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

时间:2024-07-09 07:33:32 随笔 我要投稿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常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教育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常用【9篇】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1

  高三是高中一个关键的阶段,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高三数学教学中我的一些教学总结与反思,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从基础做起。

  步步为营打好坚实的基础,是学好数学、考好成绩的根本途径。在复习基础知识时,我做了以下工作: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复习的内容,分清重难点,强调考试的热点,并且带领同学们对照大纲和说明去研究和温习教材,参照历年来的高考真题使同学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和实用。这样,学生就会重视基础知识,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避免好高骛远的情况发生。高考的题目命制灵活性很强,但是归根到底,它考查的都是数学的主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与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在数学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和大纲,精心准备基础题,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的精神。

  二、把握方向。

  勇往直前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前提下,明确考试的命题方向,这样复习时针对性更强,尤其是第二轮复习和最后的冲刺复习。另外,专题复习要有实效。我在平时十分注重对历年各地高考试题的研究,收集各种与高考数学相关的信息,从中寻找考试方向和命题的方向,并最终确立准确的方向作为教学的指导方向。“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知识,首先自己必须把各个知识点吃透、理顺,并归纳总结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占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高考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检查,而最主要的还是考查和选拔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得再好,学生什么都不会也不行,所以学生必须真正参与教学。因此,不论讲授新课,还是高三总复习时,我都只是充当“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坚决不替代学生思考。满堂灌的教学后果就是“老师讲得累死,学生听得困死”。所以,在复习时,教师应尽量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而教师只需负责把握教学方向和及时修正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出现问题、遇见问题的时候,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尽量实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展开心理教育。

  实施目标激励针对高三这一特定时期学生的心理情况,教师应不断实施激励措施。例如,我会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包括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且在每次测验后都进行对照,以此提醒学生及时改正、不断完善。如果学生没有完成目标任务,我就和学生一起分析、查找原因,力争做到不挫伤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不影响任何一个学生的自信。另外,在高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斗志也很重要。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年轻人就要坚决相信自己,敢于挑战自己,努力超越自己。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很多种激励学生奋进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缓和了高三学生可能的紧张情绪。虽然,在教学中我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做到面面俱到,没有照顾好全体学生,尤其是针对发展生的工作,没有能做到位。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发展生的数学成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头”开始,齐头并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头抓起,即从高一开始就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进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应重视知识的“过程”教学,即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力争不让任何学生掉队。要知道,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时间短,任务紧,教师往往没有特别充裕的时间再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2、全面关注,兴趣启发。

  兴趣是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多讲一些有关数学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的'故事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个法”代替“众法”。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应针对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量身制定学习方案和学法指导,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

  4、全面贯彻赏识教育。

  对于发展生数学的每一次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要知道教师的赏识和赞美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当然,表扬和肯定也要因人而异,要表扬得恰到好处。

  5、狠抓“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等等名言名句都强调了“勤”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方法、理论都必须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和行动,才能最终获得成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我更加明白了教学相长的意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钻研教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2

  昨天上午我在清新县第一中学听了两节由教育局组织的名师示范课,一节是作文指导课,一节是文言文教学课,听完这两节课,我感觉收获很多。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语文课堂有效性”,下面我就个人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来谈下我对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次活动中陈文新老师在上《郑伯克段于鄢》这一课时,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整节课由始至终,陈老师通过由学生的感悟去出发,去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内容,而且无论讲到文本的哪部分内容,陈老师都可以娓娓道来,而不用去翻阅教科书,可见他对教材有多么的熟悉及对学生学情了解的有多么的透彻,这一点是我尤为钦佩的。正是陈老师对学生和教材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只要是讲文言文,我总是要在课堂上发很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字词,翻译,才能进一步探究文本,所以课堂气氛就相对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抄译文,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之前我一直

  很费解,直到昨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才恍然大悟,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为陈老师在上课之前,通过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安排了课堂预习,而预习的内容主要就是解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课堂上他就不用一句一句地翻译,只须点一下就行。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学生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语文课要上的有语文味

