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韩寒作品集

时间:2022-10-05 20:45:28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韩寒作品集

  永远的远方【1】

  “远方”这个概念是相对的,现实的人往往把相对于自己的居所而言的另一个城市称为远方。

  于是,我们看多了诸如从一个城市逃到另一个城市的小说,那叫逃向远方,管他两个城市相距多远,哪怕坐火车过去票价都超不过五块钱。

  我一向认为,这些人没有远方概念,就算是上趟厕所也够去一回远方。

  另一种人是不现实的,从南沙群岛到漠河不能算去远方,但从漠河到赤塔就算去一趟远方了。

  这类人的远方概念是以国家而论的,在国境线上跳一个来回就算是打远方回来了。

  我认为,远方应该是距离上的。

  这个认为很废话。

  距离很能吸引人。

  别以为只有诗人歌手才会去远方流浪,其实每个人都向往远方。

  惟一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向往而不往,有的人向往而往。

  在今天的《南方周末》上看到一篇关于远方的文章,写得并不怎么样,文笔软得像块水豆腐,文章散得像碗豆腐花。

  但就是这篇小豆腐块,让我有了写篇大豆腐块的欲望。

  我向来很欣赏那些背起背包去远方的人。

  今年第2期的《视野》摘了《现代女报》上的一篇《野鸭与IBM》,看了颇有感触。

  IBM的创始人华特生的儿子小华特生,常常给员工讲这么一个故事:一个酷爱自然的人每年秋天都要去看野鸭南飞的景观。

  有一年,他大发慈悲,带了一大袋饲料,到那里的池塘边去喂养野鸭子。

  过了几天,有些野鸭贪吃不再大老远地南飞了。

  三四年后,它们长得肥肥的,再也飞不起来了。

  讲完这个故事,小华特生说,人们很容易驯服野鸭,让它们哪里都去不成,但要把它们再驯养成野鸭就困难了。

  小华特生把这个故事翻来覆去地在公司里讲,他希望员工能理会其中的含义:“超出常规的人也有价值。

  有一次,一位员工对小华特生说:先生,你不要忘了,野鸭也是列成方阵飞的。

  小华特生说:当然,野鸭也是有约束力的,得朝一个方向飞。

  这也许是IBM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坦白说,这篇小文字是失败的,由野鸭而得到的含义“超出常规的人也有价值”,牵强得一塌糊涂,莫名其妙。

  但是,野鸭的故事却很有意义。

  许多看似一天到晚去远方的人,其实是缺少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不过,文中有句话算是说对了:“超出常规的人也有价值。

  一个人如果活得像块方糖一样呆板方正,那么他的价值还没有一块方糖大,方糖可以让水变甜而他不能,更何况方糖还有棱角而他没有。

  荒唐。

  前些日子在网上读到苏童的短篇小说《一个朋友在路上》。

  这是近一年来惟一一篇让我读了两遍的小说。

  回来后,一直跟斜上铺的“蚊子”说起,说得“蚊子”春心荡漾。

  “蚊子”挺喜欢雪,所以追问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要多少钱。

  我问他要坐的还是卧的,坐的便宜,卧的贵。

  “蚊子”挑了硬座,我说那便宜,两百块钱不到,只不过从上海坐到吉林恐怕已成冰雕了。

  于是“蚊子”挑了卧的,开始选硬卧,但望字生义,以为硬卧就像农村死了人躺在门板上一样,又改选软卧。

  可一打听价钱,知道自己是有去无回,便挥挥手说:“算了,不去了,等工作了再说。

  ”我知道等“蚊子”工作了以后定会诸事烦身,再为自己找理由推托。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想去远方的人去不了远方的原因。

  但去不了也好,可以让远方永远在心里保持神秘感。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想去远方的原因。

