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小学教师读书随笔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读书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1
全面推荐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重大进步。作为有”世界通用语”之称英语,它使用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重视。该书以现代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重点介绍小学英语教学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编者多年进行儿童英语教学实践,从事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和研究经验和体会。
书中指出,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和优越条件,对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将起着及其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注意力和精力应该放在其语言技能培养上,而不是放在单纯语言知识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一些感性知识;打下较好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词汇,接触一定量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初步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教与学活动,运用恰当教学方法,通过小学教学活动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使小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小学英语教学法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专业课。不是会讲英语人就能教好英语。我们不仅要具有坚实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还必须学习有关英语教学理论,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歌谣,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迎合少年儿童心理与口味。简笔画,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直观教学手段,它运用最简单线条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主要特征,用笔简练,形象简洁,应用简便。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并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也是外语教学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语歌曲方法把儿童引入英语广阔殿堂,无疑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它具有以下作用:激发学习下去;提高学习效益;完善学习品质;充实文化知识等。我们可以从各类儿童英语教科书中选择一些旋律较熟,唱词简单适合歌曲。当然还可以自己编歌。英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它与课堂教学目是一致,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辅助形式。开展好课外活动可使学生储存一些学好英语潜在能量,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促进作用。它有利于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因材施教,开发智力,拓宽视野,培养合作精神,但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时候要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等。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格,兴趣和特长,采取不同活动方式,常见活动形式有英语竞赛(小学生表现欲和荣誉感都比较强,适当地在课外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又能对学生思维,记忆,理解,反应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有利于综合素质培养),英语晚会(有利于发挥学生作用和独创精神,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兴趣和艺术才能),英语角,英语学习园地等。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具备与其他学科教师共性素质,如敬业精神,良好师德,广博文化知识之外,还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和教学工作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同时要具有系统而扎实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几方面技能和能力和较强教学能力,包括语言示范能力,综合教学技能等。还要有改革创新意识,要随着时代发展变化重新设计塑造自己形象。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2
xx是我班的一个小男孩,他懂事,认真,从不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是教师眼中的好孩子。由于不细心把胳膊弄断了上学期一向没来上学,教师和小朋友都十分想他。
xx很老实,也很少说话,是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有时教师也很少注意到他,可有一次,因为他的听话,教师让他当了小班长,没想到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xx小朋友当班长,替教师管着小朋友”,让孩子高兴了一整天,甚至回到家还高兴的给姥姥奶奶打电话说自我当班长了,妈妈更是乐的合不拢嘴,孩子这么高兴,妈妈真的很欣慰。看的出来,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赏识,即使是一名并不是很出色的孩子。
那天放学送孩子,xx的妈妈拉着我的手说:“xx说教师用的抹布很小,擦桌子时很费力,很费时,我给教师带去一块,所以非得从家里带块抹布来,今早上看你忙着接孩子,也没来得及和您说声,他说他把抹布放到桌子洞里了,没好意思跟你说。”我听了真的很感动:多细心,多纯真的孩子啊。回到教室,翻开他的橱子看了看,果然有一块大大的抹布在里面,拿到手里,心里竟然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每个孩子都要我们的'“特殊照顾”,需要我们的赏识。
我们不经意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都能使孩子的心灵变得温暖,甚至是能使孩子改变自我。所以,作为一名幼教教师,千万别吝啬你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努力让我们身边的小天使们都欢乐成长。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3
作为家长,很高兴陪着孩子成长,在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长了,逐渐自己的孩子不知不觉也长大了,所以似乎有很多话想说说。
一、陪着孩子读书
12岁以前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陪着孩子学习是现在家长的一项首要任务。从孩子上了一年级起,我也就是在旁边陪着孩子一起成长。读拼音时,孩子的表现并不优秀,但是女孩子比较懂事、要好,一旦完不成作业就急,喜欢快快地完成任何一件事情,特别希望在大人、老师那儿获得那句表扬。即使做不到也不懂、也不能沉下心来多多练习,往往还没批评教育,孩子自己已经先急躁了,但其实越急事情就越做不好。那时候,她常常会因为表现的不如意、作业的重写等等掉眼泪。
