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精选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知识渊博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1
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种地,孔子说:我不如老粮农。
樊迟又请教怎样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两句话就把樊迟打发了。
还据此批评樊迟是“小人”,因为“大人”只要当好领导就行了,“焉用稼”,哪里用得着亲自种庄稼!
子路随孔子周游列国,有次掉了队,向一位锄草老农打问:您看见我老师没有?老农不屑地答道:看见过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那配给人当老师吗?
《论语》里讲述的这两个故事,生动形象,短小好记,似乎又属圣人的“缺陷面”,颇好玩儿,以至千百年来,对孔子的'其他事迹,很多人也许仅能略知一二,甚至全然不晓,对这两个故事,却是历朝历代妇孺皆知。
于是一个误解也就随之而生,似乎孔子只重政治,不重自然;只懂书本理论,毫无实际知识,十足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唯知坐而论道的书呆子。
这真是冤哉枉矣。
据魏晋以前典籍所载,孔子认识很多动物和植物,并对一些动植物的习性和生长过程作过细心观察,也要求弟子们如此,孔子的一些优秀弟子,因此于生态环保、鸟兽研究等方面,造诣颇深,颜回、公冶长等还识鸟音,懂鸟语。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2
在孔子教学所用的六部经典中,《诗经》居首。
孔子明确表示,开《诗经》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丰富动植物知识。
把一部伟大的文艺著作和神圣的古代经典,当作生物学的普及本来读,既可见孔子教学方法的灵动多智,更可见孔子对自然知识何等看重。
的确,读《诗经》,会接触到很多动物和植物的名字,让你目不暇接、耳不暇闻,有如置身山林水泽,与草木共茂,与鸟兽同乐。
在生物学专著之外,读其他任何典籍,都不可能有这样的知识收获和耳目愉悦。
笔者做了个粗略统计,《诗经》305篇,以生物名篇者就达104篇,占全部篇名的1/3强。
据清代学者顾栋高《毛诗类释》载,《诗经》涉及337种动植物,其中鸟37种,兽40种,草37种,木43种,虫37种,鱼16种,谷类24种,蔬菜38种,花果15种,药物17种,马27种。
可以说,举凡当时的粮农、菜农、果农、牧民、渔民、猎户,以及山林、苗圃、园艺经营者所能涉猎到的生物种类,很大一部分都被《诗经》囊括了。
这很符合《诗经》产生的历史真实,因为《诗经》中的作品大多来自民间,是孔子之前数百年间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和情感具体而微的艺术再现。
劳动者本来时时处于自然之中,当他们心有所动,发而为诗,身边那些与他们须臾不离的“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也就浩浩荡荡随之入诗,在我们民族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中蔚为大观了。
传世的儒家六经,都经过孔子编订,其中于《诗经》用力尤多。
孔子治学严谨,既抱定“君子之于物,无所苟而已”的宗旨,一生又好“正名”,经手文字绝不会有半点苟且,对诗中涉及的337种动植物的名字,必定做过认真考订,孔子记忆力又特强,随着305首诗的编订,337种动物和植物的名称也就烂熟于胸了。
孔子之前,《诗经》本有3000余篇,孔子删去两千多篇,编订为305篇,在这过程中,孔子所过目的生物名字,显然不止300多种。
单这一个途径,孔子所识鸟兽草木鱼虫之名,就远比与之同时的任何一位老农老圃多得多。
更何况孔子对生物知识的汲取,有着更为开阔的兴趣面和涉猎面。
孔子所谓不如老农云云,不过是其因材施教方针的具体运用,诱导樊迟把主要精力用于读书习政而已。
至于锄草老农所谓“五谷不分”,那更是与孔子不沾边儿。
研读《诗经》,居然有这样独特的收获,孔子对此真是如获至宝,不禁感叹道:“《诗》,万物之户也!”《诗经》可谓万物的住所啊!所以熟读《诗经》,就是打开了一扇认识万物的门户。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自己的感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弟子们,要大家把对经典的传承,与生物知识的积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此,孔子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同学们为啥不好好读《诗经》呢?读《诗经》可以启发想象力,提升观察力,增强社交能力,抒发内心情感;近可以更好地侍奉父母,远可以更好地效力君国;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对于读《诗经》的好处,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学会“兴观群怨”,提高美学素养;二是感悟社会伦理,增强服务家国的自觉性;三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拓宽生物知识面,培养与自然的亲和力。
