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4-06-09 07:34:23 随笔 我要投稿

(优)教师教育随笔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教师教育随笔

教师教育随笔1

  xx画讲究意境之美。大画家吴道子说:“意造景生。”那种“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以无尽的诗情使观画者产生无尽的美好遐想,成了xx画的一绝。所以,xx画的构图,汲取了太极图之灵韵,用s线将画面分割,大胆留白而绝不填鸭。有时欣赏一幅画,那大块的留白总能使人遐想不断:这里似有一叶扁舟云中去,那里似有飞流瀑布天上来;高处似起农舍炊xx,远处似听风中林涛……观画者在观画,也在创作,是观者和画者在共同创造画作的美。所以画界有论:“露而不藏便浅薄……愈藏而(境界)愈大,愈露而愈小。”可见,“留白”是何等重要。

  xx画有“留白”说,xx戏曲有“虚拟”说,吟诗作文有“悬念”说,目的都是给观众和读者留点遐想和创造的空间。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讲教学艺术,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不是也应该学习这种“留白”的艺术,给学生多留点想象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用现在的时髦话讲,更多地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读出自我。

  语文课上,我们总习惯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从情节结构线索到人物环境主题,给学生讲解的十分具体,分析的'十分透彻,甚至编出若干习题,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硬把作品压榨成流汁灌给学生。我常想,一篇篇美文佳作,与其由他人剖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之露,还不如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那“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美,尤其是读文学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统一的,任何“实”讲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韵。所以有时xxxx苦苦整出一个实化的课件,反而使作品失去了美的价值,一目而了然:啊,原来不过如此。我站在实实在在的岳阳楼上,总也感受不到“衔远山,吞长xx”的气势,更无“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之乐。我游了桃花源,硬是寻不见“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加上沿途小贩不停的叫卖声扰耳,一点身居“世外”的感觉都没有,我直呼上当,发誓再也不去桃花源。但我明白,作者并没有弄假。常言道,风景美如画,无疑画比景美。又言道,画出诗意,自然说的是诗意比画更有神韵,景随情生,无情则无景,你不走进陶渊明,自然寻不见世外桃园,这只能自己读作品去品味,哪能由他人硬拽去的道理。所以,文学作品总是留给读者许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茅盾先生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为画,老人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这是“留白”的经典。语文老师不妨学学xx画的“留白”艺术,不要堵塞了学生再创造的思路。

  少着墨,多留白,语文教学一定“意造景生”,变得妙不可言。

教师教育随笔2

  我们彩虹班的孩子最喜欢听故事,所以我经常会把一些教育活动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给他们听。故事讲完啦,我问:“故事中小熊是怎么受伤的?”胆小的萌萌似举非举的小手颤抖的举起一点,调皮捣蛋上课不专心的蛋蛋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还嘟嘟着“我我……”我说:“蛋蛋请来回答。”蛋蛋站了起来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然后把头低下了,再叫就不抬头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思维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孩子,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很少发言,常常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有些孩子本身上课不够专注,从而使得思绪游离与活动之外,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是因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有些孩子不想说,脾气比较倔强,还有一些却因生性胆小而不敢回答。

  为了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我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每天中午起床后孩子们自由支配来进行在集体面前编故事,会编的幼儿可以讲长一点的故事,不会编的一二句也行。有的孩子很高兴了,有的孩子处于无奈,因为我经常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跟着一个讲的,不用举手。经过多次的锻炼,孩子们得到老师、同伴们的肯定,每次这样的'活动就连平时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能勇敢地站起来,把自己编得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虽然孩子们编的故事不是很好,有的前后不符、有的不连贯,但这却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孩子们勇敢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大胆回答问题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取消了开火车的形式,令我欣喜的是我看到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感动,相信高高举起的小手会越来越多。

教师教育随笔3

  在区域活动时,我发现成成小朋友将娃娃家的一只小杯子放进口袋里,再也没有拿出来。活动结束后,我问全班幼儿:“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大家都说想看,于是我就学着魔术师的样子边比划边说:“我变只杯子出来,现在这只杯子已经在成成口袋里了,请他拿出来给大家看。”听了我的话,成成把那只杯子拿了出来,大家都拍手叫好。

  事后,我找成成小朋友谈话,告诉他不能随便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去。他轻松地点头称好。我想:这样做既让幼儿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又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新琦,动手能力非常差,据了解,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样样都有人代替包办。就这样,在幼儿园也要靠老师。每天下午起床后自己不会穿鞋,总是等着老师给穿。刚开始,给他穿上吧,别耽误了他小便,否则更麻烦。每次都这样迁就他后来越来越觉得,这样下去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将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对他开始了另一种方法:那天,当新琦起床后,他和原来一样,提着两只鞋子在我身后等我。我整理完床铺后,接过他手中的鞋子直接放在地上,对他说:“今天自己穿一次吧?来,我教你。”我一边手动一边嘴说:“一双小鞋先放好,小脚丫子往里钻,钻呀钻呀钻到头,再用小手钩后面。”

  我和他穿上一只,另一只我让他自己穿,最后终于穿上了,我们两个都高兴的笑了。然后领他走出休息室,走到小朋友中间,让他讲讲自己是怎么穿上鞋子的,还让小朋友拍手鼓励他。新琦可高兴啦!第二天,新琦来幼儿园就自豪的告诉我,“老师,在家里我也自己穿鞋。”我摸了摸他的头说,“你真棒!”