作为家长,我很庆幸当初没有急躁的斥责。只是一直希望她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照着老师的要求就好。有的家长眼睛是盯着孩子写的每一个字,稍稍有错就大声纠正,或训斥孩子,更甚至上去就是一个巴掌,这些做法都会使孩子害怕、分心,很难形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稍有一点不懂就赶快详尽地解答,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钻研的好习惯,这样才能达到“陪伴是为了孩子独立,主动地学习”的目的。
二、与孩子聊书
与孩子多说话,每天都应该与孩子交流半小时。聊孩子的生活、聊孩子的喜怒,还应该聊聊图书。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孩子小时候看的.书也并不多,也没有做到每天的晚安故事,所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图书的热爱还是越来越高,只要有空,我们都会与孩子一起聊聊她看到的一些东西。从谈论她的动画片到她的阅读书目,基本上,孩子看的书我们全家都会去看看,一起在睡前看《笑猫日记》,还是很有趣的,其实大人也可以看看孩子的书,也是了解孩子、熟悉孩子的方法。与孩子能聊上,才不会觉得你out了,才会觉得你与她一起在学习。
三、陪孩子买书
说到买书,就像以前老师讲过的“书非借不能读也”,所以说到买书,一定要选择,要尊重孩子的喜好,但是,也不能让孩子只接受非主流的漫画书,什么《阿衰正传》之类等,偶尔一本,无关紧要,但若接触太多的话恐怕会将孩子的阅读兴趣取向,可能我比较保守,在孩子学习文字的大好时间里,还是应以阅读文字的为首选,从而提高她的阅读能力。
去书店,有时也看到有些孩子盯着有玩具的那些图册,这个可能对男生的诱惑较大,女孩子可能比较好管理,但有利有弊,女孩子的读书能力是培养上去了,别的能力会相对减弱,家长还是不要过于急躁,全部否定自己孩子的读书兴趣,要全面了解孩子,努力培养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
我想,培养自己孩子的能力,希望家长都会结合孩子自身特点,不能过高要求、更不要攀比,不管孩子是阅读能力较高,还是其他能力较强,只要对孩子的发展有好处,只要孩子能够学到知识,都要鼓励加培养吧。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4
拜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通俗易懂,浅入浅出,无高深的理论,只有朴实的做法,朴实的话语。令我印象最深的、对我有如此帮助的有以下几处:
一、 语文教学至简为上
1、韩老师的课堂备课简单,形式简单。一个简单的课件,惯用的听录音、朗读、认读屏幕上的词语、简单理解课文(不强求学生的“深刻理解”,学习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等形式。韩老师的绝招:学新东西谁不喜欢?第一遍听录音的教室里一片寂静,第二遍、第三遍时要求孩子们模仿着小声念,老师悠闲得很,有精力去注意他们,那些不张嘴、不看书的小家伙一偷懒就会被老师发现。
2、课外读物的教学,韩老师提的问题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简单,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来,差点的学生想一想也能答出来;二是总领全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韩老师的备课一气呵成:读几遍课文,把生字词输到电脑上,印发给学生,再揣摩一下重难点。韩老师追求的就是简单,追求的就是自在。
二、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做法是淡化理解,强化朗读。
朗读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补充文字上的不足,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读的说法。学生听了这种生动又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产生朗读的愿望。有了朗读的兴趣,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逐渐掌握规律,并把书面上的文字变成头脑中的形象,连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这些画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自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归类诵读”是学习语言的'妙招
学以致用是对所学知识最好的复习,韩老师在让学生背诵《增广贤文》的同时,倡导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都要现学现卖,每有所学,力求马上运用,就像我们小时候用词造句那样。韩老师尽量不让学生过了夜,让所学知识沉没在记忆深处,时间长了便了无痕迹。
四、让课堂静下来
1、刚入学初学拼音时规定:老师手指黑板时学生念,老师手放下时学生停止出声;老师手持卡片时学生念,老师把卡片从胸前放低或藏身后时学生停止出声;老师伸出一个指头,示意学生只念一遍;老师两只手做暂停的姿势,学生要立即安静下来。
2、布置写字母的时间要在下课前10分钟,一旦让学生动笔,老师再讲或让学生再读学生们的心里就有了牵挂的事,他写不完是不会抬头的,而等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写完,需要很长时间,课堂纪律就没法控制了。不要频繁地更换教学内容,看书、看黑板、看屏幕的时间不要太短,学生从一个环节转到另一个环节,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组织教学。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5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在30年的教学生们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们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们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们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们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们,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们,开发每个学生们的潜能,为每个学生们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们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让学生们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们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们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与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与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与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与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7
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亨利·戴维·梭罗便代表其中一种或被人艳羡或被人批判的生活态度,总是有人质疑这是一种虚假与做作,可没有会削足适履,也没有人会用一根铁链把自己终生锁在一棵树下。人们赞美的和所谓的成功生活,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形式而已。为什么我们要赞许这一种而贬低另一种生活呢?
