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吃的艺术随笔

时间:2024-05-23 19:11:01 蔼媚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吃的艺术随笔(精选11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吃的艺术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吃的艺术随笔(精选11篇)

  吃的艺术随笔 1

  中国美食,名扬天下,让人垂涎三尺,但美食也要有美的“吃”法,美食配上美的吃法,那真是美极了。

  我吃饭虽不太讲究,但对“吃”也有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

  首先,要吃得健康。

  鸡鸭鱼肉,五谷杂粮,每日每顿都要按照均衡营养食物金字塔上的'比例摄取,生活才会平衡正常。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每一个种过田地的农民都知道:庄稼若只施氮肥,叶大而根小、茎细,会支撑不住杆枝生长,最终会倒下;若只施磷肥,则根壮而叶小,仿佛不倒翁;若只施钾肥,茎粗但叶和根又脆弱,也长不好。

  所以,应“三管齐下”,按庄稼的需要程度施以均衡的肥料,这样庄稼才能茁壮成长。

  人也是一样,人若想健康成长,也得科学、营养、均衡的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为了生存得好,当然要吃得健康些。

  其次,要吃得雅致。

  雅致即典雅致趣之意。雅致有两方面,一是食物,二是环境。

  所谓食物的雅致,看上去恬静淡美,入口滑而不腻,下肚清新恬然,畅达而不梗塞,让人神清气爽,感到生活另有一番滋味。

  环境也十分重要,古人好在山岭之中,江河之上品尝美食,豪饮美酒,尤其是雨后天晴,洗过一般的空气沁人心脾,将世俗烦恼一扫而空。

  一道小菜开胃,二杯淡酒过嘴,三筷鲜蔬入肠,迎风舀一瓢碧绿江水,清清肠!于寰宇之中寻一美景佳肴,尽享人生快乐。

  最后,要吃得愉悦。

  吃饭为一人生大事,怎能不快乐品味,把酒言欢?吃饭时心情是很重要的,如果吃饭时不开心,那就没什么胃口了。

  人天天要吃饭,如果一直苦着个脸,那不是一辈子都吃不上一顿好饭了吗?活在天地间,不如潇洒走一回。开心地吃,即使清淡简单也甘之如饴;皱着眉头吃,虽是美味佳肴也如咀嚼黄连。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更不要和自己的肠胃过不去,它们舒服了,也许一些问题就自然地解决了。

  吃愉悦之食,赏灿烂之景,是人生之一大乐事啊!顺祝大家身心健康、开开心心每一天,也不枉来人世走一圈嘛。

  吃的艺术随笔 2

  我喜欢吃,各种带壳带皮的水果都是我的挚爱——荔枝、桃子、山竹、香蕉……我享受它们的美味之前,也享受剥的乐趣。

  昨天晚上,邻居带来一袋荔枝。荔枝的身上大部分是黄色的,上面还有红晕点染,带着小刺。我吃心大发,抓来一个就随手一掰,可是,并未成功。甜甜的汁水顺着残壳喷涌而出,溅了一手,黏黏的,怪难受的。我发现吃荔枝,却未湿到手。于是,便向讨教吃的经验。“要找到中间凹陷的那条线,用手轻轻一掰,就开了。”爸爸边说边示范,“你瞧!” 白白嫩嫩的小珠子便出来了。我恍然大悟,也尝试成功了,可真是巧妙!

