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歌唱思维方式

时间:2024-03-05 18:05:03 金磊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歌唱思维方式

  声乐艺术是一门高度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表现形式,其中歌唱技巧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声乐艺术的成就至关重要。而歌唱的思维方法则是歌唱技巧的基础,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歌唱的思维方法。

  歌唱思维方式

  【内容摘要】声乐课作为一门重要的音乐课程,在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常规角度来看,声乐是经验、技能和技巧传授的课程,学生学习教师的经验,教师进行直观的示范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达成师生之间的默契,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这种教学过程和方式要有一个前提或者共识,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技术性指导,并强调教学中双方对声乐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思想交流。

  因此,文章认为在声乐研究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思维方式的探究。

  【关键词】声乐 歌唱 思维方式

  歌唱的技能、技巧和音乐表现等问题历来是声乐研究的重点,已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然而,若纵观我国声乐研究的现状,可发现当前的声乐研究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尚有待改进。

  从总体上看,我国声乐研究重心仍主要处于对歌唱技术问题的经验性总结层面,缺乏思想理论层面的探究。

  例如,对一些常用声乐术语的理解和应用,人们一般仍持从众心理,很少有人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有关声乐术语的确切意义弄明白。

  由于声乐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人们对声乐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往往流于表面的感性认识,不能从声乐问题的原点出发认识和解决问题。

  本文对声乐术语和声乐原点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一、声乐术语的思维方式

  在目前的声乐教学研究中,再生性思维定势仍占主导地位。

  由于对有关声乐问题的认识普遍受到再生性思维习惯影响,满足于对已有经验的重复延用,不对问题的本质做进一步探究,只是因循了前人的一般认识,缺乏自己对问题的论证。

  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某些声乐术语的理解和应用常常出现偏差。

  例如,对同一个声乐术语可能有大相径庭的解释。

  一般情况下,在教学中使用声乐术语是简化教学用语的需要,正确地应用声乐术语对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指导意图很有大帮助。

  由于声乐术语是在长期的歌唱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般并没有明确的应用规范。

  声乐教学给人的印象通常是跟着感觉走。

  当学生找不到好的感觉时,教师往往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由此可见,声乐术语应用中的经验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势必导致声乐教学效果的不稳定。

  因此,对声乐术语的理解应当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而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长期以来,声乐术语的基础概念一直处于不十分清楚却照搬照用的矛盾局面之中。

  人们对声乐术语的理解和声乐问题的认识大多是从个人的主观局部经验出发,难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产生许多谬误。

  很多人对声乐术语的基本概念抱着拿来主义的态度,因循前人对此类问题的一般认识,缺乏自己对问题的进一步论证。

  例如声乐术语“打开”,这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声乐术语,每个人对“打开”的认识程度并不一致。

  “打开”到底是指什么?究竟应当怎样打开?人们的理解和做法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笔者在对此类问题的调查中发现,声乐学生对“打开”的理解五花八门,很多人对“打开”的方法应用更是错误百出。

  笔者以歌唱中的“打开”问题为例,对与声乐术语有关的思维方式进行阐释。

  (一)“打开”问题的不同思维角度

  对“打开”问题的理解需要透彻,不能局限于表面。

  例如在歌唱过程中对空腔打开的认识,这是歌唱过程中最简单和直接的现象。

  空腔需要在歌唱过程中尽可能的打开,很多学生不去追究打开的原因,而认为是教师要求在歌唱过程中必须做的。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学生只知道照着去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这种教学过程或者教学成果是不达标的。

  空腔的过分追求打开,有可能会造成下巴的挤压,进而造成喉咙的僵硬,即肌肉的不舒服,挤卡住了喉头,导致学生在歌唱过程中一系列错误的发声。

  创造性思维是多角度的思维,这种多角度的思维更多的体现在多层次上。

  歌唱的“打开”应该从科学角度去理解,不能僵硬的认为是一个简单动作,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歌唱状态的体现,是以整体歌唱效果为前提的“打开”,进而通过这种“打开”达到歌唱的整体协调,形成一种歌唱状态,从而完成整个歌唱过程。

  “喉器”是整个歌唱过程中必须处于核心部位的一个重要发声器官,在整个共鸣腔中处于中间的位置,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枢纽。

  “打开”其实更多的就是指喉器的“打开”,在歌唱过程中只有实现喉器的充分“打开”,声带才能在歌唱过程中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声音的充分共鸣。

