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焦虑的随笔

时间:2023-12-20 08:43:19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焦虑的随笔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焦虑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焦虑的随笔

焦虑的随笔1

  最近似乎越来越焦虑了。

  好在还是明白具体的焦虑原因,那就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有够自信。

  虽然一直有想变得更好的决心,但是路途方向一直很迷茫,一直在徘徊,不知所措。

  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似乎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前行,可是才踏出几步,就发现心里其实对其他选择方向还同样保有热情。

  面对抉择,浪费了精力,浪费了激情,于是似乎一直在绕着圆圈,一直在打转。

  可是时间并不等人,在你徘徊,犹如一只被蒙眼的毛驴在水磨旁不停地转圈拉磨的时候,时间却如同一只奔腾的马儿,朝着远处驰骋而去,把你远远地甩在身后,你扯下蒙眼的纱布,却连那奔跑后的尘土都看不到。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可以选择的时光,有的人在一边实验探寻着,一边选择,有种骑驴找马的感觉。有的人则是停滞不前,一直在观望。

  其实也不能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有可能骑驴找马的人,结果发现骑驴也有前途,就放弃了寻马的`道路。有的人在观望中有可能也能一下找对自己的方向。

  同样,也有那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人,也有那种因为停滞太久,结果跟不上时代,一直在落后的队伍中匍匐前进的。

  不管怎么说,先寻到方向,也许焦虑感就渐渐地缓和了。

焦虑的随笔2

  焦虑和烦躁不同。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情绪,烦躁是心中烦闷不安、急躁易怒的意思。

  我觉得焦虑是长期的,烦躁是短暂的。焦虑的外延更广,包含着烦躁的表现。它可能没有烦躁的反应强烈,但是对人的影响更大。

  我自己的感受,焦虑更像是一种内耗,人在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有说有笑会生活,但是一旦安静下来,或者神经搭上那根筋,就开始没头没尾的思虑。对比起来解决烦躁容易的多,引起烦躁的事情处理完,基本上心情就舒展了。

  这个结论来自于我这几天的感受。睡眠不足造成身体不适,进而引起心情不好,易怒,不过情况很快得到缓解,睡眠充足情绪就恢复正常。

  但是和朋友聊起焦虑的话题,发现焦虑就没那么容易缓解了。朋友说她觉得焦虑大部分是我们太在意别人的预期,总想让别人满意,然后就不停的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就开始产生焦虑。

  我觉得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小时候确实是这样,长大了反而觉得是自己给自己压力,自己永远追不上别人的步伐,生活永远达不到期待的高度,自己的能力常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焦虑始终形影不离。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经常做梦看到一座高山,仰望它只感到压抑,或者面前摆着一堆东西或食物,限令我必须收拾干净或吃完,我看着模糊的前方,只能感到无助和压抑。后来读书,经常做梦四处躲避追杀,毕业后经常做梦要蹲班坐级,每次都是在通通的心跳声中醒来。

  很多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是焦虑在身体中产生的`反应。许多幼时无法理解的事情和情绪,都在年轮中渐渐明晰,我记不得当初的事情,只留下当时的情绪。才发觉所有的情绪都在性格中留下了阴影,而所有的阴影都找得到当初的元凶。

焦虑的随笔3

  最近即将开学,隐隐中感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老师们在一起时不免埋怨时间过得太快,暑假太短,这里的短指的是暑假没有得到真正的休息,各种杂事不断,实际休息时间少得很。还有部分教师对开学怀着恐惧症,害怕开学,害怕上班,倒不是因为害怕课堂教学,而是害怕各种各样应付得焦头烂额的课余工作,往往弄得手忙脚乱、夜不能寐,他们并不是对暑假的长短和休息的好坏作何感想,只是本能地觉得麻烦的到来,让他们患上这种焦虑症。其实这种种焦虑、恐惧、担心都是正常的,要想面对即将开始的繁忙的工作自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同时指导自己做好行动的准备。