  与此相似的还有剥山竹。山竹皮很厚,如果像剥橘子那样做,很难成功。有了剥荔枝的经验,我也试着去寻找山竹的“死穴”。我试着剥山竹的蒂头,可是没有效果,反而是指甲中嵌进去了山竹皮。我又想到用手压,兴许能压出一些果肉来呢。可是再次失败。尝试了很多办法,就是赢不了这小小山竹。走过来,看到我的窘相,一把抄起小刀,递给我。咦,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我用刀一划,厚厚的壳顿时剖开,白色的果肉就显出原形了。

  吃水果要想吃的舒心,需要一些剥皮的.技巧和合适的工具。与此同时,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当我了解凹陷处更容易剥开荔枝壳之后,我便想到了使他人信服我的方法——抓住弱点,临门一击;当我了解使用工具能轻松掰开山竹之后,我便想到用引据事实来作刀,切开难以攻克的难题。吃的艺术,即为生活的艺术。对待不同的人与事,应具有不同的艺术。

  吃的艺术随笔 3

  那天文学课,只见老师向往常一样缓缓地走入教室,把常规事物搞定之后,问同学们:“大家零食都带了吗?”全班同学齐声回答:“带了!”什么情况,是否不可思议?上课怎么吃上零食了?这就是一节特殊的课。

  上课时间光明正大的吃零食,乃举“班”振奋之大事。曾经我耳闻目睹的知道一些同学上课偷吃零食的趣闻,可在课堂上如此光明正大的吃可是史无前例的。

  首先我开始品尝我自己带的薯片,“薯片”顾名思议当然是片状的。放于鼻间,吸一口气,只觉一股蕃茄香闯入鼻腔。轻轻地将其放入嘴中,细细品味,又觉一股蕃茄味贯穿口腔,使人沉醉。咽下肚好一会儿,还是余香满口。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是一门吃的.艺术。同时分享也是一门吃的艺术。我跟一位有巧克力豆的同学互相交换了零食。巧克力豆,扁扁地圆圆地,乍一看,好似一枚枚纽扣;闻一闻,一股浓浓地巧克力香;我轻轻的把它放入口中,用口腔的温度与唾液将其融化,直致化为巧克力水,才慢慢咽入。就感觉圣水穿肠贯肚,极为舒坦、惬意,这感觉美妙极了!

  吃也是有艺术的,细嚼慢咽,学会分享,会比狼吞虎咽,自己独享快乐多了。

  吃的艺术随笔 4

  一提到吃,你一定十分感兴趣。因为能吃的东西都十分美味。我也很喜欢,但是今天,我们不仅吃出了美味,吃出了乐趣,还吃出了艺术。

  这节课,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两块饼干,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我正准备下手时,老师诡异的笑笑,说:“今天我们要吃出艺术,你要用嘴巴把你的两块饼干啃成艺术品,吃出优美的图案。”我一听,立刻来了兴趣。我在构思咬成什么图形呢。有了!就咬成一把大伞和一轮太阳吧。说干就干,我用尺子把雨伞的手把给切了出来,正准备咬时,“啪!”,我还未完工的雨伞断成了两半。我顿时感觉没有希望了,可一看雨伞手把那一大半还没断,便来了主意。这挺像钥匙的插孔部分,就做一把钥匙吧。我拿起尺子,把钥匙插孔切细,再把钥匙头切好,用嘴把钥匙头咬圆,哈,完工!

  看看这把钥匙,再看看还剩下一块饼干,我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对了,还差一把锁呢。我用尺子在饼干上比划比划,割出一块很浅的线,正准备割时,不想“啪!”的一声,竟然又断了,我不甘心,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只剩下一小块了,我擦擦手心的汗,拿着尺子的手不停抖动,我暗下决心,这次只准成功,不许失败。我小心翼翼的,轻轻地割着。终于,“咝!”的一声,锁的轮廓完成了。我又把钥匙放在锁上试了试,用尺子划出一道浅浅的痕子。照着痕子割了好长时间,轻轻一碰,锁心掉了,哇,太棒了!我又用尺子把豁口和不平整的地方割平挖空。又把钥匙往里插,正好!我看看那把插着钥匙的锁一蹦三尺高。心中那个高兴劲呀,甭提了!

