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1
中午午睡时,小朋友们在忙着自我脱衣服、脱鞋子;因为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的开展水平较小班时,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了。所以我们让小朋友自我动手了,实在不会,我们会教,但不会去直接帮助。
今日林林脱衣服的时候就遇上了麻烦,他将衣服的拉链拉开了;可是由于穿了厚衣服,所以袖子没有方法脱下来。他努力地脱着,实在脱不掉了,他开始甩衣袖,嘴里还发出嗯嗯使劲儿的声音,重复着甩袖子的动作。直到遇到了凡凡。
只见凡凡大方地说我来帮你,在凡凡的帮助下,林林的衣服很快脱了下来。平时在我眼中的凡凡,入园时依偎在妈妈旁边,离园时羞于和我们打招呼,活动时跑这儿跑那儿的孩子一个小男孩,没想到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会主动帮助他人。
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位天使,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美丽的',只是有时候,我们被他们的表象给迷惑了,暂时看不清他们本真的样貌,所以我们只能耐心去等待去发现他们的内心。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2
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个性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经验证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搞笑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我从一下两点教授幼儿简单容易的学习儿歌:
1、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完美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根据语言加动作表演,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诗歌“春天的秘密”时,发现这首诗歌重复较多,而且很长,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有点难,首先分段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我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让每段都有标准的动作,我把自己创编的进行示范表演,幼儿根据诗歌和教师的动作进行朗诵,引导幼儿能够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幼儿动作形象,有的动作滑稽逗人,这首诗歌用了十几分钟,幼儿就能表演和朗诵了。我们就应关心她平时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帮忙,团结友爱,我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动关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他们,去帮忙他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但孩子们真正这样做的却很少。有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
一天早饭后,我正在打扫院子,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A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B在轻轻扶着她走,走在旁边的C说:“哎呀,那么娇气呀!”B气呼呼的说:“她病了,你怎样能那样呢!我们就应关心她的,老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你病了,没人关心你,你高兴吗?”听了孩子们的对话,我很高兴,立刻跑过去,询问了A哭的原因,原先A来到幼儿园后,突然觉得肚子疼,就哭了起来。我立刻送她到卫生室看了看,医生说她喘岔气了,一会儿就好了。
送她回来后,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纷纷问:“老师,A怎样了?A怎样了?”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貌,我说:“孩子们,A没事了,她喘岔气了。这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明白关心同伴了,很好。”并着重表扬了B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必须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效果。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3
一、不要禁锢孩子去选择,否则会让孩子很退缩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吃巧克力,我的儿子也不例外。偶尔,孩子拿一块巧克力非常高兴地在那里吃,特别开心。可是,他奶奶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她就会马上过来询问孩子:“你怎么又吃巧克力呀?”奶奶会告诉孩子巧克力吃了会坏牙,会上火,反正巧克力带给孩子美味的感觉就全都没有了。其实,吃巧克力就是一种愉悦的心情,但是,孩子吃的时候已经没有愉悦的心情了,他瞻前顾后,吃巧克力都有一种负罪感,小心翼翼的。我就觉得特别扫兴。
孩子现在3岁,他会这样跟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吃一块巧克力?我就吃一小块。”“妈妈,你可不可以给我讲一个故事?故事非常短,你就给我讲一个吧!”我感觉孩子越来越退缩的,这种礼貌让我觉得特别不舒服。我不知道长期这样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只是隐隐觉得已经挺可怕的了。
二、在孩子选择时,商量的过程很重要
我也经常会给儿子小楠定一些规则,现在,小楠上幼儿园大班了,他很习惯我跟他商量着解决一些问题,于是,商量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我和孩子去超市,孩子也会告诉我他想买什么,会跟我商量,我可能会回应他说,这个可以买,那个不可以买。比如说,小楠想要买一本书时,他会对我说:“妈妈,我想买这本书。”然后,我会想想,权衡一下这本书是否值得买回家。有时候,我会商量着说:“我出大部分钱,你出小部分钱吧。”小楠会特别高兴。我觉得,有限定的自由选择会让孩子感觉很安全。妈妈这时候如果能带着他做一件他喜欢做的事情,孩子就会很满足,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我觉得商量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三、只有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
提到孩子不吃某种蔬菜时,很多妈妈会很困惑:这时候是逼着孩子吃,还是答应孩子不吃?其实,父母有的时候,也会不愿意吃某些东西。大人同样也会说:“这个是我不爱吃的。”为什么父母能够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孩子就不能选择呢?
