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随笔[优选]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教学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教学随笔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76和80班及高一106和107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 首先,在高一,在本学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由于有全市统考,所以,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高一两册必修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由于学生在本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平时成绩,我马上做了补救措施:要求学生用3周时间完成练习册,改好、讲评月考试卷。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学任务以后,我发现学生普遍有上课纪律散漫、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应付测验、月考不认真等情况,导致了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针对这些普遍现象,我制定了下学期的工作方向为纠正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这三大方面。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及时表扬和鼓励;每次测验、月考之后进行全级排名,务求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总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最后,在高三的教学工作中,本学校是一所新兴的学校,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在高考复习期间,应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而且对于本学校的学生应该实事求是,尤其是中等及差生,不要对他们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够掌握的内容;对于难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时可以放弃。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实,才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从而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学随笔与反思4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心得有以下两点 :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 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 ”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 “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 , 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 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 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 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高中教学随笔2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主要是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重视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它内容也有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学数学的自我反思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从实际的算到理论的思。当初中学生第一次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着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使他们感到数学中的问题所在,思路的矫正,以及对数学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师对教数学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高中教学随笔3
高xx这一年不论对于学会生还是老师而言都是辛苦煎熬的一年,是充满挑战与期盼的一年。于我而言,第一次深入到高x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心里更是充满了不安和跃跃欲试的矛盾。不安的是,不明白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份艰巨的工作,兴奋的是我最后成为一名高x教师了,我能够利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加速自己的成长。于是我仍然和高
一高二一样,踏踏实实地跟着师傅,一步一个脚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构成知识体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富有一名高x教师的范儿。下面将我个人的高x教学工作做一简短的总结:
一、根据高考考纲要求和高考动态,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找材料,多做题,从中筛选贴合学生实际有能应对高考的题目给学生做,加强日常锻炼。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知识点的讲解和复习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知识的系统性强,层次性好。高x的课堂尤其注重效率,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时事新闻在政治课堂上是不可忽视的,太过专业化的新闻,学生是不愿意理解的。由于学生的作息时间原因,让他们自己去看新闻也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每一天回家都会留意一些新闻,然后第二天把自己的见闻带到课堂上。由一开始单纯的讲一些花边新闻,奇闻异事来激发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到之后我讲一些时政新闻,学生能够自己就新闻提出问题并回答,我发现学生在习惯了我的新闻的同时,理解了像高考题似地新闻,同时也越来越喜欢上政治课。能够说新闻是我课堂教学的一个助力器。
三、做好群众备课、听课。我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以及在知识上遇到不通的地方,我都会及时地向师傅请教。去听师傅的课,认真做听课笔记,回去之后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取长补短。
高中教学随笔4
本人担任高中英语教学工作,针对高中学生的自身特点:他们大多数同学来自县城外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还由于自身有自卑心理,不敢张口说英语,加之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上课调动不起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然而,该年龄段学生的优点是上课积极活跃,动手动脑能力强,同学之间有相互竞争的意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优点呢?在实践中我深切感到在课堂上设置游戏,能够激活课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变成课堂的主体。现在谈一下我对课堂游戏教学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不成熟的看法。
一、适量的课堂游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获得知识的角度讲,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有学者认为,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考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永远源于主体的积极过程,如果离开主体去不断地积极活动,那就没有什么智力的动力可言。这就充分说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挖掘学生最大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唤醒教育的主体自觉,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因为没有教育的主体自觉,学生只能是一群被人驱赶的绵羊。课堂游戏正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学生能普遍动脑、动手、动口广泛地进行交流信息,处于自觉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深度。
