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唯听那琴声悠扬
欢迎大家阅读散文唯听那琴声悠扬,请看下面:
唯听那琴声悠扬1
现世之美,在于所爱。
在春风的吹拂里,春浓浓的来了。
临风而立,一任宁静的心,那一丝丝渴望,几许期冀,溯云飞渡……
塞北青城,那松、那柳、那银杏,那花草,隐逸那些街道两旁,粲然了多少楼台,风景怡然,堪比江南。
日渐秀丽典雅。
公主府花园里的桃花开了,我的寂寞和忧郁凝于眉间,无力,不可触摸的。
就在一棵桃树下,埋葬着女儿养的第一条小狗,是我给它吃了牛肉干,是它所不能承受之重。
也是这个季节,女儿将其埋在这里,也许有黛玉葬花的心情吧。
我凝视着灿烂的桃花,犹如一盏盏灯光,忽明忽灭,也如鲜活的生命,日阑春寒别有肠,谁念春风独自凉,往事翩翩。
我拈一瓣桃花,采一瓣馨香,那是一世的温柔。
在这个城市,一年又一年,我度过了很多个春天。
犹如花开花落,随风雨兼程,看云卷云舒,于红尘处,敛一心的静气,以微笑的姿态,聆听自己生命挣扎的声音。
而今城市街道,烟雨般变幻,一会泛起,一会埋上,挖掘机的长臂,起起落落低哑的嘶吼,将城市搅合得越来越疼,一地深深浅浅的痕。
车辆在街道上纠结着,人流在路上拥堵着,几许忧,几许愁,待到街道换新的盛装,一任阳光吻上我的额头。
坐在街边的小酒馆,打开窗户,把春风放进来,与朋友小坐,喝点小酒,倾听着马头琴那苍凉悲怆的诉说,那是沉积的历史回声,人会像白云一样飘逸,心会随雄鹰一样飞翔,把心事轻吟。
酒天醉地,释释然,将流年饮尽,逝若斯夫,遗去那曾经年轻的梦。
浅笑盈盈间,注定今生,不知这一醉,会不会就是一生,这一醉,流意千年,这一陶醉只为自己而留。
唯听那琴声悠扬2
轻敲键盘,文思流淌。
这么多年,坚守的执著,文字让我没有虚度光阴。
从此,一个痴心的无名诗人,没有犹豫地,在网络文坛行走。
没有功利,少有回馈,不仅没有缺失,依旧意气风发。
一如既往的描绘着风花雪月的季节,感悟着风清云淡的生活。
虽苦却快乐着。
有人说,写作是炼狱……我说,写作是清风朗月,可是能照亮阴暗的世界……我在炼狱般的思考和写作中,将收获的不够成熟的谷穗奉献给同样敏于思考的人。
不要以为那些沉甸甸的对人生的哲思是郁闷的,不是的,我的文字始终不渝地追求灵动和充满诗意。
多年来,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都在网络上,有的沉了底,不再浮起的;也有一些杂志发表了的,也是小有兴奋和激动的,于是高兴得失眠,敛衣起身,坐在电脑前,像是等待一个熟悉的亲人,用自己不够灵动、不够诗意,也未必凄美,未必浓重,却是满含深情的絮语,我写我心,我抒我情,牵动和撕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那里有我的善质,我的梦想,我的信仰,我的灵魂。
“有诗歌安放的灵魂,是不死的”。
迷妄的诗歌,我守了多少年的断口,有人说,诗人往往是不归路!原来迷茫的不只是世人,还有自以为诗人的人,那是追求完美的人,也是早已看破红尘的人!我终于明白,人渡,莫如己渡。
这么多年,我已听惯了键盘声,尤其是夜里,那就像自己的心声,或许是迷茫,或许是痛苦,更多的是快乐。
罢了,那不是自我安慰,那是我此时此刻的心绪,就如今晚,月光碎了一地,我依然文思如流水,在心里流淌。
文字是一条长河。
那些尚未赶到河岸便已倒下的人将在那里永远地眺望。
但很多人从未退却。
我就是一个。
我的生活从来不可能达到彼岸,也不会那么的完美。
美好只在我的心中。
是苦岸,何时靠岸。
“彼岸之美,在于彼岸之无渡”,如果渡过去了,那就不美了……
我甘愿做文字的弄潮儿,静静地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呢喃生活的痛苦和忧伤,唯听触动心弦的琴声。
琴声远去,流水依旧3
我从青藏高原,一路跟着长江奔腾的浪花,来到汉江平原。
自人类在地球上站里行走时,汉江平原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新石器时期人类的创造发明,为江汉地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楚汉争霸的历史已经远去,但刀光剑影的血腥风雨,仍然使今天的我们噤若寒蝉。
而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了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从此,武昌,这个庄严而神圣的城市,被每个中华儿女牢牢记在了心里。
如今的武昌,既是江汉繁华的商贸集聚地,又是拥有现代化科技技术于一流的新型都市。
这里到处是河流湖泊,天映在水中,水挂在天上,季节虽已进入初冬,但路边的树木依然葱郁,地上的花草依然艳丽。
跨过武汉长江大桥,便走进了汉阳区琴台大道。
在背靠龟山,面对一汪清水的月湖,思绪袅袅浮游、蔓延。
悠悠荡荡的湖水,托起我的影子,为我洗去风尘。
深深吸一口湖水的腥味,让多情的柳絮抚慰我孤独的心灵,让温润的清风擦去我相思的泪珠。
凝视咕嘟咕嘟冒泡的水面,那荡漾着点点水花的波纹,仿佛湖水拨动的琴键,遥远的《高山流水》从水底传来,漫过我的耳边。
激情浸润心底,中国古代音乐大师俞伯牙的琴声已穿越时空的长廊,使沉寂在湖底的鱼虾踩着浪花蹁跹起舞。
这是一段来自遥远的梦境,使人的心与水与时空连成一片。
月湖、琴台、知音桥,激活了遥远的人与事。
我恍惚看见琴手坐在高高的琴台上茫然若失,而后踽踽独行,脚步沉重缓慢,身后的柳枝也挽起了手臂,琴手在寻思,在眺望,也或许是在等待。
臆想就这样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我与俞伯牙先祖相遇,我静静倾听他的倾诉……
生于春秋战国年代的先生,自小酷爱音乐,又很幸运的被他的老师成连曾看好。
为了能很好地发挥出他的音乐天赋,老师特意带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感受天地的高远,辽阔,宽厚与博大,让灵魂在大自然的涤荡与熏陶中,感化、领悟音乐的真谛。