我觉得,孩子不爱吃的东西可以少吃,没有必要逼着孩子吃掉你认为有营养的所有东西。其实,孩子有偏好也很正常。可是,我们的原则是孩子不爱吃可以少吃,但不能完全不吃?因为孩子在从小到大的每个阶段口味也会发生变化,妈妈也无法得知孩子是不是真的不爱吃。比如说,我的儿子小时候不爱吃茄子,可是他现在就很爱吃茄子了。所以我主张让孩子都尝尝,也许哪天他就爱吃了。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去尝试,多尝试才会有选择,才会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吃什么,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四、和孩子分享他的选择会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受
我朋友的女儿纯纯觉得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纯纯说,同学的妈妈都不会带他们去吃汉堡,不会给他们买薯片。因为妈妈们觉得那些是垃圾食品。但是,我的朋友很有童心,她有时也会饶有兴趣地跟孩子去麦当劳买一堆薯片,偶尔满足孩子的愿望。她还会和女儿一起看樱桃小丸子,跟女儿一起买零食吃,这个女孩在她们班里面是所有孩子都羡慕对象,她也觉得特别幸福。我觉得好吃的,妈妈和孩子一起分享,美味会加倍的。
五、给孩子选择的自由需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内心
对孩子来说,交流的过程其实比是否吃到了汉堡、薯片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些表面的现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的关系处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妈妈真的去关注孩子了,去分析琢磨,去用心了,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便是爱了。
妈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孩子有时候要一件东西,妈妈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这时妈妈要停下来想一想,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情况下,孩子实际需要的是爱的感受。孩子同样需要被关注、被尊重、被理解。要到没要到对孩子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得到爱。再小的孩子也是如此。
1、尊重孩子的.选择,找到给孩子心理和身体营养的平衡点
有时孩子拼命要一件东西,他是在替换他没有得到的爱。妈妈在考虑到孩子身体的充足的营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心理的充足的能量。如果妈妈能够给孩子充足的能量,就会在小事情中找到取舍的平衡点,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并从中得到小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比方说,妈妈大部分时间不会让孩子多吃糖,妈妈会告诉孩子,糖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是,妈妈也不要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如果孩子有小朋友来玩时,妈妈可以允许孩子给小朋友拿出糖来,让孩子跟小朋友一起分享。
我觉得孩子童年和父母互动非常重要。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有自己的一些权利,但是他也知道这些都不是随意的。父母也要表达他们的愿望,父母要有决策权。妈妈应该让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这么多好吃的,到底我喜欢吃哪个?孩子需要挨个去尝尝,尝完了他我才知道:“哦,原来这是我喜欢的。”
2、既要鼓励孩子去尝试,又要培养孩子承担后果的勇气
孩子常常会想做一些客观上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比如说,孩子想画画,但资质不够。这时候,妈妈就会很犹豫:如果孩子多年后才悟到自己根本没有画画的天赋和激情,那时孩子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妈妈还是应该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将人生坐标放在一个比较宽广的背景下,成功的标准就非常多了。但是,在这些标准之中有一个不变的标准,那就是内心的体验。其实,无论在别人看来成功与否,自己内心的体验是最重要的。这种体验也是每一个妈妈希望自己孩子拥有的,因为,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
我想,如果妈妈是出于本能和爱,给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选择的机会。当她经历了之后,她才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才会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才会做出真正的选择。而因为有妈妈的爱和信任作为后盾,孩子的内心能量就会很充足,他便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选择和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他便敢于去承担。
最后,我想说,理解孩子,是妈妈给孩子自由选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也是妈妈培养宝宝选择能力的心的开始。当我们带着爱开始去理解、信任孩子的时候,我们便会拥有这份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喜悦。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4