二、课堂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又一基本要求。如何把创新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关键一点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课堂游戏恰巧从根本上改变了封闭教学的沉闷局面,让学生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来。游戏走进课堂,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把重视传授知识变成了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过程;把教师从真理的代言人、至高无上的权威、传道授业解惑者,改变成学生民主、平等、自由地进行自我展现过程的操作者。一个宽松、广阔的创新环境悄然形成,它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在游戏中得到尊重,尊重个性就是尊重创造。面对学生,我们应永远充满信任和期待,以爱的春风绽放每一朵春蕾,用信任的目光开启每一个心灵的宝库,使创新教育在英语课堂上得到真正的体现。
三、课堂游戏有利于培养树立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现代教育主张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还要学会合作。社会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强调集体意识,善于合作被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提了出来。一个人若想生存,就必须审时度势,学会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合作。因此,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他们消除自我封闭的心理,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幸运的是,课堂游戏恰好帮助我们改变了老师的一言堂,开辟了师生间、学生间平等交流的好场所。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差异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来启迪自己的思维。在游戏中,知识、能力、性格得到了相互碰撞和升华。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批评,学会了接受,而且还展现自我、认识了自我、完善了自我,使个性得到了和谐健康地发展,同时也养成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课堂游戏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开拓英语学习的新天地
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英语,而且还会让学生懂得如何准确地运用英语。这一过程也正体现了语言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课堂游戏帮助学生冲破课堂范例的.同时,还使他们的英语学习走进了生活。把窗户打开,让清风进来,使英语教学在不断改革中进行创新。
在课堂游戏教学中,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同。教学得当,学生则学得轻松有趣、学的灵活,掌握的就好。反之,教师教法不当,学生就学的吃力、枯燥,甚至厌学。对学生的游戏效果应进行多方面的强化或者鼓励。在游戏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学会总结、创新,从而进一步强化游戏效果。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展,才会使他们具备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品质。我们在课堂上设立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因此,让游戏走进课堂,不但可以使我们的英语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新天地。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让游戏走进课堂,让我们的英语课流光溢彩,活力四射。
总之,游戏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课堂中运用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恰当地确定课堂游戏内容的原则就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决不能为游戏而游戏。就教学环节而言,恰当地确定课堂游戏应该做到三点:
第一,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就应该选用趣味性强,便于集中注意力,而且又能有效达到最佳状态的游戏。第二,在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相适应的游戏,把基本语言知识编排在生动活泼又能达到技能要求的游戏中。这一环节的游戏应把握时机而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游戏的最佳效果。第三,在课堂教学后期,可以采用一些轻松快乐且富有总结性的游戏,让学生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使自己掌握的英语知识再一次得到巩固和升华。
高中教学随笔5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高中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高中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高中教学随笔6
您看到这个题目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疑问,“概念课”?在小学阶段似乎并没有过于强调概念的重要性,为什么会说概念课呢?我想说的是此概念非彼概念,用一个通俗点的话来解释,您知道“概念车”吧?他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而我在这里说的这个“概念课”就是这个含义。
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自从踏进学校的校门,我就开始想怎样才能教好学生,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除了听课、培训,我还找钱守旺、吴正宪老师的书来看,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但我始终没有找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了一节课堂实录,我被深深的吸引了。这节课并不是在让学生学某个知识点或者某几个知识点,而是在让学生感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看过这节课后我发现自己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多么的浅显,对于整天埋在题海中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来说,“问题”似乎就是一套套的试卷,一道道的难题,但是它们无论多难,也只是对于你本身的这个阶段来说比较难,他始终是有答案的,也就是已经有人能做出来,而你做不出来有人教你,你学会了它也不再是什么障碍。那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呢?你有没有发现过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当然,我说的有点远了,这节课中张老师面对的是小学生,他引用的是小学的知识,比如循环小数、分数,让学生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刚开始学生还能自己解决,随着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张老师说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就需要他们去探索、解决。但是他课堂的目的达到了,他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现在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对学习不是太感兴趣,可能是他没有发现这一学科中蕴含的神奇的力量。所以当我看完这节课时,我一直有一个想法,什么时候我也要给自己的学生上一节“概念课”,让他们感受数学的魅力,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我也只是想在“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意义”这条路上做出自己的一点点努力,加油!