孔子还以此开悟独子孔鲤。
《论语》里只有两处提到孔子教育孔鲤,两处都要孔鲤读好《诗经》,尤其要重点研读《周南》《召南》。
而在一部《诗经》中,数这两组诗涉及动植物比例最高、数量最多。
《周南》收诗11首,有9首以生物名篇。
《召南》收诗14首,有10首以生物名篇。
诗中涉及的鸟儿有雎鸠、斑鸠、喜鹊、麻雀、黄鹂,兽类有马、鹿、麒麟、小狗、羊羔、老鼠、獐子、野猪,草类有荇菜、蕨菜、苎麻、卷耳、葛藤、荆条、蒌蒿、白蒿、浮萍、水藻、白茅、野豌豆、车前子,树木有樛木、乔木、小树、桃树、梅树、棠梨,鱼类有鲂鱼,虫类有蝗虫、蝈蝈。
“二南”一共25首诗,涉及鸟兽草木鱼虫即达35种。
草绿树森,鸟鸣虫吟,鱼跃兽欢,孔鲤读此,如赏多彩多姿之天籁,如享生物知识之盛宴,孔子给爱子所授读《诗经》之法门,美不可言,妙不可言。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3
孔子之所以能独具只眼,于一般人绝对不会留意处,发现研读《诗经》对学习生物知识的非凡意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孔子早在青少年时期,就打下了渊博的生物知识基础,而且终生孜孜以求,寻觅人与生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孔子27岁那年秋天,鲁国的附庸小国郯国的国君郯子朝鲁,在鲁君招待郯子的国宴上,鲁国执政大臣向郯子问起,郯国的先人古帝少皓氏为啥用鸟的名字作为官名?郯子对此作了详尽的解答。
用大自然中的物种纪事名官,本是远古时期图腾崇拜的普遍体现,少皓以前的黄帝、炎帝、共工、太皥都这样。
据说,少皓氏初登帝位之时,正好百鸟之王凤凰飞过来,于是就以鸟作为氏族图腾,用鸟类的名字纪事名官。
那时候,最重要的政务就是制定和推行历法,所以首先把掌管整个历法的官叫做凤鸟氏,以下各官,或以其在具体制定和推行历法中的职掌,用与这职掌习性相近的鸟儿的名字命名,比如燕子,每年春分来,秋分去,因为燕子黑色,所以就把负责春分秋分的官叫做玄鸟氏;伯赵鸟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就把负责夏至和冬至的官叫做伯赵氏;青鸟立春那天开叫,立夏那天停止,就把负责立春和立夏的官叫做青鸟氏;丹鸟立秋来,立冬去,就把负责立秋立冬的官叫做丹鸟氏。
或以其工作性质,用性格与这性质类似的鸟儿的名字命名,比如鹁鸪,每当即将下雨之前,就急切地鸣叫,仿佛在提醒人们注意防雨,鹁鸪又叫祝鸠,所以就把负责教化民众的司徒官叫做祝鸠氏;鹫又叫鴡鸠,凶猛威严,犹如大将一般孔武有力,所以就把负责军事的司马官叫做鴡鸠氏;布谷鸟又叫鸤鸠,在谷雨节后就不停地鸣叫,催促人们抓紧干活,勿误良机,所以就把负责工程建设的'司空官叫做鸤鸠氏……
郯子的回答知识性极强,而且书本上没有,鲁国也没人这样讲过。
好学的孔子得知这一消息,立即“见于郯子而学之”。
孔子从郯子那里,不仅了解到了久已失传的古朴的官制和施政机制,也知道了许多鸟名和鸟的习性,更感悟到远古时期人与生物之间相处得多么和谐。
看到鸟飞,听到鸟鸣,官员就清楚了自己的职责,百姓就知道当前该干什么,人鸟合一,天人合一,可真让人神往。
孔子51岁那年,深感自己为救世求索多年,仍旧没有悟道,特意赶到沛地,向正在那里讲学的老子求教。
孔子对老子谈了自己的困惑后,老子用道家的理论对孔子进行了一番开导。
其中有一段话异常著名:“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鱼是靠水生存的,如果泉水干了,把鱼儿们晾在陆地上,撇在车辙里,只能靠相互间嘘气吐沫苟延残喘,虽然亲切悲壮,感人至深,却不如让它们畅游于江湖之中,彼此几乎忘记,却都活得潇洒自在。
老子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一个深邃的道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爱固然重要,但利于万物和谐相处的大环境尤其重要,创造水量充沛的“江湖”,给“鱼儿”以理想的生存环境,才是生态文明追求的终极目的,濡沫涸辙,只能救一时之急难,不能正乾坤之既倒。
老子的话,使孔子深受启示。
通过普及《诗经》而普及生物知识,让更多的人感悟生物多样之美,自觉地亲和生物,亲和自然,盈天地之间,尽是“鱼儿”们欲得之“水”,正是孔子悟道后高瞻远瞩,推进生态文明的气象宏大之举。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4
