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4-06-03 13:44:37 随笔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必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必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

  这个学期,我带的是小班。最近班级里存放了两个长l米、宽O.8米、高1.5米的大纸箱。几个孩子被大纸箱吸引了,调皮的锐锐推了纸箱一把,看到纸箱倒地,孩子们乐不可支,他们顺势趴在地上说:“我们来钻山洞吧。”我见状连忙给予肯定:“用纸箱来钻山洞真是个好办法。但是现在能钻吗?”宁宁说:“把洞口的纸板剪掉就行了。”“你们要用到剪刀,有点危险,需要我帮忙吗?”“好啊。”趴在地上的孩子立刻都站起来,看着我将一只箱子的底部和顶部剪掉。看到纸箱露出了空洞,孩子们兴奋异常。我把纸箱放倒在地上,将原来的长边当成高度靠着玩具柜平放。婷婷迫不及待地一头钻了进去,等她爬出来时,由于箱体另一侧缺少支撑,纸箱一下子侧卧倒地了。孩子们见状大笑不已。我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山洞’不倒?”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有的说用椅子顶住,有的说用桌子顶住,有的说请人站在箱子旁边。为了一一验证这些方法是否可行,他们摆椅子、放桌子、站在箱子旁边,忙得不亦乐乎。经试验,这些方法果然不错,都能固定箱子,他们满脸喜悦。最后,他们发现只要用大的东西挡住纸箱,纸箱就不会倒。“哦,这是你们自己发现的秘密,看来很有道理。”我表扬了孩子们一番。

  随后,我指着走廊问孩子,如果把箱子移到那个地方玩钻山洞,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使箱子稳定不倒塌。孩子们还是想到用东西挡,但由于场地小,这些方法被一一否定。最后我拿出一条绳子问:“如果请它来帮忙,可以怎么用呢?”林林受了启发说:“可以用绳子把纸箱绑在柱子上,那样纸箱就不会倒了。”许多孩子不理解他的想法。我照着林林的主意去固定纸箱,孩子们试了试,还真行!

  孩子们还牵挂着另一只大箱子,我提醒他们想想可以用它来干什么。珠珠说:“我钻山洞出汗了,好热啊!可以在那里洗个澡。”旁边的孩子也附和着。我问他们怎么洗澡,有的孩子说用纸箱做浴缸,有的孩子说用纸箱做淋浴房,最后赞成做淋浴房的占多数。“怎么把它做成淋浴房呢?”我问。成成说:“把中间的纸剪掉,下面做个门,再装个水龙头就可以了。”我按照他们的意图裁剪好后,问:“用什么材料做水龙头比较合适?”孩子们环顾四周,发现有很多雪碧瓶。玉玉提议用雪碧瓶来做水龙头,大家一致赞成。将水龙头安装好后,简易的.淋浴房就做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了上来,思思和陶陶同时钻了进去。旁边的孩子不同意她们一起洗,陶陶说:“我是妈妈,带宝宝一起洗澡。”孩子们只好同意。“妈妈”带着“宝宝”刚洗完,一群人就争先恐后地往里挤,没有挤进去的豆豆急得大喊要排队。于是,我拿出小脚印粘在地上,说:“豆豆说得对,排队洗澡可能会快些。”孩子们听了马上寻找脚印站立,开始排队等候。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有的孩子在淋浴房里洗了很长时间都不出来,弄得心急的孩子直跺脚,有的进去拉,有的来告状。看着大家吵吵嚷嚷、争论不休,我建议道:“我们的水龙头是节能环保型的,很特殊,倒计时从1O数到l后就没有水了,换人进去洗澡才会重新有水流出来。”这个建议很管用,排队等候的孩子耐心地边数边等,游戏变得有序了。

  在这次纸箱探索活动中,我意识到问题是探索的动力、起点,也是活动的主线。问题可以是幼儿发起,也可以是教师发起,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除了提出合适的问题,还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幼儿各种各样的回答和解释,从中发现教育价值,推动游戏的发展。

  此外,教师适时的介入能让活动顺利进行或得到进一步拓展。小班幼儿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遇到矛盾还没有能力独立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比如,大家都争抢着往淋浴房里钻时,如果教师用命令式的口吻让他们一一排队,表面上幼儿也会遵守,但他们内心的愉悦会减少很多。教师用粘贴幼儿熟悉的小脚印的方法暗示了正确的做法,效果比较好。教师要敏感地觉察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发现他们的意图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有的幼儿玩不到时会寻求教师的帮助,有的为了能让自己有机会玩会找个“合理”的理由,有的会搬出规则来给自己争取机会,无不体现出孩子的智慧,教师应充分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行为方式,多提供支持陛的游戏环境,使他们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

  发脾气是每个孩子外在行为的表现方式,受到挫折、不满足、冷落、等等后哭叫吵闹的现象,常常令家长们束手无策。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有许多,该行为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的成长、生活环境、缺乏有效的指导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

  一、幼儿自身原因:

  1、孩子为了吸引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注意,当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会借故哭闹发脾气引起妈妈的关注。比如上幼儿园粘妈妈,将安全感移交在妈妈身上,注意力也不能集中自我发展上,拒绝参加活动,封闭自己的行为。

