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美文欣赏人物细节描写

时间:2022-10-26 15:47:45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文欣赏人物细节描写

  人物细节描写是书写人物文章时重要的写作技巧,以下是3篇人物描写散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怎么通过细节刻画一个人物特点!

美文欣赏人物细节描写

  我的老挝朋友候巴迪【2】

  中老铁路一标跨老挝南塔省和乌多姆赛省,我们承建部分在乌多姆赛省,因为工作的关系,与乌多姆赛省的铁路指挥部经常有联系,指挥部负责人叫候巴迪,他更喜欢我们也们也更习惯称他为阿迪。

  第一次见阿迪是在乌省交通厅,我是和翻译一起去的,在办公室看到的是一个个子不高,带一副圆框眼镜,稍有点胖中年人,阿迪双手合十,面带微笑:撒拜迪(老语:你好),生平第一次面对面但由第三人传递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总感觉怪怪的。

  聊了几分钟之后,阿迪在我说完之后终于忍不住了,直接用中文说起来,尽管有点吃力,但交流其实没问题,我们都笑了,我也很庆幸,往后的交流会方便很多。

  随着工作的推进,隧道雨季前进洞的目标提前实现(老挝热带雨林气候,分两季:旱季和雨季,雨季对施工影响较大),地质复杂9020米长的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空琅村隧道就在我们的管段内,雨季前进洞意义重大。

  我和阿迪的交流越来越多,觉得阿迪的中文也越来越好,可能是习惯了他的语言风格,他说是我们给他营造了学习中文的环境,这也一点不假,但我的老文一直局限在仅有的几个词,没有进步。

  人熟了之后,我们工作之余也常出来聚聚,也会聊一些私人的话题。

  后来才知道,阿迪在中国的西安公路学院留过学,他一再纠正叫长安大学,还自豪地向我介绍,他的妻子维娜在上海的大学学习过,现在是乌省税务厅的公务员,而他弟弟正在长沙的中南大学学习,他们留学都是公派的。

  他的三个小孩现在都在中老友谊学习上学,从小就老中语双语教育。

  他经常跟我们讲起对从事铁路建设工作的热爱,谈起在中国坐高铁的神情总是眉飞色舞,眼神还有着期待中老铁路能早日开通的期盼,还一再强调弟弟从中国留学回来也要从事铁路工作。

  是的,如果中老铁路开通,从中国的磨憨口岸到勐赛将由现在的二个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到著名旅游城市琅勃拉邦和老挝首都万象的交通瓶颈也将打通,老挝将由“陆锁国”被成“陆联国”,中老铁路对老挝的交通和经济的影响也就不言面喻。

  原来阿迪中文说得那么好,而且对中国有那么深的感情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份情是发自脏腑,缘于经历,更有着对老挝交通事业的深切关注,对中老友谊不断加深的美好祝愿。

  四月中旬的泼水节是老挝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

  阿迪非常盛情的邀请我们去他家过节,我欣然应充。

  阿迪家是在乌省勐赛市区内,环境很好,有近三百平方,带一个小院子,我去了的时候,院内非常热闹,除了施工单位各标段的,还有本地的一些朋友,老啤的麦香和老挝音乐一同表达着节日的喜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挂在门口的一块白板,上面用中文写着“今天天气很好,天很蓝,云很白,我们在一起开心过节”,字写得很工整,是阿迪9岁女儿写的,我走过去问,竟然能用中文流利地回答,我大为赞赏,看到我的夸奖,旁边有人过来给我打招呼,阿迪介绍这是他妻子维娜,同样用非常流利的中文,我打趣说,原来阿迪是你们家里中文最差的一个。

  他听了,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临走时,阿迪及家人开心地用银质的碗盛水向我们泼来,这是老挝人新年的祝福,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阿满上学了【2】

  阿满小时候营养不良,身体总是很弱,到了上学年龄,阿满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蹦蹦跳跳去上学了。

  阿满他们村子不大,学校只有一间教室,一二年级在一起上课,只有一个老师,轮班教,教完一年教二年,现在叫“复式教学”。

  阿满学的是什么现在没有记忆,只记得下课做游戏,记得是玩老鹰抓小鸡,阿满笨,一跑就摔跤,所以总是被抓住,弄得大家都不愿意和阿满玩,没办法,阿满只好可怜巴巴站在圈外看小朋友们玩。

