的了。走近一看,只见她捧着一本《森林报》,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呢!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魔力,可以这么吸引住她?于是,我便和她一起读了起来。

  《森林报》是一本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介绍了一些有关动物和植物的知识,激发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尤其是对生活在由钢筋水泥构成的大厦、楼房里的城市孩子来说,更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令孩子们了解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从而了解它们的特点,拉近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距离,使五谷不分、不知昆虫到底如何分辨的孩子,知道了一些分辨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外阅读,不但使孩子们丰富了知识,开阔视野,还给孩子们的课余时光带来了乐趣。尤其是在阅读中,当孩子读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动地与家长一起讨论,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还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最有趣的就是,孩子读了《两种蚊子》后,抓着我一起清除了花盆底座里的积水。要知道,以往,小丫头嫌脏,这花盆底座是绝不会碰的……亲子共读,丰富了家庭生活,更成为我们一家人沟通的新的渠道。

读书的随笔3

  故土依旧,熟悉的音容相貌。一个人,有一份童年的乐土,无论在何地何时都可以给自己一个零度起点,可以追寻最初始的情感,然后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上路。

  我或许没有出息,许多人都喜欢外面的世界,唯独我留恋着故土,所以每逢假期,我势必要回来,卸下一切浮华的角色和尊严,去做一个孩子。

  外婆85高龄了,身体硬朗,但已糊涂,很多时候认不得自己的儿女。寒假第四天,外婆生日,所有亲朋前来祝生。酒桌上,我只是拿着酒壶给姨夫、舅夫倒酒,至于提酒敬酒则没有我的`事儿。我或许离开故土太久了,很多时候,我插不上话,我感觉自己和他们嫣然两个世界。

  母亲常常介绍,这是谁谁家的媳妇,这是谁谁家的孩子,我只是礼节性地打个招呼,而我所熟悉的长辈大都已经不在了。是啊,表兄弟、堂姐妹的孩子都快读一年级了,这个叫叔叔,那个叫表大爷,我又岂是那个印象中的孩子呢?而母亲岳母也常常施加“压力”:该考虑下一代了。

  近日,读史铁生的《灵魂的事》,他是一个对自己真诚的人,追问人世间的生命、情感、信仰与这个大千世界的“纠缠”。火车上,有一个女孩对我说,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没有什么意义,就像史铁生对死亡的解读,无论解读出什么,死亡仍就在那里,不曾改变。

  其实,我当时想说而没有说的话是:人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死亡,追求任何高品质的衣食住行、名誉权利都是枉然,还不如早死。很多时候,那个精神性的“我”代表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历史故人。我们在世界的本源之初赞成物质决定意识,很多时候大可以把它高高挂起。

  今日,再次去新华书店免费观赏书画,然后听一听那舒缓的音乐,最后把莎士比亚的戏剧给买下来了,其实我只读过他的《哈姆莱特》和《李尔王》,还买了一本《为世界而生—霍奇金传》,英国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人都在寻找自我,而我只要置于书香世界,那个“我”就自然显现。

  寒假没有给自己规划阅读的书籍,只是想把雅克·蒂洛的伦理学好好读读,然后重新读一遍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学。当很多同事和学生感叹自己假期生活时,我曾想,如果给自己部分书籍和一台浏览世界的PC终端,我一定倍感充实。

读书的随笔4

  一.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观念的诞生 。

  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获得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这种观念的诞生,新生的婴儿在学习抓握动作时,总是首先在不断的重复自己的手的抓握动作,但是,当婴儿发现在某个位置可以抓握到某个令他愉快的物体时,他会形成这个一个观点,在某个位置,让手进行抓握可以带来愉快的体验,他会努力使自己的手移动到这个位置去体验这种感觉。这种努力实际上是基于他的一种观念,对手的位置和愉快体验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精彩观念”。

  二.教学即研究 。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与研究过程相关的各种体验,并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知识。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特点,每个孩子在学习数学和形体时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借助不同的材料与情景,使用不同的语言的,而他们都能获得正确的知识,因此,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的研究过程。

  三.课程开发 。

  即在尊重学习者的观念的特性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使学习者投入学习并产生精彩观念 。

