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随笔作文

时间:2023-09-02 15:38:12 随笔 我要投稿

随笔作文精品【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随笔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笔作文精品【7篇】

随笔作文 篇1

  我时常会这样想,先生一定是在远方某一个地方,有一天会朝我走来,或者我向先生走去,我们每个人都划一个弧,总有一天,这两个弧会连起来,合成一个圆。

  浮生如梦,世事难圆。

  今日又去图书馆找书了,可是关于先生的记载实在太少。倒是看到了一些王小波的书。我不喜欢,不喜欢他这个人。他太高傲了,恰巧我也是个高傲的人。

  高傲的人不喜欢有着相同属性的`人。他们看不上任何人,也不允许别人诋毁自己,也许只有他们自己能评论他们自己。

  我这样高傲的人,先生会喜欢吗?两个人在一起难免要发生争论,尽管先生是我最爱最尊敬的人。可是我喜欢与先生吵,我不会与我不喜欢的人争吵,从来都不会。

  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尤其是在辩论中。我不喜欢。

  说话,唯一目的是获得新思想,如果不能与先生这样的人谈话,我宁愿沉默。

  可我不希望我会一直这样沉默下去。连自己心中的那份爱都不能表达出来,岂不是很可悲?

  我成功地驳倒了自己。

  一份爱如果真的很深沉的话,它只适合埋藏在心底,表达出来就俗了。

  也许我和王小波很像,我也自诩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我从来不写诗,只是有诗人的情怀罢了。我想,要是有匹马就好了,可以载我去任何一个地方,天涯海角,只要自由就好。

随笔作文 篇2

  雪落西湖,点亮了西湖的梦,于湖鸥蹁跹中,走进西湖,走进一个寂静而诗意的世界……

  江南,我的江南。十里长堤,是她精致的珠翠,千里碧波是她优雅的霓裳。在杭州,在西湖,在断桥,浓浓淡淡的,演着才子佳人的传说。白雪皑皑下的西湖,从轻烟,从远方,从《诗经》,从《乐府》,袅袅走来。

  桥是寂静的,山是寂静的,青石板的小路是寂静的。她寂静在她的寂静里,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无声地,从三潭印月的清寂中走过,从断桥残雪的孤寒中走过,从十里白堤的幽雅中走过。尺幅千里的泼墨山水画中,一行行脚印,通向诗人吟诵的'远方。

  雪中的三潭映月,看得并不十分真切,只是三个石尊,静静地立在水中。湖面上的倒影,微微颤颤,并不曾刻意了解过她的传说,此刻亦无寒月,只是在飘飘扬扬的雪花中,仿佛有这样一轮明月,映在潭中,遥远而惆怅。

  十里白堤已被雪花覆盖,遥遥望去,在悠悠的水波中,散着淡淡的银光,寥寥几笔,勾勒出一条素净的玉带。游人轻轻走过,生怕惊扰了雪的梦境。尽头的断桥凄凄清清,没有了许仙白蛇的相遇,美好而忧伤。

  雪后的世界是静止的,雪凝在叶上,冰卧在树中,蜿蜒的小路,曲曲折折,不知尽头,化为一帧风景。天与地,冰与雪,渐渐融在一起,如同虚幻,仿佛可以容纳一切,又仿佛只是手中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伸手摘下一片叶子,上面的雪也凝成了叶子的形状。轻轻握住一叶冰晶,慢慢在掌心化开,觉得仿佛像是握住了一整个冬天。张开手,便会飘出冬的絮语,一字字,一行行,氤氲着千年的诗篇。

  我总觉得,最能欣赏西湖雪景的,是张岱,“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在漫天雪花中,人会变得很小很小吧,茫茫天下,只有这一片无际的白,蔓延到心底。

  走在白雪覆盖的山间,雪白的石径上,只留下我的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不禁想到,我和我所生活的世界,会不会是别人眼中的一幅画呢?隔着千年时空,笔墨旋转,描绘人在画中游……

随笔作文 篇3

  思想是一种野草,在低洼处“独舞”,真正有智慧的人从小事件中总结出真智慧,从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小故事中悟出深道理。所谓“大音希声,大象希形”,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我们生命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这些小事件中藏匿着大智慧,犹如一扇扇虚掩着的门,从那门缝中透漏出的一束光,就让庄子引领你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

  庄子是先秦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向来独来独往,不吝去留,洒脱自如。他主张绝对自由无所待。他的思想主张难道是凭空而论的吗?