  到了放学的时候,阿满哭着回家了,把在学校的委屈一股脑都和奶奶说了。

  奶奶是最心疼阿满的,受不了一点委屈,当即宣布明天不去上学了。

  家里其他人不以为意,说阿满本来就笨,不怨人家,阿满还得上学,不然什么时候是头啊。

  奶奶认为也是,不过她说明天找学校去,凭什么不和阿满玩,要说道说道。

  第二天,奶奶真去了学校。

  学校的老师都是一个村的,论亲戚还得管奶奶叫姨妈。

  奶奶下命令,必须得有人和阿满玩。

  搞得老师哭笑不得。

  由于没人和阿满玩,阿满觉得上学一点意思也没有。

  有一次一个小同学肚子疼,老师让他回家了。

  阿满眼睛一转,第二天,刚上了一节课,阿满就吵吵肚子疼,不出阿满预料,老师也叫阿满回家了。

  阿满乐坏了。

  乐颠颠跑回家,奶奶问怎么回来了,阿满照样说肚子疼,奶奶一点也不怀疑,赶紧给阿满揉肚子,并告诉阿满以后肚子疼就回家,别大发了。

  阿满咧着大嘴笑了。

  就这样,阿满时不长的就“肚子疼”,搞得到现在,老人们还时常说阿满小时候受凉了,爱肚子疼。

  弄得阿满自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阿满很笨,所以除了奶奶以外,没人喜欢他,阿满很无助,有很多事情,只好用哭来提醒人们阿满的存在,时间长了,阿满有了一个外号叫“哭吧精”,这个外号现在阿满也记得。

  其实不用记,阿满偷偷说:俺现在也经常哭。

  毛太太【3】

  其实,她不能叫“毛太太”。

  “太太”,在我们的老印象里,应该是官员与富户家媳妇的高贵称呼。

  “毛太太”在旧社会已经名闻村里,那时候她家穷得没渣,自然当不起“太太”两个字。

  毛太太也不姓毛,她的丈夫也不姓毛,姓魏,叫本伢伲。

  毛太太的得名其实滑稽得很。

  本伢伲好吃懒做,每天挑副空担子走村串巷吆喝着“收鹅毛鸭毛呃,收鹅毛鸭毛呃”。

  他的吆喝为自己的老妻挣来一顶帽子:毛太太——收鹅毛鸭毛的人的太太。

  毛太太姓什么?没有人确切知道,也没有人去问。

  她是漆桥街上的人,漆桥街上的人大概都姓孔吧?

  毛太太叫什么?你去村里问问,保准没有一个人说得上来。

  好在毛太太不是个大人物,不一定非要考证清楚,暂且不说吧。

  毛太太的得名有点滑稽,她长得也滑稽。

  我每次回家看到她,总想起螳螂的形象。

  可是细看,她和螳螂又不完全相同,虽然同是精细老长的身材,但螳螂满身披着嫩绿,毛太太却是长年累月的一身蓝布棉袄,腰里系一条长围腰,头上套一顶褐色毛线帽子,春天里就用一块黑绉纱沿着额头箍一圈,让顶上的头发高翘着。

  螳螂是三角形的脸,毛太太虽也如此,但掉光了牙齿的嘴巴瘪进去,尖尖的下巴凸出来,比螳螂的三角脸多了几分“曲线美”。

  螳螂有细长的脖子,毛太太的脖子也一般细长。

  虽然女人脖子长是亮点,可惜毛太太已经七老八十,没有“颈如蝤蛴”的感觉了,更何况她的脖子上鼓起了一个大瘤,现在我们才知道叫甲状腺肿大,年老了,就好像油树上起了树瘤。

  毛太太与螳螂最大的不同是,螳螂整天举着让人害怕的两把大刀,毛太太却是人人觉得可亲。

  毛太太是个老小孩,和我家做了几十年邻居,我从来没有见她真正发过脾气。

  无论谁见到了她,男的、女的,年轻的、年老的,总喜欢和她开玩笑,她也不生气。

  一次,一个年轻小伙子外出三四年才回家,一见毛太太,冲口而出:“毛太太,你还没有死?”毛太太听了,瘪着的嘴鼓起来,下巴一抖一抖地:“你搿个发小鬼瘟格是望我死?”她高声地骂着,嘴角却带着笑意。

  于是周边的人都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高淳老百姓骂四体不勤的人有两句话,骂男人叫:“你同个绅衿老人一样。

  ”“绅衿老人”,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指那些宽袍大袖的“缙绅之士”,地位高,自然不需要劳动;骂女人叫“你同个太太一样。

