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随笔(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教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教学随笔1
新的课程改革,“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近两个月,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累并快乐着。暑假我们老师进行了体验式培训,开学对全体师生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班级建设”培训。在我们进入新课堂的起步阶段,我们出现了种种问题:不能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影响进度;学生课堂秩序混乱,动静不分明;学生展示不整齐等等。
正在我们满腹狐疑,踌躇不前时,中国教师报的专家们奔赴我们课改学校前来指点迷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来谈谈新课改的三大重要因素:
一、关于教师:
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在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成为一个“新教师”。教师不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我们在扮演四个“者”:一是教育专业者;二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三是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四是信念的传播者。“新教师”还具备这“三观”:1、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和包容;2、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3、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我骄傲,我是一名“新教师”!
二、关于学生:
“新学生”首先应身心健康,其次要敢于担当,再次是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实践、创新、合作等基本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自学,展示,反馈”。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完全的调动起来。学生讨论激烈,展示欲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学困生的进步尤其大。在我们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调整策略,学困生的`行为规范是令我们最头疼的问题。我们给学困生布置了简单的背诵任务,有的同学在思想上有了负担,不愿意合作,提出让老师放弃他,最后是小组的同学给了他信心,在课堂展示上他书写整齐,正确率很高,同学不断地把掌声送给他。还有一位学生被称为“黑衣侠”性格极其内向,几乎不与同学交流,但在接到任务后,小组同学及时给予他帮助,鼓励他,最后他流利地背诵出例句。课堂上,掌声不断响起。新课改使学困生“铁树开花”,我每天都被这样的学生感动着。
学生幸福,我幸福!
三、关于课堂:
课堂作为一种“人本”教育思想的呈现,它有三个层次,比较低级的课堂可称为“知识课堂”,较高一点的叫“能力课堂”,最高的叫“智慧课堂”。实施新课改,我们的课堂正在向高层次发展。课堂首先是一个“场”,学习场、生活场、生命场,课堂是的学习与生活的交汇处。新课堂具有的共性:
1、学生的课。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学中心”的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包括:独学,对学、群学。
2、动静结合的课。敢于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这样的课堂中体现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动静结合,该动时动,该静则静,做到动静相宜。
3、注重展示的课。好奇心、展示欲是儿童的两大天性。展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金钥匙”在展示过程中强调展示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合作,现场生成,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
我的课堂,我做主!
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在学生探索新知和获得新知的过程,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走在课改的大路上,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我们会坚定我们的信仰,努力践行高效课堂的十六字“箴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高中教学随笔2
20xx年高考已经结束。我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
看书解决不了问题,实际上学生们对概念的要点一般都是清楚的,对概念还需要理解,要下功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题海。学生做题里面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大量的参考书和练习册。
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人们的.思维容易形成一定的“定式”,把高考考过的内容全都当作重点;教师的复习导向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太深刻了。提高做题的质量,要养成良好的做题的习惯。往往作题,做了成百上千道题,如果没有真正的领悟到自然科学的概念,再做类似的题仍然是错的。做题的时候,要认真地审题,读题,特别是信息题。有一些题目提供了信息,我们首先要看懂这道题,从中获得一些解题的信息,从这切入,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再看看适应哪些原理,这样提高做题的效率,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在高考前,学生做过的试卷就是复习重点,尤其是以前做错的题,不应该羞于拿出来,实际是学生积累的一笔财富。
四、重点突出,全面复习,不能“押宝”。
有人说做历年的高考题,能预测高考的出题方向。高考内容显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识,但不可能避免个别偏题、怪题,涉及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复习要把握复习主干知识,但不能忽略小节。猜测或给学生猜测考哪部分内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实验题,但是考的知识点,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复习必须全面。从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材料、处理、观察记录结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都要认真分析。
五、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有些教师盲目地拿着答案来对,凡是跟“答案”一样的就算对,不一样就算错。实际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把题拿给学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认真做一下,多听听学生的“答案”,有无道理,是否恰当,有没有新意。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应该多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是教师自己得到提高。
高中教学随笔3
生物学科特点是知识点散乱,不容易形成知识网络,因此,许多高三同学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却提高不明显,这主要是复习思路不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照课程标准,指导学生看书
许多同学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总是把许多时间用在了做题上,而忽略了看书,这种复习思路是不对的。考试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试内容绝不会脱离书本,脱离课程标准,所以,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紧抓住教材,把没弄清楚的基础知识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作习题进行检测和查缺补漏。另外,看书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是无论做多少题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我的要求就是:回归课本。以书为主!做题为辅!