  不光是老师害怕开学,孩子更是如此。不管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还是网上接触到的,绝大部分孩子对开学抱着一种害怕、担心、无奈的心理的。其中最多的还是暑假作业没有玩够,其次是害怕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各种规则的束缚,都让他们感到不自在,仿佛一下子又要从大森林被捉回到鸟笼里生活的小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非常地留恋自在的生活,但又无法抗拒外在的力量。

  当然,有些孩子是因为暑假里学习特长班,他们参加的各种特长班也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才做的。像我小时候的幼儿园时就想着怎么玩好吃好,其次我的父母没有像现在这样让我学这让我学那。现在的孩子,孩子真是太累了,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各种补习班,觉得他们的未来很可怕,很无奈哎.......

  开学就像一道坎,让人们从假期的另一种生活中跨出来,回到学习的感觉,这里有酸楚和不情愿,但却是新梦想的开始,加油吧!

焦虑的随笔4

  新入园的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也是难免的。但我们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细心,换来了让家长放心、称心和安心,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关心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那么如何减轻幼儿与家长的焦虑心情,帮助他们共同度过这个焦虑期呢?本学期,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一、减轻婴幼儿的焦虑

  1、把爱送到孩子家中

  由于家长的焦虑直接受着婴幼儿焦虑的影响。因此要减轻家长的焦虑的首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减轻婴幼儿入园的焦虑。

  2、用爱打动幼儿,改变他们的不安心理爱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

  3、创设温馨、家庭化的环境

  在我们托班的活动室里,我们根据2-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环境布置成温馨、随意、自由的小家庭式的.氛围。我们为幼儿每人准备了一只小抽屉、一张小床和一些情景性的活动区域。当孩子们将家里带来的衣裤、玩具放入小抽屉时,他们会觉得这是自己的小天地。教室里搭的娃娃家,有小桌子、小凳子、仿真的各种食品,很有点家的味道,孩子们感到了熟悉和亲切,而不再害怕了。这各式各样的玩具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只要一进来就会情不自禁地各自奔向自己的所爱,这个玩腻了玩那一个,还有小朋友可以一块玩儿,够小家伙们自己折腾一阵子呢。另外,再加上老师组织的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这样,孩子们的一天过得很丰富了。就能比较快的度过这个心理的断乳期,逐渐溶入到集体中。

  4、适度宣泄、适度肯定、适度满足每年我们托班总有几位特别的孩子,由于他们情绪上的极度不稳定,家长们也显得特别紧张、焦虑。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用适度宣泄、适度肯定、适度满足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的生活。

  (1)、适度宣泄适度宣泄既让幼儿适度发一些脾气、哭闹,以满足他对亲人的依恋。

  (2)、适度肯定适度肯定就是教师对幼儿所获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3)、适度满足适度满足既对幼儿合理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满足。

  二、减轻家长的焦虑

  1、家长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2、全面、细致地汇报婴幼儿在园情况

  (1)、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谈

  (2)公开幼儿园电话

  (3)设计、填写《婴幼儿生活活动情况记录表》和《宝宝成长档案》

  (4)播放幼儿活动录像。

焦虑的随笔5

  这就是我对于焦虑的体会和感受。其实这个过程很长很难,因为情绪本身是不容易被察觉的东西,它根源于内心来自于行为,本来就和自身混为一体。

  太多的时候,情绪涌上心头,根本没时间去想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只能在涨潮消退的时候,安静下来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血脉偾张口不择言,这到底是一时的情绪,还是长久的反复。只能在一次一次的追问中,一点点进步。

  我会想这个问题,不仅仅因为自身有这个困扰,还发现身边人有这种抱怨。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唉声叹气、得过且过,但是我发现很多人一边抱怨着生活一边享受着这种“折磨”,好像没有人在意刚刚说过的烦恼,只有我记得他们的情绪和语气。

  再后来,我发现他们过得没有说的那么不好,不仅和抱怨共生,还生活得很好。我很困惑,到底是我对自己要求的太高,还是他们思考的太少?

