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随笔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随笔作文 篇1
人到中年,越发的宿命。即便是对文学的喜爱也总结为命运的使然。上中学时,就开始拼命地阅读小说尤其是当代收获杂志,可以说是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对文学的喜爱,从小就丰富着我的精神世界,以至于,阅读成为我一生的习惯。
阅读的久了,难免就开始手痒痒想写点什么。还好,两年的技校生活,手艺没有学下,倒是学校那份小报成了我的专刊,诗歌散文游记无所不包揽,现在想想都觉得那时候真是我人生难得悠闲的一段好时光。舍友是我的第一听众,我给她们朗读,啊,美好的精神世界闪烁着璀璨的星光。幸福而又无忧的时代,默默积蓄储存文学的`能量。
短暂的忙于生计的二十年转眼就过去,今天我终于又回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心里的喜悦与充实不言而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重新开始反思文学对我的意义究竟意味着什么。
圆梦,那是心最初的回答。每个人从小都有个梦想,而我原始的梦想就是用我的一只妙笔行文天下。老作家冰心巴金丁玲,都让我充满崇拜,他们不仅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而且从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你看到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文学的意义不仅让你分享作家不一样的人生思考体验,同时它还承载着重大的社会功能。
导向,标榜是当代作家义不容辞的使命。虽然,我还名不见经传,一天在自娱自乐中陶陶然,但我相信终就有一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有一天,我的行文如果变得有分量了,必须牢记作家的使命,针砭时事为民请命。用真实的生活态度书写美好人生。
此时眼皮已经沉得抬不起来了,住笔。
随笔作文 篇2
还记得传说里北方下雪的时候,二狗一泡尿就变成了冰雕。
北方的人们练就了在雪日里行走,南方的我们在穿着短袖咆哮着赴北望雪,怎料十几度的温度让我们缩手缩脚。
北方的`人们可以来南方过冬,而南方的我们能不能到北方品雪?常言道梅花盛开的时候千里冰封,皑皑白雪万里飘落!!!
我行走在南方,犹如定居在南方的燕子,春不北飞,冬不南移。每当寒冷之际,却由不得心中北望!
--雪之洁白,一尘无染。只有顶得住严寒,才可观望美丽的雪。
若要观雪,必须处身于严寒之中,梅花之盛开,自然可见。
--南方初春的细雨略带冰凉,北方初春的雪预兆着分丰年。说南方四季如春时,北方的春天里大雪纷飞!
--
南方有南方的引力,住着南方人。
北方有北方的道理,来着,不拒!
(南方春季落雨飘飘,北方风花雪月万里迢迢。一个人在南方观雨,一个人在北方望雪。
......南人北望.....北者南观.....)
《吴话舟》
随笔作文 篇3
《培根笔记》读后感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这本书就是他的言论集。“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一个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往往是一个才情并茂,文采飞扬的人。而培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随笔展现了他的文采,展现了他的人格,也展现了他的论点。
随笔作文 篇4
中午,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叠元宝,我们仨在一起比赛谁叠得最多,每个人都使出了绝招,只看见手指不停地“舞蹈”,不一会儿功夫,纸就用完了。结果,我们仨打了个平手。虽然没分出胜负,但是比赛的过程很开心……
今天是中秋佳节,一早妈妈就上街去买菜,买了很多好吃的,惹得我直流口水。今天的饭菜更是特别美味,让我吃过之后回味无穷。
中午,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叠元宝,我们仨在一起比赛谁叠得最多,每个人都使出了绝招,只看见手指不停地“舞蹈”,不一会儿功夫,纸就用完了。结果,我们仨打了个平手。虽然没分出胜负,但是比赛的过程很开心。
天渐渐黑了,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观赏着又圆又大的月亮。没过一会儿,妈妈和爸爸又把小桌抬到院子里,摆上食品让月亮“品尝”。我还像模像样地面朝夜空拜了拜。接下来贡品就又都成为我们一家人的食品了,也不知道嫦娥吃到没有。就这样,我们一家人继续边吃月饼边赏月。
正当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如水的月光和夜的'寂静时,妹妹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天上为什么有月亮?有人说月亮上有嫦娥,我怎么就看不到呢?
