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随笔[实用14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散文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散文随笔 篇1
小时候我常哭为自己也为他人,甚至自然生死、花叶凋落。活像个现实版的林黛玉,可我却是个男孩子,泪多了被人看见会说我矫情。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法子——每逢伤感想要垂泪时,就趴在桌子上佯装在睡觉,这样别人自然看不见了。又要听不见,于是我连哽咽也没有。泪从眼眶涌出,顺着两颊而下,被我趴在桌子上的双臂所阻,不一会便蒸发于天地了,待哭完了再假借一个懒腰表示醒来,周围人到底不知道我竟哭过,只觉我小眠了一会。 我为自己哭的极少,为他人他物哭的多。 为自己哭无非就是考试考差了之后。我妈是一个极其爱面子的人,虽然每每考试不是差到倒数几名(在不好不坏中居位)。但是我妈眼里不是前十就是成绩差,没努力、不认真。自然要来教训一番,这是我才为我而哭,哭她不能理解我,也哭我辜负了她的期望。 为他人他物哭就多了,看到黄叶凋零哭,看到可怜之人哭,无法改变某人某事向善哭…似乎世界值得我流泪的.太多了,而我的哭也只是为他们的一种哀悼。 随着我渐渐成长,我已不再落泪,我把各种使我垂泪的安上各种不值得我垂泪的理由,什么“男人流血不流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这非我所希望,泪不代表矫情,它代表的是某一种哀悼,是一个感情世界的一种,是对人间存在的一种温情。
经典散文随笔 篇2
夜很静,窗外飘着小雪粒,孩子们睡了,洗完衣服,手冻得发痒,给自己冲杯苦丁茶,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慢慢让自己安静下来,好多天了,一直焦躁不安,没时间打理自己的心情。 也许是冬天太冷,也许是自己太消极,多日来,坏情绪一直缠绕着我,喘不过气来。工作、孩子、家务让自己身心疲惫,可丝毫办法也没有。来了一场雪,让自己激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便。家里水管冻坏了,儿子棉靴跳湿了,睡到半夜儿子发烧,拿白酒给儿子搓了两次,把我也折腾感冒了。头很疼,躺在床上想,啥时候能让我睡个够,忽然想哭,强撑着找几片药吃,抱着儿子沉沉入梦。
昨天礼拜五,女儿回来,天黑时和朋友开车去白杨接她,顺便拐到父母家,小侄女跑到跟前脆生生叫姑姑,我两手空空,很不好意思。在白杨接到女儿,女儿晕车,让朋友先带女儿回家。我在白杨又赴了好朋友儿子参军的宴席,看着好朋友家的孩子一点点长成帅小伙,不由感叹,时光匆匆,孩子长大,我们变老。
回到家,两个孩子已经在奶奶家吃过饭,看着女儿拿回来的脏衣服,犯愁,没水咋洗。两个孩子却不管这些,在家里可劲疯闹。我太困了,就和儿子先睡,等女儿去睡时,儿子直叫唤,说啥都不让姐姐挨他。只好让儿子睡我左边,女儿睡我右边,挨着女儿的一瞬间,我明白了儿子直叫唤的原因,女儿冰一样冷,我试着让女儿把脚放我身上,女儿懂事地说:“妈,不用,我怕冰着你。”
今天礼拜六,早上六点钟,儿子准时醒来,在被窝里闹着要起床,我也睡不着了,但就是不想起床,等到被窝被儿子闹腾得没半点热气了。看表,八点,起床,做饭,炒菜,买馍。九点钟,我去学校参加普法考试,两个孩子在家玩。等我考试结束回家,大门紧锁,两孩子跑奶奶家了,等两孩子回来,一起做火锅吃。然后带两孩子去洗澡,澡堂里,儿子像一尾小鱼,在地上爬来爬去,光溜可爱,看着孩子那么开心,心里的郁闷一扫而光。
洗澡后转了街上所有的商店,也没买到女儿满意的棉裤。回家,停电,老公请我们去吃了饺子。等来电了,我们又去邻居家提了水,把衣服给洗了。
这样的夜晚,外面飘着小雪粒,屋内有熟睡的孩子,有轻音乐,有苦丁茶,有电热风,电热风前有洗净的'冒着热气的女儿的棉衣。很静的夜,心里没着没落,忽然想起今天慌得没给父母打电话呢。给父母打了电话,心里才好受一点。这样的雪夜,其实好多事都想得开,我们都是凡间的尘埃,没有啥过不去的坎,遇到坏事往好处想,遇到好事往坏处想,才明白,生活就那样,对未来莫名恐惧,走过去了,就是一种很难忘的回忆。
走出屋子,打开灯,雪粒仍在飘,银光闪闪,很漂亮。
经典散文随笔 篇3
时光飞逝,转眼一个月过去,真的有很久没有动笔了。心中老是惦记着写点什么,真到动笔时又不知道写什么好了。到底该从哪里开头呢?
