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

时间:2022-10-26 07:44:50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欢迎阅读。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

  5月,是一个属于劳动者的季节,万物展开了希望的手臂,迎接每一个富有青春之思的诗人。

  这又是一个靠劳动滋养身心的季节,一个以劳动锻造青春的季节。

  劳动节和青年节在5月相聚,是在向激情燃烧的青春致敬,是要告诉我们,青春最宝贵,劳动最光荣,奉献最可敬!让我们用青春的活力,努力工作,奉献我们的汗水和激情,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

  4月的清晨,山间芳菲。

  推开出租屋的窗,郑书明在回忆。

  他说,他在寻找,寻找记忆里的那些感动,那些早已沉淀的有关青春岁月的篇章。

  因为在他看来,曾经的青春,曾经的笑脸,曾经的辛劳,曾经的难忘,而今都已尘封。

  郑书明说,如今已永远回不到昨天。

  尽管如此,宛如一指流沙般苍老的年华,永远也会在生命里熠熠生辉。

  18岁那年,由于是村子里公认的“优秀青年”,他被选入南海堰(小南海到黔江城区的饮水工程)施工队伍。

  一双烂胶鞋磨得没了鞋底,衣服也是披一块搭一块的。

  但人很精干,很能吃苦,不计得失。

  在工友们印象里,郑书明就是这样一个人。

  也正因为如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郑书明除了收获一大堆茧疤和一身光亮黝黑的皮肤外,也获得了同事和领导对他的认可。

  入了党,就有了信仰。

  而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也就从那一天起,郑书明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光亮。

  每天领着3角5分钱的生活补贴,郑书明不知什么是苦。

  他总是冲锋在最艰难的施工路段,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就连母亲去世,郑书明也是头天晚上回去第二天早上就回到了工地,而且还在第二天晚上加了半夜的班,作为劳务上的弥补。

  郑书明说,因为有了信仰,他有使不完的劲,也屡屡立功受奖。

  1973年10月28日,南海堰中塘段“9号隧洞”打穿,指挥部搞了一次庆功大会,也就是在这一天,郑书明光荣地戴着大红花入了党。

  这一天在郑书明的记忆里,如今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敏感。

  郑书明说,“10·28”就好像是他青春里的一粒火种,照亮了他整个人生。

  岁月无情,雕刻着郑书明的容颜。

  如今的他,在获得了“重庆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及缔造“25年爱心资助300名贫困儿童”等感人事迹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真的变老了。

  25年,人生又有几个25年呢?手捧着那些泛黄的照片,拼凑所有的记忆,永远留下那份惊喜和感动,成为了郑书明现在最爱做的事。

  如今,他又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他说只要还没死,能找一分是一分,能帮助一个人是一个人。

  青春已逝,但却永闪金光。

  流逝的岁月,留给了郑书明太多的痛:结发妻子因无法理解而离去,亲生骨肉至今未能见过一面……他失去的,真的很多。

  但在郑书明看来,他这一辈子所收获的,真的比失去的多。

  能够帮助别人,他觉得幸福。

  而且这种幸福就像一缕花香,可以沁入每一个人的心房。

  郑书明的青春,仿佛就是一首永不过时的歌谣,永远在人们的心中吟唱。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2】这里,梦幻开始飞翔

  据说仙女山至少有两百多处天坑,像天马飞来踏下的一个个深深的蹄印。

  这些天坑如今都成为了这里的聚宝盆,开发了的和未开发的,合在一起便是个奇迹。

  十步一美景,五步一风光,致使我竟然迷离在这片光华的寥廓,在一个个新的梦幻中谛听梦魇呢喃出的欣悦,似乎灵魂独自在上升。

  坐上冉小明的海马越野车,车行进在宽敞的硬化柏油路上,过仙女山镇往天生三硚方向,车起起伏伏攀行着向上疾驰,离镇二十多公里的岔路口处,车往左爬上了一条狭窄山道,驶至谷口,便盘旋颠簸在下行的烂泥路上了,还没有开发的景点,处处显现着仙女山过去的筚路蓝缕。

  一直下到底了,人就像从高处被筛子簸进了深谷。

  从车里下来,眼前一片冁然,仿佛在一刹那间美神明亮的吻吻到了这片土地的唇上,我立刻就陶然于这从天而降的甘美了。

  这里是梦幻谷,一个还未开发的仙境。

  云轻轻薄薄地笼罩在这片谷底,葳蕤的林木氤氲在连绵数十里的开阔地带,两边远山环抱出这片马蹄形翠谷,茂密的松杉宝塔似的肩并着肩,根连着根。

  冉小明告诉我,这里的松杉全是二十年前人工种植的,当年这里一片荒凉,只有一些杂树散布其间,荒草、蕨基倒是满坑满谷,所以这里原名蕨基坨。

  如今,从我们的脚下,这片翠绿地带一直飘荡到望不到尽头的仙女山后山,如仙女长长的裙裾般拖曳出作作有芒的飘逸气派。

  密密匝匝的松杉树林里几乎没有杂草,黑压压地裸露着赤条条的树干,粗粗细细地演绎着丛林的法则。

  树林的边缘漫嵌着一溜溜苔藓,嫩绿得不胜娇羞。

  蹲下来细细地观察,就会发现苔藓根虽绞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星星样的绿芽儿却棵棵自由地向着阳光争艳,比赛着生命力的顽强。

