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

时间:2024-09-10 18:37:43 随笔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1

  当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时候,笔者真真切切地看到希望,同时也实实在在地看到学生的希望。

  (1)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打开新教材,首先看到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目录,一个小耳机,一支小话筒,一台小电脑,多好的创意啊,学生看了小脸儿笑得像花儿一样。笔者知道,他们和笔者一样,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本“新书”。

  手捧着新教材去上课,笔者的心里充满渴望,因为自己是多想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来之不易的快乐呀!最难忘的就是在教学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七课的聆听曲《野蜂飞舞》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呀?”学生不约而同地“嗡嗡嗡”地模仿起来。“那你们知道吗,俄国著名的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把野蜂的歌声谱成一首动听的曲子。”紧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打开书看书上的插图,然后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述了萨丹王子动人的故事。音乐一开始,学生闭目聆听,突然,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野蜂把我蜇了!”学生都忍不住大笑起来,笔者没有责怪这个学生,因为知道他已身临其境,想象到野蜂飞舞的画面。

  学生在音乐声中显得越来越兴奋,终于,他们再也坐不住了,都纷纷离开座位飞舞起来,他们飞着,笑着,叫着……笔者抓住时机,及时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孩子们,你们飞到哪儿了?”“我正在飞越大海……”笔者在体验他们快乐的同时,自己仿佛也变成一只大大的野蜂,飞舞在学生中间,为他们传递快乐的信息。紧接着笔者又抓住时机让学生把他们刚才飞过的路线用线条画出来,虽然他们画出来的线条各不相同,甚至有的画成了直线,可看着他们一张张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儿,还有那小脸儿上自信的笑容,笔者为每一个学生画出来的线条竖起了大拇指。

  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曾多次要求笔者重新播放《野蜂飞舞》这首曲子。笔者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好的乐曲能在无形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而恰当的引导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空间无限,学生的想象力也会随之拓展,让一首给了学生快乐的聆听曲在他们的心中扎根,也许一生都不会忘记。

  (2)新教材给教师带来无限的灵感。新教材不仅给了学生无尽的快乐,同时也给了笔者教学的灵感。

  首先,在聆听歌曲为歌曲打拍子这一环节上,以往笔者只是带着学生做拍手拍肩区分强弱的练习,时间一长,他们对此失去兴趣。而在新教材新歌曲的指引下,笔者把打拍子的动作设计得更加丰富,也更加趣味化。

  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六课演唱曲《洗手绢》时,笔者带着学生随录音范唱拍一下手做一个洗手绢的动作,一起从动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教学第五课《闪烁的小星》这首演唱曲时,就一起拍一下手转动一下手腕,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去表现星星的闪烁,同是两拍子的一强一弱,可他们体验到的却是不同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学生还根据不同的歌曲创造出拍手――睡眠状、拍手――摇绳、拍手――青蛙跳、拍手――吹号等他们自己做起来既熟练又乐此不疲的动作。由此看来,新教材不仅给了教师灵感,也给了学生创造的源泉。

  其次就是全新的歌词展示方式给笔者带来的灵感。新教材以一种十分生动有趣的方式把歌词展示出来,例如把歌词写在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画上,像把“笛儿悠悠吹”写在一支小笛子上,把“云儿轻轻飞”写在小小的云朵上,或者为每一句歌词配上相关的图画,并且用小圆点来显示歌词的先后顺序等。

  这种全新的方式使笔者的头脑也变得灵活起来。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二册第八课的土家族民歌《乃哟乃》时,笔者把歌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写在一张卡片上,发给学生,然后让他们按歌词的先后顺序及旋律的音高分别站着、蹲着、坐着。然后像体育课上的报数一样练习轻声读歌词。这样在一种既紧张又有趣的氛围中学生既了解了音有高有低,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会歌词后竟强烈要求原地不动地学唱歌曲,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回答是:“太好玩儿了!”笔者不知道学生的快乐是不是笔者带给他们的,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乐趣,便是笔者最大的满足。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2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跳起来》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主要欣赏《马刀舞》《小步舞曲》两首风格迥异的乐曲,一首激烈昂扬,一首舒缓优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两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在许多电影电视中出现过,通过以往的记忆学生更容易理解欣赏乐曲,《马刀舞》富有_的快节奏的音乐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欣赏热情,以优雅的舞步体会《小步舞曲》.(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演奏乐器有一定辨知能力,对于电影电视媒介中常出现的但没有留意的音乐在欣赏的时候更能够提起欣赏兴趣.(三)教学环境的分析

  本节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实践活动来配合欣赏教学,从而更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备多媒体设施的教室,桌椅的摆放要预留出一片开阔的空间为课堂实践活动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一)欣赏管弦乐《马刀舞》,古钢琴独奏《小步舞曲》.通过迥异的风格对比讨论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描绘的是怎样不同的场景,利用哪些元素来表现出不同的场景.

  (二)欣赏的过程中利用音乐软件辨别管弦乐的演奏乐器,通过舞蹈的形式体会小步舞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三)在《马刀舞》中感受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缓典雅中翩翩起舞.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两首乐曲的特色欣赏与对比分析

  (二)教学难点:课堂实践活动中三拍子的小步舞与《小步舞曲》音乐的节拍要

  四、教法、学法分析

  《跳起来》是一节生动有趣的欣赏课,四年级的学生欣赏能力正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本节课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老师“知识情景引导”为辅,通过老师的情景引导,语言提示让学生去发现欣赏过程中的亮点.在欣赏过程中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体验欣赏教学方法,《马刀舞》从单纯音响和现场演奏两个角度去欣赏,不同的欣赏效果对比非常明显,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乐曲,《小步舞曲》从听音乐欣赏到以舞蹈的形式来体会乐曲,使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乐曲的魅力所在.《马刀舞》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管弦乐的知识,以对乐曲的听觉记忆为线索,共同探讨总结所听到的乐器,老师对其进行整理,将知识点慢慢具现化,由讨论到总结到梳理层层进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动为主,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共通过合作,老师来领舞带动全体学生,舞蹈的同时,用肢体与综合感官来理解音乐.最后全体学生共同讨论欣赏后的对比总结,让学生从老师的引导中渐渐独立能够把自己在欣赏中的所感所想进行总结.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点

