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村秋韵散文
在乡村,秋天是最忙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大家都忙着收获自己的庄稼成果!以下是乡村秋韵散文,欢迎阅读参考!
当秋风徐徐吹来了凉意,当秋天的明月皎洁如雪,也便勾起了我无尽的乡愁。
家乡的秋天,是富有很高韵律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是无法感觉到那种,乡村所特有的秋韵。
久居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高楼与大厦之间,生活在分不清春夏秋冬的空调室内,总有一种压抑、烦躁之感,有一种脱离大自然的窘境,很怀念小时候家乡那唯美的秋天。
为满足自己念家的愿望,赶着秋意渐浓时,回了一趟老家,也实实在在的感受了一下,真真切切的乡村秋韵。
清晨,踩着薄雾,信步来到屋后的荷塘,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娇美的荷花,已经孕育了她的孩子,那孩子在妈妈的的怀抱里,探出一个个调皮的小脑袋,甚是可爱。
荷塘边上的杨柳,在晨风的吹拂下,跳着优美的舞蹈,荷塘边的草儿,依然青绿着,草尖儿上顶着一个个晶莹的露珠,露珠打湿了我的鞋子,却清凉了我的心。
走进田野,你会看到,在苍茫的原野上,更是一遍秋的景象,那苍了叶的豆子,那即将成熟的稻子,绿色中点缀着点点的黄,好似一大片绿色的绒毯上,洒满了黄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
一阵微风吹过,你能清晰的闻到那浓浓的、香香的,庄稼的味道,还有一些清雅、淡淡的花香。
当你置身在乡村的田野;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你会感到心情舒爽、心旷神怡。
柔柔的云,在天空中漂浮着,一朵朵、一片片,似棉絮;如羊群。
在田埂、地头、沟渠、土坡,甚至在石头的缝隙中,野菊开的正旺,这儿一丛,那儿一簇,花丛中混杂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橙、黄、绿、青、蓝、紫,娇小而炫丽,是那么的多,那么的密,那么的辽阔。
野菊是田野的天使;是秋天的精灵。
村道上的白杨树,笔直、挺拔的,分列在路的两旁,像哨兵一样,在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树叶在风的吹拂下,沙沙、沙沙的,唱着动听的歌谣。
远处,几只白鹭在田间嬉戏玩耍,它们一会儿,煽动着翅膀;伸长脖子;仰头天空;高歌一曲,一会儿,有快速的钻入草丛,似觅食;如玩耍,自由自在。
村头那片果园里,柿子、梨子、枣子、挂满了枝头,紫色的、青色的葡萄,一串串挂满架子,一看,你就会不自觉的垂涎欲滴了。
微风吹过,那浓浓的、甜甜的果香,更会让馋的直流口水。
来到果园的旁边,正赶上本家大叔在摘梨子,那黄橙橙的梨子,挂满了枝头。
大叔看见了我,笑呵呵的让我品尝他家的梨子,我也正有此意,便不客气的接过了,大叔递过来的梨子,也顾不上清洗,只用手擦了擦,便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那甜滋滋,凉丝丝的味儿,立刻温暖了我的身体。
让我魂牵梦绕的,还有家乡秋夜的韵味,当夜幕降临,明镜般的月亮挂在苍穹,月光如瀑布般,倾泻在广袤的大地上,那小星星调皮的时隐时现,好像是在和月亮捉迷藏。
月光下的村舍、树木、田野,都安静的进入了梦乡。
送走来看我的儿时玩伴,一个人,坐在院里的小凳子上,看着被夜染成了墨色的泥土石子、花草树木,还有我的小村庄,听秋虫啾啾、啾啾的在唱着情歌,我的心也在这静怡中,变得恬静、温暖了。
画案上的风景【2】
爱上画画,就像作家爱上写作,在脑海中扑捉灵感与火花。
一旦走进画室,往日积淀的美景就想在画案上流淌,手不由自主地就拿起画笔,蘸上颜料,在不停地构思,就像作家在构思作品一样,在勾画每一个细微之处。
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美,衡山的秀丽,在我的心中激荡不已。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北国的冰峰,南国的花海,西域的孤烟,东方的日出,不时地闯进画室,与我窃窃私语,抑或细细详谈,不知不觉间,它们抬起脚步走上我的画案,走进我的山水画。