  苔藓的绿浸润在湿暖的土壤里像一块块翡翠,点缀在梦幻谷中,又像嫔妃守候在帝王寝榻,只是苔藓们决不恃宠而骄只是默默地守着它自己的本分和美好。

  我们在茂盛的青草边迈着清晨的步履,微风阵阵将富足的负氧离子和同样富足的水分子轻抚在我们脸上,心儿的甘饴直接让整个身心轻快了起来。

  谷底的开阔地带中央有一条小路穿过,它的边上一条小溪汩汩泛着银光潺潺流淌,其余的土壤几乎全部覆盖着茂密的植物,估摸着一平米的土地上足有十数种花草在怒放着生命。

  梦幻谷还有野杜鹃、野樱桃、野棉花、鸢尾草、地红籽……数不清的野生花草,它们应时序而次第开放,从不会你争我夺乱了季节,安分守己于自己的艳丽,安之若素在自己的领地,似乎那首歌中唱到的:山上的野花为谁开又为谁败,静静地等待是否能有人采摘……根本不重要,而重要的是野花开放证明的是它自己生命的怒放,哪怕只有一次……人啊,到底不是野花,所以才会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远处,“咕咕……嘎嘎……”一只满身红艳绿丽的大鸟曳着长长尾羽飞出密林,飞到小溪边上去饮水,亮瞎眼睛的颜值惊呆了游人。

  野雉的美丽能够赛孔雀,连世上本没有的凤凰不也像极了野雉?否则刘邦的皇后叫什么吕雉!本想冲上去看个究竟,哪知那鸟儿临水照花般招摇了一下又“咕咕嘎嘎”难听地叫着扑棱棱地飞回了树林。

  冉小明说这种鸟叫山楂,因它以山楂果为食而得名,在梦幻谷像这样的野鸟多得很。

  作别梦幻谷,上了车回首再望,即使阴沉着脸也难掩春意盎然的梦幻谷,只需一眼那满目的苍翠和鹅黄便如小精灵般爬进了我的额颞便永远留在那里了,但愿今夜好梦联翩。

  我对冉小明说,你真幸运能够生长在这么美丽的仙女山。

  他摇摇头笑笑说,你们不知道过去的仙女山穷啊,一年只能种一季庄稼,粮食只够吃半年,衣无二件,裤无二条,很多农户家连猪都养不起,男孩大多小学未读完十二三岁就要外出打工给家里挣粮食回来,女孩读书的更少十八九岁就要嫁到山外,换来彩礼。

  我和我妹是龙宝塘村唯一读完高中和中专的兄妹。

  那时仙女山没有中学,我们要到武隆去读,交通不便全靠脚走,一个来回要走十个小时,所以一星期才回一次家。

  话匣子打开后他让我知道了更多仙女山过去的故事。

  过去龙宝塘村穷成啥样子,一家四个孩子读书共用一支铅笔,至今想起来我都想流泪。

  穷的日子真不好过呀,“天亮就上坡,天黑钻被窝。

  ”当然也有冬天围着“圪蔸火”听老人讲故事的乐事,我知道的仙女山的由来就是听老人讲的。

  说是从前有一个放牛娃,财主给了他一块不够做衣服的布料,放牛娃不知怎么办。

  有人告诉他夜里把布放到山洞里去,过一天去取,衣服就会做好的。

  于是他照办了,还真是这样。

  他想弄清楚究竟,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洞去看,见到一群仙女在山洞中缝制衣服,放牛娃想走上前去感谢,当仙女见到他们后立刻就化成了满山的石头,原来仙女是不能见凡人的。

  仙女山由此得名。

  果然,仙女山不到二十年的开发,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变化虽然与仙女化成的这座仙山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却是靠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以及这方水土养育的这方人的艰苦奋斗!十几年前冉小明放弃了在广东月薪三千元的工作,回到龙宝塘任月薪三百元的支书,他无怨无悔、沐风栉雨带领着村民坚持走致富之路,如今已是成绩斐然了。

  龙宝塘村是重庆市领导的联系点,在他们的帮助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龙宝塘这个全国四级贫困村一跃成为了富起来的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

  作为个人,冉小明作出了成绩也得到了荣誉。

  他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书记,以及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在2011年当选为仙女山镇统战委员。

  西装革履开着自家车为公家办事的冉小明,说他的梦想就是永远不离开故土,能为老家出力,为仙女山的开发贡献力量便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有这样的境界和情怀的乡镇干部,在仙女山是一个群体,他们宵衣旰食为民谋划实在担当得起“新农村带头人”这个头衔。