高中教学随笔7
教育之路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当中不能说我的就积累了很多,相对于其他老教师来说我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在从事教育这一个行业当中我发现这条路并不像我想象的这么简单,以前我总以为教书很简单,只要有知识就足够了就能够将学生教好,可此刻才发现原先有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在一节课当中你不能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他们学习的也不只是只有知识,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比如习惯的养成、潜力的培养等等,而且一堂课当中纪律好不好直接影响了一节课的质量,学习要在一个宽松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一个教师要掌握的不仅仅仅是知识还有管理的艺术,教育是智慧与爱并存的行业,为了能成为一名好的人民教师我会努力使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富起来,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使我的学生能快乐的学习成长。
今年我刚接手了二(3)班这个班,起初我十分不愿意接手这个班,因为在我看来当班主任是一件苦差事而且事实本来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当班主任就是因为做班主任有太多琐碎的事要管了,再加上此刻的孩子就是一块宝,苦口婆心的他也不懂,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班主任那是十分难得一件事,之前担任过五年级的班主任,虽说年纪会大一点但还是不懂事的孩子,由于经验的不足管理起来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幸亏有校园领导的关心和照顾才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此刻的这个二年级,人数多管理起来我觉得更加的吃力,孩子的年龄也小很多事还是由班主任亲手做比较多。班上此刻有一个多动症的学生,起初想着给他多一点的关心也许能让他变得乖一点,可之后发现他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反而他偷人家的东西的行为更加的.频繁,应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就应采取什么?跟他家人沟通也没办法因为在他家人的眼里他是一个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的孩子,我的理解是他的家长已经对他失去了信心了,试想一下连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信心的人老师该如何做?虽然在教育之路上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不管这条路有多难,但我还是坚信有爱有智慧彩虹会在风雨后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大爱无痕,润物细无声,教育无处不在,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和蔼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智慧,我为学生,为事业不懈地努力着。
高中教学随笔8
一、充分利用学生“向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老师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是学生最喜欢的一本书。做一个令学生爱戴、敬慕的老师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要亲近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嘘寒问暖,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知学生所困,解学生所惑,久而久之,就能赢得学生的心,赢得学生的尊重。个别老师教了学生一学期,却连班里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全,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
二、重视课前的导入,精彩的课头是成功的一半
高中生物知识点多,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内容更是繁杂。一般老师总是强调让学生好好学习,用心听课,授课时也是争分夺秒,走进课堂,直接新授,造成学生被动听课,学习过程枯燥无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语,导语的设计既不能脱离知识的衔接,又要有趣味性,如作业批阅中典型错误、生活中的趣味生物故事,甚至与生物有关的时事杂谈等。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学习,在笑声中开启智慧。
三、教学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觉得学的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用不到,这是极错误的理解。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回到实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精油的制作、果酒的提取、洗衣粉的洗涤原理、除草剂等等,教师授课时,可以发动学生携带一些实物来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课型,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每个学生都乐意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丰富学习内容
如今,多媒体教学基本普及,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虽然生物课本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毕竟教学内容有限,例子也不够丰富。授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实例,近些年生物技术的发展图片,播放生物实验的视频短片等,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丰富生物学习的内容,效果很好。
总之,只要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教学质量就会逐步提高。
高中教学随笔9
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对高中音乐课有了新的认识和探索在一学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摸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音乐及其它艺术领域相融合,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存在从来不是孤立的,是从丰富的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因此我在准备每节课时都要丰富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如:在《爵士乐》一课的教学中提前为学生准备了爵士相关的交响乐《蓝色狂想曲》;介绍了爵士乐的起源;认识了爵士歌手贝西史密斯、乔普森及代表作品;欣赏了电影《海上钢琴师》的精彩片段;并且老师现场演奏了爵士乐钢琴曲《演艺人》等等,为学生的课外延展性学习提供了方向和资源,让学生更加近距离的体验爵士乐的音乐风格,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然的沉浸在爵士乐之中。
二、“即兴编创”教学,体验创作乐趣,即兴编创是在一定的情绪或情境下有所触动,即时发生兴致而进行的依据音乐内容即兴编唱或即兴演奏的音乐创作。还是以《爵士乐》一课为例:在拓展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将儿歌《小星星》改编改变成爵士乐风格的音乐作品。集思广益,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编创质量。
三、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构建有活力的音乐教学。在新课改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专门设计了一个章节来介绍通俗、爵士等大众音乐,在其它课题中也有流行音乐的渗透,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对现今高中生的影响,流行音乐或强筋有力,或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直诉心声的'歌词都以及它的通俗性而深得当代青少年的喜爱。比如在鉴赏《现代京剧》一课中,穿插欣赏了信乐团的《北京一夜》产生了不错的音乐效果和作用;例如在欣赏完爵士乐后,学生已经对这种有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于是解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总的来说,结合教材有选择的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工作,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巩固了音乐知识,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高中教学随笔10
新的课程改革,“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近两个月,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累并快乐着。暑假我们老师进行了体验式培训,开学对全体师生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班级建设”培训。在我们进入新课堂的起步阶段,我们出现了种。种问题:不能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影响进度;学生课堂秩序混乱,动静不分明;学生展示不整齐等等。
正在我们满腹狐疑,踌躇不前时,中国教师报的专家们奔赴我们课改学校前来指点迷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来谈谈新课改的三大重要因素:
一、关于教师:
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在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成为一个“新教师”。教师不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我们在扮演四个“者”:
一是教育专业者;
二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
三是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
四是信念的传播者。“新教师”还具备这“三观”:
1、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和包容;
2、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
3、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我骄傲,我是一名“新教师”!