  1.以描绘战场的视频资料导入,激烈的战争场景与教学内容主题相契合,更好的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2.以音频与视频两个角度去欣赏音乐,单纯的音频资料熟悉音乐,演唱会的音响将音乐立体的展现给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3,利用ppt文件,展示管弦乐队的整体画面,使学生有一定印象,利用动态的动画图片构成管弦乐队的缩略图,将管弦乐的分布简化,使学生能系统的记忆其分组,利用te_tbook软件为学生展示乐队中的各组别的演奏乐器,既能展示乐器外形,又能聆听乐器的音色,加深学生的记忆,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六、课后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在课堂环节的分配和时间的把握上老师要仔细的拿捏,虽然,两首都是舞蹈音乐,但是《马刀舞》节奏太快,不适合学生进行舞蹈配合,所以尽量用《马刀舞》提升课堂气氛,小步舞的教授要分步,由易到难,由单人,到双人配合,建议将该课分为两个课时.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3

  一、引言

  音乐科目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音乐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音乐素养及技能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之后更好的享受生活。音乐的学习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身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对此进行了一番探索。

  二、在诱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融入特定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课程中无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许多教师在这部分知识点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总是倾向于将其死板、单调的直接灌输给学生,尽管做到了不厌其烦、筋疲力尽,却也很难获取良好的音乐理论教育效果;相反,还会致使学生产生音乐课程学习单调、乏味的错误学习观念,从而使得音乐这一原本让人能感受到轻松、愉悦的学习科目变成了枯燥、无聊的学科代名词。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陷入了一个僵局。对于此现象,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诱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将特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内容灵活融入其中。这样一来,就可以巧妙的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并促使他们在这一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将自身短暂的学习冲动转化成为持续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如此,便会自然而然的积极、主动融入到该特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相关学习活动之中,并最终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的教育实践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音乐记号”的相关学习活动中,笔者都是直接将顿音记号、换气记号、反复记号的定义直接灌输给学生,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分别对其形成了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在日后的音乐曲谱中,即使经过了音乐记号的学习,不少学生却是经常混淆其用法、发生张冠李戴的错用现象。学习积极性更是一落千丈。对此,笔者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即: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理解、记忆水平出发,将不同音乐记号的使用准则编成了一串串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顿音记号:小小一个黑三角,唱时轻巧短又跳;换气记号:V形尖角头朝地,遇见它要换气……)由于简单、易记,学生们对这些音乐记号的学习积极性极为高涨,不仅借助其轻松实现了对顿音记号、换气记号等枯燥理论知识点的更好认知与掌握,同时,更为其在演唱活动中的灵活的掌握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正可谓是收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音乐教学效果,大大改善了以往单纯灌输音乐理论知识的尴尬局面。

  三、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实现对音乐教学曲目的更好理解

  受到实际年龄因素的制约,部分小学生对音乐曲目真正要表达的内涵与主旨情感难以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很难真正实现带着感情的演唱、表演特定的音乐曲目。这样一来,就极大的制约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优化与提升。对此,笔者有着深刻的教学体会。

  四、融入有效的赏识性教育,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及热情

  所谓赏识教育,即使指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据学生在该学习科目中的具体表现给予恰当、有效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教育实践表明,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赏识性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及热情,进而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态度推动下进行主动的音乐学习有着极为积极地促进作用。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恰当的赏识性教育对于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笔者在自身的日常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就会有意识的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给予及时、有效的赏识性教育。例如,当演唱完一首音乐曲目之后,会鼓励班上的学生“大家这次的演唱很棒,节奏把握的也很好”;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会肯定他们“这一音乐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大家对它的掌握很充足,相信将会为你们日后的长远音乐学习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学生在班级、校园演唱表演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时,则会说“非常不错,大家这次的表演让老师倍感自豪”……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在受到赏识性教育激励下越来越感受到了音乐学习成功体验的无限魅力,因此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及热情也随之变得日渐高涨,而这些都为他们得以更加努力、认真的融入到音乐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而为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从自身的音乐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而恰当的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在切实改善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同时,真正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从而为他们日后生活中能动的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4

  一、教案背景

  歌曲《草原上》,选自小学四年级音乐教科书,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民歌。音乐语言十分简练,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形象的勾勒出一副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刻画出了牧民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教学片段

  1、通过欣赏由蒙古族特有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蒙古人》的乐曲,聆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学生:欣赏乐曲、感受乐器音色特点、辨别所演奏乐器。

  2、从了解民族乐器——马头琴引入大草原与蒙古族。老师:悠扬的马头琴声来自远方,象是马儿在向我们倾诉着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那就是美丽的大草原,神秘的蒙古包和勇敢、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蒙古族。

  学生:观看多媒体中大草原风光,在优美的画面中,富草原特色的音乐背景下了解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地域特点、民族风情以及少数民族——蒙古族的主要情况。

  (1)认识“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2)蒙古包、马头琴、摔跤;

  (3)蒙古歌舞:挤奶舞、马刀舞、旋子舞等。

  3、初步感受蒙古族歌曲的特点,更好学习歌曲《草原上》。

  三、案例分析

  1、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对蒙古民族音乐的探究和学习欲望。用多张辽阔的草原照片做的动画,先让学生进入课题的情景中,激发了他们对美丽草原的爱慕之情,使学生一下就对草原上的人和事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中引用马头琴的演奏特色,加上多媒体画面的视觉冲击,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美丽的大草原。

  2、发扬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每个学生各有各不同的特点,在分组创编活动中,选自己喜欢的特长去组队,去创造表现的形式,实际是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增强了与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既遵循课改精神,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舞台,刺激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体表演,增强学生的创编能力。

  要求分几个小组用不同内容的形体表演方式,来展出对大草原的喜爱以及对蒙古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表现形式各不一样,有画美丽的草原景象的、有跳蒙古舞蹈小组合的、有用乐器演奏的,让他们感受到表演、创编、合作的乐趣。让他们觉得原来遥不可及的蒙古音乐与自己的距离如此贴近。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就能理解到民族的优秀音乐内涵,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精神。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5