  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让我感到孤独,因为我很少能够在思考之后得到共鸣。虽然如此,行行复行行,我从未停止,我知道也只能往前走。

  左岸记:焦虑不仅仅是害怕,而是出于对于不确定的恐惧以及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的害怕。现实是焦虑情绪是无法消除的,是一直存在的,而克服焦虑能做的'到的其实就是带着焦虑生活而不让其影响到你。

  如何让焦虑不影响生活呢?分四步走:

  1、把“预期”变成计划,把判断变成描述。

  2、停留在焦虑中,观察自己的感觉。

  3、抛弃虚幻的失控感,聚焦在你可以控制的东西上。

  4、制定行为规则,约束自己而非时刻接触。

  去经历那些你所畏惧的事,它会给你证明自己头脑中那些猜想是错误的机会。如果你因为害怕自己能力无法胜任工作,那就试试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做不到。如果你害怕自己无法应付陌生的环境,那就出门远行一次,你会发现未知并不如你想象中的可怕。即便经历的过程并不好玩,它也不是那么令人难以忍受。只有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突破心理界限,才能打败焦虑,活出真正的自己。

焦虑的随笔6

  会焦虑是为什么呢?月光无法穿过窗口,唯一的光线也只是电源微弱,忘记关上的台灯散发的微光。一时间像是身处在一片黑暗的虚空中身后冥想的灵魂双手遮盖双眼。

  周围的微光无法透过那本不存在的灵魂“我”一句一句令人窒息的审问,总有一种心脏破碎的.感觉。“你知道为什么“你”手上的“血迹”永远都擦不干净吗?”“你认为会有人喜欢“你”吗?”“你真的拥有心吗?”……不愿意回答,“我”的笑容只会更加的放肆,“我知道啊……”“那就告诉我你的回答啊”“……”“你也知道吧,我是你冥想的“自己”你想什么我当然知道,而我,就是将你真正的想法表现出来,你难道要骗自己吗?”“我”就站在身后,但我不敢回头与其说不敢,为什么不直接一点说不愿意呢?我不想接受……颤抖的双手轻轻地拍拍胸口感受到心脏急促地跳动是在…反抗吗?“需要我告诉你吗?”“我”的笑容逐渐严肃起来“……”语言无法控制地停在喉咙,像是哑了一样……?挣扎着想说出来,又像被压制住一样。“压制自己吗?为什么不愿意释放呢?”“那我还是告诉你吧……”“因为……”““我”是“刽子手”啊…”周围的环境在不断的崩坏,“我”也逐渐崩坏,但“我”的脸上失去了刚才的笑容。“我其实是明白的啊……!不想明白而已啊……”“我”突然间呐喊“我”哭了…从黑暗的缝隙中透过闪烁的光“我”和那个黑暗的世界已经消失了,恐慌的坐起来,现在已经是早上了,走到阳光前,已经感受不到温暖了,就只有,在地上幻视的破碎的玻璃心脏。

焦虑的随笔7

  这一学期我们班走了一个小朋友,却迎来了一个插班生——娟娟,长的很漂亮也很腼腆,问她什么,都用摇头或点头来答复,不会和小朋友主动交流,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着、听着。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需要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这是可以理解的,也许是她比较内向的原因,使得它比一般孩子更为腼腆,相信过几天会好起来的。为了能让她和小朋友们尽快地熟悉起来,我请班中的孩子们主动与她交流,请她一起去做游戏。小朋友都很热情都围在娟娟的身边问东问西,特别是同一组的小朋友做什么事都带着她告诉她放接送卡的地方,厕所在哪里等等。娟娟虽然只会认真听或者点点头但是从她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她很喜欢我们这个大家庭,同时对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感到很欣慰觉得他们真的成长懂事了很多。