下午吃点心后,我正在帮女孩子们梳头,其他人都在玩着玩具。突然,欣欣撅着个小嘴巴走到我身边。“欣欣,怎么拉?”我赶紧问到。被我这么一问,欣欣更委屈了,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老师,天天他说谎。”“啊?怎么回事呢?”我被她说的满头雾水。“他说和我做好朋友的,可是他刚刚还推我,他说谎。”哦,原来这样啊。我把天天喊过来,让两个好朋友自己解决吧。
看到天天走过来,欣欣气呼呼的看着他,也不说话。我用鼓励的口气对欣欣说:“你有什么不开心要和好朋友说,这样他才会改正,对不对?”欣欣点点头,“你说要和我做好朋友,怎么推我了,这样你就说谎了呀!”天天看看我,又看看欣欣,小声说到:“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听到天天道歉,欣欣又开心了,拉着好朋友又去玩了。
欣欣在我们班属于年龄比较小的,一直都比较天真,但个性一直也比较强。升入中班后,很多孩子也都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有时孩子和同伴产生矛盾,我也有意识的`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我想,这样,不但给了孩子充分的信任,也让孩子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了自信,也会和同伴更好的相处。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5
在活动室给孩子们排座位时,教师往往根据“高矮相宜、男女搭配”以及“活泼好动的与比较文静的穿插起来”的原则,将孩子的座位固定下来。经过实践我认为在座位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将座位适当调整有好处,它能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使之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我班的赵修俊小朋友很喜欢画画,每天一入园就开始涂涂画画。渐渐地他周围的几个小朋友也受他的影响,爱上了画画。几个星期后,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我有意识的将修俊小朋友的座位作了调整,让平时不喜欢画画的.三个小朋友跟他坐在一起。一段时间后,这三个小朋友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再如我班的王雨小朋友普通话讲的很标准,平时也喜欢讲故事,我就有意识的让她跟几个不善于言谈,不喜欢表现的孩子坐在一起,受她的影响,几个孩子的普通话进步很快,渐渐地也开始表现自己了。
后来,我就经常用调整座位的方法,让能力强的孩子去感染和带动能了弱的孩子。这样既使能力弱的孩子得到了发展,又使能力强的孩子获得了锻炼和交往的机会。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6
也许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宝贝吧,从事了多年的幼教工作,总的感觉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了。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家长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着改变,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培养孩子个性化的同时,有时教育者也容易把握不好分寸,造成了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从而,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过于自私,过度任性等等。
我班里有一个小男孩叫陈天泽,长着大大的眼睛,虎头虎脑的。这孩子挺聪明,对各种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想象力也很好,可以看出其家长应该很注重对他的智力培养。可是,通过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使我发现,这小家伙脾气太大,很任性。不管犯了什么错,他从来都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对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就算一个人的智商再高,如果他不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相信他也不会永远健康的发展。近几年我们经常会听说,某某大学的高才生因不顺心而自杀或误入歧途之类的事情,而且此类事件的发生机率还在不断提高。所以,如果家长和老师意识不到这些心理健康隐患,那么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很危险的事情。
对于陈天泽的“任性”这一问题,在与其家长做好沟通之后,我决心要帮他改掉这种不良习惯。终于,在我的等待中,机会来了。
有一次准备吃午饭了,在组织孩子们洗手时,陈天泽把桂鸿章推倒了,于是桂鸿章就“哇哇”哭了起来。我接着走过去问怎么回事,小朋友都说是陈天泽把他推倒的,经过仔细查看桂鸿章,发现他并无大碍,这时我悬着的一颗心稍稍安稳了些。接着,我拉着陈天泽的手走到一边,然后蹲下,问他“陈天泽,是你把桂鸿章推倒的吗?你能告诉老师怎么回事吗?”这时,他的反应是:皱着眉头,瞪大两只眼睛,还噘着小嘴,然后气横横的斜视着旁边的墙,连看都不看我。嘴里还叽里咕噜着:“真讨厌,哼,气死我了!”然后就一言不发了。不论我怎么说什么,他还是那样生气地噘着嘴、皱着眉,就是不理我。看到他这个样子,我想再继续也是徒劳的,就停止了与他的交流,接着去把桂鸿章安慰好就组织大家吃午饭了。