二、指导学生打牢基础,进行全面复习
高考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在解答综合能力试题时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在作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简单题,基础题要保证得分率,这当然需要基础知识相当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一轮复习的看书情况。
三、把握主干知识,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主干就是书上的重点内容,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说的中心内容,如果让你把一本小说缩写一下,这些中心内容当然不能放弃。那么对于书上每一节的主干内容在哪呢,比如书上的黑体字,书上本节聚焦,就是主干,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画一下就了事,应该先把它记下来,进而理解,与前后联系,并要学会应用。不但针对每一节,对于全书来说,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要求较高的章节。
四、让学生重视记忆,理解,思考
对于生物学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认为生物是纯理科的东西,应该以理解为主,这实际上就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先记忆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记不住就记它个大概,我基本上属于后者。但我不能说前一种是错的,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强行改变。那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既要理解也要记忆,因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懂学透,记忆起来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区分。但有的概念太长,光理解了记不住也不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记熟练了,也能帮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寻根问底,从而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时,对于每个概念我不但学生记住,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对记忆,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高中教学随笔4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变得格外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立性、独特性,关注环境和精神生态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有效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促进素质教育深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生态化语文教学,目前多理论式的阐述,少学生写作实际问题的解决;多写作环境的构建研究,少精神生态的培养及学习主体内外平衡的思考探索;多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少具体做法的点拨。那么,怎样改变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生态失调、灵性缺失的现状呢?
(一)
原生态”就是最初的、最原始的动态。作文是一种生活,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有情不抒不畅,有感不发不快。这种生活,需要的真情实感还是人性中最本真的“原生态”,写作就是把这种“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大凡充溢真情实感的作品就能打动读者。笔者认为,我们的写作在内容上,需要素材的“原生态”——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写作,往往“哗众取宠”的多了,“无病呻吟”的多了,“投机取巧”的多了。生活的快节奏,日渐浮躁的现代,有的人认为,写作是文字游戏,是用技巧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整合的大拼盘。于是,“技法”、“绝招”随处见,“套术”“秘诀”满天飞。加之目前尚需完善的考试制度的“左右”,为了相对的公平仍需一把尺子去衡量的“影响”,这些使得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写作指导走进死胡同,越来越多的学生迷失于写作的门槛之外,不知道为文之道就是“抒写性情”,他们为“假”不好发愁,为“大”不了叹息,为“空”不成伤心。
其实,我们写作上也需来一次“原生态”的革命,首先也来个“真内容”的“大采风”:或感受“亲情”;或回放“童年”;或公开“秘密”;或倾诉“苦水”……总之,来个“写真集”,打破条条框框,让学生们从真处落笔,自然为文,重新拾取被丢掉了的本真。这样,调动语言、修辞、句式、文法之功用,挖掘其真实生命中的大感动:让花儿艳丽,让水儿柔美,让风儿传情,让火儿刚烈,使心灵回归,使生命燃烧,使品质砥砺,使灵魂升华。这种返朴归真后的提升,这种言之有物的“绿色”写作,定会展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定会影响一代人为文甚至做人的态度,从而开辟写作的新天地。
改变假、大、空的写作弊端,古人有过许多真知灼见,公安派的“性灵说”,就是现代最具借鉴意义的一种方法,就是素材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挖掘他们生活中最本源的东西,把“原生态”的生活真切地再现出来,许多专家学者把这定义为“生态化写作”。
“生态化写作”是对非人类的生命情有独钟,作者以切身的体验与感情的表述见长,并以人文的生态思考与感悟穿插其间。就是不仅把非人类的生物作为写作的对象,而且以人类的体悟与文化反思作为其写作的魂魄。
新课标在写作方面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最让学生头疼的便是写作文,而最让教师吃重的,也正是作文教学。有的学生视作文课为猛兽洪水,纵使绞尽脑汁,咬断笔杆,也只是写出一些索然无味、面目可憎的东西敷衍交差;有的学生写作文只依葫芦画瓢,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空喊口号,没有新意;也有的学生作文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独守心灵,孤芳自赏,多一己之悲少关注大局之感。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校园生活单调乏味,这是造成学生作文假、大、空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作文教学没有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这是造成作文脱离生活的主观原因。在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学生每天缺乏生活的阅历,莫如说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学生作文缺乏生活气息,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敏感不无关系,作文教学应提倡生态化的写作。贴近生活写作成了改变现状的当务之急。只有贴近生活写作,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充实的内容,充溢着鲜活的灵性。
其次,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作文在保持考题的严肃性和选拔性的前提下,越来越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与写作实际,越来越明确了作文应尽的职责,那就是关注社会、积淀文化、书写思考。“文章合为时而著”,只有关注社会,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才不会导致作文教学和作文测试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才不会让学生的思想成为假、空、死的垃圾站而毫无生气,毫无正气。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高考作文试题不是对社会简单的直射,而是有选择地在浩如烟海的众多热点中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对社会宏观的思考,尤其是对历史文化的积淀作深深思索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较高的感悟能力,不去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乃至心理科学;不关注人类自身,不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用有情之眼看无情人生,是没有办法“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白居易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刘勰说“情动而辞足”,都说的.是一个“情”字,而“情”和“意”,正是作文的重要元素。面对生活只有用心去体悟,反复琢磨,慧眼独具,拥有良好的观察品质,才能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去发掘深意、新意。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其阅读的习惯,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形象美、哲理美、意境美、音乐美、色彩美,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更好的做人,且做“善人”、“美人”,在鉴赏文学作品中,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学修养以及写作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透彻的剖析社会,也才可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