  一、以原本性实现舞蹈教学的回归

  依据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本性教学原则,舞蹈教学的学习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对身体意识的复活和舞蹈动作的探索,使学生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把握形体运动的规律,激发其运动性的最大限度,使其能够自然地进行各种舞蹈动作,融入自由的舞蹈世界,进行自由的运动快感。如在教学准备环节,我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颗种子,用摇篮曲营造柔和的氛围。学生展开自由的联想,想象自己是圆圆的种子,在泥土里休眠,下雨了,种子一边吮吸着甜甜的雨水,一边慢慢萌芽,树蔓开始形成,爬上篱笆在阳光中生长。此时,蝴蝶和蜜蜂都飞来了,和叶子一起舞蹈。当果实长出来的时候,那些种子则一颗一颗地爆裂开来,就像是流动的水一般。此时我提示学生,下雪了,种子们正在做梦,等待下一个季节的轮回。

  以上教学环节中,我并没有使用舞蹈元素的动作来教授,不再采用整套舞蹈动作分解的方式,让学生单纯进行重复的技能训练,而是让学生身心放松,根据旋律和老师的意境提示进行自由的伸展和动作的随意性创造。既能够表现自己的个性动作,又能够使身体获得开发,课堂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而这种自然、真实的舞蹈创造,正是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的真实反映。

  二、以综合性显现学前专业特色

  在当前高师学前专业的舞蹈课程中,其培养目标一是要提高儿童师资的专业素质,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毕业后从事儿童教育工作提供保证。有鉴于此,学前教育的舞蹈教育并非单纯传授舞蹈技能,而是要多维度地提高高师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看到,当前的高师舞蹈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课程单一,学生层次缺乏,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性十分薄弱、不够系统的问题。综合性正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所在。笔者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综合性原则,正是艺术课程教育改革的主要核心和方向。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师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进行讨论和调整,建立具有操作性的综合性舞蹈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舞蹈知识,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情感表现的多样化。如将儿童特点与舞蹈教学相融合,在舞蹈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融合各门艺术并将其综合。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案例。针对《白雪公主》的舞蹈教学我进行了如下的安排设计:

  教学主题设置:将思想性作为重点,向学生灌输真、善、美的美好思想,鼓励幼儿要真诚对待他人、互帮互助,场景设置为童话小木屋、花草等。教学的实施是以独舞和群舞结合的形式,先配上欧洲古典音乐,并朗读旁白,白雪公主跳着独舞进入舞蹈中。接下来七个小矮人来到了白雪公主的身边,与她一起快乐舞蹈,表现白雪公主与小矮人的快乐生活的幸福情境。此时的音乐选择活泼轻快的旋律。

  旁白中有讲述: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高兴地说话,公主和他们一起跳舞,而且还帮他们整理屋子前面的.花草。当转入下一个情节时,白雪公主和皇后相遇,此时我采用古怪的音乐,舞台布景出现怪异的画面,皇后手提着苹果篮子,布景上有她的黑影子,表现出一种狰狞的面目。当白雪公主在皇后的哄骗下吃掉了有毒的苹果后,皇后的动作无比狰狞可怕,大笑着离开舞台。进入第三个场景,小矮人发现了公主中毒身亡,都哭喊着,身体的动作表现出对白雪公主的深切爱恋和悲痛。有人拿来了圣水洒在她身上,将白雪公主救活了,音乐的色调也变得明亮起来,所有的灾难都随着音乐消失不见,大伙儿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在以上课例中可以看到,笔者将舞蹈教学融入了音乐、戏剧、美术、文学等多个艺术学科,学生进行了朗诵对白、道具设计和场景设置等相关的排练,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审美能力,提高了艺术素养。

  三、以创新性培养学生才能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其核心要求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艺术教育领域内,教育者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和训练,这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创新思维也是舞蹈形成的基础,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即兴创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这正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点,也是必由之路。何谓即兴创作?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来说,这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对所有受约束的思想的突破和放纵。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也是当今艺术教育中经久不衰、最吸引人的一个重要理念,在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如在教学《秧歌舞袖》的舞蹈课程中,笔者采用即兴性的创作原则,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圆场时先进行秧歌十字步的练习,跳跃的大动作,学生由此感悟其中的情感。在动作时,学生一人拿着一条绸带,自己即兴发挥,随心所欲舞动各种不同的形状,表达和衬托内心的情感。然后挑选有个性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其他学生由此获得灵感,自己独立创作,采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而后教师也选用自己的动作,舞动彩绸领跳。最后一个环节则让学生采用三步一跳、前秧歌步、圆场步等,配合彩绸使用,在音乐伴奏中各自分组设计舞蹈动作,最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表演。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笔者将动作和舞蹈的创编都放在一个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并提供足够的素材和空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随音乐即兴创作,发展创新能力。这一环节也正能够表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下的即兴舞蹈原则,使学生勇于探索舞蹈艺术的奥妙,自主参与并创新探究,完成舞蹈创编和表演。

  另外在教学中,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教学时不规定教学空间,不仅仅按照教材设置来安排教学,而是广泛采集不同信息,丰富舞蹈内容,结合多媒体和图书等综合性人文资料,拓展学生对舞蹈的解读,完善动作设置,深化舞蹈的人文追求,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与此同时,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校园舞蹈教学相关的活动,比如沙龙、舞蹈交流会等,以保证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奥尔夫教育体系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是世界范围内较为认可的一种音乐教育典型。它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在世界各国音乐课程中广泛应用,展现了极为实用的教学前景和推广模式。奥尔夫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独树一帜,自传入我国以来便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但不言而喻,由于外来传入的地方差异性,再加上我国音乐教育固有的自身问题,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传播中也受到重重阻力。但这并不能妨碍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国内艺术教学中的生长,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契机。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的飞跃将会让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绽放异彩,熠熠生辉。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6

  互联网+与音乐学科的有效融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初中音乐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局面。那么笔者就谈谈传统课堂下笔者的一些感受。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笔者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也非常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在授课时常常有一种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课程设计的出彩,尽量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给学生创造好的授课效果,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收获自己知识,收获快乐,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但是初中音乐课程在开设和授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或者尴尬的境地,笔者就谈谈目前初中音乐课程在大多数学校开设的情况。

  首先,部分学校从领导到其他学科的教师,甚至学生都不是特别重视音乐课的开始,认为,这样的课程也不参加中考,平时也不组织考试评比,即使开课也是因为相关部门开设相应课程不得已而为之,这种唯文化课为主的思想,在很多学校,在很多教师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一些乡村学校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笔者曾经做个一个小的调查,在一些乡村学校,一是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一是不能开足音乐课,笔者甚至发现一些乡村学校,音乐教师或者美术教师已经转行教一些文化课,这实在是对音乐课的一种误解。

