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师随笔

时间:2024-07-17 14:16:29 随笔 我要投稿

教师随笔(热)

  在学习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随笔(热)

教师随笔1

  早锻炼结束后,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们回到活动室。

  这时,我看见彦彦脸上有一道红红的印子,便问他:“彦彦,你的脸怎么了?”

  彦彦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支支吾吾不愿说。

  旁边有个孩子则快人快语地告诉我说,是左左开门时撞到他了。于是,我走到左左身边想问个究竟。不想,还没等我开口,左左就冒出一句:“我跟他道过歉了!”

  我愣了一下,还是问了他:“为什么当时不告诉老师呢?”

  左左又说:“我跟他说过‘对不起’了。”

  这时,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在左左看来,只要说过“对不起”就什么事也没了,但左左的行为已经给彦彦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不应该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完事的'。

  于是,我进一步对左左说:“现在你把彦彦的脸撞伤了,不是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了。老师要求你马上和老师一起陪彦彦去保健室处理一下。如果保健老师认为需要去医院处理,那你也得和幼儿教师一起陪彦彦去医院,并且要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总之,你要对这件事负责到底。”

  听了我的话,左左不再说什么,和我一起陪彦彦去了保健医生那里。幸好彦彦的伤没什么大碍。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以往孩子之间不小心产生了一些小碰撞时,我往往会采取“你跟他道个歉”“你跟他说声‘对不起’”之类的方法处理,以为这样就解决了问题,结果导致孩子们误以为只要道过歉就什么事都没了,从而使“对不起”这三个字不但变得毫无意义,还成了孩子们犯错以后的责任释免牌。

  从此以后,如果孩子之间真的因为不小心产生了互伤小事件,我会坚持要他们真诚地跟对方道歉,并对事件后果负责。此外,我还会及时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尽量避免无意中的互伤小事件的发生,以强化大家注意安全、互谅互让、友好相处的意识。

教师随笔2

  心得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教师而言,读专业性经典好书,就是最重要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上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想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专著,就应当在你所教的学科领域,使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

  然而,据我观察,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要么什么都不读,要么读一些短小的小品文,比如《读者》、《青年文摘》一类,一谈到大部头学术著作就大呼头疼。

  这里涉及如何理解和界定“阅读”两字的问题。我以为,教师的阅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或者说四种层次:

  一是功利阅读,这往往是一种为了生存需要的阅读,如读教材教参,读考研考级的书,读炒股投资指南一类的书;

  二是休闲阅读,或曰“泡沫阅读”,如武打言情小说、钓鱼下棋、养花种草等书籍;

  三是低度阅读,即上述读报刊文摘以及知识汇编、奇闻轶事一类的书籍;

  四是经典阅读,政治、哲学、宗教、科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传世经典,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接受,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量,也是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最有效的媒介和营养。

  如果说,功利阅读出于无奈值得同情保护,休闲阅读意义不大也不必棒杀,低度阅读层次不高但应鼓励,那么,真正值得倡导的一定是能够提升职业素养、影响心灵和精神世界的经典阅读。经典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能经常进行经典阅读的人,才可以称为“读书人”。

  我这里讲的有利于备好课、上好课的'专业性学术著作,也属于经典之列。台湾学者高希均说:“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我要补充,对于教师而言,这里的书应该指经典好书。“我到处寻觅幸福,但是除了带着一本小小的书,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阅读,其他地方就找不到了。”我想,15世纪这位叫托马斯的外国学者带的书,一定是经典好书。

教师随笔3

  今天学习《小小的船》,课前和同事讨论: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没有必要分析字词句,只要能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行。

  “月亮”的谜语导入。

  我唱了《小小的船》这首歌,并说明这一课就是歌词,孩子们的兴致马上高涨起来。学生跟我一起书空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这只船是什么样的?(小小的.)你能读出“小小的”的感觉吗?