有位高官问子贡:孔老夫子怎么这么多才多艺呀?子贡答道:是天生的。
孔子听说后,不同意子贡的回答,认为自己的才艺是因祸得福,“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因为少年时身份低贱,为环境和生计所迫,所以多学了些达官贵人子弟不屑学习的才艺。
孔子的父亲虽属低级贵族,但孔子于三岁丧父之后,即随母亲离开孔家,生活于贫民之中。
贫民小儿,哪天不和鸟兽草木鱼虫厮混?孔子天赋又高,打幼年起,就认识不少植物和动物。
20岁左右,孔子又在鲁国大贵族季氏家当了几年小吏,最初管理粮仓,出纳均衡;继而管理畜牧,牲畜繁殖很快;最后又负责工程营建。
管粮仓,自然要熟悉五谷;搞畜牧,自然要熟悉牲畜;抓工程,自然要熟悉木材。
孔子天性好学深思,职务之便又天赐良机,孔子干中学,学中干,多识促多能,多能促多识,几年下来,生物知识日益广博而扎实,已非他人所能比了。
孔子对青少年时期这段历练异常珍惜,成人之后虽好读书,却又始终坚信,不少真理和学问,是在乡野之中,在看似卑微的“鄙事”之中,在从事这些“鄙事”的普通民众之中。
乡野,正是寻奇览胜的好处所。
孔子的态度是:“欲知则问,欲能则学”“三人行,必有我师”。
民间,正是博物求知的好学校。
老天也似乎着意成全孔子,让他一生四处奔波,少有安居之时。
特别是风雨列国14年,孔子领着一群弟子,经过多少平原大薮、高山荒林。
奇禽怪兽,见之既多;各色人等,遇之不少。
即便是山民野老,粗朴的'村歌,抑或懵懂的小儿,稚气的童谣,孔子也虚心待之,从中发掘真知。
孔子生物知识中超出常人识见的部分,大多缘此而得。
由此可见,历史的真实是:孔子十分敬畏自然,重视生态,终生都在勤勉地向自然学习,不仅自己掌握了渊博的自然知识,并以之教育和影响弟子,在孔子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对学生的施教中,自然知识的学习从未被忽略过,一直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5
听,纺织娘那清脆的叫声打破了那夏夜的宁静;旁边的蟋蟀也在应声附和,拉着他那个独特的小提琴,在为纺织娘那清脆的歌声做着伴奏,形成了一场独特的音乐会。
大树看见他们玩的那麽高兴,也忍不住兴奋起来,他请来风帮忙,在风中不断的偏偏起舞,树叶在摩擦中发出了沙沙的响声,在安静的夏夜中开了一场独特的音乐会。
在农村的田地里,被誉为“大自然的歌唱家”的青蛙,趴在田垄中呱呱的练着嗓子,那声音简直令人陶醉的`无法自拔,只要是走进过大自然的人,就会发现原来大自然也有如此美妙的声音,是那麽令人陶醉,到了大自然中你就发现
原来真正的“天籁之音”是在大自然中。
自然的美需要人来欣赏,自然的声音也同样需要聆听。而大自然那美妙音乐的缔造者也同样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珍惜。
聆听自然,让我们更加贴近自然;品味自然,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人能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品味到大自然中风景的绮丽,呼吸大自然这个“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品尝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山中特产,享受在山中踏青的快乐。
没事时去大自然中踏青,品味自然,聆听自然的“天籁之音”,是对自己的一种“厚待”。聆听自然,与大自然紧密接触,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大自然的。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6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人的歌咏如今只能引发我的慨叹:“君不见黄河之水高原来,携泥卷沙地上流。”
沿着黄河漫溯,来到数千年前这条河流所滋养着的人类社会。我成了忽入桃花源的渔人,“甚异之”。草舍茅屋,鸡鸣犬吠,男耕女织,怡然自乐。人们生产力低下,却也自给自足,但面对险恶的自然灾害只有束手无策。
恍惚中听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已经来到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经济发展,良田千亩,阡陌交通,一片农忙景象映入眼帘,人类懂得利用自然给予的礼物了。
这样,循着黄河的波涛,这片土地上万物生息衍变、沧海桑田一幕幕闪现。我所见到的是人类不断扩大的活动区域,到处奔走的足迹。于是一片片幽深寂静的森林倒下后,崛起一座座热闹繁华的城市,时至今日,钢筋水泥林立的都市中,绿色成了一种渴望、一种希冀,蓝天成了一种奢望,星空成了一个幻想。
遥想子美当年,登岳阳楼而高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浩荡的洞庭湖水澎湃着怎样壮美的自然之歌!