  在接下来的美术活动中,娟娟虽然一言不发,但画得非常认真,而且作品的效果也不错,在介绍作品的过程中,我有意提到了她的作品,“我很喜欢这幅画,画面整洁,颜色涂得也不错,是谁的呀?”当小朋友们告诉我是娟娟画的时候,我发现她脸上露出了一丝丝的'笑容,“原来娟娟画画这么棒,相信你还有其他本领,上课也会积极回答问题,对吗?娟娟点了点头。下堂是语言活动,娟娟听得很认真当我提问题时,她竟然主动举手了,这不仅让我感到惊喜,连其他小朋友都感到开心。我请她来回答,她回答的声音清脆响亮,有几个小朋友还为她拍手鼓掌了。大家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们真是每天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和感动。午间休息时在小朋友的邀请下,娟娟和他们玩起了搭公交车的游戏而且把公交司机的角色让给她做。

  经过这两天的相处发现娟娟其实是个比较活泼的孩子,再开朗的小孩面对新环境时都会产生胆怯和焦虑,都需要时间来适应,相信通过我们全班师生的努力一定会让她尽快融入我们的大家庭。

焦虑的随笔8

  尽管我有车,但想出这个城市,不是说想走就能走的,去往城外的公路多是高速路,雨雪天或大雾天,说封闭就封闭了,如果硬要出城,可能蜗在郊外的所谓国道上,前面与后面是望不到边的车流。

  机票并不贵,但有时在机场,飞机就是不起飞,那边说这边空中管制,这边说那边天气有问题,有时坐飞机,与坐火车花的时间没多大区别。坐地铁吧,票价便宜得让任何其他城市的人眼红,二元钱可以通行整个北京城,但东直门、西直门换乘,你一定会骂设计者脑残,或者地下或者地上,按着他们划的箭头兜圈子,不让你走上两站地,他觉得便宜了你。

  地铁广播还有义务宣传员,总会提醒你,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要自觉抵制别人的乞讨行为。乞讨者一般都是生活无着落的人或残疾人朋友,给他们一元钱二元钱,完全是民间的一种小慈小善,为什么要将人心弄得拔凉拔凉的呢?如果政府保障到位,谁会闲着没事到地铁里乞讨,除非在搞行为艺术。

  当走出地铁向人问路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们闪过我,对我问路一点表情都不给,就匆匆而过。人与人之间,总算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只有掏手机,打电话给熟人,指点迷津。如果没有熟人,你就是城市漂流瓶。

  开车在城市里,北京大得吓人,出门在外办事,没有半天时间找不上别人的门,找到门了,你却发现找车位停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日新月异,以前觉得是一个美好的词,现在变得异化了,任何一个居民都觉得自己在这座城市里变成陌路人。

  水价涨了。看着那么多的人浪费水,我理解政府,想想北京缺水时,水从山西调配过来,从河北分流而来,甚至要从长江开渠引水而来。如果久旱无雨,城市人将如何生活?加上流动人口,北京可能已逼近两千万人之众。断路、断电、缺水、雨雪之灾等等,都可以给超大型城市以重创。但我们仍然热衷于造大城,而不像两千年前柏拉图所追求的那样,造“幸福之城”。

  硬着头皮交爱国与环保的水费,我觉得没什么,但城市上空的阴霾却总是挥之不去,罩在城市上空,加上汽车尾气,地上尘埃,经常让我呼吸觉得困难。今天晚报上专题介绍城市阴霾天气,说是空气无法形成流通,所有的废气停留在城市上空了,挑战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回想起奥运的日子,天很蓝,甚至可以看见星空灿烂,因为北京市与周边的人烟工厂都停产了,还有什么力量能使我们的天空真正蓝起来,而不是现在这样,总是灰蒙蒙的'一片。

  说迪拜建在沙漠上,而我们的城市,却建在沙粒上,市民们都是一粒一粒的沙子,没有一个有效的能够处理危机或与政府形成博弈的组织。上千万陌生的人、只考虑自己权益的人、无法维护自己权益的人,组成一个巨大的城市,邻居是谁,不知道,我们都是自己,只在熟人社会里生存与交流。