教师教育随笔4

  有些时候,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自以为是对孩子好,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感触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今天早上我刚踏进幼儿园时,我任教班级的俊俊小朋友就来到我的面前站着,也不和我说话,我看他的样子是想和我说话,但又不敢跟我说,我知道这位小朋友平时胆子就很小,不愿主动跟别人讲话,所以我蹲下主动问他:“小俊杰,你有什么事找老师吗?”他还是不说话,只是把手伸过来,哦,我明白了,他是想送我面包吃,我就再问他:“你是要送面包给老师吃吗?”他点了点头,可是,我想他是用面包当早餐的,就没有接受他的面包,刚好有家长找我有事,我就走开了。

  不成想,在我去班上上课的时候,我发现问题了,俊俊小朋友总是低着头,不愿看我,我主动问他的话也不理,在平时上课是他有时也会回答问题的呀,我想了想,他肯定是因为面包的.事在和我闹情绪了,今天他是鼓起很大的勇气要送我东西的,可我打击他了,我赶紧找了个理由和他说话:“俊杰,怎么办呀,老师现在肚子好饿哟,你的面包还有吗?给老师吃好吗?”他听我这样说,就马上抬起头,从口袋里拿出面包递给我,我接过他的面包,告诉他我下课再吃,他脸上一下就露出幸福的笑容,哎,这孩子是认为我没接受他的东西,就是不爱他的表现呀。

  孩子们的心是细腻的,所以孩子给的爱要接受!

教师教育随笔5

  早上孩子们来园时,婧婧的妈妈向我打招呼,她看起来好像有事要问。但,只听见婧婧和妈妈嘀嘀咕咕地说个不停,有些谈话我听得不太清楚。我看见婧婧卷起袖子,对妈妈说:“这是我自己弄破的。”接着,婧婧妈妈又无奈地跟我说:“老师,我先走了。”

  我一看情况,就知道八九分了,看来,婧婧在妈妈面前说谎了。我耐心地问婧婧怎么啦?婧婧说:“这是我自己弄破的。”并指着手腕上的伤疤。“那你是怎么告诉妈妈的呢?”她笑笑没回答。

  我猜想:婧婧是这个学期新转来的外地孩子,父母大多都有些不太放心,每当孩子回到家时,难免要问问孩子,老师有没有喜欢你呀?别的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呀?等等之类的话。才出现婧婧对妈妈说谎的一幕。

  婧婧是小班年龄(我带的是中班),孩子本身就有着有意或无意说谎的心理特点。有社会的影响,也有教育方面的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如:使孩子产生无意性说谎。孩子由于记忆、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属于无意性说谎。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儿童对观察或认识到的'事物,遗忘或错记的现象较严重,加上他们富于联想,想象力发达,而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很难准确地复述事物。这种“谎言”不是儿童有意编造的,而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所限而造成的。保护性说谎。这种说谎是为了避开教师和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体现。孩子在过于严厉的老师和家长面前,最容易说谎,尤其是当他们说了实话,遭到了批评或惩罚时,他们就只好用谎言这个武器来“自卫”了。如果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这种说谎穷追不舍,非要弄个水落石出的话,就会促使孩子以后以更高明的手段说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说谎是大人“逼”出来的。

  总之,孩子说谎,家长和我们老师要谨慎地处理。仔细分析,孩子有说谎行为,不足为怪,我们不能全部责怪他们的。所以,我在听完婧婧的话后,也没有太追究。今后我们多注意些就是了。

教师教育随笔6

  平时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动关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但孩子们真正这样做的却很少。有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

  一天早饭后,我正在打扫院子,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田晓晓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李小惠在轻轻扶着她走,走在旁边的张倩说:“哎呀,那么娇气呀!” 小惠气呼呼的.说:“她病了,你怎么能那样呢!我们应该关心她的,老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你病了,没人关心你,你高兴吗?”听了孩子们的对话,我很高兴,马上跑过去,询问了晓晓哭的原因,原来晓晓来到幼儿园后,突然觉得肚子疼,就哭了起来。我马上送她到卫生室看了看,医生说她喘岔气了,一会儿就好了。

