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随笔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散文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散文随笔1
曾经多次想要写我儿时的故园,而每每提笔便又无从谈起、不知所措,大抵事因有太多事要说,似奔流到海的黄河之水,在脑海中翻腾澎湃,让我昏懵一时。
年前曾回去一次,推门进去,满地黄白的矮草依偎在大地之上,偶有几颗高的站在那里,成为这里的高级住户。邻居家的旧木挤在一起,倚在院墙上静静的享受着阳光的抚摸,对我的归来似乎并不感冒,想来是不认识我这个院主。在他们的旁边本有一颗冬青的,想必是耐不住无人的寂寞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而那颗高大的香椿树,却是我亲手给砍到的。至于在香椿树旁的那棵柿子树想必是因冬青和香椿这两个发小的离去而悲恸欲绝,哭干了汁液,树皮干的崩裂、脱落,露出里面布满沟壑的树干我知道他在向我表示,并不是他不想向我表示敬意,而是他实在有心无力。唯独堂屋门前的那棵银杏树生机盎然,不过在冬季,他那本来翠绿的秀发,已然被一年一度的冬风,这个天然的染发师给染成了金黄。对于我的归来,这位长辈落下了两三片金发,似乎在说:“你这小子还知道回来看看我”。对于他的这种心态我是想说:“亏你比我年长那么多,到马上要被我赶上个头”。当然我是不能告诉他我的这个想法的,因为我怕他说我的个头已经要封顶而他则还在生长发育期。我在他的.注视下打开了堂屋的门,我是有些得意的,虽然他比我多看了许多年的屋外风光,而这屋内风景他是看不到的。而此时的屋内虽说不上一片狼藉,但却也杂乱,几本旧书,大概是我父亲看过的武侠小说,在那毫无章法的躺着,儿时曾睡过的小床上面静静的坐着几个箱子,箱子里藏着些许衣物。替我们守候着这故园,我想他们也在期望着我们的归来看看他们。
我记忆中的家应该是不富裕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回想起来,却记不起一件让我在别人面前觉得有比他们贫的地方,以至于母亲告诉我以前的窘迫时日,我却一无所知,想必是父母扛下了这一切。而我不记事前的事情我就更不得而知了,想到这我想屋外的银杏他是略知一二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在我的故园记忆里出现的次数是最少的,但却是最深的。起初父亲是在过了正月十五之后外出的,提着那个蓝黑相间的大提包在庄里遍地是坑的中央大道上局促的走着。后来在年后的几天后便提着那深蓝相间的包在庄里黑黝黝的柏油中央大道上悠悠的外出。
我离开故园的那一年,正好是母亲外出的那一年,母亲便是故园,故园便是母亲。而想提笔叙叙母亲和我以及故园的事情却又无从谈起,不知所措,就如奔流到海的黄河之水,在脑海里翻腾澎湃,让我蒙迷一时。
也许,在我迟暮之年我肯定会在回到故园。
经典散文随笔2
不知此刻,你是否泪眼婆娑
也许,你正幸福地生活
看着八点档的电视剧
听着舒心的音乐
还有可爱的孩子,,,
以及那帅气的`老公
被那快乐包围着
如果,这样,我会独自去生活
试着,学会洒脱
学会微笑着活
(为了这生活,再多的磨难也击不垮我)
立志,活得更自我
经典散文随笔3
沥沥淅淅的春雨下了很久很久,烟花三月的到来并没有改变湿漉的江南,大地依旧被阴霾的天空笼罩着。 这场跨季节的雨已经超过了晚年的梅雨季节.上帝有些时候也不公平,湿了江南,却旱了滇南,湿的人心烦,旱的人心慌!