在组织孩子们吃完饭后,我想这件小事有可能就是改变他的一次契机,所以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等把别的'孩子们安顿好后,我又一次把陈天泽喊道我身边。我用手揽着他,轻轻地说:”宝贝,你能看着老师的眼睛吗?”他听到后,慢慢地抬起头,眼神瞄了我一下,接着又闪开了,这时能看出他不像刚才那么生气了。我又说:”老师不是因为你倒了桂鸿章而生气,而是因为你不够勇敢而着急。老师说过,你聪明好学,画画也很好,这都是你的优点。可是我们有犯错的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犯错怕什么,改掉还是好孩子。怕就怕犯了错不改,那不就永远错下去了吗?你想成为不会改错的孩子吗?”这时,他盯着我,摇了摇头小声说:“不想。”“真棒!你确实很聪明,老师希望你以后能变得更加勇敢些,成为知错能改的孩子,当个真正的男子汉!”接着,他又小声嘟囔着说:“老师,我真不是故意推倒桂鸿章的,我会跟他道歉的。”我高兴地说:“好吧,老师相信你,从今以后老师就要看你的表现了……”
说也怪了,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有时不小心碰坏别人东西时或偶尔挤到别人时,他总能接着脱口而出:对不起!他的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前显得更开心了。还有,他前几天说了令我非常感动的一句话。那是课余时间,我与孩子们闲聊:“孩子们,你们下学期就要升大班了,到时我就见不到你们了。”这时,陈天泽不太大声说:“张老师,到时我会想你的!”啊!?真的好意外!我说:“宝贝,张老师经常批评你,你不生我气吗?”他说:“我不生气,我犯错时你才会批评我的,我知道我表现好你就喜欢我的……”
多可爱的孩子,看到他的这样的改变我怎能不感动呢?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7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和孩子们在一起相处三个月了。
记得有天我请假,小班的娟娟老师代我的课。当我回来,听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一向问我为什么没来上课,老师开玩笑说是他们把我气得生病了。当时听了,我心里觉得酸酸的。虽然孩子们有时候不太听话,但是我和他们在一起应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每一天的生活。
每当我夸奖其中一个人时,他们总是一起做,我明白,他们需要我的夸奖。所以我也会尽量给他们每个人一个手指印章。虽然摁在眉头,别人看不到。但是他们觉得这是给他们最荣耀的奖励。
宇航此刻很喜欢幼儿园的生活。他是外冷内热型的孩子,表面看起来文文静静的,但是心里有很多的想法。此刻他也很乐意和我说,每一天一早过来,总要说做完在家妈妈、爸爸给他弄什么、买什么东西了。当然,我也要认真的听他说。
我们班的两个小女孩儿诗曼和子艺,此刻越来越有范儿了。看到男孩子洒水了,便说:“赶紧拿抹布擦掉,要不袖子就湿了!”有时候看着她们觉得很有女王范儿。有时候我也会提醒她们:你的.潜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么事都照顾的到。
钰尧,是让其他老师说道都头疼的孩子。但是我没觉得钰尧让我头疼,也许是别的老师没有和钰尧相处的原因吧。虽然钰尧总是做些激动的事,但是他是个开心果,他能让我们开心,捧怀大笑。记得一天他突然说,“晓燕老师你不丑!”当时我很惊讶。原先他也有自己的审美。我也很高兴,在孩子们的心里,我留给他们的是完美的形象。
和孩子们的日子里,总能出现一些开心的,让人开怀大笑的片段。很感谢孩子们给我的一切。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8
老师要时常观察幼儿,在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发现污点,不要怕孩子笑话,主动承认不足之处,及时擦掉污点,擦亮镜子,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影响下,个个成为老师的小影子,成为有礼貌、有潜力的好孩子。
这是一件发生在午睡室里的一件事情,当我说:“小朋友们,下午好!起床了。”孩子们一个个都起来了,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去帮一些动作稍微慢的小朋友穿衣服,就匆忙的从果果的身边走了过去,身体没把握好平衡,差点摔跤,就听惜筠宝贝说了一句:“卢老师,你要留意呀,下次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那样会很疼的。”
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貌,心里头温暖极了。这些幼儿在班级虽然才一个多学期,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老师,就像老师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嘛。
模仿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爸爸妈妈都来学一学。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好的。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老师要三思而后行!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9
中午午睡时,小朋友们在忙着自我脱衣服、脱鞋子;因为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较小班时,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了。所以我们让小朋友自我动手了,实在不会,我们会教,但不会去直接帮忙。
今日林林脱衣服的时候就遇上了麻烦,他将衣服的拉链拉开了;可是由于穿了厚衣服,所以袖子没有办法脱下来。他努力地脱着,实在脱不掉了,他开始甩衣袖,嘴里还发出“嗯嗯”使劲儿的声音,重复着甩袖子的动作。直到遇到了凡凡。
只见凡凡大方地说“我来帮你”,在凡凡的帮忙下,林林的衣服很快脱了下来。平时在我眼中的凡凡,入园时依偎在妈妈旁边,离园时羞于和我们打招呼,活动时跑这儿跑那儿的孩子一个小男孩,没想到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会主动帮忙他人。
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位天使,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美丽的,只是有时候,我们被他们的'表象给迷惑了,暂时看不清他们本真的样貌,所以我们只能耐心去等待去发现他们的内心。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10
