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规则意识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1
从超市出来,看到门口有两辆公共单车被用一把大锁串连在了一起,这俩车可以说“不是一家人”,却“进了一家门”。
仔细看,两辆车的电子锁都已经不翼而飞,恐怕都是被狠狠撬掉的。我顿时有点不明白:一个人怎么会骑两辆车呢?想了想,猜了猜——看来到超市里去的应该是两个人。同样的手法,用同一把锁,倒真的应了先前那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呐,这进到超市的俩人绝对是一家人!一家子里出两位这样的人物真的是了不起!但仔细琢磨后觉得也并不奇葩,它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至理名言的正确性,当然也说明了“耳濡目染、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
我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担忧害怕小孟轲不能学好,于是极力找寻适合他成长的良好环境,最终,在“子不学,断机杼”的决心之下,亚圣成功早就,为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如今,有一些家庭、一些父母毫不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倒是唯恐自己孩子不知道如何占便宜?于是千方百计加以示范,以身教重于言教的态度,无论是在地摊上,还是在超市里,拿起散装的水果、零食就开始品尝,孩子亦步亦趋学的也有模有样,正是这样教与学,新的低俗一族脱颖而出。
既然是公共资源,无论再小、再微,也一定要讲规则意识,如果人人都要用一把“锁”将本应人人受用的资源归为已有,这个世界岂不是乱了套?其实破坏规则的.许多人并非坏人,而都是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当他们一味追求普通的时候,就变成了俗人;但如果普通人竭力追求的是不普通,那么他将能够成为不平凡的人。
多么希望我们周围“讲道德、说仁义”的人越来越多,那样我们的社会也将会越来越美好,人们的生活也会越加感到幸福快乐……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2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中班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一直以来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规则时,幼儿总是一直很难理解。在一次户外游戏中,教师本来预设大型玩具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突然幼儿提议玩“捉迷藏”。很多与幼儿突然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开始玩“捉迷藏”游戏。因为之前在幼儿园没玩过,所以幼儿都很兴奋。第一次游戏后,教师发现幼儿虽然很高兴但却没理解游戏规则,幼儿对在大型器械自由跑玩感兴趣而已。于是在游戏后,教师便以游戏的规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对游戏产生了兴趣,开始第二次游戏。游戏后教师再次总结游戏情况,发现许多幼儿没理解游戏要求,提出“藏的人”和“找的人”不同。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后,对游戏更加有兴趣了,提出再次游戏。于是开始了第三次游戏,这次游戏中幼儿基本能按游戏的规则进行,每个幼儿都很兴奋而且能按规则游戏,且对游戏也更加感兴趣了。一直以来教师总以为幼儿就喜欢自由的乱玩,游戏与规则没什么关系,有规则的'游戏幼儿也不太喜欢的。但今天发现幼儿慢慢长大后,对游戏的也发生变化。游戏中的规则使游戏更加有趣,所以规则被幼儿接受了。反思以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规则时都是教师主观的和强迫式的,忽视引导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和需要,所以幼儿没能很好接受。所以要从规则的需要方面,引导幼儿理解和接受规则。
让规则成为幼儿的需要,幼儿就能接受,幼儿就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如何让规则成为幼儿的需要?