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听雨的声音随笔散文
难得的,北京可以有这么持续的雨天。早上五点多钟醒来,发现外面在下雨,让本来还有些睡意未消的我刹时清醒。有词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两句词一入脑,给这个下雨的周末,带来了更多的欢欣与舒适,便趴在窗台上欣赏起这场酝酿了很久的秋雨。
雨点密且急,看砸落在对面的红色房顶上溅起的水花,雨点很大。那一片红色的房顶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更加地鲜艳,完全不同于红墙绿瓦的风致。若说,那是古诗词中见到的大家闺秀,这白墙红瓦落玉珠的风姿,便是小家碧玉了。也许与我多浸染于古文有关,于是便更加地偏爱掩映在烟雨中红墙绿瓦的身影。可这雨下得并不缠绵,也无水汽,倒是透明爽朗得很,而且,持续地下了这么久还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风格很不像是北京的雨。
红房顶的前面是一排杨树,而今已入初秋,部分叶子开始透出衰落的颜色。平日有风吹过时哗啦啦地响,动静很大,多次让我误以为外面在下雨。今日有雨无风,她们便歇了平日的舞蹈,静静地接受雨点的触摸。像是一个姑娘,等到了日思夜想的梦中人,反而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心里的激动与喜悦了,只微笑着站在那人的面前,但她的满心欢喜却早已是被别人看穿了。
记得高中时,还只是喜欢艳阳高照或风轻云淡的天气,从何时起我也欣赏起雨天来?真的已经找不到逝去的时间长河中的那一点了。现在想来,彼时定是某景某物触动于我,使我如开心窍,而悟得他们的教诲的。
每当雨点落下,砸落在叶面上时,那片叶子便抖动一下,而后等待下一滴雨水的降落。但杨树的叶子毕竟小了一些,听雨便不够尽兴了。若是换做一排枝叶掩映的梧桐,便会多了很多情趣。那大手掌一样的叶面必然可以承接更多的雨水,水滴的滴落也会被演绎得更加精妙。而且这样的秋日,梧桐也会更合秋的韵味—--秋剪梧桐,还秋色。
听雨,还有几样不得不说的妙物。第一便数芭蕉了,雨打芭蕉的描述不知在书中看过多少,但生于北方,未见过真的芭蕉。原来家里也种过几棵,叶子很大,长得很高,也不知是真是假。故而从未真的观赏过“夜雨芭蕉”之景,那心绪,自然也无从揣摩了。只得借了别人的文,去遐想一下。也许,未体验过的就在想象里加了一层美丽的帐吧,总觉得雨打芭蕉,竹林听风之景,象是前尘遗落在记忆里的一处生动,一处在远方静静等待我前去感受的美丽。
第二便是荷,荷塘听雨之趣想必很多人都体验过。想来古时君王果真会享受,御花园中总不忘修一处荷塘,植上各色莲花,还建上八面临风的水榭。值雨时落座轩中,品茶论琴,听雨赏荷,该是何等的悠闲清逸!
大明湖中有一“听荷轩”,有次去时,正赶上下雨。让我有幸体会过一次“雨打碧玉盘,风拂仙子颜。荷风塘上来,醉于碧波间”的诗情画意。本就是极爱荷的,幸好的幸好,这荷不止是生在南方。虽然,古人对荷的描述与抒情地点大多都是在南方水乡,但我仍旧庆幸---这北方的荷也是不逊色的。
第三是葡萄架下。对葡萄架有一种微妙的情感,我想这与我的童年记忆有关。想起一家人在夏夜的葡萄架下乘凉,是很遥远又很亲切的画面。如若赶上有细雨的夏夜,坐在葡萄架下也不用担心被雨打湿。那细小的沙沙声,反而增添了一种温暖,更何况有牛郎织女这样美丽的传说,给了它浪漫的色彩。
葡萄架下听雨,于我来说,更是一种追忆,一份祝福,还有深刻的同情和美好的憧憬了。雨仍在下,安静且清亮。我的思绪也飘得遥远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自然与光阴,像是最睿智的老人,很多时候他们不爱说话。有时说得很小声,像是风过林间,雨打窗棂。有时也会很大声,比如灾害面前的哭泣和悲鸣……但不管春荣秋枯,繁荣衰败,他们都物我两忘,荣辱不惊,这样的洒脱与超然,便也是人生的大智慧了。洒脱是一种态度,超然,则是对生命的极致理解与尊重!
这一路,从光阴深处,旧时老友的家中慢慢赶来。路上的美景与领悟,宁静与清明,是我不换千金却只换知己一笑的美酒甘露……
【听雨的声音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秋夜听雨随笔散文10-10
有关听雨的随笔散文10-10
散文随笔听雨(通用42篇)09-01
听雨的声音作文02-17
听心随笔散文10-11
关于听雨随笔12-28
关于听雨随笔07-09
夜半听雨随笔11-13
听雨美文随笔10-11
花开的声音随笔散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