  其次,部分学生以及家长对音乐课也不是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认为,音乐课有什么用呢?学生不可能当歌唱家或者音乐家,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五音不全”,根本就“不配”上音乐课,还不如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学学文化课。一些学生也找各种借口逃避上音乐课,把剩下的时间用于写作业,这部分学生有些是学习比较用功的学生,而有部分学生则是为了早把作业写完,好回家多玩一会手机。

  第三,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备。除了上文提到都没有专业教师,没有专业教室之外,一部分学校在音乐器材的配备上也存在严重不足,笔者发现很多学校音乐教室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应对教育部门基础教育检查而设置的,教室和桌子是有了,但是专业的器材却几乎没有,音乐教师上课,只能讲授唱歌的一些技巧,进行稍微专业一点的器材训练就受到限制,也不可能让学生自带器材,导致一些想法就没有办法实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给学生学习音乐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那么如何更好的进行初中音乐教学呢?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采取哪些有效的基本策略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从兴趣的角度而言,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应该掌握一门基本的技能。现在一部分家长已经有了这种意识,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给孩子报某一个兴趣班,进行长期系统的专业兴趣的培养,笔者接触的一些家长,还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古筝班、舞蹈班等长期需要跟学的兴趣班,尤其是钢琴班的投资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孩子自小学习钢琴,除了添置乐器,还有不断考级,并且需要上课,连续多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笔者发现,练习了某种乐器,或者学习了某种音乐技能的学生,除了掌握了一项技能,在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中,都可以展露才华,让自己的技能有了展示的机会,使自己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笔者发现,掌握一项音乐技能的学生,除了能力获得提升,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变得与众不同,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有亲和力,也更加受到同学的欢迎。而这种好的精神状态也可以迁移到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音乐课程的开始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常说,我们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文化课固然重要,但是音乐的学习,音乐素养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系统训练,专业发展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不可能掌握多么系统的专业知识,但是音乐课程的开始的意义在于,首先,让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常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音乐课程终归还是一项技能,所谓的技能,不一定是学生用于谋生的手段,而是学生在繁重的学习或者以后步入社会的工作之余,进行的适当放松与娱乐。我们说“歌以咏志”,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歌曲,不都是抒发情怀的吗?歌曲可以让我们得以释放自己的情绪,既能表达情感,又能排解压力。其次,音乐课程的目的之一,是让一些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通过课外的一些辅助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目标。比如有的孩子发现自己是比较喜欢音乐的`,或者发现自己在音乐方面具备一定的天赋,那么就可以考虑自己是不是可以从事音乐行业。而现行的高考模式下,一部分学校还有“音乐特长生”这样一种高考模式,给了爱好音乐的学生创造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因此,通过初中音乐的入门教育,一部分学生激活自己的兴趣爱好,再通过专业的训练,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笔者发现一些直播平台,如抖音、快手等,都播放着一些旋律比较简单的歌曲,这些歌曲总有一些直击人内心的东西,尤其是那几句朗朗上口的内容,更是打动人心。在教学中,抖音、快手这些平台的发展给了笔者一定的启发,笔者认为,作为音乐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平台,给自己的学生进行一些专业的训练,比如一些学生在学校是没有时间学习音乐的,但是到家以后就有了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抖音等平台给学生录制一些音乐技巧,甚至也可以开一些直播课程,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发掘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音乐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音乐既能够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同时也以让学生道德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例如,爱国歌曲的播放和学习,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然爱国歌曲有很多,笔者针对初中生还是会推荐一些相对通俗的,一方面旋律可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他们学唱起来也比较容易学,比如爱国歌曲:《十送红军》《映山红》《东方红》《龙的传人》《东方之珠》《中国人》《我和我的祖国》等等。除此之外,笔者也会借助音乐课程,给学生发掘音乐背后的故事。有时候你会发现,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不是歌曲本身,而是歌曲背后的故事,这样通过故事,学生可能才会理解歌曲,爱上某一首歌曲。比如网上有人一直在讨论,陈奕迅的歌曲《十年》里的歌词,“如果那两字没有颤抖”,这里面说的“那两个字”到底是哪两个字,这种具有发散思维的设问,也可能会激发学生都歌曲背后故事的探索等等。我们那个时代,或者我们长辈那个时代,曾经哼唱过《一分钱》,说的是一个朋友拾到钱之后,上交给警察叔叔,其实歌曲中的小朋友除了具备拾金不昧的品质,是不是也具备法治精神呢?如果“拾金昧了”,不仅有违道德,其实也是违法行为。尤其是面对巨大的财物,如果拾到据为己有,同样也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因此,笔者认为,因为不单单给学生基本的音乐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做人的道理,成为合格的公民。除了传统的音乐资源,学生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发掘一些好的音乐资源,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四、借助网络,弘扬传统文化

  目前音乐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呈现,如果仅仅是音乐这一种方式,就失去了更大的魅力。比如最近两年火起来的《经典咏流传》,通过音乐再创作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既有传统文化的元素,也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传统文化,或者乡土历史的素材,笔者觉得这些内容,也可以通过因为音乐的方式,去呈现,赋予之以一种新的生命力。网络的便捷给了弘扬传统文化新的契机。笔者发现在一些网络直播平台,有很多挖掘传统文化的主播,笔者认为这些主播也可以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加上音乐的元素,让传统文化更加容易给人留下印象,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有了更好的平台,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初中音乐教学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给一些喜爱音乐,在学校又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兴趣拓展的学生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网络的海量资源,也给了学生找到更多,更丰富的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网络有很多自发的音乐人,提供了很多优质的音乐资源,而且有很多音乐爱好者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的普及,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现成的自学资源,这样又给学生自我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而很多主播的课程都非常的系统和专业,也让学生节省了很多学费,并且通过自学之后,就能够发现自己是否真正热爱某项音乐项目,如果不热爱,也没有过多的损失。

  五、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师也要善于给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文化知识和音乐技能都获得相应提高,并且不要出现“玩物丧志”的情况,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7

  音乐是一门通过声音来描写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抽象学科,小学生在思维特点上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用形象直观法就是针对小学生特点而采用的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