二、关于学生:
“新学生”首先应身心健康,其次要敢于担当,再次是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实践、创新、合作等基本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自学,展示,反馈”。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完全的调动起来。学生讨论激烈,展示欲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学困生的进步尤其大。在我们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调整策略,学困生的行为规范是令我们最头疼的'问题。我们给学困生布置了简单的背诵任务,有的同学在思想上有了负担,不愿意合作,提出让老师放弃他,最后是小组的同学给了他信心,在课堂展示上他书写整齐,正确率很高,同学不断地把掌声送给他。还有一位学生被称为“黑衣侠”性格极其内向,几乎不与同学交流,但在接到任务后,小组同学及时给予他帮助,鼓励他,最后他流利地背诵出例句。课堂上,掌声不断响起。新课改使学困生“铁树开花”,我每天都被这样的学生感动着。
学生幸福,我幸福!
三、关于课堂:
课堂作为一种“人本”教育思想的呈现,它有三个层次,比较低级的课堂可称为“知识课堂”,较高一点的叫“能力课堂”,最高的叫“智慧课堂”。实施新课改,我们的课堂正在向高层次发展。课堂首先是一个“场”,学习场、生活场、生命场,课堂是的学习与生活的交汇处。新课堂具有的共性:
1、学生的课。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学中心”的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包括:独学,对学、群学。
2、动静结合的课。敢于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这样的课堂中体现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动静结合,该动时动,该静则静,做到动静相宜。
3、注重展示的课。好奇心、展示欲是儿童的两大天性。展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金钥匙”在展示过程中强调展示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合作,现场生成,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
我的课堂,我做主!
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在学生探索新知和获得新知的过程,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走在课改的大路上,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我们会坚定我们的信仰,努力践行高效课堂的十六字“箴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高中教学随笔11
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明白了良好的心态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我们要用积极地心态,耐心地教导每一位学生。那如何使班主任有一个长期良好的心态呢?
1、既然我们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处理班级存在的问题,想办法管理好班级,这是我们自己的本质工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2、平常为了管理好班级,想办法处理班级存在的问题,我们班主任的确花了很多时间,在这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班主任的辛苦,也感觉到了管理好班级后的喜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这也是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班里存在问题,没有想办法去解决,对我们自身来说也失去了很多提高自己管理班级能力的机会。
3、好心态来自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包括思想意识、文化层次、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学无止境,用心感悟,汲取营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上岗,生存压力增大,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态,需要我们自己适时调整情绪,遇事要能想得开,看得开,不要钻牛角尖,做人做事要胸怀坦荡,学会纵向比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喜欢这句话,要学会宽容,天宽容了云雾,于是拥有了神采。心态好吃什么都有滋有味,每天日子过得很惬意,恶劣的心态比疾病可怕,吃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蜡。 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有精神才会有情趣,才会热爱生活。情绪低落,没有了精神,人就会萎靡不振,没有精神的生命是空虚的,是脆弱的。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人就会永远奋发向上,信心百倍,精神抖擞,生命就不会衰老,也就能够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酸甜苦辣,克服遇到的困难。所以,希望人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活得轻松,活得愉快,活得精。
“心态决定一切”,这是一句千古不变的人生哲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我们将会面临很多的问题,遇到很多的困难,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左右的,而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我们自己的心态。问题和困难其实并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却是我们内心的黯淡和凄凉。因此,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它会使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采;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它会使你战胜心灵中那个貌似强大的敌人;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它会使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高中教学随笔12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英语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提出了本次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的分析与反思。本文对教学反思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研究总结,那么其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使我们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也有对学生试卷评卷方法的反思。例如,笔者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老一套的“官僚主义”评卷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改进,摸索出了一种模式“自查——互查——师评——反馈”的试卷讲评模式,试卷讲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笔者知道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内容的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一般内容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对教学过程后的反复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笔者综合几年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的经验,将教学反思的内容界定为两种:反思教学理念与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理念。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没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它是与时俱进的。如果我们的教学理念落后了,那必将导致我们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找出差距和不足,时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方法。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对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法来进行反思。如选择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做到“治而不乱,秩序井然”,就成为我们教师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因此,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能够落实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反思的又一重要内容。