季节已经由秋转换到冬,人呢,来来去去,连印迹都被岁月淡忘了。十月的桂花飘过,香消在十一月的寒风里。衣服一件件的加,身暖了,心呢?
心在灯红酒绿之间徘徊,看繁华,看落寞。此时,彼时,心境到底有何差别?为俗事奔忙,便没有时间去温习生命中的那些寂寥。
忽而觉得不得不提广州,一个不待见我的.城市。每次去广州,总得找点不愉快给我。这次去,喉咙痛,回到温州就好了。我在想,广州是不是跟我有仇呢?若不然,为何总不让我自在。或许,广州会觉得很冤。那么多人待在广州都没事,偏生你不行?或许,还真是我的原因。那怎么着呢?广州不得不下。
每次去都悠着点吧,至少做好心理准备。相较来说,温州对我倒显得温情脉脉。没有什么好,也没有什么不好。无风无雨的,相安无事。或许,是我习惯了它,也可能是它习惯了我。
一座城,习惯了也便好了。生活亦如此。好的,坏的,都得习惯。有些人,你笑着去迎。有些事,你笑着去做。你若不在乎了,也便没有什么不愉快了。譬如,此刻,我早已淡忘广州的不好了,反倒生了些许淡淡思念。不是思念那座城市,只是思念我青春岁月里的每一个足印。原来,真的无所谓好或者不好,藏在记忆里的都会变成佳酿。
这一个月,走马观花,玩过,累过,单剩了此刻的无声无息。外面,日影西斜,暮色悄然而至。一天,一月,一年,如是而过。有些人收获了成功,有些人收获了惊喜,有些人收获了痛苦,有些人收获了不如意。我呢?或许收获的只是一份宁静。幸又不幸,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或许,这份宁静很快就会被打破。该来的风雨不可避免,倒也无所谓了。我心坦然,不负岁月。一如此时偷来的半刻闲暇,码字,品茗。下一刻,或许就埋头在工作中,分身不得,焦头烂额。
此时,彼时,两种心境,一个我。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彩。或许,很平凡,很平凡。那又有什么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宿命,你不可能去过别人的生活,别人也不可能来过你的生活。无法交换,自然也就无法彼此认可。你在你的世界里安好,他在他的世界里精彩,不须介怀。
一瞥窗外,树木悄悄。但我知道,温州的傍晚不可能无风。它们在承受风,却给我们带来一幅静立的画面。生命有多少不能承受之重,你永远无法知道。每一种生活,自有它的不易。
忽然想起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读过的两句话:山沉边气无情碧,河带寒声亘古秋。秋声已过,冬气沉沉,山水依旧。并非它们无情,只缘我们心中情感起伏。一笔写不尽的喜怒哀乐,人生又哪能没有些色彩呢?生活又怎能没有些冷热呢?