雨停后的春天,久违的太阳终于拨开云雾释放着懒懒散散的阳光照射着江南大地,也温暖了惆怅厌烦的人心。或许是雨后初晴,或许是久违了大地,这一抹阳光暖的很微妙,很唯美!那种清新,那种自然都让我心旷神怡。如久在樊笼的`囚鸟,回到了绿色的森林,除了欢喜,也多了种莫名的感激。
雨后初晴感觉到了春天的临近,空气清新,鸟儿空鸣。在微风摇曳下,乡间湿漉漉的稻田长出了新的嫩草,仿似述说着生命真谛。怀着对春天的憧憬。晨曦,我踏着一抹阳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欣赏着舒枝展芽的柳条,我很专心的凝视着,凝视这沉睡了一整个冬天的树枝,恰好在这场春雨后展露出新的生命,看着这嫩芽我也看到了新的希望,良久,我不舍的离开这新的生命,也顺手带走了一盒湿土,放在了房间的窗台上,种下了一颗树芽,我给它取名叫——希望...!
经典散文随笔4
又是一个杏黄麦熟的季节。
五月,坐一辆大巴在鲁西平原上行进,突然就望见远方那大片大片的麦田,那真的是一望无垠啊。一波波麦浪,仿佛能够泛舟其上;一阵阵清风送来的麦香,温暖而撩人。这景色,让我想起滔滔的黄河以及黄河率性多情的两岸,也让我想起梵高的《麦田》。
这,有些让我激动。但我看得出来,那大片的麦色里,还含有一种暗自忧伤的色彩。一种无人相诉的忧伤,亦如内心刚刚挂起的《麦田》,亦如《麦田》广阔的金色之上,那一片凝重忧郁的天空……
是啊,行走在衣食无忧的日子里,除了与土地相依为命的农民,有谁会刻意走进土地的胸怀,去细细聆听一下麦子的语言,去轻轻触摸一下麦子的心音呢?
突然就想起繁华的.都市。那些随处可见的麦当劳店,孩子们正在大快朵颐;那些有着昂贵学费的学校食堂,随处可见的是被丢弃的半块或整个的馒头。倘若你走进去,去询问一个正在啃着鸡腿汉堡或正在丢弃半个馒头的孩子,这面包、这馒头是怎么来的,他会给你一个怎样的答案呢?
大巴在鲁西一个县城车站临时停靠。我看到,一个个提着简陋行李的农民工正涌出车站,坐上通向自己村庄的公交车。平时,穿梭在熙熙攘攘的都市里,远离了土地,远离了村庄,当一个丰盈的夏收季节又姗姗而来时,他们似乎纷纷听到了家乡那片金色麦浪的振臂一呼,然后竟如晨曦里的蜜蜂一样兴奋不已。匆匆,匆匆赶回日夜在心里守望的那片麦田,再一次去聆听,那片耸起的麦芒穿越天空的声音。
他们用诚实的目光在诉说,离别家乡,无论走向多远,无论经历多大的磨难和屈辱,只要想着家中的土地,想着那片麦田,你就无法接近邪恶与背叛,你就活得踏实而心安。
是啊,家乡的麦子熟了,他们心底那个裹着麦香的饱满的梦也熟了。
俯瞰这个丰盈的五月,依然是农人最笑逐颜开的五月。我望见,五月的麦子,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在这里,光芒依旧是炽烈的。
我望见,有人荷一把锄头,走进我的心田,正将与麦子比肩的杂草,无情地剔除。
再次,眺望那片无垠的麦田,希望能有一阵风,带起此间朴素的微尘,轻轻,拂过麦田而来……
感谢麦子,让我走进一片祥和温暖的天地。今夏,收获的不止是对你的爱,还有伴你行走天涯的坚实。
经典散文随笔5
人就像是莲藕的细胞,那些偶然相遇了的,被生生分开时,总是牵扯着。就像莲藕敌不过人类的欺凌,我们也同样敌不过时光的捉弄。
在这陌生的地方待了三月有余,那些温暖又规矩的礼节好像是我品不到的味儿,它也许真像清香的茶那么好,能送给远方的好。然而我就是一个属于过去的女生,还没来得及改变自己,就被时光追着赶着匆匆上路了。
老师和朋友提及我时说:“她是喜于攀登的……”我忘了,甚至忘记自己也是小有野心的,被时光淹没了吗?