山的挺拔高峻,水的清澈明净,展现在我画卷的主体位置。
茅舍青青,人烟稀少,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在点缀着山水画卷。
此时此刻,我又仿佛回到童年时代,在广袤的大地之上,青青的麦苗,在阳光下懒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胳膊腿在伸展着,像是在伸懒腰。
几只白羊,在绿色的大地上慢悠悠地飘荡,像是天边的白云在游动,在飘荡。
在乡村的大地上,炊烟在袅袅升起,一会儿直上,一会儿又像驼背的老人直上云端,此刻,我在想象,或许,人老了,就是这样升入天堂的,那时的我,就是如此幼稚,如此可笑,如此天真。
看着乡村的美景,我的心中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念头。
长大后,我要当一位画家,把这些乡村美景,画下来,给我的乡村留下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印痕,生活的胎记。
一个这样的信念,在我的心里就深深地扎下了根。
时光如水,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
我在自己的画室里,也度过了近二十个春秋。
画室是我的工作间,画案就是我耕耘的土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山水画、牡丹画、人物画……在家乡,在省内外,在朋友圈里有了地位,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多少个白昼严寒,我在弯腰低头绘制风雨霜露;多少个风雨岁月,我在悬腕勾勒五颜六色;多少个春夏冬日,我在深夜题字落款。
看着自己的作品被一个又一个客户买走,我既高兴,又惋惜,我面对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充满一种难以名状的自豪和满足。
一种成功的喜悦,在心里翻滚、激荡。
一种不舍,在我的心头萦绕、徘徊,一种割爱,在我的神经末梢停滞、闪烁。
面对一幅又一幅作品,我好像又回到童年的原野,乡村的麦田,乡村房舍,乡村炊烟,乡村流水,乡村小溪,甚至连乡村的家禽也在我作品上有了位置,有了空间,有席位。
微山湖的芦苇、荷花、荷叶以及碧波涟漪,船夫,游客,在我的画案上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景色,一只又一只的水鸟,在画案的一端鸣叫,就像美妙的音乐。
画画累了,闭上眼睛,一切美景,在眼前浮现。
忘记了腰酸,也忘记了腿疼,更忘记了手臂的疼痛难忍。
拿起书阅读,好像文字在驱逐我的疲劳,腰的酸,腿的疼,手臂疼痛,都伴随着优美的文字,烟消云散,化为乌有。
《瓦尔登湖》、《老人与海》、《猎人日记》等等书籍中的优美景色,仿佛早就在我的画案上呈现过一次又一次,就像是在有节奏地往复循环。
我总是怀着对作家的敬仰阅读每一本书,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品味着,欣赏着。
慢慢地,我也渐渐地发现,我与作家们有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一个用文字描写情感,一个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内心世界。
我不用敲击电脑,我用画笔,用画案,而作家用电脑,用手敲击键盘,表达自己情感。
其实所描绘的风景是有相同之处的,旅美作家刘成章,在自己的博客上常常展示自己的山水画卷,着名画家铁扬在绘画之余写作,他的新作《母亲的大碗》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面对我的画案,我思绪万千,心潮起伏,我的画笔,就是山水草木的营养源泉,也是我画案上的风景线。
秋寒不寒【3】
——我的求画之路
或许是大运河之水,滋养我的血脉;或许是太白楼之诗风,熏染我的灵性;或许是浣笔泉之诗韵,感染我的性情;或许是古槐之魅力,激发我的情趣。
微山湖的风韵,竹竿巷的幽静,洸府河的碧波,常青路的宽广,太白楼的古韵,小闸口的鱼香,滋养一个弱女子,在儒风的运河大地成长。
济宁,一个有着古风诗韵的城市,就这样,走出一个爱好绘画的女子——秋寒。
沐浴在孔孟之乡,行走在诗韵之乡。