  初读课文,三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把句子读流利。

  指名读课文,正音。纠正平翘舌音、“月儿、船儿”两个儿化音、末句中的停顿。

  自由读,看图想像夜空的景色。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多读几遍。读给同位听。

  指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教师唱歌,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坐在月亮船上看到的景象。

  加动作表演读。

  男女生分句读,齐读。

  背诵,不会背诵的可以看书读。

  检查生字词。

  a、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说说“弯弯多”“闪闪的”什么。

  b、出示生字。指名读,相机进行识字教学。“谁能帮他认识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口头组词。

  (指导写字。)

  整节课孩子们兴致很高,甚至一度出现了失控局面。无论是读,还是思考,或者是表演,几乎所有孩子都跟得上进度。以往不举手的孩子积极举手了,以往因为没有被叫到而不举手的也举手了,以往声音小的声音响亮了,以往不认真听讲的也大声朗读并且积极发言了。这节课虽然纪律不太好,但是孩子们在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他们是有兴趣地、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应付课堂。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教的不是逐字逐句分析字词句,而是要激发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张开嘴、读出自信!读,有兴趣读,在读中寻找乐趣,什么思想内涵、句式结构都在潜移默化中印在了孩子们的脑子里。

教师随笔4

  我班来了一个新生叫小平,她刚刚来到新环境,性格尤其内向,上活动时,她更表现的非常紧张,不能大胆唱歌,时常显得胆怯,害羞。可当每次下课,别的小朋友都在玩的时候,只有她坐在位上边看书边叽里咕噜的在说着什么。

  我看出了她的心思,趁一次机会,我把她叫到了我的面前,和她说:“小平,你唱歌的声音最好听,你信不信?”她害羞的告诉我:“老师,我唱歌真的很好听吗?”我说:“你不信的话,老师把你的歌声录在手机上,你自己来听听好吗?”说完,她立刻用她的小手捂住了她的小脸,我把她的小手轻轻的拿开,对她说:“小平,你一定能行。

  ”到了上课时间了,我把小平唱的歌放给全体小朋友听,并且,说:“这是小平唱歌的声音,你们觉得她唱的好听吗?”大家异口同声说:“好听”我请小朋友为她鼓掌,我让孩子们热情的围着、拉着她和她一起玩游戏,使她感受到集体玩的乐趣,她终于接受了新的家园!

  200个字左右的教师随笔中班:五、我为男孩梳头发

  每天午睡起床后,我都要给梳辫子的小女孩梳头发,也会给短头发的小女孩梳一梳,让每个女孩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可我很少给男孩梳头发,因为我觉的男孩头发短,梳不梳一个样,就省事了。

  可是,一次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一天中午起床,我按照往常一样挨个给每个女孩梳头发,梳完以后刚想把梳子收起来,就听浩浩说:“老师,你怎么总给小女孩梳头发,不给我梳呢?”我一惊,是呀,我从没想过要给男孩也梳头发,看到浩浩渴望的眼神,我当下走过去,用梳子慢慢的`为他梳理头发,虽然他的头发很短,梳不梳一个样,但我看到了他表情的变化,原来梳个头发能让他如此开心。给浩浩梳完,我挨个给每个小男孩梳了梳头发,他们有的很享受,有的害羞的护着头说“不要”,但我看到的是梳过头发后他们开心的笑容。

  我明白,孩子们并不是真的很想梳头发,他们只是想和老师亲近一点,让老师也去接触一下他,近距离的感受一下老师的爱。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不管带哪个班,只要午睡起床我就给每个孩子都梳一梳头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于我的关注、我的爱。

教师随笔5

  明天是6月1日了,每逢6月时节,十年寒窗苦读的高三学生面临高考,一张试卷定前途;初三的学生面临中考,进入高中继续苦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面临小升初的考试,课程增加欢乐少少;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面临踏入小学的大门,规范上学。

  每逢6月时节,莘莘学子满怀希望,深夜灯下苦读,只盼能考出优异的成绩,给自己一个答复,给含辛茹苦付出的父母一个无言的回报;作为父母,默默的给予关怀,为了孩子能考出优异的成绩,心意的为孩子做好“后勤”保障,生怕有闪失,悄悄地为孩子熄灯盖好被褥。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父母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业有成,将来有一份收入丰厚、稳定的工作。但是,高考的门槛毕竟不是家门槛,高考的'门槛每年都要无情的绊倒不少学子,轻松越过门槛的孩子欣喜万分,被门槛绊倒的孩子垂头丧气,高考的门槛现实、无情,令无数学子竟折腰,令无数家长只叹息,这就是无情的6月,这就是不可逃避的6月,这就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6月。

  加油吧!莘莘学子们!请你把握住美好、珍贵的学习时光,祝愿你们都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收获人生中美好的6月。

教师随笔6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一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针对明明画画时的表现,我让本事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团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提高。

  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我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满头大汉,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向他竖起大拇指,此刻,穿衣服对他来说,已经很拿手了。

教师随笔7

  有关叠衣服的教师随笔1:学习叠衣服

  因天气渐渐变冷了,孩子们的外套越来越多了,来园后,总是把衣服放在桌子上不整理,随手往柜子里面一塞,显得又占地方,又不整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在一次活动课上,我带孩子们玩“我来做你来学”的游戏时,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都非常投入,我每做一个动作,他们都仔细地观察,积极地模仿我的动作,我灵机一动,顺手拿起一件外衣,一边做着叠衣服的动作一边说:“我来做你来学”孩子们也一边跟我模仿一边积极回应我“我就跟你这样做”!