  2、用发脾气的方式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对抗,对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不平等现象还没有能力纠正,内心渴望平等与规则,就用自己的内心作斗争,用发脾气表现出来。

  3、、当孩子得不到正确的方法或指导时,就会胡闹、破坏,一些让成人困惑的行为就产生了。如案例所说妈妈将孩子关起来,当成人不能以最好的习惯、举止、语言面对孩子时,他也会反过来关小朋友。孩子在不明辨好坏时,会吸收模仿成人。当孩子混乱时、做错事情时,不能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孩子就会以发脾气的方式待人待事。

  4、为了一些小事情逃避责任,怕受到家长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注意力。孩子很多时候不能面对自己做的事情并将责任推向家长,如果家长追究,就会发脾气逃避责任。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

  1、家长缺乏耐心,善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以至于发脾气行为影响孩子。不难看出,孩子有暴力倾向与家长的'行为方式有关,通过调查了解到,家长遇事着急通常会大喊大叫并说些粗野的话,孩子也会如此。孩子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里,成人对他的态度忽好忽坏,所以孩子会遇事时发脾气,使用诅咒的语言,暴力的行为,在成人不断地训斥中,孩子反复使用这样的语言、行为,让周围人感受到威慑力。

  2、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有些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当孩子兴奋地向家长讲述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回应,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3、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做事的态度不够坚定,溺爱造成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对某些物品占有欲,他们用哭闹威胁家长以达到目的。

  4、家庭成员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管教,一方坦护,使孩子觉得有了“靠山”,就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来满足自己无理要求,并威胁成人。

  三、“规则”帮助孩子

  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给孩子的基本规则,必须符合人性、符合社会文明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文化中都要遵守。(范文网 )在孩子有能力做到的情况下,逐步实施。

  1、需要让孩子们知道并遵守以下规则:

  a、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孩子们自己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和谐的氛围。

  b、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坚定地告诉孩子并执行。

  c、争抢时告诉幼儿规则:谁先看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d、面对幼儿发脾气是的暴力行为,告诉他:粗野的事情不可以做,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

  e、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f、不可以打扰别人。

  2、在基本规则的问题上是不能商量的,要非常清晰而坚定地传达给孩子,这样他就会非常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哭是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这就是哭的意义。所以,不要害怕孩子哭,也不要被孩子的哭所控制.一段时期过去就会好的。

  3、规则是具有弹性的。比如看电视这件事,成人很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引起孩子发脾气。和自己孩子商量好一个小时或固定的时间,成为相互之间的一个约定,它就是一个规则,在这个时间里看电视的自由由孩子自己把握,家人不可以打扰与破坏,一个小时之后孩子并没有离开电视,因为孩子没有看到结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掌握弹性的规则,让孩子看完结尾,保持孩子对一个故事的完整性。

  假如规定的时间到了到了,故事也结束了,孩子没有遵守规则,家长要提醒孩子,坚定而亲切的语气告诉孩子,孩子也许会大哭大闹,没关系,这是他调整的一个机会,让孩子哭一会,给他空间,让他慢慢调整,因为我们制定规则的目的是让孩子接纳,这是和他的约定好的,他需要从现在开始遵守自己的约定。

  4、购物、买物品、去超市,和孩子商量一个规则:只能挑三样东西,满足孩子的愿望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这样做,对大一点的孩子,给孩子5元钱,让孩子选择适合的商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满足孩子内心需要,满足孩子愿望。

  5、在交往中让孩子们先制定游戏规则,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是非常必要的,在游戏中教师要作为一个观察者,培养幼儿逐渐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

  6、成人更应该遵守规则。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孩子情绪控制能力有限,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总之,孩子的发脾气原因多种多样,从中让我们看到孩子发脾气的背后一定的缘由,利用发脾气的契机,真正要了解他们,走近他们,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孩子发脾气,,从中让孩子感受到成人的爱。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3

  予予是我们班最小的一个孩子,一到午睡时间他就成了让我们最头大的人。为了避免他打扰别的孩子休息,我们把他安排在了教室靠墙的位置,这样也方便我们安抚他睡觉。但即便如此,每天的午睡还是像一场战役。

  予予是个很可爱的孩子,经常会在老师巡视别的孩子午睡时,在被子下偷偷地瞄着老师,和老师做游戏;或者遮住脸用脚拦住老师的路等等。我们曾试着不去理他,但时间如果稍稍长一点,他就会从床上爬起来,做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影响周围的孩子入睡。我们也曾试着告诉他,如果不好好睡觉就把他送到另一个班级,他会很委屈地哭着说“不要,不要”,同时答应好好睡觉,但也是好景不长。同时,考虑到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不利,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