在这世上,有的人是绫罗,他能躲避伤害找到未来,有的人是麻布,他是低调深沉又坚韧不拔,有的人是纱布有的人是砂纸,纱布是纯洁善良的人,砂纸是倔强能干的'人。然而我什么都不是,甚至都算不上手纸,我估计是年久失修的藏书阁里掉落的旧书的一角,机缘巧合化身成人,那旧旧脆脆的纸质像极了我,再也经不起时光任性的考核。
我已从我的故园遗落,柳条折尽时江水也不能言说,我仿佛能看见春的颜色,就像靠近你时眼里的绿色。风儿要带走我,远方闻不清故园的味道,又怎能有你的眼波。
远方是不是还有彼岸,彼岸是是不是仍有离分?我想重回那本书,那本因时光沉淀了的书,怀念我的可以悄悄看看我,我怀念的可以偶尔路过我,再不会被风儿吹落,也没有红尘波折。
年是新的年,我是旧的我。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看看我这落寞色,必是这春日来了,然春寒并未远。可我又想留住这寒意,怕只怕时光走尽了,记忆也远了。
经典散文随笔6
爱神尚未拉起黄昏的帷幕,都市的夜就偷偷的降临了。
相知的朋友,早已聚集在都市的街头——烧烤。一串串的美味,翻动着原始野性的文明;一阵阵的微风兜售着爽朗的笑声。
年轻的恋人,相约在酒吧的一角——宵夜。夜光杯中晃动着灯红酒绿的流萤,雀跃的心里撕扯着欲说还羞的絮语。
远处近旁的高楼次第亮起了灯,依如恋人眼里传神的波光,灵动着脉脉的深情。都市的夜就这样浓了起来。
此时,正是高楼望断的好时候——银河一样的街,辉映着星光,转动着……
亮化工程后的`都市,愈加迷人,愈加可爱了。到处流光溢彩,车水马龙。我想,天上的街市也不过如此而已!
都市的夜渐渐地醉了,羞红着笑脸,宛如酒醉的贵妃,呢喃着昔日的卿卿我我,晃动在珠光宝气之中……
都市的夜悄悄的睡了,依稀听得到爱神的脚步伴着稀疏的鼾声,款款而来……
经典散文随笔7
月华如练,在冬季之末,冷若清霜的寒光凝结了万尺之下茫茫众生的呼吸。人潮向我涌来,或成群结队,或心中空洞,形单影只,或被拥挤着前行。灯火通明的百家,川流不息的车辆,是热闹,却更显寂寞。我整理一下围巾,磨擦一下冰凉的双手,在此处前行。
一切都是熟悉的景物,一样的商铺,一样的方形大钟,但每天往来于这里的人群尽是不同,或许那个女生明天会前往理想的大学开始新生活,或许这个男生后天就会回家乡看望慈祥的父母,或许那是一个昨天才来开会的的商人。就这样,似乎是不相干的`陌生人,组成了这般人海,或增或减,动态平衡。
陌生,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词。在我看来,尽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仅有一步之遥,但若不了解,不熟悉,那仅仅是擦肩而过,顶多也就用前世五百次的回眸再换来一次回眸。如此,便成了过客,不留痕迹,成为妆点生命的一叶扁舟,轻轻地顺流飘过。
我很珍惜现在一切还与我相关的人,父母,同学,老师,起码能让我感知到灵魂的存在,让我倾心交谈,休戚与共。
刚开始来到了新的群体,大多是不认识的,以貌取人是一般的做法。那女生看起来很安静,这男生看起来很开朗。这便成了第一印象。但随着日久见心,才发现被认为是安静的女生原来很活泼好动,那个男生其实很冷漠,一切都因为从陌生到熟悉的一个过程。
“如果有一天,我们都毕业了,二十年之后再相见,那么我们会是抱头痛哭,怀念中学义气直奔饭堂的日子,还是栉风沐雨后消散了本该存在的情谊,找不到当年的形影相伴,无话不谈的感觉?”我问挚友。她停下忙碌,略有所思,“其实,我也不清楚,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这话不错,谁能知道以后的事呢?熟悉以后,再变陌生,会比之前更陌生。也许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在两个人所成的直线上互相道了再见,珍重,然后各奔东西,渐行渐远,就算偶尔回头,看到了对方也默契地回眸,但终究离不开一转身,就是一辈子的离别。
不过,幸运的是,这会交替于我们的人生,人际关系犹如双丝,编织成网,中有千千结,陌生与熟悉就像化学可逆反应,只因认识的速率大于遗忘的速率,所以,平衡移动了。当我们悟出这些不过是人生在世的一片迷雾,那岂有陌不陌生之说呢?