我的血管在膨胀,血液在沸腾,情感的波涛在激荡。
于是乎,我拿起手中的画笔在勾勒线条,在染色,一张又一张牡丹花在我的眼前展现,红色的鲜艳,绿色的浓郁,淡有淡雅之美,艳有色泽之雅。
侍女图,在我的笔下,我用心勾勒,每一段、每一根发梢、每一个细微之处,我丝毫不敢放过,也不敢怠慢,更不敢懈怠。
山水画,虽说我不可能完全走遍祖国的每一处山山水水,但我的心中装满了祖国各地的山川河流,滚动的水流,包括哗哗的流水声在我的耳畔回应。
在此,我也曾胳膊酸痛,肩膀麻木,甚至腰酸腿疼。
眼看着自己,一个又一个作品,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鲜红的证书,明亮的水晶奖杯,在我画室的一个角落,抬望眼,那是,激励我前进的台阶,激励我成长的基石。
《散文百家》,一个省级名刊,在刊发散文的同时,在封二、封底,为我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展示的空间,一个成长的阶梯。
往日的辛苦,往日的疼痛,往日的失望,都在成绩面前,烟消云散。
回首自己走的每一段路程,多少艰辛,多少欢笑,都在留下深深的印痕。
从我上小学开始,就对美术课有着一种深深的好感,或许是对美术老师的一种敬佩,一种羡慕,一种敬仰。
美术老师的一举一动,甚至,每一句话,我都牢牢地印在我幼小的心里。
那时,老师主要是教素描,当然,美术课也不能及时上,学校本身就对美术课不重视,校方领导就自认为,在乡村小学,难以成就未来的画家,于是,美术课常常被语文、数学所占用,尤其是到期末考试的时候,美术课,更是被其他学科所占用,每当此时,我的心满腹惆怅,一种失落的感觉,一种难以诉说的感觉,在心头激荡翻腾。
为此,我曾暗自流泪,为此,我曾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钟情绘画,实现自己的梦想,是美术的无穷魅力,无限美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激励着我,使我的梦想永不破灭。
那时,一颗热爱绘画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怀着一个美好的梦幻,我迈进中学的大门,美术课依然是我喜爱的课程之一。
中学的美术课,比小学,有所好转,但也没有改变被轻视的现状,依然被其他课程冲击着,排挤着,属于与音、体、美同一类的课程,同样属于小三科,上美术课,当然,也是我渴望值更高的课程。
一周一节的美术课,对我也是一种美好的盼望,也一种美好奢望,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老师的讲解,以及老师在画架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指点,我都侧耳细听,每到美术课,我总是及早地到美术教室门口等待,等待老师的到来,等待美术课开始。
梦想,就在我的美术课上无限拉长,无限放大……
对我来说,每到美术课的日子,是那么的漫长,是那么的难以等待。
而对于,一堂美术课,又是那样的短暂,那样的瞬息而过,在那美好的时光,时间老人的脚步,好像加快了许多,在美术课上,我似乎感到一节课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我甚至怀疑,教务处领导在有意识地作手脚,为此,我也曾偷偷地侦探过,也曾偷偷地打听过,最后都是一个结果,美术课,和其他课堂时间一样,都是四十五分钟,教务处领导不会因此而改动。
在以后的日子里,家人看到我对美术的痴迷,就做出一个意外的决定,让我拜邹道各为师学习工笔画。
在跟邹老师学习期间,他对我要求十分严厉,在他的眼里,学画,比学书法更有难度,当然,也更要有高度。
一个平庸的画家,和一个优秀的画家相比,给人带来的美感是截然不同的,是有天壤之别的。
从严要求,从高要求,就是要求我要向一个优秀的画家看齐,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就要树高标尺。
夏日炎炎,蚊蝇叮咬,邹老师不让我歇息;冬日严寒,手脚麻木,邹老师不让我停笔;雨天阴郁,邹老师让我观察雨天景色;白雪皑皑,邹老师让我聆听雪花声响。
手臂疼了,不让休息;手脖肿了,不让停下;腰酸了,不让坐下。
画了一张又一张,笔用了一个又一个。