从游戏的角度思考,在游戏中让幼儿体会规则的意义,从而产生对规则的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3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今,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已显得刻不容缓,特别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把规则意识潜移默化的深入幼儿的学习意识之中;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来改变幼儿的不当规则意识,都是相当重要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规则对于幼儿的约束与指导可以让幼儿在一个度的范围内认识到规则底线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让幼儿萌发规则意识,虽然有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能自觉的遵守规则,也会出现思想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提高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在规则意识的培养中,我们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慢慢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可以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从自己身边的东西做起,让幼儿明白存在自身的规则。在教师在全面指引下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特别是在相关事例的表现下更能生动形象向幼儿传达出什么是规则,怎样才能遵守规则。
其次,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以学习者树立榜样,而后由榜样向学习者示范,通过榜样示范可以提高幼儿的'态度,行为方式、动机和技能。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证明,榜样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例如某某同学在课堂上与其他小朋友交头接耳,但是老师并没有当众批评,而是通过表扬其他小朋友的方式来从侧面进行对这名小朋友进行评价。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榜样示范法,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不仅让幼儿掌握有关课堂行为规范,也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创设类似情景,将有助于提高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其三,内化幼儿心中的规则,有效的控制幼儿的行为,让幼儿从自己身上看到规则对于自己的控制。
总之,幼儿规则意识是在教师长期的指引下,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里需要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让幼儿制定适合他们能力和兴趣特点的规则要求,就能使他们在掌握和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获得自主发展,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4
去户外活动前,教师说:“小朋友,排队了。我们要去外面玩喽!”孩子们有的跑到了教师跟前争着抢第一,有的仍顾着玩自己手上的玩意儿,还有的远远地看着教师,不愿意来排队……在教师一遍又一遍的招呼下,孩子们好不容易站成了长长的`一列队伍,可是走了没几步,队伍就没了形,教师只好挨个儿把孩子“塞”进队伍。以前这些画面几乎天天出现在日常带班过程中,尤其是在转移活动场地的过渡环节。我想,可能是因为队伍较长,教师不便管理排在后面的孩子。另外,一些胆子较小或存在入园焦虑的孩子因远离教师而缺乏安全感,从而拒绝排队。
鉴于此,我们在孩子入园初期,把排队要求改为只要跟着教师走就可以了。这样孩子就能在安全的距离内看见教师,从而更安心更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排队设计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在排队前,教师问:“我做火车头,谁做车厢呢?”教师在前方微笑地向孩子们说道:“一号车厢,二号车厢,三号车厢……我要带上我的车厢稳稳地开口罗!”教师带领孩子边做开火车的动作,边走出活动室。对于特别胆小的孩子,教师可邀请他和自己结伴扮演火车,一个做火车头,一个做火车车厢。在“开火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队伍行进的状况,不时变换情景,如火车过大桥、穿山洞、上山坡等,以保持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儿歌、故事等指导孩子排队。如,教师利用儿歌“小朋友,排队走,跟着老师走走走。向前看,不回头,停住小脚点点头”帮助孩子了解如何正确地排队行走。通过降低排队要求,增加趣味性等,我们发现孩子排队时推挤、游离的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