  他向往崇尚自然,庄子将死,对其弟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他生融于自然,死亦融入自然,正由于此,他的思想油然而生。

  织草鞋的庄周神情淡然,不疾不徐,但我相信他此时的精神正在那九万里的高空,青天在背,人世在俯。他从水中孕育出那超越尘埃的`大鸟,横空绝世。逍遥而游的大鹏在九万里高空自由翱翔,俯视人生之态势,莫之夭阏之洒脱,那份孤独与骄傲,确实让儒家蝇营狗苟的功名利禄黯然失色。

  我们知道庄子向来反感于战争,但他并不像苦行侠式人格的墨子那般心急如焚,亦不像大丈夫人格的孟子那般愤怒而失态。他只是微微一笑,给人们讲一个故事。显出大智慧在面对丑恶世界时那样的从容与最使人忍俊不禁的平谈。他说:“你们知道那寸许长短的迟缓,丑陋、肮脏的蜗牛吗?它身上可是有着认真而寸土不让的生灵呢!在蜗牛左角立国的国家叫触氏,在右角立国的叫蛮氏,两国为争夺土地而战争不息,战争的结果是伏尸百万……”还有比这更辛辣难忍的幽默吗?

  他经常踟躇乡野,在田坎、水堤以及湿漉漉的树林里颇有兴趣地研究各种小东西,跳的,蹦的,爬的,蠕动的,有足的,无足的,观察仔细,极度耐心,孜孜不倦。欢欢喜喜如一个老玩童,正是这个老顽童,为我们留下了妙章《庄子》。

  要我说,现实社会,与我们生活最贴切,最紧密联系的也只有《庄子》,它给身处官场的政客竖起警告牌,给落入沼泽地的难者一根救命稻草,给世人留下了经典深奥而又发人深醒的言辞。

  是庄子教会我们从小事物中看到大智慧,从小细节中发现大景观。人类的历史是思想的历史,重要的思想,让我们学会庄子的思想,让思想独舞。

随笔作文 篇4

  《鹊桥仙》中有段话:“两情若是长久时,有岂在朝朝暮暮:,”在今天看来,这段话似乎越显得不靠谱。虽然‘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现在还铭记于人们心中,但那毕竟是偏的,即使真的存在,人类也不能跟神仙比对吧!还有!人家牛郎与织女已经结婚了,异地归异地,但总得有个‘前提条件,’这点还是能说明中国古代人们追求爱情自由还是有一定尺度的。

  各位!不是我瞎编这样的‘主题’来讲,是有真实的事例发生在我身边,当然!不能只凭个人的观点一棍打死一船人,世界还是会发生奇迹的。接下来!我讲一下这件事情吧!

  他和她是同乡。他和她在初中就认识了,平时很少聊天,只是普通的朋友而已。毕业后,它们分散在异地读书,联系方式也随之更换了。由于这样,它们接触到一起就更加少了。一次同学聚会,他和她聚在了一起聊天,他和她聊了很多。可能在外地读书的缘故,他和她的性格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都发觉对方很是适合自己。最后他问她拿了联系方式。因为在聚会中他和她聊的非常开心,情投意合,所以他每天晚上Q都会主动的找她聊天。渐渐地,他发现她确实很适合自己,然后他就向她表白了,她也没怎想也就答应了。在一起的时候,对方都经常互相地关心,互相地鼓励。有时候他和她回到了家乡也经常出去一起玩。时间久了,日新月异,他和她的感情也就逐渐地减退,有时候一个星期、有时候一个月也都不曾联系过。他和她就这样地分开了;他和她的.分开或者不够了解对方、或者移情别恋、或者不想阻碍对方的幸福、或者从来就没有爱过对方,只是为摆脱寂寞找的一件工具而已、或者……

  其实现在正享受异地恋的朋友也不要太过于责备这种恋爱方式,情人总会有离离合合的时候,不要总想着’自己到底能不能把一段感情维之以永久,’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遇见和不同的思想。不要太介意结局如何,自己喜欢的就应为之付出,或者会像异地这么辛苦地等待。

随笔作文 篇5

  义工

  很多学校创办了家长学校,无外乎让家长到学校了解学生的成绩,成绩好的家长风光一把,成绩差的家长跟着挨点批。

  最近了解到江苏一个学校让家长到学校当义工,颇为清新。

  每个家长在孩子就读期间到学校当一次义工,零距离地了解孩子一天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感受自我的责任,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的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能否上一个好学校,考试成绩如何,很少真正地关心学生在校生活、与人交流、合作探究等问题。通过义工值勤、收发、听课、查寝、引领学生课外活动、查看小卖部和食堂,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齐抓共管,真正让学校工作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关爱学生,就要时时处处。家长义工的举措开启了一扇窗。