自由自主,独立孤单。锄豆种禾,建房徒步。毕竟,无论在农业、商业、文学或者艺术方面,享受奢侈的生活到头来必然结出奢侈的果。简单到极致的日常生活,复杂到繁华的.精神世界,即使在《瓦尔登湖》中著书告人也无法将其中的安宁平和传达到每一位读者心中。这不同于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没有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惆怅;他有苏东坡“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豁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期冀,却也不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当然,正如梭罗所说,我们不能根据先例判断人还能干什么,人做的实在太少了。但是人们总是觉得,如果没有了栏杆或篱笆,在田园周围砌上石墙,我们的生活就有了界限,我们的命运便有了着落。
其实不然,生命是一个不断行走,停下,再出发的过程。犯错,沉沦,上瘾,戒瘾总是难以避免的过程。谁能从不跌倒一直昂首,谁能不犯错直接攀上顶峰,若是有一日,我们能够钟表走到什么时辰,人们是什么态度,在从事什么劳动都无关紧要。那么你便是真正意义上心理上的隐士,那么无论居住在钢铁森林般的城市,还是宁静平和的瓦尔登湖畔,你都能收住心中的一片净土,独立于这世上,放在荒凉之地绝不凋落,放在热闹之地绝不张扬。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8
摘 要:就阅读一些教育经典书籍,浅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教师;教育;力量
“读书”,一个多么温馨的词语。读一本好书,心情放松,杂念尽消。“众里寻他千百变,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徜徉书海中求知的人常会有如此动心美妙的体验吧。
作为教师,没有一天能离开书籍——教材、教参……日复一日,习以为常。于是有人感叹:做了教师,就注定要将一生机械无味地耗在教材、教参上,枯燥之极……
其实,阅读《教育的力量》,就能够给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应该作为一种力量而存在,我们应该竭尽所能,让每一个世界变得生动、快乐、不单调、不沉闷、更不黑暗;在充满阳光的白天帮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丽;即使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的人,这就是教师。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会让我们变得善于思考,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阅读《教育的力量》,我们确切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不断进步。肖川老师的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练就的教育学问。
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们深深地感动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激励着我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权力金钱,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对春天的回应和礼赞。
阅读《爱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单纯、美好、永恒的爱的情感,将我深深地包围,涤荡着我的心灵。它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崇高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又能使爱不断地升华,它也教给我怎样去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阅读这些经典名著,我总是不断地被吸引、被感动,有些东西便不留痕迹地沉淀下来,沉淀到我的内心深处,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清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教师在一生中要不断提高自我,需要读书好学。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9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们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们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们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们,就会激励起学生们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们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们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们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们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针对学生们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们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们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们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们》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们的成长应该是学生们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们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们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们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们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们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们,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们、相信学生们,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们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10