  我又看看别人的作品,有的是虎头虎脑的娃娃,有的.是活蹦乱跳的大白兔,有的是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鸟。一个比一个精美。这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阵惊叫“呀,转起来了转起来了!”我挤进人群里一瞧,呀!金永康的饼干陀螺转起来了!陀螺饼干造型很独特:一块完整的饼干中间有一个圆洞,一条细长的饼干条正好插在里边,着地的那一面又圆又鼓。只见金永康一拧饼干条上头,“嗖嗖”一阵风吹过,那饼干陀螺飞速旋转着,人群中又爆发出一阵惊呼“太神奇了,真是不可思议呀!”我也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真是大开眼界呀!

  这节课不仅让我们吃出艺术,吃出美味,吃出乐趣。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你坚持干一件事,持之以恒,有决心,不怕困难,就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吃的艺术随笔 5

  村镇中心街市老长亭南廊正中,有两个著名的乡村汉子开的一个虾袋摊子。两人各执一把长勺,勺子末端是个扁圆。炸虾袋时,先在这个扁圆印里装上拌了香葱粒的番薯粉,再在面上放几条刚出海的虾子,往淡黄透明的锅油里一放,白泡泡好一阵翻腾,由大变小,整个圆圆的饼子就金黄金黄的,泛着光。

  吃的时候,烫嘴,又咸香又辣。虾是脆的,肉里有汁,有阳光和海水的味道。番薯粉饼外层焦香,里面嫩滑,有葱的清香。藏在葱里的粉芽儿可以放在舌尖上把玩,的,会尝出一种粮食最里层的甘甜味。满嘴都是油。这在三十多年前,是不甘心一下擦掉的。

  方亭西头南面席地放了几个红身粗腰的火炭炉,炉子上放了几个洗得泛白的蒸笼。盖子一掀开,升腾着的云雾里会变出一排切成一片片的.粉白芋头,另一个笼子里则有一些海里新出的花螺、月螺。几个小孩子各尽早上或是几天来从爷爷奶奶那里要来的零钱,买上这几样,轮番醮上红红辣辣咸咸的小碟配料,小嘴儿就会象小鲤鱼嘴一样,张开来直吹气儿,又忙不迭地一手捂住自己的碟子,一手伸得老远去抢别人刚出锅上碟的东西,茸茸的脑门上尽是汗珠都顾不上袖子擦上一擦。

  对面看摊子的是个高大的大伯。高高的竹架子上排了好几个广口玻璃瓶。瓶子里的五香花生一分钱八粒。五分钱一小酒杯。吃的时候,也是一颗颗地放到嘴里,皮是皮的味,肉是肉的味,两个豆瓣的味道都分得清。只是没有象广州河涌码头的老式卖货人那样,一声声高呼“南乳玉,南乳玉啰诶!”大埕的人讲究斯文,各家夸小孩小伙都讲某某的孩子最斯文。

  最有趣是大店铺门外东墙的饺子摊。不知道为什么,总围着白帆布,可能是太好吃了。小时候,放学经过,总要故意拐过去靠近一下,冬天从摊子里飘出来的热气又暖又香,有用葱蒜文火炸焦了再加鱼露或是什么那时想起来最好味道的东西的香气。我是真真实实地吃过的,一个人在里面帆布围着,咬一口是一口的味,不担心被小伙伴看到,不担心被人说吃这么贵的好东西。只是因为仅有的一次独享,总让我想起那时刚学的一句人俗语,叫:盲子吃饺,心中有数。我不是盲子,但你要是早几年问我,我真记得每一个饺子的好味道。

  吃的艺术随笔 6

  杭州人好客。以前去亲戚、朋友家访亲探友,主人必定要留客吃饭。主妇菜烧好起锅端上桌时一定会说这句话:快,趁热吃,冷了不好吃了。

  菜一定要起锅就吃,冷了味道就差,肉会变老,鱼会变腥,蔬菜汤羹味就失鲜……有些特色菜也就失去特色了。

  杭州菜中最要趁热吃的要数“炸响铃”。“炸响铃”这个名字取得绝妙,外乡人不知道其名的妙处,只道一道豆腐皮做得菜为何取这样个名字,有点不知其意的莫名其妙。其实,妙就妙在这道菜要趁热吃,吃了才会解其意。