  四.教师教育的关键是帮助教师对他们自己的观念充满信心。

  达克沃思对 她的 学生 (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 的要求是: “ 每周大家要做的工作有四项:第一,观察月亮的运动,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在笔记本上,别忘了每周上课时把笔记本带到课堂上来,因为我们要分享你的观念;第二、阅读指定的文献,这些文献将会在课堂上讨论,尽管并非每次课都讨论它们;第三,具体研究某人的学习,并写成研究报告;第四,写日记,记下你关于这门课的`感觉和想法。”她的这种 观察月亮 的课程成为 她教学的一大特色: 从中,她的 学生们不仅理解自己如何学习,而且理解小组中同伴如何学习。因此,她所教授的“教与学”课程又被称为“月亮课”。

  与我们倡导的新课程对照,我认为这本书中关于智力本质和教学本质的描述是非常合适的。特别是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比较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其实,我们自己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最好的样板,我们也常常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婴儿)的学习过程,其实,在婴儿的学习过程中,蕴涵了人类学习过程的共同特点。

读书的随笔5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就是一个常常住在“黄金屋”里男孩儿,书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书增强了我的阅读能力,书让我的知识面更加宽阔,书使我受益无穷。但因为看书,我也曾付出了“血的代价”,由此成了我读书生涯难忘的一次。

  那是上个星期的一个中午,我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读着薛珂借我的《儿童文学》,老天爷突然变脸——由晴阴,下雨了。幸好老爸在家——能开车送我。刚好,2点半的闹铃“叮铃铃”地响了,我极不情愿地放下书,跟老爸一起走了。

  到了车上,我又从书包里把《儿童文学》拿出来看,我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书,眼眨也不眨一下,此时此刻,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路上最好堵车!可并不如我所愿,没多大会儿(对我来说)前面传来了喇叭声,“啪——”一声,我没理会;“啪——”两声,我装没听见;“啪——”三声,我在也无法平静地看了,我一抬头,原来已经到学校了。“没工夫在看了,下车吧!小书虫?”爸爸稍带讽刺地“请”我下车。

  下了车,我手中的《儿童文学》并没有放下,而是继续看,因为下午我就要把书还给薛珂了。“咣”的一声,我的头开始做痛,原来我看书太入迷,一不小心,撞到路边的`站牌上了。我轻轻用手摸一摸头,发现头上有一个大包,同时疼痛又使我赶紧缩手。

  我并没有吸取这个“血的教训”,照老妈的话来讲是“不思悔改”。可书上的情节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使我“不得不看”。“反正撞一次,就不会撞第二次了。”我尽量说服自己,但眼睛一时也没有离开书本。我安慰着自己,忽然觉得脚下一滑,双手本能地向前一扒,结果摔了个“嘴啃泥”,弄得我脸上、身上都是泥巴,样子活像个小老头,可笑极了!

  这次读书虽然我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我总算读完了《儿童文学》,这次受伤值!

读书的随笔6

  如题,这个词咱中国人很熟悉,常被念叨,像我这样得意忘形的时候也飘飘然的自诩为其中一员。

  读书人,问题来了,什么叫“读书人”?或读过多少本书才算是读书人?

  我发现,我这个读书人的人竟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的。

  朋友告诉我:识文断字就算读书人,有道理,旧时人好像就是这么认为的,问题是。现代不识字的人已经被淘汰的差不多了,满街圣人在哪儿,再说圣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有人说,常有文字现世,便是读书人。难说,满腹经纶,不善言表,或不愿言表的多了去,这定义软踏踏的,扶不起来。

  又有人说了,读书人有一种气质,谈吐就是与大字不识几个的不一样。可能吧,但无赖,擅长马屁的'读书人那个没见过?名字可以随手拈来,这定义漏洞太大。

  ......