  课后,我给了孩子们充裕的时间,给他们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多实践,觉得自己动手做一件事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我们还举行了一场“叠衣服”比赛,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明显感觉到班级柜子里的衣服整齐多了,可见孩子们都有一颗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喜欢得到认同与赞扬,因此,我时常会多鼓励幼儿,创造给他们多做事的机会,来逐渐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有关叠衣服的教师随笔2:我会叠衣服

  天气变冷了孩子们的衣服穿的越来越多,早上来到幼儿园家长把孩子的外套脱下来放到桌子上,每天三十多个孩子的衣服一大堆,老师光叠衣服得费很多时间。每天的早操和下午的户外活动我们都要给孩子把外套穿上,回来后再脱下来叠好。这样来来回回浪费了老师很多精力,而且养成了孩子不整洁,有依赖性的习惯。

  今天把孩子们的外套发下去让孩子自己来叠,以前教过孩子怎样叠外套,可出乎我意料的是能把外套叠整齐的孩子没有几个。是什么原因,记得当时教的时候孩子们都会了呀,可现在怎么都不会了。看来是教完就算了后来没有再练习,孩子们都忘了。以后我要牢记这个教训,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的快也忘得快,学过的东西要经常练习才会牢记。

  还是再教一遍吧,“关上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小衣服叠好了”。把每个孩子的衣服都发下去,让孩子们叠一下试试,这次比上次学得快,看来还是有根基的。

  以后孩子们来园后脱下来的外套,还有户外活动回来脱下的外套都要引导他们自己来叠,从小养成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有关叠衣服的教师随笔3:衣服穿整齐

  听到起床的信号后,宝贝们都陆陆续续的从被窝里“钻”出来,自己开始穿起衣服来。我又向往常一样对着孩子们说:“谁的衣服不会穿,就来找老师帮忙”。每次都只有极少数的孩子会到我身边来找我帮忙,多数孩子都在自己往身上穿,而且都很顺利的穿上了。看到这一幕,我觉得很欣慰,因为孩子们上了中班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是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的衣服是会穿了,可是穿的歪歪扭扭,很不美观,他们的要求只是把衣服穿在身上,而没有注重穿的是否好看,有的纽扣钮偏了,有的拉链不拉,有的外衣塞在裤子里也不知道拉出来,之后的几天里,在孩子们起床穿衣服的时候我都会要求孩子学会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不仅要会穿,而且还要穿的整齐,经过反复的练习,孩子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师随笔8

  最近这些天,总是有小朋友向我“告状”,说丁丁小朋友打人了。我悄悄地和丁丁询问原因,丁丁却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妈妈说别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来,不打回来,妈妈就不要我跟着去旅游了。”我心想,怪不得最近老听到小朋友说丁丁打人。

  今天小金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丁丁一下,她挥手就打了下去,还喊着“她打我”,小金在一边哭的很伤心,我过去问了小朋友,都说小金没打人,小金也哭着说没打人,我想两人坐在可能是不小心碰了一下,但丁丁就是固执地说“她打我。”

  小孩子在交往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这是孩子的世界,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评判看待,有时成人在旁参与把事情化大了,使得孩子有了错误的观念,只要碰她一下,她就觉得打她,让孩子时时刻刻都警惕着别人,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有时有的孩子只是出于友好拍一下同伴,这在我们成人看来很普通的一件事,但不同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就有不同的解读,以前小怡也常常因为别人碰了她一下,就误解为被人打了,到老师这告状,我们通过几次观察了解就发现了只是幼儿间无意的肢体碰触,如做操后面小朋友碰了她的背,两人坐一起时,一位小朋友拉椅子起身时由于幅度大一点,手与手碰了一下,我们向小怡解释了这是小朋友不小心的,我们有时也会有不小心的时候,你只要请她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慢慢地她也清楚了:哦,小朋友不是故意打我的,只是不小心碰到了。当然,有时碰疼了,撞到了,那么我们也该好好安慰受伤者,让闯祸的幼儿去抱抱受伤的孩子,安慰安慰她,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在这里小怡她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丁丁小朋友被家长灌输了“还手”的观念后,孩子由于本身判断是非能力差,再加上这样的.观念,本来一件小事也会变大事。

