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感恩父母的名家散文

时间:2022-10-06 00:01:25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恩父母的名家散文

  特别的日子读名家诗文感恩父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关于感恩父母的名家散文,欢迎阅读。

感恩父母的名家散文

  感恩父母的名家名篇【1】

  感恩父母尽孝道

  上下五千年,诸多真善美,百善孝为先;空展中外山水万,难数传记录,无数反哺篇。

  万千往事依稀,浮现心头眼前。

  述说一二,期冀引玉款款,共谐善愿……

  感恩父母,德之根本!试想十月之胎何重,一尺之婴降临。

  陶陶其鸿蒙于体,劳劳其母怀何辛。

  呱呱其心之不忍,哇哇其胸存忧怜。

  恒不寐之岁及周年,常端坐之晨晓夜阑。

  怜爱之情匪懈,关照之心不眠。

  牵肠有疾,挂肚临险。

  迟归之意恐,婚嫁其眷恋。

  青丝染雪其何怨?劬劳佝偻其梦牵!春晖普照,寸草可鉴?!

  忆昔出生之日,父母视若心肝。

  衣备足四季,食悉数甘甜,住尽皆温暖,行朝暮企盼。

  涓涓流逝水,殷殷父母心;层层爱意淌,亲人骨筋连。

  忆昔求学时,父母殚精竭虑。

  笔备铅圆钢,墨池永不干,纸买村乡县,砚磨栋梁愿。

  父母之恩,日累三餐,勿至厌烦,冬寒夏暖,莫使衣单。

  穷勿使穷,富历志坚。

  教子成人,及至弱冠。

  芳名入仕,迁而居远。

  朝夕恋儿,情切日深,何原不招?曰“勿扰儿”。

  旦待子归,苦思于餐。

  缤纷于宴,行列于前。

  知儿如意,载笑载言,闻子疾苦,泪溢涟涟。

  是故应感双亲之嘉惠,谢父母之恩隆。

  循陔之词高吟,陟屺之诗长颂。

  是故孝之为世,寸草之心报之罔极,三牲之养敬之无穷。

  光四海而神明通,为福田而德政行。

  天地经义,人伦称圣!大哉!孝也!夫孝者,中华之美德也。

  人生天地间,百善孝为先。

  孝者天敬重,不孝人齿寒。

  孝敬父母,为家隆之根本,孝悌文化,乃国学之开端。

  岁月悠悠,时空变迁。

  家生独子,宠爱百般。

  孝念淡漠,美德薄焉。

  聊添微词,呼尔孝廉。

  夫大道至简,冰心玉壶;人情最朴,跪乳反哺。

  自古:思正思纯思善思进思本源者,无不至孝双亲。

  卷卷篇篇,不胜枚举;芳芳华华,秀美万家。

  一盏灯,灿然点亮万家灯火;一孝行,润物无声众生心胸。

  孝敬本正道:言传与身教,人生织温馨;且从我做起,家国绘美满!

  感恩父母的名家名篇【2】

  青松‖感恩母亲

  我不曾记得将是“您”第几个节日,前几天只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关于您节日的祝福语,这让我刚刚平静的心又一次产生了悸动,怀念母亲思绪的野马又一次挣脱了缰绳,跳出了厮圈,拖着缰绳奔向母亲先前健在时的记忆。

  有人曾经稍带有责怪的口气对我说:“你老妈都72岁了,驾鹤西去是寿终,也没啥遗憾和自责的,再说你们已长大成人,都结了婚成了家。

  她的任务完成了,悬在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她口合眼眯放心地走了,你还内疚啥嘛……”

  也许我对母亲愧疚的话题在她面前提的太多的缘故吧!