  这题好像无解啊?那我干嘛还舍不得摘下这个“读书人”桂冠?一定有原因。

  想高人一等,精神上的最容易得到,也最省事儿,心里满足就什么都有了(比如大名鼎鼎的阿Q)。满足似乎跟虚荣粘连,虚荣心被读书人鄙视,常言语讥讽,可到头来,读书人大都上了虚荣美女的床。

  读书人下面的当然是目不识丁一类,比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人反复吟诵,读书人(我在内)经常毫无顾忌的“脱口而出”。白丁,到底是不是不识字的,不好说,不能说是贩夫走卒,娼优一类,达官显贵,大德高僧,被誉为才子之流的跟这些“下三滥”文章往来,言语机锋参禅悟道,诗词唱和的多了去。

  什么时候有读书人这个说法,或名号的?不知道。既然自诩为读书人,那就“考证”一哈子。

  孔孟,诸子百家好像找不到有人说过“读书人”这仨字儿。这些“子”们成天干的只是宣扬自己那一套思想学说,要做的也只是仁义(比如孔孟),或“放浪形骸”(比如老庄),或根本不关心做个什么样人。“读书人”这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仁义之人、无为而潇洒之人?你要问前秦诸子中任何一位,他们肯定会一愣,然后“顾左右而言他”,因为“读书人”是一个不具有任何善恶,理智等内涵的词,古人讲究“正名”,“读书人”“名”未“正”,我如何言得?

  那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词的?不好说,就是“鸿儒”也不一定等于“读书人”。“鸿儒”说的是饱读诗书,且尊信儒家那一套的人,“白丁”,大概说的就是什么书也不读的人。

  汉唐宋元明,包括清,思想大家们也不见“读书人”(极有可能我没见到),言论中找不到以“读书人”为荣的叨叨,倒是戏文小说里常见到。恩,灵光乍现,“读书人”这个词儿应该就是从戏文中而来,神马落难公子中状元,穷秀才遇富家千金等等。酸秀才总能艳遇,这梦太诱人了,于是读书人自然吃香起来,这才有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做个读书人真好。

  ,说了半天还是没解决何为“读书人”的问题。求解,是西洋人搞的理性,逻辑那一套,我们不要神马解不解的,反正是读书人,你我心照不宣就行。

读书的随笔7

  读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细读珍书,如品香茗,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享受读书的过程。读书,就应该读出一种品味,读出一种享受。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宋代的尤袤就曾说过:“书,饥时读之以当肉;寒时读之以当裘;孤寂时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而当金石琴瑟。”他说得不错,当生活中遇到烦恼之事时,在书海中翱翔一番,就能把不愉快带走;当遇到伤脑筋的难题时,在书海中寻觅,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畅游在书海中,就可以和鸟儿同飞,鸟瞰着大地,感受天空的广阔;就可以与鱼儿同游,眺望着海天相接的地方,感受海洋的浩瀚;就可以纵马奔驰在草原,欣赏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感受草原的悠远。

  遨游在书海,情到深处,自然不能自已。穿越时空,与古代名人贤士畅谈。在书中,我常和屈原共同欣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与陶潜在南山下看着那“草盛豆苗稀”的田园美景;再与那诗仙李白一同登蜀道,体会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还有酒醉时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与诗圣杜甫一同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无奈与遗憾;杜老还邀我同游长安,看着大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颓败情景;再与马致远在沧凉古道上同行,感受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愁情意;品着“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的报国热忱。陶醉在书中的我,已是人与书合而为一,人即为书,书亦是人;人以书为友,书以人为伴。

  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影响着我们身上的每一根神经,可见读书对我们何等重要!我认为“好读书”不如“读好书。”读史可以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逻辑修辞使人善变。博览群书,是一件好事,但与其沉醉于爱情小说的缠缠绵绵、武侠小说的打打杀杀而不能自拔,倒不如选一些趣味高雅好书,陶醉在那一缕缕超脱世俗的书香之中。

  品书是我人活中的一件乐事,书海无涯。朋友们,请尽情地多读书,读好书吧。因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人成功的桥梁。也是古往今来,不断被谈论的话题。同样。书,丰富着人类的生活。书就是无限的宝藏。谈到书,一定就会想到“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九字!

  这奇异“读好书”意思是要爱读书才能知其中的道理。这样,无论在为人,处事,学习,生活,工作上都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不然怎有得罗曼罗兰的欲与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不然怎有的狄德罗觉得不读书的人生活就会停止?不然怎有的陈寿的一日无数,百事荒废?要知道,我们不仅是为了成绩而读书,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想当年,伟大的毛主席读书是真的'是孜孜不倦,无论做任何事手都离不开属何必,边读边记录,记在书上的感悟甚至多于书上原有的字,正是这种好读书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伟人啊!