我刚想逗逗这个傻妹妹,奶奶却抢先说道:嫦娥的故事只是传说,不能当真的。妹妹听了点了点头,不再问了。不过,显然这个答案她一点儿也不满意。我想她一定和我一样希望所有的传说都是真的吧,如果没有了神仙,这个世界该多没意思啊!
随笔作文 篇5
《蒙田随笔》是法国作家蒙田创作的关于人生哲学思考的散文集,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当我第一次翻开我的这本蒙田随笔的时候,爸爸就坐在我的身边,他很诧异的看着我,说:“你在看蒙田随笔?”“嗯”“这是我中学的时候一直想看的书,可是当时没有条件借到,久而久之就忘了。”很少有爸爸这么期待而不得的书,我便对它重视了很多。
其实很巧的是,我在老师的要求下,正在读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这本书中讲了六位哲学家,其中一位就是蒙田,另一位我比较熟悉的就是尼采,在不久前,我还在读周国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可能正是这些哲学类书籍的铺垫,我看《蒙田随笔》的时候就容易接受的多,并没有很早看这种书时候云里雾里的感觉,反而有点拨云见日的心情。
蒙田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整本书中用的例子难免都是那个时代欧洲的例子,有时可能我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例子背后所要说的一些东西。这可能就是一个几百年的代沟吧。
但其实蒙田所议论的一些东西,都是一些我们现在都可以借鉴的。他写作并没有什么“后期”的润色和加工,完全是随心所欲的,就像苏东坡一样。
虽说这本书算是一本哲学名著,但并没有其它的哲学书来的晦涩,可能是这个版本翻译的比较好。除了一些远离我们的例子,译者还仔细的为每一句有出处的话标上了出处。由此可见,蒙田实在是看过很多很多的书。
看完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再看这本书,感觉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包括心情包括心理。可能是因为毕生经历的大相径庭所造成的差异。蒙田本身身处在一个贵族家庭里,较为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让他经历太多像尼采那样的悲剧。所以在《哲学的慰藉》中对于蒙田的总提就是“对残缺的慰藉”,他并不像其它哲学家那样困难,但正因为不同环境,才可能造就了他的不同。《哲学的慰藉》对蒙田的一句评价就很中肯、也很完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由此成就足矣。”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论悲伤》。其实我因为幸运,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完完整整的陪在我的`身边,一个不少。几乎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很久以前,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哭得出来的时候,那种痛并不算什么;总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会疼的你哭都哭不出来。”虽然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直无法想象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所以,当我通篇读过这篇文章后,我就大概理会了那种程度和感觉。
这本书读完实在花了我不少的力气,看了两三遍,其实还是离读懂有一定的距离,不过等到我再大一些的时候,再读一遍,也许就有了新的感觉。
他所说的那些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移动而落后,反而因为时间的沉淀,更让人有理由去相信它真实。他所展现的就是一个这样沉淀在时间中的世界。
随笔作文 篇6
“花信”。当我第一次听到和这个词有关的解释,我窃笑自己的愚昧无知。
花信,不就是花开的信息么。“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
花信,不也就是年轻女子如花般绽放的豆冦年华么。