回到这里,我从东街漫步到了西街,抬头看看夜空,月亮还是半圆,月光依旧清寒,可是身边已物是人非,我混入了另一片人海中,渐行渐远……
经典散文随笔8
偶像,顾名思义,就是崇拜的对象。相信大家都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吧。我是一个纯粹的追星族,从小到大有过的偶像数不胜数,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个吧。
他今年已经年过花甲,有着巨大的荣誉与成就。他长得十分平凡,个子不高,身材匀称,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却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没错,他正是袁隆平,一位伟大的“普通”人。
袁隆平的.事例曾经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上出现过,从看到那一篇课文起,我就把他视为了我的偶像。
袁隆平对自己的事业一往情深,每天奔波于田地中,记录着数据,为的是能实现自己“超级稻”的梦想,造福全人类。当他遇到了挫折时,他也从不退缩,历经千难万险,为的还是他远大的理想。现在的他也已经功成名就了,但他却没有骄傲,而是更加努力地为了自己的事业,为杂交水稻,为全人类而奋斗者。
袁隆平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并不平凡,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事业花了许多时间、汗水,无论多艰难,多劳累,他也挺了过来,这就是他不平凡的执著的精神,为了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让我对袁隆平爷爷产生了无比的敬佩。
同样地,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精神——执著不懈,追求理想。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退缩,而是要执著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还记得在没有“遇到”袁隆平之前,我在学习上一碰到困难就害怕得退后,不去攻克这个难关,于是这样的困难越积越多;当我袁隆平视为偶像,明白了他的成功是与他的执著努力分不开后,我对学习生活上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退缩,而是一定要克服难关。着对我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好处。
袁隆平执著不懈,无怨无悔,无私奉献,追求理想的精神改变了杂交水稻的命运,改变了我。这就是我的偶像,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袁隆平。
经典散文随笔9
苦苦寻找生命的坐标,可是曲曲折折多是歧途,翻山越岭过江过海,只见日落。寻寻觅觅。荆棘划过,皮破衣破。迷茫堕落,我在月亮之下,月亮又在哪里?一串足迹伸向远方,喜出望外,管它是恐龙脚印还是鳄鱼足迹。我沿着他前行,汗流浃背,风雨无阻。晓行夜宿。披荆斩棘义无反顾,走进一个小村,路边立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慈祥儒雅,玉树临风,精神矍铄,仙风道骨。我大喜过望,立即上前,鞠躬致意。问道求助,可是千呼万唤,他无动于衷,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掌过去想让他知道愤怒的我绝望的我还有一点力气。可是一掌过去,老者岿然不动,抖了抖身子,落下一地叶子,我惊恐万分,定睛一看,我打着了一棵小树,此时我惊惶失措,大惊失色,目瞪口呆,怒不可遏。飞起一脚,我,倒在树旁。梦醒了。