  “打人,还手”,无限循环必将恶化孩子间的关系,双方因无法达成一定的平衡,最终不论打人还是被打者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护和补偿。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要求孩子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能打人,另一方面应培养孩子通过合理渠道解决问题。从更深的层次讲,还手的孩子会养成自己的利益必须得到及时补偿的习惯,容易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社会的集体规范;反之,教育孩子不还手有助于培养孩子宽阔的胸襟、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人际的方法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教育孩子“以牙还牙”只会弄巧成拙。与其让自己的孩子和同学之间成为敌人,不如想办法让孩子成为朋友。小小忍让,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这才是为人父母之道。父母宽容的美德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之中必将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孩子将来的人格特征。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都还只是一棵小树,犯错是在所难免的。给人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教师随笔9

  “老师,天峻抢我的玩具”,“老师,健聪不给我看书......”,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碰到的。由于受到孩子们年龄各方面的影响,之间的摩擦自然而然的也会越多。面对孩子们的告状行为,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呢?

  首先得了解孩子们的缘由和目的。我大致发现这几项:一是受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他们的'是非作出裁判,同时使自己能被老师信任。

  我想,对于孩子们的“告状”,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讲诉,再而全面细致地调查和了解并弄清争吵的原委。这样才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更不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鼓励、教唆和袒护孩子,久而久之形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告到老师那里,这样会逐步养成孩子喜欢窥视他人秘密的不良心态,缺乏责任感和羞耻心。其次,面对幼儿的告状,我会公正而适当又适时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对故意欺负同伴的幼儿进行批评而友善的教育,不能迁就。我始终觉得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提高评价是非的能力,这才是提高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教师随笔10

  那天早上,我在教室里上“吹牛大王”这节课,小朋友们各个都听的很认真,听故事的过程中更是笑得前仰后翻,看着他们这么感兴趣的样子,我上的更带劲了。

  此后的好多天,只要一听我要给他们讲故事,小朋友提议最多的就是让我再讲一遍“吹牛大王”,甚至午睡时都经常要求我讲。虽然听了这么多遍,可他们依然笑的那么开心。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让他们用画画的形式把自己吹的牛记录下来。

  午睡醒了之后,我把下午的课改成了绘画。开始我让幼儿大胆的讨论,自由的想象,要求他们尽量想得离奇、可笑、有趣些。小朋友们都说的.很有趣,“有一天,我让爸爸背着小书包去幼儿园读书,爸爸开心的答应了”,“有一次我走在马路上看到了一个小仙女,她请我去吃肯德基了……”接下来我没有进行过多的指导而是放手让小朋友们去画,有了前面的这些准备,小朋友们的思维变的更开阔了,画出来的画也很有想象力。小朋友们作画时还常伴有自言自语,我也没有指出这是错误或是不对的,让他们更有发挥的余地。整节课小朋友们都画的很认真,很仔细,也达到了这节课的目标。放学时间到了,当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画的作品讲给爸爸妈妈们听时,看着他们那天真可爱的样子,我也好开心!

教师随笔11

  这几天,孩子们经常趁我不在时偷偷弹教室里的风琴,看见时,我就批评他们几句:“别弹老师的琴了,会弹坏的,手要夹去的。”可是,孩子们还是偷偷地弹着。

  因为教室里只有一台风琴,每次我上课用它弹奏时总会看见下面几个孩子把手放在桌子上学我弹奏的样子,嘴里还咿咿呀呀、唧唧歪歪地唱着。可是,也不能强制孩子不弹琴,那样,满足不了孩子弹琴的欲望,会让孩子失望的。

  于是,在一次碰到他们偷着弹琴时,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组织他们围到我的身边,对他们说:“知道这是什么琴吗?”孩子们都说是钢琴。我摇摇头说:“这叫风琴。”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它的弹法,好吗?首先,脚要踏着踏板,用手按着琴键,琴键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了。不过,弹琴时,要先把盖板推上去,不能挤来挤去的'才能弹琴。说到这里,张兴小声地说:“老师,你弹得歌真好听,让我们也弹一下吧,就弹一下,好吗?”望着孩子们那张张渴望的小脸,我笑着点点头:“好吧,今天呀,老师让你们都弹一下。”