冬日悄悄,岁月无声。
经典散文随笔 篇4
走了很久才发现你早已不在我身边消失在那灯火阑珊的街头,时光是最好的解药让受伤的心灵在随着时光的推移渐渐变淡变淡。时间也是最毒的毒药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最后侵入了骨子里每每想起都隐隐作痛。
如果说相识是缘那相爱一定是债,是上辈子欠下来的债,没有还完的债。
遇到你是缘也是劫,幸运的是在最美的年华有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你走的太快还没有等我来的及细细地回味一下我们的过去,你就已经消失在了无人的街角,是我太过于在意才一直停留在有你的回忆里久久的不肯离去。花开花谢缘起缘灭有些相遇注定没有结果。有些人注定只能住在我们的回忆里。就像四季一样到了时间就就得走向下一个季节,仿佛一切都是上天冥冥之中安排好的,我只是想拖延散场的时间罢了,但是改变不了散场的结局。若遇一场鹅毛大雪牵着你的`手走在纷飞的雪中,这样是不是就可以白头。
听一首歌曲,再次打开回忆的闸门,让思绪的洪流蔓延整个大脑。阅一段文字,寻找相似的心灵慰藉一下不堪回首的流年。喜欢在这里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里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用浅浅的文字来点缀着自己过往。细细的聆听着自己的心事,
花开悄悄得走进我的世界,演绎着属于你的那一场剧情,花谢你随着故事得落幕而轻轻地离开。可你知道吗?我一直留在有你的剧情了忘记了回归的路,回忆是一本书,有你有我有故事。情感是书中的画点缀其中。曾经是一座城,城中有你也有我,当你走后我却画地为牢囚禁了自己。
青葱岁月蹉跎了谁的年华,流年无悔倾诉了谁的人生。
走过了青春错过了流年才发现回不去叫曾经,留不住的不属于自己,
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你永远无法去慰藉一颗你不爱的心一样。谁的新欢不是别人的旧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我们只有无奈的去接受,然后去欣然的面对坚强的面对,有些缘分不是自己没有好好的去珍惜只能说有缘无份,又有谁能强求这缘聚缘散呢,我们最多只能做到缘聚我惜缘缘散我去淡然得转身仅此而已。时间总是在轻轻悄悄得向前迈着,走过了一程又一程看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风景。有多少能让我们刻骨铭心只不过是浅清的时光里偶尔泛起的一朵浪花罢了,风平浪静之后又一切如初。
走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穿过茫茫人海徘徊在熟悉的街头不知道该去哪里。喜欢没事的时候在电脑上敲打着属于自己的心事,总觉得喜欢文字的人感情特别的细腻,特别的容易伤感,是不是每一篇入心的文字都是伤过后的回报,是不是每一首铭心的歌词都是痛过后的感怀。止不住的单曲循环诉说了多少相同的感伤。
‘’漂泊多年,始终在城市中游走。做一个城市的流浪者,从不安到心安,哪里都是归处。‘’很喜欢夏风颜在《请你温暖无论世界多么冷漠》写的这句话。我们总是被生活无奈的拖着走,最后也只能随波逐流,不是所有的事我们都做的了,不是所有的人我们都留的住,就像是手中的沙你握的越紧却掉的越快。有些事我们只能望洋兴叹,有些人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愿岁月静好,一切安好。
经典散文随笔 篇5
我不会讲故事,就我这种内向的性格,是讲不出什么动听的故事。生活,于我也无故事,更多像一道伤感的诗,若说出来,必招来一天的沉沦,这于你,于他,于我都无好处,想想,多好的一个休息日,我怎忍心扫了大家的兴。
自己没故事,不代表身边的人没故事,或许他们有着比我想象中够好的故事,这也说不定,那就去问问了。
这大清早的,窗外的大阳明媚,我出了房间,老梁,还在呼呼大睡,我便不忍找他说故事,想来是这半个月的辛苦,还容易换来了一天休息,夜里还说,要睡上两天两夜。
我说,就好好睡哩!
轻轻开了门,踱到小孩子的房间,敲了两下门,过道响来呯呯的回声,就不见小孩子的回声,我又喊了两声,声音不大,这是房屋过道,不是单单一家的,所以,作事,都得三思而行。沉默,是小孩子的习惯,他心情不好,人很困时,他习惯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三天两夜,能不吃不喝,就像冬眠的两栖动物。
这故事,看来是泡汤了。
不愿进房间,怕打忧老梁的瞌睡,就延着下去的楼梯踱到了门外,门外是清晰的空气,烈日下轻风徐徐,这烈日是照不到我的,我也必害怕它,我便享受了这轻风的清凉。
门口,房东放置了一把破旧的胶椅,傍晚,风大,总有房客坐着看夜景乘凉;这郊区的夜景,实无可看,夕阳夕下,郊区就剩下一轮纯黑的幕纱,远山,厂房,生活屋,都落尽了夜里;道路上无灯火,偶然来的车灯一闪而过,像一道流星划过,给这淡淡的郊区带来一瞬火焰。
我就坐在这把胶椅上,背靠着墙壁,轻风吹抚着额上的头发,无意中剌痛了我的眼睛,我并用手抚上,这时,我才想起前两日的事,心情低落的时候,总感觉自己要做什么事,就是想不起来了。过两日才记起,看来,自己也不再年青了。
嘟嘟,门开了,出来一位胖胖的男孩,黑皮肤,厚厚的`脸,黑黑的眼睛,带一丝的眼睑,想必是上夜班的才回家了,想到今天转班了,终于见到阳光了。心里一高兴了就睡不着。
他仰头看了看天空,这么热的太阳,怎么出去了,他走到我身旁,靠在墙壁上,对我说,这风蛮凉爽的。
我说,是啊。
他见我每天是一身便衣出入,便问道,才来这不久了?
