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似水流年的记忆

时间:2023-04-01 09:27:14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似水流年的记忆

  忆似水流年窗外的月光明亮了视野,也照亮了归途雨雪霏霏,下面和小编一起来欣赏吧!

  似水流年的记忆【1】

  如果说注定的总会来临,那么在来临之后是什么?是恐惧?是害怕?还是......,也与什么都不是,只是那种孤独的等待,当周围一切都变得安静,才发现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做的或与也只有等待.

  将往事留在秋天里让它独自叹息,而我却静静的远离,我不怨离别,只是苍天为何给了我一场美丽的梦,却不能让我永远沉睡?为什么我奢望一切的美好,

  都停留在雨箫风笛之中,逗留在断桥残雪之上?我无数次的回头,寻找那熟悉的背影,夜空没有一丝色彩。

  在这无光的夜空里,不能看清楚,就这样,我们彼此渐行渐远.

  我的心也正漂向苦涩的海!泪,坠落了.心,破碎了.枯涩的滋味,融入悲伤,无人能体会!黑暗中,独自在窗前徘徊,仰望苍穹.夜空里,漫天的星星一闪一闪,宛如一盏悠悠的灯!灯,

  灭了.只留下一屡缕轻烟在无尽的忧愁中缓缓上升,变成一个个渺茫的梦!梦坠落了!留住的,只有那份包含的凄美。

  我与寂寞同一国度,这或许是宿命。

  黑暗里我点起一支蜡烛,昏黄的火焰轻轻地跳动着,那是寂静的心跳。

  蜡烛然尽,黑暗吞噬了我,没有反抗,没有挣扎。

  我早已习惯了漆黑一片。

  独自走在深夜无人的街,我的世界仍然只有我自己,寒冷和无奈悄悄地蔓延,我与痛苦为伍。

  心痛起来的时候,我会对著那飘渺的烟雾笑笑说,随它去吧,过去的事,过去的人而已。

  有时,也会在静夜痛哭一场。

  只是为了宣泄满心的悲伤。

  如同化蝶的蚕茧抖动出翅膀,带著痛并快乐地独舞。

  曾经以为相遇就是一种美丽,直到受伤的心在苦涩的泪里翻滚沉醉,才知道这如诗般的相逢,原来暗藏着痛苦的回味!心,淅淅沥沥的下着细雨,心雨不停的飘落,思绪已找不到归路,

  我期待着心空的放晴!可谁知,却总有绵绵的乌云慢慢飘来.每次期待,都被冰冷掩埋,我深知你的无奈,和你难言的悲哀!

  梦碎无声,心碎无痕,唯有泪雨飘进往事里,思念之苦无法逃脱,无法忘却,在每个寂静的夜里痛彻心扉,脆弱的心弦被思念的泪滴断,散落在红尘的无耐之中!情深缘浅,今生一曲悲歌,一个转身,

  天涯陌路不相识,唯有心碎梦断魂!犹如苏轼那首江城子不诉离别却始终思念,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忘记,因为记忆一旦形成,就不会被遗忘。

  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有人提及你,我是那么的伤心,躲在被窝里哭泣。

  是的,我想我们从前了。

  我怀念我们曾经在一起的日子。

  我曾幻想着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重逢该多好,可是相逢未必相识,我们就像失去记忆的两个人,回到了当初的陌生.

  无论我是遗忘还是怀念,是惋惜还是心有不甘,都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事情罢了,与其他人并无任何关系。

  如果我没有忘记过去,那从来都不是因为怀念别人,而是怀念过去岁月中的自己,那个曾今的自己,如果失去是苦,你怕不怕付出;如果迷乱是苦,你会不会选择结束;如果追求是苦,你会不会选择执迷不悟。

  好多事情都是后来才看清楚,好多事情当时一点也不觉得苦,然而我们已找不到来时的路,我们的悲哀,不在于昨天的失去,而是沉陷于曾经的记忆,对一些人耿耿于怀,对一些事斤斤计较。