  于是,孩子们拍着手跳起来,在笑声中,孩子们都小心的弹了几下琴。看到他们还不甘心的样子,我就说:“小朋友,刚才你们弹的是大人用的琴,以后长大了可以有自己的琴u、去琴行好好学习弹琴,将来弹的比老师还要好听好吗?大家都点点头。

  这样,孩子们一来弹琴欲望得到了满足,同时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把琴弄坏了,把自己的手会夹去了。

教师随笔12

  朱熹曾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我们深知时间的宝贵与无情,总希望孩子们在精力旺盛之际,能够奋力追逐时间的脚步,在钟摆一次次的摆动中,如海绵吸水般去汲取知识、真理。

  即将升入四年级的表弟,很喜欢一边看课外书或平板电脑,一边做作业。我提醒他:“为什么不先专心完成作业呢?把作业全部做完再去玩,那多舒心畅快啊!”

  表弟一脸无奈道:“每次我做完作业,妈妈就会说:‘你赶快计划一下明天的任务,还可以把明天的作业先做一部分,为明天做好准备。’就这样,我的作业无穷无尽,我只能忙里偷闲啦。”

  表弟人小鬼大的模样,让我忍俊不禁,也让我陷入深思:如此严格地给孩子规划时间,真的.好吗?

  在漫长的假期里,制定时间计划,固然是一项理智的举措。可是,试想如果把时间完全付诸于铺天盖地的作业和成人所定义的有意义的活动实践,而不能越雷池(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一步,无形中树立了让孩子把学习当成枯燥无趣的任务来应付的意识,反而遏制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也造成了与孩子关系的对立。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全面发展和形成学生智力的、审美的兴趣和需要是必不可少的。”

  计划之余,应留给孩子一部分自由的时间,不仅是劳逸结合的需要,激励孩子精力充沛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还让孩子休憩心灵,给他充分空间去探秘他所认为的有意思的事。而往往正是这些无足轻重细碎的小事,却总能够影响孩子的人生方向。

  鲁迅有句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虽然时间宝贵,但我们也要顺应孩子的天性,给于孩子一定的闲暇时间,让他去学会自主管理,去寻觅探索,去放空心灵,去感受美丽人生。

教师随笔13

  我班的xx小朋友是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常给我找麻烦。在区角活动的时候,他总是争抢别的小朋友手中的物品;游戏活动的时侯,他总是抢别人的玩具,欺负别的小朋友,还经常给小朋友抓破手脸等;上活动课的时侯,他的小动作很多,是特别特别多,不是撕小朋友的头发,就是撕小朋友的衣服等;吃饭的时候,他总是随便动其他小朋友的饭菜,欺负其他小朋友,像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小霸王;户外活动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很听话,都按照老师说的玩转呼啦圈,只有他不转,东看看,西瞧瞧,好象有什么心事,还是说在发呆呢?这个也有可能。

  我点了他的名字,但没过几分钟,他又调皮了。每天来我这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常常是我教育了他半天,他还是一副老样子,真是让人头疼。但是,教好每一位小朋友是我当老师应尽的责任,我会更好地努力,不会放弃的。

教师随笔14

  小学一年级学生爱说爱动,对自己的约束力差、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他们的思维形式以形象直观为主,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着无尽的好奇,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针对孩子们的心理、身理特点,结合多年来低年级教学的经历得到了如下点滴体会:

  1、多采用故事导入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所以平时上新授课,我常常根据教材内容编出一段故事,故事开头设下悬念,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在故事的发展进行中解决一个个数学问题,当故事结束的时候,咱们的数学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例如教学用连续减的方法解决“可以装满几袋”的问题时,我是这样编排的:小猪猪家今天来了一群客人,,它准备买28个苹果招待大家,9个苹果就装满一袋,能装满几个袋子呢?小猪猪摸着脑袋想了又想就是不知道,你们谁能有好办法帮帮它吗?问题一出,好多同学自告奋勇举起小手,“老师,老师,可以先画出28个苹果,再用9个一圈的方法圈一圈,圈了几个圈就是可以装满几袋。”当学生回答出这些的时候,我只表示赞同,并让学生实际操作,得出结果。(因为这种方法在之前已学习过)故事继续进行:当老师把这个方法教给小猪猪时,小猪猪不是十分满意,