  非常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巡视孩子睡觉时,予予又用腿拦住我。我蹲在他的床边说:“予予,把脚并齐,手放好,好不好?”他照做了。我顺势将我手上的纸巾放在了他的手上,说:“予予,老师将纸巾放在你的手上,你能帮老师保存好,不让它掉下来吗?”他点点头。“那我们拉拉钩,说话要算数哦。”等我回来再去看他时,纸巾已经滑到了旁边,而他也已经睡着了。接下来的两三天,我在十二点半左右继续用毛巾、他自己剪的红心等去和他做类似的游戏。他渐渐能够午睡了,虽然每次睡眠时间都不是很长,但相对于以往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件事情让我思考了很多,记得卢梭在《爱弥儿》里曾经这样说过:“采取规规矩矩的教育方法,老师发号施令,以为这样就可以管住孩子;然而实际上是孩子在管老师。”就像予予的`午睡一样,之前我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方法管住他,让他能够顺利地午睡,但我们忽略了,我们以为我们是在管他,可实际上是他用各种方式管住了我们,用各种方式逼迫我们不停地去关注他,而结果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情他却并没有做。这样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不够了解孩子,如果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思,我们完全可以反过来,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如果孩子们的每一步行动我们都能够有预料,我们就可以在他未行动之前给他最好的行动方式与方法,而不用在要他做事情时用尽强迫与诱惑使得我们疲惫不堪,结果却一事无成。用心了解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以孩子的方式帮助孩子,其乐无穷,智慧无穷。

  下面是我写的一首小诗,和大家分享。

  因为我是孩子

  因为我是孩子

  爷爷说不要跑,别摔着

  于是我慢下来

  快乐也跟着慢下来

  因为我是孩子

  奶奶说多吃点,别贪玩

  于是我把小脚藏在桌子下

  快乐也跟着藏起来

  因为我是孩子

  爸爸说快长大,走起来

  于是我加快脚步

  瞧着快乐留下来

  因为我是孩子

  妈妈说你看好,快学乖

  于是我看着妈妈

  等着快乐离开

  慢慢地

  心底的眼睛开始流泪

  扎拉图斯特拉

  在高山喊出了自己的声音

  我不要做温文尔雅的君子

  因为我是孩子

  我不要住在不食人间烟火的“九天”之地

  因为我是孩子

  我要匍匐向脚下的大地

  因为我是孩子

  愿大地接受我的全部

  因为我是孩子

  把根伸向最深处

  直抵成长之心

  我能并且会

  因为我是孩子

  于是

  某天

  太阳为我升起

  因为我是孩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4

  为进一步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户外体育锻炼兴趣,利用废旧资源,为幼儿制作了有趣的户外活动玩具。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拿着各种各样的自制的活动器械,高兴的跳啊、蹦啊,走到广场上,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玩出不同形式的花样,一会儿打保龄球、一会儿跳房子……。看着孩子们玩得开心、投入,我有使不完的劲。

  在全园开展废旧材料利用时,家长也为幼儿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充足的户外活动器械。我们幼儿园小六班的多功能沙包、尾巴、彩色飞碟、花毽子、旋转跳跳圈、彩虹伞、小高跷、足球、开心跳跳球、跳绳、纸球等,丰富的活动器械,都是家长抽时间,用他们勤劳的手为我们制作的,大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这些自制户外玩具得到充分的利用,既节约了经费,又发挥了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身体动作,促使孩子身心更健康地得到发展。

  普通话是小班孩子学习的重点

  幼儿的小班语言学习需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园教师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孩子与主要照看人的交流是影响他们语言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我在一日活动中,应尽量规范自己的语言,坚持使用普通话交流;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方言重,为改变这一方面,我花费了极大的力气,我们小六班最近来了一名孩子,我用普通话与他交流,他总是说土话,吐字不清楚,后来改为,我说一句,他学一句,我说“鸡蛋”,她说“纸弹”,这可把我难坏了,我慢慢的发现,孩子的年龄小,发音吐字欠规范,于是,我每天都要画出各种鸡和蛋,与她交流,一个字都要说十几遍,渐渐的发音吐字比以前好多了,但还是欠规范。我注意培养幼儿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和能力,发音规范、正确,只要坚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孩子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学会讲普通话。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5

  十一月份的一天,班里只有我在陪伴小朋友们游戏,本以为大家快乐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什么问题。却没想到,这一上午把我忙死了!无论我走到哪里,身边总有一只手在摇晃我、拉拽我:“老师,你看我做得行吗?”“老师,你看我弄得对吗?”“老师,我用这个可以吗?”“老师,我不会用!”……我不停地被一只只小手拉到这里、那里,不停地说着:“很好啊!”“对啊,继续做吧!”“这样就行了!”“没问题,你想得很奇妙!…你试试这个工具啊,没问题的。”……我像个灭火员、安抚师,马不停蹄地鼓励这个、支持那个、欣赏这个、帮助那个……

  户外运动时,孩子们放松地运动着,我却放松不下来。脑子里开始反思:“孩子们为什么总询问我的意见?他们问的都是什么?这些问题真的需要我的答案吗?孩子们能不能自己解决?”

  其实,孩子们向我提出的问题三分之一是求助,三分之二是求证,希望得到老师的证实,要从老师的嘴里知道自己玩得好不好、对不对、成功不成功。其实,孩子们想做、敢做、也做对了,就是不能自己肯定自己!