日月如梭沧海桑田。若干年后我依然寻道未果,只说不做人生蹉跎。只做不说光宗耀祖。脚踏实地说做就做,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认准一个方向。我走过去路就有了。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终于我踏出了一条新路。金光大道光芒四射,金光闪闪。原来路在脚下。
经典散文随笔10
感应,一种场效应下的互动。比如电磁感应等。当然,也有“心电感应”一说;宗教学家有“天人合一”的说法,更把感应拓展到了整个时空。
研究感应有很重要的意义。
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让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成为可能;心电感应也为许多人认可,这可以解释亲人、爱人之间的那种默契、那种牵挂;至于心理学上的“暗示”,其实也是一种感应,只有心灵能量强大的人才不会被控制,也才能改变周遭。这一切都说明,感应是客观存在的,而更好的认识感应、驾驭感应,能够让我们少一些被动的牵扯,多一些主动的自我。
如果说“言为心声”,那我也要说“感应为念头的折射”。不要小看念头,一念之间,善恶截然;一念之间,苦乐天壤。如果我们心存善念,一切本着“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原则,就能够少一些无谓的失衡与扭曲,多一些心安理得的坦然与安适。
感应是中性的,可以有好的感应,也可以有不好的感应;所以我们应当更多的亲近正能量,更多的向建设性、积极性靠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感应也是如此,一味向无聊、空虚、邪恶迁就,就容易让自己也失去原来的自我。
佛家说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其实也是一种正面的感应;将爱无条件的释放出去,将祝福无条件的送出去,爱与福气也就会源源不断的反馈回来;而俗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说明,心生歹念者,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因为一方面感应是会反弹的,另一方面,忽略自己原本的拥有也是一种不明智。
要想拥有好的感应,不光是要亲近正面能量,还要让自己成为正面能量;因为“物以类聚”,感应也同样如此;如果自己欠缺太多、偏差太多,就只能对不好的感应有兴趣,与好的感应也就没有了缘份;而自我正能量的培养与积累,需要多一些善良、谦虚、豁达、智慧,这些,都在点滴之间,非朝夕之功;只要方向正确,终有实现的一天。
感应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曾经的自我;感应,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我们的素质与层次;感应是一个永恒的考试题,督促着我们不断的勇于更新自我、乐于完善自我、勤于提升自我。
经典散文随笔11
总有一天,我会长大,会懂得,会喝的酩酊大醉自言自语的哭着把往事都倾诉。总有一天,会去游览一下这大美河山。总有一天,即使一路摔倒踉踉跄跄的也会走到你所说的终点。是的,时光就是这样子不带丝毫感情也没有丝毫的提示悄悄从身边走过,一路上尽管有什么丢脸开心惭愧的事情它也不会停下,时间不会停止,它总是不经意的就过去了。有时候我以为可以用时间的借口去逃避这一切,可是不行,往事总是会烙印在心底,一个不经意的.发呆,就会一件件浮现脑海,一切都好似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清晰,那种锥心的痛,我已经不想再。可是,世事可有那么如人愿?我偏是一个爱发呆的孩子,于是,千疮百孔。
任我以为我多么坚强,以为不管是经过怎样的事情都不会悲伤或是痛苦。可是经过了好多事情,我发现事实是我会害怕会伤心,会不知所措,可是又从不对别人诉说,回答的最多的总是“我没事”,而电脑屏幕前的我泪水止不住的滴在衣服上,笑也笑不出来,而看见我说我没事的你们,没有再追问,无论多少次,无论是谁,都没有再问下去,而是若无其事的说别的。没关系的,是的,没关系,什么事情我都一个人去承受就可以了。这山高水长的道路,终究是我孤身一人走到终点,也许并没有所谓的终点,不过是无尽头的黑暗罢了。