  “炸响铃”的原料极其简单,只是几张豆腐皮而已。豆腐皮各地都有,不稀罕。不过,做“炸响铃”的豆腐皮一定要取杭州富阳东山坞出产的。该地出产豆腐皮薄如蝉翼,油润白净,落水不糊,素有“金衣”之称。据称,东山坞生产豆腐皮已有千年,其技艺只在父子、兄弟间传授,说得神乎其神。其实,这豆腐皮好吃无非就是黄豆选的好,制作的水好这两样,技艺排在其次。东山坞豆腐皮好在有韧性,薄如蝉翼有韧性,落水当然不糊了,而不糊的根源却在于这做豆腐皮的水。做豆制品的师傅都知道,豆制品香不香,味鲜不鲜,韧不韧,关键在于水,这和酿酒一样是一样的道理,冬水酿酒香醇且存放时间长,春水酿酒味寡淡且容易发酸。不过这都是老话,现在都是工业化生产,千篇一律,没有这么多讲究了,所以百食也就一味了。

  但东山坞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许多年下来做豆腐皮的水却未曾有变。东山坞村有东山坞溪,该溪水脉起源于富阳境内的大龙山。大龙山山高水盛,山泉清澈纯净,矿物质含量高,极富有内在张力。独特的山水,造就了独特的东山坞豆腐皮。

  “炸响铃”用东山坞豆腐皮,将豆腐皮用水泡软,铺平,卷成长筒状,切成一寸左右长,下油锅炸脆,沥油起锅,装盘,配一碟甜酱上桌,食客挾起一块,蘸酱送入嘴,牙齿轻轻一碰,豆腐皮在嘴中咔咔作响,这便是“响铃”的由来了。“响铃”在嘴中,伴随着酱的丝丝甜味,一种香,一种脆,随着舌头的搅动,顿时揉和在一起,随之,满嘴弥香,忍不住再挾起一块……

  “炸响铃”就得趁热吃,冷了就潮了,不脆了,嚼在嘴里就软绵绵不响了,也就不好吃了。许多人不解这道菜名其意,也就是因为没有趁热吃的缘故。

  吃的艺术随笔 7

  过完年,又盼来了元宵的这个喜庆日子。元宵节是一年中最美丽的一天,家家户户会吃汤圆呢!我家也不例外。

  今年是正月十五的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看见妈妈正在忙着包汤圆。只见妈妈两三下子就包好了一个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圆的、白白的,像一个个小雪球,好可爱哟!我也想试着包一包。

  当那此起彼伏的"买汤圆,卖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又圆……这首熟悉的歌曲又回荡在大街小巷时,我就知道梦寐以求的元宵节就要到了。今天,我们班就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包汤圆"比赛"。

  只见,一位老师在水盆里倒了适量的.开水;然后把糯米粉倒了进去。经过几番"加工"后,形成一个洁白的大面团。

  随后大家蜂拥而上,到老师那里去领一小块面团。等大家都领到面团后,我们就开始包汤圆了。

  我把面团放于掌心,用两只手搓圆,与此同时我也看看旁边的同学包得怎么样。周涵越

  因为力气大使汤圆"开膛破肚"了;而王毅确包成了一个三角形,相比之下还是我略胜一筹。接下来就是做面壳子了,我轻轻地用手指在面团中间按一个小坑,一边捏一边转,使面团变成碗形的面壳子。面壳子终于做好了,可是我越看越难受,因为面壳子边上有几条裂痕,就像老奶奶脸上的几条皱纹,于是我就把裂痕"消灭"了。

  紧接着开始放馅了,我举起装满芝麻的汤匙,把芝麻小心翼翼地装入面壳子里,在封闭口子搓圆。不知谁"啊"的一声,我连忙转过身一看,原来柴可把汤圆压扁了,真是前功尽弃啊!于是我暗暗告诫自己:小心点!