然而“今是而昨非”,自然地形图上这片宏大的“云梦泽”已是七零八落。人们物欲的泛滥给予他们胆量,敢于对自然母亲威胁,叫嚣着“人定胜天”,狂暴地将林木砍倒放肆地围湖造田。
现在看到,尽是满目的苍凉,谁是赢家呢?
人的一生,总要仰望些什么,而哺育人的'自然,更应当受到仰望而非践踏。
仰望自然,当你在拉萨享受澄澈的蓝天时。那里的人有着引以为豪的、阳光赐予的黑里透红的肤色,数百年来,他们对自然的景仰和友善为今天的我们保留了一片净土。
仰望自然,当你在钱塘湖畔观潮的时候。流传千年的诗词散文中所描绘的高数十丈的浪潮早已销声匿迹,如今3米江潮涨起时,请记住这一遗憾,一个人为的遗憾。
仰望自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然中的一切同人本身有着共同的家园,毁灭自然等于自掘坟墓。
仰望自然吧!何况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都是“和”呢!在仰望中营造和谐。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7
大自然,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和摇篮。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中的每一座雄奇的山峰;每一片广袤无垠的原野;每一条欢快的溪流;每一片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每一片星空;每一缕阳光;每一阵清风;甚至每一句话语,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也正是因为这些深思和遐想,让我们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穿行在雨中,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洒脱和无限的情趣。没有情趣的生活是悲伤的、孤独的。人生需要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开拓眼界和开发智力、有助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生活中处处都有情趣。也正是因为生活富有情趣,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的美好!
遨游在云层中,我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自由和舒畅,我也体会到了唐代诗人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心情。继续遨游在云层中,在森林一个角落,我见到了一片五彩缤纷。我挤进去,挤在这艳丽与纯绿之间张望了许久许久,一直是那么宁静。一会儿,我又听到了鸟儿悠闲的天籁之声……聆听着鸟儿们那清脆,婉转的悦声,是多么的令人神清气爽,使人无忧无虑呀!彷如在云中穿行,像仙女一般的,在天空中随心所欲的自由舞唱。那样舒畅,那种心竟,那个世界,多么的令人神往啊!在云中穿行,犹如穿行在棉花糖世界一般,甜甜的,香香的。让人尝到了人生的滋味。
遨游在云层中,我又看到了一条小溪:溪中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它他在流动;溪中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溪中的水真绿哪!绿的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我被溪中水的美所吸引了。忍不住来到溪边,喝了一口溪水,那感觉,清凉可口,真是滋味……我感受到小溪的清纯,感悟到远离尘世的'喧嚣。接着,我又贪婪的喝了几口。这时,一股淡雅的香漂流进了鼻腔,那是兰花的香,我似乎听到了兰花清丽绽放的声音。我的心果真听到了,柔美的桃花绽放在枝头,片片粉红,我似乎听到了当年她冲破花萼的声音,我的心果真听到了。淅沥的春雨从云端漂落,丝丝缕缕,我似乎听到了小水蒸气努力凝聚在一起的声音,我的心的确听到了。还有一位诗人慢吟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就在我的倾听中逐渐远去,缕缕的青丝让我回想,点点的声音铭在我心中,让我永远回味…………
在春天,坚强勇敢的小草,从土里一寸一寸的把头伸出来。哇,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小草它还有一种最为伟大的精神,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这种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比如:有些人虽然遇到了挫折,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依然执着追求。最终,他终于成功了。终于成为了一棵顶天立地的树,一棵与众不同的树。成为了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让人们都为他自豪的人!这就是人生价值,生命的意义。,
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小草,最终一定不不能成为大树,人也是一样。不是有一首歌唱的好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对,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努力,需要有坚强、勇敢的精神,大步大步的向前进。因为,成功、幸福的大门永远为坚强、勇敢,为梦想执着追求,有着顽强意志的人开启!