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就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在对自然的表述中传达出的对自然的赞美、反思及启示,在对离我们更近的环境——师生、生生关系的营造中表现出的关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提高认识水平,使其具有深厚的生活积淀,才能厚积薄发,写出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急于告诉别人的道理,抒发自己最真切最真挚的情感,即能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富于创新精神的文章。
(二)
一、回归作文本源,构建作文与生活联系的通道。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新课改有两个理念:即主体教育观和生态伦理观。主体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生态伦理观主张整体主义的视野,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教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地生活、和谐地交往。可以说,亲近自然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手段,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当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的时候,当学生为一山一水而动情的时候,他们的作文更有了需要表达的思想,而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情趣同样会得到一次难能可贵的提升。
作文要和生活融合,和生活结合,这就是要感悟自然、社会、人生。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
感悟自然。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应该会有所感悟。我们应该积极地启迪学生,不要认为生活枯燥没有写作素材,试想人为万物之灵长,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灵性呢?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可能有些学生会说,我们整天学习,身处教室,不可能去游山玩水,何来灵感?其实“感悟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善于从虚到实,化概念为万象。在自己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感悟美,表达美。例如: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力量的无穷;哪怕是身边的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哪怕写小草,也会感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雨中行,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情生活不能总是死死板板,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山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奔放,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总之,启迪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努力把“学问”在自己的作文中展现给人看。
感悟社会。感悟社会是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譬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科技发展问题、就业问题等。这些都是作文的现实题材,可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也包括社会生活,否则,作文教学的视野就狭窄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不仅是做人的原则,也应该是我们作文的原则。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媒体,善于向信息要灵感,寻思路,努力拓宽写作路子。多留心社会热点,尤其是涉及人性材料的新闻报道,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冷暖人间”等,重视写作的现实意识,文章要“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有现实针对性,方有生命力。社会热点一般都能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时代潮流,如抗震救灾、构建和谐社会、企业自主创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菜篮子问题、房价问题、人民币增值问题等等。让学生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代替孤芳自赏的无病呻吟;用对社会深沉、真情的关注代替空洞无聊的口号,用积极参与社会,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阳刚代替浅吟低唱、柔婉缠绵的浅薄、阴柔。总之,我们要启迪学生“事事在意皆文章”,要把自己的“文章”表达出来。
感悟人生。感悟人生就是认识别人,认识自己。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关注生活,从生活小事中挖掘素材,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引人深思之处。交际和阅历是人生的财富。只有对人生有较深的体验,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人生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是作文的丰富矿藏。问题在于学生每天都在生活,却很少留心去观察,从丰富的人生矿藏中去感受。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呼唤学生的人生信念和理想。
二、倾诉自我真情,架设情动与辞发的桥梁。
作文是一种“倾吐”,包括“情绪倾吐”和“理性倾吐”。情绪倾吐是指写作者受到某一种外来事件的突然刺激,或因接受间接知识而在内心深处激起的悲伤抑郁,或兴奋喜悦等种种情绪意念时,从而产生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心理意识,这类文章大都有感而发,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理性倾吐是指作者面对某一论题或某一社会生活现象作理性思考,从而产生通过文字表达生活认识及思想感情的一种心理意识。在这种心理意识支配下写的文章,往往能对生活作概括性的提炼和总结,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剖析事理,进而表现出创造性的发现能力。无论是哪种倾吐,前提是有东西来吐。作文就是该写心声,写真情实感,写那些感人的东西。
冰心曾经说过:“人的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写作应该写“我”之心,“我”的内心感受和人生体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自我的心路历程、成长经验、人生体悟是一个丰富而且独一无二的宝藏。那么就应该真诚地掏出你的心,敞开你的灵魂,以一颗真诚的心,抒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手写我心”,这颗心,应该是一颗真实的心灵,不矫揉,不做作,更不能虚伪。不拘一格,随心而写,尚真忌伪。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要真实地反映自我的观察、自我的认识、自我的评价,真实再现,真切流露,真情表达,独抒性灵。所谓“性灵”就是作者的个性表现和真情流露。因此,在文章中要勇于袒露真我,彰显个性,以真实的自我、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如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作者调动自己从小学习音乐的经历,渴望握住音乐的手,逐渐深入地体悟音乐的魅力。在我们的校园里,自称为音乐发烧友,收集一大堆CD,随时挂着耳塞的同学比比皆是,但在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考场上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想起“音乐”呢。
日记是一种生态的长征、道德的长跑。我们教师要鼓励、提倡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抓住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点纠葛、一段插曲、一场梦幻,甚至是偶尔听到的几句对话以及从生活平面飞跃的一点浮想,都可能心有所动,即“乘兴走笔,倚马可待”,都可以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心雕龙·知音》),也就是说作者要有真情投入,拥抱真情,用作者的“情动”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共鸣。作文中没有“我”,就没有真生活,没有真感情,没有真灵魂,作文要张扬个性,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
