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儒家文化对老舍文化心态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老舍文化心态的影响
摘 要: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舍的文化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老舍创作中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老舍作品中的古典诗词风格,以及老舍在后期创作中体现的中庸之道,都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儒家文化;老舍文化心态;影响;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博大精深,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也有“官本位”的等级意识,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既起到了正向作用,又有负向作用。
中国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多少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相比,老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少情绪上的偏激:“对过去,我们没法否认自己有很高的文化……在世界史上还没有敢轻视中国文化的。”【1】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就包括了“重义轻利”这样正面的价值观和“中庸之道”这样具有双向导向作用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体系的内容不仅作为生活理念被老舍所接受,而且其正面意义被老舍转化为了自身的内在品质和责任感。
对于中国传统儒家价值体系的负向作用,老舍曾在他的作品中以犀利的笔锋给予无情的揭露:老张处理任何事情都透露着圆滑,情况一变,态度也立刻随之一变,但是老张最后仍不免陷入作茧自缚的困窘(《老张的哲学》);张大哥请客圆场样样精通,最后却自己都向不清楚为什么,屈辱地让别人把自己的儿子绑架了(《离婚》);祁瑞丰自诩在全家上下成员里最聪明,办事最周全,最后却是汉奸的应有下场(《四世同堂》);牛天赐在父母的“教导”下,高不成低不就,老舍以令人捧腹的笔调描写其笨拙可笑。
而一旦天赐靠自己的力量讨生活,以自己的见解去面对生活,处理事情,老舍又对他不吝赞美之词(《牛天赐传》);祥子在奋力追求生活,品格刚正耿直的时候,老舍美赞其为“沉默、坚忍的树”。
而当祥子一旦没有了内心的“正”,只剩下了处事的“圆”,靠处处撒谎骗取钱财的时候,老舍对曾经赞美的祥子也毫不留情,给予了犀利的鞭挞。
对于国人将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片面演绎成“外圆内不方”的品性,老舍思考之深邃,剖析之透彻,历来已为读者和研究者所感受到和认可。
尽管如此,对儒家文化负面作用的批判并不妨碍老舍对儒家文化中优秀因子的认同。
老舍穷苦的出身使他一开始就习惯于站在一个平民的视角上去感知周围的事物。
母亲以身作则的良好教育,使老舍在接受儒家文化理念的时候,本能地倾向于厚重轻义的伦理取向,清雅高洁的生活情趣以及既刚且柔的文化气质。
《一筒炮台烟》中的青年教师阚进一宁愿穷困拮据的生活,也不肯失去自己清白干净的操守;辛永年突破传统伦理观念中的香火观念,劝自己的儿子从军报国,自己则毫无保留地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几十年如一日地奉献给教育事业(《桃李春风》);《国家至上》中的教师黄子清,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要和回族拳师张老师联合抵御外辱。
回族拳师张老师,尽管因为私人问题拒绝与黄子清和好,但是在中华民族存亡面前,终于觉醒,放弃了个人恩怨。
老舍对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念的人物给予充满赞扬和敬佩的笔墨。
老舍为文如此,为人也一样。
在老舍少年时期的文化构成中,作为必修课程内容的古典诗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少年时期起,陆游、杜甫、屈原等就是老舍最崇敬的诗人。
这不仅因为他们有诗才,更因为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的楷模,是一种民族气节与忧患意识的人格载体。
如果说“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政治理想,那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正是他们以献身来完成自己人格的心理模式。
“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他的一点气节”。
【2】“七七”事变之前,老舍一直过着教授兼“写家”的平静的生活,不参与任何文学上的党派的斗争。
这并不是说老舍就是一个不问世事之人。
抗战爆发后,老舍显示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
1938年,老舍参加“抗战文协”时,在“入会誓词”上就有这样一段话,“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和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他人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些,我确实做到了。
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何。
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意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3】在老舍看来,作为国家的公民身份比作为文艺家的作家身份更重要,以笔为枪创作出维护国家尊严的文字比写出传世的文学作品更重要。
从1937年到1945年,8年时间,老舍跟随抗战情势的演变辗转各地。
无论在什么样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下,老舍都不放松以手中的笔宣传抗战和鼓舞士气的责任。
在抗战时期的120多部多幕剧中,老舍创作的9部话剧占了8%。
单从数量上说,这也是很可贵的贡献。
“中庸之道”也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中庸的哲学,造成了老中国儿女不思进取、保守落后的一面。
然而这一价值观也有正面的意义,造就了老舍“外圆内方”的性格。
“圆”是老舍待人处事随和、宽厚,“方”是老舍在原则问题上是非分明,立场坚定。
老舍在抗战时期不介入派别论争中,自己只坚持做“抗战派”。
这并不是说老舍没有是非原则,而是在老舍看来,各种派别、论争的最终焦点就是为抗战服务。
既然如此,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一致抗战才是最大的政治。
1938年,老舍扛起“文协”负责人的大旗。
在艰苦的物质环境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老舍不保守不冒进,顶住了来自敌人的压迫和其它意识形态方面的压力,以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对抗日统一战线作出贡献。
这是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的积极意义传达给老舍的为人做事的积极理念。
注释:
【1】老舍:《大地龙蛇・序》,《老舍剧作全集》第1卷,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300页。
【2】老舍:《八方风雨》,1946年6月20日《书报精华》第18期,《老舍全集》第14卷,第375页。
【3】帅彦:《乱世浮生:1937―1945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实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25页。
【儒家文化对老舍文化心态的影响】相关文章:
儒家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10-26
浅析儒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论文10-08
儒家文化对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0-26
儒家文化优秀作文(精选16篇)06-09
谈韩语普通词汇中的儒家文化论文10-09
写儒家文化作文(通用17篇)10-21
我所理解的儒家文化作文(精选11篇)09-13
儒家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论文10-08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