三、教学反思的实践
教学反思应与教科研相结合。教学实践是教学案例、教学理论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学反思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课堂教学,是教科研的重点。教师要把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这样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好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做好教学后记与反思随笔。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应及时回顾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心得体会,写好教学后记,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学后记包括:
1.记录学生困惑,建立教学备忘录课堂教学反馈、课后练习、阶段性测试等都能暴露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应仔细分析原因,究竟是教师启发不当,还是教师未讲清楚;是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还是学生学习马虎?教学反思最重要的是寻找问题的症结,然后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次次的反思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2.记录课堂教学动态,撰写反思小结反思随笔可以写出教学的不足,记录教师对教学灵感的思考,还可以写课堂上遇到棘手问题的处理办法。写反思随笔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学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也是经常困扰我们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后及时记录课堂教学情况,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得失。
四、教学反思应注意几个“是否”
1.是否真正“沟通”和“合作”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2.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
3.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都应该“为了一切学生”,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4.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一些英语教师往往把要讨论的问题只放在问题探究的表面上,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讨论,不管问题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往往并不被关心。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其实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发言的权利。五、结束语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英语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
高中教学随笔13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选了不同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高中教学随笔14
生物学科特点是知识点散乱,不容易形成知识网络,因此,许多高三同学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却提高不明显,这主要是复习思路不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照课程标准,指导学生看书
许多同学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总是把许多时间用在了做题上,而忽略了看书,这种复习思路是不对的。考试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试内容绝不会脱离书本,脱离课程标准,所以,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紧抓住教材,把没弄清楚的基础知识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作习题进行检测和查缺补漏。另外,看书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是无论做多少题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我的要求就是:回归课本。以书为主!做题为辅!
二、指导学生打牢基础,进行全面复习
高考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在解答综合能力试题时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在作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简单题,基础题要保证得分率,这当然需要基础知识相当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一轮复习的看书情况。
三、把握主干知识,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主干就是书上的`重点内容,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说的中心内容,如果让你把一本小说缩写一下,这些中心内容当然不能放弃。那么对于书上每一节的主干内容在哪呢,比如书上的黑体字,书上本节聚焦,就是主干,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画一下就了事,应该先把它记下来,进而理解,与前后联系,并要学会应用。不但针对每一节,对于全书来说,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要求较高的章节。
四、让学生重视记忆,理解,思考
对于生物学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认为生物是纯理科的东西,应该以理解为主,这实际上就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先记忆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记不住就记它个大概,我基本上属于后者。但我不能说前一种是错的,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强行改变。那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既要理解也要记忆,因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懂学透,记忆起来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区分。但有的概念太长,光理解了记不住也不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记熟练了,也能帮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寻根问底,从而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时,对于每个概念我不但学生记住,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对记忆,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高中教学随笔15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变得格外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立性、独特性,关注环境和精神生态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有效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促进素质教育深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生态化语文教学,目前多理论式的阐述,少学生写作实际问题的解决;多写作环境的构建研究,少精神生态的培养及学习主体内外平衡的思考探索;多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少具体做法的点拨。那么,怎样改变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生态失调、灵性缺失的现状呢?