有时候,明明你的言语刺伤了我,可是我仍是沉默一个人安安静静,什么都不提起,因为害怕,害怕你会因此讨厌而厌烦,开始自己瞻前顾后自作多情最终自作自受。想要前进却迈不出脚步,从一开始就放弃从来没有耐心去坚持,做什么事情都是半分钟热度,明明不想去却又不会拒绝,太过相信我们不会因为一点点缝隙就此疏远可是我错了,很离谱,其实早就应该懂了,一直在逃避的不过只是、这世上从来没有过什么天长地久,一旦放手就不可挽回。
自己的梦想遭到了反对,可是不想要放弃,只是他们不懂我,不明白我心底最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帮我计划好以后的路让我走下去,可是从没有人问过,我是否喜欢。在家人的眼中,成绩代表了一切,可是却没有人问过我累不累。本应习惯,却不肯放弃。自己所选择的路,即便跪着爬着也要走完。
待我白首回忆当年,是否发现,那些年的我什么都从未拥有。
经典散文随笔12
一个刚从大城市回来的高中同学,说要来我家找我玩,我自认为我不会再与高中任何人有任何交集,却偶尔还是会有这样的时刻,大概我有我的原因。
她说她等下来找我玩,然后等下去找另一个高中同学吃饭,她突然又说,她没地方吃饭,我说,那来我家吃吧!当得知我们大人在家,而另外那个同学家长不在家,她选择了在那个同学家吃饭。我突然发现,的确是这样,就是去同学家,都希望大人不在家,因为这样我们状态更好,不拘谨的'那种,似乎所有来过我家玩或者住的同学,都正好是我家长不在家的时候,只不过,这样的话,我不会弄饭,做饭的就成了那个来我家做客的朋友。
我嘱咐同学来时打我电话,我好歹需要梳个头发,不然蓬头垢面的,有点不好,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换衣服还是继续穿着随意的衣服,最后,还是决定不换。
同学说要不要一起去另外一个同学家玩,我说不去,她问我为什么,我回答不上来,大概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疙瘩,只不过我是真的不想去而已,不是我自命清高还是怎样,其实我去和好久不见、好久不联系的同学或者朋友见面,我放不太开,甚至于会觉得尴尬。
真与不真我都不奢望了,如今我只想自我过活,然后,人敬我一尺,我回敬,如此而已!
经典散文随笔13
于千万年之间,于千万人之中,没有晚一步,也没有早一步,刚好遇见,这是各自节奏影响的结果,也是缘分的选择,但人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不是每个美好的开始就都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一切都会随着时空的推移出现变数,开始并不意味着永远。
两只蚱蜢在某个地点某个时间遇见、步伐重合,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肯定会有反驳“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但事实是随着节奏不一,渐渐地从原来的重合拉开彼此的距离。雄性血气方刚地极力冲在前面,而雌性则悠然淡定地走在后面,前者毫不理会后者追赶的无奈,后者也不懂前者牵扯的艰辛,即便有绳子连接着,但不能否定它们之间存在永远不能缩减的距离。如果彼此的步伐节奏不变,无论如何努力,那两者之间永远都有一段距离无法逾越,而距离会让那根绳子绝然崩断,只能造成,陌生的永远陌生,熟悉的.最后也会变回陌生。
当缘分随着那根绳子的崩断而飘然远去时,是否有想过,如果前者能慢下来,后者稍微快那么一点,也许彼此就不会遗憾地作别。
有人说两个人在一起其实就是凑伙过日子,但并不代表要凑合,而是两人彼此带着爱,用着合适的节奏相互迁就,相互陪伴,不管在如何艰难的岁月里,仍能彼此笑着说“有你,真好”……
其实等待便是如此而已,只为了用着自己的节奏在等那个可以配合自己节奏的人,用千万年只为等“缘来是你”,然后只为,陪你此生安好,护我一世周全!