面对邹老师严厉的要求,我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也有过彷徨,有过举棋不定,有过犹豫不决,但每当想起自己的美好愿望,自己暗自的发誓,这些念头又像肥皂泡一样,逐个破灭了,我又重新振作起来,拿起手中的画笔,新的希望之火在心中又熊熊燃烧起来。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不几年的时间,我的画,在邹老师及他的朋友中得到赞许,说我是一个画画的好苗子。
于是,我画牡丹,画荷花,因为我的根在济宁,微山湖上的荷花之美,早就给我深深地打下家乡的烙印。
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美感,也就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头。
无论是四尺荷花,还是六尺荷花,都是活灵活现,杨万里的笔下美景,跃然在我的画笔之下。
雨打荷叶的节奏,仿佛也在我的笔下,表现地有声有色。
那含苞待放的新荷,让人想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青葱出浴,含羞送波;那晴雨后的兰草,让人想起幽静的青山,空灵幽远,耐人咀嚼。
一个手持画笔的美丽女子,在室内精心作画,时而伸长手臂,时而弯曲手臂;手腕时而伸,时而曲;时而弯腰,时而探身。
一个个更大更为宽广的山水长卷,在我的眼前,简直就是鲜活在世上的大自然,江南水乡、北国原野、西北大漠、东北森林在我的笔下,就能留给人一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空灵,一个“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给人一个泰山日出的气势磅礴之美。
新年临近,我也要迈进而立之年的门槛。
《论语·为政》里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说“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
对我们当今的人来说,既要懂礼,又要言行很得当,更能够自立,事业有所成,有所立。
我站在三十的门栏,虽说有二十年的画龄,但摆在我眼前的路更漫长,更悠远,也更加艰难。
我在今后的路途上,要知难而进,毫不退缩。
有句话说的很好,我今天借用过来,那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认为,这句话,对我来说,最为恰当。
你说对吗?
现如今,我虽不是什么知名画家,但对工笔画的孜孜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更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坚信,我努力,一丛杂草,一棵老树,一种野花,一架火炉,在我的笔下,在我的眼中,都变成可爱的风景,也是创作的素材。
我的感情,秉承女性所具有的温柔、细腻,;我的情怀,秉承着男性所没有的宽广、大气。
而今,我在不停地播种,也在不停地收获。
我的作品,有获奖,也有发表,我与人合作,举办画展影响非凡。
画家如同作家,一个构思意境,另一个也在构思意境,只是一个落在笔墨、线条、色彩间,另一个落在段落、篇章、结构间,我也是如此。
我也是乡村女子,我行走在鲁西南的乡村,喝乡村的水长大,赏乡村的景色成长,对乡村炽热的爱,是我画画的源泉。
诗情画意糅合出高远的意境,令人遐思无限。
尤其在当下的中国,关乎于人,关乎于乡村,关乎于自然环境,关乎于乡愁的作品,难得少见。
我以深邃的思想、淋漓的情感、独到的观察与精美而又充满个性的画笔,将乡村的草木、山水、日月以及季节的变化,再现与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动容,让人共鸣,让人铭记,甚至让人落泪与思索。
路在脚下,我将手持画笔,不停地描绘美的山、清的水、鲜艳的牡丹、含苞的荷花……呈现给喜爱绘画的挚友。
秋是黄金的时节,美好的时节,秋寒而不寒,因为秋本身就是一个收获的时节,我的秋天,也是如此。
【乡村秋韵散文】相关文章:
秋韵散文随笔散文10-26
秋收·秋韵·秋思随笔散文10-07
关于乡村散文10-26
乡村生活散文10-26
关于乡村的散文10-06
乡村婚礼随笔散文10-08
乡村往事随笔散文10-10
乡村的冬日随笔散文10-11
乡村腊月的随笔散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