  我们失去了乡村,却没有收获城市。

焦虑的随笔9

  记忆,或许跟着时间的流逝而会渐渐的变的模糊起来,不可能说一点都不记得那是骗人的~

  每天忙碌的生活让我知道,我活着比那些没有劳动的人是而更有意义~

  看过一个综艺节目,曾经有个女的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她说:她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想做在自行车上笑,这句话,我想在所有看过那期的综艺节目里人都会骂她,甚至我看到的时候我也骂了。回头再想想那女的说的也对,现在的社会现在的人都愿意不劳动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人太多了,或许每个人心里都很喜欢不劳而获得到自己想要的.,可是当你真正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之后会不会想到,你心安呢?我的答案是:——不会

  社会在现实,人际关系在复杂,我都希望每个人(女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句老话说的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哪怕你自己努力后的成果没你想象的那么好 我都希望现在的人靠自己的双手,让未来的你自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站的更稳一些 ,更亮丽一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权利指着另一个人,哪怕是了解和不了解~

  我们也没有必要天天像看了电视剧里那些悲惨的情景一样,哭的稀里哗啦的天天也像是受过多大的伤的人一样,其实说白了,自己想通了,谁离开谁都可以活下去~

  人其实活着就那么回事,“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娘亲生下你,让你好好的活下去”。

  能生存下来的人要学会感激上帝,因为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短短几十年一眨眼就老了,到老了或许都会想明白,人活着是我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所有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生命,好好的生下来活下去~彩虹也会伴随在你的左右~

  ——至给爱生活的人们

焦虑的随笔10

  新的开学,幼儿园又迎来了新一批的小朋友,由于第一次上幼儿园,他们总是有些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哭闹、认生、胆小、喜欢自由走动、不喜欢集体游戏与生活。这主要是分离焦虑的表现。面对如此混乱的场面,作为一名新教师更是束手无策。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节,情况已有所改善。现分享一下解决小策略。

  一、教师心态一定要正。

  一、二个小朋友的哭闹也许不会使你心烦。但一半或大多数的小朋友进行哭泣,而且连续的不断地进行,会使你慢慢的感觉自己的无力,甚至会心烦。所以放稳心态最为重要,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二、因材施教。

  每个小朋友分离焦虑的表现各有差异,一定要学会认真观察。一类小朋友稍微抱抱、亲亲可以较快的安抚。二类小朋友喜欢抱着自己熟悉的物品也可以稍作停息。三类小朋友稍微吓一吓,例:宝宝,再哭的话,下面医生老师要来打针了类似的话,可以暂时让小朋友停止哭泣。四类小朋友最为困难。因为什么方法都是不管用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到自己的亲人来接。所以可以调整在园的.时间的长短,也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

  三、转移注意。

  当小朋友们的哭泣声有所减少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小活动。但是一定要生动、有趣、符合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以此转移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慢慢接受集体生活,暂时忘掉分离的情感。

  四、养成好的习惯。

  每天逐渐养成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习惯作息。

  最后直至适应,让其健康成长。

焦虑的随笔11

  上个周末,隔壁年轻夫妇的小儿子晨晨跑来家里玩,不知怎么,突然哭了起来,把我吓得不轻。

  “爸爸妈妈好忙,我好想他们陪我去动物园。”晨晨抽抽搭搭地说。

  那天晚上,这句话和孩子的眼泪在我脑海盘旋好久。

  空巢,似乎成了这个时代所有人最真实的写照。

  什么是空巢?

  从字义上讲,空巢是指小鸟离巢后,巢中无鸟。后来延伸为子女离开后,父母独自在家的寂寞状态。

  但近些年来,空巢已不仅仅针对于老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陷入空巢,甚至一些外表阳光看起来无忧无虑的孩子,都处于空巢——他们不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就在身边,但他们依旧孤独。

  课业繁重、竞争激烈以及未来的迷茫,他们的困难并不少,他们的生活也不轻松。

  但家长都太忙碌,每天要面对数不清的工作和应酬,仅有的时间又大多被用来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作业是否完成。