  第三个人【2】

  我1982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

  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以后一向的无拘无束。

  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

  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

  小学的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

  那时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

  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

  只是父母不允,常常在我看得紧张之时杀过来,没收书,逼我睡觉。

  我只好待他们睡着以后再拧亮台灯看。

  我无书不看,只是有一个怪癖,唯中外名著不读。

  那时我就觉得好些特被人推崇的长篇小说文笔拖沓,太强调思想性,而且有的翻译得半生不熟,读了几本后就觉得是浪费时间。

  直到现在,我还没读全过一本外国名著。

  另外就是不看作文辅导书,因为辅导书里例文无不千篇一律,陈词滥调,虚编乱造。

  只是当时学校规定非要买,我也只好买了,那些书后来都被我折纸飞机了。

  小学里,我的文章并不突出,原因很简单——偏题。

  往往写一半就不知偏到哪里去了,而且试卷上的格子不够我发挥,常常才开了个头就只剩下四五个格子了。

  初中是我的转折。

  我在初中转到县城一所不错的学校,语文老师是副校长,一看我的第一篇作文《我》就赞不绝口,直夸我奇才。

  但问题同时出现,我的理科渐渐不支。

  偏偏我进的班级是特色班,第一次考试三门课我考了273分,平均91分一门,不错了。

  我估计应该在班级前五名,结果一看成绩单愣掉,42名,能倒着数了。

  后来我开始投稿,投稿的动机说来可笑,只因为暂时缺钱。

  一个礼拜里写了十几篇小说、散文,没打草稿,没留底稿,寄给了江苏、上海的两家《少年文艺》以及《少男少女》、《当代学生》,以为我今天寄去,过个把礼拜就会有稿费寄过来。

  最先等到的是江苏《少年文艺》饶雪漫老师的信,鼓励我说小说写得很好,决定发表。

  所以可以说,我的文学之路是从《少年文艺》开始的,而且《少年文艺》最令我敬佩的地方就是尊重原作,很少删改,保留原汁原味。

  几个月后,我看到《少男少女》上一篇文章写得不错,挺像我的风格,想看看作者大名,不料一看名字两眼一坠,那篇文章竟是我写的。

  删改情况可见一斑。

  《傻子》发表后,我很高兴,去外面吃了一顿自我祝贺。

  两个月后,发表了一篇《书店》。

  我们班主任是数学老师,看了我的文章觉得恶心,因为我一向不喜欢“啊”个不停地去赞扬谁,然后结尾表决心要向他学习。

  班主任说我文笔下流。

  我气得宣布,今后一百年里,我们初中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超过我韩某人。

  我厌恶那做人的所谓真谛——“圆滑一生,虚伪是真,四面讨好,八方奉承”。

  别人夸你你要说自己不好,明明别人不好也要赞扬“你比我好”。

  加上我生性不爱受困,常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常罚我抄班规20遍,我只好三支笔一起握。

  我常对人说,我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一次长跑比赛,一向长跑不及格的我被逼去跑。

  由于前一天莫名其妙被罚站了四节课,站得我脚无知觉,竟一路领先,捧得冠军。

  全校诧异。

  以后的每届长跑比赛,我都稳获第一,区里也不例外。

  其实,自己的潜力你往往不知道,要靠自己去发掘。

  中考前我拼命补理科,上海中考规定语数外每门120分,我数学竟得了115分,吃惊不小。

  更令我吃惊的是,语文94分,查卷下来,大作文被扣去十几分,大概因为我没写光明面。

  幸亏我的长跑成绩1500米跑进5分钟(上海人普遍跑得比较慢),作为体育特招生进了市重点高中——松江二中。

  进了松江二中要住校,无父母管教,很幸福。

  我每天上课看书,下课看书,图书馆的书更是被我扫荡干净,只好央求老师为我开放资料库。

  中午边啃面包,边看“二十四史”。

  为避免我的文风和别人一样,我几乎不看别人的文艺类文章,没事捧一本字典或词典读。

  看了书后,我却懒得写。

  我最恨人家看了一本书就像母鸡下蛋,炫耀不止。

  我美其名曰自己乃是多看少写。

  我的性格里叛逆的因子太多,所以我的文章从来都有攻击性。

  松江二中里几位资深的语文老师都被我笔伐过。

  我喜欢在各种书里找错误,甚至教材里也被我找出不少。

  同学们常看我的周记,说:“韩寒,骂得好!骂出了我们的心声!”我觉得这句话很可笑,既然如此,你们怎么不敢指出?这世上正义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报道里有那么多的见死不救?这些都源于人性里的懦弱怕事。

  一进松江二中,我很好奇,广播站、合唱团、文学社、校刊编辑组都参加了,后来一个一个退出,因为这些都很花时间,况且会议不断。

  我痛恨套话,开个会要感谢半天,感谢好后检讨半天,真正的内容大家会后讨论!真是佩服他们,从一局象棋比赛里可以看出科教兴国、爱国传统;一篇缺乏创见的小论文里可以反映出改革开放20年之成就……我自命博古通今,联想却不及他们发达,自叹不如,水平有限,还是退出来再安安心心读些书比较好。