在孩子入园一段时间后,教师可利用幼儿园现有的环境条件,引导孩子练习一个接一个地排队走。如,只容一人通过的感觉小路,布满一串小脚印的朋友桥,沿墙铺设的触摸墙,恰好适合孩子单人经过,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当然,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排队的概念,掌握相应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儿歌(如,小脚丫,走走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先,不落后,一个一个多神气)、故事等,帮助孩子理解排队的要求。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5
小班的孩子虽然很小,并不明白什么是攀比,但是,他们往往也会进行“攀比”这件事!尤其是在语言和行为上,他们会表现出攀比!常而久之,在他们潜在意识里就会形成最初步的攀比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攀比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不但不利于幼儿的成长,而且对家庭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负荷。
早上,我来到班里,发现新新的妈妈在整理孩子的衣物时,拿出了一双崭新的拖鞋。我问到新新不是有双拖鞋嘛,怎么又拿来了一双呀?”新新妈妈听了马上皱着眉头,摇摇头对我说:“王老师,现在孩子的攀比意识越来越强了。昨天晚上和慧慧一起回家时,两个人就一直讨论谁的衣服漂亮,谁的衣服不好看。晚上回到家还说别的小朋友的拖鞋可漂亮了,她的不好看,叫我一定要给她买喜洋洋的拖鞋。这不给她换拖鞋呢。”
听了新新妈妈的话,我的心一下子触动了。新新在班里是个很有分享意识的孩子,只要家里有好吃的或在超市里买了好吃的,就会带到幼儿园来跟小朋友一起来分享。可是为什么就因为晚上的那段谈话,无论妈妈怎么劝也非要买漂亮的拖鞋呢。后来细想后,我终于明白了。孩子的分享有两种:一是出自内心的想要与别人分享,二是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有种成就感。而我忽视了这第二种,而这也是在小班幼儿身上是最为常见的。他们往往会因为老师的表扬而去做一些事情,因为他们想要老师注意到自己,同时也想在别的小朋友面前显示自己。同样,在穿着上,他们也想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和称赞。而对他们来说简单又平常的这件事,其实就是攀比的一种表现。
在晨间谈话中,我就针对这个现象问孩子们:“你觉得你的衣服、裤子、鞋子漂亮吗?”“你为什么觉得漂亮,哪里漂亮了?”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并在大家面前大胆的讲出来,最后总结告诉他们:小朋友身上的衣服都很漂亮,每个人的`衣服上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而且这些衣物都是爱你们的爸爸妈妈亲手买来的,爸爸妈妈买来的衣服都是最最漂亮的,因为他们想让宝宝们变得更可爱更漂亮,所以早上我们宝宝起床时不可以对爸爸妈妈说,衣服不好看不要穿,或是自己选。在谈话中,孩子们个个认为那样是不对的,并且认为爸爸妈妈给自己穿的衣服是最漂亮的,还大声地告诉我不会和爸爸妈妈说衣服不好看而不穿。
虽然从这次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种行为表示不认同,觉得不对,但是还需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交谈、故事、对比等方式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6
“锵锵锵!锵锵锵!”洋洋敲击着杯子。“当当当,当当当!”涛涛也马上学了起来。随后,活动室里响起了一片敲击声。“不要敲了。”教师喊道。大部分孩子停止了敲击,洋洋等几个比较淘气的孩子还在继续。托班孩子喝水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如果教师单用命令的方式加以制止,孩子们反而会敲得更兴奋。因此,我们根据托班孩子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培养孩子自觉爱护物品的意识。
“今天,有两个客人来到我们班,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教师边说边出示两只杯子,一只完好无损,一只伤痕累累。教师先拿起那只完好的杯子,模仿男孩子声音:“我是丁丁,我的主人很爱护我,我是健康快乐的。每天我都开开心心。”随后教师拿起那只破损的杯子,模仿女孩子的声音:“我是一一,我的主人不爱护我,你看我身上都是伤痕,每天我都很伤心,有时,我还偷偷地哭泣。"然后教师问:“你们想成为哪只杯子的主人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要做丁丁的小主人。”“看来你们都是能干的孩子。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谁是能干的小主人。”
教师一一检查孩子们的杯子:“程程、妞妞、琪琪的杯子都是完好无损的,真漂亮,还能映出老师的笑脸呢。咦,洋洋的杯子为什么有一道伤疤呢。洋洋你来看看。”洋洋拿起杯子,上面果然有一道刮痕。“我不是故意敲杯子的……”洋洋低下了头。教师摸摸洋洋的头:“老师知道洋洋不是故意的,而且洋洋以后会是一个能干的小主人,对吗?”洋洋点点头。“那老师要看洋洋的表现了,如果洋洋真的能当一个能干的小主人,不再让杯子受伤,老师就变个魔术,让小杯子身上的.伤痕消失。”“真的吗?”洋洋抬起头。“当然了,我们拉勾。”“好。”洋洋伸出小手。