  极少数人会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需要精神关怀。

  “孩子还小,能懂什么?”这是为人父母最常说的话。

  甜甜原本和其他孩子一样,是个普通的初中生,唯一不同的是她有着关系紧张的父母。

  她的家长争吵时从不避讳“年幼无知”的女儿,甚至会把糟糕的婚姻怪罪在甜甜身上。

  久而久之,小女孩的精神状态越发糟糕,老师打来电话询问,父母竟说一切正常,没有提及婚变。

  20xx年2月15日早上,她的父母决定离婚,并且责骂了成绩严重下滑的甜甜。

  当天晚上年仅14岁的甜甜从小区高层跳下,当场身亡。

  “爸爸妈妈没有了我,肯定能幸福。”这是甜甜留在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

  看起来孩子成长的花园甘霖不断,实际上一片荒芜。而我们所认为的年幼无知,其实也只是自欺欺人。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报告里说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也曾发布公告,身处变迁速度加快的社会,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生养之恩,生与养同样重要。在关心孩子的时候,更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和情绪,耐心交流。

  诚然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和我们的经历相比,只能算是小事。

  但正是这种年岁所给予的优越感,使我们都忘记了单纯稚嫩的孩子还不足以独自处理好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既躁动不安又极度的脆弱敏感,有时候父母一句无心的话,对他们来讲就是毁天灭地的灾难。

  对孩子加强心理上的陪伴和引导沟通,避免精神空巢,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福气。

  如今90后秃顶了,油腻了,已经到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却依旧奋斗在外,空巢一人。

  有读者曾跟我说起过自己的故事,她刚毕业就独自来到广东,在制造业做海外销售,走南闯北。

  上个月她跳槽转行,新公司催着她尽快入职,但老东家一直拖着不肯放人。

  一直到报到截至前一天所有手续才办妥,她上午离职,下午就带着家当颠簸3个小时从广州奔赴深圳,在出租车上睡着又惊醒,独自将2个大行李箱搬上6楼的合租房里。

  等收拾好东西,她听到隔壁有夫妻正在做饭,热闹得不亦乐乎,在外打拼五年没有流过一滴泪的她竟埋在被子里失声痛哭。

  “出门在外对家庭的渴望和焦虑空前强烈,但没有人会白白养着你,只能自己艰难走下去。”她用这样一句话做了总结。

  还有一位读者,28岁的年轻小伙,一米八的个头,跟我聊起自己最崩溃的瞬间。

  当时他为了公司项目连续加班2个月,因为长期熬夜抵抗力下降,整个人昏昏沉沉,到家已是凌晨一点。

  洗澡时热水器出了问题,只能用冷水将就,打开冰箱想吃点东西,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于是半夜里他发着烧,跑出去买面包,回去时蹲在路边独自哭了起来。

  “我很想有个家。”他语气平淡地说,“但现在还没房没车,拿什么结婚?人生真难啊。”

  离开了家,没有了依靠,孤独和无助是空巢奋斗者的常态。

  想要弥补这种空洞,只有不断的努力,用更快的学习速度和持之以恒的积累打磨自己,找到自己无可替代足以立足的那一点。

  学会独处,习惯焦虑,是仍旧空巢却不愿放弃的“80、90一代”唯一的出路。

  空巢父母,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一半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空巢和独居老人已经接近一个亿,到20xx年,将会达到惊人的2个亿。

  忘记了是哪个周末,我去看望住在几条街外的母亲。

  碰到了邻居张阿姨,才知道我母亲几天前在楼下散步的时候不慎摔倒,躺在地上迟迟动不了身,直到有人路过才把她掺回家。后来母亲挨个叮嘱身边的朋友,千万别把她摔倒的事情告诉我。

  我总自认为理性、很有自控力,那天却在邻居面前潸然泪下。

  我总自认为母亲身体健康,自然会长命百岁。

  但做人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意外永远是突如其来,今天她在你面前无恙,或许明天就从你的生命里抽身而去。

  “独居之殇”已不再是一家之悲,而是一个现实和沉重的社会难题。

  子女们,请你们教会父母使用现代科技,比如微信和智能手机,已经老去的家长必然很难一次学会,请像当年他们教你识字那样认真耐心。

  在家人面前,多重复几次,多打几个电话,多听他们唠叨几句,总是件好事。

  而父母们,既然子女纷纷前往大城市,或者出国留学,那么试着主动走出去吧,与这个时代融合,不要一味依靠儿女。

  如今的独生子女肩负重担,如此的压力之下,只有社会、子女、父母三方努力,才能逐步解决空巢父母的难题。

  空巢父母需要的不只是经常问候,还需要我们所有人与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这是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极易空虚的时代。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曾说:“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报以虚无的态度其实是轻松的,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

  所有人终究是孤独的,如何才能摆脱?