花信,原来,它还有一种意义,叫做“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历经八个节气,分别是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每个节气十五日,正好120天。这120天,古代以每五日为一侯,计二十四侯。在这24候里,毎候都有某种花卉开放,人们便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风。”有旧诗为证“一百五曰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这24番花信风分别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侯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侯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当了解这二十四花信的名称,我确信我的无知。因为,这二十四种花,绝大多数我没见过,部分花名我是第一次听过。
小寒的梅花。百花之魁,四君子之首。因凌严寒、傲风雪开放,常被形容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气节。我喜爱梅花清艳冷峻的花朵和浸入骨髓的芳香。有淼淼的诗--咏梅:薄霜凝傲骨,浅雪塑香魂。花信春天下,百花一枝魁。又:霜凝玉肌骨,雪塑寒香魂。芳信天下,百花有魁。清瘦冷香梅。
大寒应推兰花。兰花是四君子之一。兰花因花姿素雅,香气淡雅被视为圣洁高雅和坚贞不渝的象征,有花中君子之称。故有品德高尚人格的人常常被誉为兰、幽兰。比如“空谷幽兰”比喻人品高雅。用“吹气如兰”来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于形容文词华美。“蕙质兰心”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等等。而由古至今,以咏兰或借兰喻意的诗词、书画作品不胜枚举,可见文人仕士对兰花的喜爱程度。
再说说雨水时节的菜花。不知是不是江南的油菜花呢?当我第一次见识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我被那场景惊呆了。一望无际的黄色海洋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那一刻我真想化作一只蜜蜂,一头扎进你的心房,沉醉于你的芳香。或者变成一只蝴蝶,哪怕随你变幻模样,也要在你的金色世界里自由飞翔。我,喜欢油菜花海,真希望在你的海洋里尽情荡漾。
惊蜇的桃花。我想起唐朝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的是去年此地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美丽的面庞与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今年故地重游,却只见桃花迎风开放,却不见佳人倩影。桃花,因其娇艳美丽,故常用来比喻女子。成语“人面桃花”,比喻女子容貌与桃花相辉映,后来形容男女邂逅分离后,男子的`追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再有唐朝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大林寺,便位于庐山之上,可惜这次造访庐山,大林寺却未能成行。这首诗写四月作者来访大林寺,时值山下芳菲已尽,而寺中一片桃花正欣然盛开。自己正怨恨春去无情,原来是错怪它了。春天并未归去,而是转到山寺来了。这里的桃花,又指代了春光。
谷雨的牡丹。牡丹花朵磅礴大气,雍容华贵,天香国色,故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据说1903年清政府将牡丹定为国花。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将梅花定为国花。牡丹有着华丽的姿容,却无芬芳。所以我觉得,它只能代表富贵,却无关优雅。造物主一向公平。
说完这二十四花信,百花之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夏莲。“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宋朝周敦颐《爱莲说》)这里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莲花有挺拔的花枝,秀丽的芳姿,清雅的香气。在大片大片翠绿色荷叶的衬托下,它既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又像圣洁优雅的君子,使人不由产生一种喜爱和敬畏之情。莲花是圣洁之花。与佛教关联,不表。
废了这么多话,主要是要为了写写桂花。初秋的桂花开啦-啦-啦!