  有些人,你再等,她也不会来,不如敞开心扉,给她自由,给自己空间。

  有些事,别悔恨,一切不再重演,不如淡漠往事,忘记回忆,有些错要宽容,有些伤要静养,毕竟这尘世中,没有永不释怀的似水流年。

  多情自古伤别离。

  恨总在,夕阳弄余晖。

  几缕嫣红笑意,已令我,无处寻觅,留得心碎。

  今宵明月皓皎千里。

  长影外,不见孤鸿,挥袖跃然归。

  忆似水流年【2】

  回忆中的眷眷流年

  每年过年,饺子要提前包好,所以奶奶早早的准备好一大盆的馅儿和包饺子用的面。

  家里有把硬币包进饺子里的习惯,谁能吃到就说明这个人很有福气。

  这个时候,奶奶就会悄悄的“放水”,把包有硬币的饺子盛到我的小碗里。

  每每吃到有“福气”的饺子,我就会开心好半天。

  长大以后才明白,那不是我吃到的福气,而是奶奶留给我的“福气”。

  记忆中的点点星光

  记得小时候,每到元宵节,厂里都会让各个单位制作花灯,放到广场上供大家观赏。

  那时节,大人小孩就像集会,一到晚上就全涌到广场,比肩接踵的人群中小孩子们跑来跑去格外的热闹。

  花灯里有活灵活现的金猴送福灯,有自动旋转的大闹天宫走马灯,我最喜欢的是我爸爸他们车间做的猴山灯,大大的台子上面用泡沫做成猴山,各种颜色的猴子来回扭动,像活了一样。

  现在那画面也停留在记忆里一去不复还了。

  现在时的缕缕思绪

  时至落笔,火车已经驶离了家乡,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老爸做的红烧肉糖醋排骨,还有老妈的碎碎念,这大概就是习惯。

  在学校时,一回家老爸总是会做我喜欢吃的饭菜,晚上我会和老妈睡在一张床上,给她讲我在学校的故事,老妈则会把那些嘱咐过很多遍的话再讲一遍。

  现在,我已经参加工作,我给老妈讲的学校里的故事也变成了同事之间的趣事,可老妈依旧听得津津有味,可唯一不变的是那些嘱咐过无数遍的话。

  窗外银白的月光洒落,明亮了视野,也照亮了归途。

  自行车旧忆【3】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国各种生活物资还相当匮乏,自行车与其说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我父亲是老牌大学生,母亲是公社干部,都算是公家人,按条件够得上买自行车,但那时候这东西太抢手了,批了条子就是没货。

  (那时候买什么都要有证)后来,父亲找他铁路上的同学帮忙,那个同学竟然冒着受处分、以及加倍赔偿的风险,故意弄丢了货物,才弄回来两辆“永久”“飞鸽”。

  “飞鸽”飞到了家里,却“永久”不起来。

  自打我记事起,这两辆自行车就成了公共租借物,借口也五花八门:相亲的,看病的,急找人的......反正每件事都是必需,都比上班紧要。

  好在我父母都是热心人,有求必应。

  有时候某个邻居骑坏了送过来,父亲也总是自己默默修好。

  那时候的自行车普遍的款式是“二八”式,又高又大,前部带横梁,钢制手闸,设计很不人性。

  比如要带个小孩子一起出去,一般怕孩子坐在后面直通通地掉下来,就会把小孩子放在横梁上,小孩子的手也就顺势会搭在手闸上,或搭在手闸和方向把中间,一遇上急刹车,大人稍一大意,孩子的小手就像上夹板酷刑一样,结果可想而知。

  我家的自行车也出过这样的错,不过受刑的不是我,是不熟悉的借车人犯的浑。

  那次父亲内疚得不得了,堂堂机械工程师又做了回木匠,连夜赶制了一个儿童专用自行车座椅,能卡在横梁上,前面带手柄,脚下有脚蹬,既安全又舒适,从此,我和我的童年小伙伴,再没受过罪。