啊!生命是多么的宝贵,活着是多么的美好!每天清晨醒来,我就要告诉自己:要好好地把握好每一天,真心真意地对待每一天。 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我知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赋予了我宝贵的生命,是他们让我感受这美丽的地球、鲜亮的世界、可爱的生活。
今天的我们,就像早晨八、九点的太阳,朝气蓬勃。所以,我们要背起学习的重担,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自己的将来,更为了祖国的明天,努力地朝着知识的大门前进!前进!再前进!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8
亲近大自然时才感觉特别舒畅,说走就走时才会豪情万丈。世界上真的有桃源,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心生向往。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曾渴求江南三月的雨,也曾羡慕凭栏而立的女子,也想感受在茫茫的平原大风,也想吹响无垠大漠中的号角声声这世界是美丽的,所以才让我们有那么多的义无反顾。
有时候,能在一个偌大的林子里看头顶掠过的飞鸟,也是一种幸福。生在如雨的江南本身就是一种美好,可以肆意的哭,肆意的'笑,也可以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在湖畔的青石板上。
外面有无尽美景,待在学校的时候我总是这么认为,这么大,又限制了自由。像是一座城,很多人把它比喻为象牙塔,我们塔中暗无天地的生活,为的是有朝一日飞翔的基石。幸福在光阴中游走,心情在岁月里沉淀。当我一步步走到这里时,我就知道我不会轻易放弃,不管是因为什么。
因为青春,所以希望一次轰轰烈烈,我想背着背包和三毛一样,行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夜色浓重的时候寂寞。
梦想是心中最美的风景,所以我们辜负了青春年少慢慢长大。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在飘雨的日子里,如诗如梦,那股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闲愁,正久久地搁在心头。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在教室一看,窗外,那丝丝缕缕的云紧紧的。缠在心头,黄昏日暮,这是叫人心疼。有些羡慕出家的僧人了,能在第一缕阳光洒下光辉时,遥听晨钟,鸟鸣,流水夕阳西沉时又敲响木鱼,在一片木鱼声声中,听那诵经时的腔调,月光洒下来一片雪白。
那些诗一般的生活在我迈进校园的第一步起就全部封存了,雄鹰飞翔于蓝天也是一种美,每个人都是一条鲤鱼,用尽所有的力气只为跨越龙门。亦或是海的女儿,耗尽所有只为心中美好的向往。
晨昏日暮,只有我依然如故。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9
这个暑假,和同事一起去清远两天游。
导游说:“这次我们是亲近自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汽车里很安静,大家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情,没有人情绪特别高涨,紧张而忙碌的阴霾心情这时已一一清除。
看着窗外,山,郁郁葱葱,树,苍翠欲滴,天,很蓝很蓝,云,雪白雪白。
清远离深圳仅三小时的路程,九点多出发,十二点多钟就到了。
到清远的第一站是去北江坐轮船游玩,游清远小北江,趣味就在于边品尝独特的渔家风味河鲜餐,边乘船欣赏两岸秀美的山川。
北江两岸共七十二峰,峰奇险峻,江水曲折回环,构成一幅“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的大自然美景。首先是龙泉峡,只见崖峭如切,石色胭红,犹如一段天然红石堤,十数道瀑布从“堤”上飞泻河中,看得人心情振奋。接着是楞枷峡,两岸怪石嶙峋,山高峡深,气势迫人。最后进入羊跳峡,这里江面逐渐收窄,河水因变深而显得墨绿,头顶石壁欲分欲合、峡壁上垂吊的钟乳石似乎伸手可及。山上树木林立,尤其是那些象电线杆般笔直而细的树干,引来了游人好奇的目光。
坐在船头,风从山谷里吹来,清凉宜人,我忍不住多吸了几口,顾不上摆POSE ,只是看着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的,甚为有趣。可是,我还是愿意多看看风景。
下船后,我们去漂流之王——黄腾峡漂流。黄腾峡漂流又称为猛士漂,是清远也是中国有名的漂流了。
原以为漂流只是在橡皮艇上悠悠地飘过水面,然后抵达终点。于是不慌不忙地穿好救生衣,戴好头盔,穿上拖鞋就上了艇。没成想,一坐到艇上,便没有了安全感。橡皮艇沿着河道快速落下,然后随着湍急的水流,艇又以无法预料的速度撞到河道两边的石头上,直震得我分不清东西南北,在慌忙之中才明白过来,原来,我是多么的盲目!橡皮艇载着我们一路漂流,有时水流平缓,只见河水清澈见底,河道两边青草红花相映成趣。