  一、乐理知识讲解时,以直观形象法激发兴趣

  小学生刚刚接触音乐,对于音乐乐理知识几乎一窍不通。乐理知识的单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照本宣科”讲解方式的低效性,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还会感到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基于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在利用教具的同时还应具备生动有趣的语言。例如在对渐强和渐弱记号的认识教学时,提问:“请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具有渐强或渐弱的规律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动小脑筋寻找答案,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具备这些规律的最为常见的声音,将抽象化乐理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例如汽车的鸣笛声、风声、雷声等。从远到近的鸣笛声渐强,雷声从闪电的开始,到雷鸣再到下雨的这一时间段内的雷声则是从弱到强,在从强到弱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无形中了解这一乐理知识,并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音乐作品理解时,以直观形象法化解困惑

  很多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独特的创作背景与年代。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就十分有必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解。这对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帮助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虽然这一歌曲唱遍了中华大地,几十年来深受全国青少年儿童的青睐,但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其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且拍摄于1955年。因而笔者在向学生介绍这些基本资料后,具体讲解了当时的创作背景。该歌曲是作者对当年少年儿童参与电影《祖国的花朵》拍摄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少儿生活年代的具体描述,对于处于当今幸福时代的少年具有极大的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使学生从小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热爱祖国的情怀。这一讲解过程采用了谈话的方法,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直观而又形象。从而为教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埋下了伏笔,而后学生满怀激情地演唱,并从活泼而又欢快的的歌声中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三、教唱歌曲时,用形象直观法帮助学生掌握

  小学音乐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较少,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多数的课时都在教学生唱歌。但不同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其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因而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如果能利用形象的动作辅助教学,那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还能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魅力。以《小小雨点》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歌词创编动作,有的创编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的动作,有的创编了小雨点落在鱼池里的动作,有的`创编了鱼儿张嘴巴、摇尾巴等动作,随后笔者与学生一道学唱:“小小雨点、小小雨点,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与此同时,将雨点落在花园里花儿张嘴巴、鱼池里鱼儿摇尾巴、田野苗儿向上拔等歌词中张嘴巴、摇尾巴、向上拔的动作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了学生的表演天赋,加强了对歌词大意的理解,从而绘声绘色的将歌曲演唱出来。

  四、欣赏教学中,用形象直观法促进认知

  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这欣赏教学中应用形象直观法,对于学生深刻领悟音乐作品中的音乐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生往往好动活泼,如何使其静下心来迈入音乐欣赏之中,以更好的提高欣赏教学水平呢?并引导学生大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深刻感受音乐作品欣赏带来的愉悦和,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例如在《龟兔赛跑》欣赏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欣赏,笔者分别播放了三种动物单独赛跑时发出的声音乐,并分别要求学生找出每段声音中是哪种动物在赛跑,并将认为的根据说出来,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第一段声音沉重,而大象的腿很粗,第一段肯定是大象在赛跑,而第二段的声音很平稳,所以应该是乌龟在赛跑,第三段是声音听起来轻快而又活泼,所以应该是兔子在赛跑。但笔者随后又播放了三段不同的音乐,这三段是由多种动物组成一起赛跑声音,学生通过音乐就难以分辨,因而笔者邀请几位学生上台,结合自身实践模拟自己所模拟动物在跑步时发出的声音,虽然表现的声音不够真实,但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旋律形成的相应的音乐形象,且笔者最后加上了音色的区分,这样各种动物的赛跑声音变得更加逼真和形象。

  五、综合教学中,用形象直观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主要是将音乐作为教学的主线,借助音乐材料同相关艺术门类及科学联系起来的新型课型,可以是音乐与影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思想品德、音乐与文学等。在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应用形象直观法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致力激发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综合课堂。以《G大调小步舞曲》综合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欣赏了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在欣赏同时笔者随着曲子的节拍舞动右手,引导学生听出所欣赏曲目的名称,然后对音乐之父巴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在随后的教学进行中笔者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利用钢琴表演了音乐的上下行。随后引入级进与跳进这一新知识点的学习,再在《G大调小步舞曲》的基础上填出《我们大家跳唱起来》的歌词,并引导学生随着音乐和笔者的以脚步的移动节奏配合音节的变化,再挑选8位学生上台,在笔者的引导下要求学生亲身感受G大调小步舞的跳法,最后播放《我们大家跳起来》的曲子,配合G大调小步舞与学生一道跳舞,再引导学生对整个课堂教学从《G大调小步舞曲》的欣赏、填词、级进与跳进新知识点的学习、G大调小步舞的基本跳法以及三拍子节奏的感受等环节总结学习内容。这样,整堂课始终在教师或学生的表演下进行的,对于知识点的构成有着直观形象地了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六、结语

  总之,对教学音乐教学中的形象直观法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工作者,在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技术素养的同时还应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应用形象直观法于小学音乐常规教学、欣赏教学、综合教学等方面,着力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以全面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并为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而贡献绵薄之力。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8

  小学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从而受到音乐审美陶冶。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培养音乐基本素质的感悟性内容。在对音乐的感悟中,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学生对音乐的这种感受,并没有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来自于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唱歌教学则是通过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对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有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9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应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元文化的引入,从爱国主义、民族文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积极渗透,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与主题,对音乐教学改革作出了积极的注解。

  一、爱国文化,音乐教学永远的“根”

  毋庸置疑,爱国文化不仅是音乐教学永远的“根”,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根”。很多教师以为,爱国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根据小学生非常喜欢唱歌跳舞的特点,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根据音乐曲目与主题,适时地引入爱国主义文化元素,这样会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五年级上册《东方之珠》的教学中,笔者在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设备把美丽香港密集高耸的建筑、神秘繁华的维多利亚港夜景、从山顶俯瞰香港全貌等影视作品中出境率很高的一些景象展现给学生,激发小学生对香港的向往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学习结束后,笔者给小学生讲解了香港的历史: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被野心勃勃的英国政府霸占百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强盛,我国终于可以和英国站在谈判桌前掰手腕,于1997年让香港回归祖国。学生们听完这段历史,不仅深入理解了这首曲目忧伤感慨的情绪,而且认识到了只有祖国强大,百姓才能获得尊严,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捍卫祖国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这节课,让我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它可以渗透在音乐曲目的节奏等教学细节当中,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还有益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二、民族文化,音乐教学不变的“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大到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感。在笔者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文化是祖国发展、壮大的“魂”,挖掘音乐教学中的民族文化,它的力量就可以大到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瑶族舞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小学生们展示瑶族所处的山水环境、民族服饰、起居饮食、风俗习惯。小学生们对瑶族人民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体会到了瑶族人民的`真善美,有了走进瑶族人民生活环境的想法。这时,笔者组织小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欣赏和学习,他们便带着真情实感嗅到了瑶族文化的美丽味道,享受到了瑶族文化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课堂教学结束后,不少学生纷纷走进图书馆,阅读反映瑶族文化的书籍,到网络中浏览资料,还有的购买了瑶族的民族乐器开始学习,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巨大力量。