  其二,读好书则说明了书有无数种,我们应取其精华,坚决不读违法,对我们无益的书,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可见读一本有益的书足矣让我们提高自己的修养,也足矣是我们的学习,生活得以充实。

  这“读书好”证明了读书使人受益匪浅,高尔基不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吗?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概也源于这“读书好”三字吧!不然又怎有得人们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豁达呢?

  胡适说过:“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无论是散步还是学习,总有所收获,左宗棠说过:“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无论是良友还是故人,都会有所信息”。冰心也曾说过:“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情,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无论是抒发情感还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写出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书。

  每每你埋身于众书籍时,不要忘记了,好读书,读好书和读书好。

读书的随笔8

  掀开粉红色的童年回忆,总能联想到一部部连环画、童话等一些儿童书籍。这时,我总会感叹道:读书的感觉真好!

  从我呱呱坠地,呀呀学语之时,《唐诗三百首》和《三字经》就来到了我的身边。那时候我还不识字,总是缠着妈妈读给我听。妈妈读,我就跟着念,直到我背会了为止。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我一直乐此不疲。上了小学,我又沉迷于童话之中,等到了中高年级,一部部小说、名著就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虽然功课忙,但我仍然愿意抽出时间来读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书虫了。读书时,我会静下心来融入到书里的故事中。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上兴趣班。那栋楼旁有一间图书馆,妈妈有事要办,让我先在图书馆里写作业,到了时间再去上课。做完了作业,到书架旁,拿下来一本《绿山墙的安妮》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时,仿佛所有的事物都停止了运动,只有书把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浇灌着我的心田。我完全沉醉沉浸在故事中了,要知道,体会作者细腻的心里感受是一件令我多么兴趣蛊然的事情。因此,我一读起来就忘了时间。时间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突然紧张了起来,下意识地瞟了一眼钟,不好,已经过了半个小时了,我只得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了书架。

  书是充满魔力的,它能让我把所有的不愉快抛之脑后,也能让知识变得灵动起来,跃然纸上。

  同学们,让我们多读书,体会这种奇妙而又美好的感觉吧!

读书的随笔9

  阅读给予你人生的不是外在的成功,改变的是你对人生的认识和思想境界。通过读书来吸取书中的营养,丰满内心、看清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可以养心,而且能让你得到精神上的提升。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生活,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但一味的追求精神境界,脱离集体,孤立地活在自己的精神空间,那就真成了异类。

  做人既要做到有思想又具备理智,是人都食五谷杂粮,并不是读书比别人多些理解就高人一筹。你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度量他人。每个人经历不同,眼里的世界也不尽然相同,对生活的认识各有感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实要接地气,与生活相融合。

  本好书不但可以净化心灵,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初读《简爱》和《飘》是上初中时,书中女主简爱和斯嘉丽柔弱外面下蕴藏的那种坚韧、顽强的性格对我的影响却至今。

  简爱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饱受欺负,但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名家庭教师。她对自己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把握,和对人格理性的认识,以及勇敢地追求真爱,都令我欣赏。看完《简爱》,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她那种刚柔并济的性格,她的大度与宽容,深深地打动了我。

  每当遇到不顺,想起《飘》里的斯嘉丽在经历情场失意,战乱、家园重建、爱女夭亡、丈夫出走、生活一团糟情况下,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都不向命运屈服,独自挑起全家的重担。她那种不悲观不泄气的`精神同样给我带来内心的颤动,并激励我勇敢面对人生。在别人看是绝望而斯嘉丽眼里始终充满希望。本生长在一个优越家庭的贵族小姐,在人生中最孤独和艰难的阶段都不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从斯嘉丽身上,我看到了女人的独立,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对生活积极的一面,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男人能做的事,女人照样能独立做,女人的舞台不仅仅在家中,哪怕生活亏待了你,只要不绝望,相信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读书可以让你彻悟真、善、美,一篇美文能滋润心田。失意烦恼时或许书里某一句话正好适合你当时的心境,顿时豁然开朗,因而解脱,这便是书带给人的智慧。