  送她回来后,孩子们马上围了过来,纷纷问:“老师,晓晓怎么了?晓晓怎么了?”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子,我说:“孩子们,晓晓没事了,她喘岔气了。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知道关心同伴了,很好。”并着重表扬了李小惠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教师教育随笔7

  我第一次踏进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是两岁半的时候,当时我是班里年龄最小、甚至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我从不停地哭闹到渐渐爱上这里,离不开幼儿园里可亲可敬的园长、老师。幼儿园给我的童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尤其是老师妈妈般的关爱呵护,至今对我影响很大。如今,我有幸到我人生中的第一所启蒙学校工作,也想对我所有的宝贝说:“宝贝,老师是妈妈。”

  班里有个小男孩叫子健,最开始的两天因为生病一直没来。他第一天来园的时候虽然没有哭闹,但是不爱说话。我心里特别着急,据我观察,发现他只看奥特曼。于是,我主动和他聊奥特曼,他“嗯吱”着使劲推开我,甚至把书合上表示抗议,我只好不去打扰他,离开并远远地看着他,心想:适应快的孩子已经开始结交伙伴并愉快地交谈,他却没有什么过多的表情,一个3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可爱的时候,这样下去,对他的成长会很不利。

  尽管屡次遭到拒绝,但奥特曼是我发现唯一能让他感兴趣的东西,我还是想以此为突破口和他沟通,结果这招儿对他似乎丝毫没用。而且在来园的这几天里,他也从不吃幼儿园里的东西。我们把吃的端到他面前,一边劝解着一边喂,他也无动于衷,甚至那天他还不耐烦地伸手打了我。当时我的头“轰”地一下蒙了,他怎么可以打我?我是多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四个,围成一个圆圈陪着他,可他居然伸手打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小孩?

  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小孩,可就是会有这样的小孩,因为他还是个3岁的孩子。园里的领导和前辈们早就说过,小班刚开学的时候有孩子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作为一名新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耐心,不能轻易放弃,不,是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谁爱孩子,孩子最终就会爱上他,对这点我毫不怀疑。

  那天午饭时,别的小朋友都去洗手吃饭了,只有子健坐在座位上不动,直到别的小朋友去午睡了,他的饭还是一口都没动。何老师在睡眠室看午睡,张老师去送餐车,我就在活动室陪着他。“宝贝,你饿不饿?”我找了小椅子坐在他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哼!”他推开我的手还白了我一眼。“那你渴不渴?”他又白了我一眼。“坐了半天你累了吧,要不我们去里边休息一下。你还记得么,那里有一张贴了你照片的小床?”我一连串的问话他都不予回答,“咳咳”地咳嗽起来。“我们去喝点水吧,让小嗓子舒服舒服,我知道你前两天生病了。”可能是我这“生病”二字提醒了他,他“哇”地哭了起来,迅速地站起来朝门口跑去。我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追过去,一把抱住了他。他终于爆发了,“哇哇”地哭喊着: “放开我,我要回家。”里面的小朋友还在睡觉,我抱住他说:“别喊我就放开你。”他可能也是压抑了太久,抽出手朝我脸上就是一下,我怕他挣脱就抱得更紧了。突然“哗”的一声,我发现他尿裤了,他看到自己尿裤哭得更凶了。

  这样一个3岁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吃不喝不交流,现在还尿了裤子,我想他一定非常恐慌吧,这一刻他“哇哇”的哭声是在释放他心里的压力啊。真好,他终于释放出来了,哭吧,孩子,把你的痛苦、你的压抑都哭出来吧,在幼儿园里,有爱你的老师陪着你。“宝贝,别着急,尿吧,都尿了,还有没有?老师不说你。”听了这话,他的情绪反而转好,我拉着他的手,看着尿液一点点浸湿他的裤子,从上到下。等他尿完我摸摸他的头说:“宝贝,没事儿,不哭,老师帮你。妈妈是不是还给你拿了别的裤子?”他点点头木木地站在那。我给他脱了鞋,脱下湿嗒嗒的裤子和袜子,把他抱到小凳子上,找来他的裤子,说:“来,让老师摸摸小腿湿不湿。”“不湿……”我惊奇地看着他,哪怕只有两个字,他开始和我交流了,我的心激灵一下,也许这就是个机会,以后他会对我敞开一扇通往他心里的小门。我就像手里捧着一个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边给他穿裤子边和他说话:“子健,平时你尿裤子是不是只有妈妈给你换,而且不说你啊?”“嗯。”他小眼睛看着我又说了一个字。虽然我帮他换着脏衣服,但心里却一点点地乐开了花,他又理我了。“那老师也像妈妈一样不说你,也给你换衣服,过会儿还帮你把脏衣服洗了,把你弄脏的地墩了好不好?”“好。”他点点头。“那老师是不是像妈妈一样好,你是不是像听妈妈话一样听老师话啊?”“是。”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实话,当时我高兴地都要笑出声来。成功了,我成功了,他愿意了,愿意在爱的护航下为我打开通向他心里的那扇门了。这么多天的等待,这么多天的努力,这么多天的坚持,就是为了这一刻,为了他把心、把信任、把自己交给我的这一刻。

