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随笔

时间:2022-10-08 00:03:12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随笔范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随笔范文1

  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随笔范文

  板书:鱼画到了纸上。我有意将课题中“游”写成“画”,有几个孩子悄声说“老师好象写错了。”几个男孩子尤其激动“老师,错了,错了,是游不是画,你写错了!”“哦?鱼能游到纸上?”我故意吃惊地反问。

  有几个孩子楞了一会儿,似乎觉得有理,有几个不服气:“书上是写‘游’啊!”几个孩子忍不住争论开来。我抓住时机,让孩子先认真读课文,再下结论。果然,孩子们都认真地读起课文来。

  由此可见课文的导入若能引起孩子思维的`冲突,挑起孩子读书的欲望,再引导孩子读文,往往事半功倍。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随笔范文2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我认为这四个目标的是符合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也是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目标的定位做到了准确。

  教学流程的设计科学清晰,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鱼游到了我们的心中。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融。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应当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的清晰。这节课的整体感觉比较“紧”,作为教师,我自己的情绪都没有调动起来,更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在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上不是那么的自然,这里还需要好好去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该怎么设计,我事先制定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是以“这名聋哑青年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辐射到全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的引导去实现教学目标。第二套方案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入手品“游”字,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鱼怎样游到心里的,然后又怎样游到纸上的。后来我确定的教学设计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名师王崧舟的教学设计,但并不是简单地搬过来,在充分理解了他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如:王崧舟老师抓“静”字,引导学生“静心悟禅”,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文化的层次。通过我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认为学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因而在教学中是降低了难度的,去寻找学生情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进行情感的熏陶。还有对描写人物的动作这一段的品读,对人物“坚持不懈”精神的感悟,教学版块之间的衔接等等。我想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对老师的个人发展有益的,仿效名师未尝不可。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教案10-10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教案10-08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教案10-08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案10-11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教案设计10-08

优秀教案《鱼游到了纸上》三篇10-28

《鱼游到了纸上》的优秀教案设计10-11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课件PPT下载11-13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案10-11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学习方法简析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