  帮助别人,自己受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许诺

  我带过一个班,中招考前紧锣密鼓,我对学生说再拼一段,中招考前我领大家爬山放松放松。我没有食言,学生感到了信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守信。你的一句话或许是不经意的甚至是戏言,然而学生却铭记在心的。许诺了不兑现,学生会认为你说话不算数,教育就失灵了。

  教师不要轻为学生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变着法儿地给学生兑现。比如我国古代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之本,也是教师树立威信的起点。

  蝉在地下的漫长等待,是为枝头一夏的绝响。

  穿过每一场虚幻的梦之门,走向真实。让师生的心因一个共同的约定靠得最近,携手走得更远。

  时尚

  和师生谈时尚,似乎不大合辙。奇装怪发,穿金戴饰,学校是不提倡的。但时尚不仅如此。

  一次我讲解方程,学生问我,F1方程赛车的方程是啥呀?我愕然。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猛,网络洞开天地,总让人觉得时尚在流行,什么超女、水木年华、NBA、街舞、什么囧、山寨、灌水、炫等,你若一无所知,学生不把你当作出土文物才怪。

  易中天教授在谈古论史时,不也有很多如诸葛亮唱卡拉OK、周瑜是帅哥、关羽是爱神等这样一些搞笑语言么?

  教师要接受点时尚文化,走近青年,让他们有一种认同和归属感。把一些嘻哈之语适时派上用场,定会为课堂增色。

  一次上课,学生睡懒觉,我说了一句不要“懒洋洋”,小心被“灰太狼”吃掉了!学生们都看过这个动画,一阵笑声,瞌睡下跑了,又来了精神。

  我常把一些重大时事新闻和娱乐新闻在课堂上流露出来,学生会喜欢老师佐料样的跑题。

  泥塑

  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筐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有了直接感受后,开始画苹果。

  如何寻找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仍会有众多的困惑。

  一位农村的美术教师,面对农村孩子买不起颜料、画纸,无法上课,于是改辅导绘画为教孩子学泥塑。他先走访陶瓷厂、玻璃瓦厂、砖厂、瓦盆厂了解相关知识,然后像农夫一样拉来泥土配制成软硬适度的泥块,教孩子们捏出千姿百态的造型,令人赞叹。

  其实因地取材,搞校本课程开发即可挖掘教育资源。把民俗文化、种植养殖、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环保等搬到课堂,便成了学习的源头活水。

  泥塑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真实地做活课堂,让今天的'课堂成为明天的生活。

  啃书

  传统的教学离不开课本,课本成了唯一的教学内容。

  教师先是自己把课本啃一遍(备课),接下来是带着学生啃一遍(上课),再下来是要求学生自己啃一遍(复习考试)。最后又帮助学生啃一遍(试卷评析)。

  课本是范例,版本多样化,一本书不能通天下。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的传统早该更新了。多媒体应用,教学软件开发正在呼唤教育的超越。

  那些抄五十遍的重复练习,那些口吐白沫的大侃,那些满身白尘的形象都该拾掇起来了。

  现代化教育终将带给教师一个蓬勃的春天。

  我们拥抱这个春天,该如何敞开胸怀?

随笔作文 篇6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随笔,但每每因不堪重负而中途夭折,或被学生同化以致于敷衍应付。随笔,作为一种自由写作,理应受到学生的喜欢,但为什么学生热情不高?我逐渐明白,是我们的反馈环节出现了故障。即使教师作了精批细改,也只是单向反馈,而没有互动交流,更没有全体师生参与的共生对话。反馈的简单化,逐渐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在两个班创办了《陌上花开》,效果颇佳。

  具体做法如下:

  每次周末,我的学生只有一份固定作业:一篇随笔。周一上交后,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从每班各挑出8—10篇有发表潜力的随笔,将随笔本发还给他们,并写上修改建议。这些同学在周三放学前将修改后的习作交给我,最终再由我确定发表的篇目,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输入电脑,下周一交电子稿。我负责将电子稿里的文档汇集在一个文档里,排版,在学生校对后送印。每周三,《陌上花开》与两个班的学生见面。我再根据每期文章特点,相机点评。

  《陌上花开》的制作可以简单归结为六个步骤:“一挑,二改,三定,四录,五印,六评”。这样会不会增加教师的负担?我的体会是:不会。教师从之前的逐篇批阅,到现在的浏览全部、详批数篇,时间并未多花;而且,排版时的粘贴、分栏,也不太费时。