回想起来,真是“山花烂漫,曲水回环,奇石遍野,雾绕群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曲径通幽处,风光无限好。”
体验完漂流,我们去千谷溪探险了。
在热带雨林的山涧中,我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森林浴,嬉戏清澈的山泉水,观赏原始森林,美丽的奇花异果,沿途两岸青山相夹,泉水清澈见底,溪流潺潺,水潭叠叠,奇瀑飞泻如银河飘雪,山幽鸟鸣,百鸟飞舞。千谷溪风景区是真正的天然氧吧,负离子每平方厘米10万个,游毕仿如瑶池仙境的.千谷溪后,随即进入寻求刺激的溯溪探险地带,在惊险刺激中过浮桥、坐浮艇、乘滑索、爬软梯、蹬铁索、攀山岩、穿密林,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第二天一早,车子带着我们去天子山瀑布景点。
瀑布群由汇聚天子山泉的溪流穿山越谷而成,有天子瀑、迎龙瀑等十多处瀑布,落差巨大,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溪水击崖四溅,声若雷鸣、幽谷生风、甚为壮观、负离子含量高,实为一座天然的氧库,沁人心脾,是抢险揽胜、亲山近水、荡涤尘嚣的好去处。
下午,返回深圳。
走近清远,拥抱大自然,你会体验到内心从未有过的宁静。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10
聆听自然,自然就像一只风筝,带着你飞向蔚蓝的天空,让你在白云间嬉戏。聆听自然,自然就像一只船能载着你奔向大海。在成长的路上,聆听是一把金钥匙,引导者你走向成熟。
童年的我,是一张纸,上面涂满了可爱而有天真的足印。回忆起童年,真实地感受了童年的可爱和天真。
那一年春天,花儿开满了大地,树叶儿刚抽出新生的嫩芽,小鸟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曲。
我和可爱的朋友——梦,来到了一个开满了千姿百态、五颜六色鲜花的'草坪上,我们尽情地嬉戏,唱着自己创作的歌,跑着,跳着,在稍微偏斜的草坪上打滚,搔痒痒,我趴在地上,聆听自然大地的声音;穿梭在草丛中,我们摘不知名的野花插在头上,说我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仙子”。这时,天空中飞来了一只老鹰,盘旋在半空中,我们定定地望着,“它是老鹰”我说道。我们十分兴奋地迎上去:“老鹰!老鹰!”属于我们的老鹰,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鸟,我们喜不胜喜,老鹰被我们的突如其来吓了一跳,大叫一声飞去了。我们跟着它跑,还跳着,好像能碰着它一样兴奋……
晚上,月醉了,山醉了,水醉了,人也醉了。我望着清澈的流水心头被一种玄妙的情感占领,一切繁杂与倦意不知能否在这一刻随着溪流远去,去聆听和回应彼岸的天籁之音。
聆听自然,感悟大地美景。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11
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无限的精彩和神奇,而且天天如此,从未间断。只要你想了解,你愿意不厌其烦地观察,它让你想到的东西无处不在,也不仅如此,你总会为那些美妙无穷的事物惊叹不已,然后在惊叹不已,知道你不得不心怀敬畏。
无论在公园、巷道里 抑或是乡间小路上,都习惯去看一小块天空或是眼前的树木,我喜欢在它们身上引发问题,看到潜在的隐喻或者某种想象的延伸。在空无一物的淡漠或者原生常态的景物中寻找物质蕴含的某种情感色彩的感染力,以及它们的生命或非生命的迹象。
一条条纤细的杨树枝条,先是蜿蜒地生长着,中途停下来想了又想,然后就径直伸向高处,无论天空多么辽阔,绝无旁骛,不在左顾右盼。我在跌宕起伏的巨石堆上有选择地攀援着,跳跃着,迂回着,时而驻足远眺,时而择石而息,时而看我没看过的怪石,以及那上面的阳光,还有永恒。
同是一个黄昏,太阳在西面沉落,月亮在东面升起。回家的路上,先是柔和的橘红色,后来殷红一片。实际上晚霞的颜色一直在变化着,并不局限于我所描述的那样狭隘、逼仄。只是我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有所顾及。日落的.景象是崇高的大气与各种角度的光线与和色彩连续不断的呈现、变幻、重叠、高潮、持续、淡化、消逝的过程,直到那一小块天空的黛青色与低垂的夜幕融为一体。天空已经有稀疏的星星在闪烁,但不是很璀璨。
马路上没有银色的月光,因为路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月光被挤到阴影的树上。高高的杨树枝头,都布满了尖锐、光亮的苞芽,但不会在这个时候开放。行色匆匆的傍晚,美丽的东西都在回家。我想把心里积淀的东西喊出来,稍稍犹豫片刻,觉得还是不这样的好,在公园,有些直截了当的东西是要有所顾忌的,这是常识。
好吧,我将与这夜色一起以同样的方式沉默。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12
《礼记·大学》中有云:“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亲近自然,倾听自然诉说,倾听万物诉说,就是修身。