(一)
原生态”就是最初的、最原始的动态。作文是一种生活,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有情不抒不畅,有感不发不快。这种生活,需要的真情实感还是人性中最本真的“原生态”,写作就是把这种“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大凡充溢真情实感的作品就能打动读者。笔者认为,我们的写作在内容上,需要素材的“原生态”——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写作,往往“哗众取宠”的多了,“无病呻吟”的多了,“投机取巧”的多了。生活的快节奏,日渐浮躁的现代,有的人认为,写作是文字游戏,是用技巧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整合的大拼盘。于是,“技法”、“绝招”随处见,“套术”“秘诀”满天飞。加之目前尚需完善的考试制度的“左右”,为了相对的公平仍需一把尺子去衡量的“影响”,这些使得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写作指导走进死胡同,越来越多的学生迷失于写作的门槛之外,不知道为文之道就是“抒写性情”,他们为“假”不好发愁,为“大”不了叹息,为“空”不成伤心。
其实,我们写作上也需来一次“原生态”的革命,首先也来个“真内容”的“大采风”:或感受“亲情”;或回放“童年”;或公开“秘密”;或倾诉“苦水”……总之,来个“写真集”,打破条条框框,让学生们从真处落笔,自然为文,重新拾取被丢掉了的本真。这样,调动语言、修辞、句式、文法之功用,挖掘其真实生命中的大感动:让花儿艳丽,让水儿柔美,让风儿传情,让火儿刚烈,使心灵回归,使生命燃烧,使品质砥砺,使灵魂升华。这种返朴归真后的提升,这种言之有物的“绿色”写作,定会展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定会影响一代人为文甚至做人的态度,从而开辟写作的新天地。
改变假、大、空的写作弊端,古人有过许多真知灼见,公安派的“性灵说”,就是现代最具借鉴意义的一种方法,就是素材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挖掘他们生活中最本源的东西,把“原生态”的生活真切地再现出来,许多专家学者把这定义为“生态化写作”。
“生态化写作”是对非人类的生命情有独钟,作者以切身的体验与感情的表述见长,并以人文的生态思考与感悟穿插其间。就是不仅把非人类的生物作为写作的对象,而且以人类的体悟与文化反思作为其写作的魂魄。
新课标在写作方面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最让学生头疼的便是写作文,而最让教师吃重的,也正是作文教学。有的学生视作文课为猛兽洪水,纵使绞尽脑汁,咬断笔杆,也只是写出一些索然无味、面目可憎的东西敷衍交差;有的学生写作文只依葫芦画瓢,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空喊口号,没有新意;也有的学生作文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独守心灵,孤芳自赏,多一己之悲少关注大局之感。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校园生活单调乏味,这是造成学生作文假、大、空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作文教学没有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这是造成作文脱离生活的主观原因。在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学生每天缺乏生活的阅历,莫如说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学生作文缺乏生活气息,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敏感不无关系,作文教学应提倡生态化的写作。贴近生活写作成了改变现状的当务之急。只有贴近生活写作,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充实的内容,充溢着鲜活的灵性。
其次,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作文在保持考题的严肃性和选拔性的前提下,越来越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与写作实际,越来越明确了作文应尽的职责,那就是关注社会、积淀文化、书写思考。“文章合为时而著”,只有关注社会,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才不会导致作文教学和作文测试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才不会让学生的思想成为假、空、死的垃圾站而毫无生气,毫无正气。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高考作文试题不是对社会简单的直射,而是有选择地在浩如烟海的众多热点中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对社会宏观的思考,尤其是对历史文化的积淀作深深思索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较高的感悟能力,不去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乃至心理科学;不关注人类自身,不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用有情之眼看无情人生,是没有办法“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白居易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刘勰说“情动而辞足”,都说的`是一个“情”字,而“情”和“意”,正是作文的重要元素。面对生活只有用心去体悟,反复琢磨,慧眼独具,拥有良好的观察品质,才能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去发掘深意、新意。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其阅读的习惯,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形象美、哲理美、意境美、音乐美、色彩美,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更好的做人,且做“善人”、“美人”,在鉴赏文学作品中,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学修养以及写作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透彻的剖析社会,也才可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
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就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在对自然的表述中传达出的对自然的赞美、反思及启示,在对离我们更近的环境——师生、生生关系的营造中表现出的关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提高认识水平,使其具有深厚的生活积淀,才能厚积薄发,写出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急于告诉别人的道理,抒发自己最真切最真挚的情感,即能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富于创新精神的文章。
(二)