  在这次活动中,教研室王延龄老师提出“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语文老师上课要上的有语文味”,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政治、德育、审美、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政治课、德育课、审美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自然学科的课,而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我理解的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围绕“语文”二字进行教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然而,有人把语文味等同于语文课的味。事实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不见得“有味”。语文课堂不能缺少“语文味”,因为这是语文课的本色要求;但语文课堂又要力求“有味”,因为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手段。如何让语文味“出味”?这里想就最具语文味的品词赏句方面做些探讨。出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案,创设情境,循循善诱理解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做到既不失语文本色,又让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3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同时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素养。

  例如,高中语文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习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语言上,材料真实、题材多样、语言真实、鲜活、地道、现代、自然、标准,所用语言反映了当前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发展趋势;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在教材设置上,系统性较强,教材的篇目名家作品较多;重视学生阅读技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等;在表达交流方面有梯度,过程清晰,针对性强,材料比较具体、形象,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坚持不断地进行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彻底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健康成长和教学成果的提高。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4

  我有幸搭上课改的这列快车,身为第一线的数学教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从得与失两方面来进行一下高二年级的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的经验:

  1、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我是一名课改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基本上能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从生活中导入,在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运用。如:我在上等比数列一课时,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采取直接从概念导入,而是提前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关细胞分裂若干次以后的细胞总数问题,独立探索,由此知道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不断增加个数,而这一问题可以由等比数列来处理,再让学生验证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让学生在活动中捂出等比数列数学模型与实际的细胞分裂问题的关系,建立了数学中等比数列的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明白了等比数列的重要性,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2、课改使我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水平。

  通过学习课标,我意识到:“学习方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传统课堂一味地采用灌输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是踏着别人踩出来的路走,而新的学习是要学生自己去找路走。“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能关注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关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

  存在问题:

  一是组织学习活动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面不是很广,往往让少数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二是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课堂舞台的主角,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细细观察会看到,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根据两点所想到的:要想改变上面的状况,我认为:首先要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进行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再次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纯粹追求活动数量的多少,而应以追求活动的质量为宗旨,这样才可以保证各个学习活动都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还可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力争做到“好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种层次的弹性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实践和解决。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5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习文言文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会谈“古”色变。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新课标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加强预习

  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讲课前,可以要求他们书面翻译出所要学习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再求助于教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使教师及时、真实地了解到了学情,讲课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熟读成诵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宋朝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课堂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堂讨论解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几个步骤去读。首先,让学生对照着注释把文章从头到尾边读边译,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圈出来,同时整理到笔记本上,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直到真正弄懂为止。其次,让学生试着不看注释诵读文章,在还不能记住意义的地方作出标记,然后将这些难记的知识反复地记忆。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学习。同时要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明白诵读对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所谓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激活知识

  文言文学习不是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而是以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为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先前知识,建立文言文材料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体现在对词义的理解、语法使用方面,也体现在对情感的感悟上。比如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还有常见的固定格式,在新课文中可先激活先前相关知识再联系新课,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解和保持。通过这种方式,使已有的知识在多次重复中得到逐步的强化。

  四、重视积累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也加大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力度。因此,背诵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既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适应高考的需要。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6

  我担任高二1714班和高一1715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师,5月份开始接手1716班。我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三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第一次使用的教材也能较的把握和处理了,较为满意的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我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精讲课本范文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课本范文的讲解,因此,在对课本范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教学中的每一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教案书写工整详细,能做到教材、资料、学生齐备,真正做到有备而上。所以在课堂上我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加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对课本范文的掌握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我系统地搞好专题练习,如语音题、古诗名句背诵默写题等,有计划地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在处理教材的课文教学方面,充分认识到了本学期课本以文学鉴赏为主要教学任务的特点,为配合教学,先后给学生作了“诗歌鉴赏”和“散文鉴赏”两个专题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了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使学生们成才,必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开展演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

  四、阅读教学长抓不放

  高中阶段,语文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很少。而语文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依托课外活动。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我不断地把大纲推荐的阅读篇目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制定可行的读书计划,利用阅读课及零碎时间读名著,并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关系密切融洽,能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学工作恰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结合。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探索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创设情景来引发学生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7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主要是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重视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它内容也有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学数学的自我反思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从实际的算到理论的.思。当初中学生第一次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着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使他们感到数学中的问题所在,思路的矫正,以及对数学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师对教数学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8