数字时代来到,人们沉浸于手机中,“低头族”越来越多,他们目光之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股市、房价,他们听不到大自然的细语怒吼。诚如周国平所说:“听不懂的耳朵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对于听得懂的耳朵,大海、星辰、季节、野花、婴儿都在说话。”
诗仙李白,辞亲远游,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漫游大江南北,访遍名山古迹。与之相比,现在又有多少人愿意走路、步行?大多都是以私家车的方式出行的,速度快,沿途的风景有几人能赏?苏轼,经历“乌台诗案”,但他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慨叹“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时雄姿英发的周瑜,看滔滔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颂一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也走进大自然,以天为盖、地为庐,与自然万物相诉相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欧阳修,与民同乐,赏“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隐隐青山、茫茫碧水,与陶渊明的心境不谋而合,所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于田园山水之间。著名探险家鲍莱森在自然中探险,作家三毛游历撒哈拉沙漠……他们与万物相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游历山水,感悟人生。
此刻,你何曾想过在晚风习习、疏松萧萧下漫步呢?何曾试过在满月当空、柳梢高挂的.时候去赏花呢?你又何曾体验过站在暴风雨下任凭风吹雨打的快感呢?大自然的馈赠远不止这些啊!欲得之,必行之。
何不倾听自然,倾听万物畅言?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13
茫茫白云,升龙隐爪;巍巍高山,神泽仙临;圣瑶蓬莱,秀色可餐;金舞银蹈,梦筑铜臭。此皆非我所思所慕。五柳田园幽居,容膝自酌,拄杖流憩;摩诘且诗且画,月出山林,鸟鸣深涧;放翁闲居乡村,月夜叩门,柳暗花明。他们虽亡于江湖,奔于荒山野水之间,然芳名远播,谈于古今大家之口。龙战于野,其道也穷,止戈为武,有凤来仪。
人生于世,不是而立侍朝堂,旦夕闻谄媚;不是庄王问九鼎,太祖加黄袍;也不是潜东海之宫寻明珠,入九霄云殿念仙丹。苟活尘世,我们这一叶扁舟飘荡如风中落叶,起伏若浪中礁石,这些都是常事,舛难过后等待我们去做的不是意气用事,出语伤人;也不是一蹶不振,隐没寻常,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才是其中真谛。这个世界的浊清在于自己,不在于他人,当我们不能兼济天下时候,独善其身也不失为上策。岳阳楼上文正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已经跨越了千年沧桑,过去的时光就像是楼下亘古的长江水,静静流淌。穿越时空的箴言于今让人心头涌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有形的世界,无形的欲望,有界的疆域,无界的人心。于是,史书上飘出的香气开始在我们的鼻尖刺激,江上的清风开始在我们的耳畔诉说,我们才真切地体会到那种在午后闲饮的淡然,在月夜独游的深邃。
嵇康打铁,我的耳膜还响着那在深山巨谷中回荡的锤声,摄人心魄,不能自已,他的生命在广陵散绝之后戛然而止。才高隐于世,不慕权贵,不畏嗜血,他是铁打的汉子,是锻造出的铮铮铁骨。刘伶嗜酒,此时的他或许还沉醉于深埋坟墓的杜康,才华横溢,断案如流,十日县令是刻在他碑上的谥号,于酒相伴的一生是如此荒诞,却又是如此的让人钦慕,能出其右者,前世未有,后世未现。阮籍猖狂,幻化成庄子笔下的鹏,翼袭三千弱水,扶摇直上八千里,蓬蒿间的燕雀也只能望云兴叹了,他在自己王国里营造属于自己的宫殿,世俗不屑,不屑世俗。纵然一生坎坎坷坷,可是身后的那座茅草屋有着自己的梦,有着自己的信仰,衣冠马驷,蓑衣草鞋,在这里都是竹林中的一片竹叶。
岁月如歌,歌其乐,歌其哀,歌其升平,歌其暴戾,歌能引凤舞鹤,歌时霓虹初上,宴酣之乐,怡君王心,达臣下意,这是众人之熊掌,权之欲,廖人能敌。权利对人的吸引如此,其他的`也是如此。世事复杂,急功近利者济济,每个人都希望寻到终南捷径到达巅峰,位极人臣,富甲一方。叵测的世界由此开始变得水深火热,陷井在脚下蠢蠢欲动。静夜的青史是一豆灯火,照亮我们的眼睛。蔡京、秦桧把积弱的大宋消磨殆尽,陷害忠良,舌毒如蛊的他们,一个上演子弑父的悲剧,一个永远直不起腰;暴戾无道的杨广害死兄长杨勇,爬上了皇位,隋朝的灭亡让后世有了个臣弑君的笑话;一闪而过的新朝王莽,用鳄鱼的眼泪俘获了人心,倒行逆施,视治国如儿戏,最终暴尸三日,舌头都被人吃掉。耻辱柱上的遮羞布就不要揭了,大家都意会了。千里河山,百年根基就这样毁于其手,可悲可恨的下场只能是稍微抚平一下后人的心。他们的结局又怎能比得上莫愁之家的男耕女织之欢,又怎么能和江湖之远的旷达隐者贤士相提并论?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非歹宜非一目之可洞穿。