  ”太太,或者富,或者贵,自然也不需要劳动。

  可是毛太太却是个勤劳肯干的人。

  她的丈夫本伢伲有铁头功一绝,和人打架就一头撞去,躲不开的人就被撞得眼冒金星;可是他很懒,也极有趣。

  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夏天里坐竹床上乘凉,毛太太摇着毛扇来闲聊,和我的祖母说起过去的苦难,说,家里米缸里连老鼠吃的米都没有了。

  怎么办?就和本伢伲出去向亲戚借了两担稻一人一担挑回去。

  毛太太自然挑最重的一担。

  挑到半路,本伢伲放下担子直嚷挑不动挑不动,边嚷边做张做势冲毛太太说:“我来倒掉一箩了。

  ”慌得毛太太赶快来抢:“给我挑吧给我挑吧!”于是毛太太从本伢伲那里匀出一箩,将自己的两稻箩堆得尖尖满满挑回家。

  毛太太讲到这里,我们都大笑她上了本伢伲的当:本伢伲再笨再懒,也知道这是借来救命的两担稻啊!毛太太似乎也醒悟了,嘴里骂着:“该东西促掐!”脸上却也漾起了幸福的笑意。

  毛太太是出名的女高音。

  很遗憾一直没有人发现她的音乐天才,登不了舞台出不了大名,只能在村里表演表演。

  毛太太的小儿子比较贪玩,经常玩到饭餐头还不知道回家吃饭,毛太太就端着饭碗,迈着小脚,嘀咚嘀咚地在村里的巷头巷脑寻找,她的寻找不需要眼睛,径直高扯着喉咙喊儿子的名字(化名):“新——扬——唉——”“新——扬——唉——”“新”字慢慢地升上去,“扬”字慢慢地落下来,却并不落到底,用感叹的语气远远地平伸出一个“唉——”。

  这声音抑扬有序,长短结合,极具有抒情性与感召力。

  每每听到她的喊叫,总有人站出来笑说:“喊到长溜嘴了!长溜嘴的人也听到了!”长溜嘴在哪里?长溜嘴在我们村后石臼湖的对面。

  石臼湖有多宽?不塌二十里!

  毛太太的丈夫死得早,可是她的几个儿子女儿得力也早。

  女儿一个嫁村上,一个嫁漆桥。

  村上的女儿能随时来照顾她,漆桥的女儿也经常一兜一帕地来看望她。

  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当了“军官”,后来转业回高淳找了个好工作。

  另外一个小儿子,也当兵,据说身怀武艺,后来复员在厂里炼钢炼铁。

  他是个没有心计、心眼不坏的小伙子,但是个“哈言海”,干活做事粗枝大叶,况且也不大喜欢干活,大约是传了他父亲本伢伲的衣钵。

  毛太太冬天里经常拎着火钵到我家来聊她小儿子的婚事,说些小波折。

  她聊起来非常诚恳,可是旁人看她瘪着嘴巴说话的样子常常要发笑。

  毛太太早年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很不容易,晚年却十分幸福。

  八十年代初,我在村里读小学,她在小学里给两个老师烧饭,活儿很轻松。

  我们小学后面有她家的菜园,我们都怕她的高喉咙,一个也不敢进去玩。

  平时没有事,她就捧着个茶杯东走走,西逛逛,也经常到我家来和我的祖母聊天。

  祖母总是赞叹说:“你的碧萝春真好,是军官儿子买给你的吧?”毛太太这时候就自豪地说:“我上次的还没有吃掉,他又带两斤来了。

  “毛太太八十好几了,眼睛还好得很,吃茶吃的。

  ”祖母对我说,“吃茶,八败一补,就补眼睛。

  五六年前,毛太太去世了。

  前年,我的祖母也去世了。

  每次回村里,经过毛太太家新起的楼房时,我总想起她家的那幢老房子,也想起毛太太。

  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总想起这个老人,是因为她的滑稽有趣吗?是因为她的善良乐观吗?还是因为她和我的祖母一直是友善的邻居?我真的说不上来。

【美文欣赏人物细节描写】相关文章:

美文摘抄人物细节描写10-26

描写人物的美文10-06

人物的细节描写名家10-05

描写人物心理的美文10-26

人物描写美文10-26

美文描写人物并赏析10-06

含人物细节描写的散文10-05

人物细节描写片段散文10-05

人物细节描写散文片段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