  为子健换好衣服,我带他去洗了手,拿出给他留的小花卷说:“宝贝,我知道你饿了,这个小花卷可好吃了,你快尝尝吧。”我假装吃了一口“真好吃”,他也拿起一个“真好吃”。就这样,他吃光了餐盘里所有的菜,还一连吃了3个小花卷。从早上到中午滴水未喝、滴米未进,还心事重重无法表达的孩子,终于在这一刻脱下了他心中防御的铠甲。我一边收拾,一边看着他吃,心里一点也不觉得脏,一点也不觉得累,一点也不觉得饿,反而满满的除了幸福就是幸福。

  作为一名非专业新教师,短短的半个月里,我经历了很多想不到的问题和控制不了的局面。我有过努力,也有过灰心,可最终我还是坚持住了,用爱收获了爱。在幼教路上,我才刚刚踏出小小的一步,但我相信,只要本着对孩子有爱心,对工作有细心,对家长有诚心,将来一定会在这个岗位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教师教育随笔8

  眨眼间寒假结束,新的学期就开始了,孩子们的表现真的非常棒,简直是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孩子们会像以前新学期开学时一样,哭哭啼啼的,没想到,我面前的孩子都是那么的淡定,还会有礼貌的和我说早上好,孩子们真的长大了。在自主游戏的时候,我看着孩子们,他们会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讨论自己过年的时候去哪里玩了,自己过年的时候收到的红包和自己的新年礼物。看着孩子们在那畅聊,我真的不忍心打扰他们……

  在上课的时候,突然发现沃浩挺这个小朋友隔5分钟就去上厕所,我觉得很好奇孩子怎么可能会隔5分钟就会有小便呢?后来我跟随着孩子来到了厕所,还是是尿了,可是尿的并不是很多。后来和家长进行了交谈,家长说孩子在家根本没有这回事啊,孩子在家小便很正常。第二天又关注到了这个孩子,这孩子一样不管是在是在游戏的时候还是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在吃饭的时候都很会小便,时不时的就会去小便。起初我只是认为孩子在家呆的时间长了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但是一天中午我在管孩子午餐的时候孩子突然和我说老师我眼睛里有眼泪,起初我以为是那个孩子在欺负他,我问了他们桌的孩子都没有人欺负他,我问了孩子孩子不肯说,我就叫孩子擦掉眼泪告诉孩子不要哭。孩子回到了座位继续吃饭。我就去看了旁边的孩子,突然孩子又叫了我:“老师我有眼泪水”,我觉得很奇怪,我就把孩子叫道了旁边,我问孩子,你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流眼泪水,是哪个小朋友欺负你了吗?孩子摇摇头说:“小朋友没有欺负我。”我接着问孩子那是不是想回家了。孩子继续摇摇头。那你是怎么了呢?孩子含着眼泪告诉我:“妈妈说我在幼儿园不听话,妈妈不喜欢我。”我听着,我又问孩子:“妈妈经常在家这样说你的吗?”孩子点点头说:“妈妈经常说我在幼儿园里面不乖。”后来我安慰孩子叫孩子去吃饭,告诉孩子只要你在幼儿园里乖乖的妈妈肯定会表扬你的。孩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不管我怎么劝孩子孩子还是在那默默地流泪,只要孩子一静下来孩子就会想起妈妈说得话,孩子就会流泪。

  我想孩子是不是的上厕所,是不是的流泪都和妈妈经常说孩子在幼儿园不乖有关,孩子心理有太多的压力。这个孩子身上承受着一些这个年龄段孩子不乖承受的压力。我把这件事也告诉了孩子的家长,告诉孩子的家长不能在家一味的批评孩子,孩子更多时候需要我们家长去表扬孩子,有的时候孩子做错了是该批评,但是每天都对孩子说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不乖,像这个孩子内心存在着太多的压力,家长又是不是的给他压力,孩子在静下来得时候就会经常想着想着,多想了孩子内心就会有阴影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我会对孩子多加的鼓励,和家长配合一起让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下去。

教师教育随笔9

  额!

  这真是一句让人要心脏爆破的话。今天,我就被差点爆了一次。

  下午吃点心时间,有的宝宝吃完去洗手了,有的宝宝还在吃。孩子有快有慢这完全是个正常现象,可也因为这样的快慢导致老师要分一部分的精力观察吃好的孩子,分一部分的精力观察还没吃完的孩子。

  因为厕所离教室有点距离,且是在教师目力无法触及的'地方,所以当我还在喂孩子吃点心的时候,去厕所的孩子那是被忽略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次忽略,不巧,今天有个孩子去洗手的时候摔跤了,划破了嫩嫩的皮肤还出了点血。幸好伤口不大,小家伙挺勇敢,哭了一会就没事了。我领着小家伙去老万那涂红药水,他的小手紧紧拉着我,我知道他肯定是有点怕的嘛。拉得我都很心疼这个白白净净的小家伙呢!