贴画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的喜欢贴画。每次带着自己的孩子经过超市里的玩具区的时候,两个孩子总是会停留在贴画区看自己喜欢的贴画。而且每次都会必须带走一张,有时候我也哭闹,这贴画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班级里的孩子也是一样,一张贴画对孩子来说就像是狐狸眼中的一块肉,他们总是眼巴巴望着贴画。在你拿出来的那一刻都没有眼睛都没有离开过。如果你在一日生活之前对孩子提出要怎么样做才会有贴画,你会发现孩子们都积极地按照你说的去做,而且还会监督别人。这种自制力和约束别人的能力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我们成人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不就是一个贴画吗,有的孩子贴了一天了,脸都不舍得洗,就是不想把贴画揭下来。我们被孩子的这种童真萌化着,同样也在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小小的一张贴画,在我们看来没什么,可是在孩子眼中,那是荣誉。老师对孩子的认可是孩子非常想得到的。一个小小的贴画就代表着老师对孩子的认可,而孩子追求老师的认可也是孩子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的表现。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老师的.。这是孩子的向师性。
当然,我们可以利用贴画来规范孩子的一些行为,但是,我个人认为贴画不能一直使用。首先,一直使用,就让贴画失去了本身的吸引力。一个孩子每天都能够得到贴画,几天之后,他会发现即使她不怎么努力也会得到贴画,孩子的投机心理就会滋生。其次,贴画的使用也有它本身的弊端。孩子为了一个贴画而做出的改变就让孩子的这种行为有了一定的功利性。这样长期形成的反射就会让孩子有这样的思考习惯,有好处我就去做,没有好处就不做的心理。所以说,贴画在一件事情进行不顺利的时候可以使用,但是用几次,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提高我们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在使用贴画之前就想好的。另外,贴画不是只发给优秀的孩子。对于进步的孩子,在发贴画的时候要说出孩子的进步之处。让所以孩子都知道,只要你在进步老师都会看到眼里,也会给孩子表扬。
贴画是一个很好的使用工具,但是也有弊端,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11
吃过下午点后,有个孩子们来对我说:“垃圾桶里有一块饼干,不知道是谁偷偷扔掉的。”“多可惜。”“这是谁扔的?”我大声问孩子们,孩子们瞪着眼睛看着我,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害怕的眼神使我一下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太粗暴了,我立刻语气缓和的说:“谁扔的这块饼干?”孩子们还是没有作声的,谁也不敢承认。放学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但扔饼干的事却使我放心不下。我想,既然是偷偷扔的,说明孩子有顾虑,这件事应当从正面积极引导,并且要在全体孩子面前解决,因为许多孩子都看见了。
第二天,我准备了一些有关饼干制作的资料,让孩子们看怎样制作饼干。通过录相观察及图片了解饼干的制作过程,感知工人们的`辛苦。然后我用橡皮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成饼干样,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我表扬了小蕊和小妍,过去连一块饼干都吃不下,现在吃得多了,身体壮了,个子高了。孩子们笑着看着他们俩,我又问:“为什么他们现在比过去吃得多了?”孩子们纷纷说:“他们从前不爱活动,不爱玩球,不爱跳绳,不爱玩呼啦圈,所以不想吃东西。”
我说:“对了,人的饭量会随着活动不活动,高兴或不高兴增多或减少,还有就是中午吃得过多或过饱,下午吃点量也会减少,不想吃了。”这时小争顺着我的话自豪的说:“我就是这样,昨天中午我吃得太多了,觉得有点饱,下午吃点时我就不想吃饼干了。”我说:“对呀,小争和老师说的一样,我们要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时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都说:“告诉老师少给点,就要一个或半个饼干。”“告诉老师吃不了啦。”
我称赞他们真聪明,说得对,这时小争反而不出声了,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看这个,听听那个,脸上的表情让我明白了,垃圾桶里的那块饼干多半是李争扔的。我及时说,像昨天下午垃圾桶里就有一块饼干,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掉进去的?李争说:“老师,是我扔的,我以后再也不扔饼干了。”我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小争,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12
我觉得,皮影戏动作夸张有趣,渗透着滑稽诙谐幽默的风格,孩子们很喜欢(我们幼儿园孩子就欣赏学习过此类的舞蹈)。但皮影戏只是一种地方艺术,对其他区域的孩子们来说不是很熟悉的。可以把欣赏和创编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了解皮影戏的特点及动作,然后大胆进行皮影舞蹈动作的创编。分如下几步,循序渐进:
首先,先让孩子欣赏俏夕阳的舞蹈,了解皮影戏这个舞蹈幽默诙谐的风格,动作滑稽有趣的特点。
其二,老师教授一点皮影戏的动作、技巧,让孩子初步学一学奶奶们的动作,让他们把动作表现的越滑稽越好。因为没有皮影舞蹈的基础,孩子一上来就创编,也是有一定得难度的`。
第三,皮影戏的舞蹈音乐,不止一首俏夕阳,应该还有很多,老师组织的叫“我们自己的皮影戏”舞蹈创编活动,可换一首音乐,布置成舞台模样,让孩子在自己的舞台上自由发挥,大胆创编,再把孩子的影像投影在幕布上,孩子们一定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会创编出意想不到的动作,使活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13