  我觉得文章如何写好写坏不见得是作文课上听出来的,而常常是从各种书上看来的,水到渠成,看多了自然下笔如有神,而不至于一篇文章写好,笔已经被咬得不像样子。

  名师未必出高徒。

  这里有一个矛盾:真理往往是在少数人手里,而少数人必须服从多数人,到头来真理还是在多数人手里,人云亦云就是这样堆积起来的。

  第一个人说一番话,被第二个人听见,和他一起说,此时第三个人反对,而第四个人一看,一边有两个人而一边只有一个人,便跟着那两个人一起说。

  可见人多口杂的那一方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许多是冲着那里人多去的。

  我是那第三个人。

  虽然可能讨人厌,但我始终坚守我的风格。

  我不够谦虚,老师常说我不尊重人,笔无遮拦,品德等级顶多“良”。

  我不在乎这个,一个人的品德根本不是优良中差能概括的,常有人劝我:“你太直话直说了,不会做人啊!”——看,人多力量太大了,连“做人”的概念都能扭曲。

  我只是照我的路走下去,偶尔也会被迫补理科,力求及格。

  我感谢两个人:一是我自己,读许多书;二是我父亲,允许我读许多书。

  小镇生活【3】

  这是我在小镇呆的第四天,书的腹稿已经打好,只差搬出来写在纸上了。

  不过小镇的宾馆实在太吵,外面天天施工到半夜。

  服务台说,这就是小镇在日益发展的象征。

  我有点生气地说,你们宾馆扩建至少要保证客人的休息吧。

  你别以为门口挂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人家就当你是五星级的宾馆。

  服务生有点忍不住了,说你要安静就去古镇区租间房子。

  她的话刺激了我。

  我收拾好行李,和这家宾馆匆匆而别。

  小镇非常古老,分两个镇区。

  古镇区的明清建筑保留完好,政府正要开发这里。

  游人尚不如织的原因是,小镇一来名气还不响,二来没有过哪个名声显赫的人物在明清两朝里住过这里,缺少名人故居,所以对一些没有文化的游人来说这里缺少了一种文化底蕴。

  政府常抱怨明清的文人没眼光,只知道人多力量大,成群结队往周庄跑。

  我经过小镇的柳永弄。

  弄名是政府给起的,原来叫万福弄。

  因为万福弄弄口有一棵柳树,所以有人突发奇想,把那柳树围起来立块碑,说这是《雨霖铃》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惟一指定柳树。

  柳永弄因此得名。

  在柳永弄的尽头有一张租房启事。

  房子就在附近,旧式的,看上去很美,住下去很难。

  不过,这里宁静多了。

  我在楼下看见靠窗的二楼正好可以摆书桌,正对一条小河,是个写东西的好地方。

  最后是我和一个落魄小子合租了这套民居。

  他搬进来的时候,只见一大堆一大堆的画具。

  “画画的?”我顺手拈起一支画笔问。

  “嗯。

  ”他继续搬箱子。

  箱子里都是他镶了框的画。

  “可以看看吗?”

  “随便。

  ”

  我拿起一幅画欣赏,很写实,我看明白了。

  金黄碧绿的田地,欧洲式的农舍,一条泥路从近处铺向远方,远方有类似牛马的东西在吃一些类似草的东西,总体感觉还好。

  “不错。

  ”

  “谢了,瞎涂。

  ”

  “法国?你去过。

  ”

  “不,是西班牙。

  ”

  “好小子,西班牙怎么样?”

  “没去过。

  ”

  “那你怎么把西班牙画得这么像西班牙。

  ”

  “你刚才不还认为这是法国吗?”

  我顿了一下,用手指抚几下油画,找不到话。

  想自己怎么说话尽往死胡同里扎。

  “嗨,别摸,你会不会看画?”

  我道过歉,隐约觉得这人不好相处。

  “你叫什么,画家?”

  “甭叫我家,是家就不来这儿了。

  ”

  “好,怎么称呼,画画的?”我总觉得我这是在称呼幼儿园里的小朋友。

  “大佑。

  ”

  “罗大佑?”