  回到室内,我们坐下来,我问大家:“你们今天上午玩得好吗?”我本以为孩子们一上午问题不断,应该对自己的游戏没什么好评价,却没想到一片“好”、“好”的声音不断!孩子们很肯定的表情和深信不疑的眼神特别可爱!“好吧!”我心想:“我倒要问问你们,什么叫好?”于是,我接着问:“都说自己玩得好啊?那什么叫好呢?玩成什么样就叫好了?”孩子们思索了一下,开始给出答案:“有目标!”“能坚持!”“有作品!”

  哇!不错啊!说出的标准多专业啊!我心想:“我们老师平时不是总爱说这几个词吗?”几乎每天的分享时间里,老师都会夸奖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要玩什么,能坚持自己的游戏、有奇妙的作品……所以,这几个词已经被中一班的孩子熟知、理解,也认同了。他们觉得自己想好了玩什么,一上午的游戏结束时做出东西了,还没有换来换去,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这不就是有目标、能坚持、有作品吗?

  太棒了!孩子们已经说出“好”游戏的三个标准!我接着启发:“好啊,你们说出了玩得好的三个标准呢!还有什么其他标准?”大家想着、想着……我问大家:“你们长大了,游戏结束时会自己收拾整理吧?不能乱七八糟吧?”“对、对!”大家纷纷同意。我说道:“嗯,这叫做有好习惯吧?”“对!”孩子们同意我的定义。我接着问:“那,有困难了自己做不了会找同伴帮忙,这叫什么?”孩子们想了想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办法!”“能一起做!”“合作!”好,这五个标准出现了。

  孩子们说了三个,我启发了两个,我们一起,把“玩得好”的标准凑了出来。那么按照新标准给自己评价吧!我对大家说:“真好,你们已经给自己的'游戏定出了标准——有目标、能坚持、会合作、习惯好、有作品。这五个标准每个一分,达到一条,就得一分。数一数,今天游戏你能得几分?”孩子们低下头回忆着,有的掰着手指头数,很快,有了答案:“两分!” “三分!” “一分!”不管我听到什么样的分数,看到的都是得意、神气、胜利的表情。这个让我特别满足,因为孩子们对分数的多少其实没有特别在意,只要自己努力得到分了,哪怕一分、两分也很高兴,这就是孩子们学会自主评价“好”游戏的真正价值。

  其实,有的区域游戏不需要合作、不需要有作品,如阅读区。孩子沉浸在安静、惬意的阅读中,很享受独自的时光,这就够了。所以,分数真的不重要。由此,孩子们知道可以用这五个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游戏、评价自己的游戏,这才是重要的。我希望孩子们从此不再依赖老师的评价,不再依靠成人的肯定来成长,而是知道目标和标准是什么,用自己的努力见证自己的成功和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6

  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至今,我在幼儿园已经工作九个年头了。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被领导、家长、孩子所喜爱。究其原因,我想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是一名男教师。

  记得刚到幼儿园工作不久,我给大班孩子组织了一次体育活动“翻跟头”。活动刚开始,我给孩子们表演了标准而漂亮的腾空前滚翻,孩子们一下子被我吸引住了,个个以崇拜的眼神看着我,更有几个男孩子跃跃欲试。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兴致很高,学得也很认真。在活动指导与评价环节,我采用了独特的互动方式,如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就会拍一下他的屁股或肩膀,或把他抱起来转一圈以示鼓励、赞扬,孩子们兴奋不已,活动结束后仍意犹未尽。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以后的活动就得心应手了。几年里,凡是我带的班级在早操、体育观摩活动等各项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

  刚接手现在这个班时,班上有这样一个男孩,他非常娇气,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碰了一下,无论轻重他都会哭个不停,而且要成人不停地帮他揉揉、吹吹被碰的部位。平时,无论大事小事都会斤斤计较,导致他在班里没有好朋友。为此,家长很担心,并多次与我们沟通,希望给予引导。一次在准备更换主题墙装饰材料的时候,我不小心划破了手,当时我下意识地用纸巾擦掉血迹接着干活,我的这一动作被这个男孩子发现了:“老师,你的手出血了,不疼吗?”我说:“有点疼,但咱们是男子汉,要坚强,要勇敢,是吗?你也是男子汉,也要勇敢哦!”他若有所思地望着我。晚上我接到了那个男孩子家长的电话,家长激动地说:“徐老师,今天孩子回家时跟我说了一句话‘妈妈,徐老师好勇敢啊,他不怕疼。以后,我也要像徐老师一样勇敢’……”从此以后,每当他要哭的时候,我就会举起拳头大声地跟他说:“咱们是男子汉,要勇敢哦!”这招果然灵验,很多次他都能忍住哭闹。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鼓励下,小男孩的`行为渐渐发生了变化,俨然是个小小男子汉了。