  因为小家伙父母下班晚,且是找人来代接孩子,所以事情的具体情况只好通过电话来和父母沟通了。放学后,马上给小家伙妈妈打了电话。其实,家长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即使你说是个小伤口,那在没见到孩子之前家长还是不放心了。虽然妈妈一再说“没关系的”,那我还是很过意不去。

  晚上19:30又给小家伙妈妈发了条消息,问候情况。因为这个时候,妈妈肯定是见着孩子并观察过伤口了。妈妈回复说孩子没事的,让我不要担心,我这才算是放心了下来。

  这件事情给了我重要的提醒:

  1、主配班老师和保育员要特别注意小班孩子在各种过渡环节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当有一部分孩子在从事A活动,而有另一部分在从事B活动的时候,尽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让老师看到。

  2、进一步加强常规教育,特别是在去往洗手间的路上和在洗手间里不能奔跑、拥挤。

  3、和家长的沟通一定要及时,承认自己的过失比找借口更能让人接受。

教师教育随笔10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真

  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小学数学教育走入了一些误区,数学让学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却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仅限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渗透数学文化内容,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在教学中缺少等待,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少,教师讲解得多,以讲代学,作业机械重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加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削弱数学教育的效果,使数学教育的有些功能被异化。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随时根据教学情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

  真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充满信心,要让学生说话,不要封住学生的嘴,要让学生动手,不要捆住学生的手,要让学生观察,不要遮住学生的眼,教师们千万不要掩耳盗铃,认为只要讲深讲透了,学生自然就懂了。

  三、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建议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一定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助,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四、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内容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通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研究表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一定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知难而退,不去想办法,使其成为后续学习的拦路虎;二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自觉克服困难,扫除了学习中障碍,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给后续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显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是经常性的事,但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实践中,这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教师没有耐心,缺少对具体个案分析、指导,集体评讲是教师惯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时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解对不少学生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会事半功倍,事实上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盲目顺从,学习低效,负担加重,从而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伴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具体、细致、经常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教师教育随笔11

  天天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孩子,平时由奶奶接送比较多。一天,奶奶来向老师诉起了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两个奶奶产生带孙子的矛盾了!

  天天的奶奶离园来接孩子的时候和老师交流了起来:"老师,你不知道,最近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听话。"老师问奶奶什么原因?奶奶气呼呼地说:"就是孩子的另一个奶奶,这几天是他那个奶奶来接他的。然后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天天一样玩具,还总带孩子去吃肯德鸡。现在这个孩子都不要我领他了。我么不乱宠他的,我不给他乱买东西的,领他回去么好了。我想想小孩子么只要饭吃吃饱么好了,吃什么肯德鸡啊。我是连肯德鸡是什么也不知道。以前他爸爸没什么玩具的,也不出去的,不照样长得高高大大的。他那个奶奶一空么就带他出去。现在这个孩子一天到晚就想到要往外面去。我么住在乡下的,要带孩子出去玩也不方便,所以不出去的。现在这个孩子和我都不像以前那样亲了。总是要他那边的奶奶领他。我现在看到他那个奶奶来就生气,讲么又不好当面讲。老师你说,小孩子怎么能这么宠呢?要什么给他什么!这样怎么行呢?小孩子要宠坏的。"

  听了奶奶这些满腹抱怨的话,让我不禁思索开来:其实,仔细分析下来,天天的两个奶奶是两个比较典型的祖辈家长的代表。一个是极度宠爱,孩子无论什么要求都会答应。另一个则是每天只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不带孩子出去有任何的交往。

  那么,在这个中间,年轻的父母该做什么?作为父母不是光挣好一份工,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而是要协调两方老人,慢慢改正老人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或者是一味地管住孩子,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必然出现两面性。在这里是一种表现,在那里则又是一种表现。

  老师则可以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把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给家长,比如多形式的家长会、家长座谈等,在和家长的相互交流中,促进教育方式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我们每个孩子都全面、均衡地发展。