一、回归作文本源,构建作文与生活联系的通道。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新课改有两个理念:即主体教育观和生态伦理观。主体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生态伦理观主张整体主义的视野,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教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地生活、和谐地交往。可以说,亲近自然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手段,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当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的时候,当学生为一山一水而动情的时候,他们的作文更有了需要表达的思想,而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情趣同样会得到一次难能可贵的提升。
作文要和生活融合,和生活结合,这就是要感悟自然、社会、人生。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
感悟自然。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应该会有所感悟。我们应该积极地启迪学生,不要认为生活枯燥没有写作素材,试想人为万物之灵长,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灵性呢?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可能有些学生会说,我们整天学习,身处教室,不可能去游山玩水,何来灵感?其实“感悟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善于从虚到实,化概念为万象。在自己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感悟美,表达美。例如: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力量的无穷;哪怕是身边的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哪怕写小草,也会感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雨中行,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情生活不能总是死死板板,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山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奔放,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总之,启迪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努力把“学问”在自己的作文中展现给人看。
感悟社会。感悟社会是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譬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科技发展问题、就业问题等。这些都是作文的现实题材,可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也包括社会生活,否则,作文教学的视野就狭窄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不仅是做人的原则,也应该是我们作文的原则。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媒体,善于向信息要灵感,寻思路,努力拓宽写作路子。多留心社会热点,尤其是涉及人性材料的新闻报道,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冷暖人间”等,重视写作的现实意识,文章要“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有现实针对性,方有生命力。社会热点一般都能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时代潮流,如抗震救灾、构建和谐社会、企业自主创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菜篮子问题、房价问题、人民币增值问题等等。让学生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代替孤芳自赏的无病呻吟;用对社会深沉、真情的关注代替空洞无聊的口号,用积极参与社会,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阳刚代替浅吟低唱、柔婉缠绵的浅薄、阴柔。总之,我们要启迪学生“事事在意皆文章”,要把自己的“文章”表达出来。
感悟人生。感悟人生就是认识别人,认识自己。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关注生活,从生活小事中挖掘素材,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引人深思之处。交际和阅历是人生的财富。只有对人生有较深的体验,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人生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是作文的丰富矿藏。问题在于学生每天都在生活,却很少留心去观察,从丰富的人生矿藏中去感受。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呼唤学生的人生信念和理想。
二、倾诉自我真情,架设情动与辞发的桥梁。
作文是一种“倾吐”,包括“情绪倾吐”和“理性倾吐”。情绪倾吐是指写作者受到某一种外来事件的突然刺激,或因接受间接知识而在内心深处激起的悲伤抑郁,或兴奋喜悦等种种情绪意念时,从而产生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心理意识,这类文章大都有感而发,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理性倾吐是指作者面对某一论题或某一社会生活现象作理性思考,从而产生通过文字表达生活认识及思想感情的一种心理意识。在这种心理意识支配下写的文章,往往能对生活作概括性的提炼和总结,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剖析事理,进而表现出创造性的发现能力。无论是哪种倾吐,前提是有东西来吐。作文就是该写心声,写真情实感,写那些感人的东西。
冰心曾经说过:“人的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写作应该写“我”之心,“我”的内心感受和人生体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自我的心路历程、成长经验、人生体悟是一个丰富而且独一无二的宝藏。那么就应该真诚地掏出你的心,敞开你的灵魂,以一颗真诚的心,抒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手写我心”,这颗心,应该是一颗真实的心灵,不矫揉,不做作,更不能虚伪。不拘一格,随心而写,尚真忌伪。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要真实地反映自我的观察、自我的认识、自我的评价,真实再现,真切流露,真情表达,独抒性灵。所谓“性灵”就是作者的个性表现和真情流露。因此,在文章中要勇于袒露真我,彰显个性,以真实的自我、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如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作者调动自己从小学习音乐的经历,渴望握住音乐的手,逐渐深入地体悟音乐的魅力。在我们的校园里,自称为音乐发烧友,收集一大堆CD,随时挂着耳塞的同学比比皆是,但在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考场上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想起“音乐”呢。