  鑫鑫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一直跟妈妈、姥姥一起生活,平时沉默寡言,不太合群。而每个月的亲子活动和“家长走进课堂活动”是他情绪变化最大的时候,因为别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一起来参加活动的。而鑫鑫只能与妈妈、姥姥一起活动,导致他很排斥此类活动。有一次鑫鑫的妈妈含着泪对我说,鑫鑫在一次活动后哭着说:“为什么我没有爸爸和我一起做游戏,以后我不要做游戏了。”鑫鑫妈妈担心鑫鑫不愿意参加下次的亲子活动。在亲子运动会的前一天,我有意识地和孩子们说:“明天我想选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做‘我和爸爸争第一’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和徐老师组成一组拿第一啊?”平常孩子们都认为我是“无所不能的英雄”,称呼我为“爸爸老师”,所以他们都很乐意和我做游戏,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鑫鑫也举手了。最终我当然选择了鑫鑫,并且与他相约争取拿第一。没想到鑫鑫很高兴地对我说:“爸爸老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操场练习一下吧,这样我们明天就可以拿第一了。”……在那天的游戏中,鑫鑫果然得了第一名。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和鑫鑫就成了一对“父子军”。每每开展亲子游戏,鑫鑫再也不拒绝参加了,性格也逐渐活泼开朗起来了。

  多年的一线带班经历让我认识到,我虽然没有女教师细心、温柔,但我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由于我的放手以及父亲般的关爱,孩子们变得刚毅、果断、勇敢,积极挑战自我,我感到十分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的信心。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7

  今天的午饭有炒胡萝卜,我知道班里有好几个孩子不吃,为了预防,张老师去拿饭时,我故意神秘的让大家猜:“你们知道今天厨房的伯伯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吗?”孩子们都摇头说不知道。我又说:“我问过了,他不告诉我,还让我自己猜,我猜不出来,你们来帮帮老师好吗?”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都说:“老师,我能帮你!”“伯伯说了,今天的饭菜呀,是小白兔最最喜欢吃的。”我的话刚一说完,孩子们就嚷起来了“我知道,我知道,萝卜和青菜!小白兔最爱吃萝卜和青菜!”我又说:“到底我们猜得对不对呢,一会儿张老师回来就知道了。”孩子们高兴的`期待着.

  饭菜来了,孩子们嚷起来:“我猜对了,是胡萝卜。”我一边分饭一边说:“谁愿意做小白兔把饭菜全吃光啊?”孩子们响亮地回答:“我!我……”饭分好了,孩子们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发现思雨还有孙悦,还有几个平时不吃胡萝卜的,也都大口大口的在吃,子豪都把嘴边吃上了一圈金黄色的小胡子了,大家愉快的吃完了午餐,早吃完的还学小白兔的样子把手指竖在头上说:“我是一只小兔子。”当我说:“小兔子们,去睡觉喽。”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去睡觉了。

  其实有的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挑食、偏食,很多是受家长的影响,还有的是不愿尝试新的口味,如果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纠正,是完全可以让孩子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的。小班的孩子思维具体形象,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而且很喜欢模仿,我正是利用这一点去进行教育,孩子们乐于接受,才会收到这么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8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年幼的孩子有点滴进步时,我们—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给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这是在我刚工作的两年里给我触动最大的一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智能,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学习方式的差异是由其优势智能决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语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鼓励、表扬、引导克服不足,尽力弥补他的短处。

  刚接受我们班级时,我和搭班老师都很快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男孩子——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当老师一靠近他时他的全身就会紧张,特别是在学习新操的时候,老师纠正他的动作时他的身体硬到掰到掰不动的地步;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美术、音乐、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其他幼儿发展的'要慢一些……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都很心疼。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他,我们已无从去追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他新的教育,新的起点。于是,我们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希望捕捉到他的亮点和进步的地方,给他鼓励,给他赞美,给他希望。当我们发现他在运动方面很出色时,就在全体孩子前面表扬他,并让他做示范。当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抹抹他的头,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当他在老师的要求下能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给他鼓励的掌声以及一个小粘纸……在这些不同的赞许、鼓励下,他渐渐大方起来,肌肉不再僵硬了,眼睛也敢正视老师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鼓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而我们给孩子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夸夸他们,鼓励他们——好孩子是夸出来。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9

  小班的孩子年纪小,所以老师总会对他们多进行一些照顾,不过,在老师们看来,吃饭总是幼儿园小班一件头痛的事情。孩子们在家里任性惯了,这个不吃那个也不吃。一顿饭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们吃下去。

  浩浩是挑食孩子中很特别的一个。因为他脾气特别倔,说不吃就不吃,一点点也不吃。今天吃猪肝,看他的样子估计又是一点也不吃了。

  我这个老师做得还真无耐,让孩子吃点东西他说不吃我就妥协了。今天我决定要再试一试。

  “浩浩,今天我们吃一块猪肝好吗?就吃一块。”

  我都有点低三下四的。

  “不吃,我咬不动的。”

  “今天的猪肝是汤里的,一定能吃得动,而且猪肝是补血的.,吃了你的小脸会红红的哦。”

  “可是吃猪肝我会吐的。”

  “我们再试一下嘛!”

  我都有点哀求他了。

  “我不吃!”

  我真的是黔驴技穷了。虽然说有“软硬兼施”两种方法,刚才“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但估计他只会含泪“就范”,甚至于“号啕大哭”来抵抗。想想孩子心情不好,吃啥也不长肉啊。看来我真的要放弃了!

  转念一想,我又想到了一个对策。浩浩不是一直把我当他的朋友嘛,时常跟他妈妈说:“老师是我的好朋友。”还要带着小饼干跟我分享。

  “浩浩,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了,猪肝很有营养的,你一点都不吃怎么会健康。”然后我不说话就走了。

  孩子们都吃得差不多了,我也准备带孩子们去散步。浩浩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吃半块行吗?”