  后来,父亲还发挥他的技术特长,又安装了一套能摩擦生电的车灯,让大家晚上出门也不再担惊受怕。

  渐渐地,我长高了,不满足偶尔由父母带着出去的馈赠,自己开始偷偷学骑自行车。

  二八式自行车又高又大,前面又有横梁,小孩学骑只能把自行车加快到一定速度,以腾出时间把右腿从后面迈过去,这第一步,就要先学会跨车。

  所谓跨车,就是左脚跨在左脚蹬上,右脚飞快地滑击地面,让自行车跑起来。

  自行车跑起来不难,难的是不好掌握平衡。

  滑得慢了,自行车头左右摆得厉害,滑得快了,又不容易刹住闸,现在我细算了一下,还数练跨车最容易栽跟头。

  练会了跨车,迈右腿骑车相对还算容易些,但也有难点,就是下车。

  小孩子个子小,不能像大人一样用脚直接支撑地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左脚换瞪到脚拐上,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高度,再在一定的速度下迅速迈右腿下车。

  这种包含杂技含量的练车方法,还需要场地配合,打麦场最理想,因为打麦场相对不仅开阔平坦,而且常年有麦堆,真下不来了可以直接倒在麦堆上。

  我就是这样边摔边琢磨学会骑车的。

  刚学会骑车那会儿,可黏糊了,家里邻居有什么需要跑腿的活儿,都抢着去。

  半路上还能捎带个同伴兜风,在一片羡慕惊奇声中,比吃了蜜还甜。

  其实我现在知道,只不过当时自行车比较少,有机会学的孩子少而已。

  当时的自行车稀少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当时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次父亲骑车带我去百货大楼买东西,出门时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

  (那时候根本就没有车锁一词),另外一个相似的自行车被丢在门口不远处。

  父亲看到那辆相似的自行车很有些眼熟,但因为没见到骑车人,又不敢肯定,于是就在原地等着,一直等到天黑,也不见有人来骑走车。

  父亲只好到公安局登记了信息。

  哪知道第二天,就有人骑着父亲的自行车来家里找了。

  开始,我们以为是公安局帮的忙,等说开来才知道,原来那人的自行车是被邻居借走骑错的,天黑了邻居才回家送回车子,他一眼就看出来不是自己的。

  他还看出来是我父亲的自行车,所以一大早就大老远骑过来换了。

  那时候的自行车宝贝得跟孩子一样,很多细微差别都耳熟能详的,是现代人所无法体会的。

  渐渐地我长大了,考上了县一中。

  县一中比较偏僻,但当时因为住宿位置有限,只让远路的农村学生住宿,爸妈心疼我,就为我又买了一辆比较新式的二六女式自行车。

  那辆二六的自行车比较矮小,颜色也一改以往的“统一黑”,前面又没有横梁,穿裙子也能骑,很合我的心意。

  平时在城里相处的伙伴大都是非农业户口,不知道当时虽然物品比原来丰富了,但物价并没有完全放开,没证的比有证的贵好多,因此,能骑自行车上下学的,绝大多数是城里的学生。

  这种景观差别,尤其周末最明显。

  不久,这种情况就有所改变。

  因为同学之间最容易混熟了,混熟了的农村同学就开始向城里同学借自行车回家了,当然也包括我。

  我小时候很熟悉借车的场景,能帮助到他人,我和父母都觉得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因此,我也是像父母一样有求必应。

  但有些城里同学就不一样,他们开始找借口推辞,后来干脆拒绝和农村同学打交道。

  还有更甚者,劝说我也要和农村同学拉开阵营。

  也就是那时候,我第一次尝到了火药味的友谊,学会了沉默。

  冷静下来思考,也不能单纯埋怨城里同学无情无义,因为你借走了别人的自行车,毕竟给人家造成了不方便,再加上个别同学骑坏了也不修,怎么让人家向父母交代。

  后来,我选了一个比较折中的方法,每到周末,我都会故意晚走一会儿,尽量还是借给农村同学。

  临毕业时,有个同学叫我去照毕业合影,我开始以为全班照相,到照相馆了才知道,全部是农村的同学,只有我是特邀,那一刻,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自行车早已经退出了交通主流,大街上但凡有个别骑自行车的,也完全是为了健身,自行车已经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似水流年的记忆】相关文章:

似水流年10-05

似水流年作文04-01

似水流年随笔09-06

似水流年散文10-26

似水流年美文随笔10-06

追忆似水流年作文05-28

似水流年作文(热)10-29

追忆似水流年散文11-17

回忆似水流年随笔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