我说,是啊,一个星期。
来这边进厂的。
是啊,
这边没什么好厂了。
是啊,工厂都一样。
这说得没错,都是在榨压我们的血汗钱,就像个电影里看见的吸血鬼。
停顿了一会儿,我不知如何去回答,因为生活中,有种种不可解的事,有些事明明错了可我无力悔改。就如他所说,明知,他们在榨压我们,我们还是不远千里过来,心甘情愿地为他们赚钱。
我不知向道,要讲什么故事,故事,即没开始,也没结束;这一天还长长的要过,我竟没想到,天空的太阳,躲进了云屋里,炎热顿时散去,天边来些乌云,天空染成了灰色,轻风加重了脚步,扫射着荔枝园里沙沙作响。
不知他姓啥名谁,听他的谈话里,是一个外来务工者,来这也作了好些年,在这里找了老婆,有了小孩,这边生活压力大,她们母子就留在了老家,夜里常常想念她们母子。
他说,如今的日子,大是拮据,每月留用二百生活费,余下大半每月按时打回家,家里还在诉苦,钱不够用,这我有什么办法了,现在,我连烟都戒了,还是入不敷出。你结婚没,看你也不小了?
我说,还没呢,家里很是着急,怕我单身一人。
哦,那你要赶紧了,虽然苦,家,总是我们的依靠。
眼见,这场突然来的大雨将至,天空变得黑暗,轻风变成了狂风,吹乱了这个边缘的郊区,才出门的人们,又赶紧回来,东边的乌云下,最先传来暴雨的响声,哔哩啪啦地来了。
他说,暴雨来了,进去了,要不要,到我房间坐坐,
我说,谢了,就住楼上。
经典散文随笔 篇6
轻轻地我来了,
带着对生活无限的激情,
对明天美好的希冀 ,
对未来深情的憧憬,
我来了,
跟着春的脚步,
一路上欢快地歌唱。
轻轻地我来了,
带着对理想艰苦的奋斗,
对梦想执着的追求,
对下一个幸福人生无限的期待 ,
我来了,
和着春的旋律,
一路上记录最美的音符。
轻轻地我来了,
带着对浩瀚的大海的期许,
对灿烂的百花的赞赏,
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
牵着风姑娘温柔的双手,
一路尽情地舞蹈。
轻轻地我来了,
站在半山坡上,
轻轻地,
挥手作别昔日的伤痛和眼泪,
再招一招手,
那些在我心底最深处遥远却美丽的'梦想,
珍惜今天一个人的幸福时光,
好好的生活,
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意义、价值。
轻轻地我来了,
在百花盛开的春天里,
我苦苦寻觅的那个伊人,
你也刚好来了吗?