人于浮世,我们想要的不是时刻提心吊胆,草木皆兵更是自我恐吓,所以何不寄情于山水间?我只愿静坐窗前,轻呷杯中淡酒;晨临山皋,守望云中红日;暮入深林,斜倚清泉明月,这样山水的日子陶冶情操,丰满人生。不去在乎那人人趋之若鹜的玉璧,不在觥筹间整夜消遣自己的愁绪,不会因为功成名就骄傲如公鸡,散漫如蜗牛。我们要走出自己的路,就像是竹林七贤在竹林中踏出的那条青青幽径,就像是陶潜屋前的那条鹅卵石小径,多年之后回想起来,那种天下独我的气概依然萦绕于心间。而且我们的人生不是在白山黑水间平庸地度过,我们要平凡而不平庸,生命如斯才不辜负我们已经走过的那么多年。
源出昆仑,九曲回肠,泽入汪洋。我们这一叶扁舟风雨飘摇,在逆流而上的旅途中会有惊涛骇浪,我们要有一颗风平浪静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时长引,悲时流觞,任凭两岸的猿声连绵久远,巨大船舰劈波斩浪,我只想驾着我的小船儿,一路且行,且乐,且作赋,且独酌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 篇14
第一次听闻“敬畏自然”这一说法,是在初中的时候,那还是出自当时的语文课本,课文内容是什么早已模糊不清,只知道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至于敬畏自然的严肃性,对于那时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我来说,根本抵不上一盒巧克力有诱惑力,即便现在,我在写文章时也不能驾驭,只是会聊些自己的经历罢了。 谈起敬畏自然,我第一想到的是一部纪录片——《人与自然》,这也算得上是我看的第一部 纪录片吧。说起《人与自然》,最爱的是赵忠祥老师的配音,柔和又充满磁性的男声,很自然地将我带入片中;令人欣喜的是影片开头、结尾曲的节奏;而最重要的是这部影片的内涵。该部纪录片一方面翔实的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美丽,自然的力量,自然的神奇,另一方面又或多或少阐释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引发我们对自然的深思。
这部纪录片,当真是开启了我对自然认知的大门。 我曾经幻想着有这么一个地方,这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不远处又有高山流水,山上树木茂盛却又不紧致,山下小溪环流,溪水缓缓流向远方。而我的宅邸就居于此,每日自己静心地听着鸟语,闻着花香,在蓝天白云下,微风徐徐里,手捧着书籍,喝着咖啡,躺在摇椅上。这里远离喧嚣,我就这么自由自在的生活,偶尔累了的话,就这么睡去,彻底融入其中,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算得上是我的世外桃源。 古代文人墨客,时常也有寻找世外桃源,到自然中寄情山水,发现自我,释放自我,或许是因为他们仕途上的'不得意,但依然可见自然有治愈心灵的能力。
到了近代,在读《文化苦旅》中,记得文中有一番话,说的是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反驳,他认为天时才是真正的不可替代,也是说明了自然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人类根本无法比拟。 而现实当中,这些日子到外地大城市去学习,却时常感慨家里的好。好在哪里?好就好在环境上。家乡是一座小城市,走的是旅游城市路线,最近又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市内没有什么污染企业,又有几条河流贯穿其中,河水的源头来自大别山,十分干净,在这里,基本上每天都是蓝天白云,吹来的风也都是略带湿润凉爽的,这里才是适合居住的地方。 自然对人类带来的利益,更多的潜在的,长远的,从前人们对自然的看法,大都也是保持敬畏的姿态的。然而现代的人们似乎在科技进步,生活水平飞速发展中,忘了自我,变得日益骄纵起来。他们大量侵蚀自然的净土,永远得不到满足,导致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自然的包容能力也到了极限,终于一系列灾害降临,人们诚惶诚恐。好在前些年,人们对自然的保护意识逐渐强烈起来,各种环保活动相继开展,也算是对自然的补偿。
学着敬畏自然,更多的是敬畏人类自己。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不过是有了思想,有了言语,就对养活我们的自然指手画脚。仔细想想,实在不该。
【自然知识渊博随笔】相关文章:
《自然之道》教学随笔05-18
随笔:走进大自然05-14
大自然散文随笔02-11
《自然之道》教学随笔5篇05-18
《自然之道》教学随笔(5篇)05-18
随笔:走进大自然8篇05-14
随笔:走进大自然(8篇)05-14
随笔:走进大自然精选8篇05-14
《培根随笔》随笔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