  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深刻理解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与情感表现,还可以有效提升他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对升华小学生的精神品质大有裨益。

  三、环保文化,音乐教学应有的“真”

  21世纪,保护大自然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成为各个阶段的教育内容。有识之士指出,环境保护意识应该在每个人小时候就在心中生根发芽,这样才能成为环境保护的忠诚卫士。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入保护自然环境的话题,在学生幼小的心中根植环境保护理念。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百灵鸟的歌》的课堂导入部分,笔者播放了一组百灵鸟的活动视频,在茂密的森林中,美丽的百灵鸟在飞翔、鸣叫、嬉戏等场景。伴随着美轮美奂的视频画面播放,小学生情不自禁地对百灵鸟产生了喜爱和怜悯之情,对本课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笔者把一些乱砍滥伐、滥排滥放的图片展现给大家,学生们目睹了小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被人为破坏,它们无处可去的惨景,环保文化自然渗透到了他们的心灵深处,达到了良好教育效果。

  这节课上,通过两组多媒体资料的前后对比,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在小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课下,学生们纷纷以自己的努力呼吁环境保护,有创编环保儿歌的,有绘制环保漫画的,还有在网络上发帖留言的,环保教育蔚然成风。

  四、结束语

  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元文化的引入,从爱国主义、民族文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渗透,使小学生在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提高文化与道德涵养,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世纪英才奠基。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10

  学生单纯天真,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追求流行歌曲的奇光异彩。但他们社会阅历少,不懂得哪些东西是经典,哪些东西只是潮流。这方唱罢那方登台,更是迎合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明星是他们的偶像,上课愿意欣赏流行歌曲,而不喜欢经典的民族乐曲。

  在民歌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重新认识流行音乐与民歌。笔者经常对学生说音乐家之所以能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紧跟时代的优秀作品,是因为他们都喜欢到民间搜集民歌并加以改编创造。你们听我唱一首这样的歌曲:“大河向东流……”笔者只起了头,就被学生高亢的歌声淹没了。学生的投入程度、演唱激情使笔者很受感动。学生唱完,笔者立即会问:“这首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歌曲是怎么来吗?知道的请举手,学生一脸迷茫,死盯着老师想知道答案。笔者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作曲家赵季平老师吸取了河北民歌《王大娘补缸》的主题音调改编创作来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真的吗?”“有这样的事?”于是,笔者随手拿出《中国民歌精选》一书,找到《王大娘补缸》这首歌,用实物投影机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边弹琴边演唱这首歌曲,学生一听,果真是那么回事,非常兴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接受了笔者把“民歌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建议,认真的欣赏着《太阳出来喜洋洋》,准备为这首民歌的旋律改写歌词,改动节奏,使之成为一首大家爱唱的“流行”歌曲。

  这节课,转变了孩子们之前不喜欢欣赏民歌的态度,使他们知道了很多流行歌曲源自民歌,调动了他们学习民族歌曲、器乐曲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设计的初衷。

  聆听与律动

  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单纯的倾听是必要的,而把握节奏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身体动作来把握节奏。对于经常在电视里看见乐队指挥场面的学生而言,模仿指挥家们的动作,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事。随着音乐做动作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音乐。配合着乐曲像指挥者那样模仿指挥动作,这也是一种最富有音乐性的学习方法。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随着乐曲的强弱变化等做指挥动作,比如《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曲)、《卡门》序曲(比才曲)等,这些或欢快或激昂的音乐自然会激起学生的指挥欲望。

  在聆听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进行曲》第二乐章第一首时,主体部分(4小节)踏步,学生一边听一边进行身体活动,这时学生们一般会想象着去做小动作,比如手臂张开做小鸟飞翔状等等,也会随着长笛吹奏表现小鸟的旋律,学生们会做快速小碎步跑动的动作。

  聆听与讲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首乐曲在聆听之前不应该有过多的解说,过多的讲解会代替学生理解音乐本身的内容。因此,在让学生们聆听音乐的时候,认真地听辨乐曲的.拍子、听辨演奏的乐器,还有乐曲的气氛,然后展开讨论;在欣赏外国声乐曲、歌剧选曲以及欣赏乐器独奏曲目和协奏曲时,对歌剧的歌词和剧情加以解说,说明内容或场面,或者对某些乐器加以解说,一边注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等,一边倾听音乐,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在欣赏圣桑斯的《天鹅》之前,利用大提琴演奏的唱片,或者大提琴的挂图来做说明,在听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来听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及外国曲目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地理知识、民间风俗、历史小故事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知识。

  聆听与爱的渗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觉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比如,人教版有一个单元的教育主题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在教学《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时,诱导学生重点理解歌词中的关键句子,如“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等,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无比爱恋的思想感情。而《鼓浪屿之波》则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出了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学生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起了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11

  新《纲要》要求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进而主动的表现美,具有审美情感萌芽。绘画是幼儿表现美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一支笔一张纸在幼儿手里能出现千变万化的世界。一定绘画技能是幼儿顺利地进行美术表现必不可的工具,是幼儿艺术表的必要前提。可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缺乏,表现手段、方法、水平较低,绘画技能匮乏。绘画技能是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的动力定型,我们能让小班的孩子进行反复枯燥的临摹、涂色吗?显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如何在有趣的环境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涂色和绘画技能并能够科学掌握正确的握笔常规呢?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指出:“视觉能变成听觉,反过来听觉也可以变成视觉的画面。”这一句话就精辟的指出了视听两者之间的微妙转化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藏在音乐里的涂色技能,赶走涂色时的枯燥性

  3、4岁的幼儿对色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大胆的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但涂色只处于涂鸦阶段,涂色时往往会出现不认真、涂到一半没耐心,所表现的内容也常会出现一些大小不均匀的空白,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孩子涂色的正确方法,以及握油画棒的正确姿势。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进行美术活动兴趣是第一位,其次才是一些美术技能的练习。小班的孩子我们会发现幼儿最感兴趣的是音乐伴奏下的朗朗上口的歌曲,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创编了《涂色歌》,选择幼儿熟悉、喜欢的物体――灯笼,在线内涂色,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进行横涂、竖涂或圈涂的练习并且提醒孩子尽量涂满、涂均匀,不涂到轮廓外。同时歌曲中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正确的坐姿也是对幼儿握笔常规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有了良好的涂色基础,孩子的作品就会收到加倍的效果,不管多么稚嫩的勾线,加上了美丽的色彩一定会是一幅有趣的、丰富的作品。