  一路说说笑笑,不觉间就到了下石院天坑。

  又是过了谷口就开始下到底,便看到了这个世外桃花源所在。

  此时已值正午,太阳当空透过厚厚的云层晕出闪亮的熙和。

  下石院天坑有农家居住,马蹄形的凹槽三面都悬万丈绝壁。

  坑底地势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百亩、竹林掩映、果园飘香。

  院中未见黄发垂髫,但有几位老妪在兜售土产,原来这里已圈定保护性开发,40多家农户已迁出大半。

  灰瓦泥墙的古朴房舍全都坐北朝南集中在下石院后边,站在第一个院落的二楼往前方眺望,柴扉之外便全是向南延展的农田、果园、树林,只有一条路蜿蜒攀过山口钻向天坑的外面。

  下石院有棵三四百年的参天白果树,树干威武擎天,需两人合抱才能合围其胸,树冠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撑出一方阴凉,此树虽已沧桑数百年可如今依然郁郁葱葱还处在旺盛生长期。

  树下坐着一位古稀老妪,慈眉善目,衣服簇新,清爽利落。

  脸上吟吟着空姐儿似的标志性微笑,只是门牙已豁掉了两颗说话有些关不住风。

  见游客过来,便主动搭讪。

  就在这棵树下她与大明星谁谁谁都照过相,那些明星的娃儿都“嘿门”喜欢和她耍。

  “我们下石院马上就要保护性开发了,晓得不嘛是保护性开发哟,到时候呀这点可就闹热啰……”下石院的古稀老妪显然不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中人,一档火遍全国的电视节目几乎令下石院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还让这里的人长了见识、开了眼界、懂了推广,让这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好地方、好风光成了游人向往之地,梦幻之地。

  不禁由此有所悟然:开发是件好事,过度开发便会成坏事,因地制宜地保护性开发是必须的科学发展,如此美丽的仙女山,开发过后接下来就需要保护和拱卫,否则一旦仙女如田螺姑娘般消失了,我们又到哪里去呼啸沧桑!人啊,切莫为后人留下一片颓唐,让子孙“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在白果树下想到了雪莱的诗:“人的昨天总是和明天两样,除了变,一切都不能长久。

  ”下石院之上还有中石院、上石院以及桃园大峡谷……若干亿年前形成的溶岩漏斗地貌天坑,像串珠似的布满这座仙山,昨天它承载着贫穷;如今经过变、变、变成了梦幻飞翔的地方,在通往未来巨变的路上,这里将盛满富裕、幸福和安康!

  用泰戈尔的诗句来结束此文吧:我工作时上帝敬我,我歌唱时上帝爱我。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3】故乡的蓝天 故乡的云

  仲夏酷暑,一轮红日高高地悬挂在蓝天,年过古稀的我像顽童一样站在南海城天桥上,戴上一副深黑色的墨镜仰望天空,观察故乡的蓝天,故乡的云。

  下午二点多,娇阳似火,一阵阵热浪猛扑过来,袭击着我的身子。

  烈日猛舔着满面皱纹的老脸,火辣辣的。

  没一会儿汗珠儿从脸颊、背脊梁淌下来。

  我将头转向东方。

  细致地观察东边的云朵。

  一朵朵白云迅速组合成一条长长的“玉龙”。

  “玉龙”似乎还飘洒出一缕缕胡须,龙头昂首在蓝天,张开蛮大的口,吐出长长的舌头,壮观极了。

  我的头渐渐地转向北方。

  一朵朵白云慢慢地组合在一起,多么像一只北极熊,头部向西边伸去,蛮粗的熊身,肥肥胖胖的、粗壮有力的四肢向西南方向缓缓移动。

  不一会儿,我的头又转向南方。

  哎呀!碧蓝碧蓝的天空真像祖国的南海。

  一朵朵小块白云洒遍星罗棋布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

  辽阔的南海海域飘动着一艘艘军舰和渔船。

  我虽没有去过南海,但碧蓝的天空给我带来了许多美丽的遐想……

  其后,我的头再转向西边。

  气象万千的云海慢慢地翻滚着,那一朵朵云团像大艺术家的作品,活像巍巍昆仑。

  起伏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几乎将西边的天际挤满了。

  时而团团云朵被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来,边缘像镶了一道金边。

  不一会,烈日从黑色云团钻出来,万丈光芒从天空放射出来,洒满故乡的大地,壮观矣!壮观!

  我仰望天空,一朵朵白云迅速组合起来,真像故乡的武陵群山。

  “武陵烟云妙如神,千梯直上南天门。

  一幅画卷倾泼墨,恰似江波入洞庭”的诗情画意席卷了我的脑海。

  一团团云朵像万千“羊群”赶上了山坡,像“千万只鹅群”放牧在阿蓬江、九曲河、南海湖畔。

  那就是人间仙境,印象武陵。

  风景如画的黔江在祖国的版图上不过是一颗小小的珍珠,它虽小但也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故乡的蓝天,故乡的云这般地美,让我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返老还童,显得更加年轻,更加珍惜宝贵的时光,更加热爱故乡、更加热爱亲爱的祖国!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相关文章:

散文精选优美散文阅读10-26

随笔散文阅读10-07

散文阅读的要决09-30

经典励志散文精选阅读10-05

林清玄散文精选阅读10-05

刘墉散文精选阅读10-26

周国平散文精选阅读10-05

毕淑敏散文阅读精选10-05

毕淑敏散文精选阅读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