经典散文随笔 篇7
互联网时代的当下,很多人喜欢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会将某个人的观点转发,以表示自己的支持或者反对。这样做的前提,往往是基于人们认为这样的意愿表达是符合大家价值审核的,甚至可以是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无可争辩的。不可否认,这个行列里面包括我自己,甚至包括这篇文字。这样的“我认为”,我认为是一种偏见。
首先,这些观点取自我们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可能是一己之见,若是取自某位成功人士之口,则难逃借名人效应立牌坊的嫌疑;其次,这些观点没有任何的数据支撑,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什么都讲究数据分析,话又说回来,即使有一番调查研究,也并不代表全体人的想法,更不用提真实想法了;最后,很多观点或是论断,除了自我本位的.思维作祟,还有矫情之绪的膨胀。之所以表达观点,是为引来更多的人围观,消极而简单的是为增加点击量,复杂一点的是想让人觉得多牛逼,积极一点的是想让人们知道某种思维,并照葫芦画瓢,取得成功。
这样的偏见,谁都逃不过,记得高中时代学过思想政治,里面曾讲过主观意识。我觉得这就是主观意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相对的正确,而不是绝对的。故而,偏见是不可能不存在的,我们逃不走躲不过。
“存在即为合理”,既然偏见存在了,我们就应该正视它。以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可以欣然的持有我们自己的偏见,别人反驳你了,你大可置之不理,既然我们表达了它,就认为它是合理的,哪怕被别人嘲以顽固不化,也应坚守观点,因为它是你自己的;另一方面,我们虽然可以坚持自己的我认为,但是不应该去否定别人的偏见,你可以怀疑,你可以思考,但是你不应该去否定,因为偏见不可能面面俱到,你的反驳或是否定,也只是另一种偏见罢了。
经典散文随笔 篇8
初六,民间称黄道吉日,为求吉利,朋友的厂房择选在今天上梁。识时务的晨雾,今儿也急急的散了去,太阳还未预热,蓝透的天依旧显得清冷,清冷的几乎没了浮絮。作为朋友,我也早早的到了村北,以贺上梁之喜。环视四野,林子里,杨树飘摇着枯叶,一旁坑凹的废荒地已被铲平,几株漏网之草结着重露,竖起了的钢柱也湿漉漉地,象是沐了“大众创业”之皇恩,受过乡镇和土管部门的洗礼!场子中央镀锌的钢粱杂乱的放着,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工匠们也一并到齐,以成今日安梁之功。
良辰吉时,第一挂钢梁被缓缓吊起安放于两端立柱之上,一阵火花四溅焊接完成了,拱型钢梁成功架起。亲友随燃起鞭炮烟花以示恭贺,腾起的硝烟弥散于梁上,极似低空的云。香炉飘起青烟,几案上摆了刀头、供果以祭神赐福。对联“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贴于梁的左右,脊檩上垂下的“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条幅,微风中轻轻地打着卷儿。朋友更是虔诚的面南而跪,叩首求吉,场面甚是庄重。
似曾相识的仪式,不免记起以前的上梁之事。那时候,稀树平原的农村多是土墙草房,梁与檁极不易得,自已宅院上的选不够时,就需到集市上调剂。梁必需够粗够长的,檁、特别是称之为“栋”的脊檁足够直才行,往往为一根檩梁要几次去集市,可见其遴选的苛刻。细想起来,似乎与科举有着象像之处,要经几番试考,几回舍取。筹集够了原木,就郑重地请来木匠,择选吉日动斧削斫。梁又分架子梁、垛子梁、抱头梁等数十种,农村的民房多是简单的架子梁结构,以五架梁居多。叉手是其之肩,长短影响着梁的承载力,角度决定房屋的坡度,因此又有“叉手入了墙,麻杆可做梁”的俗语,可从没见过用细木为梁者,想必这是说选叉手也不可马虎吧!木匠师傅在做叉手时往住反复开合勾划极费功夫。选好上梁吉日,木工瓦匠即通力合作,喊着上梁歌号,用绳索分别拴住梁的端头和叉手顶部,鞭炮声中大梁被拉起扶正。时间久了,上梁歌号的词已经忘却,但民间传闻仍还记得,说有一驴木匠少算了尺子的,出现了梁檩尽落屋膛的尴尬场面。梁檩正位后,随即钉椽復穰、打泥苫草,房子也不日落成。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的草房也几乎是文物了,即使后来的.