  二、藏在音乐里的绘画技能,赶走绘画时的盲目性

  在小班由于幼儿的观察力、双手协调动作不完整,但幼儿创造性的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在绘画活动中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绝不考虑自己想的与实际情况是否相吻合,那么又怎样来提高他们绘画的技能呢?除了选择吸引孩子关注的绘画物体外,有趣的绘画指导方式更是提高绘画技能的“灵丹妙药”。由于音乐具有抽象性与通感性,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人们在聆听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幼儿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因此,课题组成员据此创编了歌曲《画小鸡》,让幼儿在歌曲《画小鸡》的歌曲旋律中提高绘画情绪,随着歌词的提示,自然习得绘画小鸡的方法和步骤,就这样,童趣盎然、气韵生动、灵动多样的小鸡形态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在孩子在画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你的小鸡在干什么呢?”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都是滔滔不绝的,充分激发他们讲述的愿望,在讲述之后,孩子作品由单一的个体延伸到一幅幅具有情境性的画面。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12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办了很多学校,都重视音乐艺术教育,他普及大众教育,也重视音乐的普及,他培养了很多音乐专门人才。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都非常丰富,值得总结。陶行知在其一生中,不论办学或进行社会教育,都把艺术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人的音乐才能和兴趣,是其重点之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接着他提出了辉煌的儿童六大解放观点: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当前的课程和教改,首先是解放学生,即使规范也应在解放的思想指导下规范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标准开始逐渐注重于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课堂学习开始把重心转到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老师要努力成为很好的引导者,去引导我们的.学生我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现在的音乐教学设计中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创编简单的旋律开始。给学生几个单音,例如“do、re、mi、sol”几个音,用“跳格子”的游戏开展,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顺序排列,并演唱给小朋友听,或者在创作旋律的活动中,提供给学生简短的几句话,让学生自由发挥,并将自己谱写的曲子演唱给大家听,并一起交流评比。有了这个游戏的加入,学生课上气氛活跃,他们把它当成游戏一般,不经意中就做成了一首最简单的歌曲,有的孩子说:“原来作曲这么简单啊。”我还尝试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给一些歌曲进行改编再创造,比如二年级有首歌曲《买菜》,旋律轻快活泼,歌词生动有趣,其中的一段念白更是朗朗上口,上这一课的时候学生都非常兴奋。在歌曲拓展部分我设计了歌曲的编创,因为歌曲中的歌词跟我们的生活有关,于是我让学生也根据自己生活多见,把歌曲中的歌词进行了替换,编创成自己的《买菜》歌。学生积极讨论,最后我们编创了几首《买菜》还让学生进行演唱。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学生有的自己编的歌还没有唱完,我突然感觉一节课的时间好快,上的特别的轻松。

  中高年级的音乐课中对于学生的创造就更为重要了,在中高年级的音乐活动中,安排尝试让学生自由改编歌词,创作新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等,让学生感受音乐创造的乐趣,这在现如今的音乐教学中也已被很多老师所运用。在四年级的课程中,我尝试让学生在熟悉了一些演唱形式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最后比较哪种形式更适合于歌曲。在高年级学生掌握简单的音程关系后,试着让学生进行二声部的创作,虽然学生的即兴创作结果,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获得经验,提高了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的参与性和即兴性,有助于学生自然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独创性。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引导下,让我的课堂教学改变了许多,但真正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学生也发生着改变。

  1、变的更真诚,更和谐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会以大朋友的身份出现与和学生一样聆听音乐,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我的作用是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热爱音乐,欣赏音乐。与学生平起平座,成为了好朋友,有什么心理话向我倾诉,课堂中也敢于指出我的失误,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师生情感更融洽了。

  2、变的更开心更快乐

  当音乐学习将掌握音乐知识学会技能成为一种强制手段时,对学生来说,学习音乐就成为了一种负担和压力。而教学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演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全身各个器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音乐学习的态度有了较大变化,越来越盼望下节音乐课快点来到。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13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跳起来》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主要欣赏《马刀舞》《小步舞曲》两首风格迥异的乐曲,一首激烈昂扬,一首舒缓优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两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在许多电影电视中出现过,通过以往的记忆学生更容易理解欣赏乐曲,《马刀舞》富有_的快节奏的音乐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欣赏热情,以优雅的舞步体会《小步舞曲》。(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演奏乐器有一定辨知能力,对于电影电视媒介中常出现的但没有留意的音乐在欣赏的时候更能够提起欣赏兴趣。(三)教学环境的分析

  本节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实践活动来配合欣赏教学,从而更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备多媒体设施的教室,桌椅的摆放要预留出一片开阔的空间为课堂实践活动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一)欣赏管弦乐《马刀舞》,古钢琴独奏《小步舞曲》。通过迥异的风格对比讨论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描绘的是怎样不同的场景,利用哪些元素来表现出不同的场景。

  (二)欣赏的过程中利用音乐软件辨别管弦乐的演奏乐器,通过舞蹈的形式体会小步舞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三)在《马刀舞》中感受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缓典雅中翩翩起舞。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两首乐曲的特色欣赏与对比分析

  (二)教学难点:课堂实践活动中三拍子的小步舞与《小步舞曲》音乐的节拍要

  四、教法、学法分析

  《跳起来》是一节生动有趣的欣赏课,四年级的学生欣赏能力正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本节课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老师“知识情景引导”为辅,通过老师的情景引导,语言提示让学生去发现欣赏过程中的亮点。在欣赏过程中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体验欣赏教学方法,《马刀舞》从单纯音响和现场演奏两个角度去欣赏,不同的欣赏效果对比非常明显,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乐曲,《小步舞曲》从听音乐欣赏到以舞蹈的形式来体会乐曲,使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乐曲的魅力所在。《马刀舞》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管弦乐的知识,以对乐曲的听觉记忆为线索,共同探讨总结所听到的乐器,老师对其进行整理,将知识点慢慢具现化,由讨论到总结到梳理层层进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动为主,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共通过合作,老师来领舞带动全体学生,舞蹈的同时,用肢体与综合感官来理解音乐。最后全体学生共同讨论欣赏后的对比总结,让学生从老师的引导中渐渐独立能够把自己在欣赏中的所感所想进行总结。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点