渐渐地他弹起琴来,声音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轻盈,典雅,柔和优美。
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和才华,但他却认为没有一个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微风吹来,从风中传来了一声轻轻的长叹,苍老的声音仍在耳边回荡……
记得那一年,已做了晋国官员的先生,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先生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风起浪涌,船只得靠在一座小山下。
到了夜晚,风平浪静,云开月出,。
朦胧中,伯牙对着空中明月,琴兴大发,便拿出随身带来的琴,坐在一个石台上,专心致志地弹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完全沉醉在了自己的琴声里。
弹着弹着,他隐隐感到,月光下有一双慧眼在盯着他,猛然抬头,他果真看到有个人影在岸边一动不动。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一用力,“啪”,琴弦拨断了一根。
正当他大感意外时,就听到对岸的人大声说话:“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自主地停下来了……”
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在悠扬的琴声中,相互找到了潜藏在乐曲中,用语言词汇无法表达的那种心情,相互理解,都懂得了音乐所表达的真实意境。
拨动了多年琴弦的俞伯牙先生,他弹奏的这首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有钟子期能够听懂其中的旋律和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也只有钟子期,能理解乐曲在情绪的支配下,对方从心灵发出的感慨和对音乐的诠释。
琴弦拨动,音乐响起,每处细节的悬念,每根线谱的柔情,手指弹奏琴弦发出美妙的声音,以及滑翔般的神秘不是每个人都能听懂的。
世上也只有钟子期才能识别俞伯牙手中的这把琴的珍贵和它的分量。
相传它出自人类的祖师伏羲之神手。
流淌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传说。
重新修缮的琴台上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那《高山流水》的曲子虽是录音,但270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能给人回味,给人无尽的遐想,依然使人百听不厌。
从头顶飞过一只鸟儿,“唧唧唧”拍打着翅膀款款落在了知音桥的栏杆上然后东张西望,不一会又一只鸟儿落在了它的身边,两只鸟儿齐声鸣叫“唧唧唧,啾啾啾”,好像是相互问候,互相寒暄。
我幡然醒悟,这或许是传说中的转世投胎吧。
伯牙与子期前世不能长久相处,死后化作鸟儿自由自在相伴一起。
人生在世,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一个理解自己,读懂自己的人,但,一辈子能遇到这样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
有人耗用一生也未必能遇到读懂自己的那个知音。
不是吗?俞伯牙与钟子期用心灵,用耳朵彼此读懂了对方,以及音乐给予生命的滋润与感怀。
所以后来子期的离世让伯牙痛心地摔断了瑶琴,他在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奏的最后一曲《高山流水》,震撼了汉阳,震撼了月湖。
所以才有了涤荡岁月尘埃,回味历史遗风,响彻时空隧道的千古经典。
环视这些穿越时空的景物,在历史走过的沧桑岁月里,它见证了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不断提升的演变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虽然它们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加工整修,但它却为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尘世的争风如何残酷无情,而月湖一如既往地显现着她的沉静,显现着她的清澈。
知音桥依旧承载着来来往往的客人,观景,游湖,寻找历史的印迹。
琴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让人们在这里幻想着,憧憬着。
琴台,《高山流水》的曲子高潮迭起,仿佛拨动着清澈幽深的月湖水,撩起人无限的追思与回味。
时高时低的音乐穿过时空,飘吟在汉江大地,回荡在中国音乐界的艺术长廊里……
【唯听那琴声悠扬】相关文章:
感谢那琴声作文(精选24篇)08-16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03-29
唯亲情不可辜负作文09-26
琴声伴我成长作文(精选39篇)03-01
那脚印那亲情作文06-06
那山那水作文03-14
那脚印那亲情作文3篇07-20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11-30
小耳朵听一听教案03-21
听雨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