  所以,书在一定时候,是人的精神食粮,空虚寂寞时,唯有书可以充实你那空洞的部分。一个人无论多么成功,也有失意的时候,生活中能懂你的人,恐怕只有自己。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遇到知己,甚至有时会感觉身边的人近在咫尺心在天涯。这个时候,书能让你找到精神的慰藉。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情操的陶冶,书读得多了,心逐渐也变得仁爱、宽容、豁达起来。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你读的书表面上并看不出什么,无形中却在改变你的气质和品味。爱读书的人面容里蕴含一种淡泊和从容,对生活的态度也相对比不爱读书的人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当然,这个差别仅仅局限阅读带给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无关身份、事业和成败。

  读书是一种兴趣,至少有一部分人喜欢把读书当成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也有部分人会把时间放在运动,美食、旅行上,不管以哪种方式放松,只要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消遣,都是生活之道。能保持心情愉悦,就是天然良药。

  对我个人来讲,如果枕边没有两本书,睡觉都不踏实。也许有人会笑,“那是你不困,就不信你没书睡不着觉。”说的没错,我也有倒头就睡的时候。这里所指个人习惯而已,喜欢在夜深人静时,静心翻看几页书,待困意袭来,枕书而眠。

  人的脆弱,往往在夜深人静时轰然来袭,乘虚而入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像“嗜血鬼”缠身,消耗你毫无防备的能量让心无力挣扎。我们无法凭单薄的躯体与“心魔”抗衡,但可以借助外界的力量改变困惑,用另一种方式转移“心魔”的侵蚀,读书便是克服胡思乱想的天敌。

  读书的过程,是聆听另一个灵魂的声音,从作者的文字里感知不一样的多彩世界,领略他人的遭遇,丰富自己的情感。把阅读当成是在和一个灵魂高尚的人对话,切记金玉良言,读一篇好的文章,胜过无数说教。通过他人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去思考自己。书籍犹如一盏明灯,帮助我们驱散无知的黑暗,照亮你的心灯。

  读书不仅能使人静心,还可以修为一个人的性情。涉世难免浮躁,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当一颗心感到迷茫时,书便能为你指引方向,从阅读中丰富心灵,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用微笑坦然的心态稀释心中的郁结。

  书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你的不足。让人自省、自勉、勤奋,让你不再彷徨犹豫,保持清醒冷静地头脑分辨是非。

  书带有灵性,它是一个智者,能帮你打开智慧之门,为你指点迷津,不让你走弯路。有心人看得懂,走马观花的人不过是书的过客。读后通过思考,结合现实,能让你透过别人的人生看清自己。用凝思去读书才能体味到书中有情,感悟到作者的心灵。

  读书能让人内心清澈,埋头一片净土之间,两耳不闻窗外事,心自然就变得宁静。

  书籍给了我生命中最安然的时光,与书为伴,都市的喧嚣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都归于了平静和淡泊。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感动着别人的故事,吸收着书中的营养和阳光,在墨香中与智者对话,心灵也随之清透。读一本好书,如品一壶好茶,过后还唇齿留香。

  正因有读书这个爱好,促使我今天写一些心灵片语,不安于只从别人的文字里品读人生,我要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我的思想能与你产生共鸣,证明你也有写这个潜质。那么,就行动起来吧,这个世上,只有人不敢做的事,没有人做不成的事。

  这便是读书给我的信心,有人用彩墨绘画人生,有人用旅行游记人生,有人用镜头拍下人生,我用自己的文字挥洒人生。不管如何演绎,只要自己喜欢,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各人兴趣取向不同而已。

  我的人生,与书结缘,终生相伴。

读书的随笔10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个假日,我得到一本《三国演义》,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我用心地读着,犹如身临其境,那烽火连天、狼烟四起的三国时代,真令人惊心动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翻开《三国演义》,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这首开头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许多多有血有肉、血气方刚的英雄,如刘备、曹操、孙权等人。在这些有血有肉的英雄中,我最敬佩的便是蜀国丞相诸葛亮。

  书中,有关诸葛亮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火烧博望坡、三气周公瑾、空城计、智料华容道、火烧赤壁……包括我们五年级语文课本中所学的《草船借箭》,无不令人对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赞不绝口!

  诸葛亮是如何做到一开口便是一条妙计呢?难道他是一两天就学成的吗?当然不是。人家诸葛亮也是普通人,不是神仙,他也需要学习,且他非常热爱学习,熟读各种古书。他一得空就手捧书籍观看,每天深夜仍在挑灯夜读,正因为这样,他才修成正果,成为乱世中足智多谋、才华横溢的学霸!