从那天开始,洋洋敲击杯子的行为明显减少了,虽然他偶尔也会有忍不住的时候,但只要教师用眼神提醒他或摸摸他的头,他就会立即停止。一段时间后,教师询问孩子们:“你们最近有没有听到洋洋敲杯子啊?”“没有。”“看来洋洋真的改正了,是一个能干的小主人了。现在,老师就帮助洋洋让小杯子身上的伤痕消失。”孩子们好奇地瞪大了眼睛,教师故作神秘地把杯子放在身后。“一、二、三!”孩子们发现杯子破损的地方贴上了可爱的兔子贴纸,洋洋接过杯子,小兔子正对着他笑呢。“我的小杯子变漂亮了,我一定要爱护他。”洋洋兴奋地说。
托班孩子都有“泛灵”意识,我们借此引导孩子想象杯子是有生命的,会疼,会开心,也会伤心,以激发孩子爱护杯子的愿望。我们以拟人化的故事情境引导孩子保护物品、爱惜物品,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7
在幼儿园我们成天面对的是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无穷的精力和讲不完的话,好奇、好动、好模仿。他们的世界五彩斑斓,纯真而又美好。怎样让这那群孩子们既学会遵守规则又快乐地生活、游戏?那就要看老师的个人魅力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怎样让那生硬的规矩变得生动活泼让人能够快乐无比的接受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逐步积累经验,将各种规则变得无痕有趣。
一、快乐你我变奏曲
每天的活动都有集体游戏的时间。集体活动前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安静下来需要颇费周折。有时,就是你大声的训斥,孩子们也把它当成是耳旁风,还是继续谈笑风生。尽管你恼羞成怒,还是无济于事。于是,我改变策略,发挥音乐的指令作用,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做做律动游戏;集体游戏前,我们做做手指操。节奏欢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马上就安静下来了。我们的各项活动都有着独立的音乐指令。当孩子们听到轻快的《粉刷匠》音乐知道要安静下来了。当孩子们听到温柔的《小星星》音乐知道要休息一会。当孩子们听到节奏明快的《运动员进行曲》知道要排队出去做早操了。当孩子们听到悦耳婉转的《森林狂想曲》时就知道要一组一组搬椅子上课了。音乐,慢慢的在孩子们的心田流淌着,带给孩子们快乐,带给孩子们幸福。这就是快乐你我的变奏曲,让孩子们欣然接受规则的法宝。
二、红五星的力量
在幼儿园有的孩子比较乖巧,有的孩子比较懂事,有的孩子比较机灵,有的孩子比较能干,但是也总是有些孩子是班上的“淘气包”。他们时不时的做些破坏纪律的事情。如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踩一下小朋友的脚,在小朋友画得很美的画纸上涂上几笔,中午别的孩子睡觉了,淘气的孩子会趴在小床上,用手去敲床板玩。这时,我会轻轻走到小床边,摸摸孩子的小手和额头,小声说:“中午睡着了才能长得又高又大。先把眼睛闭上,你睡着了,老师的小星星就会飞到你的额头上哦。”老师轻轻的抚摸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一会就睡着了。我会在孩子额头上放个红五星贴。老师的五角星有着独特的魅力,那些调皮的孩子在红五星的`鼓励下,慢慢的学会了遵守规则。
三、趣味手指游戏
每天的活动中有许多的过渡环节需要等待。让孩子们乖乖地坐着这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也不乐意接受。于是,在等待的环节中,我每天都变换着花样和孩子们玩各种各样的手指游戏。这样可以避免时间的隐形浪费,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获得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手指游戏是简单又不需要有任何准备的小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大拇指,点点头,食指,弯弯腰,中指,绕一绕;无名指,亲一亲;小指;勾一勾。就是这样简单的游戏,小班的孩子们百玩不厌。每天,他们都期待着老师带给他们新的手指游戏。左手伸出来,右手伸出来。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翻开来是手心,翻过去是手背。手心、手背都是我的好宝贝。让我找找谁是我的好宝贝啊?孩子们马上就全都精神抖擞,像准备检阅的士兵一样。你的活动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了。其实,教师无需大声的呵斥,无需太多的讲述,只要尊重孩子的特点,孩子们就会在快乐中接受规则。
四、和故事约会