  1。以描绘战场的视频资料导入,激烈的战争场景与教学内容主题相契合,更好的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2。以音频与视频两个角度去欣赏音乐,单纯的音频资料熟悉音乐,演唱会的音响将音乐立体的展现给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3,利用ppt文件,展示管弦乐队的整体画面,使学生有一定印象,利用动态的动画图片构成管弦乐队的.缩略图,将管弦乐的分布简化,使学生能系统的记忆其分组,利用te_tbook软件为学生展示乐队中的各组别的演奏乐器,既能展示乐器外形,又能聆听乐器的音色,加深学生的记忆,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六、课后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在课堂环节的分配和时间的把握上老师要仔细的拿捏,虽然,两首都是舞蹈音乐,但是《马刀舞》节奏太快,不适合学生进行舞蹈配合,所以尽量用《马刀舞》提升课堂气氛,小步舞的教授要分步,由易到难,由单人,到双人配合,建议将该课分为两个课时。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4

  我国自古老师教导学生,重视“因材施教”。近代教育心理学家则更加系统地从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中,找出其心理规律,指导教学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这本书就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曹理教授在北京市城镇、农村选取典型学校,在三十余所大中小学,向两千余名师生进行了有关音乐学习心理、音乐能力发展及音乐教师素质等多项问卷的调查与测试,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汲取国内外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研究,编纂而成的,是一本切于实用的教材和参考用书。

  全书四个部分共十四章节,分别从音乐基础心理、师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进行阐述,尤其是第四部分对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心理效应及形成的音乐教学模式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拜读了曹理老师的著作《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感触颇深。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不论是学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研究表明,在儿童学习音乐的诸多心理中,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那么,音乐兴趣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对音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歌曲时,你就会被音乐感染,会跟着轻声哼唱,想去学习它,希望自己也能演唱,这是音乐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音乐的美,例如,学习歌曲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歌曲或由教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说说听后的心情,是高兴还是忧伤,感受歌曲的情绪。在学唱歌曲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感受歌曲的意境。无论是生动的歌词还是优美的旋律都可以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因素。

  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动听的歌声,美妙的琴声固然能吸引学生,但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加上简单的律动或尝试为歌曲编配打击乐,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第三,音乐的兴趣还在于愿望和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如音乐课程的改革,乐器进课堂,竖笛成为首选。在教学时,我先为学生示范演奏了《梁祝》,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然后从最简单的小曲教起,当他们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两首乐曲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根据儿童的心理,成功使他们得到了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竖笛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持续不断的动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兴趣,而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

  总之在儿童时期,由于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或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凭自己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14

  我教了几个月的新教材,发现孩子对很多欣赏曲并不是很感兴趣。作为对新教材充满满腔热情地我来说,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给他,他绝对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的自我肯定。新课标有个针对二年级的创造标准: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敲出情境:在教授《鸭子拌嘴》时,学生听的比较模糊,我让每位学生手里都拿支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商量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并注意提示学生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15

  音乐活动离不开感受,在音乐中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音乐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创新,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把孩子融入到音乐活动中,促进孩子多元智能的开发。从感受音乐入手教幼儿学习音乐,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表现欲和自信心。会表演。会创编学习积极主动,印象深,记得牢,从而使〝学会〞变成〝会学〞再到〝创造性的学〞,使幼儿在充满音乐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让幼儿扎实的学到知识,并利用已学的技能进行创新,发展提高了幼儿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唱歌曲时,首先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从而启发幼儿表达出来。在学《高高的苹果树》这首歌时,我用简笔画的方式画了一个高大的苹果树下画两个席地而坐的小孩,简单。明了。让幼儿联想自己在树下会干什么?在丰富实际感受的基础上对歌词中的词意有了进一步理解,使其产生相应的感受,然后我用歌词按照歌曲的节奏来朗诵它的内容,并让幼儿学习。当幼儿学的容易时,他们对自己有了信心,对活动有了兴趣,也促使他们会自然的'按自己的意愿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然后我示范演唱歌曲。让幼儿学唱三遍后我把画上的苹果擦去换上几个橘子,让幼儿来学习创编新的歌曲。最后让幼儿来想出还可以换成什么水果树。边唱边跳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他们的发展特点,他们的表现有了粗浅的技能和经验,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平时多让幼儿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启发,同时也给幼儿一些示范动作,教给他们一些表达方法。在创编动作时,当唱到〝我们唱歌,做游戏〞时,幼儿都会随着音乐结合生活中的事创编各种动作;如:两两相对拍拍手;几个人拉成圆圈开心的转一圈;站在地上点头等;在创编动作中,逼真的表现出了孩子们投入的喜悦之情。

  我觉得这样上有几个好处:是近两年的事,由于班级较多的缘故,再加上我们学校就只配置了2个多媒体教室,所以不是经常有机会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用幻灯片教学的几节课,我发现: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有动感画面的支持下欣赏音乐,就能很快的进入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于学生从感性上更好地认识音乐,体会音乐。这样就节省许多讲解的时间,课堂形式更多样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老师,特别是音乐教师的我们,就应该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才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但是,如果我们不分课程,一味的追求PPT教学,就会出现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轰轰吵吵,而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也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制作课件,避其缺点,扬其优点。我认为一节好的优质课,应该是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内学会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课堂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趣味化,融知识于娱乐之中,使学生学的轻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应该注意,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现在中学生的现状,很多学生都迷恋流行歌曲,那么,在导入新课时,我们要尽量找一些内容健康。富有感召力的流行歌曲或者是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调节课堂气氛。

  其次,课堂提问要有技巧性和趣味性。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可能需要的考虑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多用鼓励性语言,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切忌讽刺挖苦,以免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音乐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师生不断交互实践过程中,才能产生和发展人的认识;只有在能动的实践过程中,个体才能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吸取外界信息;正如一个名人所说:一个人的兴趣所在就是他的力量所在。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09-23

【实用】小学音乐教育随笔07-05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优]08-18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通用04-17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精品]07-05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精华]07-18

小学音乐教育阅读随笔11-29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5篇04-17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集锦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