砖瓦房也渐少去,建平房、楼房在中原农村成了一种趋势,上梁的场面也随之少了去,但封顶依然延袭着传统的上梁仪式,场面也较之以前奢华了许多,想必是以最大的期许值祈赐平安和顺。钢筋水泥取代了自然之木,虽少了遴先栋梁的纠结,却多了钢筋水泥优劣的担心,是的,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质量参次不齐,甚至泯灭天良而假冒伪劣。如桥梁塌陷大厦倾覆,在除去贪腐的成份之后,质量才是它们寿终正寝的原因了。农村民房是自家所建,一般都追求价廉,劣质的、非标的价格优势明显,建者多选之,而不知隐患,不过,这是卑微不能左右的。痛哉!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科技也不例外,改变生活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
初冬的阳光仍是暖热的,把工匠的额头都晒出了汗,看着工匠们娴熟的忙碌,朋友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心中那一缕不安的阴霾也消失在了阳光里。最后一挂梁檁,在中午时分也焊接固定,落下了上梁的帷幕,朋友自然也备下了薄酒,款待工匠答谢亲朋。
经典散文随笔 篇9
今天傍晚的时候到超市里边去买东西,先选了一套睡衣尔后到食品专区去看了看,我已经的是一连十多天没有到超市里边来了,这次想买的东西可就不一样了。
转着走着走到了大枣旁边想着自己应该的是买一点儿枣子去煮稀饭的,天气热了多喝一点儿粥也是好的。我装了些枣子在袋子里边,往前走着我看到了前边有东西在打特价,那不是小米是什么呢,我看着那小米想到了以前的人和事。认识小米还是在外婆家的,那还是我们小的时候,有一次母亲带着我们坐车到了外婆家,我们通常一住就会住上好多天的,外婆每天都想着方儿的做好东西给我们吃,一次她拿出了她自己新手种的小米来,问我的母亲要不要煮上一些,母亲看着小米非常高兴地说她好久没有吃到过这东西了,外婆也就高兴地拿着去煮了。我也想看一看这小米饭到底是怎么煮的,所以一直跟着外婆转,她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她也如煮大米一般地先把小米给泡起来,而后再放入快开的热水之中煮,煮好了以后过滤蒸,其实方法和煮大米是一样的,只不过的是在过滤的时候她用的是特细的纱布,小米煮好了以后我们全都围坐在一起吃着那香喷喷的小米饭,那暖暖的.温馨真的是令人难忘。从此以后我记住了这东西,记住了它的味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小米是越来越有缘分了,我每到天热的时候就会煮上一碗粥来,有时来一点儿大杂刽,有时就单纯地煮上小米粥,都说小米粥是养胃的,我吃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我通常都喜欢煮成粥然后放上红糖吃,这样吃着真的很好。去年我的孩子跟着我一起过暑假,他们也特别喜欢吃小米粥,我没有做的时候他们都会提醒我让我煮上一锅的,看着碗中那黄黄的,清淡的食物真的是一种享受。我回到了现实中来,我挑了一袋放进了我的购物车里边,想着自己又有可口的小米粥喝了,这心情也就自然的好,想着要不今天晚上就煮上那么一些到了明天早上起来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我吃过它们,可是我并没有看到过小米那种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那边可是没有种这个东西的,所以我不清楚,对了我可以在手机上查一查的,不然的话自己吃了它们这么多年了,还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的,是不是有些可笑呢。傍晚的人很多,他们在超市里边选购着自己所需的东西,我已经大包小包的选了不少了,是应该走了,要不然的话这经济可就承担不了了。小小的一袋小米已经够我吃上好久的了,我想我这个热天是不用愁的了,有了这些与我相伴,我会过的非常的惬意的。
经典散文随笔 篇10
今日是小寒,虽是节气之一,但并没有让我感到有些许的不同。对于我们高三学生来说,对时间的概念和计算全都来源于后黑板上用暖色粉笔写出的冷冰冰的高考倒计时。高三的生活是枯燥的,每天除了学习没有别的活动,小寒的来临,并没有以其特有的诗意来滋润枯燥的高三生活,它带来的影响只是向我们残酷的宣告离高考只剩153天。