  首先得学会正视它,孤独并不可耻,惧怕孤独也不可耻,可耻的是那些刻意嘲笑孤独的人。

  其次,就是努力给身边的人,多一些关爱。

  孩子的精神空巢,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和时间。

  外出奋斗者的空巢,需要的是学会独处和直面生活的勇气。

  而父母老人的空巢,需要的是来自社会各方的包容和关怀。

  如果说空巢是这个时代的趋势,那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更要拥有坚定的英雄主义,适应所有的改变。

  不论如何,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定会的!

焦虑的随笔12

  蔡冲在他的文章《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这三种自由》里说:

  这是最坏的时代,高昂的房价,让太多人都感到压抑灰暗,喘不过气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里有最快的创富通道,曾经一代甚至几代人才能积累的财富,如今十年可能就够了。

  正是抱着追不上房价的焦虑和家人等不及的恐惧,很多人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奔忙,可是结果呢,却绝少有人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个网友,总是想要改变自己,以便能够在互联网内容创业的风口上收获属于自己的奇迹。为此,他报名参加了各种课程,什么写作提高班、社群运营班、读书训练营等等,不停地折腾自己,不停地发奋努力。光是报名参加培训的费用都花了两万了,却依然没有取得什么可让他骄傲的成绩。

  其实,像他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因为焦虑自己会被时代甩开,因为恐惧自己的努力速度跟不上父母的老去速度,而不停地咬牙坚持着。可是,如此不明方向地坚持跟努力,真的'是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那样子的努力,倒不如静下心来安静地看上两本书,想想自己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才更为实际。

  受一些网络大咖和媒体兜售的所谓财务自由、学习提升等的影响,让我们觉得似乎不努力实现财务自由,每天不努力不学习就是对不起生命,甚至活着就等同于行尸走肉。于是,很多人就拼了命的看书,拼了命的学习,期冀着奇迹能在自己身上发生。

  但是,哪里有那么多的奇迹?那些所谓的大咖们也不过是因为抓住了人们的心里的焦虑,进而大肆兜售他们的产品才得以成功,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怎么会通过短短几天的学习就能改变自己,改变命运?

  但在媒体的煽动鼓舞下,在那些大咖的一再怂恿下,太多人盲目的报名学习,并以为自己总算是搭上了时代发展的快车。可学习之后却依旧一事无成,不是他们的办法不行,也不是他们的课程没有意义,是因为我们太焦虑,进而忽略了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以及什么才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焦虑和恐惧是促使我们疯狂报名学习的成因,而他们也正是抓住了我们的这个痛点来不断地刺激我们,让我们不断地买单来满足他们的财富自由。

  可没有目标的努力怎么会有价值?没有方向的行走又怎么能够抵达要去的终点?

  这就像是一只想要飞出屋子的鸟儿,在屋子里不辨方向地乱闯,把自己折腾的很受伤,却始终找不到飞出屋子的方向。

  所以,不要再去买那么多的课,报那么多的班,很多课看似很有用,实际上对我们并不适合。我们得先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行,不然,朝哪个方向努力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而没有结果。

  我之前也跟那个网友一样,总觉得自己需要多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并期冀着自己能够获得真正的改变,以摆脱追不上房价的焦虑,摆脱自己努力的速度跟不上老人老去的速度的恐惧。

  那段日子里,我发疯似得学习,发疯似地写作,几乎跟外界断了联系。每天看书、写作到夜里11点,第二天早上五点半爬起来继续。在那样高强度的努力下,努力的成果尚未看到,身体却开始告急----头晕、心脏难受,我越来越感觉身体吃不消了。于是,我学完了已报名的课程后,果断地终止了报名参加新的学习。