  皇天不负苦心人,一个有模有样的汤圆终于展现在我的眼前,就等着"大开杀戒"了。过了十几分钟,汤圆终于出锅了,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嘴里还啧啧称赞。

  别看一个小小的汤圆,包起来可真不容易啊!因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取得成就。

  吃的艺术随笔 8

  我享受年夜饭佳肴里,带有年味和家乡味的芬香。但我更享受那分洋溢在空气中,只能用心感受的,围绕在身旁的,不能用言语形容的浓浓的亲情。

  孩子小的时候,每天都一起用餐,一日过一日,期望孩子早日长大,对孩子每天都在身旁的日子,是件理所当然的事。偶尔妻子责骂孩子不用心用餐的声音,一起用餐的日子,还叫人心烦。

  孩子工作后,为了工作需要,能回家吃晚餐已经很好,要准时回家一起吃晚饭,已变得苛刻。过去责骂孩子不用心用餐的心烦,是件值得回味的美事。

  孩子成家后,儿子和女儿一家都住在附近,厨房就设在我家,每天一样回家吃晚餐,每天一样见面,吃完晚餐匆匆回家,闲话家常是一个奢侈,但孩子也都还在身旁,尤其是每星期日,还能一起享用轻松的午餐,幸福感尽在不言中。

  传统的年夜饭,最好的时间当然是黄昏时间,从前在甘榜,年夜饭后,一家大小就在家里守岁,或闲聊,或集赌,家家户户摆起神桌,准备祭拜,十二点过后,响遍甘榜的炮竹声,硝烟四起,叫人无比兴奋。

  在城市化的新加坡,一家一起享用年夜饭,一起守岁,已经是一种奢望,能在家里煮几道年菜的主妇越来越少,设在餐厅的年后饭分开5点和8点两场,紧张的年夜饭,好的`餐馆还一席难求。

  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传统上女儿应该到婆家吃年夜饭。

  媳妇是人家的女儿,一样希望能回家与父母享用年夜饭。

  人同此心,心用此理,此事古难全。

  好在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妻宽容,决定把年夜饭提前,来个年午饭,让孩子们都能回家庆祝,俩老乐得享受个幽闲的黄昏,到春到河畔闲逛。

  可怜女儿和女婿,年午饭过后,下午4点回婆家吃年夜饭,因为亲家的女儿,女儿的小姑,也一样需要趕场,回她的婆家吃年夜饭。

  传统的年夜饭,城市化的国家,回家看看,亲情可贵,如此年夜饭,苦了肠胃。

  吃的艺术随笔 9

  红提一直给我们留下了香甜可口、风味独特的美好印象,但今天我吃到的红提,却是我至今吃到的最甜的红提。

  “哇!太好了,背一首古诗就有奖励。”我们的欢呼声响彻了教室。一转眼,我们都纷纷拿出《日有所诵》,争分夺秒地读起古诗来,连一秒种也不愿放过,就连贪玩的王珏也认真地读了起来。有的人背起书来摇头晃脑;有的人用手捂住双耳津津有味的读着;有的'人双眼紧盯着书我呢,差不多已经会背了,但是还是生怕背的时候会出错。这时,老师下令开始检查了。有的人做得端端正正举手,希望老师第一个请自己,有的人的脸上已经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说明他已经胸有成竹;还有的人一边举着手,一边嘴上念念有词,不时的看一眼书,想让自己背的诗更上一层楼;有少数的人呢,可能还不会背,就埋头苦读,生怕一抬头被老师看见,就叫他背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在我前面背诵的人,背完之后,老师从一个红色的袋子中拿了个什么塞进了他的口中,而那个同学紧闭着嘴,喜滋滋的下去了,我们看了之后真羡慕,但只能咽口水。不一会就轮到我了,我深吸了一口气,高声吟诵,一开始,我的心理有点紧张,后来越来越轻松,越背越流畅,仿佛我自己都陶醉在诗中了,这时,老师往我的嘴里塞了一个东西,咬上一口,脆脆的,甜甜的,原来是红提。

  虽然我吃到的不一定是最大最甜的红提,但在我的心里这颗红提永远是最甜的。

  吃的艺术随笔 10

  要是你问我上海滩上有什么好吃的?我能立马如数家珍地给你说出十几二十样来。比如南翔小笼、顺风大酒店的烤乳鸽、小桃园的大饼油条、南京大排档的阳春面和盐水鸭但这个礼拜我却一直惦记这一样美食烤鸭!