  不知是没感冒就根本体会不到感冒的难受,还是我在母亲突然辞世这件事上的耿耿于怀,亦或是我的愚钝和顽固。

  总而言之,我有时无论是看到别人的母亲,还是听到谈论关于母亲的话题,我就困在已辞世母亲这个阴影里不能自拔。

  因为她走的太急,走的太仓促,走的没有来得及看母亲“最后”一眼,走的没时间听母亲“最后”一句叮咛,走的没机会“最后”一次紧握母亲双手话别母子骨肉之情,走的没有一点预感和明显的预兆。

  当我最后一次看到你时,你安详地躺在上房地上的桌子后面,从遮脸纸(人去世后脸上盖的白纸)的缝隙中,我看到你脸色苍白如白纸,没有一点血丝,脸上的肌肉早已塌陷……

  我再也看不到“您”的笑容了,听不到“您”的唠叨声了。

  我的妈狠心地走了,我没有妈了,我永远没有妈了……

  有人说:“老人不死儿不大。

  ”也有人说:“当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她(他,它)的珍贵。

  ”更有人说:“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终有夕阳归西的那么一天。

  ”就如东汉时期大文豪曹操在《龟虽寿》中所说的“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普普通通的农村人难道不是这样吗?

  的确,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崇高无私的爱,是只知付出不图回报的爱。

  她体现在一言一行中,一个动作一句提示;她渗透在一怒一笑中,一个眼神一句批评;她也夹杂在一粥一饭中,一声唠叨一句关切。

  在这个节日即将来临之时,我反复思索,左右琢磨,该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对已逝母亲的怀念呢?此刻不仅又让我想起唐朝伟大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佳言精句。

  母亲在儿女出门之前,一丝不苟地洗缝衣服,一针一线,针针倾注着牵挂,线线钩连着不舍。

  边洗衣服边叮咛,边做吃的边嘱咐,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早上出了门,晚上不如人……句句扣人心弦,语语突现母子骨肉之情。

  出门前母亲的一个依依不舍的目光,临行前母亲的一个意恐迟迟归的不舍,挥手间母亲的一句“到了赶紧打个电话回来”的反复叮咛,足能让远在它乡漂泊打拼的游子泪流满面。

  天地间的小草都知道感恩和报答,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如何报答这崇高无私的母爱呢?

  记得08年夏季,川里的春小麦快要成熟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和妻子打点行装要去深圳,但家里其他人不同意,母亲更是说啥也不答应,在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我不厌其烦地去做母亲的思想工作,终于说服了她,母亲答应了。

  在我们拎包出门的那一刻,母亲依依不舍的目光里透着一丝丝留恋与无奈,在我目别后回头的一刹那,从母亲清澈的眼眶中溢出几份不舍与期盼。

  母亲的倔犟和坚强没有战胜她内心爱子的脆弱,聚集在内心深处多日的伤感如同黄河决堤一般,瞬间一泄千里,两行骨肉难舍难分的泪水顺着脸颊直奔而下,它落在了家门前的黄土地上,它又落在了我的心里深处,瞬间飞溅起来,与我心灵深处的泪水相撞,滴滴点点又飘了下来,最后无奈地消失在匆匆远行的脚步里。

  我拎起行李就走,我不敢回头,我再也不敢回头,我根本没有勇气再回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情不待。

  做为一个女人来说,无论是吃什么山珍海味,穿什么品牌的衣服,还是用什么牌子的化妆品都不会感觉到幸福,只有当安全顺利地生下孩子,真真作了母亲的时候,她才是最幸福、最伟大的时候。

  有时候我也认可“母亲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那句话。

  此刻我是真正深深的体会到了。

  问世界“母爱”为何物,只教人如何去面对、去报答这人间的母爱,怎样去感恩母爱呢?

  感恩父母的名家名篇【3】

  父亲的病

  文︱鲁迅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

  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

  他们只得都依他。

  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

  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

  ”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

  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

  ”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

  ”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

  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

  ”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

  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

  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

  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

  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

  先买药,再寻药引。

  “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

  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

  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

  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

  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

  “医者,意也。

  ”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

  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

  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拼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

  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

  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

  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

  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

  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

  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

  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

  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

  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

  还有用药也不同。

  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

  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

  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

  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

  因为舌乃心之灵苗……。

  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

  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

  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

  ”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

  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

  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

  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

  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

  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

  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

  ——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

  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

  ”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

  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

  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

  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

  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

  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

  不要嚷……。

  不……。

  ”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十月七日。

  (摘自《朝花夕拾》)

【感恩父母的名家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感恩的名家散文(精选15篇)08-31

名家经典散文10-05

名家散文经典10-05

名家散文精选10-26

名家经典散文精选10-05

名家经典散文精选大全10-26

名家励志散文10-26

雪名家散文10-06

夏天的名家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