经典散文随笔14
进城,过去在我老家大都叫上城。什么叫法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无论怎样到了城。过去农村人偶有进城,一如现在到了大城市一样,也像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上城》里的“陈奂生”,那可是见了大世面了,感觉城里事事新鲜,便将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头,也好回去向街坊邻里炫耀一番,邻里们听了目瞪口呆,羡慕不已,赶哪天我也想法上城去看看光景。
现如今进城根本不当回事,说进就进,说回就回。可要说在过去,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来,得有时间,这是最最重要的,在那个历经几十年的大集体年代里,进城就是最大的奢侈享受了,因那时生产队里“一个萝卜一个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都在田地里挥汗如雨地干活,平日里哪有进城的时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闲情逸致”的事,只有到了农闲季节,才有点时间,脱下带有汗渍的衣服,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像出远差一样进城去买稀缺的东西、看光景;二来,得有自行车,我老家离城二十里,这算比较近的了,假如没有自行车,单凭用脚量,有人量过,就得一个小时。况且有些离城五六十里,还有一百多里的,没有自行车怎么进城,何况还要买东西带着呢?于是,有人就想法借自行车,借了这家借那家,又不会对人家自行车爱惜,因当年的自行车属贵重物品,常听有人议论:“XXX骑自行车真猛,一次就把俺自行车的车把磕了。”“可不是,有一次把俺的自行车胎扎了。”这样,邻居们大都不愿往外借自行车了,也就阻挡了他们进城的路;再就是得有钱,城里与乡村比那就是另一个世界了,东西多,应有尽有,比比皆是,见了都想买,可囊中羞涩。没有钱,单纯大老远地进城看光景就没有多少意思了,于是,有些人就借钱进城赶集,借不到钱,也就无缘进城了。
现在想来,那个年代进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说有的老人一辈子没进过城,儿时听祖母说:“有一年四月八山会,我和你一个大奶奶、两个二奶奶上城听戏来,唱的真好!”我听的不是戏的好坏,我感受到的是,在没有车辆的年代,祖母她们这些小脚女人进城的艰难,就是坐自行车进城,有的还不敢坐,即使敢坐,四个老太太又很难凑到一起。不过,我在为那个年代进城感到悲哀的同时,我也为祖母她们这种勇敢精神鼓掌,在我的脑海里时常会想象着“四个老太太迈着‘三寸金莲’进城看戏”这件事。
其实,那个年代不逢山会根本不唱戏,也没有其他娱乐场所,更看不到其他娱乐形式,农村人进城就是买买需要的东西,看看城里的光景,一饱眼福,滑溜滑溜眼珠子,也就足矣。过去进城看到的.只有高高的城墙,巨大的城门。那时东关、西关、南关都有城墙和城门,不知什么原因,唯独北关没有城墙和城门。看完了城墙和城门,就观赏城里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大瓦房,看琳琅满目的货物,看生意人的行头和阵势。看着、看着,嘴里不自觉地啧啧称赞,并牢记在心,作为回去炫耀的资本。观赏完了店铺,就会像“狮子大开口”一样,饱餐享受一顿,也就是放开肚量,到包子铺里吃顿包子,或吃顿面条、油条什么的,这在那个年代就属于够奢侈的了。
我写进城最快意的是想把我儿时进城的美妙朦胧状态写出来。在我的思维深处始终藏匿着一段进城的美好记忆,那是在我似懂事非懂事的年代和状态下进城的,因为我听大人们说着“上城”的话语才确信无疑的,我是被大人(模糊状态下记得的是父亲)领着、抱着进了城里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从老家的老屋一下子进了这么美丽壮观的高楼,一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幼小的心灵瞬间受到了巨大的视觉冲击,这是我第一次进城见了这么旖旎的高楼,怪不得几十年来一直念念不忘呢,我经常回味,至今如此,有人说,也许是梦,可梦与现实的差距就大了,我何需要这么多年煞费苦心地记着它?
我那时上楼的印象深刻,可又模糊不清是进了哪座楼,真用上了一句话,叫“一半清醒一半醉”,就是这种状态,使我永远处在一种美好的记忆里,就像猜谜一样,始终处在猜谜过程那种真切、疑虑的美好想象中,一旦说出谜底,那种美妙朦胧的感觉就荡然无存了,就会像泡影、泡沫一样,意境全无,毫无疑义。