  看来他是真的有点动摇了,我决定坚持立场。

  “你自己觉得呢?”我自顾自带着小朋友准备散步。眼睛偷瞄到他慢慢走回座位,拿起勺子把剩在碗里的猪肝放到嘴里,用力嚼了几下吃掉了,并很快的放好碗跟了上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吃完了,你还是我的好朋友吗?”

  我对他微笑着说:“那当然!”

  他也开心的对我笑了。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我那一句看似平常的“浩浩,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了”,一定在浩浩小小的心里掀起了小小的波澜,他不愿失去我这样一个朋友,不想失去和我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最终,浩浩放弃了自己的坚持,愿意尝试自己内心里原本深深拒绝的东西。把老师和孩子放在天平的两端,在平等、尊重和友谊的基础上,孩子和老师都会获得一种较快乐的情态。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

  我是个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入到第二个学期,我对带班流程已了然于心,做家长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遇到教育教学中的冲突事件也能从容面对,但仍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心。我曾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多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多和他们聊天,可是效果依然有限。师傅告诉我,对小班孩子只要牢牢抓住他们的情感,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跟你心贴心。

  于是,我学着师傅的样子,放低姿态与孩子们相处。比如,和孩子聊天,不是敷衍几句,而是真心地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也乐于和他们分享烦恼与快乐。果然,孩子们对于这种有来有往的聊天特别感兴趣。聊完天后,我会记住孩子们跟我聊过的事情,当某一天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时,我会说到某个孩子曾说起过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老师一直记住他说过的话,很重视他,由此,孩子觉得老师跟他很亲,他也愿意亲近老师。

  除了聊天外,和孩子的肢体接触也是门学问。孩子们都渴望获得大人的安慰和赞许,小班孩子尤其看重这一点。所以我经常会通过拥抱、亲吻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安慰和赞许。但是与孩子的肢体接触也不是越多越好,善于利用肢体语言,是教师亲近孩子的.另一个途径。如,悠悠参与游戏很积极、主动,我就会抱抱他,亲亲他,让他感受到高老师喜欢他,使他的情绪更愉悦,行为更积极、主动。

  此外,我还和孩子建立了一种类似朋友的友谊。师傅在孩子们心目中宛如妈妈一般温柔贴心,而我的性格比较外向开朗,说话也直来直往,所以我更愿意发挥我直率的性格特点,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比如早上来园时,我会和孩子们“拍开关”,与表现好的孩子击掌,我发现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都很喜欢这类互动方式,所以我平时会比较多地采用击掌鼓励的互动方式,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了。

  上学期,师傅就对我说要用心对孩子,那时候我对师傅的话还是一知半解的,经过这段时间的积累,我对“用心对孩子”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面对孩子,教师必须付出真心,以真诚打动孩子,用“心”和他们交往。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

  我叫王梦婕,我是一名幼儿教师,爱生活,爱阅读,爱孩子,爱笑,爱跳舞,爱讲故事。我喜欢这份职业,因为孩子的纯真,自己的追求。

  用心呵护,用爱滋养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从选择这个职业的那刻起,我就把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悄悄种在心田。做一个有爱的老师,是给孩子童年最宝贵的礼物。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爱身边一个个鲜活的独特的个体。

  勤学乐教,全面提升

  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者不能不学习,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阅读,把读书当成一种内在的需要。作为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着小脑袋里穿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我时刻铭记“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湾水”,每天为孩子们准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每次活动都能寓教于乐。积极参加各种业务能力学习,提升自己。通过观摩课活动,一课多摩活动,不断打磨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七彩校园,快乐成长

  孩子不是白纸,而是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而我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破土而出的养料和环境。为了小豆豆们的健康成长,我同他们一起阅读,在书香中漫游童话王国,分享童趣,分享爱好;同他们一起在科学的世界遨游,带着地球仪来一次环球旅行;同他们一起挥洒颜料,画出童心,画出属于自己的小艺术;同他们一起看小草萌芽,小树长叶开花。生活即教育,我们的七彩生活,孩子们在玩中建构经验,快乐成长!

  一路童心,一路花开

  教师有一颗童心,就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爱好,儿童般的.兴趣,儿童般的情趣。能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眼睛去倾听,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喜欢孩子们围着我,抱着我;喜欢他们给我特别的昵称——“长发公主”;喜欢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或平坦,或奇妙,或滑稽,或惊叹。喜欢听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喜欢他们不经意间给我的小感动。带着这份童心,与我的孩子们一路相伴,处处都是花香。

  孩子,是柔软的、娇嫩的,太阳、月亮、风雨和寂静都会随时降临在他们身边。谢谢你的笑脸,谢谢你的纯真,谢谢你的信任,谢谢你喜欢我,亲近我。

  孩子,你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茧,我愿陪伴你,和你一起破茧成蝶!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2

  小班的宽宽来园较晚,在大部分幼儿已经度过分离焦虑期后,他刚刚开始适应,哭声不断。集体活动时,我们总会突然听他用哭得已经沙哑的声音哀嚎:“我要去厕所。”老师请他去了,他还战战兢兢地不敢进厕所,常常一天尿湿好几条裤子。老师问:“怎么不去厕所尿?”他会哭得更厉害,却什么也不说。后来,在每天的如厕环节,我都下意识地关注他,试着去鼓励他克服困难。他害怕,我就拉着他的手跟着他一起进厕所对他说:“没事,老师在呢!老师跟你一起去!”