书中所描述的小寒的种种特征我都没有感觉到,可能是时间飞的太快,让还在睡懒觉的大自然来不及改变吧。也许要等到高考之后,才能真正的放开自己,去亲近自然,去切身的感受四季的变化,去思考古人的智慧。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它的到来,预示着一年也就要结束了。人们从初春就开始劳作,忙了一年也该歇一歇。年末是最容易引起人情感变化的时候,这时,远方的游子已准备归途,而家中的亲人也在一天天的盼望。天气虽冷,人们的心却是热的。
旧的一年即将逝去,新的气象正在慢慢靠近。
或许对于我们高三学生来说,每天在忽视时间的忙碌中已感受不到临近年关的那份热闹,或许一年的变化不过是20xx变成了20xx。也许只有在偶尔抬头仰望天空时,看到早已不留一片枯叶的树木,才会感慨一声时间飞快。但是,时间即使被我们忽视,也会慢慢地流逝。你说时间走的.快,我们却觉得度日如年;说它慢呢,它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丢下好远。
高中似乎还没开始,现在就要结束了。转眼已三年。这三年经历了什么?我说不清楚,记忆总是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似乎每年的小寒都是这样稀里糊涂地度过了,有时甚至是后知后觉……
高中最后一次小寒是20xx年1月5日,而下一次小寒又来时,我在哪?我又在干些什么呢?这一年三月,我十八岁;这一年六月,我参加高考。这一年,是我不一样生活的起点。也许长大了,原先过不去的坎就会变得平坦;也许长大了,原先的矛盾和争吵就会渐渐消散;也许长大了,原先的种种就会淡然……
高考并不是终点,而是我新生活的起点。以后的生活还不知要经过多少次小寒,也不知自己人生的“小寒”会有多少。但是不管多么艰难,黎明是一定会出现的;不管多么黑暗,光明一定会出现的。也许在经受不住诱惑时,需要像小寒一样的天气,来让自己打个激灵,来让自已知道,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经典散文随笔 篇11
乘着末班车,又回到了我这阔别已久的家乡。
我在外面的时间多于了在家乡的时间,饱含着浓浓的乡愁,踏上这片哺育我的土地,一份舒适,一份温馨,填塞我空虚的灵魂。回味着昨日的芳香,望着头顶那朵似曾相识的流云,伸手拾起那片被秋风吹的自惭自秽,无奈落地的树叶,一丝苦涩入我心……
回到家中,美美地睡上一觉。当阳光悄无声息地泻进我的小屋,我不由自主地睁开了沉睡的双眼。透过小窗,鸟儿们叽叽喳喳地在树上嬉戏玩耍,不在乎天已转凉,树已泛黄。
父母早早的就已经出去劳作了,我起了床,连饭也没吃便出了家门。路上碰见几个儿时的伙伴,忍不住寒暄几句。望着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因而不仅跌入了记忆的童年:我们整天玩在一起,快乐一起分享,痛苦一起承担,就算有时我们也会出现矛盾,但最终我们得到的总是甜蜜。真想让时光倒流,让我再重新走一遍童年,重新感受那段再也得不到的时光。怪流水无情,怨时光不停,夺走了部分生命,带走了整个童年。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回家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等父母回家。父母今天去收秋了,那金黄色的玉米,父母感到无比的欣慰。在饭桌上他们一个劲儿的夸我做的饭菜好吃,他们说下午就不去田里了。饭后他们便睡着了,看来他们今天特别的累,端详着他们的脸,皱纹又多了一些,头上一缕白发特别的'显眼,不想打扰他们,于是我便关上了门出去了。
在外面随便一转,便快要到傍晚了。天边晚霞映在清澈的河面上,一片泛黄的树叶落下,顺着河流,划向远方。村中炊烟袅袅升起,一粒接着一缕,向着天空的云彩,渐行渐远,消失在视线中。漫步在这广阔的大地上,随着秋风吹得沙沙作响的小树,给心灵留下一份静谧,断桥流水,荒郊人家,却怎奈得,夕阳西下,大雁南归。
当黑色占据了世界,家家灯火通明,我回到家中,吃那可口的饭菜,一家人有说有笑,一副和谐的画面油然而生。小时候,总是向往城市,你只要走出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而如今,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永远比不上家乡,不会有处处莺莺燕燕,也更不会有这么浓厚的乡土人情,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她孕育了我,我又该怎样去回报她呢?