春天来了,我要与孩子们进行美工制作活动——美丽的花园。我精心准备了活动材料,在制作方案中,我想好了如何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装扮出美丽的花园。
突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为什么我总是想着让孩子们按照我的`想法与要求去做呢?为什么不去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呢?于是,我决定是一次。
在组织活动时,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分组,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们都积极的动手做起来,在近25分钟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都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完成之后,拿着自己装扮的作品与小朋友共同欣赏、介绍。
请大胆的将你信任而支持的目光投给孩子们吧,你将获得一份惊异的收获。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14
生活中父母喜欢以他们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继而代之的是不适当的埋怨孩子,责怪声不断。围绕在孩子耳边的经常是这样一句话:“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经常受到批评后就会失去信心,对自我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我是个强者,来抚平自我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
我们班李欣航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他们父母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批评他,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丧失殆尽,所以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他看见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时便会乏味的说:“那种事真没意思!”我常常感到他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也经常看到他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起,指责他人。他们更强烈的期望拥有同病相怜的伙伴。
同欣航相反,我们班心仪小朋友不去指责他人,却情绪更低落,内心充满着自责,有着过分的自卑感,总是觉得在别人眼里自我很差。
父母絮絮叨叨埋怨孩子,实际上是等于在叮嘱孩子:“你要不断的失败呀!”由此看出,在中国鼓励教育刻不容缓。父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及时送上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靠父母和幼儿教师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鼓励犹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犹如一剂良药,抚慰孩子心灵创伤;又犹如一缕春风刮过孩子心头,温暖孩子的童心!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15
艺艺在幼儿园里是一个能干,懂事的小姑娘,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课堂上的她,积极认真;游戏中的她,热情活跃,是老师最得力的小助手。可是,在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惊讶的发现,艺艺在爸爸妈妈,邻居阿姨面前竟然是另外一个样子,张牙舞爪,脏话连篇,与幼儿园里的她大相径庭。我诧异了!难道这就是孩子的双重性格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从未真正接触过这类孩子,我决定在这段时间仔细观察一下艺艺的言行,我发现艺艺是班里威信很高的孩子,很善于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纷争,特别是在老师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能最早伸出“援助之手”。众所周知,艺艺在幼儿园是表现很棒的孩子。在艺艺的潜意识里面,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她知道只有在这个地方表现的好了,老师才会喜欢,小朋友们才会喜欢,爸爸妈妈才会奖励!而她在幼儿园的表现则是一种自然状态下流露出的生活状态。
在家里,她潜意识里应该遵循的“束缚”,被爸爸妈妈的放任与娇惯“卸载”掉了,所以才会那么明目张胆的.释放本性!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和艺艺爸爸妈妈的沟通与合作,我们在教育方式上面达成了共识,艺艺在家的表现明显的进步了,老师和家长都为她的转变感到欣慰,希望艺艺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中班幼儿的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经典)幼儿中班教育随笔07-30
幼儿中班教育的随笔12-14
幼儿中班教育随笔07-30
幼儿中班教育随笔04-07
中班幼儿教育教育随笔11-08
幼儿中班生活教育随笔04-12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04-14
幼儿教育中班随笔04-18
幼儿中班教学教育随笔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