  经过鼓励,宽宽终于敢走进厕所了,可仍然死死拉住我的手,弱小的身体颤抖着,脸上还挂着泪痕,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小便。

  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让他自己小便,想趁他小便时悄悄地离开,可是他连裤子都不提就逃离了厕所。看来只凭鼓励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无论是上课、下课、午睡、吃饭,只要他想起小便,就大声哭闹,拉着老师一起上厕所。看到自己的耐心鼓励并没有起到作用,我失望又烦恼。

  难道要试一试坚决一点的态度?一次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在认真听着小李老师讲课。突然,一声带着哭腔的“我要上厕所”响起,又是宽宽。我把宽宽叫到一边生气地跟他说:“上厕所有什么好哭的?自己去!”话音刚落,宽宽“哇”的一声哭得更厉害了。好好说也不管用,生气跟他说也不管用。这可怎么办呢?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为幼儿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这就需要老师先走进童心世界,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等待。

  我反思,宽宽一定是对这件事情太在意、太敏感了。之后的几天里,我没有再跟他提起过上厕所的问题,而是静静陪着他,试着成为他的朋友。在建筑区中,我陪他一起搭“恐龙馆”;在户外活动时,我当做大锤子,和他一起玩打地鼠的游戏;在他每次哭着想要小便的时候,我都主动伸出我的手笑着跟他说:“没关系!我们一起去。”……渐渐地,宽宽好像已经习惯了我在他的旁边,对我也不那么陌生。有一次在娃娃家,宽宽端着一杯水果笑着对我说:“静静老师,来尝尝我的果汁。”接过这杯果汁,我又惊又喜,突然发现宽宽终于也把我装进了他的心里。

  午睡时,宽宽的嚎啕大哭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很多孩子都被他的声音惊醒了。我还是像以往一样陪着他说:“没关系,走!我们去厕所。”但这次我相信能够找到真正的原因了。回到床上,我问他:“宽宽,你上厕所为什么要哭?”宽宽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原因:“我……我害怕………你怕什么?…我害怕洗衣机的声音……”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对于宽宽来说,他心里过不了的坎儿竟然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洗衣机。

  宽宽并不擅于表达,所以我只有静静陪伴他,真正走进了他的心里,他才会对我敞开心扉,倾心交谈。

  我试着站在宽宽的角度去感受。当我走近正在隆隆作响的洗衣机时,声音是有些大。当我蹲在男孩的小便池前,模仿孩子的高度时,隆隆的响声加上洗衣机的晃动,在空旷狭小的卫生间里显得尤为可怕。试想一下,成人尚且如此,对于弱小的宽宽来说,的确是极大的恐怖折磨。哪怕洗衣机没有工作的时候,那种隆隆的声音还回荡在心头,他也会觉得洗衣机是个可怕的怪物。

  于是,我和配班老师沟通,观察宽宽上厕所的时间,尽量避免使用洗衣机。并且,我将洗衣机的声音录了下来,带着孩子们玩了一个洗衣机洗衣服的游戏。小朋友们听着录音,模仿洗衣机转动的`样子,当声音停止时,小朋友便摆出被洗的衣服的各种造型,并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衣服。宽宽刚听到音乐,就躲到我旁边,紧紧拉着我的手,表情有些惊恐和紧张。我调小音量后,宽宽稍微能放松手在我旁边看小朋友玩,直到被大家感染适应洗衣机的声音加入了游戏。

  为了让宽宽接纳洗衣机,根据年龄特点,我特意在洗衣机上贴上微笑的表情贴画。我带着他认识洗衣机,牵着他的手摸了摸洗衣机,和它打打招呼,试图让他和洗衣机做朋友。

  渐渐地,宽宽对洗衣机已经没有那么抵触了。有一天,洗衣机正在工作,宽宽拉着我的手对我说:“静静老师,你听洗衣机在唱歌呢!”而且,在随后的时间里,只要他有了什么问题或者新奇的发现总愿意来找我说,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原来,“教育”要从“等待”开始, “走进”要从“走近”开始,“倾诉”要从“倾心”开始,“理解”要从“换位”开始。急于求成不会起到正面效果,只有耐心陪伴、温柔倾听,方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他的真正想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3

  新学期开学,重新排了座位,却又一次引来了一些家长的不平衡:中间离老师最近的位置才是VIP座位,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而偏后的、离老师远点的位置.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坐在那儿。一周之内,连续5个家长要求换座位,这让我们的工作陷入了尴尬。

  怎么办?周末放学后,我组织家长召开了一个简短的见面会,请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幼儿的座位安排,当然,若有幼儿“斜视”“弱视”的情况,可将医学诊断结果提前通知老师,我们一定会适当考虑一一切似乎很顺畅,可这样由老师安排的座位,显然孩子们并不如意:两个原本乖巧的孩子坐在一起,却变得像“斗鸡”一样见面就掐,小矛盾不断:原本“动静搭配”的两个孩子都闹腾了起来:还有一些孩子寻找一切机会要跟好朋友在一起,却冷落了旁座的同伴……可不可以让孩子们每天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和伙伴?我决定尝试一下。

  可是,来园短短40分钟,就让我喜忧参半:有的孩子如愿以偿、情绪高涨;有的却不停抱怨,几近失控。我在展间谈话时组织孩子们讨论:对于今天的晨间活动,你们感觉怎么样?

