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1
当我教学二年级数学时,我发现学生们非常活跃和好奇,对新的数学概念充满兴趣。但是,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感到困难。我决定制定一个计划,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我首先进行了课堂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然后,我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实例,以帮助他们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应用。我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我使用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答案。我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以帮助他们保持兴趣和参与度。
在课后,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额外的练习题和作业,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我还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任何学习上的困难。
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学生们的加减法技能有了显著提高。他们开始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应用它们到实际问题中。我也发现学生们更加自信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教学叙事的成功在于我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以及我为学生提供的有意义的支持和额外的学习资源。我将继续努力,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并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2
新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是一个解决学生学习的好办法那么小组合作怎样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应注意的:
1、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_和开放_,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根据低年组学生活泼好动、缺乏定_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来的'结论,就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学具_作、动手实践来理解掌握新知。
2、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
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4、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指导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一般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编号的优势,对中等生和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在小组汇报前就用小组编号指定其名,指出他们是代表小组的名义来发言的,这样小组成员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来帮助发言的同学,有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压力、支持和帮助,汇报人会对小组汇报产生热情,从而对整个小组活动都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就能提高小组活动参与的均衡度。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3
二年级数学上教学叙事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二年级数学上教学叙事:
在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数学成绩,我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着重讲解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多做练习题,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我注重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4
《认识除法》是二年级上册课本中学生学习了平均分以后学习的知识,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一个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
首先,引发学生平均分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我一个追问:“每辆车坐2人是什么意思?”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上的提示,这对中等往下的学生更有所帮助,他们可以借助学具去分一分。对于中等往上的学生他们也可以直接在大脑里想分的过程或者联系乘法的意义来寻找答案,平均分和几个几相加本质上就有相通的地方。
其次,暴露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完善知识结构。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可以请身边的圆片帮忙,也可以在大脑里思考,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找到答案,后者比前者的.思维层次要高一些。在组织汇报交流时我沟通了这两种方法相通的地方,“在这道题中是几个几相加是6人呢?”学生出现了意见的分歧,一方认为是3个2相加,一方认为是2个3相加,我让学生举手表决了一下,发现几乎是半对半,随后我说“有理走遍天下”,要说出自己的理由,此时有些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意义来解释,有些学生知道想乘法来找到答案,但意义解释不清,我引导这部分学生去观察平均分好的圆片,最终是心服口服了,为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算式中的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经历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加强理解。
其实,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用圆片去分一分去解释难度不算大,而对于是“几个几人是6?”这是一个从直观形象到完全抽象的一个中间的初步抽象过程,这是突破难点的重要纽带,需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去明晰、完善。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5
《买电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内容中的第一课时。本课要求通过“买电器”这一活动,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创设了“买电器”的情境,价钱都是整十、整百的数,目的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相加减的口算,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教学时,我先指名让学生说出图中各种家电的价格,然后结合各种电器的价格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挑选出来,并让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在交流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语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估一估”、“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领悟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相同,只是数的范围扩大了。整个探索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注重对各种算法进行优化。
但是细细回想,本节课也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本节课时间分配不够均匀,到后面总结都没来得及。在探究算法和算理时,应多一些直观形象的实例结合起来,给学生建立更深的数学模型。
上完这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
1、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幽默感、风趣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升课堂组织能力,就要让孩子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课堂上一旦自己打动了学生,我想课堂组织方面就会好很多。
2、如何在学生探究算法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运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6
在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遇到了很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故事。以下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时刻和故事。
故事一:理解乘法
我曾经遇到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他对乘法非常困惑。我解释了乘法的概念,告诉他它是两个数相加的多次重复,但他仍然无法理解。我决定用他最喜欢的主题——动画片角色——来帮助他理解。我画出了两个角色,然后问小明:“如果每个角色都有三个朋友,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朋友?”他回答:“六个!”我告诉他这就是乘法的概念,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就是重复相加。我画出了更多的角色,让他计算总共有多少个朋友。他很快就掌握了乘法,并且非常兴奋地开始用它来计算任何他喜欢的事物。
故事二:形状和空间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形状和空间的理解可能比较抽象。我会通过让他们制作和填充七巧板来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概念。有一次,我让小明制作七巧板,他很快就完成了。但是,当他试图填充七巧板时,他发现他无法确定哪个形状应该放在哪个位置。我告诉他,这是正常的,因为七巧板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点复杂。我教他如何用眼睛观察七巧板的形状,然后想象它在空间中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填充七巧板,而且也提高了他的空间感知能力。
故事三:应用数学
我会让小明和他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例如,我会让他们计算他们每天花费在走路、跑步、骑自行车等不同方式上的时间,以此来学习时间单位。我会让他们测量他们的房间、教室、操场等地方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此来学习几何和测量。小明非常喜欢这些活动,他认为数学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字和公式,它也可以用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世界。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7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曾经遇到一位经常犯错、被称为“小马虎”的学生。他总是在计算、书写和问题解决中犯简单的错误,导致他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这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帮助他克服这个问题,使他成为一位细心的学生。
