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为人处事感悟散文

时间:2022-09-30 04:24:22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为人处事感悟散文

  人活在世上,就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为人处事感悟散文

  生活的财富【1】

  有些人,天生是一个批判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个瑕疵,忽略那精美的部分,最终把不满化作一个无奈又悲凉的省略号。

  有些人,胆小得只敢观看别人的作为,不敢反对,亦不敢苟同,只好缩在角落里当一个逗号。

  而我只想成为一个感叹号,用神奇的目光关注生活之美,忽略她的不尽如人意,累积生活的财富。

  在批判家的眼中,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熟悉的地方只有陷阱。

  但其实不然,世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春花秋月,夏日的风雷和冬日的落阳,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一里杏花红。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天高日下,水落石出,大江东去,长河落日圆……这些都是生活的美景。

  只要你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点点滴滴,忽略了沿途的磕磕绊绊,你的生活便会拥有这财富,像花一般艳丽。

  记得曾经学 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当大家都感动于父爱之深厚、父爱之无声时,却有一个声音站出来反对说 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

  说话者也许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但我却为此感到心痛不已。

  他忽略了父亲那钻石般高贵、雪花般纯洁的心灵,却关注起了父亲不恰当的行为,这不就是舍本逐末吗?那么为了自强自立而拒绝人们捐款的洪战辉,为了与罪恶作斗争而英勇献身的任长霞,为了帮助失学儿童而自己穷困潦倒的丛飞,这些人在他们眼中是不是都是“傻子”、“呆瓜”呢?果真如此,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的财富将缺少人间最珍贵的爱!

  生活总有坎坷,就像大海总有风浪。

  批判家们看到目标前的重重障碍,他们皱着眉头,咒骂着,不情愿地一步步靠近。

  他们也许成功了,却尝不到成功的快乐。

  而我却看到超越每一个障碍的乐趣,在一次又一次小小的欢呼雀跃中累积快乐的能量。

  快乐不仅在于达到目标,也在于为达到目标而走的全过程。

  而剩下的那些胆小的人只会在踌躇犹豫中错失良机,一事无成。

  生活是一架天平,它从不轻易侧翻,除非你心中的度衡有了偏差。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对你微笑。

  所以,我们应关注美丽,忽略丑陋;关注真爱,忽略自私;关注快乐,忽略悲伤。

  学会退与让【2】

  人际关系,容易发生矛盾,闹出是非,甚至父子成仇、夫妻反目、朋友化敌、邻里相恶,也并不少见。

  追问起因,大多缘于鸡毛蒜皮、细微琐碎小事。

  《庄子》给我们留下一个发人深省的《触蛮之争》寓言: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百万。

  为蜗角之利互相惨烈争斗,竟至“伏尸百万”,古今不乏实例。

  至今还有人如是喊着,闹着,争着,斗着,乌眼鸡一般,各不相让。

  只想得寸进尺,不想退让毫分。

  争斗的结局,往往是两者都是输家。

  《贤奕篇》有兄弟“争雁”一事。

  哥哥看见天上飞的大雁,就和弟弟说:“我把雁射下来,煮着吃。”弟弟反对,主张“烤着吃”。

  兄弟争执不下,就找一老翁裁判,老翁说:把大雁分作两半,一半煮,一半烤。

  结论出来后,兄弟准备射雁,大雁早已经远飞,不见踪影。

  许多内斗的结局几乎无不如此,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如果,把争字换成退字,换成让字,会退,会让,善退,善让,给别人留一个台阶,结果会大不同。

  明代成化间进士林瀚,写有《诫子弟》:“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嘱咐子弟们看得远,想得开,看看秦始皇修的万里长城还在,秦始皇却早已化为粪土,墙在人亡,引人深思。

  有限的时间空间,应当珍惜,和邻里争吵,不如退之,让之。

  何苦为些许小事你争我夺,闹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

  到清代,也有广为流传的“六尺巷”、“三尺巷”故事。

  《桐城县志略》载:张文端公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遂撤让三尺。

  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之巷。

  张文端公即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传说张英为人处事隐忍宽容。

  六尺巷可以为证。

  “六尺巷”被视为宽宏大量、相互谦让的楷模,一直在民间传颂,影响久远。宋代林逋在《省心录》里说:“律己是以服人,量宽是以得人,身先是以率人。”说的是严于律己,方能服人,宽宏大量才能得人心。

  如此方能带领别人。

  这可说到人的修养高处。

  所谓“量宽”,无非会退,会让,这是人生哲学,人生智慧,也是人生艺术,是洞察人生三昧后的真感悟。

  有人把退和让看成是软弱、无能、消极、窝囊,斥之胆小鬼、和事佬,甚至和无原则弄到一起。

  这实在是对退与让的误解。

  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学会退与让,是绝对必要的。

  痛苦也美丽 好文章【3】

  痛苦也美丽,如寒窗苦读的我们,为金榜题名的那刻美丽。

  我相信,普天之下,不只是我们读书是这样,所有的事都是这样。

  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翻开古今历史,例子不胜枚举。

  在网络上被称为“最美妈妈”的吴菊萍,2011年的一个下午,她正在杭州的住宅小区里,突然,一个2岁的女童从天而降,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

  小女孩得救了,吴菊萍的手却骨折,受伤严重。

  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性容不得刹那摇摆。

  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受到酷刑折磨的司马迁,编写了《史记》,获得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名。

  家族落魄的曹雪芹,苦写了《红楼梦》成就了“惊天地,泣鬼神”之作。

  有如失明的左丘厥有《国语》,流放到冰天雪地的苏武可以持节不改,卧薪尝胆的越王可以复国。

  纵观古今中外,大抵贤人志士,无不经历痛苦,却不灰心,坚持向前,才有了美丽的成功。

  人如此,物何以勘。

  丛林王者老虎在觅食之时,有怎会忘记为了捕食而受过多少次伤。

  天空中的雄鹰在遨游天际之时,又怎会忘记为了飞翔而一次又一次被折断过的翅膀。

  嫩绿的小草在贪婪地吸收阳光时,有怎会忘记为了长出地面被磨得遍体鳞伤。

  因为,它们坚信,坚信痛苦只是短暂的,只要它们有坚定的方向,路就在前方。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运行必有其内在的规律。

  虽然曾经经历过一段痛苦的岁月,“非典岁月”,“抗洪岁月”,“抗灾岁月……”但是,一路上更有美丽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陪伴。

  只要我们坚持,痛苦的岁月终过去,美丽的时刻终到来。

  尼采说:“能将我杀死的物质使我更强。

  ”只有经历过寒冬的痛苦,才能绽放更美的梅花,只有经历过寒窗的磨练,才能绘出更美的人生。

【为人处事感悟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为人处事的语录10-07

为人处事的经典语录10-06

为人处事经典语录10-05

为人处事说话技巧大全10-05

为人处事说话技巧的书08-24

怎么为人处事和说话11-13

朱自清散文精选感悟10-05

情感感悟散文10-26

感悟随笔散文10-10

生活感悟散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