教师教育随笔12

  作为一名幼师,我们对自己的职位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当然,我们都很清楚的是,幼教工作平凡而琐碎,但事事又马虎不得,不光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每天中午起床时间一到,班上小朋友陆续叠好被子离开寝室,每次都只剩萌萌一个人。又一次领导来检查工作,走进寝室看见萌萌一个人看着被子发呆,便问他:“你怎么还没把被子叠好呢?”“老师没教我叠,我不会啊。”“老师也没教别的小朋友,那怎么他们都会呢?”萌萌不说话了。园长说;“找你们老师去。”我刚走进寝室,萌萌马上说:“老师教了,就是老师老帮我,把我给帮笨了。”我听了萌萌的话感觉很震惊,我回忆起他入园来生活方面的表现。他3岁就入园了,个子又小,自理能力很差,别说衣服穿不上,就是帮他穿上他也不会扣纽扣,就连吃饭都是慢吞吞的,老师喂他一口他才吃一口的,至于叠被子,他根本就不学,每次起床后他都是可怜兮兮地说;“老师求求你,帮帮我吧,我不会。”每次听到他的求助声,我就产生一种怜悯之情,不由自主地帮他叠被子。然后再告诉再叠被子的方法,但是,由于他个子矮,再加上依耐性强、做事慢,午睡起床时间本来就很紧,有时我就干脆直接帮他叠,要他回教室上课,所以他一直叠不好。

  事过之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觉得萌萌的话很有道理。如果我不经常帮他,而是对他严格要求,他能不会叠被子吗?我不应该怕他做不好,而是应该为他提供充实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是我影响了他这方面的'提高,我感到内疚。

  这件事对我的教训是深刻的,自那以后,我牢牢地把握严与爱的关系,对于生活方面的事情,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事都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绝不心软迁就他们,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教师教育随笔13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总会发现有几个孩子会走神,或者做出令人烦恼的事。此时,老师如果停下教学来进行教育,这不仅仅打断了孩子们的思路,而且效果不必须很理想。但如果老师能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程的状况下,用表情、体态语等非言语手段给予用心的提示,则效果会事半功倍。这时的你,该如何选取呢?

  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本来教室里只听到我讲故事声音,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啊—嚏!”重重地打了一声喷嚏,这时全班孩子开始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于是我拍了几下手示意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但孩子们似乎没有停止笑声的意思,声音十分得吵,甚至有两位孩子已经趴到了地上。我下意识地将一只手盖在了自己的耳朵上,顿时孩子们也开始模仿起我的动作,我立刻伸出食指放在嘴边,冲他们眨眨眼。啊呀,教室里一下子静悄悄的。我拍拍手,然后又拍拍腿,大家个个坐得端端正正。于是我伸出大拇指表扬他们,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顺利地开展完我的教学活动。

  由于每位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都不同,对于小班孩子来讲,他们处于好奇心萌发阶段,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与神态。在平时生活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现象随即做出各种反应。

  在这件事件中,我巧妙利用非言语交际手段,调动了孩子们的用心情绪。对于这种方法,我们还能够将其运用到平时生活教育中。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发现极个别孩子不认真听讲,能够走过去轻轻地摸摸他的头;当孩子们在玩玩具时,发生争执或者乱扔玩具,能够皱皱眉头表示不满或者摇摇手阻止他们;当发现孩子们大吵大闹时,能够带领他们学习小猫等动作,学会轻轻说话。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并能正确地领会其中的暗示,自觉、愉快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孩子们还很小,为了让他们愉快地理解老师的教育,同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

教师教育随笔14

  不久前,幼儿园在操场边的草地上安置了7个涂了不同颜色的油桶,作为幼儿的游戏器材。色彩鲜艳的油桶很快引发了幼儿的玩兴,他们爬的爬,骑的骑,有的还玩起了躲猫猫游戏。一天,孩子们突然发现油桶变热了,还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在观察幼儿讨论“油桶变热”这一话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幼儿自主的观察与探究中,教师该如何恰当地呼应才能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故事描述

  片段一:油桶不能玩了

  晨间锻炼时,我发现原来人气最旺的油桶处有点冷清,只有几个孩子在玩跨越油桶的游戏。正在疑惑之际,益铭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油桶不能玩了。”“为什么?”“因为油桶太烫了,我的屁股快冒火了!”“是吗?”看我半信半疑的样子,益铭便拉着我往油桶边走:“不信,你去摸摸!”我随手摸向黄色油桶,“还好,只是有些热。”“不是,你要摸黑色的!”当我摸向黑色油桶的一刹那,我感觉到黑色油桶确实很烫。

  看见我的举动,又有几个孩子发话道,“老师,我早就发现油桶变热了。”“告诉你吧,黑色油桶最烫。”“对,我发现只有白色油桶不烫。”听了同伴的谈论,有些幼儿又自发地去摸油桶了…… 看着幼儿自发探究的认真劲儿,我克制住内心的喜悦,脑子不自觉地飞速运转:是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证明黑色油桶的温度最高?还是引导幼儿发现无论什么材质只要是深色的就容易吸热?或是……可转念一想,我过早介入也许会干扰孩子们的探索。于是,我克制住自己想立即“引导”孩子的冲动,耐心观察。