  回到现实中,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许多同学们整天喊着想成为学霸,结果又做不到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学习,以为认真学个一两天就可以了。一到考试,考不好后又怨天尤人。

  从诸葛亮身上,我悟到,修仙不是一天两天修炼成的,学霸也不是一蹴而成的,凡事都贵在坚持,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有所收获,才能成为真正的学霸。

读书的随笔11

  不知觉间,一恍就是一年。这一年,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十一月“深圳市读书月”期间,带儿子参加了一场少儿读书会。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午饭后稍微休息了一会,我就带着儿子赶往活动现场。活动室不大,简单布置了一番,显得很温馨。人挺多,大多是由家长陪同而来的中小学生,他们个个都精神饱满,笑容满面,或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说笑,或两个一双在旁边游戏打闹,现场热闹非凡。

  三点整,活动开始了,一位身着黑色职业装的“主持人”走上临时搭建的“舞台”,家长们都拉着孩子找位置坐好,并安静下来。“主持人”首先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原来是某中学的语文老师,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老师宣布今天的读书会活动将在游戏中进行。孩子们都高兴地拍手叫好,儿子手舞足蹈地喊着:“玩游戏喽,玩游戏喽!”

  接着,老师话锋一转,说:“既然要玩游戏,就要遵守游戏规则,输了的就要上台作自我介绍,让大家都认识你,然后再表演一个节目,大家能不能做到?”

  “老师,表演什么节目?”一个小男孩举手问道。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快乐读书”。所以,我们来诗歌朗诵。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讲故事、讲笑话、猜谜语、唱歌跳舞,还有就是谈谈你最近看过的一本好书。”

  游戏开始了,老师背对着我们,现场的孩子和大人一起围成一个圆,我拿了一个橘子,由左至右开始传起来。每个人都很紧张,孩子们笑着喊着:“快点,快点。”然后赶紧把橘子传给下一个,生怕老师喊停的时候,橘子在自己手里,那样就要上台表演节目了。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不如人意,你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老师喊停的时候,橘子正好落在一个小男孩的手里。只见他一下将橘子丢到地上,躲到父亲的背后,不肯上台。那位家长又是软硬兼施,又是连哄带骗的,又是奖励这个,又是许诺那个的,总之,只要孩子肯上台,他的什么要求都答应。可是孩子就是不肯上台,几乎都要哭了。

  老师捡起橘子,走到他身边拉着他慢慢解释说:“这是游戏规则,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现在你可以选择上台朗诵诗歌,或者讲一个笑话,或者也可以选择退出,然后看我们继续玩游戏。”我看着他惊慌失措的样子,很是不忍。

  这时,儿子拉拉我的衣袖,小声地问道:“妈妈,他为什么不敢上台?”

  我说:“他可能还没想好要表演什么节目,所以不敢上台。”

  “妈妈,我想好了,我要背诗。我可不可以先上台?”

  “真的吗?太棒了,宝贝。”

  我话音刚落,儿子就跑过去和那个老师说:“老师,我想好了,我可以背一首诗。”

  老师惊讶地看着我,我点头笑笑。于是,老师把麦克风交到他手里,一首《望庐山瀑布》,儿子一字不差地背完了,并且非常有节奏感。全场响起如雷般的掌声。

  游戏继续进行,第二个上台的是一位初二的男同学,他朗诵的是《桃花源记》。接着一个小女孩上台用稚嫩的童音为我们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轮到我上台的时候,儿子又蹦又跳,拍手叫好,引来哄堂大笑。我简要谈了一下最近看的.《相约星期二》,引用了三毛的一句话:”我们不能仅仅为了活着而活着,更是要活着的每一天都散发出光和热来。”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上台锻炼的机会,并且都很开心。就连那个不愿上台的小男孩后来也主动上台讲了一个大灰狼的故事,不管他是因为受到现场气氛的感染,还是害怕不让他玩游戏,总之,他跨出了这一步,值得表扬,我们就应该表扬。而小男孩的父亲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他提出请求,希望老师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许多家长都一致赞同,并互留电话,相约下次再带孩子来一起参加这样的读书活动。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智慧。儿子只有五岁,看到他落落大方的表现,我很欣慰。我想,通过这个活动,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理解,书对孩子来说,不只是书,也可以是玩具、游戏。现在,许多人把“读书”变成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使得孩子为了成绩而读书,还有的孩子谈“读书”色变,更甚者“避而远之”。所以,明智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读书”不仅能学习知识、带来成功,最重要的是“读书”本身应该是件快乐的事。