我首先与他的家长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在家庭中是如何辅导孩子做数学题的。我建议他们关注孩子在解题过程中的细节,并在他犯错时及时指出并引导他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我还建议他们建立一种奖励制度,以鼓励孩子在完成数学作业时保持细心。
在学校里,我与他一起制定了“细心计划”。首先,我要求他在做题前先读懂题目,确保理解问题的含义。其次,我鼓励他在解题过程中保持专注,避免被其他事情干扰。最后,我要求他在完成作业后仔细检查自己的答案,确保没有犯错。
在实施这个计划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开始变得更加专注和细心。他的错误率明显下降,数学成绩也有所提高。他的.家长也表示,他们在家庭辅导中注意到了这些变化,并称赞他成为了“小细心”。
这个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质。对于像“小马虎”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错误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问题。通过与家长合作、制定计划并持续关注他们的进步,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数学学习者。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8
在我教二年级的数学课时,我发现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于是,我决定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用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讲解这些概念。
比如,在讲解“倍数”这个概念时,我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手绢或书等物品,然后随机选取一部分来数数。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部分”和“总数”的概念。然后,我让他们计算出自己手中物品的数量是总数的几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倍数”的概念。
另外,在讲解“加法”和“减法”时,我也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我让学生们通过画画、贴纸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总的来说,我发现用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来讲解数学概念,可以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这些概念,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任何年龄段的数学教育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9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堂课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为主要是把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作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操作体验—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因此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合作与共享的意识。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10
在我教的一个二年级班级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因为按照正常的教育规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已经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
于是我开始思考原因,并尝试找到解决办法。经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们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甚至有些恐惧和抵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例如,我会在数学课上引入一些小游戏或者小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们多提问、多思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调整,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明显提高了。他们开始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我也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掌握得更加扎实了。
这个教育叙事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11
《数一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概念,发展数感。
教学本课时,考虑到孩子在生活中对千以内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主要运用计数器和方块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关系及意义。如在引入“千”之前,我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9个珠子,再添1个珠,是10;接着拨99再添1个珠子,是100;最后拨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是一千,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拨数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位值概念的体会。为了让学生对“千”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岀示1个大正方体,让学生猜猜这是由几个这么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答案五花八门。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中卡片数一数:先一个个地数,1条是十,再一条条地数,10条是一百,再一片片地数,10片是一千……再次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和进位的过程,同时初步感知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接着再出示一张纸,用手比划下500张有多厚,再出示500张纸,调整下之前比划的厚度,有了500张纸做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1000就有2个500,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进一步建立千的表象……
本节课比较遗憾的是在探索数数的方法时,由于赶时间,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想法,而是让会的同学一带而过,我想在今后教学中,即使学生表述不清或不会,我们也应该学会等待,让会的同学帮忙补充,又或者通过解读会的同学的想法也是一种学习,一次两次说不清,慢慢就会了。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12
在教小学二年级数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在我的课堂上,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互动和游戏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名叫小明的学生,他非常聪明,但总是对数学感到困惑和困扰。我注意到,他在做数学题时总是无从下手,而且缺乏自信。我决定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首先帮他建立基础。我教他如何数数、认数字、计算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我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数学概念,比如告诉他,数学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交流和解决问题。
然后,我开始教他一些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如乘法和除法。我让他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这些概念,比如让他计算他一周能吃多少个苹果。我还让他参与一些数学游戏和活动,如“找规律”和“猜数字”,这些游戏不仅能帮助他提高数学技能,还能增强他的自信心。
在我和小明的互动中,我发现他非常喜欢画画。于是,我开始利用这个兴趣点来帮助他学习几何知识。我教他如何画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让他用这些图形来解释几何概念。他还自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几何游戏,如“找出隐藏的图形”和“拼图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小明不仅提高了他的`几何技能,还找到了新的学习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更重要的是,他变得自信起来,能够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13
我在二年级教数学时,有一次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测量长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我精心准备了教学课件和实物测量工具。
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尺子,并让他们自己测量书本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学生们都非常兴奋,他们拿着尺子认真地测量着,一边测量一边记录。
接着,我拿出了一根长绳,让学生们用尺子测量这根绳子的长度。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并纷纷举手告诉我他们的测量结果。我很高兴,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准确地测出了绳子的长度。
然后,我拿出了另一根长绳,让学生们再次用尺子测量这根绳子的长度。这一次,学生们表现得有些吃力,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准确地测出了绳子的'长度。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学生们在第一次测量时过于兴奋,没有认真对待任务。
于是,我再次强调了测量长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们重新测量了这根绳子的长度。这一次,所有的学生都准确地测出了绳子的长度。
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以免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方式。
总的来说,这节课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测量长度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认真对待任务。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14
《租船》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21÷4=5(条)……1(人),所以“至少要租5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1人。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二年级数学教育的随笔】相关文章:
数学教育随笔04-11
初中数学的教育随笔05-16
初中数学教育随笔05-16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11-08
教育随笔小学数学10-09
初中数学教育随笔09-28
关于数学教育的随笔04-11
教育随笔:数学游戏04-04
数学优秀教育随笔11-13
二年级数学教育随笔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