纪伯伦曾说过“荣誉是热情站在阳光中影子,花根是鄙弃荣名花朵”。我想这句话送给朱永新先生一定是最合适不过。他是全国人大会委员,是民进中央副主席,是苏州大学博导,但他却一再说自己是一个力图不让孩子掉队老师。初听他名,缘于他连续11年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提案;敬仰他人,却因有幸拜读他《教育之旅——教育承诺》。
翻阅书籍,会发现全书以一种访谈形式展开,记述朱先生近些年和众多媒体关于教育观点一些对话。在这些对话中轻易就能发现,朱永新先生致力于新教育实验理念普及和推广,他提倡多角度关注孩子人格健全与成长。但让我最感同身受还是他所提倡“全民阅读”理念。他认为这是新教育实施最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改革必由之路。他在访谈中提到“一个不善于阅读民族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精神力量民族,也绝不会成为一个有竞争力民族”。朱先生还以犹太人为例,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有45本书阅读量。这似乎让这个种族人才辈出、贡献良多变得不那么匪夷所思。
而作为一个一线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重要。他有着发展思维、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提高表达能力等诸多作用。正如朱先生所说,学校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是必要乳汁,那课外阅读就是孩子健康成长其他营养物质。但现实操作中,我们总会感到荆棘满路。应试压力、阅读方式改变、社会观念不认同等都让孩子读好书路径看似越来越窄。由此朱先生便提出“全民阅读”理念。由民众阅读形成一座城乃至范围更广书香氛围,去吸引那些离书越来越远人群。例如,他认为父母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阅读,定能形成共同语言,拥有共同生活密码。他始终坚持,哪怕多一个人爱上阅读,这世界便也多一份书香。
掩卷沉思,朱先生理念,我想就现在来看是梦想大于现实,毕竟太多人认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太多人甚至没有阅读兴趣。但长此以往,从书香校园影响到书香社会,从推进阅读到撬动中国教育改造,也并不只有渺茫希望。低头再看书面上朱永新先生,我惊讶一个身体力行搞教育改革人,看起来却温和淳朴、笑声朗朗,我想那一定醉人书香才能浸润出儒雅气质吧!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1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与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与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与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12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与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与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与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与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13
《八月未央》是我大学时读过的一本书,作者是安妮宝贝。这本书算是安妮宝贝较早期的作品了,那时在书店看到后因为书的封面非常吸引我便毫无迟疑地买下了。
记得第一次看看安妮宝贝的书是《告别薇安》,她的第一本书,那是一个很多很诡异的很让你惊心的故事的集子。看完后后背发凉,想把书丢得远远的,让太阳好好晒晒自己的手、心、和脸上的表情。但她的确是个优秀的作家,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故事离奇,叙述简练却又意味深长。甚至有些内容看了回味思考许久,让人爱不忍释。
这本《八月未央》前一部分都是与《告别薇安》风格相似的小故事,主人公总是在颠波流离,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所遇到的爱都是刻骨铭心无言的伤害,这么一个神秘的带着故事的.女子或是男人呈现在你面前,幽幽地出现又幽幽地离去,就像书中的一句话“生命是一座恢宏华丽的城堡,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带着一种绝望悲观的气息。
书的后半部分收录了她的一些散文,看了让人稍感健康阳光些,还有一些感触写的到位极了,让我不停在停驻、摘记、回味。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14
纪伯伦曾说过“荣誉是热情站在阳光中的影子,花根是鄙弃荣名的花朵”。我想这句话送给朱永新先生一定是最合适不过。他是全国人大会委员,是民进中央副主席,是苏州大学博导,但他却一再说自己是一个力图不让孩子掉队的老师。初听他的名,缘于他连续11年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敬仰他的人,却因有幸拜读他的《教育之旅——教育的承诺》。
翻阅书籍,会发现全书以一种访谈的形式展开,记述了朱先生近些年和众多媒体关于教育观点的一些对话。在这些对话中轻易就能发现,朱永新先生致力于新教育实验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他提倡多角度关注孩子人格的健全与成长。但让我最感同身受的还是他所提倡的“全民阅读”理念。他认为这是新教育实施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他在访谈中提到“一个不善于阅读的'民族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也绝不会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民族”。朱先生还以犹太人为例,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有45本书的阅读量。这似乎让这个种族的人才辈出、贡献良多变得不那么匪夷所思。
而作为一个一线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他有着发展思维、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提高表达能力等诸多作用。正如朱先生所说,学校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是必要的乳汁,那课外的阅读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其他营养物质。但现实操作中,我们总会感到荆棘满路。应试的压力、阅读方式的改变、社会观念的不认同等都让孩子读好书的路径看似越来越窄。由此朱先生便提出“全民阅读”理念。由民众的阅读形成一座城乃至范围更广的书香氛围,去吸引那些离书越来越远的人群。例如,他认为父母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阅读,定能形成共同语言,拥有共同生活的密码。他始终坚持,哪怕多一个人爱上阅读,这世界便也多一份书香。
