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孤独的诗意随笔
童年有着做诗人的梦,到了现在也没醒。我甚至觉得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没两样,尽管多年的好友可能会说我变了。要说成长是有的,以前的我沉默就沉默,而现在我可以把想法写出来,或者想说的时候知道怎样说。也还行。
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某个端午节和同学结伴去河边折柳,是我记忆里第一次的集体活动。那时的不自在和局促不安至今记忆犹新。还记得回家时已至傍晚,抱着几束别人分给我的柳枝,挨着家长担心的语气,我觉得那夜的昏暗永远也散不去了。以至于我至今出门还是要小心地告诉家长,不是怕他们担心,更多的是介虑。在不敢也不愿主动告诉家长“我要出去”的场景中,我仍扮演着小学生的角色。
也是在同一时期,我在一次语文作业里写下了人生第一首诗——至少当时的我认为是诗。这首诗写的是我的爷爷,七言四句。我在高中学习《谈中国诗》这篇文章时更是加深了对这件事的印象。原因是文中提到的“何处是”公式,我竟在第一次写诗时不自觉地用到了。那时的我自然是不懂这些,也许是受到“借问酒家何处有”或者“不知细叶谁裁出”的感染吧。不过除了那一次,小学时的我再没有什么更好的表现能让我现在去回味。童年时的诗人梦,到了中学时才逐渐描出了影。
大多数孩子都不太喜欢没见过的亲戚,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不听妈妈的话过去打招呼。我既不关心他们的化肥和牛马,新车和老家,也不愿意谈论我的成绩和身体。但这样做真的无益。
所以后来当春露染开花瓣,当我遇见她的一双眉眼,我真的恨自己怎么不会一种打招呼的方式,怎么就没有接受祖传的“客套理论”。
思之不深悔之怠,唉唉爱。
于是孤独和诗意又相继找上了我。我开始读一些宋词和汪国真的现代诗,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虽然看得见,但诗不像美术和音乐可以用眼耳直接感受,诗只能用心接受,用灵魂感悟。以前我为了误解中的压抑写过诗,为爱慕的酸楚写过诗,现在受朋友几次托付,颂咏理想的诗,我写;颂咏教师的诗,我写;颂咏工人的诗,我写……渐渐的,一个人竟也热闹起来了。
喜欢诗,就喜欢了文字。我开始热爱翻读词典,也会一些说文解字的知识,并对见到的错字误字十分介意。我时常为自己的双关语自喜,也会在看到志摩晏几道真正的诗时自愧,徘徊在自喜自愧间,我就这样饱尝着孤独的诗意。
【孤独的诗意随笔】相关文章:
诗意随笔600字10-07
春天,流淌的诗意随笔10-08
诗意的流浪随笔日志10-07
诗意人生-随笔日志10-05
诗意的生活随笔散文10-10
诗意人生美文随笔10-11
孤独的随笔09-08
老乡的诗意生活随笔散文10-07
发现诗意散文随笔10-07
诗意的桑叶散文随笔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