  (二)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打开”问题的具体措施

  对问题的反观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指标或衡量体系,创造性思维的多层次更多体现在多角度上,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于“打开”问题的处理,要多角度和多层次去分析发声器官的扩张程度和状态,“打开”的同时要随时注意发声器官的收缩,从而更好的去歌唱作品。

  1.胸腔的“打开”

  歌唱过程中气息的运用很关键。

  气息是通过胸腔的“打开”来实现的,只有运用好气息才能够实现胸腔的共鸣。

  歌唱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喉腔和胸腔的连接很重要,歌者要注意胸腔的充分扩张,从而实现喉腔的完全“打开”,不能单独进行胸腔运动,要关注胸腔和喉腔的联动性。

  2.喉腔的“打开”

  喉腔的“打开”是一个局部运动的过程,它能够实现喉部肌肉的伸缩,体现喉部的张力。

  在发音过程中,喉腔的“打开”是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发音状态,使喉器中的发音器官能够更好的发声,声带和会厌是发音的关键,喉腔的“打开”使这些发音器官能够自主运动,在喉腔肌肉的带动下实现发声。

  3.咽腔的“打开”

  从发音器官来看,咽腔的位置是一个交接点,它是气息的通道,也是一个调音管。

  咽腔“打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良好的共鸣,形成发声共鸣良好的状态。

  在整个发声部位“打开”过程中,咽腔的“打开”是比较复杂的,且影响其他发音器官, “打开”对于发声器官来说会带来不一样的状态和变化。

  学习咽腔的“打开”,要注意用“倒吸气”和“受惊吓”两种状态,打开咽腔时应尽量将小舌头提起,感受到凉气对后咽壁的刺激作用。

  4.鼻腔的“打开”

  鼻腔的通气是一种歌唱状态,不能把鼻腔的“打开”理解成一种通气状态,把声音和气息从鼻子里挤出来,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在歌唱过程中,鼻腔的“打开”应理解为是鼻甲和鼻咽腔联动的一种扩张,鼻甲张力的具体作用体现在阻挡气体从鼻孔出来,避免出现鼻音。

  在关注上述各共鸣器官打开问题的同时,还必须用辩证的眼光认识各共鸣器官的收缩对抗运动。

  人体任何部位的肌肉运动都应是扩张肌和收缩肌的对抗运动(或称协调运动)。

  歌唱中与打开运动相对的收缩运动主要表现为对歌唱吸气状态的保持,可理解为屏气状态中的“打开”。

  上述声乐术语“打开”方式的应用分析,对其他声乐问题的研究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虽然声乐术语的形成一般具有主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但这种经验的对象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因此,人们最终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声乐术语做出科学的解释,从而对声乐术语的经验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的高度。

  二、关于声乐原点的思维方式

  现阶段的声乐研究需要突破固有承继的思维定势,不断探寻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从而将声乐研究推向新的层面。

  从声乐研究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指对声乐问题从多维角度进行观察,把握并多层面分析研究,具体而言,是对声乐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辩证剖析,将其分解成各个原点问题加以研究。

  解决声乐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声乐领域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研究。

  因此,应将有关的声乐知识点视为声乐的原点问题,明确提出声乐原点概念将有助于厘清声乐研究思路,促使声乐教学研究工作更具条理性和科学性。

  比如了解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使之尽量符合歌唱发声要求,继而再研究歌唱的生理与心理综合状态,以达到完美的歌唱艺术境界。

  教学双方对歌唱状态的认识随着教学的进展而不断深化。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歌唱者对歌唱生理、歌唱心理状态的调节与歌唱机能的发展相适应。

  因此,在歌唱中不可能把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截然分开,任何一个细微的歌唱动作都离不开心理活动(意念)的配合。

  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认识步骤是指理论上的研究顺序。

  在歌唱中,歌唱者的生理与心理活动应是同步进行的。

  例如对歌唱气息原点问题的认识。

  在声乐中一般偏重于研究歌唱气息运动的生理现象,忽略心理因素对歌唱气息的影响作用。

  在教学中常见有学生掐着秒表练气,期望借助单纯呼吸的练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歌唱气息控制能力。

  然而,这样的练习往往事与愿违,通常歌唱气息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呼吸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不明白歌唱气息的作用原理而导致气息运动无的放矢所致。

  单纯的气息运动只是歌唱的生理活动反应,只有当气息运动与声带运动相互作用时所发出的歌声,才是歌唱生理运动和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

  综上所述,歌唱生理运动和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问题可被视为歌唱气息的原点问题。

  对歌唱生理运动和心理活动综合反映的认识过程即是声乐原点问题的研究过程。

  目前对声乐原点问题的认识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西方式的思维定势,侧重于对声乐原点问题认识的直观性和求证性,具有思维的确定性特点。