三、培养审美情趣,加强作文与做人的有机联系。
我们都在感叹,现在的中学生作文空洞肤浅,充斥虚情假意。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所致。这里,有必要提到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养气说”。孟子在《公孙丑》里谈到“知言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苏辙则明确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他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他进而列举孟子和司马迁的例子加以阐述,说孟子善养其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而“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文气”之“气”,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之气质、胸怀、思想、性格以及审美情趣。新课标倡导写作要表达的“独特感知真切体验”就是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可以说,古文家的“骨气说”以及现代的教学理念都十分强调作者思想修养对写作的重要影响。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却常常把思想给忽视了。作文教学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格建构为指归,重视养气,努力实现从单纯的作文训练到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作文写作与做人的有机联系,促进作文教学与人格建构的互相结合呢?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道德要在做人上狠下功夫——人生必定要充实,人生必定要有所追求。”
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为之感动;也只有热爱生活,才会热爱并且敬畏生命,才会怀有对整个人类(包括自然界)的同情和悲悯心。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人格意识被淡化,他们中一些人不能成为“新时代”的“仁义之人”,即不会关心他人,不会与别人合作共事,不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不会正确辨别各种是非,不能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这样作起文来要不思想苍白无力,要不出现观点错误、认识偏差。所以,学生要立足于平凡生活,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朝着高尚的方向挖掘,提炼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再平坦的人生也曾有一些艰辛与不幸,艰辛与不幸往往可以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再平凡的事情也有一点时代痕迹,时代痕迹中常常有较厚重的内涵。这些就是写作的动力,也是作文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重要条件。例如2003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转折》,记一个比学生大不了多少、教学还没有多少经验的女物理老师,在某个星期一带着不轻的病——嗓子全哑,走进照例闹哄哄的课堂,通过让学生看幻灯片、自己打手势来上完一节课,结果感觉得一班“妖魔鬼怪”算子发酸。该文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写出了令读者心难免一阵颤栗的效果。
其次,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平时要注意广泛阅读,丰富积累,人事物态,尽可能广猎,兴趣固然重要,博闻也必不可少。博闻可开阔视野,不流于偏颇孤陋;博闻可提炼见识,不致流于浅见狭隘;博闻可丰富文采,不致流于枯燥、单一。如2006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月圆是画·月缺是诗》,作者从余秋雨的文章,到海德格尔的精神;从鲁迅悼《杨铨》的诗歌,到庄子的名言;从《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吟咏,到五柳先生的理想展望,到东坡先生的赤壁放歌;从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到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展示了读者广泛阅读、丰富积累的优势。
第三,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游历),让学生多去体验,开阔视野,并进而形成其思想,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出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
第四,关注历史文化对自己的启发、对现实的启示,从历史的风烟中透视人类前行的轨迹,品味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从而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多一份理智的人文关怀,提高我们的人文品味。
第五,要重视艺术教育。以理想和美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艺术具有移化个体心灵、健全人格以及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的作用。同时,艺术教育(尤其是文学欣赏)又可以夯实学生的文学功底和精神底蕴。
总之,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精神”和“笔墨”上的自由,为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进行创新与创造提供空间。
我国七所著名大学教授曾在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赛”评选会上共同指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文采优美”的与众不同的精神的独创。要写出闪烁着个性色彩、具有创新精神的行为,内容上不要受限制,文章形式不受拘束,不要被一些机械化的作文模式牵着鼻子走,也不要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应该大胆地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
高中教学随笔5
您看到这个题目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疑问,“概念课”?在小学阶段似乎并没有过于强调概念的重要性,为什么会说概念课呢?我想说的是此概念非彼概念,用一个通俗点的话来解释,您知道“概念车”吧?他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而我在这里说的这个“概念课”就是这个含义。
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自从踏进学校的校门,我就开始想怎样才能教好学生,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除了听课、培训,我还找钱守旺、吴正宪老师的书来看,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但我始终没有找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了一节课堂实录,我被深深的吸引了。这节课并不是在让学生学某个知识点或者某几个知识点,而是在让学生感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看过这节课后我发现自己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多么的浅显,对于整天埋在题海中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来说,“问题”似乎就是一套套的试卷,一道道的难题,但是它们无论多难,也只是对于你本身的这个阶段来说比较难,他始终是有答案的,也就是已经有人能做出来,而你做不出来有人教你,你学会了它也不再是什么障碍。那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呢?你有没有发现过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当然,我说的有点远了,这节课中张老师面对的是小学生,他引用的是小学的知识,比如循环小数、分数,让学生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刚开始学生还能自己解决,随着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张老师说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就需要他们去探索、解决。但是他课堂的目的达到了,他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现在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对学习不是太感兴趣,可能是他没有发现这一学科中蕴含的神奇的力量。所以当我看完这节课时,我一直有一个想法,什么时候我也要给自己的学生上一节“概念课”,让他们感受数学的魅力,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我也只是想在“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意义”这条路上做出自己的一点点努力,加油!