掩卷沉思,朱先生的理念,我想就现在来看是梦想大于现实的,毕竟太多人认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太多人甚至没有阅读的兴趣。但长此以往,从书香校园影响到书香社会,从推进阅读到撬动中国教育的改造,也并不只有渺茫的希望。低头再看书面上的朱永新先生,我惊讶一个身体力行搞教育改革的人,看起来却温和淳朴、笑声朗朗,我想那一定醉人书香才能浸润出的儒雅气质吧!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15
暑假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为自己,为工作的对象,我们教师要认清自己,善于走进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鼓起教学的勇气?我想,不单是体现在平时的上课,同时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体现在自己主动地付出。如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开发自制实验教具
一个成功的自制实验教具,对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法学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体现教具的实用性与直观性,更广泛地运用身边材料体现其经济性与普及性,更全面地考虑它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必须做到“四个一”:
(一)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
有的青年教师一提到自制实验教具就谈虎色变,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设计制作教具是一件纷繁复杂的事情,不愿或不敢去尝试。其实小学科学课的自制实验教具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追求结构的复杂。我们需要的是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与一份敢于尝试的勇气;我们追求的是将教学中的经验与感悟转化为新颖独特的创意并付诸于行动。在日常教学中,抱着积极勤奋的`工作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探索,不断锤炼。
(二)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
我们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问题的“左眼”。自制实验教具要贴合教材与教学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留心观察学生,善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多分析,多反思。这些都是教师自制实验教具的灵感源泉。例如:在研究不同材料热传递的过程比较中,我们在发现比较的困难时,是否可以想到改变教具达到效果。常带着这样的“左眼”,你一定会有思考与收获。
我们还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生活的“右眼”。小学科学老师要学会做一个“拾荒者”。时刻留意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及时收集整理,物尽其用,将旁人眼中的“垃圾”为我所用。在制作教具时,尽量做到能不买的材料就不买,能少买的材料就少买。同时也号召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发动学生也参与其中,创设与谐融洽的师生氛围。如果你常带着这样的“右眼”去观察周围,那你的“左眼”将更加明亮,就会成为一对“慧眼”——你的创造将无限广阔。
(三)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
自制实验教具不是教师孤芳自赏的个人行为,我们需要有一只认真倾听学生意见的“左耳”。自制实验教具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就是自制实验教具最好的评委,教师要积极鼓励与支持学生参与设计制作教具的活动,让自制教具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科技活动,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来不断完善自制实验教具,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玩具”。
我们还需要一只善于倾听同行意见的“右耳”。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多了解与搜集自制教具方面的最新资讯与技术,认真借鉴别人制作自制教具时成功的思路与方法,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四)有一双善于制作的巧手
在自制实验教具的具体制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既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又要掌握不同的加工方法,还要了解不同材料性能与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与知识面,拥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这是对教师的一种能力锻炼,需要在日常的活动中,不断锤炼与提高,最后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11-08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08-26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精选)10-23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08-31
小学教师的读书随笔02-02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荐】05-18
【热门】小学教师读书随笔05-18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热门】05-18
【精】小学教师读书随笔05-18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精】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