  二是东方式的思维定势,侧重于对声乐原点问题认识的意念性和浑整性,具有思维的不确定性特点。

  就声乐教学研究的总体情况而言,东方式思维定势仍占据主导地位,在肯定浑整性思维特点的同时,要避免思想方法出现认识偏差。

  在声乐教学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解决歌唱问题时起到不同的作用。

  声乐思维方式的研究在宏观上包括对歌唱生理和歌唱心理两方面,微观上涉及歌唱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21世纪音乐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从辩证的角度看,认识总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事物也必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继续发展。

  随着声乐研究思维方式的日益改进与完善,必将更好地推动声乐艺术的进步。

  歌唱思维方式2

  声乐艺术是一门高度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表现形式,其中歌唱技巧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声乐艺术的成就至关重要。而歌唱的思维方法则是歌唱技巧的基础,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本文将从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思维方法、歌唱演绎的技巧等方面来分析声乐艺术中歌唱的思维方法。

  一、歌唱的基本要素

  歌唱是将音乐曲调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其基本要素是声音和语言。声音是歌唱的主要表现手段,而语言则是歌唱的载体,可以表述出情感和思想。因此,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声音技巧和语言技巧两个方面。

  1. 声音技巧

  声音技巧是歌唱技巧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音准、音质、音量、音域等方面。音准是指歌唱时音高的准确度,是歌唱技艺中最基本的要素。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质和特点,包含清晰度、柔和度、带有色彩的声音等。音量是指歌唱时声音的大小和强度,要根据歌曲的情感要求和演唱场合进行把握。音域是指歌唱者能够舒适地唱出的音符范围,一般来说受到歌唱者的音域、技巧和音质等要素的影响。

  2. 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是指歌唱者在表演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歌唱者有良好的语言发音技巧和语言理解力,可以有效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歌唱涉及的语言主要包括本地方言、普通话、英语等。而不同的语言对声音的发音和音质要求差异很大,因此歌唱者需要花费较大力气学习和掌握这些语言的发音和韵律技巧以及文化背景等信息。

  二、歌唱的思维方法

  歌唱的思维方法体现在如何准确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用声音去表现,这是歌唱发展和技巧建立的关键。根据歌唱实践的经验,歌唱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听

  听是歌唱的第一步,是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方式的理解。歌唱者要先通过听歌曲来感知歌曲的情感和表现方式,并从中找到对自己歌唱技巧提高有利的点,并通过多次听取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也是对歌曲的一次“学习”。

  2. 想

  想是歌唱的第二步,是对音乐的情感和表演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歌唱者需要将从歌曲中感知到的情感转化为思维,并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技巧来表现出来,同时要拆解歌曲的乐曲结构,掌握歌曲的节奏、起伏、高潮、转折等变化,把握歌曲的内在情感,进一步“学习"歌曲。

  3. 唱

  唱是歌唱的第三步,是对音乐情感和表演方式的具体实践,需要歌唱者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和情感,将分析的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独特表现方式。在唱歌的过程中,歌唱者需要对自己的声音技巧、情感表现、舞台表现等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并不断地进行修正、加以改进,慢慢形成自己的歌唱风格和思维方式。

  三、歌唱演绎的技巧

  歌唱演绎的技巧是指歌唱者用声音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协调肢体语言配合,营造出完整的表演形态。歌唱者在演唱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抑扬顿挫

  在歌唱的过程中,语音的抑扬顿挫可以准确地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演唱方式,通过加强或减轻抑扬顿挫来创造出动态的演唱效果。

  2.肢体语言协调

  在歌唱演绎过程中,肢体语言的协调和配合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通过眼神、手势和动作等方式将情感表现出来。

  3.场景搭建

  歌唱者也可以通过场景搭建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可以通过演出服装、布景、灯光等元素来打造演唱的气氛和舞台效果。

  综上所述,歌唱的思维方法是声乐艺术中的灵魂,是歌唱技巧建立和发展的关键,良好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歌唱者更好地掌握歌唱技巧和技术,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歌唱者塑造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歌唱思维方式】相关文章:

顿悟思维方式与科研创新10-05

中医学的发展思维方式10-08

中医学的发展思维方式论文10-09

量子思维方式的产生对当代社会的启示10-05

艺术设计思维方式与表现方法论文10-09

信息时代与思维方式变革论文范文10-05

法律思维方式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10-26

试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体的思维方式10-06

高中数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论文10-08