  “老师,你真牛,像刘星的爸爸一样棒。”

  “我和一米玩得很快乐,我们好久没在一起玩了。”

  “夏军硬是挤到我们身边来,我们希望他和雪菲换个位置。”

  “有点太吵了。多多和佘露还打架了。”

  真不能小看孩子!虽然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如成人,可是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已经一点都不逊色了。“那怎么办呢?”我继续请孩子们讨论。

  孩子们开始一言一语的讨论,制订出一套“座椅守则”:

  1.选择原则:尊重先选到座位的朋友。

  2.协商原则:想调换座位的孩子,必须通过礼貌协商的途径来换座位.被协商者有权拒绝。

  3.团结原则:尝试和自己身边的每个小伙伴做朋友,不能出现排斥某位小朋友的行为和言语。

  4.尝试原则:每个孩子在两个月内要尽量能和所有小朋友做过邻居。

  5.责任承担原则:违反以上守则三次,两周之内放弃自由选择座椅的权利。

  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约定,经过两个月的实践,孩子们现在已经能够很有秩序地自选座位了。这让我们相信:孩子们自己能行!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4

  “昊昊,请把椅子收好再去喝水!”……看着昊昊对我说的话充耳不闻,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我心里顿时感到非常生气,正当我要大声指责批评昊昊对我的无视时,只见昊昊突然停下了脚步,缓缓转过身,朝着自己的座位走过来,然后将椅子收放整齐,又重新出发走向喝水的地方。

  这一个情景发生在十多年前我参加工作不久,至今记忆犹新!也就是这一幕,让我醍醐灌顶,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我想,有时我们指责埋怨孩子,数落孩子如何倔强、如何淘气、如何不听话等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孩子。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其实,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了解孩子,你就不会理解他们,更不会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去正确处理孩子们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成人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在有些看似无解的教育问题面前,如果尝试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解决方式,那将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景象

  所以,教育孩子就要以孩子为本,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爱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努力找到适合不同孩子的教育途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作用、教育的.作用,才能使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尽管我们的童年已一去不复返,但是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是幼儿教师,我们将有机会陪伴和见证孩子的成长,体验到不一样的童年世界。正如杨照在《我想遇见你的人生》中所写:“你的童稚快乐,本来我是没有机会再感受的了,然而因为那快乐是你的,因为我爱你,于是已经离开我生命三四十年的感觉,又回来了。我深深地感激,还好我能爱,还好我有一个与我如此不同的生命出现在身边让我爱,我就奢侈地得到了许多快乐;而且还能随着你长大的过程,不断通过你的眼睛,你的身体,发现很不一样的世界。”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

  我做乘客户外活动时,东昊也如其他幼儿一样哭丧着脸向我求助:"老师,我也要玩扭扭车。"想着这班孩子在碰到问题时只会向老师求助,不觉头脑有些发涨。我慢慢蹲下,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跟玩扭扭车的小朋友商量呢?""他们不肯给我玩!"这就是孩子的回答,显然谁都不愿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平白无故送给他人玩。这时只见玩着扭扭车的烨丹慢慢扭到了我们的身边,我突然来了灵感,对东昊说:"哇,烨丹好像一个司机哦,你愿意做乘客去乘她的车吗?"孩子脸上突然有了笑容,连忙回答:"太好了,我要做乘客!""想一想,怎样才能礼貌的征询别人的意见让别人同意呢?"这一点我相信东昊的能力。果不出我的'意料,孩子们融洽的玩起了出租车的游戏。活动结束后,我针对这一事件及时在全体孩子面前进行了夸大性的表扬,并没有忘记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让游戏贯穿于孩子的一日活动,在运动课程中,我们也应遵循这一点。正如实录中所记录,当幼儿A以"乘客"这样一个角色身份出现时被另一幼儿B所接受,并带动了幼儿B融入了这一情景性游戏中,使本来存在的问题没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且还帮助提高了合作游戏的能力。

  然,这里所体现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缺乏克服的勇气,过于依赖他人。新课程中也曾谈到:我们要给予他们的是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勇气,是他们终身受用的东西。孩子在遇事后不知所措,这时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个推动者和引领者。故在全体孩子面前对这种游戏行为和解决困难的精神大力宣扬,也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和引领。

  针对班级现状,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目前在师幼互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教师的角色定位都有极大的关系。正是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因此,在不少时间,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所以,教师必须按照《纲要》的基本要求,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调整。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4-28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5-24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12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04-18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16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30

(经典)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0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8-05

(精选)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8-05

幼儿教师教育感悟随笔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