读书的随笔12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再变回儿童;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再一次天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再幼稚一回……

  “童年”,多么美好的字眼,但我的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嘻闹,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拘无束……

  童年,我可以随意奔跑,没有父母那“不好好学习”的责骂;没有学校里关于成绩的攀比,也没有好学生对其它人的冷嘲热讽。可以坐在自家的小椅子上,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站在楼顶,吹凉凉的凤,玩凉凉的.云……

  而现在的我们呢?多出了烦恼,多出了忧愁,童年时候的快乐,早已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愁容。作业,每天堆积如山,除了写家庭作业,还要做父母买来的习题,每天只能在写字的“沙沙”声度过,我,还快乐得起来吗?

  我总是幻想着,有一天,时光会倒流,我会再次变回儿童,重新过一次那没有烦恼,处处充满欢声笑语的生活,但是,我知道,时光是无法倒流的,童年,对于人只有一次,我,只能继续烦恼下去……不过,我仍然希望,我那“时光倒流”的梦想,会在某一天,突然实现。

  与其变得成熟,倒不如,让自己永远幼稚下去……

读书的随笔13

  我已年至不惑,现在突然间多了一个兴趣爱好———读书。在眼下这个多者都在追求名利的现实社会里,似乎让别人说起来多少有点另类,让一些自以为混的不错的市侩之人多以讥讽或嗤之以鼻,他们会不屑一顾的认为,在这个娱乐方式多样化的时代里,还去看书,太“老土”,太不能与时俱进!但我个人认为一个人有一个正确的兴趣爱好是好的,是幸福的,我坚持我的爱好。不管社会发生多大的进步,有些东西能变,有些东西永远也不能变。例如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和祖先留给我们的文物遗产......

  我喜欢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老人家博学多才,一生博览群书,是北大的教授。他的文章自然也是妙趣横生,见解独到。而我只拥有一个初中文化的毕业水平,去读大儒的文章,多少有点贻笑大方,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喜欢读他的书,这是我的兴趣使然。不懂的词就去翻词典,或打开电脑百度一下,不认识的字就去查字典,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看先生的书,几本看下来感觉小有收获,受益匪浅。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一些对于我来说比较生僻的词,我会非常的感兴趣,尤为注意,如季老人写景色的时候会用“旖旎”一词,而我常见的一般都是风景秀丽或景色迷人。这时我就会强迫自己努力记住,在日后的写作中用进去,其中的范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我的脑袋愚木、混沌,读书不少,其记住不多。我读高中的儿子经常会带有轻蔑的口吻说我是现学现卖,而我却不以为然的说我是学以致用。唉!有时我也甚是自扰,是非曲直不知如何决绝。现卖也好,致用也罢,毕竟我认识了两个生字,理解了一个好词,有收获,足矣!

  老先生博学,文中经常引经据典。一些平时我不怎么去关注,甚是难懂的古诗,以文包诗的形式出现,还有文言文,名人警句,此时结合作者文章里的意境再去读,感觉就有点一知半解了,似懂非懂才有去弄懂的欲望。我就去找资料,查电脑,这样循序渐进,不断的学习积累,让我爱读书,想读书,乐于读书,我又有了爱学习的好习惯。

  老人家文章不但能传授我们知识,还能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他把陶渊明的《神释》后四句诗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即: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竟,无复独多虑。可见老人的心胸坦荡与豁达。而老人的'信条不也正适用于我们现在这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的很多人吗?告诉我们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颓废,做人做事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了,不要过多的自寻烦恼。

  老先生生前还一直倡导“一个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第三,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能处理地很好,人生及愉快,否则,生活就苦恼,这几句言者谆谆的话,让我经常警醒自己,自省自勉,眼下我们很多人只注意前两种关系,对于最重要的个人内心和谐有所忽略,老人自己也曾坦言自己也是一个"世故老人”。曾发出由衷的感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老人是一位诚实的人,德才兼备的贤者。我对于第三点,个人内心的和谐是这样考虑的,虽然我们做不到全部,但我们也要尽量去做,自我去处理好内心的矛盾与平衡点,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有这样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才能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其实人幸不幸福,就像穿在你自己脚上的鞋一样,只有你自己知道。