  片段二:颜色越深的油桶越烫

  第二天,我发现昨天关注油桶的那些孩子依然在玩油桶,有的还拉下衣袖垫在手下翻越黑色油桶。我忍不住问:“康恒,你的手为什么要藏在袖子里?”“油桶太烫了。这样我就不烫了。”“是每个油桶都很烫吗?”听我这么一问,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不是的,是黑色最烫,浅色油桶有一点点烫。”“我还发现黑色油桶一边热,一边不热。”我好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他边说边用手指着油桶说:“这边太阳照着它就热,另一边太阳照不到它就不热。”……

  很显然,有了昨天的基础,今天孩子们观察得更加细致,不仅总结出了油桶颜色与温度的关系,还发现了太阳照射方向对油桶温度的影响。看来,我昨天没有急于将孩子们引到对温度的验证及深色材质吸热的问题上是对的,孩子们有自己的关注点。

  片段三:我知道的秘密

  经过3天的观察,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关注油桶的'变化,对油桶的感知也越来越丰富,我觉得是开展集体交流的时候了,希望借此了解幼儿到底有多少发现,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也希望幼儿通过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我从中获取可以呼应他们的方向与内容。

  师:你们在玩油桶的时候都有什么发现?

  康恒:黑色和蓝色油桶都很烫,因为它们吸太阳光,太阳光是热的。

  益铭:黑色油桶对着太阳的地方就热,不对着太阳的地方就不热。

  恩源:我知道油桶是铁做的,容易发烫,里面没有油,所以更容易热,如果有油就不容易烫了。跷跷板的下面和扶手都是铁的,所以也很烫。

  大卫:颜色不同就不一样,颜色越深越吸太阳光。

  一冰:那轮胎也是黑色的呀,可是它就没有黑色油桶热。

  益铭:那是因为轮胎是橡胶做的.不是铁做的。

  可亲:对呀,铁才会热。我玩的平衡木就不热,它是木头做的。

  珺奇:老师,为什么黑色油桶会最烫呢?

  师:是呀,我也觉得奇怪哦。为什么黑色油桶会很烫呢?

  可亲:因为黑色油桶离太阳最近。

  益铭:可是,蓝色油桶也很烫啊。我告诉你,是因为深色的东西吸热。我家汽车是黑色的,也是铁做的,在太阳下面就会很热很热!

  大卫:太阳的颜色就是很红很深的.所以深色的东西就吸热。

  恩源:白色油桶可能生锈了,太阳光就晒不进去了。

  师:你们有这么多发现,能不能把它记录下来呢?

  在短短的几天里,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表达自己的发现,还能提出自己的疑惑以及对问题的看法,看来提供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是必要的。在记录表征方面,他们的创意表现也出入意料,有的运用数字,有的运用长短曲线,有的运用红蓝两色,以表达自己对温度的感知。而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与探索去发现、感知周围世界的秘密,教师“不能将幼儿看作是有待观点强加给幼儿。

  片段四:蓝色油桶不烫了

  前几次和油桶亲密接触都是在上午,为此,有幼儿认为早上的太阳离黑色油桶最近,所以黑色油桶最烫。我想,也许换个时间段观察,幼儿会有不同的感受。于是,一天下午,我带幼儿来到油桶区。

  曹晨:老师,黑色油桶要着火了!比早上还烫呢!

  恩源:对呀,中午的太阳最厉害了!

  可亲:白色油桶还是不烫呢,只有一点温。

  康恒:老师,快来呀,蓝色油桶不烫了! 师:怎么回事?

  益铭:蓝色油桶晒不到太阳了,有大树挡着了。

  师:可是上午怎么能晒到太阳的呢?

  康恒:可能是中午我们睡觉的时候大树往油桶这儿长长了一点吧?

  蒋品:树是不会动的,也不可能长这么快啊!

  曹晨:我知道,早晨的太阳是在这个房顶上的,现在到了那个房顶,太阳光被树叶挡住了。

  益铭:太阳从东边升起,中午会在我们头顶上,下午从西边下山。

  师:是吗?现在太阳在哪个方向?早上的太阳在哪个方向?看来,我们明天早上要看一下太阳的位置了。

  师:现在白色油桶比黑色油桶离太阳更近,为什么它还是不烫呢?

  可亲:白色就是不容易吸热的,深色的才很会吸热呢!

  师:是吗?白色的东西都不容吸热,深色的东西才很会吸热吗?

  众幼:对呀/当然了……

  师:下次我们来试试看。

  换个时间观察后,幼儿不仅能修正自己的认识误区,而且有了新的发现。看来,在构建呼应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只要突破常规,开拓思路,就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片段五:果然黑色的东西最吸热

  在上次的交流之后,孩子们开始收集各种材料来验证深色物品最吸热的想法。他们有的带来了各色纸袋,有的带来了各色玩具,有的还带来了黑色与白色衣服……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在午睡前把这些材料放在油桶旁,下午起床后再去查看结果。最终,孩子们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想法:黑色的物品在阳光下最吸热!