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优美形象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塑造,生动的故事情节,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老师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故事大王,也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似乎老师的脑海中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老师讲的故事孩子们也是百听不厌,每天,他们都会嚷嚷着让老师讲故事。当下最流行的绘本是孩子们的故事源泉。幼儿园的阅读区域也是孩子们最想去的地方,那里放满了孩子们喜欢的绘本图书,我组织孩子每天与故事来约会。在给孩子们讲述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时,狡猾的狐狸和愚蠢的老虎在我的诠释下变得那样活灵活现。孩子们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小眼睛炯炯有神,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我还和孩子们戴上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饶有兴趣地表演,让孩子们在故事表演中理解故事情节。五彩缤纷的绘本、聚精会神的孩子、生动演绎的“故事大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懂得,如何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孩子。于是,我和孩子们有了一个约定,每天都能听到“燕子姐姐”讲故事,这是我与孩子们和故事最快乐的约会。
教师的智慧在班级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能够非常轻松把规则都隐藏在游戏中,孩子们在这样班级中生活、学习是幸福的。这就是无痕的规则教育,它带给孩子们的是无限的智慧,无限的欢乐!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8
下午,我带小班幼儿玩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孩子们都高兴地跟随钢琴旋律的变化,用动作表现睡觉、起床、散步等情景。按照游戏规则,当音乐结束时,钢琴会弹奏低音表示“打雷了”,大家听到后要马上抱头蹲下,躲避“雷电”。可是今天兜兜一脸坏笑,挺立着身体就是不蹲下去。我看了他一眼,他无动于衷。我又特意弹奏出很响的“雷声”,可兜兜仍然不蹲下去。我皱皱眉,说:“兜兜,你再不蹲下,要被雷电打到了!”没想到兜兜摆出一个很酷的造型,冲着我笑道:“我是铁甲战士,我不怕雷电!”兜兜的举动使原本乖乖蹲着躲避“雷电”的几个男孩子也兴奋起来了:“我也不怕雷电!”……游戏不得已停了下来。我好奇地问兜兜:“铁甲战士为什么不怕雷电呀?”没等兜兜开口,其他孩子都抢着说:“因为他有防雷的装备。”我又问:“他怎么防雷呢?”孩子们都激动起来,他们边说边摆造型:“喏,是这样的!老师,你看!”“那好,如果你们都带了防雷的`装备,那么听到雷声就要做出避雷的动作,说出防雷的方法,好吗?”“好!”几乎所有孩子都兴奋地叫起来。游戏又有序地进行下去了……
在音乐游戏中,孩子要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完成一系列动作或任务,有助于培养倾听能力和规则意识。但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个性,尤其是兜兜这样的孩子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在这个音乐游戏中孩子的想法合情合理,又很有创意,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支持和指导,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9
“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请大家把手上的东西停下了,听老师说;请大家把东西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
每次活动开始或结束时,免不了听到我们这样的话语,特别是在美术活动或其他操作活动中,由于孩子的吵闹声,这样的话还需要重复好几遍。似乎很累很烦,小朋友们也总是记不得要怎么做。
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中,老师在桌上摆放了各种操作材料,老师还在讲述操作规则,可是小朋友都被材料所吸引,都去摆弄材料,没有小朋友在听,教室里也开始躁动起来。这时,老师就停了下来,有的规则意识较强的小朋友就说:“老师还没有说可以拿呢,老师生气了。”这时我们就可以抓住时机,和小朋友共同讨论:“你们还没听到老师的要求,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老师还没有说可以拿,有的小朋友就开始拿了,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最能遵守规则。”这时可以让小朋友听老师口令拿放操作材料,这样反复的操作,一些规则意识较弱的小朋友也会被这种教学环境和气氛所感染,渐渐的形成规则意识。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不顾一切地冲向自己喜欢的区域。医院里挤满了人,建构区里咚咚的响。收区域了,美工区里剪刀、废纸到处都是,阅读区的书放的比较混乱。这些都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常见的'现象。