  当我把脚步放慢,反复地回观自己,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偏离了初心,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设计。我原本是想当一名作家,可我却学了一些跟写作毫无关系的东西,并弄得自己疲惫不已。

  导致这一切的元凶是什么呢?当然是焦虑跟恐惧。害怕来不及,害怕没能力,害怕日子会一天天的衰败下去。

  可是,怕没用,这样不辨方向的努力更加没用!真正有用的是找准自己的优势,并不断优化和提高自己实现梦想的能力,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下去。

  还有很多人在焦虑恐惧中迷茫地跟着别人在走,全然忘却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太多的可能,也给了我们太多的焦虑和恐惧。但不论怎样,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紧紧地跟在别人的后面还暗暗高兴。跟着别人走,怎么做自己?他人的梦想跟我们无关,走在别人的后面,自然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所以,不要太焦虑,更不要太恐惧,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我们是朝着自己的梦想在努力,只要我们是在不断地优化和提高自己实现梦想的能力,就都还来得及。不要被什么财务自由,职业自由给洗了脑,我们想要的自由只有我们自己最知道。梦想实现的时候,我们想要的自由和美好就都会一起来到。

  你说呢?

焦虑的随笔13

  开学了,我们班新进来了8位小朋友,4个女小朋友和4个男小朋友。通过这几天的相处,我发现这几个孩子各有各的特点,媛媛小朋友性格比较倔强,有点叛逆。比如,她的奶奶离开后,她就哭着喊着要奶奶,无论你如何劝说,她都不愿意听,甚至于闹得更加厉害,对于这样的宝宝我们采取了“冷处理”。我们让她在床上休息一会儿,暂时的不理会她,让她自己安静下来,愿意和我们沟通。

  果然,没过多久她就自己起来了,于是我主动走过去请她坐到座位上,慢慢地她和旁边的小朋友熟悉了,不愉快的时就忘记了,很快活跃起来了。臣臣小朋友明显的属于要“哄”的类型。例如,刚来园第一天,由于平时都是奶奶喂他吃的,他不会拿勺子,就不吃饭,我们喂他,他把嘴巴闭得紧紧的,就不让你喂;我们哄着请他吃,他也不要;硬着哄不行,软着哄也不行,左右就是不吃。无奈之下,就让他吃了一些饼干之类,他愿意吃,会吃的东西给他。

  放学时,我们和他的奶奶进行了沟通,希望通过家园配合,慢慢地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学会自己吃饭。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效,今天,我盛饭时,特意给他少盛一些,并且鼓励他将饭吃完,终于今天他吃完了所有的饭,还吃了几口菜(之前他从不吃菜,饭也吃一两口)。对于他的改变我由衷的感到高兴,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并且和他约定明天要比今天吃得更多,他开心的答应了。吕肖伟和朱佳婷小朋友属于较为胆小的类型,有点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为此我主动和他们找话题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搭积木,并且将他们安排在较活跃的孩子组上,同时向他们介绍孩子们,让他们成为好朋友。让他们慢慢地喜欢这个班集体。通过几天的'努力,我在吕肖伟胆小腼腆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这是我更加有信息将幼儿工作做好,让这些有着分离焦虑的孩子融入到我们的大家庭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从开学这几天的繁忙的工作中,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做主要的是要有爱心、要有耐心,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知道他们的点点滴滴,了解他们的所需,适时地给他们温暖,让他们知道老师不是陌生人,而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亲人。

【焦虑的随笔】相关文章:

克服焦虑焦虑心得体会12-14

形容焦虑不安的成语11-14

形容心情焦虑不安的成语大全07-18

疫情焦虑的心理干预方案(精选7篇)12-08

《培根随笔》随笔05-17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09-16

心里过度敏感容易紧张焦虑怎么办01-12

《培根随笔》随笔5篇05-17

《培根随笔》随笔(5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