  二、启示

  “油桶的故事”已告一段落。观察、参与幼儿探究的过程,让我有机会了解幼儿、欣赏幼儿,也促使我不断反思并调适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尝试呼应幼儿。

  1.从观察与等待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都要快速抓住这些契机并设计课程加以引导。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是静心观察、理智分析、适当呼应。

  在“油桶的故事”中,面对教育契机,我产生了设计课程并引导幼儿学习的冲动,但随着幼儿探索的不断深入,我发现预设的那些内容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与幼儿自主探索的方向并不一致。如果教师仅凭幼儿一开始表现出来的片段信息就预设课程,很可能浇灭幼儿刚刚萌发的探究热情。因此,教师应该放慢脚步,仔细观察,给予幼儿自主开展活动的时间,了解他们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理性地分析他们的需求与兴趣,“把他们当成教学过程的合作者”[2],共同完成课程的设计。

  2.适时退后

  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将幼儿看作是需要教育、等待引领的入,总是试图让他们在设计好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我们认为的有价值的经验,而忽略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是有能力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索并获得经验的。

  在“油桶的故事”中,我一开始并不相信幼儿的能力,曾试图依靠设计好的课程来帮助幼儿获得经验。值得庆幸的是,我最终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而是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和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一次次地丰富与调整自己的经验。事实证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他们不仅发现了颜色、材质对物体吸热程度的影响,还发现了物体朝向对温度的影响、太阳的运动轨迹、物体影子的产生等。由此可见,教师要坚信“幼儿是强大的、有能力的个体”,不要试图用各种框架去影响、干预他们,要尊重他们的观点与能力。

  3.支持幼儿的合作学习

  在幼儿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幼儿经常与处于相同‘最近发展区’但水平更高的同伴一起,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3]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理解事物的方式相似,交流时更容易让对方理解与接受。

  在“油桶的故事”中,我组织幼儿相互交流,幼儿在向同伴传递自己经验的同时,也接受来自同伴的提问与质疑,“在与同伴的争论中逐渐接纳适应或重新组织自己的认知架构,以融入不同的讯息。”[4]

  4.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细节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学习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教师不能仅仅着眼于集体教学,也不能只在集体教学中呼应幼儿,而要站在更高处,放眼幼儿生活与游戏的各个环节,在那些看似琐碎与重复的活动中呼应幼儿的奇思妙想与精彩发现。

  在“油桶的故事”中,幼儿每天面对油桶重复着同样的游戏,可依然会有各种不同的发现。因此,教师需要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聆听的耳朵、善于思考的大脑,随时捕捉幼儿的思维火花,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2][3]德布-柯蒂斯,玛吉·卡特.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M].周欣,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4]劳拉·贝尔克,亚当·温斯勒.鹰架儿童的学习[M].谷瑞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教师教育随笔15

  前不久我们班刚来了一个小男孩名字叫义博,刚来到我们班还不太适应一个劲儿的直哭,哄了他好久都不见效。歇一会儿哭一会儿的。终于挨到下课后我带小朋友们出去小便,就让他也来一起排队,虽然有点不情愿但义博还是来排队了,小朋友们从厕所出来后就一起课外活动了一下,我看到他一个人坐在一边也不去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就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叫过来对他们说:"小朋友们,我一起来唱歌好不好啊?"当然结果是肯定的,我们一大群人在坐在一起快乐的大声的歌唱。渐渐的义博被我们吸引了,不断的用眼睛向我们这边瞄,我把他叫过来跟小朋友们说:"我们来跟我们的新朋友一起唱好不好啊?"果然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好"。这是就有还几个小朋友过来拉着义博邀请他一起唱歌,开始还有点害羞,只是坐在那里,后来渐渐的'融入了我们的歌声当中,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手拉手,一起唱歌,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很快的孩子们打成一片,义博小朋友成功入伍。

  回到教室后义博不再哭了,主动与小朋友们亲近,在小朋友的带领下他熟悉了环境,和小朋友们一起小便喝水、吃饭、睡觉、上课。放学的时侯还主动问我:"老师,我们明天还唱歌吗?"我笑着对他说:"当然唱了,小朋友们都喜欢呢!"

  其实小孩子真的很简单,给他介绍了几个朋友,就成功的"收买"了他的心,真的感觉自己好有成就感哦。

【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教师随笔02-24

教师教育的随笔04-27

教师教育随笔06-27

教师的教育随笔06-14

(经典)教师教育随笔07-26

教师教育随笔(经典)08-12

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8-02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11-06

新教育教师随笔11-15

教师的职责教育随笔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