  它觉得画那么多苹果太麻烦,要是谁能教它更好的方法它就把剩下的那个苹果奖给谁!有了奖品,有了刺激,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又是动手操作,又是讨论,忙的不亦乐乎,最后终于得出用连续减进行计算的好办法。最后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居然还有同学根据以前同学们做连续减时一不小心一步错步步错的教训提醒闲麻烦的小猪猪计算时一定要细心哦!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读题很浪费时间,而且单个单个读字意思理解不够准确,但我不气馁,我认为这是在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工,大概坚持两个月,学生基本已养成自己读题的习惯,多数孩子也都能自己读题了。往往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典型的像我们班的陈思宇、吴雨婷等同学识字多一点,读题快一点,成绩自然好一点。

  3、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个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

  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采取类似的方法自行学习了,教师只需要出示各种不同的题型进行训练以及拓展。

  另外,通读教材,深入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恰当的整合,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中,将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分开成两个小节来安排教学,往往学习加法时,学生一味加,学习减法时,就一味减。我认为从算理上讲,它们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放在一起教学,而且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仔细看题、审题的习惯。

  4、注重对数学运算含义的理解,确保解决问题方法的准确性一年级学生目前只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两种运算,加法的含义是表示将两部分合并起来的意思,所以加法的结果肯定会变大,减法的含义是表示从一个整体里面去掉一部分,所以减法的结果只能是变小。只要学生透彻理解了这些含义,解题时仔细分析题目中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式解答方法就错不了。例如“超市卖出20箱苹果,还剩35箱,超市原来有多少箱苹果?”拿到题目,首先读题,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原来”,问一问“原来”指的是什么时候。当学生明白“原来”是没有卖出去的时候,就能知道那时苹果应该是多一些,也就是把卖出去的苹果拿回来,既然是求拿来后变多的一个数,所以当然用加法计算。再如“一班和二班一共种了45棵树,一班种了20棵,二班种了多少棵?”同样从问题出发,要问“二班

  种了多少棵?”,就把它同前面的信息进行比较,它会比45棵多还是少呢?肯定是少啊因为45棵是它们两个班的和,所以要求一个少一些的数当然用减法计算。

  上面这几条只是本人肤浅的认识罢了,提出来仅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教师随笔15

  时光荏苒,转眼一个学期又接近尾声了。看看孩子们好多都有了进步,我心里感到十分安慰。

  小姑娘心心,曾和两个同桌闹的不愉快,经过老师调换同桌,并耐心地教育,最近,她和同学们相处地还是不错的。看到她端正坐好认真听讲的时候多了,看到她很要强的一面。作业总是认真写,字很漂亮。说要进行迎新年书画赛了,她用心画了一幅非常漂亮的画,还得了一等奖呢!希望心心永远和同学友好相处。

  聪明的明明,以前爱耍脾气。我发现有时他表现出不愿意的样子是因为他脸皮特薄,比如,批评他了,他就觉得很不好意思,然后就越发不知道怎么做好了。后来,我给他讲了道理,人都会犯错误码,包括老师也一样,改了就是好孩子啊!为什么老师一说让坐好,却越发坐不好呢?也不用不好意思啊!聪明的孩子就是聪明,道理听明白了,也知道挨批评后怎么做了。

  小超越,学拼音时,几乎一个也读不会。后来,经过我和家长沟通,平时再多看着点儿,他的学习慢慢赶上来了,字写得也很工整,每次老师留把字练好看的作业,他都认认真真地写。现在他虽然上课有时还玩,但是我觉得已经进步多了。

  双恩其实很聪明,就是太贪玩,不会听讲。现在我发现他听讲好多了。我了解到以前写作业都是妈妈一点一点地看着写,动不动就哭鼻子。经过我的鼓励和教育,加上和家长联系想一些策略,现在的他逐渐能独立写作业了。尽管字写得还是有点丑,但我相信,经过努力他会有更大的进步。

  艺馨,刚刚学生字时字写得就是一般,经过我的指导和鼓励,加上和家长联系后家长的重视,她的`字在校书画赛中获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

  ……

  进步的孩子真的很多很多。我说不尽,道不完。每当我看到八十多双眼睛都看着黑板专注听讲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

  孩子进步了,我付出了心血,牺牲了许多自己的时间;孩子进步了,这与他们在慢慢长大,慢慢懂事有很大的关系;孩子进步了,也是因为家长在配合和支持我的工作。

  累,快乐并感动着!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的随笔11-06

教师随笔07-15

中班教师随笔12-02

资源教师随笔08-16

教师日常随笔11-06

教师随笔内容10-13

教师见习随笔12-10

小班教师随笔12-06

教师培训随笔11-09

大班教师随笔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