望着夜空,那里总有一个明星陪伴着我,牵引着我,因为那颗明星下面,是我可爱的故乡。
经典散文随笔 篇12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是我国农民喜庆丰收的一个节日。农历九月,正是金色秋收季节,加之“九”与“久”谐音,“久久”又有“宜于长久”、“年年丰收”的意思,故于重九日有庆祝风俗。
经典散文随笔 篇13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天的月亮的确是又圆又亮,华灯初上,和明月清辉相映衬,城市显得特别的清爽美丽。
我和好友在街上闲逛,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那些描写月亮的名篇佳句。于是,走在都市大街上的我们,竟也有了点诗情画意的感觉。
远远地看见前面围着一圈人,我俩挤过去,只见圆圈的中心是一架高能望远镜,老板热情地招呼着:来看啊!来看啊!今天的月亮最美丽,不看真可惜啊!这年头,真是干什么的都有,宇宙里的星星们也可以拿来赚钱!只是,围观的人多,掏钱看的人少,偶尔两个人看了,那表情也挺古怪。不见半点兴奋,一言不发站起来就走。我和女友耳语:这有什么好看的,电视上看得多了,月球表面凹凸不平,还很荒凉,难道还真能看见嫦娥和桂花树呀!女友笑道:那可不一定,看不见嫦娥,说不定还能看见点别的什么呢。要不,咱们看看?我抬头看看天际中遥远的月亮,心想要是能真实地看它一眼该多好啊!
出了几元钱,我坐在了望远镜前。初见一团模糊的亮光,仔细看,那亮光的边缘显示出凹凸不平的'阴影。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既没了遥远的美感,也不如科教篇中真实,我不禁在心里哀叹一声。从望远镜边站起来,女友笑吟吟、满怀期待地问我:怎样?我刚要说说我的感受,忽见旁边几双眼睛也好奇地盯着我,于是我说:你自己看看吧!女友也坐在了望远镜前,片刻之后,她站了起来,一言不发,拉着我就走。走出老远,我俩相视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来,女友边笑边指着天上说:唉呀!还是这个月亮美!我说:婵娟、银盘、玉兔……那些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人们要是也有这么一架水货望远镜,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啊。
看来,“距离产生美”这句话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啊。
经典散文随笔 篇14
“姐姐,你带我玩好不好?”
我甩着少女粉嫩的小手,不停地撒着娇。那时我才四岁,是家里娇生惯养的小公主。父母因为工作繁忙,便请了她来当家教兼保姆。她虽从没上过学,但聪明的她只靠借来的书也学的美轮美奂。我的父母欣赏她的才学,便让她陪在我的身边。
她长得一般,但却有一种由内而外散发而出的温柔气质。可能因为这一点吧,我从见到她开始,就被她的'亲和力吸引住了。我很喜欢她,喜欢到只管她一人叫“姐姐”。这也很受用,每当我用小孩稚气的声音腻腻的叫她“姐姐”的时候,她总是莞尔一笑。那笑虽不十分灿烂,却也让人迷醉。
我生日那天,她送给我一个天平,很小,很精致。
过不久,我上了小学。而就在我拾起书包的同时,她也换了工作。
如今,已过了七八年了吧,我也长大了,成熟了。也是一个落落大方的少女了。某一天,我替妈妈去XX公司取一份文件。久违的,我见到了她。
她穿着清一色的工作服,把长长的秀发扎起来了。一点也不好看,我皱了皱眉。
我就这么站着,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站着,站了一个多小时,一直观察着她。她常楼上楼下的跑,累得气喘吁吁,但不久又继续工作。但不论她怎么忙,就未曾看见我。最后,直到公司下班,她才发现屹立在门前寂寞的身影。我落下的心又被拉起来了,欣喜,紧张包围着我。她要认出我来了吗?
“对不起,我们下班了,办业务明天再来吧。”
我一愣,想起以前那银铃般的笑声,和这历尽沧桑的声音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我想,她变了。她没有了独一无二温柔气质;没有了清新淡雅的笑容;没有了当年幸福,童真的光环。她变得老成,可以为了工作而忘记站在门口看了她好久的“妹妹”。她真的变了,变得我不认识了。
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举着租来的伞,泪流满面的站在雨中。一时间,竟分不清脸上滑落的是泪水还是雨水。
突然想起胸前挂着的小天平,低头一看,它还安静的躺在那。我抬起头,任雨水打在脸上,不禁自嘲的笑笑。
“果真是......物是人非。”
【经典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经典散文随笔06-20
经典散文随笔10-26
散文随笔精选03-31
等散文随笔10-07
散文随笔05-20
父母散文随笔11-23
过客散文随笔11-23
难堪散文随笔11-24
清明散文随笔11-22
疲惫的散文随笔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