高中教学随笔6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学习音乐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多学知识,这就要靠我们音乐教师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可能事事都经历,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在教师收集的音乐中尽情享受悦耳的音乐,通过丰富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学生在欣赏第六单元婆娑舞姿—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时,我做了一个测试,一个班纯粹欣赏音乐,一个班结合天鹅湖舞剧边看舞剧边欣赏音乐(视听结合)。
测试的结果:在纯粹的聆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其一般,甚至不愿意听;而后者学生则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观看和聆听的同时,有的学生居然会随着视频哼唱乐曲的主旋律。多媒体的运用使两节课的效果截然不同。可见,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中激趣的重要性。
多用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多媒体设备,仍然不能代替教师的范唱。教师的范唱有着比录音范唱更为直观、形象的好处。教师表演唱的感染力强于录音范唱。学生在教师的'范唱中能不能进入音乐,全靠教师的功底。从孩子的眼神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对音乐的喜好程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音乐的兴趣。孩子浓厚的学习欲望,直接感染教师的教学情绪。是音乐课的氛围和谐、轻松,自然音乐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总之,在音乐课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很多,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的探索。只有豪放法的不断呈现,音乐课才会更加精彩有趣。
高中教学随笔7
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明白了良好的心态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我们要用积极地心态,耐心地教导每一位学生。那如何使班主任有一个长期良好的心态呢?
1、既然我们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处理班级存在的问题,想办法管理好班级,这是我们自己的本质工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2、平常为了管理好班级,想办法处理班级存在的问题,我们班主任的确花了很多时间,在这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班主任的辛苦,也感觉到了管理好班级后的喜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这也是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班里存在问题,没有想办法去解决,对我们自身来说也失去了很多提高自己管理班级能力的机会。
3、好心态来自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包括思想意识、文化层次、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学无止境,用心感悟,汲取营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上岗,生存压力增大,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态,需要我们自己适时调整情绪,遇事要能想得开,看得开,不要钻牛角尖,做人做事要胸怀坦荡,学会纵向比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喜欢这句话,要学会宽容,天宽容了云雾,于是拥有了神采。心态好吃什么都有滋有味,每天日子过得很惬意,恶劣的心态比疾病可怕,吃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蜡。 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有精神才会有情趣,才会热爱生活。情绪低落,没有了精神,人就会萎靡不振,没有精神的生命是空虚的,是脆弱的。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人就会永远奋发向上,信心百倍,精神抖擞,生命就不会衰老,也就能够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酸甜苦辣,克服遇到的困难。所以,希望人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活得轻松,活得愉快,活得精。
“心态决定一切”,这是一句千古不变的人生哲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我们将会面临很多的问题,遇到很多的困难,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左右的,而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我们自己的心态。问题和困难其实并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却是我们内心的黯淡和凄凉。因此,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它会使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采;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它会使你战胜心灵中那个貌似强大的敌人;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它会使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高中教学随笔8
江苏省高三英语口语考试是3月21日和22日两天,我们学校是3月22日下午,今天上课时就让学生练了一下,发现很多学生读的不准,有的甚至不会读。没办发,我大概的把音标又教了一下。我感觉音标教学在英语学习中应该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的,从学生一开始学英语就应该加强音标教学。
下课后我翻看了一下《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之上的。语言知识部分的学习项目主要包括: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表、话题项目表和词汇表。其中语音、词汇、语法的掌握是基础,属于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语音学习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学好音标是英语入门的关键,也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和基础。想想也是,由于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英语本身的复杂拗口,再加上有些学生在学习英语启蒙阶段缺乏有效的语音训练,他们的口语语言很成问题。他们听不懂也读不出导致对英语的学习无兴趣,学习效果底下。而一些能够懂得音标、掌握发音要领的学生,他们发音比较准确能结合音形规则,基本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他们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信心大增,当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强音标教学能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国一位语言学家曾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音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单词的读音和单词的拼写。”新课标下的英语教材最明显的特点是加大了交际功能,淡化了语法。看看我们江苏的历年的英语高考试卷不难发现阅读量有多大,学生的词汇量少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如果听不懂,说不出,不会写,就会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加强音标教学有助于提高英语词汇的记忆,学生掌握了扎实的音标知识,掌握了英语拼读规律,就能轻松记住和拼写出单词。加强音标教学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音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内容。通过音标的教学,学生可以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音标是语音学习的基础,所以音标教学是英语学习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首先要语音规范,还要高度重视对音标的教学、并要持之以恒,长期系统地做好音标教学这项工作,才能解决学生的语音问题,实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只要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语音,他们就能开口说出规范流利的英语。
高中教学随笔9
夏去秋来,脚步匆匆。三尺讲台度春秋。一直用“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作为我教师生涯的准则,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成长。通过连续几年的地理教学,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故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式:
1.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教学活动要找准教学的角色定位,在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劳动只能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取代和干扰学生的学习,而做一些无用功,甚至事倍功半;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是教学法;学生不是仅学知识,更是发现知识,学会学习并且善于学习,才能避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耗费了时间却学而无果的现象。因此,教师的备课,既要钻研课标和教材内容,设计知识的教法;更要研究学情,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2.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地理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进行整合,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地翻新,但有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不应该只重视形式的新颖,更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1) 设计课前预习: 设置可测评性强的课前预习问题,发给学生预习学案,帮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预习,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听讲与回答教师问题。
(2)设计新课学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真实生活事件、新闻等创设生动的问题情景,进行新课导入,引启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通过预设问题,启发,引导,调动学生讨论、探究、展示、交流,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活动生成学习成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提升;减少老师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杜绝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决,只让学生当听众的错误教学现象,真正把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培养上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高效,减少无效和低效。
(3)设计评价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多样,评价标准也应随着多元化和人性化,变单纯的成绩分数评价为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个体比较评价与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相结合。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进行知识有效的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课堂问题小结,单元知识"章结"和"单元过关",并做好各种评价的记录,为学生的成长档案做好准备。
3、加强教研,提高个人教学能力
通过积极教研,研究课标,考纲,钻研高考试题,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脉搏;研究教学的先进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知识的把握和习题的选择设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加知识和理论的积累和储备,积极扩充教学资源渠道,逐步缩小与课程要求的差距。
伴着阅历的资深,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修养,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细枝末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让他们能有自己展示的舞台,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高中教学随笔10
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从学科本身来讲,课堂上出现各种意外事件的频率比较高,再加上高中生处于强烈追求个性,突显自我的特殊时期,所以能否较为妥善地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就显的尤为重要。俗话说的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只有"沉着",才能"应战",才能将被动局面扭转。下面我谈谈在英语教学中一次处理突发事件的案例。
每当期末到来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所减退。特别是在教师讲解练习题时,学生有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学期期末复习阶段,我在班级正讲解翻译练习题。当我叫一名学生回答翻译题时,他居然站起身,想都没有想就大声地说:"我认为这道题正确答案是D。"这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然后,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我这里来,那个答错问题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我想他们都在想老师怎么处理此事。于是,我等大家全都安静下来后,不紧不慢地说:"虽然你刚才是所答非所问,但是老师还是能感受到你对我和英语这门功课还有一分热情,我希望你能再多投入一点热情给英语。同时,受到感动的我也愿意给你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请坐。"然后,我又继续讲解练习。在这节课剩下的半小时里,我欣喜地看到不仅刚才那位上课溜号的同学格外认真地听我讲课,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也变得高度集中。
从那次事情后,我在上课时就格外注意起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同学来,不断给他们鼓励,信心和希望,结果发现他们在上课时的表现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我上课也更有效率了。卡尔·罗杰斯有句名言: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用充满爱的眼睛欣赏学生即使是成绩最差,行为最随便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尊,也要我们所说的"面子"。很多课堂上的突发事情其实并不需要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如果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肯定,那么我想教与学就将不再是心血来潮和灵感突发的过程了。
我上面提到的例子,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我们做教师的几乎每个人都能够遇到,但要真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得心应手,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我本人来讲,在平时很多的教学过程中就犯过不少错误。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除了自身的素质之外,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加上对自己所教学生的深厚的爱,我想我会把这种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为一门教育艺术的。
高中教学随笔11
一、充分利用学生“向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老师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是学生最喜欢的一本书。做一个令学生爱戴、敬慕的老师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要亲近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嘘寒问暖,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知学生所困,解学生所惑,久而久之,就能赢得学生的心,赢得学生的尊重。个别老师教了学生一学期,却连班里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全,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
二、重视课前的导入,精彩的课头是成功的一半
高中生物知识点多,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内容更是繁杂。一般老师总是强调让学生好好学习,用心听课,授课时也是争分夺秒,走进课堂,直接新授,造成学生被动听课,学习过程枯燥无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语,导语的设计既不能脱离知识的衔接,又要有趣味性,如作业批阅中典型错误、生活中的'趣味生物故事,甚至与生物有关的时事杂谈等。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学习,在笑声中开启智慧。
三、教学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觉得学的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用不到,这是极错误的理解。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回到实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精油的制作、果酒的提取、洗衣粉的洗涤原理、除草剂等等,教师授课时,可以发动学生携带一些实物来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课型,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每个学生都乐意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丰富学习内容
如今,多媒体教学基本普及,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虽然生物课本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毕竟教学内容有限,例子也不够丰富。授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实例,近些年生物技术的发展图片,播放生物实验的视频短片等,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丰富生物学习的内容,效果很好。
总之,只要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教学质量就会逐步提高。
高中教学随笔12
一、教师与学生的困惑
高一物理新教材要求每周只有2节课,课时大量缩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研究和学习,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要求。