  我还喜欢读路遥先生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小说气势恢宏,全景展现了改革时代中的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这是一部少有让我感动流泪的小说,文章的内容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不像大多数作家的作品当中,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文中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缓缓向我们走来,不像报幕似的出现,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力。在刻画事物情节上,走心的艺术才华,曾让我几度泪水涟涟。在景物的描写上,更是另辟蹊径,他能让我在阅读的时候,脑海里随着他的文章内容徐徐渐进的出现画面感,让我似乎看到了碧草连天的大草原,呼啸奔腾的军马,满目疮痍的田家圪崂......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百万字的经典长篇小说,而作者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英年早逝,实在是天妒英才。但他的作品必能流芳百世,为后人带来无穷的精神财富。我把这部小说比喻成武术的最高境界,“变有形为无形”。每次我在遇见朋友和晚辈们的时候,我都向他们竭力的推荐这部书,让他们有时间一定要去读这部文学经典,我想万物都有好坏之分,书也一定不能例外,《平凡的世界》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对于我们广大的读者来说,读书有两种,一种是消遣,一种是学习,我想我是属于后者。有时我被作者包罗万象的大脑所震撼,有时被心思缜密,细如纤尘的情景描写所折服,又有时好像被文章的内容所融化,让我心如止水,感动不已,泪眼朦胧。我荡漾在这浩瀚的书海之中,其妙,不可言。常言道:“读书索理,造烛求明”,阅读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乐在其中,并继续快乐下去......

读书的随笔14

  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使我快乐。

  我觉得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小学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各种各样的“闲书”,从爸爸妈妈给订阅的儿童杂志,到一些文学名著,我都照单全收。即使是上中学以后,也是依然爱读书,也要在繁忙间隙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些许的休憩。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就好像随手推开一扇窗户,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这风景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委婉,或雄伟磅礴,或感人肺腑,令我浑然忘却了学习中的烦恼与不快,仿佛排徊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书,是我无声的朋友,它让我的知识仓库里又少了一个又一个的问号。

读书的随笔15

  外飘起了沾衣欲湿的杏花春雨,蒙蒙的,丝丝凉凉,心里好清爽。在飘雨的夜里,我忽然有了品味读书的愿望。

  我爱书。因为读书不受时空局限,思接千载、出入六合,与大家巨擘攀谈,同泰斗耆宿交流,和巨人英雄对话,向导师领袖请教。好书是一扇轩窗,能吹来丝丝清风;好书是一泓清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好书是一轮明月,能使人豁然开朗;好书是一缕阳光,能温暖和抚慰心灵;好书是一位智者,能给人哲理启人睿智。

  我爱书。我读了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读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读了李清照“悲悲戚戚,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读了李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我读了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读了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读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读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书中,我明白了“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的修养,明白了“绳据木断,水滴石穿”的真谛,明白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我领悟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领悟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美德,领悟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领悟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险峻,领悟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空灵。我知道了“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寂寞,知道了“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的绝望,知道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快乐。我懂得了黛玉葬花之凄美,懂得了破釜沉舟之豪壮,懂得了草船借箭之妙算,懂得了邯郸学步之愚笨,也懂得了烽火戏诸侯之荒唐。

  我爱书。当我流连于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当我吟咏着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当我欣赏着李太白的杯中酒,感叹着曹雪芹的梦中泪,当我品读着庄子的逍遥云游,孔子的颠沛流离,魏王的老骥壮志,萧峰的英雄气慨,杨过的专一痴情,郭靖的侠义正气……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陶醉,更让人憧憬呢?这就是书籍的力量,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听窗外的细雨霏霏,闭上眼睛,沉浸在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中,想象着花儿沐雨的清爽,一天学习的疲惫和烦恼顿消,心灵得以净化——读书的感觉真好!

【读书的随笔】相关文章:

读书的随笔06-06

读书随笔09-13

读书的随笔03-22

读书随笔大全05-12

读书随笔范文05-16

读书感想随笔08-28

读书高中随笔10-14

简爱读书随笔11-04

名著读书随笔01-19

孔乙己读书随笔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