  礼拜天,我们赶在用餐高峰前抵达了长泰广场的花悦庭,进店后便看见一只只又白又胖的鸭子挂在了右手边的玻璃后面。在跟着服务员去座位的路上,我看到有七八个厨师在现场片皮鸭子,看得我口水直流。真想现在就能吃到烤鸭啊!我喃喃自语道。

  在位子上,老爸用最快的速度点单完毕,随后我就开始东看看、西望望,急切寻找着向我们走来的厨师和他那辆装载着香喷喷的美味烤鸭。老爸似乎看出了我的'急躁,便问我:干嘛那么坐立不安?因为我现在就想吃啊!话音刚落,我们俩便心有灵犀地哈哈大笑起来。在谈笑中,厨师终于推着小车子走了过来。只见他一手压着肥肥的鸭子,一手拿着亮闪闪的小刀,动作利索地把大肥鸭子肢解成一个鸭架子。不一会儿,一盘摆得整整齐齐的烤鸭与一屉热腾腾的面饼便端上了桌子。面对着这人间美味,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张面饼,把薄膜纸从上面撕开,夹了几块薄薄的鸭肉蘸蘸甜面酱,放在了面饼里,接着又夹了几丝黄瓜,最后把饼像包春卷一样包好,一下子塞进了嘴里。鸭肉的酥脆感与面饼的嚼劲让我忍不住一连吃了五个。太好吃了!我赞不绝口地说道。

  烤鸭对我而言是一道舌尖上的美食,我实在是太爱吃烤鸭了!

  吃的艺术随笔 11

  “白白的皮,圆圆胖胖的身子,在水里咕嘟咕嘟的翻滚着,……”我说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能猜出来我说的是什么,对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元宵,也有的地方叫做汤圆,不过我记得元宵和汤圆应该不是同样的东西,但是在人们的认知里面,这两种东西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圆圆的甜甜的,代表着幸福甜蜜的意思。

  元宵节是我们每年的正月十五,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大街上到处都挂满了红灯笼,还有一些商铺,都会有猜字谜的活动,电视机里面也会播放元宵晚会,总之到了元宵节这一天,仿佛要把春节大年初一的气氛全部带了回来,当然这也算是春节的一个尾巴。

  说到元宵节,那就要说的是元宵了,说到吃元宵,我最喜欢的元宵就是黑芝麻馅的,因为黑芝麻馅的一口咬下去,满口的芝麻香,而且回味十足,即便是在你吃完了以后,仍然能够感受到黑芝麻的味道,除此之外,黑芝麻还有一种保健养生的'作用,所以,对于吃元宵,我对黑芝麻馅的是情有独钟。

  今年的元宵节,我一个人就吃了20个元宵,妈妈告诉我要少吃一点,因为元宵的皮比较有粘性,不容易消化,害怕我吃坏了肚子,但是我不管妈妈说什么,仍然是吃下了这么多的元宵。

  元宵佳节,我真的很喜欢,尤其是喜欢元宵。小伙伴,你们喜欢吃元宵吗?

【吃的艺术随笔】相关文章:

谈吃杂文随笔03-21

吃的记忆随笔散文10-10

吃拉面的随笔10-07

中秋吃月饼随笔03-25

吃年夜饭随笔02-06

中班吃午餐教育随笔03-18

街头艺术——秦朝乐队随笔03-23

中国传统艺术随笔07-02

吃果子的卡车随笔日志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