教师的困惑:①课时少,难以完成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多,不能完全由教师讲授,而让学生自学的内容较多,就好像教师不能尽职尽责似的。③教师的教学设计起点较低,但结果往往偏高。④课前延伸与课上展示、合作、探究结合不默契。⑤学生主动性差,耽误课堂时间。⑥学生回答问题不确切、不恰当时,教师怕耽误时间,干脆替学生回答现象等。
学生的问题: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表现在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课前不预习、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听课的真正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②学生在练习、作业上,慢腾腾,不讲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业、练习效率不高。 ③学习缺乏条理性,由于时间少,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定律、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死记硬背。
二、几点建议与思考
1、 给新生的建议
物理是中学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它经典而抽象,虽然来源于生活和实验却很难理解,因此许多学生望而却步,那么,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呢?我的建议如下:
1)做好课前延伸
课时量减少,课余时间增多,就要做好课前延伸。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2)课上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教材;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教材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阅读,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般会比教材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较多,物理现象和过程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4)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若有矛盾就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教材。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学生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2、几点思考
1)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素质培养,不断地进行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
2)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方面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还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也只有在这种全方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3)注重学生基本物理习惯的养成
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从答题情况看,这里需要强调三方面: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用图表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从答卷情况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较差,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4)继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规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3、我们的追求
1)精心编制学案,做好课前延伸的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学生课前预习,预习学案或者收集检查或者课堂检测,让学生重视课前延伸,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2)课堂教学遵循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三先三后”的策略,即先学后教、先练后教、先考后教;注重课堂教学的七个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自我小结,当堂达标。
3)我们教师应努力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4)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教师的引导是多方面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引导;自我监控能力引导;探究性学习引导;个别学习引导;学习方式多样化引导等。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为现在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①课前预习、阅读自学的习惯。通过阅读教材,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②总结归纳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③练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后学会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的好习惯。④有错必改,建立错题本的习惯。
5)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面对的是严峻的挑战,单靠个人的能力,出现的许多疑惑问题是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所以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备课,分担问题,分享成功,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教学信息与灵感。而新课程的实施,尤其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加强,又使教师的备课任务加重了。如果备课组共同努力,分工合作,每个教师都把自己最好的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交流,通过教学材料的资源共享,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中。
高中教学随笔13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76和80班及高一106和107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 首先,在高一,在本学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由于有全市统考,所以,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高一两册必修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由于学生在本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平时成绩,我马上做了补救措施:要求学生用3周时间完成练习册,改好、讲评月考试卷。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学任务以后,我发现学生普遍有上课纪律散漫、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应付测验、月考不认真等情况,导致了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针对这些普遍现象,我制定了下学期的工作方向为纠正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这三大方面。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及时表扬和鼓励;每次测验、月考之后进行全级排名,务求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总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最后,在高三的教学工作中,本学校是一所新兴的学校,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在高考复习期间,应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而且对于本学校的学生应该实事求是,尤其是中等及差生,不要对他们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够掌握的内容;对于难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时可以放弃。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实,才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从而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学随笔与反思4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心得有以下两点 :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 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 ”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 “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 , 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 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 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 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高中教学随笔14