来江南之前,从未见过桂花。因为北方家乡没有。记得在苏大读书期间。那时的外院还在东吴大学本部。教研室是一座旧时别墅,窗下就是两棵茂盛的大树。秋日午后的一天,突然闻到一股幽幽暗香。课后下楼,见两棵树上挂满了串串黄色花朵,香气袭人。问了同学才知道,它叫做桂花。那时我突然想起一句电视剧歌词: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暗飘过……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桂花。它确实可以代表某种情感。于是年年秋天盼望桂花。还曾自制香囊,收集桂花花瓣,挂在宿舍的床头上。后来爱上桂花公园。每年秋季桂花飘香,悠悠此心,宜醉宜欢。还喜欢秋季满街飘散的桂花糖炒栗子的味道。尽管它有些失真。总之这秋天第一味道,我情不自禁,由衷喜欢。
今夏江南气候温热适宜,既无酷暑,又无暴雨。秋天也不期而至。周一。一大早漫步在楼下小路上,便闻到一阵花香。一度错觉。下班出了车库,又感觉满街桂花飘香。莫非幻觉。直到走到楼下一株桂花树下,我却惊呆了。满树芬芳。真的是桂花开放了。欢喜、惊讶,像久别重逢。我忍不住丢下手里的菜,从各个角度不停欣赏它,感受它的芳香。周二。一早路过盛开的桂花。我忍不住折了一枝。因为喜爱。花开不多时,堪折只须折。这是爱的方式,满足我爱的喜悦。这早秋第一桂,我折了。周三下班。秋雨打碎了正怒放的生命。满地残花。淼淼曾预之:潇湘妃子今若在,纵肯为卿葬香魂。可惜不是我。
说到花,想起和花有关的记忆。家母爱花。记忆中的童年旧居,两条直通正房的甬路上,种满了美人蕉和万年红。菜园子里还种着野玫瑰,扫帚梅,芨芨草,野百合……每年夏天院子里花朵盛开,装饰无限美丽和浪漫。家母一直爱花。养过君子兰,还曾经开放过。杜鹃花,含笑,山茶,茉莉,绣球,仙人jian,那些我都曾经在母亲的花盆里邂逅过它们美丽的容颜。家母爱花。所以养了四个如花的女儿。这应是她最幸福的成就吧。
又想到和爱情相关的花朵。在爱情中每种花有它的花语,大概是这样吧。我唯独喜欢玫瑰--白色玫瑰。它不像百合般大气典雅,但百合又不似它这般含蓄温婉。含苞待放的玫瑰,将不觉绽放于某日清晨,满足你无限希望跟期待。所以每年冬季生日那天,总能收到一束白玫瑰。因怕它受寒,先生常把它藏在大衣里。接过裏着温情的白玫瑰,心中温暖甜蜜言不由衷。现在先生偶尔也会偷偷买束玫瑰,只不过是从白色玫瑰变成了红色玫瑰。莫非红玫瑰更加适合我?不过有或没有,似乎都已不是那么重要,真的过了用花来表达爱情和浪漫的年纪。尤其,还有一个小丫头跟你抢。于是每每这时,花归了女儿。巧克力归了全家。属于我的,却变作了红酒……
咳!止笔。心乱。谁叫我捡起这未完的日志!全是花儿惹的祸。
随笔作文 篇7
蘸着红色颜料的毛笔在宣纸上轻轻移动,一朵牡丹悄然绽开……
我七岁时曾学过国画,看着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在老师笔下绽开,心里便萌生出一个想法—我也要画出那样的画。
老师的画室里整齐地摆放着桌椅,种着许多植物,一走进去,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水墨的香味,空气中弥漫着书画的韵味。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学会了中国画。
初学时,我才七岁,稚嫩的'小手连握笔都练了很久,画出的画不是因颜料蘸得太多而在纸上聚成一堆,就是因水太多堆成一片。离老师那几朵艳丽妖娆的花儿差的远了。
那时候,一看到自己画的画,就想放弃。可又舍不得自己的梦想还未实现。
记得有一次,我害怕又画不好,被老师批评,差点儿赖在家里不肯去。妈妈劝了我很久,又答应下次可以请假,我才不情愿地去了。可就是那次,不知怎的,心中不由地有几分对老师耐心教导的愧疚。那天我画得特别专注,就像这幅画是给老师的礼物,手中的毛笔也渐渐听我的话了。一幅、两幅,直到第三幅终于让我捡回了对国画的那点信心。
下课后,老师奖励了我一个桃子,那时还没到桃子成熟的季节,嘴里面细细品尝这鲜美的桃子。自从这次之后,国画成了我不可割舍的爱好,我爱上了国画。
十岁那年,我的国画技术其实应该更上一层楼的,可却因为学业的繁忙而被迫暂停了对国画的学习。
那支经常用的毛笔被卷进笔帘,孤独地躺在阁楼上。现在想想,当年放弃学习国画的念头是多么的愚蠢。
窗外几枝翠竹,房间里满是水墨与竹的清香,坐在桌前,提起笔,阳光洒下,美丽的花朵跃然纸上……那时技艺虽然不精湛,但是于我而言却是最有境界的时刻。
愿有朝一日,我能与国画再续前缘,愿那牡丹,花随笔开。
【随笔作文】相关文章:
随笔作文05-27
随笔的作文06-27
随笔的作文05-29
(精选)随笔作文09-05
随笔作文[经典]08-24
随笔作文10-21
随笔作文10-21
随笔作文10-21
随笔作文10-21
随笔作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