日记是一种生态的长征、道德的长跑。我们教师要鼓励、提倡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抓住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点纠葛、一段插曲、一场梦幻,甚至是偶尔听到的几句对话以及从生活平面飞跃的一点浮想,都可能心有所动,即“乘兴走笔,倚马可待”,都可以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心雕龙·知音》),也就是说作者要有真情投入,拥抱真情,用作者的“情动”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共鸣。作文中没有“我”,就没有真生活,没有真感情,没有真灵魂,作文要张扬个性,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
三、培养审美情趣,加强作文与做人的有机联系。
我们都在感叹,现在的中学生作文空洞肤浅,充斥虚情假意。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所致。这里,有必要提到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养气说”。孟子在《公孙丑》里谈到“知言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苏辙则明确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他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他进而列举孟子和司马迁的例子加以阐述,说孟子善养其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而“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文气”之“气”,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之气质、胸怀、思想、性格以及审美情趣。新课标倡导写作要表达的“独特感知真切体验”就是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可以说,古文家的“骨气说”以及现代的教学理念都十分强调作者思想修养对写作的重要影响。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却常常把思想给忽视了。作文教学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格建构为指归,重视养气,努力实现从单纯的作文训练到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作文写作与做人的有机联系,促进作文教学与人格建构的互相结合呢?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道德要在做人上狠下功夫——人生必定要充实,人生必定要有所追求。”
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为之感动;也只有热爱生活,才会热爱并且敬畏生命,才会怀有对整个人类(包括自然界)的同情和悲悯心。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人格意识被淡化,他们中一些人不能成为“新时代”的“仁义之人”,即不会关心他人,不会与别人合作共事,不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不会正确辨别各种是非,不能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这样作起文来要不思想苍白无力,要不出现观点错误、认识偏差。所以,学生要立足于平凡生活,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朝着高尚的方向挖掘,提炼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再平坦的人生也曾有一些艰辛与不幸,艰辛与不幸往往可以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再平凡的事情也有一点时代痕迹,时代痕迹中常常有较厚重的内涵。这些就是写作的动力,也是作文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重要条件。例如2003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转折》,记一个比学生大不了多少、教学还没有多少经验的女物理老师,在某个星期一带着不轻的病——嗓子全哑,走进照例闹哄哄的课堂,通过让学生看幻灯片、自己打手势来上完一节课,结果感觉得一班“妖魔鬼怪”算子发酸。该文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写出了令读者心难免一阵颤栗的效果。
其次,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平时要注意广泛阅读,丰富积累,人事物态,尽可能广猎,兴趣固然重要,博闻也必不可少。博闻可开阔视野,不流于偏颇孤陋;博闻可提炼见识,不致流于浅见狭隘;博闻可丰富文采,不致流于枯燥、单一。如2006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月圆是画·月缺是诗》,作者从余秋雨的文章,到海德格尔的精神;从鲁迅悼《杨铨》的诗歌,到庄子的名言;从《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吟咏,到五柳先生的理想展望,到东坡先生的赤壁放歌;从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到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展示了读者广泛阅读、丰富积累的优势。
第三,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游历),让学生多去体验,开阔视野,并进而形成其思想,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出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
第四,关注历史文化对自己的启发、对现实的启示,从历史的风烟中透视人类前行的轨迹,品味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从而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多一份理智的人文关怀,提高我们的人文品味。
第五,要重视艺术教育。以理想和美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艺术具有移化个体心灵、健全人格以及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的作用。同时,艺术教育(尤其是文学欣赏)又可以夯实学生的文学功底和精神底蕴。
总之,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精神”和“笔墨”上的自由,为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进行创新与创造提供空间。
我国七所著名大学教授曾在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赛”评选会上共同指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文采优美”的与众不同的精神的独创。要写出闪烁着个性色彩、具有创新精神的行为,内容上不要受限制,文章形式不受拘束,不要被一些机械化的作文模式牵着鼻子走,也不要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应该大胆地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
【高中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高中教学随笔05-14
高中教学随笔07-17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11-06
高中化学教学随笔08-29
高中教学随笔15篇05-14
高中教学随笔(15篇)05-14
高中地理教学随笔02-02
高中教学随笔(精选15篇)06-08
高中地理教学随笔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