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不同的叹息

时间:2022-10-06 00:35:15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同的叹息

  不同的叹息,有时面对无奈难免会叹息一下,以下的不同的叹息相关文章,一起来阅读欣赏。

  不同的叹息【1】

  一天内,竟听到两个女人的叹息。

  一声是出自妻子。妻子年满55周岁,退休了。她18岁高中毕业,进了乡镇机关,一直到退休,37年工作在这个弹丸之地。她为人率真耿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阳光性格。

  由于心底无私,敢攻坚克难,镇里最繁最难的事务,都有她的身影。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所以倍感充实,觉得人生有不竭的意义。但一退休在家,顿感人生失重,晚间吃饭,她突然感叹道:我这辈子算完了,一天一天消磨日子,就这样等死。

  我心中一惊,突然醒悟到,她这样一个人,一生都被工作和生活推动,“自我”一直沉睡,从来不思考生死这一人生的根本问题,所以一味乐观。今天有了悲叹,并不是坏事,说明退休让她回归自我,开始过属于自己的日子。

  所以我安慰她说,你是经不得闲,也不知闲的重要。

  从现在起,你要有意设计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无意义处体验意义,这样,真正的幸福就开始了。而且我还告诉你,别看你工作了37年,比一般的公职人员都要长,但你只有工作经验,或者说你社会经验虽然很丰富,但缺乏人生经验,还没进入完美的境界。

  从现在开始,你要认真体验生活,聆听心灵的声音,感受生命自身的美好,从工具人生,变成有我的人生,好好做一回真正的女人。

  她说,你说得太玄,我似懂非懂。我说,你一旦有所体会,就会感到其实“死”离我们还太远,属于“生”的日子还太多太多。

  另一声叹息是出自戴锦华。戴锦华是北大知名教授,她学识渊博,活力四射,也被学生们拥戴,但她却感叹说,我只想好好做女人,享受做女人的快乐,而不是寄望于“峰值”的人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老大”或“巨匠”。

  她说,“1987年,我几乎死了。”那一年她得了肺结核,住院时就已经是“三级肺痨”。那时服的药是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副作用极大的抗痨药,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她说:“死亡来得如此猝不及防、直截了当,我感到的是纯粹的怕。最重要的是,我才27岁呀。”

  真是命由天定,她的病罕见地康复了,她大喜过望。人生观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她说:“结核病以后,开始对自己没有那么高的期许,不再野心勃勃,开始理解懂得生命的单纯。濒临死亡,才懂得放自己一马,用更朴素的态度生活。”

  因为她过早地认识了生死,所以才通彻懂得,活着真好,便不再强求自己实现什么,而是回归生活本身,只是享受快乐的过程。所以,她除了本职的教学、科研,还忘情地投入各种公益活动,“一些没有利益可言、多数靠自掏腰包或捐款的活动”。

  这些活动有趣、好玩,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还能帮助别人,使生活变得异常洒脱、也异常开心。

  生活着,快乐着,使她笑看人生成败,她说:“成功和失败是单一价值观的世界施加于所有人的暴力,女人可能面临得更多,仅仅因为她是个女人。”所以她越来越率真地生活着,随性而为,全不管别人如何评价。

  一个妻子,一个戴锦华,同样是女人,心灵的格局和生命的风致却大不同。

  根本地,不在于她们文化修养的不同,而是因为妻子没有经历过生死的关口,对生死感悟得太晚,所以生活一虚空,就想到生等同于死;而戴锦华过早地感受到了生死,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心境豁达了,所以她不让自己空闲,总是主动地去寻找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其实一个人,很难把握人生的意义,却能很容易地把握自己的快乐;哪里有快乐,你就走向哪里,这就够了。

  未知的路【2】

  世上的路千万条,人生的路当如何?