在我们教室里每个区域不但有相应的人数限制,还有各种图示规则。每个区域里面都有插区域卡的小口袋,如果口袋里面都插满了小朋友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区里人满了他只能到其他区域玩了。在建构区、阅读区、建构区、我们都把相应的规则用图片和简单的字符写下来形成图文并茂的图示贴在相应的区域内,小朋友们在操作的同时就知道要遵守的规则。例如:美工区,小剪刀嚓嚓嚓,橡皮泥捏捏捏,纸折折折,不吵闹、用心玩,还要记得整理好,我的小手真灵巧。阅读区,看书要安静,书本要爱惜,阅读要仔细,收归要整齐。这一系列隐形规则的暗示,让小朋友们在区域活动中相互提醒,有序的开展各个区域活动并能收放整齐。
老师在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也要注意,班内两位老师的规则要一致,不要让幼儿感觉无所适从,还有长期坚持,是规则内化为习惯。规则不是预先就明确存在着,因为有了交往和实践、有了碰撞、冲突协商、交换、合作之后,才会出现规则。老师在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多种交往和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目的的过程中,学习制定合理的规则,并遵守规则。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10
幼儿园里的玩具非常多,不管是塑料圈、小沙包,还是纸棒、皮球,它们都深得小朋友的喜爱,每天小朋友都要和它们玩一玩游戏,对小朋友的身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提高小朋友的活动兴趣,我们鼓励小朋友一物多玩,如小沙包,我们鼓励小朋友出了将沙包放在头上玩平衡游戏外,我们还鼓励孩子抛接沙包,自抛自接、两两互相抛接等。孩子们很喜欢玩沙包游戏。
有一次在操场上,孩子们又玩起了抛沙包的游戏——抛一抛,扔一扔,比一比,看谁的沙包扔得高。小朋友的活动兴趣很浓,几个男孩子越扔越高。突然我就想到,若是有人经过,不小心砸到了怎么办?于是我就再也不让小朋友玩这个游戏了。因为操场上人多,不要看一个小小的沙包,从高空落下来其实是很危险的。所以老师在让小朋友玩的同时首先要考虑到是否安全,安全了才能玩,不安全的就不要玩。安全最重要。
还有一次,我去别的幼儿园听课,刚到那个幼儿园,看见一个小男孩由爷爷送到幼儿园来上学,爷爷送到后就回去了,那个小男孩一个人走过楼梯到自己教室里去,当他走到楼梯的转角处时,由一个窗户口正好看到了爷爷,他就很有礼貌地和爷爷再见。我发现:那个窗户打开着,有一半是有防盗栅栏的,一半是没有的`。我在想:如果那个小男孩早上来园时有情绪,或者情绪很激动,这时看到一个熟悉的人,他会不会从窗子里跳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幼儿园里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如何能防患于未然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进行“安全教育。”老师要擦亮双眼,发现安全隐患,随时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两字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所以安全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11
为了培养孩子耐心等待的好习惯,我们设计了游戏“小兔种萝卜”。那天,教师带领孩子在操场上玩“小兔种萝卜”的游戏,孩子们戴上精致的小兔胸饰开心极了,在游戏中,他们表现得比往常更为认真、投入。游戏进行到一半,兔妈妈提出要离开家去田里选萝卜,并请小兔们在家耐心等待。起初小兔们还能安静地在“家”里等着兔妈妈归来,但慢慢地,一些小兔有点按捺不住了,纷纷离“家”出走,去“田”里观望,接着就有很多小兔效仿,在“家”和“田”之间来回跑。
这时兔妈妈便以躲雨的.情景把小兔们都召回了家,然后对小兔们说:“外面在下雨,但妈妈还得继续去田里选萝卜,你们坐在这里数数帮妈妈加油,看看数到几,妈妈就能回来了,好吗?”于是小兔们便都坐在家里数数,给妈妈加油,当数到20的时候,妈妈回了家。
玩了几次后,教师可以把中间环节作些调整,如,兔妈妈要去田里选萝卜前可以跟小兔说:“你们坐在这里等妈妈,可以在心里默默地为妈妈加油,也可以说些希望妈妈早点回来的话,只要耐心等待,妈妈就会回来的。”
孩子年龄越小,自我控制能力越差,所以,我们除了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减少孩子等待的时间外,还要积极地指导孩子把消极等待变为积极等待,逐渐养成孩子耐心等待的好习惯。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12
“大富翁”游戏在班上实施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最频繁发生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断有孩子来问我:“杨老师,今天的桌面游戏免费吗?”“杨老师,今天下去玩要给钱吗?给多少钱?”“是不是表现不好的小朋友就不能下去玩了?”等等。每天都有孩子过来重复问我这些问题,问的太多遍渐渐没了耐心。