  “差一点。

  ”

  “马大佑?”

  “以后就叫我大佑,我没姓。

  ”

  1

  三年前我从校园逃出来。

  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聪明绝顶的人。

  因为有些博士其实见识没有多少长进,只是学会了怎么把一句人都听得懂的话写得鬼都看不懂。

  本来我会呆得很好,反正大家都是混日子。

  出去后也要交房租,那还不如呆在寝室里舒服。

  睡在我上铺的老刘搞西方文学研究,主攻法国,论文没研究出来,反而学会了法国人怎么谈恋爱,说恋爱最主要的是小环境的美好,两人随时随地必须凝视,这样就会有一种浪漫油然而生。

  后来老刘就栽在了凝视上。

  在学校的小树林里,两个人凝视得太专注,被某个辅导员捉住,事情还闹得很大。

  其实凝视并没有错,最主要的是凝视的同时,两个人还干了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生精神面貌的事情。

  后来老刘并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一天晚上我们听见女生寝室里乱成一团,有校领导的呵斥,女生的尖叫,还有老刘的怒吼。

  我意识到老刘算是完了。

  果然被劝退。

  老刘离校时,对我说了一句气势非凡的话:“小子,你也别呆了,反正以后都是自由撰稿人,要个文凭干嘛。

  ”我当时觉得亏,因为老刘说起来退学了但好歹也是因为这风流之事,而我就这么傻乎乎去自动退学不是亏了。

  老刘属于这种性情中人,其实这个“性情中人”的意思就是性中人和情中人。

  老刘生性放荡,属于那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人物。

  一次学校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正在上课,老刘摇晃着身子要出门,老教授一愣,问“干什么!”老刘说,上厕所。

  老教授当时的脸色就有点不知所云,想年轻时他也是特立独行的人物,也还没英勇到上课闯厕所的份上。

  让他上吧,面子和威严就扫地了,不让他上吧,万一憋死了负不起责任。

  正犹豫着,老刘已经不见了。

  就因为这事,老刘成为全校女生目光的焦点,每次老刘上厕所都能引人议论。

  老刘从不安静,他的感情就像掉了树叶的亚当夏娃那么无遮无拦。

  我说老刘你要有点修养,你要八风不动宠辱不惊,人家夸你你要镇静,轻飘飘也是人家走后的事情,那时随你飘哪儿去。

  人家骂你你更要镇静,不能拿袜子来勒人家。

  你看上次小张来说你几句,你就拿袜子勒人家,退一步说,好歹也要用洗过的袜子嘛……总之老刘,你要学会平静如水,如死水,如结了冰的死水。

  老刘说:“为什么要假装平静?应该不平静的时候就不应该平静。

  ”

  我让老刘过一过江南小镇的生活,看看细雨时明清窄街和上面安详的老人,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平静如水。

  2

  老刘就这么轰轰烈烈地离开校园,一走再无音讯。

  传闻说他先去了呼和浩特,然后转到准噶尔,行走几十公里终于看见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两个月后在那里一家文学刊物当编辑。

  然后是我们中文系的一个小子跳楼。

  他来自云南农村,最后消息传来说他的父亲因为贩

  毒而被捕,而且数额巨大,早超过了死刑的量。

  当时我在窗口看蓝天白云,突然看见一个人往下掉,“唰”一下就从我的窗口掠过。

  我正纳闷这是仙女下凡还是怎么着,就听见下面的人乱叫,才明白过来是有人跳楼。

  当时我差点昏了,但忍住没叫,一个晚上睡不着。

  跳楼的消息学校封锁得很紧,对外界只宣称是失足。

  天相信那是失足,都这么大了没事爬窗上去玩什么,况且窗有胸口高,要失足从那儿掉下去也不是容易的事。

  然后,我听到的议论竟是诸如“哎呀这小子真笨,要死还挑跳楼,死得那么难看”,“其实可以在最后一秒里摆个POSE嘛”,“他爹妈是卖的还是卖面粉的?搞这么多?”“他家里肯定发了”……

【韩寒作品集】相关文章:

明月居士对联作品集锦10-07

作品集自我介绍10-06

个人作品集自我介绍10-06

韩寒语录10-05

三毛作品集经典语录10-08

韩寒经典爱情语录11-24

韩寒小说精选语录10-07

韩寒精选语录摘抄10-07

韩寒精彩语录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