  记忆里,外婆家很远,先坐汽车,在走路。路弯弯曲曲的,在杂草丛生中寻得一条小路,然后又分出几条小道;就像一颗大树,分出许多枝干,枝干上有分出无数枝条。我总是迷路在那样的交叉路口,被纵横交错的小路给深深折服。

  有位智者告诉我:当你在人生这条路上遇到选择时,要么向前走,直面人生;要么向后退,逃避人生;要么停在原地,等待命运的裁决。

  其实,人生不只是前进、后退或原地待命,每个人永远无法知道人生的下一站,向左走或向右走,回忆过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展望未来,你可能会有精彩的发现。

  最爱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创作的《未选择的路》,诗中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复杂心情。当下的我们,不只是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更是站在了人生的“米”字路口。

  时常会有这样的梦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在宽阔的油马路上,我独自徒步前进,前方,分出两条路来,一条向上倾斜,另一条向下倾斜,半刻犹豫之后,选择了第一条。

  走在路上,我很满意自己的选择,青山伴着绿树,鸟鸣带着花香,好不惬意;当我享受着这一切美景时,在路的尽头,竟衍生出好几条支路……清晨的凉风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行走的路充满了许多未知数和变数,人生的路更是如此。面对未知的人生路,唯有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才能不被歧路迷幻,继续怀揣梦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生命亮度【3】

  在中国历史上,文天祥绝对是一位顶级的民族英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再加上一首《过零丁洋》,就像岳飞有《满江红》、诸葛亮有《出师表》一样,更让他的形象光芒万丈。

  不过,现在我要说的是他的一位朋友——张千载。

  张千载跟文天祥是同乡好友,从小在一起读书,被老师视为“双璧”。可惜张千载的运气不是很好,当文天祥高中状元、飞黄腾达甚至官至宰相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举人,郁郁不得志。

  文天祥知道他的才学,就想拉他一把,推荐他出来做官。但张千载心气很高,始终没有去见文天祥,一直在家里种种田、读读书,安贫乐道。

  后来到了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军抗元失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一路北上押解到大都(今北京)。

  张千载听说后,立即变卖家产,等文天祥一行路过他的家乡时,就跑去上下打点,请求跟随文天祥一起去大都,照料他的起居。元军统帅也很敬仰文天祥的为人,就答应了。于是,一路上,张千载天天服侍文天祥,给他喂饭,帮他洗漱,像一个忠心的仆人。

  到了大都后,文天祥被关押起来,张千载就在附近找了个房子住下,每天去给文天祥送饭。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些诗文,他也花钱买通关系,将它们秘密带了出来,其中就包括那首着名的《正气歌》,在民间广为流传。

  就这样,张千载倾家荡产,不避寒暑,尽心尽力地服侍了文天祥三年之久,直到文天祥被忽必烈下令处决。此时已身无余财的张千载,不知道又用了什么办法,硬是将文天祥的尸体运了出来,而且还将在俘虏营中自杀殉夫的文夫人欧阳氏的尸体也一起找来,火化后将二人的骨灰带回了老家。

  或许是文天祥的光芒太过耀眼,减弱了跟他同时代的人的亮度,但张千载的行为,很值得我们将他重新提起来。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张千载只是一个小人物,他终生都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带兵跟元军打过仗,甚至倾家荡产服侍文天祥,为的也是个人私谊,而非民族大义。但谁又敢说,他的行为不值得我们敬仰?

  当文天祥风光时,接受过他恩惠的人不计其数,但到他落难时,却没有人站出来,反而是从未接受过他恩惠的张千载,选择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敬意。

  这种小人物的生命亮度,是任何“民族大义”都减弱不了的。后人也没有忘记这位文天祥的义友,把这种朋友之间的情义称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张千载号一鹗)。

【不同的叹息】相关文章:

叹息经典语录11-24

这样的人让我叹息作文04-02

那一声叹息作文06-06

不同求职不同的自我评价10-26

简历:不同的细节不同的结果10-26

不同的求职写简历也不同09-22

这样的人让我叹息作文15篇04-03

这样的人让我叹息作文(15篇)05-23

这样的人让我叹息作文6篇05-28

不同的老师与不同的听法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