  老师的负担不会增加,学生的写作状态却得到了明显改观: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对随笔冷漠以对,而是充满期待,尤其是发表者的随笔本发下后常会引来羡慕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敷衍了事,而是用心写作,甚至为发表而三改、五改。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而爱上了读书……

  《陌上花开》会不会成为写作尖子生的展示台、写作困难生的伤心地?我认为,只要教师把握好评选尺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写出达到发表水平的随笔。我的评选尺度就是每期报纸页眉处的十二个字——“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发真论”。这个标准,是每位学生用心努力能够达到的。其实,我在评选时,有时会“偏袒”一些写作困难生,只要他们的随笔接近发表水平,我都会尽力帮助他们,促其发表。在学期快结束时,我还会推出一期“增刊”,给未发表的学生提供发表空间。每期报纸约6000字,文章篇数约10篇。一学期近20期报纸,能给所有发表愿望强烈的同学提供机会。前些日子,我对《陌上花开》前二十期的发表情况作了统计,几乎所有学生都发表过,发表最多的达15篇。

  写作素养的鉴定途径是多样的,即便是应试成绩,也能反映出学生写作素养的变化。学期结束,我所教班级的作文平均分远高于平行班级;一学期以来,有多人次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一、二等奖;《陌上花开》上录用的文章也能频频见于各级刊物,目前已有十多篇公开发表。 依托《陌上花开》,我的随笔化作文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审视我的作文教学实践,发现它在有意无意间向作文教学的“原点”逐渐靠近,体现出对某些理念的自觉践行。

  第一,养护学生的言语生命本性,让每一个内在生命健康生长。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背景下,潘新和先生提出:“语文教育,不应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的人性、人心、人格的养育,顺应人的言语本性,张扬人的言语天性,指向表现、创造、发展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言语生命本性的养护,是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随笔的写作遵循“三自”原则: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摆脱束缚后的随笔写作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繁盛景象:就文体而言,有古体诗、杂文、小说、剧本、赏析类文章……就题材而言,有追怀过往、关注校园、品评时事、畅谈艺术……也许大部分随笔还存有瑕疵,但学生稚嫩、自由的笔触,清新、朴实的语调,展示出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真实生命。由于学生间的言语差异,每位学生所选择的文体类型、语言风格都是不同的'。我鼓励他们写“放胆文”,就是对言语生命本性的呵护。

  第二,关注学生的言语生命动力系统,帮助学生自我实现。

  每个生命都有着言说的欲望、倾诉的需求。潘新和先生说:“人的言语表现的需要——言语生命欲求,是潜伏在人的生命中的最本真、最活跃、最积极的动机。言语创造欲和言语上的自我实现,使人所以为人。”我在随笔化作文教学中搭建《陌上花开》这一发表平台,使不少学生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快乐,从而激发了言语生命的内在驱动力。

  第三,互励共生,激荡起每个生命的言说欲望。

  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说:“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鼓舞者、自己的守护神,后者一般也都是作家。只消将后者的书看上几行,自己立刻就想写作了。某些书仿佛能迸溅出琼浆玉液,使我们陶醉,使我们受到感染,敦促我们拿起笔来。”这段话固然谈的是作家的创作,但对学生写作同样适用:找到自己在写作上的“鼓舞者”、“守护神”,每个学生的写作欲望几乎都能被激发出来。作文的“不可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不作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空间,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写作的“守护神”。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作文教学的奥秘,或许正在于对学生言语生命的“唤醒、激励和鼓舞”。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个言语生命在相互感召中走向共生,这不仅能实现生生共进,而且能促使师生双赢。受学生的推动,我也会偶尔在《陌上花开》上小露两手,而这也会反过来推动学生的写作。至今,《陌上花开》已有二十四期与我两个班的学生见面了,有《陌上花开》陪伴的日子,生活特别鲜亮,

随笔作文 篇7

  秋意渐宁,花已凋零

  无奈风吹雨,半卷骊梦欲去

  有何夏知秋,一叶聆歌盼聚

  天风有时泪带乐,而那澜海总归笑兮亓

  一池秋风,一场夏日,一地春红,一巷冬晨,几回归去,几回来兮...

  几度月缺月圆,几度曦去曦来

  秋院...凉庭里...

  庭院凉秋...

【随笔作文】相关文章:

随笔作文05-27

随笔作文【精选】08-25

[精选]随笔作文08-21

随笔作文(经典)08-20

【经典】随笔作文08-20

(精选)随笔作文08-24

【精选】随笔作文08-25

[经典]随笔作文08-26

随笔作文[经典]08-24

随笔的作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