摘要: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然而,高中作文教学长期囿于旧教材的体系,依附于阅读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大部分学生惧怕作文,觉得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逐渐失去了信心。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改变“作文难”这一现状,切实提高高中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方法指导和技巧点拨,还是一种长期积累下的语感的再现,是一种很难复制的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生活体验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因而它是一种极具个人化的,或者说是一种比较自我的表达,需要学生的主体努力。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要靠学生的天分和后天大量的阅读与思考。我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难道语文教师就真的在作文教学上无所作为、袖手旁观吗?近几年教学中断断续续的尝试和反思,让我有了一些体会,现与大家共享。
(一)审题不清,立意欠准
很多高中生在写作之前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拿到题目之后,简单浏览一下,立刻就按照简单的理解开始构思。这样的审题习惯会导致学生出现偏题的情况,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在立意上缺乏创新性,容易千篇一律。
(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缺乏逻辑性
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可能一下子脑子里涌出各种影象、声音,可能刚想到一个自认为很符合题意的典型例子,或者是一句名人名言,但马上又想到了其他的素材,便一股脑地写了上去,忽视了文章的逻辑性,导致文章看上去十分混乱。
(三)内容干瘪
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也缺乏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作文内容经常看上去十分干瘪。学生作文内容干瘪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这类作文约占一半以上;另一种是,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宣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的心态。这类作文约占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
高中教学随笔15
本人担任高中英语教学工作,针对高中学生的自身特点:他们大多数同学来自县城外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还由于自身有自卑心理,不敢张口说英语,加之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上课调动不起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然而,该年龄段学生的优点是上课积极活跃,动手动脑能力强,同学之间有相互竞争的意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优点呢?在实践中我深切感到在课堂上设置游戏,能够激活课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变成课堂的主体。现在谈一下我对课堂游戏教学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不成熟的看法。
一、适量的课堂游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获得知识的角度讲,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有学者认为,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考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永远源于主体的积极过程,如果离开主体去不断地积极活动,那就没有什么智力的动力可言。这就充分说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挖掘学生最大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唤醒教育的主体自觉,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因为没有教育的主体自觉,学生只能是一群被人驱赶的绵羊。课堂游戏正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学生能普遍动脑、动手、动口广泛地进行交流信息,处于自觉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深度。
二、课堂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又一基本要求。如何把创新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关键一点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课堂游戏恰巧从根本上改变了封闭教学的沉闷局面,让学生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来。游戏走进课堂,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把重视传授知识变成了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过程;把教师从真理的代言人、至高无上的权威、传道授业解惑者,改变成学生民主、平等、自由地进行自我展现过程的操作者。一个宽松、广阔的创新环境悄然形成,它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在游戏中得到尊重,尊重个性就是尊重创造。面对学生,我们应永远充满信任和期待,以爱的春风绽放每一朵春蕾,用信任的目光开启每一个心灵的宝库,使创新教育在英语课堂上得到真正的体现。
三、课堂游戏有利于培养树立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现代教育主张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还要学会合作。社会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强调集体意识,善于合作被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提了出来。一个人若想生存,就必须审时度势,学会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合作。因此,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他们消除自我封闭的心理,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幸运的是,课堂游戏恰好帮助我们改变了老师的一言堂,开辟了师生间、学生间平等交流的好场所。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差异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来启迪自己的思维。在游戏中,知识、能力、性格得到了相互碰撞和升华。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批评,学会了接受,而且还展现自我、认识了自我、完善了自我,使个性得到了和谐健康地发展,同时也养成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课堂游戏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开拓英语学习的新天地
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英语,而且还会让学生懂得如何准确地运用英语。这一过程也正体现了语言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课堂游戏帮助学生冲破课堂范例的同时,还使他们的英语学习走进了生活。把窗户打开,让清风进来,使英语教学在不断改革中进行创新。
在课堂游戏教学中,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同。教学得当,学生则学得轻松有趣、学的灵活,掌握的就好。反之,教师教法不当,学生就学的吃力、枯燥,甚至厌学。对学生的游戏效果应进行多方面的强化或者鼓励。在游戏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学会总结、创新,从而进一步强化游戏效果。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展,才会使他们具备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品质。我们在课堂上设立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因此,让游戏走进课堂,不但可以使我们的英语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新天地。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让游戏走进课堂,让我们的英语课流光溢彩,活力四射。
总之,游戏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课堂中运用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恰当地确定课堂游戏内容的原则就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决不能为游戏而游戏。就教学环节而言,恰当地确定课堂游戏应该做到三点:
第一,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就应该选用趣味性强,便于集中注意力,而且又能有效达到最佳状态的游戏。第二,在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相适应的游戏,把基本语言知识编排在生动活泼又能达到技能要求的游戏中。这一环节的游戏应把握时机而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游戏的最佳效果。第三,在课堂教学后期,可以采用一些轻松快乐且富有总结性的游戏,让学生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使自己掌握的英语知识再一次得到巩固和升华。
【高中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高中教学随笔07-17
高中教学随笔05-14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11-06
高中教学随笔[优选]07-17
高中物理教学随笔10-20
(荐)高中教育教学随笔09-05
高中体育教学随笔09-29
高中教学随笔(精选15篇)06-08
高中教学随笔(精选26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