  新的课程改革,“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近两个月,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累并快乐着。暑假我们老师进行了体验式培训,开学对全体师生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班级建设”培训。在我们进入新课堂的起步阶段,我们出现了种。种问题:不能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影响进度;学生课堂秩序混乱,动静不分明;学生展示不整齐等等。

  正在我们满腹狐疑,踌躇不前时,中国教师报的专家们奔赴我们课改学校前来指点迷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来谈谈新课改的三大重要因素:

  一、关于教师:

  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在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成为一个“新教师”。教师不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我们在扮演四个“者”:

  一是教育专业者;

  二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

  三是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

  四是信念的传播者。“新教师”还具备这“三观”:

  1、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和包容;

  2、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

  3、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我骄傲,我是一名“新教师”!

  二、关于学生:

  “新学生”首先应身心健康,其次要敢于担当,再次是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实践、创新、合作等基本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自学,展示,反馈”。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完全的调动起来。学生讨论激烈,展示欲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学困生的进步尤其大。在我们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调整策略,学困生的行为规范是令我们最头疼的问题。我们给学困生布置了简单的背诵任务,有的同学在思想上有了负担,不愿意合作,提出让老师放弃他,最后是小组的同学给了他信心,在课堂展示上他书写整齐,正确率很高,同学不断地把掌声送给他。还有一位学生被称为“黑衣侠”性格极其内向,几乎不与同学交流,但在接到任务后,小组同学及时给予他帮助,鼓励他,最后他流利地背诵出例句。课堂上,掌声不断响起。新课改使学困生“铁树开花”,我每天都被这样的学生感动着。

  学生幸福,我幸福!

  三、关于课堂:

  课堂作为一种“人本”教育思想的呈现,它有三个层次,比较低级的课堂可称为“知识课堂”,较高一点的叫“能力课堂”,最高的叫“智慧课堂”。实施新课改,我们的课堂正在向高层次发展。课堂首先是一个“场”,学习场、生活场、生命场,课堂是的学习与生活的交汇处。新课堂具有的共性:

  1、学生的课。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学中心”的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包括:独学,对学、群学。

  2、动静结合的课。敢于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这样的课堂中体现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动静结合,该动时动,该静则静,做到动静相宜。

  3、注重展示的课。好奇心、展示欲是儿童的两大天性。展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金钥匙”在展示过程中强调展示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合作,现场生成,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

  我的课堂,我做主!

  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在学生探索新知和获得新知的过程,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走在课改的大路上,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我们会坚定我们的信仰,努力践行高效课堂的十六字“箴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9

  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堂精彩的课程一定要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同样说课也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理念以及教学单元和学情等来设定,教师应准确、清楚、深入定位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绝不等于教学范围,我们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将目标设定在具体的小点上,结合实际,切记泛泛而谈。

  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说课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规划讲述出来,这属于教学创作。既然是创作,教学活动就一定要有创造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观摩过程中,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规划或者是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从创新性导入到文本的梳理探究、课堂小结在到作业布置,环环相扣,并且每个环节都有活动设计和设计意图展示,将教学目标落实到环节之中。以高中粤教版《项脊轩志》为例,参赛者从细节着手,以“细节传情,思维品质”为题,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入情境,品读书房斋的德馨之喜,思念三位亲人,融合师生的思考,最后以练的形式思考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这堂课通过分析书房的`变化,从细节处着手分析人物,既解读了文本,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是教学重点的模拟教学。参赛者在说课结束之后,需围绕设定的教学重点模拟教学,将某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在模拟教学中,教师通过预设情境来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与讲解并加以板书。以《审辩式思维的力量—时评写作指导》为例,参赛老师在讲述重点时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探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寻找事实依据和正反方的辩论得出结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次说课比赛聚集了全省的优秀青年教师,参赛者在题材的选择上也结合自身优势选取了诗歌、小说、散文、写作等多方面的内容,说课环节流畅,内容丰富,活动设计有趣又不乏深度,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当然在此过程中,个别选手的说课脱离实际,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活动的设计具有不可操作性,但多数教师均能够围绕要求来进行说课。此次学习对自身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想自己一定能够结合实际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11-06

高中教育随笔07-08

高中教育随笔06-28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大全7篇]07-08

高中教学随笔05-14

地理高中教育随笔07-18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随笔散文10-08

教育教学随笔12-10

教学教育随笔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