随之年长,不识这种美妙的朦胧滋味,总想揭示出儿时进城上楼的“庐山真面目”,经常进城寻找这个奇特的地方,可始终找不到我珍藏在脑海中的“海市蜃楼”。因为,在我似记事非记事的年代,这座小城还没有楼,即使后来建了“老百货”、“电影院”等高楼,也都不是那种建筑风格,也都达不到那种精美程度。又过了几年,我见到了一座“德国鬼子楼”,这是当地人的称呼,据说是解放前德国人在小城建的,这座楼的风格与我那模糊印象中的风格非常相似,也不敢断定,因后来这座设计精美的“德国鬼子楼”受到保护,不能近视,我也只能敬而远之。加之儿时的印象本身就很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越来越模糊了。根据时间的推断,我第一次进城上楼极有可能是在这座富有时代意义的“德国鬼子楼”了,不管是不是,这种初次进城模糊而又真切的印象真好,现在我已想好,不想再去细探求,这种初次进城的朦胧状态更好。
及至后来,我进城的次数就多了,父亲推着猪,我拉着车,进过小城畜牧市场,在那里我见到了猪疯跑、牛惊叫的惊人场面,还有千姿百态牲畜集聚的大场面;我还和同学结伴骑着自行车进城,逛过灯光球场、电影院,进城理过发、洗过澡、看过电影,这在当时属于最浪漫的时光。再后来,我也进了小城,进城就不再是一种梦想。
进城,是时代的印记,留下的每个年代的影子。在回味进城里,我想到了许多情感故事,也仿佛感受到了时代缩影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
经典散文随笔15
四月四号,天气转阴,乌云密布,像移动的黑色幔布一样遮住了天空。阴风阵阵,拍打着春绿,呼啸而来,让人感到了一股春寒。夜里风更大了,好似在发怒;咆哮着,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哀伤。只听屋外响起飞沙走石的密密麻麻的杂声,似雨滴急切地拍打在窗的玻璃上,让人感觉外面大雨如注。我不觉凝神呼吸,倾听外面的风雨声,好久没有休息,舒舒了思绪,想着天刚亮外面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天亮了,来到外面,地上没有一片潮湿的痕迹,风依旧冰冷刺骨,乌云也似骏马奔腾。今天是清明节,是个祭祖的节日,然而天气却清冷,不禁让人产生绵绵的哀思,淡淡的忧愁,这时多么可想有一轮暖阳!
下午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来,似如颗颗微小的冰雹随风斜泻下来,有点意外。“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然是啊,这是气候的守信,也是执着的习惯。簌簌声,萦绕耳际,树木,房屋,路上的行人变得模糊了,唯有那袅袅的烟气,透过雨帘,悠然翩跹。
门外路边的包子铺,落起半米多高的盛着白胖包子的蒸笼正散发出氤氲的蒸汽。挨着旁边的红色的.掉了漆的长桌上摆放着一堆堆黄色火纸,用红塑料线捆着,一摞一摞的叠成大大的A,——那是祭祀先祖和已故亲人的纸钱。人们备好酒食,在先人的墓前烧化纸钱,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也带着祈福的深切愿望。这不,路边又来了一个买纸钱的人,他大约五十几岁,身材魁梧,手臂粗壮,头顶爬满深沟似的皱纹,是个瓦匠。只听着,“老四,买几刀火纸!!”这时老四正忙着其他活计,一听浑厚的声腔,马上放下手中的活,笑脸迎上来,主客寒暄了一下,急忙把火纸包好了,收了钱,目送主顾离去,这才接着忙……每到今日今时,买纸钱的农民纷纷前来,赶着晚饭时纪念祖先,有的直接拎着酒菜和纸钱到墓前磕头烧纸伏惟尚飨,也有在家里门口处,烧纸钱,祭酒的,祭奠时还念念有词的,大意是请某某“老太”等前来领钱和食馔的。随着阵阵青烟,和着橙黄的火焰,混合着酒灰味,严肃的气氛里,好似使人感到祖先正在陆续前来享用佳肴,领走钱财,祝福也将随后而来。
清明节这天人们不约而同祭祀祖先,怀着深厚的思念,饱含着对过去的回首和明天的期盼。雨水还在淅淅沥沥,仿佛把人们的思念串成一条条线,随着瑟瑟的寒风飘落大地,拥入先人的怀抱。
清明的雨水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惆怅和思念,而今天,一轮明亮的太阳高挂天空,洒下了万道金光,天空亮堂了,蓝色天幕下白云飘然;柳树轻轻地摇曳着嫩嫩的绿枝;白杨树妆着一抹抹新绿,显得丰富起来;鸟儿环飞于屋舍树木之间……
【经典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随笔05-20
散文随笔精选03-31
经典散文随笔10-26
等散文随笔10-07
成长经典散文随笔02-12
最新散文随笔02-10
忧伤散文随笔02-11
高中散文随笔02-09
清明散文随笔11-22
旅行散文随笔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