今天的游戏时间到了,王齐曾又跑过来:“杨老师,杨老师,今天的游戏要钱吗?”我很不耐烦的挥挥手:“你自己看,看其他小朋友有没有给钱,如果没有给钱,那就是说不要钱。”听完他就跑开了,隔了一会儿,又跑回来说:“杨老师,他们都没给钱。”“那就不要给钱了”我头都不抬就把他打发走了。王齐曾一蹦一跳的转头走了,一边走还一边喊“今天免费,今天免费”。
等到孩子们都开始玩游戏,我才得以仔细想这个问题。“大富翁”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很有兴趣,对没接触过的事情,都异常的好奇。几乎每天都会把自己的钱包拿出来数一数自己赚了多少钱了,但时间长了,有一些孩子已经没了一开始的热情,他们都知道不管我今天表现好不好,老师顶多就是提醒一下我,就算我不交钱,我还是可以下去玩。渐渐的,出现了好几个有这种想法的孩子,特别是平日里就特别调皮的孩子,赚钱的机会很少,但是在大家一起集体下去活动的时候,就算没有交“钱”,我还是会让他们去玩,只是提醒一下,下次要记得上课要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孩子们就知道我不会真的不让他们游戏,我制定的规则也就没用了,交了钱的孩子也会想:既然他们不交钱,还是一样和我们玩,那我们为什么要交钱,为什么要赚钱。一旦这个问题扩散开来,那这个游戏在班上实施的意义就没有了。
为了防止这个问题进一步恶化,我在晨间活动结束后,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将规则重新制定了一下:每次集体下去的游戏时间都是要交“钱”的,如果有小朋友没有交钱,那游戏时间就比别人少,别人玩20分钟,那他就只能玩5分钟。不是不让你玩,只是你的时间会比别人少。解释了一遍之后,孩子们都理解了。我花钱买的`是游戏的时间,而不是游戏。
新规则一制定好,孩子们积极性就又高起来了,当那些因为交不起钱而在玩的正起劲的时候停下来的孩子来说,更加激励他们要多赚钱来保证自己可以玩的更久。另一部分孩子,则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游戏时间。一举两得的规则。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13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盥洗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也容易出现拥挤、混乱、消极等待等现象。所以,近年来“按需盥洗”“分批盥洗”的方式应运而生。“按需盥洗”是指个别孩子根据需要进行盥洗,一般不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动。“分批盥洗”虽能较好地解决集中盥洗时拥挤、混乱等问题,但是孩子等待的时间不会因此减少,甚至会变得更长。如何才能在“分批盥洗”时变消极等待为积极等待呢?我们尝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盥洗。下面就是由一首歌曲改编的游戏活动。
幼儿围坐成半圆,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老师今天来当鸭妈妈,鸭妈妈等会儿会一边唱歌,一边请她的鸭宝宝去做一件事情。我们来仔细看看,鸭妈妈会请谁,去做什么事情呢?”然后,教师唱歌曲:“一天五只小鸭出去玩,翻过小山走远了,鸭子妈妈呀嘎嘎叫,我的宝宝要洗手。”唱第一乐句时,教师边唱边有节奏地拍5个孩子的肩膀;唱后面几句时,教师边唱边带着被请到的孩子学着小鸭走的动作走到盥洗室门口。接着,“鸭宝宝”们在保育员的照顾下盥洗,教师则回到原来的位置,引导孩子讨论:刚才鸭妈妈请到谁了?他们去干什么了?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鸭宝宝”们也陆续回来了。当然,教师还可扮演猫妈妈等角色,用相同的'方法请其他孩子去盥洗。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孩子盥洗完毕。
在盥洗过程中加入游戏情境,加入谈话环节,既提高了孩子盥洗的积极性,又避免了孩子消极等待的现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值得一提的是,再好玩的游戏也会有玩腻的时候,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积累,创编出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有序地盥洗。
【规则意识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规则意识随笔05-11
教育随笔:规则培养05-15
教育随笔:规则培养4篇05-15
教育的随笔11-08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4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5
【经典】教育的随笔08-03
教育随笔08-04
教育的随笔09-27
教育教学随笔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